古代皇后图片的祖父称什么

阅读正文 :
汉朝后宫史:阴氏和邓绥为何被称为汉朝勤政皇后
阴氏的曾祖父是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哥哥阴识,父亲名阴纲,母亲邓氏,是光武帝大功臣邓禹的孙女儿。永元四年(92),13岁的阴氏,经过特选进入后宫。由于聪明娇美,多才多艺,和帝非常喜欢她,不久就封为贵人。邓绥也是世家女,她是邓禹的另一位孙女儿。她父亲邓训是邓禹第六子,为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阴丽华的堂姐。在永元四年的大选中,邓绥本来可以同阴皇后一起参加特选,但不幸那年父亲亡故,为服父丧,三年后才以特选资格进入皇宫。永元八年(96),和帝18岁。大长秋郑众奏请册立皇后。经过一番郑重其事的选择之后,册立17岁的阴氏为皇后。同年,邓绥被封为贵人,年仅16岁。
阴氏聪慧美丽,并写得一手好字,谁知当了皇后之后,渐渐露出了骄纵的本性,甚至在和帝面前也会使小姐脾气,尤其好嫉妒。日子一久,和帝对阴皇后渐渐产生不满,宠爱不如以前。邓绥则是深明事理,善解人情,又自制极严,事事谨慎,一切行动均遵循礼法,对阴皇后尤其恭敬。待宫女、内侍等十分体贴。至于在和帝跟前,她十分自抑,不让和帝对她有特别的恩宠。有一次,邓绥生病,连日卧床不起。和帝十分怜惜,恩许她可以召入家人进宫探视,并且不限时日。邓绥却竭力推辞,说:&宫廷禁卫森严,如外人久久滞留宫内,会使群臣批评陛下徇私情,讥讽臣妾不知足,于公于私都不宜。&和帝十分赞叹,对邓贵人除了宠爱,又增添了不少敬重。
和帝对邓贵人的爱重,更加引起阴皇后的妒忌与不满,于是,邓绥只能更加小心谨慎。自打和帝对阴皇后失去了兴趣,每次想到邓绥那里去,邓绥都装病不见他。和帝很为她的委曲求全而感慨,说:&修身养性竟然到了这种地步!&邓绥见和帝对自己日见宠爱,对阴皇后却日益冷淡,心中很不安宁。每当和帝想在嘉德宫留宿,她总推说身体不适,劝和帝去长秋宫。永元十三年(101)夏,和帝身患痢疾,久卧不起,到五月中,病势更加沉重。大家都以为皇帝没有希望了,住在嘉德宫里的邓贵人,日日祈祷上苍保佑和帝早日康复。但阴皇后见和帝垂危,却首先想到如何报复,她密语左右:&我若得志,一定将邓氏满门抄斩!&邓绥听到这一消息,好似晴天霹雳,恐惧至极。她差点以自杀来摆脱这场灾难。
后来,和帝的病好了,上朝理事了,阴皇后的希望又落空了。她的外祖母邓朱氏献计,以巫术蛊道来咒诅邓氏速死,或使皇帝无子,以保全皇后之位。永元十四年(102)夏,有人把邓朱氏家供奉巫蛊的事向和帝密告。和帝查问结果,确有其事。和帝非常愤怒,以大逆不道罪将相关人员逮捕入狱。和帝认为阴后失德,不足以母仪天下,于是派司徒鲁恭持节将阴皇后从长秋宫迁到待罪的桐宫去居住。阴皇后追悔莫及,在忧愤和羞愧中一病不起,于永元十五年(103)死去,年仅23岁。中宫缺位,和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立邓贵人为皇后。他对左右大臣说:&皇后为六宫领袖,与皇帝同体,必须德胜于才,才胜于美色,方能够格承宗庙,母仪天下。德冠后宫的皇后人选,非邓贵人莫属。&邓绥当了皇后,仍然谨慎自制,她带头节俭,凡珍奇异玩,下令屏除,以免玩物丧志。只要求供予读书所用的纸墨,其他一概无求。
后的所作所为给后宫倡导了良好的风气。当时,班昭正在皇家东观藏书阁。班昭写的传世作品《女诫》七篇,就是根据邓皇后的举止言行加以修改补充而成的。邓皇后在和帝死后,临朝执政16年,兢兢业业,勤政爱民,扶持汉室,谨慎守成,最后操劳至死,这在古代后妃中实属罕见。和帝最终选择邓氏为后,是独具慧眼的。汉和帝刘肇尽管从外戚手中夺回了政权,尽管费尽心机地选用官吏,薄刑减赋,希望重振刘氏基业,105年,他还改元元兴,寄托了无限的期冀。但&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东汉政治还是从此衰败下去了。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刘肇,到27岁这一年,终于打熬不住了。元兴元年(105)冬十二月辛未,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章德前殿。
和帝死时,尚未及立太子。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因此,往往视宫中为凶地,以后所生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等到和帝驾崩,群臣一时也难以尽寻皇子下落。最后,由邓皇后提供线索,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8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是为汉殇帝。不到半月,即到明年,于是改元延平。因殇帝尚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可怜的是,殇帝糊里糊涂地做了8个月的皇帝,奶还没断,命就断了。延平元年(106)八月,汉殇帝刘隆死于崇德前殿,年2岁。
<div style="float: width:255 margin:1px 0;"}
厂商投稿 产品评测/网站合作/010-84383 友情链接:029- 京公网安备55号
Copyright@
驱动中国 All Rights Reserved古代皇上的弟弟们怎么称呼啊?
