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东来瑶池的诗句望是哪首诗

共找到22首相关诗词
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州。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山头看候馆,水面问征途。地远穷江界,天低接海隅。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渐觉乡原异,深知土产殊。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水市通阛阓,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成人男作丱,事鬼女为巫。楼暗攒猖妇,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沽。见果多卢橘,闻禽悉鹧鸪。山歌猿独叫,野哭鸟相呼。岭徼云成栈,江郊水当郛。月移翘柱鹤,风泛飐樯乌。鳌碍潮无信,蛟惊浪不虞。鼍鸣江擂鼓,蜃结气浮图。树裂山魈穴,沙含水弩枢。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奴?泥中采菱芡,烧后拾樵苏。鼎腻愁烹鳖,盘腥厌脍鲈。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气序凉还热,光阴旦复晡。身方逐萍梗,年欲近桑榆。渭北田园废,江西岁月徂。忆归恒惨澹,怀旧忽踟蹰。自念咸秦客,尝为邹鲁儒。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赋力凌鹦鹉,词锋敌辘轳。战文重掉鞅,射策一弯弧。崔杜鞭齐下,元韦辔并驱。名声逼杨马,交分过萧朱。世务轻摩揣,周行窃觊觎。风云皆会合,雨露各沾濡。共遇升平代,偏惭固陋躯。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美服颁王府,珍羞降御厨。议高通白虎,谏切伏青蒲。柏殿行陪宴,花楼走看酺。神旗张鸟兽,天籁动笙芋。戈剑星芒耀,鱼龙电策驱。定场排越伎,促坐进吴觎。缥缈疑仙乐,婵娟胜画图。歌鬟低翠羽,舞汗堕红珠。别选闲游伴,潜招小饮徒。一杯愁已破,三盏气弥粗。软美仇家酒,幽闲葛氏姝。十千方得斗,二八正当垆。论笑杓胡律,谈怜巩嗫嚅。李酣犹短窦,庾醉更蔫迂。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筹并频逃席,觥严别置盂。满卮那可灌,颓玉不胜扶。入视中枢草,归乘内厩驹。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日近恩虽重,云高势却孤。翻身落霄汉,失脚倒泥涂。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
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
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
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
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
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
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
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
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禄山作逆降天诛,更有思明亦已无。汹汹人寰犹不定,时时斗战欲何须。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后代看。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始是乾坤王室正,却交江汉客魂销。不道诸公无表来,茫然庶事遣人猜。拥兵相学干戈锐,使者徒劳百万回。鸣玉锵金尽正臣,修文偃武不无人。兴王会静妖氛气,圣寿宜过一万春。英雄见事若通神,圣哲为心小一身。燕赵休矜出佳丽,宫闱不拟选才人。抱病江天白首郎,空山楼阁暮春光。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澶漫山东一百州,削成如桉抱青丘。苞茅重入归关内,王祭还供尽海头。东逾辽水北滹沱,星象风云喜共和。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李相将军拥蓟门,白头虽老赤心存。竟能尽说诸侯入,知有从来天子尊。十二年来多战场,天威已息阵堂堂。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绝塞乌蛮北,孤城白帝边。飘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雄剑鸣开匣,群书满系船。乱离心不展,衰谢日萧然。筋力妻孥问,菁华岁月迁。登临多物色,陶冶赖诗篇。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拂云霾楚气,朝海蹴吴天。煮井为盐速,烧畬度地偏。