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日武装除了抗联还有什麼队伍吗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简介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形势图()东北抗日联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它转战于中,同日军进行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在的以及整个中国国民战争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提起东北抗日武装的出现,必须要追溯到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占东北的时候,尽管当时为首的南京政府和为首的都采取,一些爱国的有的东北军官兵和民间武装还是起来抗日,在1932年曾经形成了为数多达30万人的,不过这些武装基本上属于旧军人和绿林来统帅,没有正确的统一的政治领导,组织涣散还排斥共产党人员进入。1932年至1933年日本出动了5万兵力连同收编旧东北军建立的军,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东北义勇军基本上打垮,剩下少数人员退往关内或者苏联。从1932年初开始,陆续派省军委书记、到南满,派到巴彦和中和地区,先后建立起十几支抗日游击队。为了进一步推动东北抗日局面的发展,根据中共驻国际代表团的指示,东北反日联合军队军政联席会议在黑龙江汤原正式举行,2月20日会议达成一致意见,以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等人的名义联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宣言,为了进一步巩固抗日军队的组织,统一抗日军队的行动,因此改革抗日军队的建制,废除抗日军一切不同的名称,从这一天起各派抗日武装的统一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又成为它的核心领导力量。在农民占主体的中国土地上,不施行,不满足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就不能建立起,这样东北抗日联军在战斗中间难以得到地方抗日和群众的支援。后来健在的抗联将士在谈到抗联的时,他们也都认同,没有实行有效的发动群众的政策是抗联工作最致命的缺陷。1938年以后,连同伪满伪蒙古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大讨伐,并广泛采取了部队和群众联系的政策,东北抗日联军过去没有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弱点完全曝露出来,非党武装大都经不起严峻考验纷纷,党领导的部队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也损失大部,至1941年以后抗联的主力千余人撤到境内整训,不过仍有一些小分队在东北坚持游机活动和活动。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在苏联境内的抗连武装也随同进行反攻,最终赢得了的最终胜利。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的斗争与、并列为上三场最艰苦的奋斗,尽管存在一些教训,但是东北抗联在及其的条件下英勇奋斗的和他们建立的还是应该永远被人们所怀念的。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从1931年到1945年,日军在东北共死伤18万余人,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伤亡3万余人,其中师以上干部约百人。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军歌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陷阵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兵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一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铁军。”这是抗日将领杨靖宇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写的军歌,这首歌曲充满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在艰苦条件下,东北抗日联军不畏艰苦,英勇抗日的豪迈情怀。1936年2月,东北多路抗日武装力量正式组建成东北抗日联军,而这首歌也成为了当时广为传唱的东北抗日联军军歌。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发展简史
反日游击队阶段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摄于(前排左四赵尚志,左五于天放)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东北反日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从1932年初开始派出大批干部,先后在南满、东满、北满、吉东等地的﹑﹑﹑﹑、﹑﹑﹑﹑﹑﹑﹑创立了十几支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主要领导人有﹑﹑﹑等。同时,中共满洲省委还派﹑等共产党员到东北抗日义勇军中进行改造工作,建成绥宁反日同盟军﹑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从此转入到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新时期。各抗日武装力量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游击活动遍及30余县。
东北人民革命军阶段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同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扩大游击战争的指示信精神,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日,杨靖宇在濛江县附近城墙召集曾联合作战的17支抗日义勇军代表大会,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推选杨靖宇为总指挥,共5000余人,并划分活动区域。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南满反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4年3月,赵尚志以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名义在道北召开哈东地区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赵尚志被推选为总司令。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春,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第2军,军长,政治委员;第3军,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军长,政治部主任;第5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军长,政治部主任;第6军,军长,政治部主任张寿籛(即)。第1﹑第2军活动于南满和东满地区;第4﹑第5军活动于吉东地区;第3﹑第6军活动于北满地区。各军广泛开展游击战,向日伪军出击。