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和专业一份工作应该用什么广告发词汇代替替

品酒如何入门,如何进阶?相关的专业标准是如何的?
个人对酒类比较有兴趣,主要倾向于威士忌、白兰地、朗姆、伏特加这一类的烈酒,对红酒的了解少之甚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一些分类,酿造,及产区的初级知识,也有一定实践。想向专业人士或高端爱好者了解一下,当你们在品酒,你们品的是什么?你们关注的点是什么?在一定基础上这里是否有一套规范的标准?应当从哪入手?然后如何进一步了解?是否品酒师也分得很细,专攻某种酒甚至某几个产区的酒?
按投票排序
(啊我终于写完了)谢邀。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大,我尽量一条条的回答。下文虽然主讲葡萄酒,但理念通用于各种烈酒和鸡尾酒。之所以主讲wine,是因为它在技术上显得更深奥和难懂一些。一.当我们在讨论品酒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做“品酒为什么要由品酒师操作,不能被精密的化学成分分析取代吗”。品酒之所以不能被机器代替,是因为机器只能告诉你这款酒的成分,而人是一种不理性的动物,每个地区的人的口味偏好,都是不尽相同的,价格和营销方式也都会影响到人对同一款酒的体验。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士出马了。很多人以为酒水顾问需要保护味蕾和嗅觉,不能抽烟喝酒、吃辣吃香料,是因为他们混淆了酿酒师与酒水顾问的区别。酿酒师的工作性质,就是把人当作一具精细的机器来使用,因此酿酒师需要严格律己以保持嗅觉和味觉的绝对灵敏。而酒水顾问不是干这个的,相对机器,他更像是一个传教士,把好酒的美妙传递给大家,告诉大家和酒有关的仪式和品饮方式,让大家能更愉悦的享受美酒。如果你不吸烟,你如何取得一个烟民的认同?如何自己体会到一只好的雪茄搭配干邑白兰地或者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美妙?如果你不吃辣,你如何取得一个吃货的认同?如何告诉湖北湖南人民何种美酒可以搭配他们的食物?因此当一群专业人士或者爱好者在谈论品酒的时候,他们会谈论这个酒的香气、口感、结构、酿造工艺、风土和价格。二.大众对品酒的误解1.香气很多人会以为一个酒水顾问一定天赋异禀,嗅觉异于常人。这是错误的。所有号称给自己的鼻子上了多少钱保险的业内人士,都是利用大众对此的误解,在营销自己而已。一个酒水顾问的嗅觉,和常人没什么两样。而真正嗅觉异于常人的人,往往是以其他五官方面的缺陷为代价换来的(比如天生视觉或听觉有障碍),这类人在香水产业比较多。所以只要你嗅觉没什么特别问题,都可以通过后期训练,达到这个职业的需求。所谓后期训练,就是训练自己对香气的记忆能力。因为普通人在生活中基本上不会有记忆香气的习惯(比如我喜欢拿玫瑰香气的香精瓶给女孩闻,大多数姑娘只会觉得非常熟悉可一时间就是无法具体描述它是何种气味)。通过短期的系统训练(不到一个月),正常人基本就能做到闻啥是啥的水平。大众关于香气的误解之二,就是觉得你能从一杯葡萄酒里闻出黑醋栗、蓝莓、桉树、香草、肉蔻的气味就很牛逼。但闻出什么,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你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告诉自己何种葡萄品种酿造工艺陈酿方式造成了这种香气。一般记忆香气除了平时逮啥拼命嗅啥(超市就是个训练的好地方只要你能不在意旁人惊讶的目光),还有酒鼻子可供选择。一套54种香,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2.年份,风土很多人会以为一个酒水顾问只用尝尝一杯酒,就能大致说出它的年份和产地,非常厉害。然后很多人会进而以为一个酒水顾问的工作性质就是这个。。。当然不是了。你从酒标上就能轻易看出产地葡萄品种和年份,再猜一次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么?这里顺便说说盲品知年份风土葡萄品种是如何做到的。首先,盲品只是一个游戏,一个专业人士猜错年份风土和葡萄品种非常正常。因为在几十年前,葡萄酒产业还非常原始没有引入科学种植和酿造激技术,好酒和差酒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如果你喝到好的黑皮诺,那肯定就只有勃艮第。喝到好的赤霞珠梅洛混酿,肯定就只有波尔多。喝到好的西拉,肯定就只有罗纳河谷。而如今葡萄酒产业全球化,世界各地都能有条件产好酒(中国等国家除外),一瓶好的长相思,可能来自法国的卢瓦尔河谷也可能来自新西兰的cloudy bay。再加上除了那些知名葡萄品种,越来越多的全球各地的本土葡萄品种开始活跃在这个舞台,盲品的难度就更大了。记得曾经有一个记者采访一位葡萄酒大师(master of wine),你上次把波尔多和勃艮第弄混是什么时候?别人回答,啊,就是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不过虽然说了这么多,在一定范围内,专业人士猜中年份风土葡萄品种也是非常容易的。所谓一定范围内,打个比方。假设我们都在一家葡萄酒专卖店工作,你是老板我是总经理,然后有一天你准备考我一下,从酒窖里拿了瓶酒出来请我盲品。因为我在这儿工作,所以我知道我们店主销的是法国产品,因此我只用判断葡萄品种是何种法国主流葡萄品种即可。因为我和你共事,知道你这个人比较小气,只会拿几百块售价于是进价不会超过两三百块的酒请我喝,因此我只需要从11(分别代表了这个价位的老,适饮和年轻)这三个年份区间做选择。如果我觉得这个酒的口感有点老,那我就会选择06年或者07年,大致都不会错。至于有些人喝上一口酒就能告诉你这个酒的葡萄是在清晨的露水中由工人一串串亲手摘下或者破皮过程是由抠脚大汉手牵手用脚踩的。。。相信我,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他心中首先判断出了这款酒的产地,然后他坚实的理论知识告诉他这个区域的法律规定了只能人工采摘或者人工破皮。于是他潇洒的装了一手好格调,深藏功与名。所以,一个盲品,考到的其实是非常多的知识储备。每个酒水顾问光鲜的外表背后都是啃书啃到死,如图3.所谓品酒师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在上文里,我没有用品酒师,而是用酒水顾问(wine specialist)这个称呼来指代这个专业群体。因为在国外,根本是没有品酒师这个职业的。。。侍酒师,调酒师,酿酒师,葡萄酒专栏作家,酒吧店主,葡萄酒培训师,品牌大使(brand ambassador)......这些都是职业,一目了然。但是品酒师是什么?品酒能创造出经济利益么?所以基本上,自称自己是品酒师的,如果不是为了让大家对自己的职业有个快速理解(说自己是品酒师比解释给杂志写专栏给人搞培训更容易),就是爱装逼的,尤其是那些在业内人士面前还自称品酒师的人。当然,国内的品酒师不在我说的此类。国内的白酒品酒师做的其实就是酿酒师的工作。三.品酒的规范标准品酒当然是有一套自己的规范标准的。