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都有弟弟妹妹,还能允许要二胎吗?或什么时候放开二胎政策政策批准要

有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放开二胎政策,我和我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而且都是事业单位,真想要二胎,要不孩子_百度宝宝知道查看: 1326|回复: 1
政策允许二胎,要还是不要?
连续签到天数:175天签到总天数:695天签到总奖励:82639龙币
& &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释放出单独夫妇可生二胎的政策信息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包括郊区农村很多老百姓都在热议二胎新政。
& & 全家都想要 盼望早实现
& & 昨天(17日),顺义区仁和镇平各庄村村民程建军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个热门话题:单独夫妇可生二胎了。盼着这个政策盼了好几年的小程,第一时间上网搜索确认相关信息,并马上打电话给老婆“报喜”,组织全家人召开家庭会议,把家里的添丁计划提上日程。
& & 程建军和爱人阮亚杰是一对80后小夫妻,两人有一个10岁的女儿,正在读小学4年级。夫妻俩一个在企业做管理工作,一个自己做生意,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惟一的遗憾是只有一个女儿,多少觉得孩子有些孤单,一直都想再生个孩子。可由于小阮有妹妹,不是独生子女,不符合政策规定,梦想无法实现,因此小两口对国家二胎政策一直特别关注。“以前,坊间也流传出很多二胎政策即将放开的消息,可最后得到的确认回答,次次都是坚决的否定。”这次看到中央最高层面明确表示单独夫妇可生二胎的消息,让小两口兴奋不已。
& &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之前的传闻成真了!”小阮说,前两年她的几个朋友相继生了二胎,让她很羡慕,没想到这么快新政就出来了。他们小两口一致认为独生子女太孤单,两个孩子对一个家庭来说正好,能让独生子女学会分享,还能减轻今后一个孩子赡养多个老人的压力。而且,女儿现在懂事了,会照顾弟弟妹妹了,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多温馨。
& & “我从小是独生子女,不知道有兄弟姐妹的感觉,特别羡慕别人家兄弟、姐妹一起进进出出。”程建军说,虽然现在养两个孩子不容易,各种生活支出、教育成本都要增加,但他们还是希望家里更热闹一些。心急的他已经担心起“办证难”,开始向在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打听具体的二胎办理手续。
& & 程建军的父母听说这个消息后,也都举双手赞成,老两口说趁着身体好,还有精力帮他们把孩子带起来,以后家里多个小孩,增添的乐趣可是翻倍的。
& & 妻子很想要 丈夫没考虑
& & “单独二胎”的消息一传来,家住昌平区十三陵镇涧头村的李秋佳和王红小两口刚好符合条件,两人快3岁的儿子小天恩挺开心,他早就想让爸爸妈妈给他添个小妹妹了。不过,他的爸爸妈妈却为此产生了分歧,妈妈想立刻就要二胎,而爸爸却想等小天恩上了小学后再商量是否要二胎。
& & 昨天,王红和丈夫李秋佳带着小天恩回娘家团聚,饭桌上,老两口突然问起女儿、女婿打算什么时候再要个孩子。王红的丈夫李秋佳是独生子,按照新政策,小两口可以要二胎。小天恩是家里惟一的第三代,平时,老两口总是轮班和亲家老两口照顾小天恩,眼看着小天恩快上幼儿园了,老两口格外盼着家里能再添个小外孙。
& & “我想趁着年轻马上要,也让天恩不那么孤独,可他就是不松口,非说要过几年再说。”听爸妈问起了要二胎的问题,王红拉着坐在身边的妈妈,“告”起了丈夫的状。