人民革命军经两年多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到1万余人,扩大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东北抗日联军阶段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活动区域示意图于1935年7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日,按照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日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指示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及各反日游击队,一律改称为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各军的领导人联名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从这一天起正式打出了东北抗日联军这一光荣旗帜。原人民革命军6个军依次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至第6军,以后又陆续组建了第7至第11军。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共产党领导反日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此时,。第7军,军长,政治部主任郑鲁岩,活动于﹑﹑地区;第8军,军长,政治部主任刘曙华,活动于依兰﹑方正﹑勃利地区;第9军,军长,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活动于勃利﹑依兰地区;第10军,军长,政治部主任侯启刚,活动于﹑舒兰地区;第11军,军长,政治部主任,活动于桦川﹑地区。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成立后,抗日联军先后改编成第1﹑第2﹑第3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第1路军于1936年7月组成,辖第1﹑第2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杨靖宇,副总指挥王德泰﹑魏拯民;第2路军于1938年春组成,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以及领导的救世军﹑姚振山领导的义勇军,总指挥周保中,副总指挥赵尚志;第3路军于1939年5月组成,辖第3﹑第6﹑第9﹑第11军﹐总指挥张寿籛,政治委员冯仲云。后,抗日联军紧密依靠群众,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新高潮。1945年8月,抗日联军教导旅协同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军的作战,进占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尔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斗争简史
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之一部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2团一部在珠河县春秋岭被日伪军包围,政治委员赵一曼负重伤后被俘。在狱中她受尽折磨,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在珠河英勇就义。1937年7月起,由杨靖宇、魏拯民等率领的抗联第一路军所属第一、第二军,在南满铁路沿线两侧地区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军,并在南满地区的广大农村建立了游击根据地。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筹委会成立,周保中任第二路军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崔石泉任参谋长,下辖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共五个军。年底,第二路军开始艰苦的反“”作战。从1937年下半年到1938年,由李兆麟、冯仲云等领导的活动在下游两岸的抗联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按照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决定,以一部坚持原地斗争,主力则分三批远征海伦,开辟新的游击区。远征部队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胜利完成任务。1938年6月初,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县召开会议,为粉碎日伪军的大“”,决定组织抗联第3路军分批向小兴安岭西麓平原地带远征。经半年艰苦转战,12月底胜利完成远征。远征期间,张寿篯等写作了著名诗篇《》。根据中共吉东省委的决定,1938年7月,第二路军第四、第五军主力开始西征,试图与活动在南满的第一路军取得联系,进而沟通与关内的联系。他们沿途与尾追的敌人进行英勇战斗。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在西征过程中,于林口县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遭遇。战斗中,第5军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冷云等8名女战士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被日伪军包围。在子弹打光后,她们宁死不屈,毅然步入波涛滚滚的乌斯,壮烈殉国。1939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阶段。由于日军实行大规模的疯狂的军事“”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抗日联军的活动地区日益缩小,部队大部被迫转移到深山密林。冰天雪地,缺少粮食,部队常以树皮野果充饥,备受饥寒交迫之苦。东北抗日联军深山中的“密营”1939年10月,中共南满省委和第一路军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杨靖宇率400余人转战数月,1940年2月,陷入日军“讨伐”队重围,最后战斗到只身一人,壮烈牺牲。1939年上半年,抗联第二路军总部和第五军遭到日军6000余人的轮番“讨伐”。中共吉东省委决定第二路军总部率直属警卫部队、第五军军部教导团及第一、第二师等部,分别向宝清、密山和穆棱、东宁方向转移。5、6月间,第五军及第二路军总部突出重围,分别到达宁安地区和宝清兰棒山后方基地。 1939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成立,总指挥李兆麟,总政治委员冯仲云、金策,总参谋长许亨植,下辖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四个军。他们在黑龙江省北部十余个县境内,坚持游击战争,先后开辟朝阳山、阿荣镇、甘南等游击区。由于日、伪军不断加强殖民统治和疯狂“讨伐”,再加上抗联没有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部队屡遭挫折。到1940年,各部队的活动更加困难。1月24日,中共吉东、北满临时省委代表周保中、冯仲云和赵尚志等在苏联伯力举行会议,决定采取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将抗联三路军缩编成支队分散活动。,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兼政治委员杨靖宇于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伪军包围。身负重伤,多日没进食的杨靖宇只身与敌激战,宁死不屈,壮烈殉国。此后,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到1940年冬,仅剩下不足2000人。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经与苏联代表谈判,达成协议,将抗联部分部队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此后,抗联领导人继续派小股部队到北满地区和饶河一带,袭扰敌人,坚持斗争。日凌晨3时,赵尚志在攻打梧桐河战斗中被叛徒刘德山打成重伤,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1945年8月,抗战胜利前夕,在苏联的抗日联军随苏军反攻而回到东北,并配合苏联红军展开对日作战。1945年9月,东北抗联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抢占东北57个战略要点。日,中共中央决定,将在东北的和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东北抗日联军的广大将士在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投入到解放全东北和全中国的伟大斗争中。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历史评价