一般都会按照外观,香气,口感,和结论这个框架进行。所以一份正规的品酒笔记,大致写成这样Wine: XXX. XXX. XXXAppearance: A clear, pale, lemon green wine with a watery rimNose: This wine is clean, pronounced intensity, developing aromas of peach, green apple and botrytisPalate: This wine is medium sweet with high acidity, medium- alcohol and medium+ body. It has a pronounced flavour intensity with flavours of peach, botrytis, honey, lemon and a creamy coating texture. Long length.Conclusion: An outstanding wine, can drink now but has potential for ageing.如你所见,通过观察外观,品闻香气,体会口感,最后得出了结论。这个酒究竟怎么样?值得陈年还是应该尽快喝掉?可以打多少分?值不值得它的价格?当你判断是否该让它们陈年和可以卖多少钱的时候,你就开始创造经济价值了嘛。而做出这样的判断,更多的不是基于它的外观和香气,而是基于它的口感和结构。是结构(丹宁,酸,酒精度,香味物质)决定了它是否值得陈年,是香气的复杂程度和回味长度决定了它值多少钱。所以口感和结构,就是我们品酒时最应关注的点了。一份正规的优秀的品酒笔记,是可以让另一位没喝过这款酒的专业人士,仅通过你的笔记就判断出你喝的是哪个地区哪种葡萄哪个年份甚至哪家产牌的酒的。因此客观和专业非常重要。相比之下,一切文艺的品酒笔记,都是在耍流氓。或是在掩盖自己的无能。比如:这款酒让我想起了我的青春,那是2001年3月的一个下午,我和我的女朋友,带着一块桌布和一篮食物,来到了北京市郊的一处草地……我见过的最夸张的两条品酒笔记,一条来自知乎,还有一条来自微博。微博上的那条大致是这么写的:很多人问我拉菲是什么味道,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喝过大拉菲。小拉菲给我的感觉,就像西门吹雪的剑,温暖,犀利,锐意。悄无声息的,就迅速捕获了你,恰如爱情。咳,这样的品酒笔记,读完除了知道西门吹雪很厉害,爱情很厉害,关于拉菲你还知道了什么?总之,像普鲁斯特描写玛德琳小点心那样的品酒笔记,虽然很美,但全无用处。四.如何进阶既然我们已经说过没有品酒师这个职业,只有理论知识丰富的专业人士,因此也就不存在专攻某一块的品酒师了。作为从业人士,理论知识储备主要是根据他的具体工作来的。如果他在贸易公司工作,公司代理哪个国家哪一块的酒,他对哪一块自然就熟悉一些。如果他在法餐厅工作,对侍酒和服务工作自然就熟悉一些,还会有一手不错的手上活比如刀飞香槟一只手拿十几个酒杯一类。不过大的分类还是会有,比如威士忌专家,葡萄酒专家,啤酒专家,调酒专家。另外,如果你想考一些国际认证,也会要求你对全局都要有所了解。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你也得记一些有关匈牙利以色列希腊瑞士等等市场上不太常见的产酒国的知识。作为爱好者或者高级爱好者,入手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就行。喜欢什么就多喝点,喝前喝后主动查阅一些相关资料。除了用脑袋记,再写点笔记什么的就好。勤发喝酒时的卖弄微博,甚至都会对你有帮助(微博之前请先确认那只拉菲或者玛歌什么的为正品)。鉴于人们对香气和口感的记忆能力实在是一塌糊涂,能同时喝两只以上具有一定相同特点的酒,进步更快。就像有些人今天喝喝可口,明天喝喝百事,几个月下来还是不知道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啥口感区别,但是放在一起喝,谁都能迅速体会到不同。品酒和别的爱好没什么两样。都是由兴趣入门,然后越扎越深,越玩越精,并没有窍门和捷径可走。然而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越是热衷、越是投入时间、钱包越鼓,学的越快。五.酒的品格终于写到了我最有兴趣的话题,格调篇。一个美食家,一个品酒师,之所以能区分与吃货酒鬼的不同,除了丰富的经验,就是格调的不同。格调这玩意儿,是光喝酒提升不了的。如果你拥有对美好事物的良好品味,你对美食和美酒的理解都不会差。几年前,我才刚开始喝鸡尾酒,就能迅速的与国内几位厉害的调酒师相谈甚欢。这是因为那时的我虽然对鸡尾酒的具体配方了解不深,却本能的讨厌tomorrow, 长岛冰茶这一类的鸡尾酒。而每一个对自己有所要求的有尊严的调酒师,恰恰也讨厌它们。为什么?因为鸡尾酒被创造出来主要有两种目的:1.让酒量不好的人也能享受饮酒的乐趣 2.让喜欢喝酒的人享受到的乐趣更多。只为了求醉而被发明出来的tomorrow一类的鸡尾酒,从一点来看,已经失去了作为鸡尾酒的好品格。它是一款没有品格的鸡尾酒。同样,美食家对美食的基本判断,大致出于两种考量:1.它的食材是否新鲜可靠? 2.做菜的人是否带着专注的心意在做这道菜?如果一道菜食材存疑(比如地沟油),料理过程随意,哪怕口感确实不错,它也不应该被称作美食,仅仅是好吃而已。因此,更深刻的理解美酒,同样有益于个人品位的提高。就像我之前发过的一条微博:每当我看到一个人夸夸其谈的给了一件事物过高的评价,我不仅会怀疑他在这类事物上的造诣,还会怀疑他整个人的品位。在我看来,真正的食客酒徒生活家或者有品位的人,更多时的心态都应是“不过如此”。这件吃食不错,但非天下无双。这瓶酒不错,仍可以更好。自己去年是做了点什么事业,但也不值一提。六.装x的艺术虽然不大赞同卖弄和攀比的行为,但鉴于饮酒确实被牵扯到了太多的社会意义,还是专门写个装X篇。既然短期内无法迅速成为专业人士,如何显得像一个专业人士?如何通过酒这一载体凸显自己的个人品位?你需要做到三点。第一,了解丰富的理论和文化知识。仅仅谈论酒本身是不够的,提到苦艾酒,你应该迅速联想到梵高高更继而讨论修拉的画巴黎的印象派;提到朗姆酒,你难道不应该说说海明威和流动的盛宴么;提到威士忌,嗯,该村上春树上场了……至于德芙被创造出来背后有个爱情故事万宝路被创造出来背后有个爱情故事百利甜酒创造出来背后有个爱情故事(工程师空姐啥啥啥的),这种档次的八卦野史就不要拿出来卖弄了。第二,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大俗和大雅之间的度。碰到低阶爱好者,用中阶知识和品位击败他;碰到中阶爱好者,用高阶知识和品位击败他;碰到高阶爱好者,用低阶知识和品位击败他,让他感觉你是真正打通了任督二脉的高手。打个比方,下着大雪的冬天,当初阶爱好者讨论着“这种天气,就应该去泡温泉喝大吟酿清酒”时,你就应该抛出一句,“是嘛,我觉得这样的天气,在街边小饭馆支起小火炉涮羊肉喝牛栏山烧酒,会更有趣味“,然后在众人景仰的眼神之中,一笑而过,深藏功与名。第三,掌握了以上两点之后,学会克制。最帅的人,永远是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却比别人更克制的人。七.最后啰嗦几句花看半开,酒饮微醺。饮酒,主要是为了趣味。