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乞讨寺沟乡老鸦山村供奉的是什么神

欢迎访问岷县党建网 www.
您当前的位置:&>&&>&
岷县:新生活从这里开始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岷县首批靖远异地安置群众喜迁新居
  8月8日,岷县地震灾区首批省内异地安置搬迁的372户群众顺利启程并搬进新居。根据&7&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岷县有1510户家住地质灾害点的群众需要搬迁到白银市靖远县的北湾镇异地安置,共涉及5个乡镇21个行政村。
  记者随首批搬迁群众走进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安置点看到,一座座漂亮新居整齐划一,白色的外墙、清一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式的顶檐,村庄街道干净靓丽。来自岷县寺沟乡老鸦山村二社的村民李如茹一家高高兴兴地把从老家搬来的家具安进了新居。
  记者看到,分给李如茹家的是一个坐北朝南占地0.35亩的院落,仿古坡屋面大门,院子全部硬化,两间卧室一个客厅,厨房、卫生间、自来水一应俱全。新居的大门两旁都贴上了鲜红的对联,经历了从地震废墟逃生出来后的绝望到眼前别致洋气院落里的欣喜,李如茹家的对联道尽了搬迁户的心声:&天灾无情人有情,喜迁新居谢党恩&。
  &以前咱老鸦山村,山大沟深,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春种一坡,秋收一锅,乡亲们都吃尽了苦啊!&58岁的李如茹坐在新家门前,满脸的皱纹里盛满温暖的阳光。对新生活的憧憬让她的脸上绽出了灿烂的笑容。&搬进新家大伙儿可高兴啦!自来水通到了院子里,出门就是文化广场,村小学也建在家门口,感谢党的好政策啊!&李如茹动情地说。
  灾后重建中,岷县把省内异地安置搬迁项目建设作为有效改善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存环境的民生工程来抓,委托甲级资质规划设计单位,对群众住房结构、院落整体风貌、安置新村功能布局等进行统一设计,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集中精力抓重点,紧盯目标抓进度,突破薄弱环节,化解瓶颈制约,如期完成了安置点各项建设任务。
  本报记者白文科摄影报道
  村民喜迁新居绽笑颜。
  岷县寺沟乡老鸦山村村民李如茹一家搬进了新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岷县寺沟乡
&&& 寺沟乡位于县城南部,东经104&40&,北纬34&22&。东书麻子川乡,南与迭部县接坡,西依秦许乡,北临茶埠、城郊乡境,面积254. 71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寺沟村,距县城10公里。
&&& 寺沟乡以驻地寺沟而得名。解放前属南川乡所辖。1949年9月,属第四中心区 (南川)所辖。1950年建立寺沟乡,1956年并入白土坡乡,1958年改为南川公社。1961年.南川公社划分出寺沟、白土坡,命名寺沟公社,归南川区管辖。1969年南川区撤销,巴仁、寺沟两个公社合并,成立寺沟公社。1983年更名为寺沟乡。1985年底辖张马路、&老鸦山、舍扎、杨家鱼、多纳、立珠、立林、朱麻滩、坞麻沟、寺沟、八步川、绿沙、张家街、巴仁、白土坡、纸坊、扎地17个行政村,106个农业生产合作社,3644户,1.8923万人,其中有回族1人,藏族1225人。
&& 全乡地势东南高,西北平缓,迭藏河谷一带为平川.海拔米,年平均气温5.2℃,无箱期116天,年降雨最581.6毫米,土地肥沃,草原面积宽广,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境内有峨山种畜场本直寺分场。耕地3.63万亩,林地面积广阔。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青禾、洋芋.经济作物有油料、当归等,1985年粮食亩产215斤。总产577.06万斤。油料亩产74斤,总产30.47万斤。当归亩产222斤,总产110.93万斤。
&&& 解放前有小学3所,现有初中1所,小学8所,村学7所,在校学生1258人。乡有卫生院,村有医疗站。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本月热点资讯
36073484273925472190211320662044203620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岷县寺沟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