有时惊叠嶂,何处觅平川。鸂鶒双双舞,猕猿垒垒悬。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春草何曾歇,寒花亦可怜。猎人吹戍火,野店引山泉。唤起搔头急,扶行几屐穿。两京犹薄产,四海绝随肩。幕府初交辟,郎官幸备员。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药饵虚狼藉,秋风洒静便。开襟驱瘴疠,明目扫云烟。高宴诸侯礼,佳人上客前。哀筝伤老大,华屋艳神仙。南内开元曲,常时弟子传。法歌声变转,满座涕潺湲。吊影夔州僻,回肠杜曲煎。即今龙厩水,莫带犬戎膻。耿贾扶王室,萧曹拱御筵。乘威灭蜂虿,戮力效鹰鹯。旧物森犹在,凶徒恶未悛。国须行战伐,人忆止戈鋋。奴仆何知礼,恩荣错与权。胡星一彗孛,黔首遂拘挛。哀痛丝纶切,烦苛法令蠲。业成陈始王,兆喜出于畋。宫禁经纶密,台阶翊戴全。熊罴载吕望,鸿雁美周宣。侧听中兴主,长吟不世贤。音徽一柱数,道里下牢千。郑李光时论,文章并我先。阴何尚清省,沈宋欻联翩。律比昆仑竹,音知燥湿弦。风流俱善价,惬当久忘筌。置驿常如此,登龙盖有焉。虽云隔礼数,不敢坠周旋。高视收人表,虚心味道玄。马来皆汗血,鹤唳必青田。羽翼商山起,蓬莱汉阁连。管宁纱帽净,江令锦袍鲜。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远游凌绝境,佳句染华笺。每欲孤飞去,徒为百虑牵。生涯已寥落,国步乃迍邅。衾枕成芜没,池塘作弃捐。别离忧怛怛,伏腊涕涟涟。露菊班丰镐,秋蔬影涧瀍。共谁论昔事,几处有新阡。富贵空回首,喧争懒著鞭。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局促看秋燕,萧疏听晚蝉。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沈绵。卜羡君平杖,偷存子敬毡。囊虚把钗钏,米尽坼花钿。甘子阴凉叶,茅斋八九椽。阵图沙北岸,市暨瀼西巅。羁绊心常折,栖迟病即痊。紫收岷岭芋,白种陆池莲。色好梨胜颊,穰多栗过拳。敕厨唯一味,求饱或三鳣。儿去看鱼笱,人来坐马鞯。缚柴门窄窄,通竹溜涓涓。堑抵公畦棱,村依野庙壖。缺篱将
一雨火云尽,闭门心冥冥。兰花与芙蓉,满院同芳馨。
佳人天一涯,好鸟何嘤嘤。我有双白璧,不羡于虞卿。
我有径寸珠,别是天地精。玩之室生白,潇洒身安轻。
只应天上人,见我双眼明。
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茫茫尘土飞,培壅名利根。
我本是蓑笠,幼知天子尊。学为毛氏诗,亦多直致言。
不慕需臑类,附势同崩奔。唯寻桃李蹊,去去长者门。
美人如游龙,被服金鸳鸯。手把古刀尺,在彼白玉堂。
文章深掣曳,珂珮鸣丁当。好风吹桃花,片片落银床。
何妨学羽翰,远逐朱鸟翔。
乾坤有清气,散入诗人脾。圣贤遗清风,不在恶木枝。
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忆在东溪日,花开叶落时。
几拟以黄金,铸作钟子期。
莫轻白云白,不与风雨会。莫见守羊儿,或是初平辈。
人生非日月,光辉岂常在。一荣与一辱,古今常相对。
君不见于公门,子孙好冠盖。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今交如暴流,倏忽生尘埃。
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常思谢康乐,文章有神力。是何清风清,凛然似相识。
一种为顽嚚,得作翻经石。一种为枯槁,得作登山屐。
永嘉为郡后,山水添鲜碧。何当学羽翰,一去观遗迹。
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
玄宗致之七宝床,虎殿龙楼无不可。
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紫皇殿前五色麟,忽然掣断黄金锁。
五湖大浪如银山,满船载酒挝鼓过。
贺老成异物,颠狂谁敢和。
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
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看经竹窗边,白猿三两枝。
东峰有老人,眼碧头骨奇。种薤煮白石,旨趣如婴儿。
月上来打门,月落方始归。授我微妙诀,恬澹无所为。
别来六七年,只恐白日飞。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金鸦既腾翥,七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蘋。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成语紫气东来
成语紫气东来
目紫气东来
拼&&& 音zǐ q&
dōng l&i
释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
出&&& 处汉
刘向《列仙传》
近义词:万紫千红、清都紫微、佩紫怀黄
传说故事: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征兆。出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 汉 刘向《列仙传》:“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二、紫字代表高贵和大气,如“紫禁城”,“紫气东来”等,那具体是代表什么意思和寓意呢?