你是不是一个生活有品质的人,不是看你喝的是酩悦香槟还是干邑白兰地还是单一麦芽威士忌,而是你冰箱里是否随时有酒有气泡水懂得不同时刻不同心情喝上一杯不一样的。人仅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所以别被广告骗了,别光盯着物质,更别喝个single malt就瞧不起喝芝华士喝个五大庄就瞧不起喝啤酒的。别当个被广告商蒙蔽的傻x。做个有趣的人,做个可爱的酒鬼。----------------------------------------------------------------- 【微醺之美】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weixunzhimei主讲烈酒鸡尾酒和葡萄酒,偶尔讲讲酒吧餐厅 。深入挖掘饮酒文化和趣味,不发弱智的介绍文营销文。欢迎关注。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其实你本来的目的就只是想演给大家看。也就是如何表演或者说彪戏正好我这篇文章满足你的需求:原文传送门:有人问高端职业饮家尧尧:“高端职业饮家,我以前没喝过烈酒啊。但是怎么才能像你一样喝酒那么牛逼呢?”作为喝过无数款酒的高端职业饮家,今天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零基础的你们,在有观众的情况下怎么高逼格喝酒。准备工作:注意观众!注意观众!!注意观众!准备一大杯水,告诉观众这是为了重置嗅觉。要求观众在一没有嗅觉干扰的房间喝。炒菜做饭的、刚装修完的、种花花草草的统统不行!要求观众饮前一段时间内不要用香肥皂洗过手。当然捡肥皂、撸管和柔道也是肯定不行的!(╯' - ')╯( ┻━┻要求观众使用有颈的郁金香型杯子。目前市场上最好的酒杯叫Glencairn
Glass(有译为凯恩杯的)。是个专利货,工艺材料并不牛逼。具体是为什么我懒得用流体力学分析了,你往这边扯就对了!求哥千万别加冰。谁告诉你加冰你就说:“傻逼!”这会让酒内的代表香气的有机分子,难以按照设计好的比例释放出来。而且会让一些酒变苦。这么做还不如放冰箱里冷冻呢。冰石也不可以加!求哥千万别冷冻。谁告诉你冷冻你就说:“傻逼!”冰红茶冰啤酒喝凉的真不拦着你,为什么喝烈酒非要凉的呢?明明逼格不高啊。冰石也不可以加!没有经过冷凝过滤的酒,有香气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会在5度左右结絮。那样酒里就跟起了雾霾一样!求哥千万别加水。谁告诉你加水你就说:“傻逼!”比如一瓶40%ABV的苏格兰威士忌,加一滴水你打算喝的东西就从苏格兰威士忌变成苏格兰麦芽酒了(参考SWR2009) 注意观众!注意观众!!注意观众!注意:这些都是要在喝之前表演给观众的!非常重要!开始彪戏:注意观众!注意观众!!注意观众!在准备闻味开喝之间,用一只手封住杯口形成密闭,另一只手加热杯中未稀释的酒到体温左右。通过提高温度,提高带有香气有机化合物的饱和蒸汽压。要香气更带劲!当你手盖住的杯口下面开始形成雾气的时候,鼻子凑过去,轻轻打开一个小口,开闻!不要鼻子都戳进杯子离去,在杯口左右左右正常闻,让你的两个鼻孔都能接触到香气的刺激。注意:不要鼻子都戳进杯子里去,不要像电影里吸毒那样玩命的吸!尝一点点,体会这一口是给嗅觉带来的刺激。大口喝不要客气!前面的前戏装逼工作都做到位了,就等这一发了!不要和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喝得太快,让酒在嘴里稍微转一下(要让观众能察觉到你口腔在运动)!眼下就闭上嘴慢慢用鼻子呼出酒体。闭上眼,低下头,陷入沉思!注意观众!注意观众!!注意观众!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完成了这7+6=13步,如果你演技还说得过去,而且注意观众了,那小伙伴一定给跪了!零基础的你已经看起来是个专家了!可惜还差语言。下一期告诉大家如何在有观众的情况下使用高端职业饮家尧尧的模板评价一款酒!新一期如何评酒:“小李,听说你擅长品酒?”“那当然咯。”“这个是86拉菲,和82拉菲一样好,但只有82拉菲价的一半,你试试看!”“好来啊!”(一堆精彩表演之后)“好酒啊!”“好在哪儿啊?”“好喝啊!”“好喝哪儿啊?”“好贵啊!”“好贵哪儿啊?”“好酒啊!”“好在哪儿啊?”“好...”“......”“......”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知道,这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二逼评论。作为喝过无数款酒的高端职业饮家,上一期我讲过了如何在有观众的情况下高逼格喝酒。当你按照上一期的方法进行表演后,如果不能有高端的评论对你的行为进行支撑。一切都完蛋。演一个看起来非常高端非常牛逼的职业饮家,评论酒必须用我给你的模板,按照下面给定的方法来评论:视觉-Appearance:这一条指的是酒的外观、颜色、颜值,除非你喝得是蓝莓味的佳得乐,一般饮料逃不出暖色调的颜色。只要不是睁眼瞎,或者真瞎,评论的时候选择里合适的颜色往上套用就好,例如:透明、混浊、悬浊、精液色 、鼻屎绿、蛋黄、尿黄、早期尿血红、晚期尿血红、木耳粉、木耳黑...注:高级的玩法是评论包装,这个你们应该反复学习我之前写得什么是好酒标的文章。嗅觉-Nose 味觉-Taste 尾韵-Finish:这三个都是酒本身对我们感官的刺激。但凡那个零件有问题,赶紧找黄牛挂一个耳鼻喉科的号,就能一下解决了。嗅觉评论要笼统一点,味觉要具体说像什么东西,尾韵就是你酒咽肚以后流出来的哈喇子味。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使用我给你的评论模板,填入词汇库里的词就可以了。下面是模板:初闻有(程度副词)(概况)的感觉,入口瞬间能体会到(程度副词)(具体)的味道,大口饮后在口腔中能(程度副词)的体会到(具体)和(具体)这两种香气,或许还能察觉到(程度副词)(具体)来。尾韵能感觉到置身于(概括)中。下面是词汇库:概况:青草味、西瓜皮;水果摊、麦子地;涮火锅、麻辣烫;敌敌畏,防腐剂;中医院、大药房;柴火堆、黑煤球;下雨后、大海边......具体:蜂蜜、焦糖、巧克力;木板,橡木,老陈醋;烟头,煤球,消毒水;大酱汤,豆腐乳;酸柠檬,葡萄串;苹果、桃子、柿子、石榴、李子、栗子、梨......注:这些希望认真学习的小伙伴能在我的词汇库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词汇,就和学英语一样一样的!下面是实战:初闻有一丝(中医院)的感觉,入口瞬间能体会到一点(消毒水)和(泥煤)的味道,大口饮后在口腔中能明显的体会到(桃子)和(蜂蜜)这两种香气,或许还能察觉到一点(酸柠檬味)来。尾韵能感觉到置身于(大海)中。注:容止若思,言辞安定。是说这句话时候的要求!酒体-Body:酒体是评价一款酒喝进去以后味道以以外的感受,简单得聊味道少的酒薄,多的就厚。为了演戏就在“轻、中、厚、丰满、骨感、喝起来像精液”中选一个词汇就好!总结-Comments:之前的几项评论已经演得“看上去”非常懂酒了,所以酒的总结就不应该再评论酒本身了。讲一个非常感性的故事是极好的,因为你表演的爱喝酒的人,肯定也具备真性情的设定。这个时候故事一定要浪要骚。讲一个跟女人有关的故事就完美了!当然需要提前像准备GRE,TOEFL,IELTS口语考试一样,在家准备好话题卡!如果没有,那么即兴就聊性价比!例如:这款金门高粱让我想到了一个台湾小伙伴。我们两个人一块去看展览。展了什么我记不得了。但我跟妹子搭讪,人家知道我是北京胡同串子就不理我了;知道台湾小伙伴的身份以后很开心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没话找话。作为一条中华田园单身犬,我很伤心,再来一碗!或者这款小茗同学我买到的行货价格是5块钱。虽然根据我的体会,味道非常的好,但是依旧不能撼动3块统一冰红茶在我心中的地位。你看经过这么一加工逼格高高哒~下一期我来为大家展示如何用这两期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在观众面前表演!这一章节我过两天补上!大家等等。!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完我是喜欢酒的人玩了个微信号叫
