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文燕 李万钧钧的简历

习作推荐:从苏轼的诗词看他的乐天性格&李万钧
从苏轼的诗词看他的乐天性格
高二(13)班 李万钧& 星级:★★★★★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这是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评价。
然而,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乐天派”呢?
所谓“乐天派”,是指遇到什么事都不会烦恼,不会忧愁,总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处世抱乐观态度的一类人。从心理学上讲,苏轼天生就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人格中含有大量的达观品质和辩证思想。所以,对苏东坡来讲,命途的起落只是人生的教科书,宦海的沉浮是其中的作业与考试。久而久之,苏东坡练就了一颗非同寻常的平常心,可以不因宦海沉浮而自暴自弃,不因生活颠簸就怨天尤人。他永远以一份静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永远以一份激情来化解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一切正如他的词句所写的那样:“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乌台诗案”从湖州被逮走,临行前他“顾谓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苏轼于非常之际,以轻松机趣作别,化悲痛为笑谈,既见其坦然静定、齐生死祸福的气度,又见其善解痛苦调整心态的智慧。他的幽默机趣,是化解压力痛苦自得其乐的一种人生智慧。
下面,我将从苏轼诗词的角度来分析他的乐天性格。
1.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苏轼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叹,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次联两句又以“泥”“鸿”起头,用“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喻指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
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2.“乌台诗案”结束后,他在湖州一次野外出游中下起了雨,写下《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在大家都唯恐被雨淋湿的时候他依旧从容,就像他在被捕入狱之后依旧该吃该睡,当知道他要死了之后,短暂的伤神后又他的乐天本性了。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一字一句无不包含它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天的本性。
3.四十六岁的苏轼居临皋亭,开荒东坡十亩,号东坡居士。他写下了《东坡》一诗,“东坡”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僻冈幽坡,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确实算得上一个“清”字。“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从“市人”身上可以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也有一点缺憾。“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没有什么了不起,拄着拐杖,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作者对待仕途的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这让我想到《定风波》中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都是那样的心境,都是与“市人”的不同,都是那样一个淡定自然的苏轼。
4.苏轼四十九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词中,苏轼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而这也恰恰是他乐天精神的写照。上阕写自然景色,“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前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潇潇暮雨子规啼”。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苏轼的乐天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5.《赠刘景文》一诗是苏轼五十五岁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苏诗能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语浅情遥,耐人寻味。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总之,苏轼一生遇事通达,能从多角度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由于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通达的态度,使自己免于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也没有变成一位浑浑噩噩或游戏人生的盲目乐观主义者,也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且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他的坚贞气节、铮铮傲骨,从容淡定,豁达乐观的人生智慧带给他乐天的性格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财富。而今天我们从他的几首小诗中,能体会或感受到的乐天性格也只是千万分之一吧。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轼的百度百科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东坡传》——林语堂序言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吴泓工作室专题《试论苏轼诗词中的旷达情怀》——是新宇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轼的诗词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轼旷达的性格》——陈冰
注: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
我的更多文章:
( 17:17:11)( 20:17:33)( 13:02:03)( 09:12:25)( 18:43:02)( 19:21:43)( 10:01:59)( 09:32:28)( 09:31:48)( 11:20:0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最新职务&去向&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简历
<img STYLE="WiDTH: 500 HeiGHT: 375 Top: 88 LeFT: 67px" TITLE="点击查看源网页"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zt./ddmf2011/yw/W.jpg" WIDTH="500" HEIGHT="375" SRCWIDTH="500" SRCHEIGHT="375" ZOOMRATE="1" MIDDLEY="88px" MIDDLEX="67px" FIRSTHEIGHT="375px" FIRSTWIDTH="500px" FIRSTRATE="1"
ALT="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最新职务&去向&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简历" />
  今天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人事任免事项,28人通过任命。
  在28人中,继任的有23人,新提请任命的有5人,分别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李伟、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建东、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李伟原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建东原任怀柔区委书记,李万钧原任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树东原任昌平区长,陈冬原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新提请任命的5人全部为“60后”,其中,年龄最小的为市政府秘书长李伟,今年49岁。
  此外,会议还通过任命王明达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命朱江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任命高保京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任命卢希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记者张楠)
商事诉讼法律服务
专业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1、企业日常法律事务
(1)代理个人从事民商事行为,代为审查、见证法律文书,代为调解、诉讼,出具维权争议解决方案;
(2)代理各类经济案件(含借款合同纠纷)的诉讼及执行事宜;
  (3)代理公司、企业、机构参加在诉讼活动;
(4)代理公司参加仲裁活动;
(5)代理外国公司就其在外国法院或仲裁机构的程序中涉及的中国法律问题出具专家报告;
(6)全面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线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7)证据保全;
(8)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 2、企业劳动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服务
(1)企业劳动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服务;
(2)为客户提供案件证据搜集方案,指导客户搜集、整理相关的证据;
(3)代理劳动人事仲裁案件和劳动诉讼一审与二审案件。
& 3、企业涉及与税法相关的法律业务
  (1)为客户依法调查、收集和整理证据材料;
(2)代理客户申请一审、二审及执行程序的立案;
(3)代理客户出庭辩论;
(4)代为客户与税务机关进行和解;
(5)代理客户申请法院生效判决的执行。
达济律师团
