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县龙吟镇廖氏是从哪里迁来的有人知道吗?

龙吟镇 - 乡镇概况
龙吟镇位于 北部,东与 中营乡接壤、南与本县罐子窑镇毗邻、西与 保基乡交界、北与 野
钟乡隔北盘江相望。1936年定名为龙吟,1992年“建并撤”设龙吟镇,镇人民政府驻红旗社区。全镇国土面积178.5平方千米,辖硝洞村、吟路村、吟塘村、石古村、文笔村、高阳村、北盘江村和红旗社区,共7村1社区、111个村民组、5060户。境内居住着苗、布依、汉等民族,2010年末人口23434人,少数民族23107人,占总人口的98.6%。
龙吟镇 -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以逢十二生肖“龙”日在皮鼓龙场赶集(场)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4&58′~105&4′,北纬25&26′~26&6′,地处县境最北端,东与晴隆县长流乡、中云镇、花贡镇接壤,南连白沙乡、罐子窑镇,西与六盘水市盘县特区保基乡相邻,北抵水城特区猴场乡、果布嘎乡、花嘎乡。人民政府驻地红旗社区街上组,电话区号0859,邮政编码 561511,南距普安县城45千米。
政区沿革 元末属兴让里。民国3年(1914年)属普安县北区,26年属五区,33年为龙吟乡,35年为五区龙吟乡。1950年1月为普安县三区龙吟乡;1953年3月为兴中区龙吟乡人民政府;1958年9月改为兴中区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1月为兴中人民公社龙吟管理区;1961年9月为兴中区龙吟人民公社;1968年1月改为兴中区龙吟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为龙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设立兴中区龙吟乡人民政府,辖6个村;1992年1月,龙吟乡、石古乡、丫口乡和茅坪乡的丰岩村、硝硐村合置为龙吟镇,设石古、丫口、龙吟、吟路4个管理区,辖15个行政村;2007年9月,撤销设置的3个管理区,原15村合并为7村1社区。
政区划分 2011年辖红旗社区和硝硐、吟塘、吟路、北盘江、高阳、石古、文笔7村;下设9个居民小组,10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20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40人,城镇化率7.42%。另有流动人口127人。总人口中,男性11662人,占52.78%;女性10433人,占47.22%;18岁以下6971人,占31.55%;18~35岁6573人,占29.75%;35~60岁6586人,占29.81%;60岁以上1965人,占8.89%。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20477人,占92.68%;另有汉、布依2个民族共1618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8‰,人口死亡率3.58‰,人口自然增长率7.70‰。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 7.4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24千米,总面积17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45.15平方千米,占81.54%;水域 32.85 平方千米,占 18.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24人。
龙吟镇 -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形级状斜坡地带。主要山脉有西南至东北走向的普纳山,境内最高峰布里箐山位于高阳村,海拔1853.5米,最低点位于文笔村石古河谷,海拔633米。
水文 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主要河流为乌都河、石古河。其中乌都河流域面积337.7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石古河、者恩河、丫口河3条,二级河东海河、恒冲河2条。北盘江为界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吟路村、北盘江村、石古村,长20千米,流域面积732.8平方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矿、铅锌、重晶石、硅、流铁矿等。有吟路一、二级2个水电站,2011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
龙吟镇 -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8405亩,人均0.83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46万亩,林地面积16.8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5478万元,比上年增加8%。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306吨,人均149.63千克,其中水稻1281吨,玉米855吨,小麦58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等。 畜牧业以牛、羊、猪、马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0.65万头;羊饲养量1.8万只,年末存栏1.6万只;生猪饲养量0.75 万头,年末存栏0.74万头;家禽饲养量5.1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772吨,其中猪肉628吨,牛肉64吨,羊肉65吨;禽蛋15吨;畜牧业总产值18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4%。 截止2011年末,累计造林3.1万亩,其中防护林2.8亩,经济林4000亩,竹林22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万株,林木覆盖率36.74%,活林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30吨。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茶叶。农民人均纯收入3520元。