尧尧尝百酒微信号:Yoowine有兴趣可以看一看有逼格的小伙伴或许喜欢
谢邀不好意思,刚看到。LS @李峰 对于品酒时在品什么这个问题,讲得蛮好蛮细致了,大体就是: 香气、口感、结构、酿造工艺、风土和价格,这几个方面。我想从如何入门和如何进阶这个角度和你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一直认为葡萄酒的魅力在于百花齐放,即葡萄酒的多样性,这也导致在葡萄酒业界工作很多年的人很少有谁能说自己很了解很精通葡萄酒的原因之一。比如同样一款霞多丽Chardonnay,在法国北部由于气温较低,使得酸度高,酒体轻薄;而在南部较温和的地区,却能酿造出酒体丰满而复杂的白葡萄酒;如果再放到澳洲或者美洲,更炎热的地方,又会因为光照和气候,强劲的酒精度和热带水果的香气。如果再加上土壤和酿酒师的酿造风格,比如石灰质的土壤会让葡萄酒产生矿石的味道,而加入橡木桶陈酿后会带有动物皮毛的味道。那诸如以上的这些感觉是如何得到的呢?其实都是通过不断的品尝和记忆学会的。比如香气,Chardonnay在炎热的产区,会出现熟柠檬、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的香气,这里也许你吃过这些水果,知道这些味道,所以在品酒时,你能从记忆中调出这些水果的味道来和嘴里的葡萄酒香气进行匹配。但如果再加上橡木桶陈酿会出现一些榛子和坚果的香气时,就开始模糊了,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酒鼻子来学习记忆各种香气,这样在品酒时能够从记忆中调出一些香气特征。当然入门时,只需要能懂得香气的大类就不错了,比如水果香气还是花的香气,具体到哪种水果,哪种花就可以不用先深入。上一个香气盘:然后就是多喝多比较。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品尝训练:1,水平品酒( dégustation horizontale ):基于同一产区或者同一年份,对于不同酒庄的酒款进行饮比较。2,垂直品酒(dégustation verticale):基于同一酒庄、同一品牌或者同一系列的葡萄酒,对于不同年份的品饮比较对于入门级的,可以先从垂直品酒开始,比如同一款葡萄,不同产区的对比,可以很直观的对比出风格特点;而第一种方法主要是对比酿酒师的酿造风格,所以可以作为进阶的训练项目然后便是你说的一些品酒的标准,可以先设计一些入门的品酒笔记,通过简单的打钩和最后总结的方法来写出你对这款酒的感觉,上一张入门级的品酒笔记对于这个问题:品酒师也分得很细,专攻某种酒甚至某几个产区的酒?这一点,据我所知,没有过多的细分,我认为主要是人的精力、兴趣,还有职业规划的影响所导致一些人可能会对老世界的一些产区感兴趣,然后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使得这些产区的葡萄酒知识很丰富;而有些人会因为职业的关系,比如澳洲或者智利一些新世界的产区得到更深入的了解,使得对这些产区知识比较精通。不过一些专门研究葡萄酒的从业人员,比如英国的休 约翰逊和杰西斯 罗宾逊,他们对于全球的葡萄产区都很了解,他们出过本《世界葡萄地图》这本书,可以看看了解各个产区的风土状况。
品酒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欣赏酒。如果想学会品酒,在国内差不多有以下几个步骤吧:1. 波尔多CIVB课程
主要针对普通消费者和从业人员。事后发一个课时证书。听完这个课,应该对酒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今年的证书法文的。更多信息:2.逸香ESW品酒课程 - 授课考试用中文这个目前只是国内认可的证书。学完二级,或者自己看看书,觉得掌握的差不多,就可以考虑去考WSET三级了。详细信息:3. WSET品酒课程 - 考试英文答题这个全球都认可。拿到三级,从事葡萄酒行业的话,估计薪金会跳一跳。拿到4级,就可以去做讲师了。国内3级以上的人不算很多,主要考试英文答题和盲品是个门槛。更多信息:品酒的前提首先是要多接触酒。多留意自己所在地区或者网站的一些酒会活动讯息,参加一些酒会。下面列举几个法国酒类的资讯网站:WSET考出来的品酒师没有分那么细。如果只学了例如A+澳大利亚葡萄酒课程的,可以被看成专攻澳大利亚葡萄酒吧。国内就业,比较看重你是否有WSET证书。没事儿关注一下他们的微博,对获取品酒方面的讯息,会有所帮助:
回答完比较品鉴的问题后,才发现也许这个问题更适合我的答案。首先,入门的捷径一定是对比品鉴。你说所有白人长得差不多?那拉两个白人过来,我让你评论谁眼睛大谁眼睛小,你一定看得出来。你说所有红酒喝起来都差不多?那我给你一个巨酸的酒,一个巨不酸的酒,你一定喝得出区别。说得再完整一些,如果你想判定一个妹子的肤色,你需要先知道人类肤色的可能性(白种人最白,非洲人最黑,亚洲人白偏黄),也就是一个范围。然后你才可以说,我觉得这个妹子在亚洲人里面算是偏白的,或者在南方人里面算是偏黑的,诸如此类。在和人交流葡萄酒的时候,经常用“相对于”来描述一款酒的话,会把你带出主观性的沼泽。P.S. 关于酒的标准的问题,那是另一个大话题啦,在这之前,还是先打好基础功,1)判断出酸涩度和浓厚度,2)判断出这个酒的基本风味类型(果香/植物芳香(花香草本香辛香)/木桶香/土石香/食物咸香),3)判断出酿酒的葡萄是否成熟,那你不用专家们去赘述一大堆理论,你也能感觉出一个酒的好坏了。关于如何有方法地培养品酒的能力,可以看我这篇回答:再P.S. 如果你没兴趣系统学习葡萄酒,只想要在循序渐进中培养起一些对于葡萄酒的”感觉“和”品味“,那可以看我的这篇回答:说得再精简一点就是:先建立范围-& 为每种酒建立标杆 -& 这时再去打破成见,去理解每个产区里的细微不同。而对比品鉴就是实践每一个步骤时最有效的方法。注:图都是自己做的,转载请务必附上文章最后一段(我们的微信ID和二维码)在基础课中,我们会来找三对酒来训练大家对酸、涩、浓厚度的把握。