& & 李秋佳忙向岳父岳母解释说,上小学前的孩子最难带,大人得一刻不停地盯着,他担心如果现在要孩子,等孩子出生时,小天恩才刚上幼儿园,他和王红忙于工作,四位老人要照看两个孩子,实在太辛苦,所以想等到天恩上小学后,再考虑是否要二胎。
& & “双方父母都不种地了,我们四个老人再带一个孩子没问题。”王红的母亲劝起了女婿。前天,从电视上看到单独夫妇可要二胎的新闻后,四位老人专门就此通了电话。
& & 王红又向丈夫提出,自己虽然才23岁,但丈夫已经31岁,她曾听人说过,夫妻俩有一方年龄超过35岁,要孩子就不太容易了,所以,她希望能尽早生二胎。
& & 不过,一家人劝了半天,李秋佳还是坚持以后再考虑要二胎的事。
& & 老人挺心动 女儿不想要
& & “单独二胎”政策放开的消息传来,比起年轻人,很多村里的老一辈人对这个政策表现出更高的欢迎度。“家里现在就一个外孙女太单了,要是能再添一个小孩,甭管男女我都觉得高兴。”怀柔区雁栖镇柏崖厂村村民金大妈笑着说。
& & 金大妈告诉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一直希望能多生几个孩子,让家里人丁更兴旺一点。但因为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己就没能如愿。“老实说,我那会儿也不是没想着偷偷生个二胎,但那会儿正是严查的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富裕,最后考虑再三,还是没生。”
& & 对于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金大妈希望能在女儿身上实现。此前,国家的政策是夫妻双方都为独生子女才可以生育第二胎,不巧女儿小程的丈夫并非独生子女,所以女儿并不在允许生二胎的范围之内。“现在三中全会一开,这个政策放开了,我觉得特好。”得知这个消息,金大妈几乎是第一时间给女儿打了电话,但令金大妈没想到的是,女儿和女婿对于生育第二胎的热情都不高,这给她泼了一头冷水。
& & 在女儿小程看来,现在有一个女儿就已经够了,照顾这一个都有点忙不过来,实在不敢想再要一个。而小程的丈夫吴先生也觉得,夫妻两人都是工薪阶层,要养育两个孩子,负担有点过重。“我们希望能给孩子尽量好的生活品质和教育资源,如果为了要两个孩子而降低了孩子的生活品质,我觉得没有必要。”吴先生说。
& & 女儿女婿对生二胎没热情,这让金大妈有些想不通。“以前我们家里条件差,但是我还想着多要几个孩子。前两年拆迁,家里住上了楼房还给了补偿款,他们小夫妻俩又都有稳定的工作,再养个孩子也不成问题。多养个孩子在家里跑来跑去的,多好。”金大妈郁闷地说。
& & 但作为独生子女的女儿小程显然不能理解妈妈的想法。“可能从小没有兄弟姐妹的缘故吧,我也不觉得一定要有兄弟姐妹一块儿成长,一个孩子也觉得没什么。所以目前看,尽管政策放开了,但不会为了给女儿找个伴儿就盲目生二胎。”小程坦言,自己和丈夫暂时都没有生二胎的打算。
& & 夫妻都想要 头胎却反对
& & 家住通州区李老新村的邱军还是从65岁的老爸口中得知单独可以生二胎的消息。“我爸这人一向沉默寡言,可那天我下班刚回到家,他兴冲冲地拿出报纸,开始跟我念叨这事。”邱君说,那天晚饭的饭桌上,全家人就为家里是否要“添丁”展开了一番讨论。
& & “等正式文件一下来,你们就赶紧准备生二胎!好让佳佳有个伴儿。”还没搞清楚“当事人”的想法和态度,老爸就开始“发号施令”。老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平静,可话语里也透着对再次抱孙子的期待:“你们要愿意生就早点生,趁我现在身体还行,还能给你们再搭把手。”
& & 就在爷爷奶奶兴高采烈的时候,家里的“小公主”佳佳却发话了:“我可不希望你们给我添个小弟弟或是小妹妹。”佳佳皱着眉头说:“要是家里有了新的小朋友,我有什么都要分给他一半,你们全都围着他转了,我怎么办?”