紫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
紫禁城由称“紫宫”,注:“紫宫,天子所居处。紫气,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紫色代表优雅,高贵,魅力,自傲,神秘,印象深刻,压迫感,高贵神秘的颜色,略带种忧郁的色彩,让人不忍忘记的颜色,代表权威、声望、深刻和精神。
zǐ形声。字从此从糸,此亦声。“糸”指“系列”。“此”意为“就近”、“近处”。“此”与“糸”联合起来表示“彩虹的色条系列之距人最近者”。本义:彩虹七个色条中由外向内数的第七条。引申义:彩虹七个色条中由外向内数的第七条的颜色。说明:1.彩虹的七个色条,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我们把“外”当作“远”,把“内”当作“近”,那么紫色条是七个色条中距离人们最近的。或者理解为:“外”即“彼”,“内”即“此”,这就是“紫”字从“此”的根据所在。2.“紫”字所从之“糸”,即指“七个色条”所组成的色谱系列,而非指“丝线”、“丝帛”。类似地,“红”字中所含有的“糸”,也是指彩虹的色谱系列。3.“紫”有“内”的意思,因此古代皇宫,既可以叫做“大内”,也可以叫做“紫宫”。
【紫旭】清晨的太阳。《江南靖士诗稿·早春游园》诗:“杂树鸣禽欢紫旭,前河涨水移苍玉。居家三日未观园,不觉池塘春草绿。”
(摘自《载敬堂集》)
【紫水晶】石英的一种。紫色,呈玻璃光泽,性脆,可作为工艺雕刻品的材料。
【紫玉】1.紫色宝玉。古代以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下》:“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白鱼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2.传说中 春秋 时吴王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据
晋干宝《搜神记》载:吴王 夫差 小女 紫玉 ,年十八,悦童子韩重,欲嫁而为父所阻,气结而死。重游学归,吊 紫玉 墓。玉 形现,并赠 重
明珠。玉 托梦于王,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 如烟而没。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出郊而望,但见紫玉
之烟;舞鹤还来,俱入泉台之镜。”3.用为女子早逝之典。唐李白《经乱後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牀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後》诗:“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4.紫竹的别名。南唐陈陶《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清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词:“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5.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以紫玉为箫笛之代称。
【紫石】紫色石。传说古代曾用为货币。汉桓宽《盐铁论·错币》:“夏后以玄贝,周
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钱、刀布。” 南朝 梁江淹《伤友人赋》:“凋碧玉之神树,销紫石之灵根。”
【紫外线】一种波长比可见光线短的电磁波,波长由4000埃到60埃,在光谱上位于紫色光的外侧。紫外线能使磷光和荧光物质发光,能透过空气,不易穿过玻璃,有杀菌消毒的能力,对眼睛有伤害作用。也称紫外光。
【紫金】一种珍贵矿物。汉刘桢《鲁都赋》:“紫金扬晖于鸿岸,水精潜光乎云穴。”《新唐书·西域传下·康》:“南有钵露 种,多紫金。”
明曹昭《格古要论·珍宝论·紫金》:“古云半两钱即紫金。今人用赤铜和黄金为之。然世人未尝见真紫金也。”
【紫狐】野狐。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旧说野狐名紫狐,夜击尾火出,将为怪,必戴髑髅拜北斗,髑髅不坠,则化为人矣。”
【紫府】道教称仙人所居。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前蜀贯休《寄天台道友》诗:“紫府称非远,清溪径不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教他免堕红尘,早登紫府。”康有为《将至桂林望诸山石峰》诗:“天愍至诚割紫府,掷之桂林
西南隅。”
【紫泥海】传说中海名。传说汉东方朔童时失踪,累月方归,后复去,经年乃归,邻母见而大惊,叩问何往。朔 曰:“儿至 紫泥海
,有紫水污衣,仍过虞渊湔浣,朝发中返,何云经年乎?”见旧题 汉郭宪《洞冥记》卷一。唐李白 《古风》之四一:“朝弄 紫泥海
,夕披丹霞裳。”
【紫宙】宇宙;上天;高空。南朝梁 江淹
《构象台》诗:“网紫宙兮洽万品,冠璇宇兮济羣生。” 唐徐彦伯《南郊赋》:“告紫宙之成功,定皇天之寳位。”
宋苏舜钦等《荐福塔联句》:“踊甓皇都壮,盘基紫宙雄。”
【紫穹】天空。《宋书·乐志二》:“
昭皇太后神室奏《昭德凯容》之乐舞歌词:‘膺华丹燿,登瑞紫穹。’”
【紫皇】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秘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载玉女,过紫皇, 紫皇 乃赐白兔所擣之药方。”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紫皇一夕下纶旨,细祓丹铅勘文字。”
【紫泉】紫色之泉。唐王勃《怀仙》诗:“紫泉漱珠液,玄巖列丹葩。”