东北抗日联军伏击敌人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共歼灭日伪军警30余万人,其间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地“讨伐”,并制定和实施了三年“”。抗联牵制数十万日军于东北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对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历史地位、作用和贡献,中共中央很早就给予了充分肯定,1938年11月,中国共产党扩大的给东北同胞的电文中称赞东北抗日军队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日,曾专门做出决定,表彰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功绩,称赞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在各种场合给予过极高的褒扬。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又专门对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历史进行调查研究,作出了更加、更加全面准确的科学评价。2005年9月,主席在纪念暨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抗联精神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沈阳军区编审委员会在编写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提炼,把概括为: 面对国破家亡,不甘受奴役的救国精神;面对残暴强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面对恶劣环境,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面对生死考验,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抗战时期东北抗日武装] - 同名图书
沈阳军区编审委员会用锲而不舍的10年之功,在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之际,将一部全面系统反映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浴血奋战的权威史书——历史资料丛书《(以下简称《》)。1985年3月,作出决定,由组织编纂《抗联》卷。这是中央军委赋予沈阳军区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军区党委高度重视,明确指示:要将《抗联》一书打造成真实反映东北抗联斗争历程的权威,打造成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和进行的生动教材,打造成新形势下总结部队建设得失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的史料佳作。同年7月,中央有关部门和沈阳军区在丹东联合组织召开了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问题座谈会,解决当时史学界和部分抗联老战士对抗联一些历史问题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为高起点高标准展开编写工作铺平了道路。《》一书由综述、文献、回忆史料、大事记、表册、参考资料、图片7个部分组成,共260万字。全书共收录了41份抗联老战士的回忆录,995条抗联大事记,86篇参考资料,582人的抗联干部名录,263名抗联烈士名录,近1000个抗联战绩统计,涵盖333个具体单位和990名干部的组织沿革,183张图片和55张图表。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3:24:2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法军在奥斯特里茨以少胜多。突出法西斯德国为侵略和占领波兰而发白山黑水生死14年:东北抗联失败原因分析
核心提示:东北抗联奋战时间不算短。但是与华北八路军以及江淮新四军相比,东北抗联的成绩却大为逊色。关内共军能在八年中由不到十万发展出上百万正规军,开辟根据地几十万平方公里。同样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这是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之一部
不记得哪里看到过了,说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上最艰难的三个时候,分别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西路军鏖战河西走廊和东北抗联苦战白山黑水。
东北抗联从1932年、1933年开始兴起,初期叫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等。1936年开始,各东北人民革命军陆续改名字为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到1937年东北抗联发展到鼎盛时期。1938年后东北抗联逐渐转入困难期。同年2月,东北抗联已经开始联系苏联。1938年底,东北抗联已经损失非常严重。1939年秋,关东军调集7万多人对抗联实施大讨伐。1940年2月 23日,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杨靖宇殉国。通过和苏联协商,1940年底至1941年抗联余部陆续进入苏联。在东北境内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只有抗联第十军。
东北抗联奋战时间不算短。但是与华北八路军以及江淮新四军相比,东北抗联的成绩却大为逊色。关内共军能在八年中由不到十万发展出上百万正规军,开辟根据地几十万平方公里,而东北抗联,即使在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3万余人,仅仅坚持到1940年就撑不住了,导致最后几年东北几乎全无抗日力量存在。同样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反差如此之大,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有些网友总是拿抗联来说事,妄图用抗联的失败来证明所谓没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无法单独生存。比如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曾经的斑竹,一个ID为“上帝之鹰”的哥们就持此观点。这种观点表面上看很有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最起码事实的反驳。当时我把那个“上帝之鹰”狠狠嘲笑了一番,理由很简单:东北抗联从1932年开始兴起,到1937年到达鼎盛,1938年开始走下坡路。也就是说,正面战场还没有开始全面抗战的时候,抗联发展壮大;正面战场全面开打了,抗联反而走向衰落了。你还说抗联失败是因为没有正面战场的支持吗?恰恰相反吧?