& & “说实话,年轻的时候我从来没动过生二胎的心思。”邱军说,一来妻子不是独生子女不符合政策,二来他也觉得一家一个就挺好。可是4年前,父亲因为一次车祸住院,让他预见了自己年老后的生活。“如果当时不是我媳妇家的姐姐和弟弟帮忙轮流照顾,我俩人还真盯不过来。”邱军开始有点羡慕别人家有两个孩子了,还和媳妇打趣地说,要不也给佳佳添个弟弟或妹妹,自小由姐弟陪伴长大的媳妇其实打心眼里也希望女儿不那么孤独,欣然答应政策允许她肯定全力配合。
& & 现在政策真的允许了,邱军和媳妇的心思也活了起来,没想到却遭到了女儿的反对。“说来也是,以前我们从来没当她的面说过,估计她也是没什么心理准备。”邱军说,佳佳虽然不是娇生惯养,但一直以来是全家的焦点,估计再给她耐心做做工作,她会同意的。如果真的有了二胎,也能帮助大女儿学会分享和责任。(记者刘菲菲 高珊珊 赵语涵 姜晶晶)
& & 新闻链接
& & 北京将积极落实单独二胎政策
& & 北京市人口计生委昨天透露,本市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在修改“人口计生条例”后,实施“单独二胎”政策。
&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这次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当夫妇俩户籍所在的省份修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或人大常委会作出了专门规定,允许单独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就可以按程序申请再生育了。如果两人的户口不在同一个省(区、市),只要任何一方户口所在地允许单独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就可在那里申请再生育。
& & 昨天上午,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市将积极落实“单独二胎”相关政策措施。不过,其前提是先要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而修改条例需要由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通过。在修法完成之后,将依次走程序正式实施。(记者宋佳音)
暂无签到数据
根据发展趋势改变国家政策 赞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时间表
发布日期: 23:55:59
《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时间表》是由智坤教育()为你整理收集:
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时间表
编者按:有消息称单独两孩政策遇冷,对此,国家卫计委在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单独两孩政策效果正在显现,而对于民众期待的全面放开二胎,卫计委也给出了满意的答复。到底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不是指日可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下相关信息。
  在各地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有声音称民众生育意愿增加有限,政策&遇冷&。对此,国家卫计委7月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单独两孩政策效果正在显现,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比2013年增加47万人。再生育申请数量也在平稳增长,目前稳定在每月8万至9万对。
  卫计委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家卫计委昨日回应称,当前主要任务是继续组织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初生人口的监测,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下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环境、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
  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强调,生育政策的调整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权衡利弊,审慎决策。按照中央的部署,依照法定程序,逐步调整完善。我们现在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
  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就单独两孩政策是否&遇冷&的问题,国家卫计委昨日回应表示,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到现在符合预期,并称&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任的判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将单独两孩政策作为一项重要改革内容。2015年1月,浙江、安徽、江西三省率先启动,3月至6月多数省份集中实施,9月政策全面落地。
  国家卫计委介绍,目前我国再生育申请数量平稳增长。监测显示,月,全国每月申请达到15万对左右,目前稳定在每月8万-9万对。
  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对办理了手续。河北、辽宁、浙江、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等7省(市)占到申请总量的55.2%。
  根据国家卫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单独两孩政策目标人群中约40%有再生育的打算。2015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目标人群中43%有再生育的打算,今年初,国家卫计委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39.6%有再生育打算,与2013年比有所下降。
  去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加47万人
  国家卫计委称,单独两孩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2013年增加47万人,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在育龄妇女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出生人口与前几年相比,上升幅度比较明显。
  杨文庄表示,从各地情况看,2015年上半年,单独夫妇申请量平稳增长,预计2015年出生人口会比2015年有所增加。
  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今日(10日)上午在卫计委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
  公开报道显示,这是近半年来,卫计委官员第6次回应&全面二胎&问题。此前表态多为&全面二胎没有时间表&,而这一最新的回应则释放出积极信号。
  专家曾建议&十三五&期间实行全面二胎
  自去年9月份以来,&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地已将近一年。何时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焦点。
  此前,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等多位专家也向南都记者表示,从技术上考虑,&十三五&期间,社会各方面条件可以允许全面二胎落地。
  杨文庄今日上午在卫计委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主要任务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的监测,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下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环境、奠定基础。
  杨文庄表示,当前主要任务是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的监测,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下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环境、奠定基础。
  他说,同时也要积极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我们现在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抓紧推进有关工作&。
  半年多来卫计委已六次回应全面二胎
  近半年来,卫计委方面已经是至少第六次回应这一问题了。早在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发言人宋树立曾回应,卫计委将做好出生人口的监测预警,同时将跟踪调研分析生育水平的发展变化,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打下基础。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记者发布会上被问及全面二胎时说,&政策可以调整,国策不能动摇。时间表没有&。
  李斌还表示,要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密切监测人口变动情况,注意研究解决在调整完善政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3月15日,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也在接受采访中被问到放开二孩政策的时间表。他回应,国家卫计委早在2013年就组织了专家团队对中国的人口情况进行认真测算,调研和分析研究,&会在适当的时候上报中央进行决策&。
  4月的例行记者会,宋树立再次被问及这一问题时说,卫计委一直在加强政策的实施评估,加强人口形势研判,稳妥扎实地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依法完善人口政策。&单独二孩不是句号&,往下走的目的就是要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5月的发布会上,媒体再次问及全面二胎是否有新进展时,宋树立曾直接回应,&没有最新态度&。因此,&今日
  关于&抓紧推进有关工作&的表态因与以往不同,而备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宋健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单独二孩政策效果符合预期,而且对于整个人口形势的冲击不大,那下一步的放开,就应该指日可待。
  最近,单独二孩的消息传了出来,很多人说终于可以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但是双胞胎夫妻为何不能再生成为很多网友关注的焦点,究竟二胎和二孩的区别在哪?具体情况接下来跟随智坤教育网的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为缓和人口老龄化趋势,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张翼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单独二孩&到此次会议的&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短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对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全面二胎时代真的来了!China will allow all couples to have two children, abandoning its decades-long one-child polic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nounced after a key meet..