古代皇上的弟弟们怎么称呼啊? 5
关于皇上弟弟的称谓,就称之为“皇弟”。皇族中封王的人称为“亲王”或“郡王”(次于亲王的爵位)。&附:
有关帝王后纪等的称谓、富人贫民与奴仆等称谓。1、帝王后妃、皇亲国戚天子:帝王之称。古人认为君权为神所授,上天保佑他并以之为子,所以称为天子。又称皇学、帝、皇、皇天子,黄天子,天王等。后:天子的古称,又称元后,后王。(自周代起,天子妃也称为后,即皇后。)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称天子为大家。官家,晋代以来称皇帝为官家。宅家:唐代宫中对皇帝尊称为宅家。今上:臣民称当代在位皇帝为皇上,又称今上。用作称。陛上:臣民面见或上书,尊称皇帝为陛下,即用作对称。汉代蔡邕《独断》云:“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曰陛下。”魏晋六朝时又称为殿下。朕:皇帝自称,朕为我意,本为上下共用的自称,自秦起成为帝王专用的自称。又自称为孤家、寡人(意为少德之人)。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引申对帝王的代称。帝王代称还有:乘舆、万乘(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出兵车万乘”。故以万乘代天子)。九重(九重指天,用以借代天子)禾绢等。至尊:皇帝的尊称。又尊为大尊,万岁等。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又称帝太太后、太母。太上皇帝,皇帝的父亲。又称太上皇、太公。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亲称其母为母后。清代以前还称作帝太后、东朝、天下母、天地母、太母、太后,慈宫等。皇后:皇帝的正妻。又称后,王后、娘娘、大娘等。殿下:唐代初年起,臣下称皇后为殿下,是对称,也用作臣下对皇太子的尊称。中宫:中宫是皇后的住处,故以中宫作皇后的代称。椒房:椒房是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沫墙壁,取温,香,多子之意。后来便以椒房作为皇后的代称。皇妃:皇帝的妾。明代前称妃、妃子。妃嫔:皇帝妾侍的统称。不同等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清代自皇后下依次为皇贵纪、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魏晋时则依次为贵嫔、淑妃、淑媛、昭华、修溶、修仪、顺成、才人等,古时又称夫人、世 妇、御妻等。太子:立为皇位继承人皇帝之子,一般称嫡长子。又称皇太子,储嫡、储君、元储等。东宫:太子的妻子。又称储妃。皇子:皇帝的儿子。皇太孙:太子的儿子。皇孙:皇帝的孙子。福晋:皇子、皇孙之妻的满语称谓。皇伯:皇帝的伯父。&&&&&&&&&&&&& 皇叔:皇帝的叔父。&&&&&&&&&&&&&&&&& 皇弟:皇帝的弟弟。&&&&&&&&&&&&&&&&&& 皇从伯父、皇从叔父:皇帝的堂伯父、堂叔父。皇从父兄、从父弟:皇帝的堂兄、堂弟、即叔伯兄弟。亲王:皇族中封王的人。郡王:次于亲王的爵位。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此称始于战国。又称皇女等。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翁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郡主:晋代公主封郡的称主。格格:清代皇族的女儿统称格格。驸马: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后祖父、后祖母:皇后的祖父、祖母。国舅:皇帝的母舅(母亲的兄弟)和妻舅(妻子的兄弟)统称国舅。&&&&&&&&&&&&&&&&&&&&&&&&&&&&&&&&& 国丈:皇帝的岳丈俗称国丈。2、官员显贵(附科举)及其眷属官吏:过去对官员的通称。贵族:(1)世袭特殊权位的人;(2)显贵的家族。将相,将帅和宰相的合称。亟相: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西汉初称为相国,后改称巫相。阁部:内阁大臣。阁员:内阁成员称阁员。中堂:唐代时,中堂为宰相的代称。相公:(1)旧时对宰相的敬称。(2)泛指官吏。(3)旧时对读书人的敬称,也作为对男子的敬称。(4)妻子对丈夫的敬称。执政官:执掌政权的现任官员。朝达:朝廷中当权达官贵人。外牧:京城以外的地方官。外郎:宋元以来泛称县府小吏,衙门书吏。京官:在京师任职的官员称京官。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人,是以阉割后失去男性功能的男子充当。又称为内臣,内侍,内监,太监等。府主:旧时幕僚对其长官的敬称。也泛指州郡的长官。府君:汉代对太守的尊称。老臣:年老臣子或有阅历有经验的臣子。国老:(1)告老退休的卿大夫,也称老。(2)称国家的重臣,掌教化的官员。员外:本来称正员外的官职为员外,后因这类官职可用钱捐,故员外遂成为对富有之人的称呼。解元:科举时代称乡试(原称解试)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科举时代称省试第一名为会元。状元: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为状元。榜眼:廷试第二名称榜眼。秀才:优秀人才的通称。唐宋时是一般知识分子的泛称。明清时代是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茂才:秀才的别称。博士:(1)古代学官称谓,如太学博士,五经博士、太医博士等。(2)旧时官僚地主的门客、仆人对主人的称呼。老爹:旧时某些地方称官员的父亲为老爹。也作为老男子的尊称。大人:对高官、权贵,包括官员家属的称呼。夫人:(1)古代诸侯的妻子、帝王的妾称夫人。