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是万能的能管不

乡镇政府不能举债,管好权力是关键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王营
  作者:叶祝颐
  作为预算法修改后全国率先出台的规范乡镇财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新修订的《湖南省乡镇财政管理条例》于3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举借债务或者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提供担保。(3月3日《潇湘晨报》)
  湖南省要求乡镇政府不得违法举债,出台地方法规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针对部分乡镇基本支出保障不足的实际情况,明确省市县三级对乡镇政府基本支出需要的保障责任。此举体现了当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视。其积极意义不容否认。但是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不仅乡镇政府不能违法举债,市、县政府也没有举债权。
  尽管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政府债务是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借债只铺摊子不管还,过分依赖卖地还账,地方变相融资问题比较突出。有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债务率已高达150%以上,个别县市债务率已经超过400%。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在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调查涉及的20个乡镇中,政府欠债总额就超过10亿元,其中债务最多的镇达25949万元,最少的镇也有486万元,平均每个镇负债5430万元。不考虑利息因素,个别乡镇不吃不喝还债需要400年。报告认为“乡镇债务已超过实际偿还能力”。如果不对地方举债行为进行规范,将会给地方政府信用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没有转移支付,有的乡镇政府该破产了。
  在我看来,地方政府热衷举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不断提高,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客观上推动了政府的举债需求;二是一些干部为了快出政绩、多出政绩,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大肆举债,大拆大建,甚至拆迁新建小区、大桥打造政绩工程,造成政绩包袱。
  有报道说,在我国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尔夫球场等政绩工程,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负债。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毁损绿地、良田建高尔夫球场的报道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招牌下,地方负债率过高,欠债不还,损害政府公信力,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为了还债,有的地方没有钱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没有钱改善民生,还在公共服务中偷工减料,乱收费、乱摊派。
  但是由过度负债支撑起来的政绩工程为某些官员带来了政绩资本,甚至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在错误政绩观的主导下,一些官员为了获得立竿见影的政绩效果,只做表面文章,不求工作实效,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湖南省用地方法规的形式从严规范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实际上给某些热衷举债谋政绩的官员注射了一针清醒剂。但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乡镇政府不能举债”知易行难,加强地方债务监管要立法更要执法。《预算法》已明确地方政府不能举债,但是地方债务高达十万亿就颇能说明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法律法规执行力,依法治理包括乡镇政府地方政府非法举债融资,防止地方政府旧债未还又添新债。
  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要前移监管关口,对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制定明确的处罚细则,让地方官员基于违法成本考虑不敢擅自举债铺摊子、上项目。维护政府形象与公众权益,守住政府“欠债还钱”的底线。(叶祝颐)[责任编辑:王营]
一周图片排行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俊伟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赵振华
  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吕薇
光明网版权所有││││││ ■海西晨报荣誉出品:│
COPYRIGHT 2008 海西晨报社 |
| 版权归海西晨报社及著作权人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海西晨报读者热线:(0&&& 地址:厦门市吕岭路122号&&&&厦门日报报业大厦12楼您好,欢迎来安居网!&[],新用户?&[]
姜堰天气:小雨 14℃~9℃
? ? ? ? ? ? ? ? ? ? ? ? ? ? ? ?
毛承之:政府管不住土地到底能管什么 城市规划很重要
来源:本站&发布:丁惠&点击:245次&发布时间: 08:49:36
&&&&&5月22日,北京(楼盘)大兴区三宗经营性土地公开挂牌出让,成交金额达到35.22亿元,创下“国五条”出台以后北京单日土地成交价格的新高。一天之后,广州(楼盘)白云区、海珠区又分别以接近8亿元和24.6亿元的价格拍出两块住宅用地。5月29日,上海(楼盘)长宁区新华路街道71街坊地块以46亿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上海今年以来的总价“地王”记录。5月底,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为楼市平添了几分热度。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个地块高溢价成交,“地王”再次成为人们热炒的话题。  政府放开市场肯定管不住地王,不光是一线城市的地王,这是事实,不需要太多明证。这一点是没有太多争议的。现在要争议的是,在年初中央再次出手严控楼市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为何“逆势上扬”?这是政府的失责,还是市场的失控。  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是市场的守夜人,听有关专家说增加供应土地可以平抑过高房价,结果是市场地王频现,这使政府的房地产调控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为什么会这样呢?土地是稀缺的资源,一般属于垄断行业,最终也由垄断企业控制。所以单纯增加土地供应就可以增加市场供给,平抑房价,那是天方夜谈的事情。政府要抑制地王频频产生,一定要减少土地供应、限制土地供应,科学严格控制土地的供应速度、供应总量以及总体规模。  从市场方面来说,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相当重要,特别是城市片区功能定位、市场组团以及综合协调营运能力相当重要。由于许多城市存在规划缺陷、市场管理缺陷以及相关配套缺陷,这使得许多开发商有空可钻、有机可乘、有利可图。所以这些开发商总是不惜代价、血本,争做地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高房价,一方面是由高需求、高投机支撑,另一方面是由城市科学规划管理存在严重缺陷所造成高投入、高成本构成。  放开市场,地王扎堆,政府管不住地王,该管什么?应该主要抓好弱势人群、无房户、低保户以及中小收入阶层的补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及集中资源重点搞好政府公共性住房担保贷款。政府不抓好这些实质性的工作,单纯限购、限价,很难促使中国房地产这个暴利行业迅速降温、高房价逐渐回落。这就是来之不易的深刻教训,值得有关部门总结与深思。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不是万能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