我们位于长安街紧邻建国门的CBD核心地带,此处聚集诸多知名企业,是北京智力密集区。我们在这浓厚独特的知识氛围下成长,是发展壮大的先决条件。我们交通便利,拥有先进的办公设备,完备的图书化资料系统和标准化通讯设备,更能方便快捷的提供法律资讯,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独立、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我们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律师团队,我们创始人主要由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海外留学生以及一些从事多年司法工作的法律专家组成。其中一些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及外省市高、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担任高等职务工作,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坚实的法学理论知识。我们的律师大都具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政法大学等中国一流著名大学法学院的教育背景,多数律师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并有曾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归国留学生,亦有在国外从事多年法律执业工作的、具备英联邦国家执业资格和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出庭资格的律师。
& &&我们的核心领导层由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的高级专家、北大教授、北大博士生导师和国内知名法学学者组成,他们在各自的法学领域都有骄人的建树,为我们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法学理论支持。部分律师在中国商业法研究会任职,经常开展各种经济法和商业法律研讨会,是我们优于其他业内同仁的巨大优势。我们还与国内外律师界同仁、学术界专家及政府有关机构和专业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现在已与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服务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和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律师以精湛的法律业务技能,严谨的职业操守、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勤勉尽责的敬业精神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效准确专业的法律服务。
&&& 我们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服务专业化的新趋势,作为面向全球不同行业的国际化综合性法律服务机构,一直致力于国际化科学管理模式,巩固自身优势,更以实力、创新的风格增强国际化、多元化服务的竞争力,不断努力进取,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及时准确地提供世界水准的法律服务。我们不但拥有一套完备高效的工作机制、运作程序和律师业务培训体系,而且采用国际律师行业成熟的专业化分工与有效协作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成功业绩。目前客户遍及美洲、欧洲、日本、东南亚、台湾等地区。值得瞩目的是我们开展台湾海峡两岸业务和国外业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效。我们法律部门细化,业务范围广泛,服务领域涉及WTO业务、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和诉讼、海关法、海商海事、竞争法、公司证券、房地产、知识产权、民商事领域、刑事领域、行政领域、诉讼仲裁等。我们还为多家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或法律顾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经常性、预防性、综合性、全方位、多领域的法律咨询服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习作推荐:从苏轼的诗词看他的乐天性格&李万钧
从苏轼的诗词看他的乐天性格
高二(13)班 李万钧& 星级:&#9733;&#9733;&#9733;&#9733;&#9733;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这是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评价。
然而,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乐天派”呢?
所谓“乐天派”,是指遇到什么事都不会烦恼,不会忧愁,总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处世抱乐观态度的一类人。从心理学上讲,苏轼天生就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人格中含有大量的达观品质和辩证思想。所以,对苏东坡来讲,命途的起落只是人生的教科书,宦海的沉浮是其中的作业与考试。久而久之,苏东坡练就了一颗非同寻常的平常心,可以不因宦海沉浮而自暴自弃,不因生活颠簸就怨天尤人。他永远以一份静心来面对世间的得失进退,永远以一份激情来化解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一切正如他的词句所写的那样:“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乌台诗案”从湖州被逮走,临行前他“顾谓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苏轼于非常之际,以轻松机趣作别,化悲痛为笑谈,既见其坦然静定、齐生死祸福的气度,又见其善解痛苦调整心态的智慧。他的幽默机趣,是化解压力痛苦自得其乐的一种人生智慧。
下面,我将从苏轼诗词的角度来分析他的乐天性格。
1.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苏轼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叹,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次联两句又以“泥”“鸿”起头,用“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喻指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
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2.“乌台诗案”结束后,他在湖州一次野外出游中下起了雨,写下《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在大家都唯恐被雨淋湿的时候他依旧从容,就像他在被捕入狱之后依旧该吃该睡,当知道他要死了之后,短暂的伤神后又他的乐天本性了。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一字一句无不包含它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天的本性。
3.四十六岁的苏轼居临皋亭,开荒东坡十亩,号东坡居士。他写下了《东坡》一诗,“东坡”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僻冈幽坡,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确实算得上一个“清”字。“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从“市人”身上可以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也有一点缺憾。“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没有什么了不起,拄着拐杖,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地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作者对待仕途的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种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这让我想到《定风波》中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谓异曲同工,都是那样的心境,都是与“市人”的不同,都是那样一个淡定自然的苏轼。
4.苏轼四十九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词中,苏轼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而这也恰恰是他乐天精神的写照。上阕写自然景色,“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前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潇潇暮雨子规啼”。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处境,也更显出词中达观态度的难能可贵,苏轼的乐天性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5.《赠刘景文》一诗是苏轼五十五岁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苏诗能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语浅情遥,耐人寻味。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总之,苏轼一生遇事通达,能从多角度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由于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通达的态度,使自己免于成为一位悲观主义者,也没有变成一位浑浑噩噩或游戏人生的盲目乐观主义者,也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且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他的坚贞气节、铮铮傲骨,从容淡定,豁达乐观的人生智慧带给他乐天的性格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财富。而今天我们从他的几首小诗中,能体会或感受到的乐天性格也只是千万分之一吧。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轼的百度百科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东坡传》——林语堂序言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吴泓工作室专题《试论苏轼诗词中的旷达情怀》——是新宇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轼的诗词
<font STYLE="FonT-siZe: 16 FonT-FAMiLY: simsun" COLOR="#.《苏轼旷达的性格》——陈冰
注:专题学习中提供的学生习作及写后反思,是学生学习其间即时上传到网上的,除了订正错别字外,编者未作其他修改,保留习作原貌。学生文章,语言稚嫩,甚至可能有些文章,借鉴太多,少年错误,在所难免,各位大家,如涉及您的文章,务请不要生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家王源个人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