1)高酸 vs 低酸 2)高涩 vs 低涩3)高浓厚度 vs 低浓厚度在熟悉了这三个概念之后,大家可以开始通过进阶版的对比品鉴,来体验“人”在酒中留下的痕迹,包括:1)重木桶 vs 没木桶(一般木桶用得多的浓厚度也会较高)2)新派 vs 老派 (重木桶/高浓厚度/果味重 vs 轻木桶/高酸涩度/非果味重)之后,大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变量,通过比较来学习气候、品种、风土在酒中留下的痕迹,包括:1)同一个产区,A品种 vs B品种2)同一个品种, A产区 vs B产区3)同一个产区,A酒庄 vs B酒庄4)同一个酒庄,热年份 vs 冷年份 (浓厚度高/酸度低 vs 浓厚度低/酸度高)5)同一个酒庄,好年份 vs 差年份(浓厚度高/酸度高 vs 浓厚度低/酸度低)(不同的葡萄品种是最常用的标杆,我在 这篇文章里列举出来了最著名的葡萄品种——白的三种,红的四种——以及他们各自最知名的产区。在这篇回答里,暂且不展开)话不多说,上干货!注:1、这里的选酒都是酒里的“蓝筹股”款,虽算不上多高性价比,但是质量稳定,风格典型。2、因为比较熟悉法国酒和一些美国酒,所以主要推荐这两种3、价格在国内差不多一两百到五百块钱?做品酒基础训练不需要太好的酒。别忘了关注我和喃猫的 (我负责喝的内容,喃猫负责吃的内容)看在干货这么多的份儿上,关注一下我和喃猫的公众微信号“企鹅和猫”吧!微信ID是"qiehemao" (企鹅和猫的拼音),上面会持续更新
的周播视频,还有
的周播视频~ 另外几篇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用的:
节选自wikiHow: 如果你喜欢喝葡萄酒,那你可能会对如何成为葡萄酒鉴赏行家感兴趣。本文将会介绍如何成为品酒师。你不需要是葡萄酒庄主,也无需有一地下室葡萄酒,只需要备好笔记本以及几瓶葡萄酒,按照以下步骤一步步实践,你就能成为葡萄酒鉴赏专家。部分 1: 熟悉饮葡萄酒的基本常识1即使你对葡萄酒知之甚少,可能也知道品酒是有章可循的,当然你也可以怎么舒服怎么喝、无需循规蹈矩,而若真要品出葡萄酒的色香味,还靠当中学问,但只需牢记四个字:观、晃、闻、呷,以下即详细步骤:观,即观色。若是陈酒,白葡萄酒色泽会较深,而红葡萄酒色泽会较浅。此外,还可以从色泽判断出采用的生产工艺,如夏敦埃酒(一种类似夏布利酒的无甜味白葡萄酒),若经橡木桶培养,会呈现较深的金黄色泽。晃,即摇晃。手握酒杯底托,轻轻地摇晃杯中酒。摇晃会释放出葡萄酒的独特香气,从而使品者根据酒的香气来判断酒的优劣和特色。闻,即闻香。若是白葡萄酒,则会散发柑橘或柠檬、甜瓜等热带水果的香味,也或许会有香草、橡木等气味。一般而言,温度较低的地方生产出来的白葡萄酒多散发柑橘香,且香味浓郁。若是红葡萄酒,多释放浆果或李子香,温度较低的地方生产出来的多带有草莓或樱桃等红色浆果香味,而气候温暖地域生产的多有黑莓或李子等深色浆果香味。其他香味还包括咖啡、香烟、巧克力的气味。呷,即品尝,还兼闻了香气。啜饮一口,然后只需问问自己是否喜欢,就能给出鉴赏理由。2了解单宁和风土条件。品酒师或行家品酒时会考虑到单宁,这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两种酚化合物中的一种,尤其在红葡萄酒中含量较多。当葡萄酒入口后口腔感觉干涩,那便是单宁在起作用。葡萄酒中的单宁一般是由葡萄籽、皮及梗浸泡发酵而来,单宁虽然会增加葡萄酒的涩味,但也会为葡萄酒建立骨架,它们会和葡萄酒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增加葡萄酒的复杂度。风土条件,即葡萄树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类型、气候、地形,甚至该地域生长的其他植物。这些都会影响葡萄酒风格。美国葡萄酒看葡萄品种,欧洲看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葡萄。3选择适宜的品酒温度。要获得葡萄酒的最佳口感,每种酒的饮用温度都稍有区别。你若是赴酒宴或邀请朋友来家中品酒,要控制好葡萄酒的温度需做到以下几点:饮用红葡萄酒时,一般来说不需要处理,在室温下饮用即可,即约20-25度;室温环境下,往往需对桃红葡萄酒进行降温处理,即7-13度较适宜;白葡萄酒和起泡酒应冰镇至5度以下;酒宴之后,未饮完的葡萄酒需注意保存,如低度葡萄酒(酒精度数11%左右)应在开瓶后3天内饮完,烈度酒则可保存10天4选择合适的饮酒杯。酒杯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决定葡萄酒的流向以及酒香的散发强度。配一只好的酒杯,能够提升品葡萄酒的级别。喝红葡萄酒选中等大小的酒杯即可,如卡百内红葡萄酒需选用杯身较长、杯口较窄的酒杯,内装39毫升或78毫升酒为宜。白葡萄酒也可选用中等大小酒杯,但夏敦埃酒需选用杯口较宽的酒杯。笛形香槟杯适用于波特酒,大酒杯适用于马得拉白葡萄酒,雪利酒适用于杯身狭长酒杯。气泡酒适用于郁金香型高脚杯或笛形香槟杯。5掌握拿酒杯的正确姿势。如果你拿酒杯的姿势错误,别人绝不会相信你是个品酒行家,要像个专家,握杯和晃酒动作至关重要,务必要握住酒杯的杯茎,饮白葡萄酒时这尤为关键,因为如果拿着杯肚,手的温度就会影响酒的温度,进而影响到一杯酒的口感。手握杯茎,用手腕而非整只手臂摇晃杯中酒。摇晃会使氧气与葡萄酒充分融合,最大程度地释放出葡萄酒的独特香气。6正确运用描述酒香的词汇。作为一个品酒师,描述葡萄酒的味道是主要工作。以下则是一般会用到的5类词汇:果香味:果香浓郁,包括果酱芳香。矿物味:燧石般的气味,泥土味,汽油味。奶香和坚果香:黄油味,奶油味,酵母味,面包味,烤面包味,烤过的坚果香,饼干香,杏仁味。甜味和木桶味:巧克力味,奶糖味,蜂蜜味,香草味,橡木桶味,雪松味。辛辣味:烟草味,烟熏味,甘草味,辣味,咸肉味,咖啡味,肉桂味。部分 2: 培养饮葡萄酒的品味继续阅读:
在各种杂志、网站看到的有关单宁的描述,多达50种:比如精细、坚实、平衡、活泼、细腻、干涩、强壮有力,还有其他的许许多多。眼花缭乱。当然,我们可以效仿中世纪僧侣的做法,不断品尝并隔绝于世。但是这样有何快乐可言,因为不能通过文字来分享品尝的愉悦。酒的真义在于分享!评价对于酒,特别是佳酿,是鱼和水的关系,必须相互融合。你只需要六个维度来理解一支葡萄酒。他们是判断JUDGEMENT,而不仅仅是生搬硬套的描述。细腻(Finesse)尽管现在已经是英语里的常用词汇,但它却来源于法文。过去的葡萄酒质朴且粗糙,而现在对于细腻度的要求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细腻自然也成了品质的代名词。如今,爱好者对于细腻的理解更加具体。细腻是指葡萄酒如何‘展现’及‘表达’自己。如果这种‘表达’给你的感觉是‘笨拙’或者有点突兀,那么她就是缺乏细腻感。一支缺乏细腻感的葡萄酒,很容易让人厌倦。和谐(Harmony)与细腻类似的是和谐,另外一个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特质。但是现今越来越多的品酒者喜欢使用‘平衡’来形容葡萄酒。相比较‘平衡’,我个人更倾向于用‘和谐’来描述一支酒。一支‘和谐’的葡萄酒完美的将蕴含其中的各种元素包括葡萄、单宁、酸度、甜度、酒精度相融合,从而成为一个强大的整体。此外,我并不是一个高酒精度酒的爱好者。一定程度上,高酒精度意味着强烈的酒体和冲击感。但是我尝试过的高酒精度数的葡萄酒表现很好,并不会让你感觉到很突兀,这其实就是和谐。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葡萄酒的‘和谐感’上是明智且有力的。