唐李商隐《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
【紫风流】花名。麝囊花的别名。宋陶谷《清异录·紫风流》:“庐山僧舍有麝囊花一藂。色正紫,类丁香。号紫风流。江南 後主 诏取数十根植于
移风殿 ,赐名蓬莱紫。”
【紫庭】1.帝王宫廷。《後汉书·皇甫规传》:“臣生长边远,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尽心。” 晋 左思
《悼离赠妹》诗之二:“以兰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内充紫庭。”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 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纩不塞为尔听。”《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谓何惜紫庭数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2.神仙所住宫阙。三国
魏嵇康《代秋胡歌诗》:“受道 王母 ,遂升紫庭。” 唐李康成《玉华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瀛台路。”
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赞》:“仙之来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
【紫宫】1.星官名。指紫微垣。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于是范蠡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圆三方。”
陈沈炯《太极殿铭》:“臣闻在天成象,紫宫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县居其区宇。”2.指帝王宫禁。《文选·左思&;咏史&;之五》:“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李周翰 注:“紫宫,天子所居处。”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明何景明《昔游篇》:“三千艳女罗紫宫,倾城一笑扬双蛾。”3.神话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训》:“紫宫者,太一之居也。”
汉扬雄《甘泉赋》:“闶阆阆其寥廓兮,似紫宫之峥嵘。”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看奎光飞缠紫宫,光摇万玉班中。”
【紫气】1.紫色云气。古代以为祥瑞之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 汉 刘向
《列仙传》:“ 老子 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南史·后妃传下·梁武帝丁贵嫔》:“贵嫔生于樊城,初产有神光之异,紫气满室。”
明梁辰鱼《浣纱记·治定》:“烟霞高捧,看郁郁稽山紫气浓。喜逢一统,车书尽同。”2.旧时以为宝物的光气。《晋书·张华传》:“初, 吴
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华 曰:‘是何祥也?’ 焕 曰:‘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 唐 白居易
《李都尉古剑》诗:“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 明 何景明 《观吴进士舞剑歌》:“仰瞻南斗有紫气,却顾东海无波涛。”
【紫气东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贞 索隐引 汉刘向《列仙传》:“ 老子 西游,关令 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关,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清洪升《长生殿·舞盘》:“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紫烟】亦作“ 紫烟 ”。
紫色瑞云。晋郭璞《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嫔生于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范仲淹《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钮琇《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南朝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宋刘弇《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紫宸】1.宫殿名,天子所居。唐 宋
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唐 杜甫
《冬至》诗:“杖藜雪後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2.泛指宫廷。明沈鲸《双珠记·邮亭失珠》:“纔离 紫宸 ,平步莲鞋稳。” 清 孙枝蔚
《北山》诗:“战士从来苦,谁曾达紫宸。”参阅《唐六典·尚书工部》、
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唐紫宸殿》。3.借指帝王、帝位。《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