工业 以建筑材料、电力为主。境内有电站2个,职工84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800万元。
商业贸易 2011年末有商业网点245个,从业人员357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200万元。有集贸市场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310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为573.93万元,比上年增加1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4.3万元,比上年增加14.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30万元,增值税159万元,个人所得税15.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7.9%、14.4%、22.4%。人均财政收入0.02万元,比上年增加17.6%。 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各项贷款余额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3%。
龙吟镇 -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各类文化专业户 1 户,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24000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苗族芦笙舞、大花苗多声部合唱、喇叭苗山歌等。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所)1所,在园幼儿40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7所,在校生2641人,专任教师1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5人,专任教师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主要学校有龙吟镇民族中学。2011年教育经费投入250万元,比去年增长1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9%,比上年增长0.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8个,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3 人。 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6%,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9731人,参保率95%;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5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 0.2 ‰、0.12‰、0.12‰。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操场7个。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00户,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器用户48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14人,支出3.44万元,比上年增加33.29%,月人均204.76元,比上年增长12.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16户,人数4496人,支出393.05万元,比上年增长65.47%,月人均72.85元,比上年增长9.1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2人,支出9.48万元,比上年增长33.15%;农村医疗救助29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56人次,共支出27.8万元,比上年增长0.6%;农村临时救济159人次,共支出6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0%。
龙吟镇 -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县镇级公路2条,总长20.5千米。2011年客运总量3.5万余人次,货运总量4.32万吨。
邮政电信 2011年未有邮政网点 1个,乡村通邮率100 %。 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77户,电话普及率7%;移动电话用户282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62.84%;宽带接入用户16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6万元。
能源 发电企业 2家,2011年发电1亿千瓦时。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龙吟镇 - 城镇市政建设