试想某人穿金戴银,这样的效果必然不佳,给人暴发户的感觉。原因就是缺乏‘和谐’的搭配,这不仅仅是颜色、款式及材质,更重要的则是是否恰当。一位著名的英国室内设计师定义‘和谐的设计’是简单、适用及比例。这样的逻辑与葡萄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品尝一款好酒,会非常的轻松自然。各种味道特征鲜明却又相互汇聚,融合成一体。果味和酸度达到完美的平衡。酒在你眼前和口中栩栩如生,表现是立体的。这就是和谐,所蕴含的要远比‘平衡’宏大。层次(Layers). 所有人都在谈论复杂度,这并没有任何问题。个人认为,层次(layers)更加准确,更能将优质和普通的葡萄酒区分开。一旦提及复杂度,就意味着越多越好。这很有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个‘多’是如何表达的则是关键。当你品尝美酒,许多不同的香味和味道冲击着你的嗅觉和味觉,你会说,‘哇,好复杂的酒。’但是如果你冷静一下,尝试着想想这里面有没有层次。你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论和感觉。很多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复杂度有,但是缺乏了层次感,这些不同的香味和味道就显得些许肤浅。真正复杂的葡萄酒是非常有深度的。复杂度需要通过层次来体现,所以复杂和层次缺一不可。当你在不断的探索优秀葡萄酒所蕴含的不同味道及香味,你必然需要经历更多的层级。伟大的葡萄酒则犹如‘万丈深渊’,深不见底。只要你具备一定的能力,你就能不断的发现新的层次和新的事物。细节(Detail).一支酒仅有复杂度和层次是不够的。层次的细节,味道以及组成这些层的元素,这些细节都需要能被你感知及体会。优秀的葡萄酒不会让你混淆这些细节,相反,她会精确的定义并且识别度极高。重复的疲倦(Fatigue).如果你从疲倦这个角度来审视一款葡萄酒,请注意,我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品尝同一款葡萄酒,那么你会更容易发现她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优秀和准优秀葡萄酒之间的差别。简单来说,优秀的葡萄酒不会让你感到厌倦。不管你多少次的品尝她,只要你一闻到她的香味,你就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每一次的尝试,你不仅毫无厌倦,相反你好像顺风行驶,背后有股强大的力量在推着你前进。整个过程轻松,且自然。优秀的葡萄酒恰恰是因为之前提到的几种特质:细腻,优雅,勾画的细节,层次以及复杂度,而让你流连忘返。惊喜(Surprise). 最后提到的是惊喜,但有时候也是最重要的特质。这其实就是创造力。有意思的葡萄酒会让你感到惊喜,或者说不可预见性。伟大的葡萄酒必然有这种特质。不管你多少次的品尝一支顶级的勃艮第陈年红酒或者Barolo,你和你的小伙伴必然会被她惊呆。这种惊喜不是源自复杂,而是来自新的发现,即便这是一支你自认为很熟悉的葡萄酒。惊喜是世界上所有最引人注目葡萄酒的秘密武器!******界限******勃艮第是葡萄酒爱好者的终极归宿,全世界兜兜转转一大圈后的最终点。如果你还停留在波尔多,慢慢来,我们在终点相遇。酒瓶,介绍勃艮第产区及酒庄故事、文化生活、旅游美食,发布精彩活动以及特惠闪购,欢迎吐槽。(即将增加意大利Piedmont...)关注我们: / 微信: vinbottle_com / 微博: vinbottle
刚好不久前看到了这篇文章------葡萄酒品鉴:垃圾科学而已(摘抄科学公园)作者:David Derbyshire
编译:蕨代霜蛟
原文:味觉背后有哪些科学?一直以来都有学者质疑专业品酒师品鉴葡萄酒的能力。有实验表明,人们其实无法区分葡萄酒的优劣。最近更有一位美国酿酒师声称即使专家也无法准确地品鉴葡萄酒。每年,罗伯特o霍奇森都会从他位于加州的小酒厂选择最好的葡萄酒去参加全州的比赛。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数年份的比赛结果都出奇地不一致:这场比赛荣获金奖的白葡萄酒在另外一场却表现不佳;被一部分评委推崇的红葡萄酒到了另外一些评委那里却得不到重视。经历了几十年后,说话轻声细语的退休海洋学家霍奇森对此感到不解。品鉴葡萄酒本质上的确有主观性,但奖牌的颁发则显得过于随机。霍奇森决定利用自己的统计学专业知识来寻找原因。他联系到北美历史最悠久的加州博览会葡萄酒竞赛的组织者,对其每年6月的品酒大会提议了一项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每个评委组的4位评委都会得到一份平常的样品用于嗅、呷和嘬饮。但是有些葡萄酒会提供给评委会3次,每次都从相同的瓶子里倒出。然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测试葡萄酒品鉴是否真的科学。第一次实验在2005年进行,而最近一次是本月初,在萨克拉门托。霍奇森的发现震撼了整个葡萄酒行业。多年来他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品鉴师对葡萄酒品质的判断能力仍十分糟糕。霍奇森来自被他称为是“田园天堂”的洪堡县Fieldbrook酒厂。他说:“结果令人感到不安。只有约10%的评委判断是一致的。而今年判断一致的评委到了明年又会表现欠佳。葡萄酒能否获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评委们并非菜鸟。他们和美国葡萄酒行业名人:从酿酒师、品酒师、评论家与买家到葡萄酒顾问与学者一样深谙葡萄酒。在霍奇森的实验中评委评估葡萄酒的标准是从50分到100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葡萄酒的得分为七八十分或九十分出头。最初4年的实验结果发表于《葡萄酒经济学期刊》。结果显示一位评委在三次盲品过程中的典型评分变化范围为+/-4分。某款获评90分(好)的葡萄酒在几分钟后可能被同一位评委评为86分(可以接受),然后又被评为94分(优异)。有些评委就差得更远了,有些则表现更好:大约10位评委中有一位的评分变动范围在+/-2分之间。几个点的分数看上去不多,但已经足够影响比赛结果——对于酒厂而言赢得金奖意味着销量会显著提升。接着霍奇森分析了加州各地葡萄酒比赛的结果,发现奖牌其实是随机颁发的。他说:“我的理解是,具有非凡能力的专家级品酒师在单独状态下或许颇具慧眼,但品鉴100种葡萄酒的任务难度已远非人力所能及。我们已经赢得了我们的那份金牌,但现在我不得不说这是因为幸运。”他的研究激怒了同行中很多大腕。“他们说我在放屁,但没关系。我为我所做的感到自豪。我能发现真相,其中也多亏了我的专业背景。”霍奇森并非唯一质疑葡萄酒品鉴科学性的人。2001年,法国学术机构Frédéric Brochet测试了葡萄酒标签效应:用两种不同的酒瓶(一种是餐酒瓶;另一种是高级酒酒瓶)每隔一周向57名志愿者提供相同的波尔多高级葡萄酒。结果,品酒师们被愚弄了。在品尝用高级酒酒瓶装的他们所认为的好酒时,他们所用的语言更为积极——将其描述为深邃的、恰到火候的、回味悠长的、带有木本芳香的。