(2)命妇的称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3)旧时也作对已婚妇女的尊称。现在作对他人或自己妻子的尊称。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员的妻子称太太,后来凡官员的妻子都称太太,现在也作对他人或自己妻子的尊称。公子:(1)古代诸侯庶子和女子称公子。(2)富贵人家、官宦之家的子弟称公子。(3)也作对有权势的人的尊称。旧时尊称他人的儿子为公子。名家子:名门子弟。公子哥儿:旧时称出身富贵人家不懂人情世故,只知享受玩乐的子弟。小姐:元明以来,称官宦人家女儿为小姐。后也敬年轻女子为小姐,今也沿用此称谓。女公子:(1)古代诸侯的女儿。(2)官员之女,也称女公子。(3)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尊称,现今也沿用这一称呼。奴仆:旧时在主人家从事杂役劳动的人称奴仆。奴才:(1)即奴仆。(2)明清两代宦&&&& 官自称奴才。清代旗籍官员对皇帝也自称奴才。小肠:年少的男仆,又称小僮。丫头:即丫环、又称鸦头、妮。又:俗称女孩儿为丫头。青衣:婢女的别称。下人:(1)旧时称奴仆为下人。(2)古时称平民、百姓为下人。家人:仆人也称家人。管家:管理家务的仆人称管家。婆娘:对妇人的贱称。汉子:男人的贱称。
的感言:厉害... 满意答案
链接:http://user.//infocenter
皇弟。。。
有是你! 呵呵.. ok
姐姐送点分给我吧。。。叫御弟好听,爸爸叫父皇,妈妈叫皇后,还有个特俗的哥哥叫太子哥哥。。。主要是我看到大汉天子里平阳公主叫汉武帝这么叫的
的感言:谢啦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6)
皇弟,按排行也可以
若是论官职的话一般是王爷。
一般来说叫王爷,那也是皇帝封的,如果这个王爷除了自己的王爷职位还有别的职位,就不一定了。譬如这个王爷会打仗,那皇帝封他什么什么将军,或者其他官职也有可能。&#13;&#10;一般都是王爷,皇上的弟弟的孩子有的叫世子,也有叫小王爷的。弟弟的老婆一般是王妃,弟弟的儿子的老婆叫福晋吧,小妾是侧福晋。弟弟儿子的儿子。。。那估计也是世子之类的吧。话说等皇帝的弟弟有儿子的儿子了,这皇帝得多老啊。。。。
皇帝的兄弟的称呼不一定,王是后封的,也不是谁都有,一般是生母地位高的,受皇帝宠爱的儿子才能获得封号,有的只是庶人,还有因为获罪被贬等称呼太多了。其实血缘关系不代表一切。不是你的兄弟是皇帝,你就一定是贵族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邓绥_百度百科
邓绥(81年-121年),南阳人,东汉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的皇后。邓绥系出名门,其祖父正是以向进献了“图天下策”的东汉开国重臣、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邓绥执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非议。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驾崩,谥号“和熹”,与汉和帝合葬于。概述图片来源:[1]
邓绥五岁,太傅夫人很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误伤邓绥前额,邓绥忍痛不吭声。左右看到的感觉奇怪就问邓绥,邓绥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断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绥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诗经》、《论语》。她哥哥们每读经传,往往注意提出问题。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问居家事务。她妈妈常常批评她,说:“你不习女工以供服饰之用,却另外一心向学,难道你要当博士吗?”邓绥听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红,晚上就诵读经典,家人叫她为“诸生”。她父亲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2]
永元七年(95年),邓绥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她身长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丽,出类拔萃,左右都很惊讶。[3]
永元八年(96年)冬,邓绥入掖庭为,时年十六。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奉侍阴皇后日夜战战兢兢。与同列的妃嫔应接慰藉,常常克己体下,即使是宫人仆役,都加恩施惠。和帝深深地嘉许她的行为,邓绥有病,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绥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每有宴会,众妃嫔贵人争着打扮修饰,金钗簪珥光采夺目,裳衣罗绮鲜明照人,而邓绥独著素装,没有修饰,朴质无华。她的衣服有与阴皇后同颜色的,即刻变易它装。假使与阴皇后同时进见和帝,则不敢正坐而离位站立,走的时候也是弓着身躯以示卑猥。和帝每有所垂问,常表现迟疑而后对答,不敢在阴皇后之前争着发言。和帝了解邓绥用心良苦而曲体人情,感叹地说:“修身进德之费心劳力,竟是这样的艰难吗?”后来皇上对阴皇后日渐疏远,每当邓绥被召,往往称疾不应。这个时候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邓绥担心继嗣无人,常垂泪叹息,选进众多美女进献给和帝,以应帝之爱心并企获得子嗣。[4]
