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闽国赞美老师的诗词李贺的诗词有什么?

知识点梳理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诗词鉴赏。南园十三首(其一)李贺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相似的试题还有:
诗词鉴赏。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在前两句中,诗人借__________来比喻风中摇曳的柳枝,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婀娜多姿。2、清人王国维有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小诗诗人借春天的柳树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鉴赏。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____________的景象。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小题1】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4分)共找到17710首作品,转到第&[&1&&&&&&&&...&&]&页,或前往第
页margin-left:0'>(元朝赵孟俯作品,描写“秋天”)(元朝白仁甫作品,描写“秋天”)(唐朝张说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全唐诗:卷89_12)(唐朝李绅全集,描写“秋天”,选自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元曲:元代马致远作品,描写“秋”,选自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代李白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176_24)(唐朝杜樊川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唐代李贺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宋朝苏东坡全集,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唐代黄巢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唐代刘禹锡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唐朝刘禹锡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宋词:宋代王安石作品,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宋词:宋代范仲淹作品,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宋词:宋代柳永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唐朝杜樊川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唐代刘禹锡全集,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23_56)(唐朝韦苏州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卷188_55)(唐代耿玮作品,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卷188_55)(唐朝薛莹全集,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卷188_55)(唐代苏廷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全唐诗:卷188_55)(唐代戴叔伦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274_41)(唐代高蟾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274_41)(唐代白居易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435-25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代韦应物作品,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宋朝陆放翁全集,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唐代骆宾王全集,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唐朝沈佺期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全唐诗:卷96_73)(宋词:宋代翁卷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96_73)(唐代王维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18_18全唐诗:卷128_10)(唐朝李太白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全唐诗:卷180_30)(唐代李白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164_8)(唐朝刘禹锡全集,描写“秋天”,选自全唐诗:卷164_8)(唐代贾岛全集,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164_8)(唐代杜牧全集,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164_8)(唐朝杜樊川作品,描写“秋天”,选自全唐诗:卷164_8)(唐代杜牧作品,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164_8)(唐代许浑作品,描写“秋”,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朝赵嘏全集,描写“秋天”,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代罗隐全集,描写“秋”,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朝韦庄作品,描写“秋天”,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五代谭用之全集,描写“秋”,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宋朝王安石全集,描写“秋天”,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宋朝陆放翁全集,描写“秋天”,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朝张籍全集,描写“秋天”,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唐代严武全集,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卷261_12)(唐朝玉溪生全集,描写“秋天”,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唐代李益全集,描写“秋”,选自全唐诗全唐诗:卷283_94)(唐代张九龄作品,描写“秋”,选自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47_29)(汉代佚名作品,描写“秋”,选自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共找到17710首作品,转到第&[&1&&&&&&&&...&&]&页,或前往第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_李贺诗词_优习英语网
&>&&>&&>&&>&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年代】:唐【作者】: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内容】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周啸天)
使用搜索工具,可以更快找到你想要的资料!
本站部分文章以欣赏的角度转载自互联网,如果侵犯到您的权利请来信告之,本站将删除转载
优习英语网建议您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本站有关战争的诗句
有关战争的诗句共14篇 &&
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黑云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边的泥土在夜色中凝聚着紫气。
寒风半卷着红旗,轻骑驰向易水;天寒霜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了报答国君招用贤才的诚意,手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作者: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没听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想什么,问姑娘在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想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可汗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许多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
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呀:我们同行十多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白话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渔家傲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2.塞下:边境险要之地。 3.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等声音。 5.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6.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7.长烟:即荒漠上的直烟,因少风,烟直而高。 8.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9.勒(lè):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0.燕然未勒:此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11.羌管:羌笛。 12.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译文二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里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 译文四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其一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字词注释 ⑴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 ⑵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蛮毡出西南诸番,以大理者为最,蛮人昼披夜卧,无贵贱,人有一番。” ⑶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⑷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 ⑸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⑹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⑺思:想着,想到。 ⑻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⑼夜阑(lán):夜深。 ⑽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 ⑾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⑿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白话译文 其一 天空黑暗,大风卷着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哗哗大雨像巨浪翻滚之声。 溪柴烧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其二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字词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诗中用作酒杯的美称,华贵而精美的酒杯。 (3)欲:将要。 (4)琵琶:弹拨乐器,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白话译文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在激越的琵琶声的催促下开怀畅饮,如果我醉倒在沙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活着回?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 ①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③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④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 【译文】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词句注释
⑴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⑸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语助词,无义。 (8)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词句注释 ①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②饮(yìn)马:给马喂水。 ③傍:顺着 ④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 ⑤行人:出征战士 ⑥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⑦“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白话译文 白天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饮水靠近交河边。 昏暗的风沙传来阵阵刁斗声,如同汉代公主琵琶充满幽怨。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个个眼泪双双滴落。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拼命奔波。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更多有关战争的诗句[]
免责声明:作文大全为公益性学习网站,内容来自于网友自由投稿或互联网搜集,作文大全所有作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用途或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本站要求作文投稿系本人原创。对非授权来稿,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有文章侵犯作者权利,违规,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号-2 - 法律顾问:张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恩老师的古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