  最近,中国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传遍网络,吸引着很多网友的关注,究竟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而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怎么生最好,政策的开放解决了中国的5大危机分别是什么?接下来跟随智坤教育网的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怎么生最好 政策的开放解决了中国5大危机?
  &单独二孩&放开两年后,中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专家认为,在&未富先老&挑战下,全面放开二孩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但并不会造成人口激增。当前,抚养成本高阻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应制定鼓励性生育政策,建议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以降低生育成本。未富先老 全面放开二孩有利改善人口结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昨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全会认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金秋十月,喜讯传来。全面放开二孩,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项令人鼓舞的决策,..
& & & & 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离不开对发展预期的判断。
& & & & 从今年5月至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与18个省份&一把手&座谈,谋划&十三五&规划。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6月,习近平..
& & & & 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生育率已降至1.18的低水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
& & 昨日,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p style="text-align:..
& & & & 目前,根据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省份计划生育的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姜卫平介绍,国家仅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生育政策在省级层面制定。我国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多地相应地修改了计划与生育条例。这导致了各地..
  单独二孩花了4个多月,省卫计委称何时放开仍不清楚?一年半前的日,广东&单独二孩&放开。南都记者计算,从单独二孩放开消息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新鲜出炉到广东省层面正式放开落地,共历时4个多月。日,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下发。12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调整完善生育..
  未来二孩婴儿潮所蕴含的消费红利每年超过1600亿元,并将短期推涨楼市,此外,相关概念股的主线逻辑也越发清晰。
  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正式结束。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外界预期强烈的&普遍二孩&政策将全面放开。券商预计未来4年将多生育2500..
  &单独二孩&放开两年后,中国决定全面放开&二孩&。专家认为,在&未富先老&挑战下,全面放开二孩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但并不会造成人口激增。当前,抚养成本高阻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应制定鼓励性生育政策,建议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以降低生育成本。
  未富先老 全面放开二孩有..
上一篇:18102
????????????
?10-27?10-27?10-27?10-27?10-27?10-27?10-27?10-26?10-26?10-26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我老公离过婚有一个女儿,我是头婚又生了一个女儿,请问还能在要吗?_百度知道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我老公离过婚有一个女儿,我是头婚又生了一个女儿,请问还能在要吗?
会更好!我觉得更像是计生委摆设圈钱的陷阱!我是觉得不值得!花钱那是必须的,人口基数会成倍增长生二胎!把精力放在教育一个孩子的身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既然要抚养,但把一群孩子的素质教育提上去就没那么容易了!夸大其词,还花精力!而且没有像计生委说的那么恐怖!生两个管的过来不!呵呵!还是好好的培养一个吧,那就要花更多的精力照顾?呵呵生二胎的人上辈子肯定属牛的!把一个孩子的素质教育提上去很容易!很多可能性都没有算进去!两个角!跟现实还是差距很大的!比如上学的孩子不能算吧!没必要!二你想啊!所以没必要担心这一点!呵呵!呵呵!生出来你要抚养吧!钱每天跟水一样流出去!越生越穷,越穷还越生!花时间!数据而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二孩:政策放开了但你敢生吗?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日完成台本
  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了,但你敢生吗?
  上海市民:
  如果是生两个的话,压力肯定就是挺大的,说实话。
  生活压力大,养育成本高,如何让能生二孩的家庭敢生?
  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徐枫:
  我们也建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生育福利制度。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横亘在心动和行动之间的障碍,如何破除?