见邓绥德望称誉一天比一天高涨,不知怎么办,就造祝诅,求鬼神加害于邓绥。和帝有一次卧病很危险,阴皇后曾秘密地说:“我一旦得志,决不让邓氏再有什么人留下,一定绝根。”邓绥听到,对左右流涕说:“我用尽诚意侍奉皇后,不料竟得不到她的庇佑,而将获罪于天。妇人虽无从死之义,然武王有疾,以身为武王请命;楚昭王病,越姬实现昔日心誓,自杀从死。我惟有一死上以报皇上的恩宠,中以解除我邓氏宗族的灾祸,下不让阴皇后蒙受把我弄成人彘的讥讽。”邓绥立即要饮药自杀,宫人赵玉坚决进行阻止,并谎称适才有使者来,说皇上的病己经好了。邓绥信以为真,便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第二天,和帝病果然好了。[5]
永元十四年(102年)夏,阴皇后因搞巫蛊活动而废除,邓绥请求挽救没有成功,和帝便更属意于邓绥。邓绥更加说自己的病十分严重,深居闭户以绝和帝之召幸。这时管事人奏请重立皇后,和帝说:“皇后之尊,与我皇帝位同一体,同等贵重,承祀宗庙社稷,为天下母,不容易啊!只有邓绥品德为后宫之首,才可以当得起。”到冬天,立邓绥为皇后。再三推辞谦让,然后登皇后位。亲手写好谢恩的奏书,深深陈述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充当君王妻室的人选。这时,四方诸侯之国,贡献方物,争求得珍贵华丽之物,自邓绥入主中宫,一律禁绝,岁时季节只要供给纸墨就行了。和帝每次想封爵邓绥家族,邓绥往往谦让苦苦哀求不让进行,所以邓绥的哥哥在整个和帝之世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6]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长子平原王刘胜以痼疾不得立,而诸皇子夭没,前后以十数,后生的往往隐秘地养于人间。殇帝刘隆生下只百余日,邓绥迎立即皇帝位。尊邓绥为太后,临朝听政。[7]
和帝安葬后,宫人都归园,邓绥赐周、冯贵人策书说:“我与贵人托皇上的福荫都配于后庭,一同享受欢乐,十有余年。没有更多的获得幸福和庇佑,而先帝早弃天下,茕茕孤独,失去了依靠,日夜悲伤,不能自已,现应当照老规矩分别归于外园,惨郁凝结,徒增哀叹,以前卫国送归妾《燕燕》之诗,泣涕长诀,分飞惨叹的情景也是不能比拟的啊!今赐贵人王青盖车,采饰辂,骖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赐冯贵人王,因没有头上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8]
当时刚刚遭到大的忧患,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大珠一箧不见了,邓绥想来,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阅所有宫人。冷静仔细地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又和帝宠幸者吉成,驾车的一起冤枉吉成有挟邪弄巫蛊惑的坏事,于是下掖庭狱拷问审讯,供辞证言明白无误。但邓绥认为吉成常在先帝左右,平日待之有恩,尚无恶言,今竟反而如此,不合人情,便自己叫有关人等进行核实,结果,是驾车人自己所为。宫中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绥圣英明哲。[9]
邓绥常以鬼神难于征信,太多的祭祀没有好处。于是诏令管事人罢去不合典礼的诸祠官。又诏令赦免自光武帝建武以来所犯妖言巫恶,及马、窦家属所被禁锢永不得仕者,都免为平民。减去大官、导官、尚方、内者所管膳馐、择米、刀剑、帷帐等一切服御珍膳靡丽难成的物件,如非供祀陵庙,稻粱米不得选择,早晚一肉饭就行了。旧太官汤官常年要用二万万,邓绥敕令停止,每日减少节省用费,自此裁去数千万。郡国所贡纳的物品,都减去半数以上。上林苑的鹰犬,一律卖掉。蜀郡、广汉郡供进的金银缘器以及九带佩刀,一并不再上调。停止画工三十九种。又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鄃、金银、珠玉、犀象、王毒瑁、雕镂等玩弄之物,都停止不作。离宫别馆蓄积的米粮薪炭,一律省去。又诏令诸园贵人、宫人有宗室同族若体弱年高、不堪使用的,叫园监核实上报名册,亲自到北宫增喜观检阅询问,听他们自己决定去留,当日免除遣散了五六百人。[10]
殇帝驾崩,邓绥决定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和帝、殇帝去世,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康陵秘藏,诸丧葬工作,事事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11]
邓绥诏令、河南尹、南阳太守说:“往往看到前代外戚宾客,假借皇亲权威,轻薄虚浮,以至浊乱奉公,为民恶患。毛病就在于执法怠惰松懈,不即时执行惩罚的缘故。今车骑将军邓骘虽胸怀敬顺之志,而宗族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诈狡猾,多数干犯禁令宪章。应明白加以检查整饬,不要相与宽容庇护。”从此亲属犯罪,没有任何原宥赦免。邓绥怜愍阴皇后因罪而废,敕免因她而流放的亲属回原籍,赦令归还资财五百余万。[12-13]
永初元年(107年),封邓绥母阴氏爵号太夫人为新野君,供汤沐邑万户。[14]
永初二年(108年)夏,京师旱灾,邓绥亲到洛阳官舍,审视记录有否冤狱情况。有一囚徒实在没有杀人被严刑拷问被迫认罪,瘦弱困顿被抬着来见邓绥,他畏于官吏不敢申言,将要离去的时候,抬起头像要诉说什么。邓绥察觉了,马上叫转来问他的情况,完全了解了他受冤枉的一切事实,立刻逮捕洛阳令下狱抵罪。邓绥此行还没有回到宫里,天就下了。[15]