但当同样的酒以餐酒展示时,评论家们则更倾向于使用负面词汇,例如孱弱的、肤浅的以及平淡的。2008年由罗宾o戈尔茨坦主持,并发表于葡萄酒经济学期刊的6000次葡萄酒盲品研究发现:葡萄酒价格与人们喜爱该酒的程度有着积极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只存在于受过培训、懂得令葡萄酒昂贵的因素的人群之中。2011年,心理学家理查德o怀斯曼教授(之前是专业魔术师)在赫特福德郡大学邀请578人对一系列价格从3.49英镑(红葡萄酒)到30英镑(香槟)的红、白葡萄酒进行盲品并作出评价。结果只有53%的时间人们可以区分5英镑以下的与10英镑以上的白葡萄酒。同样状况对于红葡萄酒则仅有47%。总的来说和投掷硬币的成功率区别不大。那么为什么普通饮酒者与专家们在盲品中的表现都如此糟糕?部分原因在于葡萄酒体系的庞大繁杂。葡萄酒是由(葡萄)果汁发酵制成的饮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化学鸡尾酒。澳大利亚葡萄酒科学家布莱斯o朗肯博士确定了27种不同葡萄酒所含的有机酸、酒精以外的23种醇、超过80种酯类和醛类、16种糖、外加一长串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这些与谷物包装袋上的成分列表无甚区别),甚至还有无害的、源自土壤的痕量铅与砷。葡萄酒的三种最基本品质——甜味、酸味和苦味——都由舌头上的味蕾进行感知。好的葡萄酒是一种味觉的完美平衡:来自葡萄中糖分的甜味、来自酸性物质、特别是酒石酸和苹果酸的酸味、来自酒精和包括单宁酸在内的多酚类物质的苦涩味。许多葡萄酒比柠檬汁酸度更高。之所以口感好是因为酸度为甜味和苦味所平衡。“这可是味觉的神奇三位一体:糖分、酸和酒精。”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葡萄酒专家詹姆斯o哈钦森博士如是说。专家对这三种基本要素的平衡与葡萄酒口味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此时的化学反应就变得更为复杂。葡萄酒的味道——被称为芳香或酒香,并非经由味蕾产生,而是由一团被称为嗅球的连接大脑与鼻腔通道的神经组织中数以百万计的受体所感知。化学家们已经确认了至少400种独立或协同产生复杂口味的芳香化合物。其中有一些闻一下就能感觉,而另外一些则只能靠回味。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挥发物——芳香族化合物。沸点往往很低,会从玻璃杯和舌尖散发出来进入嗅球。过去几十年中,葡萄酒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寻找产生葡萄酒中某些独特香味的化合物。一些主要挥发物存在于葡萄中。而那些次要的则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的活动所产生。其余的三级挥发物形成于葡萄酒在酒桶或酒瓶的成熟过程中。例如长相思(Sauvignon)白葡萄酒的青草味和鹅莓味来自一类名为甲氧基吡嗪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含有氮,是葡萄的氨基酸代谢副产物,在凉爽的气候中浓度较高。这就是为什么新西兰的长相思往往比澳大利亚产的更具草本味。麝香葡萄酒与琼瑶浆((Traminer)的花香味来自一类被称为单萜类的醇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芳樟醇——这种物质同样用于香水和杀虫剂——以及香叶醇,一种浅黄色液体,既是有效驱蚊剂,又赋予了天竺葵独特的气味。霞多丽(Chardonnay)的辛香来自于巨豆三烯酮、一种同样存在于西柚汁中的化合物。哈钦森说:“人们低估了嗅觉系统在检测香味以及大脑在解释香味时候的聪明程度。嗅觉系统的蛋白质受体复杂程度是足以检测出所有不同香味类型的。但是大脑的反应并不总是跟得上。我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同样的能力,问题就在于学会如何去理解。”通过8次品酒、大多数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识别并说出葡萄酒中所含的芳香物质。识别并找到合适的表达词汇也许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能力。但在涉及为葡萄酒排名时,哈钦森怀有与罗伯特o霍奇森同样的担忧。“葡萄酒世界中有太多的无厘头和皇帝的新装,”哈钦森说:“有些价格高达数百英镑的葡萄酒令我很是失望 ,但有些价格在5英镑和10英镑之间的葡萄酒却给我带来极大的惊喜。”人们在如何评价葡萄酒的香味中纠结着,那是因为大脑对于香味的诠释远非基于葡萄酒中所发现的化学物质那样简单,温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葡萄酒温度较高时酒中的挥发性物质会更具活性。新世界霞多丽(New World chardonnay)如果太凉,你将只能品尝到刺鼻的橡木味。而红葡萄酒温度太高酒劲则会过猛。颜色也影响着我们的感受。2001年波尔多大学的Frédéric Brochet机构邀请54位葡萄酒专家测试一红一白两杯葡萄酒。评委们用典型品酒语言将红色描述为“果酱味”并对该酒所用的红色浆果进行了评价。但评论家们却未能发现这两种葡萄酒其实来自同一个瓶子,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种加入了红色无味的染料。其他环境因素也在发挥作用。评委的口味会被她或者他之前的品尝经历、一天中的时间点、疲劳程度、健康状况甚至天气情况所影响。对于哈钦森与霍奇森而言,不可预测性意味着人类对于葡萄酒评分的价值是有限的。哈钦森说:“这东西非常主观、并且被很多政治因素所影响。人们应该把它当做一种指标,而并不是作为结论。如果人们只听信评酒家的言论,那将是一大悲剧。”如果仰赖人去品鉴红酒不靠谱的话,靠机器呢?“在复制人类能力的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哈钦森说:“但有一件事我们可以做得不错,那就是有如此之多令人惊叹的分析化学手段使我们能够在一杯葡萄酒中检测到一大类不同的化合物。于是我们就获得了一种判断酸度与甜度以及不同水平香味化合物之间平衡程度的指标。但我们现在还无法了解那些原始的化学物质信息是如何糅合在一起并反映人类的情绪,这或许是我们永远无法做到的。”与此同时,葡萄酒盲品比赛还在继续。罗伯特o霍奇森决心提高品酒的水平。他发明了一种检验方法可判断评委在比赛中的盲品评判是否只是在碰运气。研究结果将在今年举办于开普敦的一场会议中发表。但早期研究发现并不乐观。“至今我还没发现有谁通过了这一测试”,他说。
不好意思,走错了,以为说的是白酒。
参见我在类似问题上的回答:
关于红酒的知识,我是非常想给大家推荐一下,我看到的一篇关于红酒的文章。由于整篇文章都是图,看的时候可能会比较费劲,但是保证能让大家学习到东西,更多红酒知识可以登录希望能帮到你们哦希望能帮到你们哦
喜欢红酒,要懂红酒,爱红酒~红酒不仅让你有品位,还可以美容哒,多图请用Wife1什么样的酒需要冰?