  新闻1+1今日关注:二孩,你敢生吗?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实行着非常严厉的计划生育这样的一个基本国策,因此当去年终于放开单独二胎,这样的一个宽松的生育政策之后呢,很多人在举手鼓掌欢迎的同时呢,也在担心会不会一下出现井喷呢?但是没想到这样一个曾经担心出现井喷的宽松一点的这种生意政策,反而遇冷,在上海、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遇冷的障碍是什么呢?是不是家里的这个小皇帝也就是老大呢?我们先来听一段“老大”,加引号的啊,面对有可能到来的这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会是什么态度?
  市民:
  晨晨,给你要个弟弟妹妹好吗?
  晨晨:
  哼,我要里加出走,你和弟弟妹妹过吧。
  市民:
  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
  小女孩1:
  不好,我不要他,我照顾不好他。
  小女孩2:
  生下来我就扔河里。
  小男孩1:
  不好,我想把爱都给我,别一半给我一半给他们。
  市民:
  鑫鑫我们再要一个小宝宝好不好?
  鑫鑫:
  关我什么事?
  市民:
  顺顺,妈妈再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不?
  顺顺:
  不好。
  市民:
  为什么?
  顺顺:
  就是不好。
  市民:
  能商量商量吗?
  顺顺:
  不能。
  市民:
  格格你有一个妹妹了。
  格格:
  长什么样子呀?
  市民:
  和你很像。
  格格:
  那不可能,退回去吧。
  主持人:
  我要退货,以为这是阿里巴巴呢,淘宝呢。这个你看“老大”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要没有弟弟和妹妹,他这个“老大”也是“老小”,“老大”的这种权威性完全体现不出来。
  其实这种极端的事已经不少了,我们来看看啊。在日《武汉晚报》有新闻,13岁女孩以死威逼父母放弃二胎,后来这个母亲已经怀孕了,但是被迫终止了。1月29日《东方今报》,夫妻生二孩,女儿逼写保证书。2月2日,《南方都市报组》,沈阳5岁女孩不满母亲生二胎,弟弟出生后认奶奶当妈。嗬(音),这简直是严重的威胁,并且采用了实际的举动。
  看完了这样的一些新闻,但是带有点花絮和娱乐性质的这种采访之后,我们可能以为,现在很多的年轻的父母打算生二胎,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老大,但事实如此吗?真正的障碍可不是老大,而是很多老大难的问题。对了,是老大难的问题,而不是老大。那么老大难的问题,都会是什么呢?
  解说:
  几天来,上海生育二胎申请率低的新闻在媒体报道后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而这些关注正是源自上海市正在召开的两会。
  电话采访 东方早报记者 韩晓蓉:
  这次的两会上包括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他们对于二孩政策的呼吁还是比较的热烈的,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有一个专门的咨询会议在咨询会议的现场,上海市卫生局政委家庭发展处的处长樊华就说,市民生育二胎的这个意愿也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的,说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当中,有90%都是符合单独或者双独这样一个政策,但是实际上到他们卫计委来申请的不足5%
  解说:
  截止去年12月底,上海共批准了单独二孩申请16639例,申请者以30岁以上的居多,受教育程度较高,
  电话采访 上海市妇联女主合会席 徐枫:
  单独二孩政策,在上海市去年三月正式实施的,上海也统计过接近37万对的育龄夫妇符合单独两孩的生育政策条件,截止到去年12月,提出申请的是近.7万对,还是申请率是非常低的。
  解说:
  相关专家表示,在上海,生育二胎意愿低并不是近一两年才出现的现象。
  电话采访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彭希哲:
  我们在过去的十年中间,上海的平均的生育水平大概也就是0.9的户籍人口,上海的实际生育水平长期是一直非常低。
  解说:
  如果生育二孩的意愿持续偏低,带给这座城市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
  彭希哲:
  如果只计算上海的户籍人口的话,它的27%的人口就是老年人口,是中国最老的城市,如果说常住人口来说,因为大量的年轻人口,将近900万的年轻人口在上海,所以才使得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养老的问题,没有变成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如果说这些外来的年轻人口,它安居在其他的城市,或者回到他们的家乡,这个对上海的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上海靠自己的能力是很难来应对的。
  解说:
  针对这样的局面,上海市妇联也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在呼吁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的同时,解决更多配套服务。
  电话采访 上海市妇联主席 徐枫:
  一个还是要健全0到3岁托儿服务体系。第二点建议是要有效降低企业负担,要鼓励用人单位雇佣女性。第三个我们也建议建进一步完善生育的福利制度。第四,建议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支持年轻女性阶段性完成生育和抚养孩子任务以后,重返职场这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持人:
  当单独二孩的政策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感觉是看上去很美。但是为什么在现实操作当中的时候突然遇冷,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啊,这种冷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在上海符合单独二孩申请条件的家庭仅有1.7万提出再生育的申请,其实符合标准的有37万。最后批准了16639例,但是请注意,并不是说人家立即就会生二孩,批准了,最后能够这16639例当中生多少还很难预料,但是一定会是打折扣的。
  我们再来看北京,北京卫计委曾经预测每年北京的孕产妇平均要增加5万左右,但是据统计,2014年2月至12月,北京单独夫妇再生育审批了只有28778例,而且还跟刚才一样,这28778例里头,究竟最后你是批了,但是他生不生、打多大的折扣,现在谁也不好说。
  那从全国的层面上来看,近一百万对单独夫妇必须再生育申请,92万对获得批复。但是专家分析,可能最后真生的也就60、70万。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这是一个现在很现实的这种考虑,它并不是一个浪漫,不像你写一首诗,很浪漫地写完之后发表或者不发表,等等可能都不费太多的这种成本。但是生一个孩子,要面临的压力,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年轻的夫妇,都要思考太多现实中的挑战了。
  解说: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已满一年,面对申请二胎人数预期与现实的差距,人们不禁要问,单独二孩,你为什么不生?
  沐阳市 市民:
  因为我们工资不是太多,如果生二胎的话,家庭方面的应该压力有一点过大。
  市民:
  读书啊、住房啊,在上海这里现在小孩上个幼儿园,上个医院,孕妇生个小孩也很累的。
  解说:
  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入园难、上学难,实中的种种困难,让很多父母,尤其是80后父母,想要“二孩”不容易,而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这些问题尤为突出。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过高已经成为一线城市,单独家庭生育二胎意愿的最大顾虑。
  市民:
  现在北京住的、吃的都不便宜,我俩都是北漂。
  市民:
  我一个人的工资年收入大概20万左右,可能每年的家庭开销大概是11万至13万这个样子,每月月收入的30%要花在小孩身上。
  解说:
  有调查显示,目前育儿费用已经成为家庭第二大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24%,仅次于家庭日常生活支出。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家庭,在育儿方面的投入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城市,其中上海家庭育儿投入高居首位,约3%的上海家庭每月在育儿上的投入超过5000元,每年就高达6万元。
  家长:
  差不多一个月吃奶粉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起来差不多要2000块,然后我还没有算请阿姨、保姆的那个钱,所以整个的育儿成本,我感觉差不多,我还完房贷,剩下的钱全是给他了。
  解说:
  教育投入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投入,80%的公立幼儿园平均每月费用在2000元以下,私立幼儿园则明显偏高,24%的私立幼儿园费用每月需元,有的甚至超过5000元。除此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还为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
  家长:
  其他小孩都学这样那样的,不可能我让我的小孩什么都不学,我们有一句话让小孩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现在不选择生二胎,压力太大了
  解说:
  除了生活、教育方面的经济压力外,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急剧改变,也是二胎减少的因素之一。根据2010年的统计,北京育龄男女中约有10%选择不要孩子,而广州、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已经有60万个“丁克”家庭。而这些城市人群正是“单独二孩”的主要适用对象。
  主持人:
  我看看大家的这些担忧都集中在哪些层面呢?透过《中国青年报》的这个调查呢,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一些端倪。你看啊,生二孩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排绝对第一位,遥遥领先的是84.9%的经济成本太高了,谁都要算这笔账是吧。接下来的时候,接近有30%女性身体会吃不消,还有这个二孩性别带来家庭的问题37%,第一个孩子会不同意,也就是老大是否同意,家庭结构改变影响孩子也是担心,16.%,老人的压力加大,因为毕竟很多的家庭要请保姆,经济就更大了,老人来带,但是老人带一个可能行,带第二个的时候是不是年岁就已经大了等等,都要考虑。另外还有对事业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做母亲的,31、32岁的时候,比如说生二孩,可能正是事业的上升期,生了就麻烦。
  然后还有这个产假等生育福利缩水,等等等等现实中的这个担心的确会非常多,接下来我们要请教一位专家,是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张车伟,张所长您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张车伟所长: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透过上海两会中间很多这个委员代表们的一些声音,是否正在发生一个重要的转变,过去我们可能习惯性的对这个二孩采用一种限制,恐怕是已经到了要鼓励的地步了是吗?