那么,东北抗联的失败,并非因为缺乏正面战场的支持,又是因为什么呢?本人不才,试图进行一些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第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势力本来就小。
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根据地原先的群众基础和地下党发展情况。如果当地原先党组织很不健全而统治者又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秩序的话,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实行清剿。在湖南一省,原来有2万中共党员,被国民党消灭了四分之三。也就是说,还剩下5000左右的党员。在这个基础上, 毛泽东才带领几百人枪的红军在湘赣边区的井冈山站住了虚弱的脚跟。而相比东北则是天壤之别。整个东北在1931年的时候总共只有2000左右的中共党员,三个省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刚刚遭到重大打击的湖南,其中共党员分布密度之小可想而知。所以中共在东北三省只有一个省委。这些还大部分在城市,在东北农村,中共的势力就更可怜了。总而言之,在东北试图开展像日后华北这样的农村游击战争,其基础无论如何是太虚弱的。
而更倒霉的是,几乎就在日军发动9。18事变占领东北的同时,中共满洲省委就遭到一次灭顶之灾。 1931年11月,关东军大举搜捕共产党,将中共满洲省委几乎一网打尽。如此雪上加霜,使得中共在满洲的势力更加弱小。而直到1932 年1月,新成立的满洲省委才第一次开会。而且这样一来多少使得东北共产党的抗日活动受到了一定的迟滞。在有的时候,这种迟滞也是要命的。下面会提到。
第二,东北共产党没能抓住日军占领初期的有利时期抓紧开展活动扩大基础和势力。
就拿关内八路军为例,日军刚刚占领的时候,还没能建立有效统治,占领区一片混乱,就在这个时期,八路军抓紧时间发展势力建立根据地。从1937年出征,到1938年底的时候,八路军已经由4万左右激增到22万人之多。等到1940年百团大战后日军发现共产党的游击队构成真正的威胁时已经来不及了。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而民兵、儿童团等组织组成的根据地全方位联防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仅凭有限的日军已不可能扑灭燎原大火。而伪军么……非常感谢他们,他们不愧为优秀的运输大队队员。
对于东北战场来说,其实也出现过类似的机会。关东军最初对民间的抗日武装并不很在意,用于对付的只有3 万日军,最多再加3万伪军。而东北抗日的义勇军一度发展到30万之多。当时日本还没有建立有效统治,秩序完全没有恢复,老百姓对异族入侵极其反感,抗日情绪高涨,是抗联发展军力的黄金时期。但是东北由于满洲省委遭到关东军的粉碎性打击,花了好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因此在好几个月之后才正式开始武装抗日的行动。抗联最早的武装,即赵尚志带领的巴彦游击队(这是由赵尚志先投奔后再在里面发挥影响最后取得领导权的队伍。这是东北抗联的悲哀之一,由于东北缺乏共产党的现成武装,所以很多抗联的武装都是派人去说服原有的山林队、义勇军、土匪胡子听他们领导,所以其根基不如关内八路军那么牢,而且这样改造一支队伍所需要的时间也很长。),听从赵尚志的领导开始抗日时也是1932年的事。而日后的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则直到1932年11月才去南满开展工作。同时由于当时大环境的影响,东北的共产党还存在“左”倾错误,对非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够团结。直到1933年5月满洲省委扩大会议才决定团结各种抗日力量,收编和改造抗日义勇军。但是此时的义勇军已经走到了末路(义勇军没有统一指挥,胜则聚,败则散,兴起快,失败也快),即将退出抗日舞台了。日本和伪满洲国的统治秩序已经开始建立起来,抗联发展的大好时机就这样失去了。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没有相关新闻
没有相关论坛帖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新闻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8034条
评论17017条
评论8783条
评论7959条
评论6263条
游戏直充:
热门功效:
热门品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抗联联军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