永初三年(109年)秋,邓绥身体不舒服,左右的人忧虑惶恐,祷告神灵虔诚祝辞,希望能代命。邓绥听到,马上谴责发怒,恳切地敕令掖庭令以下,只能向神灵谢过祈福,不得狂妄地生出一些不吉祥的言语。照过去的旧例,到岁末主上要对遣归的卫士进行犒赏酒食,举行驱阴导阳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邓绥认为阴阳不和,戎马干戈迭起,诏令飨宴不要设戏作乐,举行大傩逐疫,减去侲子半数,一律不用象、骆驼等。丰年则恢复原来老样子。太后自进入宫掖,跟着大家学习经书,兼习天文、算数。白天勤理王政,晚上就诵读诗书,只怕发生谬误,有乖典章制度,便博引广选很多儒者如刘珍等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聚诣东观校对审核传记。事毕上奏御座,分别赐与葛布各不等。又诏令中官近臣在东观受读经传,从而教授宫人,左右学习诵读,早晚济济一堂。邓绥母阴氏新野君去世之时,邓绥亲自服侍疾病,至于最后一息,哀毁忧损,超过一般情况。赠予长公主赤绶、东园秘器、玉衣绣衾,又赐布三万匹,钱三千万。邓骘等坚决谦让不受钱布。派司空持节维护丧事,一切仪式比照东海恭王的样子,谥为敬君。邓绥忧愁缄默居丧完了,久旱不雨,邓绥接连三日到洛阳,审视记录囚徒罪状,清理出死罪三十六人,剃去颊须的二岁刑八十人,其余减罪从死刑、刖右趾以下至的不等。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开始入太庙,斋戒七日,赏赐公卿百僚各不等。十二日,参谒宗庙。率领命妇及群妾相助举行礼仪,与皇帝交替亲荐九献,成礼而还。下诏令说:“大抵供荐新味,多半不适应节候,有的积养强行催化成熟,有的在萌芽状态就采摘挖掘,味道还没有形成就夭折而不得遂其生长,这难道是顺应天时而培育万物吗?有的书上说:‘不到时候还没有成熟的食物,有伤于人,不宜奉供养。’自今以往,奉祠陵庙及供御用之物,都要到了时节才贡上。”这样,共省却二十三种食物。自邓绥临朝,有十年水旱之灾,四夷外侵,盗贼内起。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给,亲自减少或撤除,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平静,年岁还得到丰收。[16]
元初五年(118年),平望侯,以邓绥在政治上做了很多好事,想趁早让他们有所记载,便上书安帝说:“我听说《易经》上记载伏羲神农的事迹,而皇德昭著;《书经》上记述唐尧虞舜的事迹,而帝道崇高,所以,一定要把功业书之于竹帛,把德音留之于管弦。我考虑皇太后秉赋大圣的英姿,体现天地的厚德,踪齐舜妻娥皇、女英,迹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节约,杜绝奢侈溢浪的根源,防止抑制逸乐贪欲的苗头。正位于内宫,流风化被四海。到和帝元兴、殇帝延平之际,国无太子皇储之副,太后仰观天象,参照人誉,迎立陛下为天下主,汉室永安,四海平静。又遭水灾,廪赈饥荒。施恩元元百姓,冠盖交路。菲薄衣食,为群下表率。减少膳事,解除车马,以赡养黎民大众。恻隐存心,若保赤子。克己引咎,显扬卑微。崇尚安和之政,布施宽恕之教。封国除灭了的把它复兴起来,世系断绝了的把它继续起来,录用功,恢复宗室。流放了的追赦还原籍,禁锢了的复为平民。施政不属惠和的,思想上不加考虑;制度不合旧典的,朝廷内不与商议。大德洋溢,充塞于六合;洪泽丰沛,漫衍於八方。华夏和乐向化,戎狄混同归并。大功著称于大汉,硕惠厚加于生民。高高的功业,可以闻而不可以攀;荡荡的勋绩,可以歌而不可以名。古代的帝王,设左史以记事,置右史以记言;汉室的旧制,每世都有史事的记载。道有低有崇,治绩有进有退。假使善政不记述,细小灾异却总把它写下来,这便是唐尧商汤有洪水大旱的责任,而无各种事功都兴盛吉祥嘉天之美德;殷高宗祭成汤雉飞鼎耳而句隹,成王疑周公而有雷电大风的变异;却无视高宗修德而殷中兴,成王改过几致刑措的康宁之功。上考《诗经》、《书经》,虞舜嫔、二妃,周室有后稷母姜女原、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修行佐德,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过门限。从来没有内遭家难,外遇灾害,总揽万机,规划营造天地万物,功德高大像今皇太后。应当命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广布宣扬炫耀,把她的勋德勒金刻石,高悬如日月之明,垂之永远,以表示陛下淳厚的孝心。”安帝采纳了刘毅的建议。[17]
永宁二年(121年)二月,邓绥卧病日渐严重,便乘辇到前殿,见侍中、尚书,并北至太子新近所修缮的宫室。返还,大赦天下,赏赐诸园贵人、王、主、群僚钱布各不等。诏令说:“我以无德,母仪天下,而天不祐我,早遭大忧。殇帝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平民厄运,国家危于累卵。我勤勤恳恳,一片苦心,不敢以万乘之国为儿戏,上求不欺天愧对先帝,下求不违背民意有负本心,至诚在于赈济安度众生,安定刘氏天下。自己觉得应当彻底感动天地,蒙受福祚,而和帝、殇帝、新野君相继去世,内外丧祸,伤痛不绝。近来老病沉重纠缠,长久不能侍祠宗庙,自奋力上原陵,加上咳塞唾血,以至不起。生死存亡,寿命大限,是无可奈何的。公卿百官,应勉力尽忠恪慎,辅助朝廷。”邓绥三月去世,在位二十年,享年四十一。与和帝合葬顺陵。[18]
邓绥曾经梦见伸手摸天,浩浩荡荡,一色碧青,好像有钟乳一样的东西,她便抬起头吮吸吞饮。问解梦的人,回答说唐尧梦见攀天而上,商汤梦见天而舔天,这都是圣王成事之前的征兆,吉不可言。又有看相的见了邓绥,诧异地说“:她的骨相和商汤的一样,多奇多贵。”家里的人暗暗高兴而不敢声张。邓绥的叔叔邓陔说“:平常听说存活一千人的人,他的子孙一定受到封爵。我哥哥邓训为(河堤)谒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里一定会得到福荫。”以前太傅邓禹曾感叹地说“:我统帅百万之众,从来没有乱杀过一个人,我的后代必定有发达的。”[19]
清代所画《历朝贤后故事图》中第四幅就是和熹邓绥的戒饬宗族图。[20]