城镇道路 2011年末城镇区道路总长度4.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77米;道路铺装面积0.064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0.04平方米;城镇区桥梁5座,总长度0.03千米。
公共交通 有临时客运点1个,日发客运汽车5班次,日均容量100余人次。
给排水 2011末城镇区拥有自来水供应站1个,铺设干线水管8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年工业用水1万吨、生活用水5.1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2吨;排水管道2千米。
供电 2011年末城镇区拥有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750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4千米,用电负荷100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70%,供电可靠率90%。
燃气 2011年末城镇区拥有供气站1个,煤气用户100户,燃气普及率为25%。
龙吟镇 - 民族文化
大花苗农民合唱 大花苗农民多声部合唱团先后参加了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黔西南州职工文艺汇演、黔西南州春节联欢晚会、普安春茶节、贵州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2009年,高阳村箐门口、石古村新寨和文笔村黄猫坪被贵州电视台称之为北盘江畔“音乐村”进行报道(南北盘江纪行(八)日)。大花苗多声部合唱被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杂志,西部开发报、黔西南电视台、黔西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日,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组到我镇拍摄文艺宣传片《苗岭飞歌》,大花苗农民合唱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喇叭苗及其山歌 喇叭苗,源于普纳山战事,1981年民族识别时正式确定,主要居住在普安县龙吟镇,晴隆县中营、长流、花贡一带和水城、六枝的部分乡镇,人口10余万。喇叭苗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喇叭苗“山歌”的最早起源,是随着这个民族的诞生就相伴而生的。据当地一些年纪较长的老人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有山歌的,反正自他们能记事起,就听到有人在唱。2010年,喇叭苗山歌走出大山,引起人们的关注。在2010“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中,喇叭苗原生态小品《要读书》、《生要连来死要连》和话剧小品《不缺水》分别获得普安县2010“多彩贵州”小品选拔赛一、二等奖,其中《要读书》、《生要连来死要连》被县组委会推荐参加州选拔赛,《生要连来死要连》又被州组委会推荐参加省决赛,获得“银瀑奖”。之后,喇叭苗山歌被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杂志,西部开发报、黔西南电视台、黔西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取了积极作用。日,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组到镇拍摄文艺宣传片《苗岭飞歌》,喇叭苗山歌首次走进中央电视台。
苗族射弩 弩,历来都是苗家打猎、看家护院、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力武器。虽然历经数千年,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武器层出不穷,但由于弩的独特性,它被保留下来,并且流传到今天。1986年,普安县组队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龙吟镇吟塘村(原排楼村)民族组的射弩选手李健民在此次射弩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立姿第一名、跪姿第二名)。并于1988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新疆举办),获铜奖和精神文明奖。之后,苗族射弩选手多次参加省民运会,均取得好成绩。
芦笙棒舞 已经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歪梳苗祭祀的最后一部分,意即为送亡灵上山,驱除恶鬼,让先人一路平安。龙吟镇硝洞村土坎子将申请建设芦笙棒舞传承基地。芦笙节为每年的正月初二。
龙吟镇 - 自然景观
普纳山古战场 明朝初年,这一带的少数民族不服明王朝统治,于是举行起义,创建普纳山根据地、城子洞大本营,后被明军镇压。置身普纳山、城子洞、罗家街营盘、冬打田营盘等,观赏这里优美风景之时,当年的战争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双巴岩 距普水油路7公里,沿线高山、峡谷惊心动魄。双巴岩,堪称大自然的情侣,喇叭苗民族语言中的“双巴”是指一对恩爱的男女紧紧地挨在一起,不弃不离。双巴岩,无论是远望还是近看,被称为双巴岩的两座山峰,紧相依偎,酷似一男一女,耳鬓厮磨,窃窃细语,非常具有浪漫的色彩。蛮子洞(蛮子,是古人对少数民族或土匪的称呼,据说,洞中有制造火药的遗迹),洞内宽敞,洞里面有阴河、钟乳石等,更奇的是有一颗星星(有一个洞直通山顶,从下面往上看,就像一颗星星),洞有多深,无人知晓;还有千年古树——香樟。植被好,有多种野生水果和野生动物。地质地貌,溶洞景观奇特,是探险、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天马山及其传说 距普水油路4公里。天马山为龙吟最高峰,登上天马山,可观马蹄岩,赏北盘江风光。方圆10多平方公里,全是青冈林,冬季,树叶一片火红,仿佛置身火的海洋。这里高耸的绿山,静雅的山村,常有野兔、野鸡等出没,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所。 听老人们说,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居住在山上,几个儿子长大后提出分家,大儿子老实憨厚只分到一匹马。一天傍晚,大儿子从地里干活牵着马回来,刚到家门口,正好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从门前经过,看到这匹马就问:你这匹马卖吗?大儿子回答:我干活肚子饿了,吃了饭再说。老头把“吃饭”听成了要“十万”。于是说:“十万就十万,我买了。”老头把马牵到北盘江边,洗干净马身上的泥和粪,骑上马后一拍马背,这匹马腾空跃起,往天空驰去。如今的龙吟境内和水城县猴场乡境内分别留下了一个脚印,就是现在的罗园和马路岩。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命名为天马山。