  张车伟: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个生育的意愿甚至我们的生育的文化、生育的传统应该说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后我们过去都习惯于我们多子多福、多生育,在中国好像似乎是一个大家都觉得不可改变的一个事情,但是我觉得到今天,确实改变了,而且我觉得已经到了一个,我们已经面临着一个低生育水平的一个时代。而且从中国现在的生育的实际状况来看,那么从全世界来看,应该说中国都属于偏低的,所以这样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和国情,我们现在应该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主持人:
  张所长,透过您的这一番话,是否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解读,去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新常态,但是过去我们的定式就会以为是,哎呦,这要是放开二孩的这种政策,这还不一下子人口就暴增啊,但是可能我们忽略了现实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压力等等很多因素,可能新常态是你及时给了他政策,可能也有大比例的不生,是吗?
  张车伟:
  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对于这个生育,确实我们要有一种新常态的一个思维去认识它,对这个新常态我们觉得很多人可能还是不适应它,就像刚才你讲的,就是我们中国人已经习惯于说哎呀这个放开生育还得了啊?那个每个人都要那,肯定要生爆,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地方,那人口已经这么人满为患了,再生肯定是装不下,我觉得这种思维应该说还是普遍的存在,对于新常态的认识,对于我们在生育方面所发生的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认识,可能更多的在专家圈里边、在学者圈里面有一些共识。
  主持人:
  我明白您的意思,在决策圈里边恐怕还是在常态当中,没进入到新常态。
  张车伟:
  对,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让大家去了解、认识这样的一个国情和现实。
  主持人:
  嗯,张所长,接下来也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是采用一种鼓励的话,恐怕也不只是喊口号,或者说是意愿的这种鼓动,可能也有很多政策的倾斜,我们这来看一个相关的这种调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说对于生二孩应该有哪些配套政策?排第一位的是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程度,让他这个培养孩子的这个成本降低60%接近啊,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建议延长二孩的产假,就是你比如说三到六个月的这种增长,还有给予男方一定的陪产假期,保障生二孩的女性不受歧视,回来工作没了这很麻烦。您怎么看待媒体所做的这个希望政策的这种改变的这个一些数据?
  张车伟:
  我觉得这样的一些数据,应该在那些超大型城市,尤其是我们讲的比方说一线城市,我觉得这个确实是一个现实了,就是说即使你采取这样的一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我现在也觉得可能不会有特别大的一些影响,肯定会有效果,但是我觉得你要想扭转,我们国家现在低生育水平的现实,尤其是北上广我们知道,他们的生育水平从全球,如果你和全世界其他国家来比的话,都是属于最低的之列。因为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它的总和生育水平现在都不到1%,这个在全世界来讲,当然我们这样的一个规模,像北京、上海的规模足可以和欧洲的一些中等的国家相比,所以我觉得像在这样的一个经济体当中,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当中,这种低生育水平的现实已经是很严酷了,已经是很严峻的一个现实了。
  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下,我们即使采取这种鼓励生育的政策,大概大家会,这个生育水平会有所变化,但是也不足以改变我们这些地方面临的低生育水平的限制。
  主持人:
  我做一个非常简短的一个测试,如果现在我们是全面放开这种二孩这种政策的话,假如100个人符合这种标准要去这个,就是在这个育龄期间,你觉得真正生的会打几折?8折、7折?我个人认为可能会在7折到6折之间。
  张车伟:
  现在应该说我们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以后,也将近不到一年时间,但是在一些地方现实应该说出乎过去,应该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当然不出乎我的意料,我觉得出乎一些人的意料。就是说当时我们放开这个政策的时候,很多人预计会带来非常大的一个生育的一个反弹,到现在为止应该说没有出现,而且低于我们很多人的一些预期。
  主持人:
  您打几折呢这块?