普遍来讲,白葡萄酒需要冰一下,而红葡萄酒不用。
这是因为,白葡萄酒在冷却的情况下,酸度持久,颇为新鲜;而红葡萄酒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苦涩的单宁味会加重,但是,饮用常温的红葡萄酒的做法只适合于常温的环境,闷热的夏天或者有暖气的冬天,还是需要稍微冷却一下。这里我告诉大家几类不同葡萄酒的适应温度:清淡型白葡萄酒:8-10度;浓郁型白葡萄酒12-13度。清淡型红葡萄酒:10-13度;浓郁型红葡萄酒:15-18度。2什么样的酒需要醒? 【醒酒的作用】主要是让长期储存在瓶中的酒液与空气大面积的接触加速单宁软化、充分释放封闭的香气。直白的说,就是让酒“呼吸”一下。
什么样的酒需要醒呢,陈年的干红葡萄酒,醒酒的过程对于陈年的干红葡萄酒,是让他的葡萄酒香味随着酒液与空气接触时慢慢释放出来,越高质量的葡萄酒其香味变化越是丰富。
另外,经过木桶多年的陈酿,单宁和色素会形成沉淀物,醒酒的过程也可以除去其中的沉淀物。所以年轻的干白、干红、桃红、甜型酒、起泡酒就不需要醒酒的过程了。3什么酒该用什么杯子?
同一款酒,用不同的杯子喝起来,口感会有差别。由于杯子的形状不同,而照成与空气接触不同、入口的冲击方式亦不相同,所以口感也会有所差别。勃艮第杯(左一)的特点在于大肚子,接触空气面积大,酒味的芳香容易出来;波尔多杯(右一)瓶口一般较之勃艮第杯小,香气不易消散,也可以令苦涩的酒变得柔和;白葡萄酒杯(中间)的容量饺子上两个较小,因为为了防止饮用过程中温度的上升;香槟杯是细长的笛子形状,能够欣赏到上升的气泡。4喝酒的顺序是什么?
一般西餐里,都是由清淡的冷盘开始,味道较重的主菜,最后以甜品结尾。
喝葡萄酒也一样,基本上遵循由清淡型到浓郁型,由辣味到甜味的顺序,如果在饮用浓郁型葡萄酒后再饮用清淡型,即使好酒,也总会略感不足。5常见的葡萄品种有什么?你需要做笔记的时刻到了,这里介绍的七个葡萄品种,是你想提升逼格的必备知识!白葡萄酒最最常用的三个葡萄品种:No.1 Chardonnay,中文名:霞多丽、莎当妮;代表产地:法国勃艮第地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法国香槟区;特点:最为普遍的白葡萄酒品种,可以酿出多种风味,如年轻型有苹果香味,木桶陈酿有黄油、香草香味。No.2 Sauvignon Blanc,中文名:长相思、白苏维翁;代表产区:法国卢瓦尔、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利福尼亚、新西兰;特点:拥有植物性香薰芳香和清淡的酸度。No.3 Riesling,中文名:雷司令;代表产区:德国、法国阿尔萨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特点:浓郁的果香、天然的甘甜和清爽的酸味。红葡萄酒最出名的几个葡萄品种则是:No.1 Cabernet Sauvignon,中文名:赤霞珠、加本力苏维翁;代表产地:法国波尔多、意大利、智利、美国、澳大利亚;特点:单宁含量多、适宜的酸度,随着陈酿的进行,会变得含有肉桂和雪松的香气。No.2 Merlot,中文名:梅洛;代表产地:法国波尔多、美国、智利;特点:酸度较低、单宁少、具有天鹅绒般的口感。No.3 Pinot Noir,中文名:黑品诺;代表产地:法国勃艮第、德国、意大利、美国;特点:单宁适中、强烈果实味。No.4 Syrah,中文名:西拉、希哈;代表产地:法国隆河谷、澳大利亚;特点:单宁含量多,陈酿后口感变圆润。6酒标怎么读? 酒标通常包括几个的信息:1.葡萄酒的原产地名;2.生产商的名字;3.葡萄品种;4.商标名;5.其他。入门该怎么喝
从白葡萄酒到红葡萄酒,从新酒到老酒,从级别低到级别高。后两点很好理解,所以在这里着重说一下第一点“从白葡萄酒到红葡萄酒”,品白葡萄酒较之品红葡萄酒,不用考虑单宁,只需考虑浓郁度和酸度,较为简单,适合初学者。如何品
这是提升逼格的关键,问自己三个问题吧,这个酒浓不浓?涩不涩?酸不酸?
这三点很好的品出了这款酒的浓郁度、单宁、和酸度,当然,再来体会一下他的平衡感(即他的酸、苦、甜、涩)。
领悟到这三点后,那么试着闻一下酒的气味,我在初学品酒时,最先闻出来的是甜味和咸味,并不是果香、巧克力香、橡木桶香。判断出甜味和咸味还是很容易的,其中,咸味还分咸香和土石香,也不难辨别。
而要往下一个阶段进阶的话,最容易的办法是,拿一瓶新酒和老酒来,这个时候,果香和橡木桶香就开始特别容易分辨。当然,果香又分青涩的年轻的果子和成熟的果子香气,橡木桶香味也会因美国橡木桶和法国橡木桶不同的陈年而不同,需要慢慢来讲。在餐厅怎么点
去西餐厅用餐,想要显摆一下对红酒的小知识,每每拿到酒单后,发现根本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第一个是根据你当晚的菜品来,“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肯定是没有错的选择。
第二个方法更为简单,就是问服务生,直接让他给你推荐你喜欢的口味的酒。比如:“麻烦给我推荐一下单宁不多、酸度适中、酒体不重、易入口的酒?“最后送大家一张舒淇女神的照片,看完这么多你醉了么~
说一下葡萄酒。最基础的其实也就是 望、闻、品。1、望取白色做背景,倾斜酒杯,观察澄清度和边缘色。澄清度:酒呈现模糊的状态,就说明酒不好,制造时没有采取好的材料等等。边缘色:在葡萄酒中,年龄小的红葡萄酒边缘色是紫色或宝石红;年龄小的白葡萄酒边缘色是绿色。超级注意:如果一款干型酒是棕色,请不要品尝!(已经发生很严重的氧化)挂杯:这是张力所产生的现象,是酒体成熟的表现。有挂杯是好酒。2、闻轻轻晃动酒杯,使香味溢出,较为常见的香味是花香和果香,这种味道也保证了酒品的清洁。ps:有些酒会有橡木的味道……这是被塞子污染的原因。3、品使酒液在口中停留许久,体会美酒的香味,千万不要直接吞下酒啊!(很没有礼貌)当慢慢咽下葡萄酒后,感受酒液在嘴巴里余留的味道。上等葡萄酒基本可以维持10秒左右,品质绝佳的酒可以维持30多秒!喉咙处的热辣感是根据酒的产地而不同。通常情况下,产自温暖气候的酒会比产自凉爽气候的酒具有高含量酒精。--------------------------------------------------------ps:这些只是鄙人平常的一点兴趣爱好,也是长久积累摘抄下来的。本人非专业人士,若有不妥的地方,欢迎指教。
本文首发于借智图媒体微信公众号借智图媒体微信公众号:jiezhisz
建议楼主看一本漫画书,浅显易懂,却能短时间掌握葡萄酒的历史、酿造工具,文化视角等。虽然是棒子写的,但是有一定可读性。我给个书籍下载链接,不知道能不能用上
看漫画神之水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