邓绥对自己娘家的人要求非常严格,曾经下诏给司隶校尉及家乡的河南尹、南阳太守说:“每当看到前代的外戚宾客,常常有假借威权,胡作非为,甚至干扰公务的,成为民间之害。责任之一就是官吏对他们执法懈怠,不敢管理的缘故。如今车骑将军邓骘等虽无过失之处,可外戚家子弟众多,姻亲又广,难免会有宾客亲属违法乱纪之事。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你们必须严格处理,不得宽容枉法。”
邓绥认为,要想使皇室外戚子弟不招破败之祸,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读书。
元初六年(119年),邓绥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家中子女,年龄在五岁以上的四十多人,和邓氏近亲子孙三十多人召到京师,为他们专门办起了一所学校。请了老师为他们教授经书,邓绥还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都专设师傅,让他们到宫内亲加教导。邓绥对亲属们说:“我为什么要为子弟们做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当前风气不正,投机取巧,不肯学习,经书不传。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情形将会更糟。所以我要褒崇圣人之道,以端正世间风俗。平日吃穿讲究,出门有排场,可说到知识,竟然一字不识。这就是祸败灭家的原因呀。我的祖父当年既有武功载于史册,又以文德教化子孙,因此使子孙后代都能约束行为,不违法乱纪。如今能够使你们上溯祖宗的遗愿,下念我的心意,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因邓绥长期临朝听政,心里很是害怕,假托有病不入宫朝拜。邓太后派宫婢去查问原委。当时宫里的婢女出入,多说好说歹,有毁有誉,其中年纪大的在宫里时间长的都称中大人。邓太后所派遣的是邓康家以前的婢女,她也自己通报自己为中大人。邓康知道后,责骂她说:“你是我们家出去的婢女,你敢于这样吗?”婢女发怒,还说邓康诈言称病出言不逊。邓太后便免去邓康的官职,遣送归国,且除去他的宗籍。[21]
由于邓绥的约束教育,邓氏子弟都比较守法。她哥哥邓骘的儿子接受人家贿赂,事情被揭露出来后,邓骘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这在封建社会中确是少见之事,是与邓绥严格约束外戚是分不开的。[16]
在邓绥的治理下,东汉国家经济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下仍能获得复苏,社会渐渐安定。邓绥执政期间,外戚宦官均不能为祸,她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穰丰,百姓安居乐业。她采纳西域都护任留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谏,通西域、抗匈奴,安定并州、凉州,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听从虞诩等人良策,以赦免战俘、安抚和谈的办法转守为攻,使羌人暴动得以平息。[22]
刘毅:“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四海。及元兴、延平之际,国无储副,仰观乾象,参之人誉,援立陛下为天下主,永安汉室,绥静四海。又遭水潦,东州饥荒。垂恩元元,冠盖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损膳解骖,以赡黎苗。恻隐之恩,犹视赤子。克已引愆,显扬仄陋。崇晏晏之政,敷在宽之教。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追还徙人,蠲除禁锢。政非惠和,不图于心,制非旧典,不访于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泽丰沛,漫衍八方。华夏乐化,戎狄混并。丕功著于大汉,硕惠加于生人。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23]
范晔《后汉书》:“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阙明辟之义,至使嗣主侧目,敛衽于虚器,直生怀懑,悬书于象魏。借之仪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后,王柄有归,遂乃名贤戮辱,便孽党进,衰斁之来,兹焉有征。故知持权引谤,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强者唯国。是以班母一说,阖门辞事;爱侄微愆,髡剔谢罪。将杜根逢诛,未值其诚乎!但蹊田之牛,夺之已甚。”
《东观汉记》:“邓太后性不好淫祀。” [24]
谢采伯:“后汉止三宗九帝,皆幼冲。一百十八年,政归母后,幸窦邓之贤,内外扶持,无大变故。”[25]
李廷机:“邓太后摄政,朝野颇安宁。”[26]
蔡东藩:“邓后以贤德见称,迹其行谊,殆亦得半失半,瑜不掩瑕。和帝崩后,应援立嗣以长之大经,谘询群臣,然后定议,奈何遽以生经百日之婴儿,骤使嗣位?谓非贪立幼主,希揽政权,其谁信之?及幼主已殇,又徒与亲兄定策,迎立清河王子祜,一朝元首,乃出自兄妹二人之私意,试问国家建置三公,果何为乎?且临朝未几,即封兄弟四人为侯,违反祖制,专顾私亲,而其他之煦煦为仁,转不足道。”[27]
祖父:邓禹
丈夫:汉和帝刘肇
兄弟:邓骘、邓京、邓悝、邓弘、邓阊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有传。
《资治通鉴》、《东观汉记》、《太平御览》亦均有事迹记载。
2007年电视剧《》:饰演邓绥;
2014年电视剧《班淑传奇》:李晟饰演邓绥。