  张车伟:
  那么现在来看的话,我觉得这个问题全国来看应该是不好说,那么在这些特大型城市大家,我觉得我还是同意你的看法,大概6、7折这个差不多,应该我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说比较不是特别,这个乐观的,应该说是一个相对谨慎的态度,我觉得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
  没错,好。一会儿针对全面放开这种二孩政策是否可行,我们会继续探讨,但是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
  解说:
  这是一张拍摄于2014年的照片,在江苏省如东县一户四世同堂的人家,20岁的大学生刘心雨站在前排正中,后排站着他45岁的母亲、47岁的父亲、66岁的外公、68岁的奶奶、69岁的爷爷、90岁的曾祖父和91岁的曾祖母。这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家庭。
  刘心雨所在的江苏如东,是中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县,上个世纪60年代如东就启动了计划生育工作,1979年《人民日报》曾发文表扬如东,“通过控制人口,促进了四化建设”。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使如东号称“30年里少生了50万”。也许这曾经有利于如东的发展,但时至今日,如东却已经成为专家眼中可怕的老龄化黑洞,全县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远高于联合国设定的7%老龄化社会标准。并且,通过少生孩子来致富的目标也渐行渐远,2011年如东县的人均gdp只有42800元,远低于江苏省人均的61600元。
  电话采访 “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发起人 统计学博士 黄文政:
  老年化让你整个社会这个经济失去活力,所有的行业都可能变成夕阳行业,你可能除了医疗,除了养老,除了殡葬,除了这些行业以外,很多行业都会出现问题。
  你想一个年轻人多的社会,他会去创造,他会要去买车,买房,要去养孩子,这些都是你真正的内需根本,这些年轻人愿意去奋斗,就是他提供劳动力,这两个匹配起来就是经济发展,那么人口衰减和老化,对你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双重的打击,你的消费衰减你的劳动力也衰减。
  解说: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少生孩子会使得人均占有的财富增加,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学领域,这样的推论并不成立。相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例子比比皆是。最显著的一例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
  黄文政:
  日本这20多年来,它已经不是周期性的,自从泡沫化以后,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它的经济就一次次萎靡,现在包括安倍经济学,它采取很多方式,它好像也没法提升起来,实际上在国际这个宏观这个经济学界,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日本的问题根本在于它的长期低生育率,导致它的人口的极度老化。
  解说:
  包括日本在内,东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实行控制人口政策,当生育率降低到一定程度,妨害了经济发展时,又都不约而同地改为鼓励生育,但时至今日,效果并不明显。
  黄文政:
  日本其实在1949年的时候就有过那种所谓节育政策,就是说原来好几个孩子,你要补助,现在不给你补助了。然后新家坡也是这样,1970年代它开始提倡少生两个孩子,不要多生。但是新加坡到1980年代末期的时候,它就开始放开了,放开以后它的生育率从1.6弹到1.9几,它很快又降下来了。所以的话,不是说你放开以后,生育率就能提升了。
  解说: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按照2010年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仅为1.18,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到1.2的孩子,国家卫计委调整统计误差后公布的生育率也只有1.6左右,而人口学上认为,只有生育率达到2.1以上,人口才能实现正常的代际更替。
  主持人:
  那么是否到了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时候了呢?继续连线这个嘉宾,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所长张车伟,张所长您觉得是否到了,已经不仅仅是这个单独二孩的问题,而是全面放开二孩的这样的一个时机了
  张车伟:
  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现在应该说这种放开二孩的时机,应该说早到了。那么刚才我们那个短片当中也可以看出来,就是说实际上在我们亚洲其他的一些国家,也都采取过类似的早期限制人口的政策,当这个国家的生育水平然后低于更替,更替这个生育水平也就是2.1%,这种更替水平十到十五年以后,从过去的限制生育都变成鼓励生育,但是呢,就像刚才讲到的,实际上他们也没有特别大的改变。
  那我们国家应该说从199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就达到了更替水平,那么现在算来已经24年了,那么二十多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我们全面放开二孩的时机是已经成熟了,应该是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主持人:
  甚至您觉得可能都有点晚了?
  张车伟:
  这个话我不太好说,但是我觉得至少是说我们全面放开二孩的时机成熟,我觉得我还是一直是这样的观点。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张所长给我们的这个解答。其实呢,中国现在60岁以上的这个人口已经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15点多,但是跟日本相比我们还算是年轻的呢,日本是四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人,但是中国的现实是基数太大,我们60岁以上的人已经超过了2个亿,将来养老等等很多方面都会是大问题。
(责任编辑:UN656)
原标题:二孩:你敢生吗?
&&&&&&</div
赵黎平以不那么娴熟的枪法,深夜划破宁静,才能摊开来谈…[]
   风过耳:
铁打的老大,流水的老二,老二流动的速度要看老大的心情…[]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姿势性感也要注意……[]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时候完全放开二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