【紫磨】上等黄金。汉孔融《圣人优劣论》:“金之优者,名曰紫磨,犹人之有圣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夷俗谓上金为阳迈金。”《法书要录》卷四引
唐张怀瓘《二王等书录》:“往在翰林中,见古锺二枚……上有古文三百许字,记夏禹功绩,字皆紫磨金钿,光彩射人。”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其金,紫磨也,光艳溢目,异常金。”
【紫檀】木名。常绿乔木,木材坚实,紫红色,可做贵重家具、乐器或美术品。晋崔豹
《古今注·草木》:“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故 贞观 、 开元
中,内府图书,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罗褾织成带,以为官画之褾。”《红楼梦》第三回:“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风。”
【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文选·陆机&;前缓声歌&;》:“献酬既已周,轻举乘紫霞。”刘良注:“众仙会毕,乘霞而去。”
唐 李白 《古风》之三十:“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君后自责》:“谁知道絜带咱,享荣华,似拔宅飞升凌紫霞。”
【紫鸾】传说中神鸟。唐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紫鸾无近远,黄雀任翩翾。” 唐 李商隐 《海上谣》:“紫鸾不肯舞,满翅蓬山雪。”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玉笙吹彻也会双仙,一任天风驾紫鸾。”
紫泉,紫色之泉,神仙饮用的泉水。
紫色之泉,神仙饮用的泉水
1出处:唐 王勃《怀仙》诗:"紫泉漱珠液,玄岩列丹葩。" 唐李商隐
《隋宫》诗:"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 芜城 作帝家。"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入林屋洞》:"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注:"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饮饵,非常人所能得。
2百科名片: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华山路,南山脚下。南山紫泉水温为42摄氏度,并且是全国少见、华东稀有、镇江独一无二的天然"锶温泉",是古城钟灵毓秀的"天赐之宝"。
距今137-67百万年前(即1亿3千7百万年到6千7百万年)的燕山运动,使岩层产生了褶皱,进而发生了一系列纵向与横向断裂,并导致岩浆沿断裂入侵,南山一带形成大片火山岩覆盖区,也正是由于这次燕山运动,沟通了地下深处的熔融岩浆源,提供了向地表上升的通道,引发了火山喷发和小规模岩浆侵入活动,进而保存了丰富的地热资源
。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活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
在燕山运动中,宁镇山脉(南京,镇江之间的低山丘陵的总称)发生了断裂。再经长期风化、侵蚀和断裂活动,并伴有火成岩多次侵入喷出,形成破碎状山体,北侧沿江山岭有幕府山、栖霞山等;中间的山岭有宝华山、十里长山、黄山等;南侧山岭有汤山、观音山、高骊山等。汤山山麓有汤山温泉,是著名疗养地。南山,汤山其实是一脉相承,同时形成。
相传,宋武帝刘裕(公元363-422)生长在南山鹤林边,从小在南山游玩,偶然间遇到一汪清泉,水温适中,就常常在此饮水沐浴,不出几年,发现这泉水有强骨健身之效,甚至能治疗伤疾。长大后,刘裕聪慧过人、骁勇善战,并从镇江兴兵北伐,首先收复山东,接着打下洛阳,然后又攻打长安。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政权--宋,史称宋武帝。南朝建立以后,宋武帝派人重寻南山温泉,耗时一年在此修建皇家温泉行宫,修建温泉行宫的时候众人发现,南山温泉附近百花不凋、绿草如茵,有人将此事告知宋武帝,宋武帝大喜,认为是遇到天赐神泉,遂命名为"南山紫泉"。可是在公元518年,又一次地壳运动将此泉眼尘封数百年。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热勘察开发研究中心表示,南山紫泉因为地处南山一带,古火山源源不断的供给地热资源,为温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所需的温度;其次,虽然国家对于温泉水温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但是按照广州出台的《温泉管理条例》,42℃的水温刚刚是最适宜的温度;最后,温泉区别于普通热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水中富含丰富的矿物质,比如南山紫泉含有多项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元素,富含偏硅酸,尤其是锶、铁的含量较高。其中锶含量达12.8毫克/升,是省内目前温泉水中锶含量最高的地热水,对肠胃疾病、风湿病、高血压等有很好的医疗保健功效。
1、【引证解释】[2]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 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
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刘向 《列仙传》:
“ 老子 西游,关令尹喜 望见有紫气浮关,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过
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紫气东来,
瑶池 西望,翩翩青鸟庭前降。”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
“紫气东来”乃“老子出关”时的一大胜境,流传千古,代代传诵。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繁,民不聊生,老子对周室失望透顶,于是决定辞官西行。老子在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
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此外,学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老子出关所指的关并非函谷关,而是散关。
据记载,老子留书之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然后就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有人说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老子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离孔子所在的曲阜不远。孔子还曾拜访过老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问礼”。这件事不论是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是在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说明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比较可靠。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dān)。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老子,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据说共产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源于老子学说。
由于函谷关散发出来的“紫气东来”的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着海外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领略这千古雄关的美丽风采。但是史学界有关老子西行至何关,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这是多数人的观点;另一说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张炳玉说,老子西行是经过函谷关,而真正意义上的“出关”是指散关,理由是:
——老子对周王朝绝望,决定远离周朝到他国去,如果到了函谷关就算“出关”,并未达到他的“去周”的目的,因为函谷关仍属周朝版图;
——从历史典籍可知,郦道元在其所著《水经注》里,早已对老子西行出关的“关”锁定为散关;
——强老子“著书”的关令尹喜,字公文,春秋末陇西(今甘肃临洮)人,秦国大夫,曾作散关令,而非函谷关令。东晋葛洪著《抱朴子》有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这说明老子“至关”著《德》《道》二经的“关”是散关。学者王克煜认为,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临洮县城东的岳麓山至今还存有“超然台”“说经台”“飞升崖”“文锋塔”(又名“笔锋塔”,相传为老子写经插笔的地方)等遗迹。《庄子·
养生主》记载云:“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这说明老子死在秦地陇西古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他在秦地的生前好友失(一作佚)前来吊唁,哭号三声而别。老子在临洮“飞升”后,老子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
据了解,老子在临洮得道“飞升”后,当地人一直在尊奉老子,东汉以来道教香火在临洮一直旺盛。如今,仅临洮县城就存有白衣庵、公输庵、西庵、北庵、斗母宫、五瘟殿、太平观、总真观、九华观、万寿观、北极观等数十家全真派道观。2000多年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老子“飞升”这一天,临洮民间都要举行各种祭拜老子的活动。老子的后代在临洮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皇帝高官辈出,有名的包括狄道侯李瑶、陇西侯李信、西汉名将李广、唐高宗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大诗人李白等等。甘肃两位学者研究认为,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眼下,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李氏后裔到甘肃临洮“陇西堂”寻根问祖。
紫气是紫色的气,古人认为紫色与当官有关。很多官服是紫色的。紫气东来主要用于书香门第家的大门口上的牌匾。
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清·洪升《长生殿》第十六出 )