邬倩倩饰演邓太后
.国际在线&#91;引用日期&#93;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
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
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
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
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七年,后复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 皆惊。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
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帝深嘉爱焉。及后
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
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
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每有
宴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礻圭裳鲜明,而后独着素,装服无饰。其
衣有与阴后同色者,即时解易。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
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阴后言。帝知后劳心曲体,叹曰:“修德之劳,
乃如是乎!”后阴后渐疏,每当御见,辄辞以疾。时帝数失皇子,后忧继嗣不广,
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阴后见后德称日盛,不知所为,遂造祝诅,欲以为害。帝尝寝病危甚,阴后
密言:“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后闻,乃对左右流涕言曰:“我竭诚尽
心以事皇后,竟不为所祐,而当获罪于天。妇人虽无从死之义,然周公身请武王
之命,越姬心誓必死之分,上以报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祸,下不令阴氏有人豕
之讥。”即欲饮药,宫人赵玉者固禁之,因诈言属有使来,上疾已愈。后信以为
然,乃止。明日,帝果廖。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十四年夏,阴后以巫蛊事废,后请救不能得,帝便属意焉。后愈称疾笃,深
自闭绝。会有司奏建长秋宫,帝曰:“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
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
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
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
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元兴元年,帝崩,长子平原王有疾,而诸皇子夭没,前后十数,后生者辄隐
秘养于人间。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和帝葬后,宫人并归园,太后赐周、冯贵人策曰:“朕与贵人托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余
年。不获福祐,先帝早弃天下,孤心茕茕,靡所瞻仰,夙夜永怀,感怆发中。今
当以旧典分归外园,惨结增叹,燕燕之诗,曷能喻焉?其赐贵人王青盖车,采饰
辂,骖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赐冯贵人王赤绶,
以未有头上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蛊事,遂下掖庭考讯,辞证明白。太后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无恶言,今反若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见实核,果御者所为。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常以鬼神难征,淫祀无福。乃诏有司罢诸祠官不合典礼者。又诏赦除建武以来诸犯妖恶,及马、窦家属所被禁锢者,皆复之为平人。减大官、导官、尚方、内者服御珍膳靡丽难成之物,自非供陵庙,稻粱米不得导择,朝夕一肉饭而已。旧太官汤官经用岁且二万万,太后敕止,日杀省珍费,自是裁数千万。及郡国所贡,皆减其过半。悉斥卖上林鹰犬。其蜀、汉B143器九带佩刀,并不复调。止画工三十九种。又御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E067、金银、珠玉、犀象、玳瑁、雕镂玩弄之物,皆绝不作。离宫别馆储峙米E05F薪炭,悉令省之。又诏诸园贵人,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令园监实核上名,自御北宫增喜观阅问之,恣其去留,即日免遣者五六百人。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康陵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嘉善在线网&#91;引用日期&#93;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咎在执法怠懈,不辄行其罚故也。 