“紫气东来”也为《虹猫蓝兔奇侠传》中紫云剑主“莎丽”的紫云剑绝招之一,其威力巨大。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贞索隐引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尹喜,字公文,原是周康王朝中的一位贤大夫。他少时好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尹喜上任后,在关旁结草为楼,称之为楼观,每天在这里观察天象。有一天夜里,尹喜在楼观上凝视,忽见东方紫云聚集,长达三万里,形状犹如飞龙,由东向西滚滚而来,十分惊喜,自语道:“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驾车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知有大圣人将从此经过,他便立刻召见守关兵卒孙景说:“传令下去,九十天内将有大圣人路经此关,汝等要时刻留意,如有形容奇特、车服异常者从东而来,要求度关,切勿放行,立即禀报,不得有误。”同时,派人清扫道路四十里,夹道焚香,以迎圣人。尹喜自己也天天沐浴,日日斋戒,净身等待。
七月十二日午后,日已偏西,光华东射,关卒孙景不敢懈怠,仍在关上守望,忽见行人中有一青牛之车,其牛大而车小,车板薄而载人重。车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红颜大耳,双眉垂鬓,胡须拂膝,身着素袍,道骨仙貌,非同凡人。孙景飞奔下关禀报。尹喜闻报大喜,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拜道:“关令尹喜叩见圣人!”老子有意试其神智,故意说道:“吾乃一介贫贱老翁,如此非常之礼,不知有何见教?”尹喜道:“请大圣人暂留神驾,到关中小住,指点修行之道。”老子说:“老夫家居关东,田在关西,今往田中取点柴禾,怎么会是圣人呢?”尹喜道:“尹喜早得神明示象,已扫路焚香、沐浴净身,在此恭候多日,诚望圣人赐教。”老子笑道:“你说的圣人是古先生,此人善修施教,有绵绵永存之术,老夫正欲西去求教,还望大人放行。”尹喜再拜道:“今视圣人真姿超绝,望圣人略为尹喜指路,尹喜感恩不尽。”老子道:“汝何以知道老夫是神仙?”尹喜道:“尹喜好观天文,略知变化。今月之初,和风立至,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西行;紫气浩荡,滚滚如龙,长达三万里,知来者至圣至尊绝非一般之神;而紫气之首有白云缭绕,圣人当为白发,是老翁之状;紫气之前有青牛之星相牵,圣人必乘青牛之车来也。”数试尹喜之后,见其态度诚恳,所言真切,确是可度之才,便怡然含笑答道:“汝知老夫,老夫知汝,当得度汝也。”尹喜闻言大喜,叩头问道:“敢问大圣人姓名?”老子道:“吾姓字渺渺,无世不出,本人现在姓李,字伯阳,号老聃。”尹喜焚香叩首,行拜师大礼,做了老子的入室弟子。
老子在函谷关住下后,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于是融静修、服药、画符之效为一体,取其精华而为尹喜著书,名为《道德经》。《道德经》写成后,老子对尹喜道:“老夫授汝《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含天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研习不止,苦修不懈,终有所成!”言罢,老子飘然而去。
老子去后,尹喜辞去关令之职,终日在楼观之上修习,初时不甚明了,诵之口熟,渐渐品出其中妙蕴。后终于悟出真谛,修成大道,成为文始先生无上真人。
尹喜在升天之前,来到老子故里,并把自己的躯体留在这里,让自己的忠魂永远守护恩师的家门,以报答五千至言教诲之恩。
崇山峻岭,绵延起伏,象一条巨龙盘踞在西北大地,这就是“万里终南山”。在这郁郁葱葱,绵延不断的崇山之中,在周至县的一处山麓修着一区草楼别墅,这就是周大夫关令尹喜“隐德修行”之所。
尹喜字公文,自动聪颖好学,善观天象,遇事沉着,长于思考。瘦削的面孔上嵌着一对深邃明亮的眼睛。他喜爱凝神沉思,能把一切世事看穿,度大量宽,以德化人,故而下人对他无不五体投地。遇有疑难之事,都要去请教于他。
一天,尹喜正在草常和夫人奕棋,忽听门外吵吵嚷嚷,接着便有下人神色慌乱地路进门来,语不成句地说:“大夫……大……夫,大事不好
喜将手中举着的棋子稳稳地落在棋盘上,扭过脸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什么事,如此慌张,这样大惊小怪 ?”
下人说:“东方天空突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状奇异的很,活似龙蛇遨游太空,滚滚西来,势不可当。小人们想,如今战乱四起,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凶
?请大夫上楼观望!”
尹喜听说有这等事情,便站了起来,随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楼,举目遥望。果然见一股紫气如蛟龙腾舞,自东西迈。喜观后,掩不住心头的兴奋,连声赞道:
“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
尹喜本善于天文秘纬,仰观俯察,莫不洞彻。他自言自语地说:
“夫阳气尽九,星宿值合,岁月并王,复九十日之外,法应有圣人经过京邑,吾当于函谷关遮迎之”。于是便上书朝廷愿为函谷关令,遂蒙恩准。到关,敕门吏曰:“若有老翁从东来,乘青牛,勿听过关,当禀我知。”
关令尹喜计算时日将至,便令下人全部斋戒,恭侯迎接。至期,果见一老者,天庭饱满,鹤发童颜,两耳垂肩,眉长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嘀嗒嘀嗒,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遥自在,悠然自得。喜见之,赶紧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参拜:
“圣人来矣,有请!”
原来,这骑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系东周守藏室史。因周室内乱,去官,准备西行,路过函谷关。他见面前这位官员,清奇不俗,气度非凡,躬身迎迓,便问道:
“你是何人?为何得知老夫将至?”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关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见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见紫气东来状如龙蛇,知真人将西行,故于此迎之。”老君曰:“吾亦知子之奇”。遂相与入关。
关令尹喜在老君前执弟子礼甚恭,不时请问道要。一日长跪请曰:“子将隐矣,强为我着书”!于是,弃却关令,同回草楼,老君为之“着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其他问请之精义,喜另行整理成为,名《关尹子》。
楼观台的青牛柏,即是老君到草楼观系他青牛的柏树。
因老君还要西行,告喜曰:“你好好修道‘予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尹喜将此话牢牢地记在心中,千日后果于青羊之肆再会老君。
这就是“紫气东来”的故事。后人因之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函谷关的关令尹喜登关巡视,但见东方的天空有团紫气飘然而来,他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这种吉祥气象,是表示有圣人要来了。于是他便沐浴更衣,恭敬等候。果然那团紫气越来越近,当他再仔细看时,只见一位白发老者,骑着一头青牛缓缓而来。啊!原来是大思想家、大学者、东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也称柱下史)老子到了!尹喜大喜过望,他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大学者,并苦苦挽留他在函谷关住些日子。老子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从此,尹喜便拜老子为师,每天恭恭敬敬地向老子学习。几天以后,老子要出关西行了,尹喜想请老子写点什么留做纪念,老子考虑了一阵子,便把他用毕生心血所撰写的一部书《道德经》赠给了尹喜,然后出关而去,从此杳无音信。
尹喜十分思念老子,常常登关西望,希望再看到那位白发老者骑牛而归,然而一次次他都落了空。后来,他便在关前修建了一座高大宏伟的“望气台”,或晨曦初露,或晚霞夕照,他常常登上“望气台”,默默背诵《道德经》,以寄托他对老子的无限思念之情。
此后,人们便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如杜甫就曾写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的诗句。
关尹,相传是春秋末年的一位道家人物,曾当过函谷关的长官(尹为官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姓尹名喜。
函谷,古代东西二京(洛阳、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深险如函”,谷中置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克,具有重大军事价值。函谷关有二:古函谷关,又称秦关,位于今灵宝市东北。近些年,当地有关部门对其遗址进行了修复,成为郑、汴、洛“三点一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新函谷关又称汉关,位于洛阳市西约三十公里、新安县城东约一公里处,关楼已毁,关洞大体完好。关洞西口留有楹联:“胜迹漫询周柱史,雄关重睹汉楼船。”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祖籍新安的楼船将军杨朴,因耻为“关外”之民,便上书汉武帝,愿以自己私财,将函谷关东移三百里,重建新关。武帝性喜广阔,便批准了杨朴的建议,遂在今新安城东建成了新关。近几年的考古勘察表明,汉函谷关,并不只是新安县城东的一座关楼和关洞,而是南北走向的一条很长的防线,而关楼、关洞只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罢了。
从时间上看,老子西出的应是古函谷关。他出关后哪里去了?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老子西出函谷关,度过大沙漠,到了西域,并创立了佛教,佛祖释迦牟尼就是老子的化身。显然这种说法只是一种传说。
紫绀 紫艾绶 紫庭 紫方馆 紫駞峯 紫玉函 紫檀 紫萚 紫金丹 紫绂 紫泉 紫芝歌 紫苏 紫阁 紫泥封 紫水晶 紫荷 紫历
红得发紫 怀金拖紫 拾青紫 血紫 被朱佩紫 酱紫 兼紫 带金佩紫 左紫 葡萄紫 龙胆紫 赤紫 佩紫 阿紫 玉紫 怀黄佩紫 绛紫 红紫[1]
紫绿色绶带。《后汉书·冯鲂传》:“帝尝幸其府,留饮十余日,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 李贤
注:“艾即盭,绿色也,其色似艾。”
即紫艾绶。 晋 傅咸 《感别赋》:“佩银璜于帝侧,拖紫艾于天庭。”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赐衣缠紫艾,卫甲缀朱绶。”参见“ 紫艾绶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瑶池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