今车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敕,勿相容护。”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太后愍阴氏之罪废,赦其徙者归乡,敕还资财五百余万。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永初元年,爵号太夫人为新野君,万户供汤沐邑。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二年夏,京师旱,亲幸洛阳寺录冤狱。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羸困舆见,畏吏不敢言,将去,举头若欲自诉。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具得枉实,即时收洛阳令下狱抵罪。行未还宫,澍雨大降。
.新华网&#91;引用日期&#93;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记,上书安帝曰:臣闻《易》载羲、农而皇德著,《书》述唐、虞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四海。及元兴、延平之际,国无储副,仰观乾象,参之人誉,援立陛下为天下主,永安汉室,绥静四海。又遭水潦,东州饥荒。垂恩元元,冠盖交路,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损膳解骖,以赡黎苗。恻隐之恩,犹视赤子。克已引愆,显扬仄陋。崇晏晏之政,敷在宽之教。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追还徙人,蠲除禁锢。政非惠和,不图于心,制非旧典,不访于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泽丰沛,漫衍八方。华夏乐化,戎狄混并。丕功著于大汉,硕惠加于生人。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古之帝王,左右置史;汉之旧典,世有注记。夫道有夷崇,治有进退。若善政不述,细异辄书,是为尧、汤负洪水大旱之责,而无咸熙假天之美;高宗、成王有雉B228迅风之变,而无中兴康宁之功也。上考《诗》、《书》,有虞二妃,周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逾阈。未有内遭家难,外遇灾害,览总大麓,经营天物,功德巍巍若兹者也。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勋金石,县之日月,摅之罔极,以崇陛下烝烝之孝。帝从之。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永宁二年二月,寝病渐笃,乃乘辇于前殿,见侍中、尚书,因北至太子新所
缮宫。还,大赦天下,赐诸园贵人、王、主、群僚钱、布各有差。诏曰:“朕以
无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厄运,危
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
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
以废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无
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三月崩。在位二十年,年四十一。合葬顺陵。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后尝梦扪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以讯诸占梦,
言尧梦攀天而上,汤梦及天而咶之,斯皆圣王之前占,吉不可言。又相者见后
惊曰:“此成汤之法也。”家人窃喜而不敢宣。后叔父陔言:“常闻活千人者,
子孙有封。兄训为谒者,使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初,
太傅禹叹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网&#91;引用日期&#93;
《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十》六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传不云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矫俗厉薄,反之忠孝。先功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修,不触罗网。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鸦!”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遣归国,绝属籍。
.新浪网&#91;引用日期&#93;
.国学网&#91;引用日期&#93;
.中华五千年网&#91;引用日期&#93;
.殆知阁&#91;引用日期&#93;
.古籍阅读在线网&#91;引用日期&#93;
.国学导航&#91;引用日期&#93;
.国家广电总局网&#91;引用日期&#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皇后的自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