河洋峡谷风光 该区属光照电站库区,在这里形成一个小湖,上下游是峡谷,山水相映,湖与峡谷并存,海拔低,是避寒的理想场所。这里有移民新村,可享受钓鱼、划船的快乐,又可欣赏水与山、布依族风情,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石古恒河猴自然保护区 该区位于镇北部,在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生活着100多只恒河猴,属县级自然保护区。
龙吟镇 - 历史事件及人物
普纳山古战场 普纳山古战场是研究喇叭苗历史及其来源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普纳山位于县北境龙吟镇东隅,海拔2000余米,山形似神龟屹立,常年云遮雾罩,绒雨蒙蒙,山上沙石遍野,无杂花生树,地上仅铺有一层金黄色的绒草。其山势陡峭,唯有一条达15里左右的盘肠小道连贯上下。 普纳山是明代初年当地土著民族红苗仡佬抗击官军的根据地。明洪武二年(1369),指挥使胡源首入盘江地,征剿黑洋大箐,旋平土著军48寨,土著军转战于城子洞大兵营,固守普纳山根据地。城子洞为普纳山根据地的重点据点,位于龙吟镇北5里许,与普纳山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城子洞在排楼村寨西侧的山腰,整座石山垒有石墙护卫,各路口均设有石质碉楼。该洞口长约2丈,高约丈余,沿洞口下至20余米,豁然开朗,突现一穹形石厅。能容千余人众。石厅长约百米,边接三个耳洞,东耳洞通排楼寨子,长约10丈;北耳洞通石古村寨,以灯笼火把照路需走一天一夜:西耳洞通丫口村寨,亦要走一天一夜。其幽之阴森,其深之难测。洪武六年(1373)明军援兵至,从城子洞正面及三个耳洞围击红苗仡佬军,并将红苗仡佬军之家眷尽数杀害于洞中,普纳山根据地亦随之沦陷。迄今,城子洞中还四处可见枯骨残骸及土著军使用过的麻钵等器皿。普纳山亦遗留有铸造刀枪钱币(红苗仡佬钱)的冶炼遗留。人们凡到龙吟者,无不瞻仰普纳山之雄伟,无一不登古战场去寻红苗仡佬将士悲壮的遗风,普纳山为县之名胜,为世人载于口碑,亦是县的文物保护单位。
郭晚元帅墓 郭晚,明副统领,洪武二年(1369年)随大将军胡源(有神道碑记载于晴隆莲城镇西门外)率首批征南明军靖黔,与土著红苗、仡老转战于普纳山。七年(1374年)旋平,被敕封为都督元帅。郭晚墓,一墓三厢,中为正碑,阴刻碑文纪实。为其后裔重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
邓荣宗将军 南阳世系-邓氏宗谱记载:邓荣宗,元末明初湖广保庆府人,行武出身(为迁黔始祖之一)。谱赞他:攸押气象,猛勇神通,志量多端。明初,出任十万御林军军长。洪武七年(1374年),调北征南,任平蛮大将军,带兵克黔,设立南安府,镇守安南衙,后领兵征剿黑阳箐。平,加功三级。并各地征伏。公娶莫氏,生三子:仲文、仲政、仲清。因其三子仲清公随军征剿有功,袭爵,封平海将军。公一生戎马,驰骋疆场。晚年其战马死时,引起伤感,自思悔心。逐以马代人,假葬于安南城北,称卒。明洪武派人杳,果真见其墓。公迁隐居大营里(今龙吟镇大营里组)。公生于兴朝戊寅年九月十六日巳时,寿八十有三,殁于己亥年七月十六日,葬龙场(今龙吟)翰林地。 供稿:普安县史志办 田有才 有花方酌酒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01:51:3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贵州省普安县龙吟镇吟路村选举村主任,候选人用钱找人诱导村民填票或抢票填写,这样的选举有效吗?腐败呀_百度知道
贵州省普安县龙吟镇吟路村选举村主任,候选人用钱找人诱导村民填票或抢票填写,这样的选举有效吗?腐败呀
提问者采纳
去举报的话,上面的人下来查,调查属实,这样的选举就绝对无效。具体条例你可以去查阅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其实我想说我们这的也一样,我是江西坡的,我们这的情况和你们那差不多,选举说公平,就和奥巴马说他答应和凤姐结婚一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无效。。。去告他。。小心自己的安全
世态炎凉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寄快递贵州省普安县龙吟镇那家看快递可以到_百度知道
寄快递贵州省普安县龙吟镇那家看快递可以到
圆通,中通可以到县城。。。。到镇上的快递没有。。。如果收件的话让对方发邮政吧,EMS经济快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四公司向普安县龙吟镇捐赠20余万元助学物资
-- 贵阳网 贵阳新闻网
四公司向普安县龙吟镇捐赠20余万元助学物资
发布时间:
贵州都市报
日前,在贵州省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同步小康驻普安党建扶贫队的牵线搭桥下,在普安县龙吟镇开展了2013年同步小康党建扶贫工作队“金秋助学”捐赠活动。
日前,在贵州省物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同步小康驻普安党建扶贫队的牵线搭桥下,在普安县龙吟镇开展了2013年同步小康党建扶贫工作队“金秋助学”捐赠活动。
  此次活动由贵州省金属材料总公司、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鼎汇岳沣投资有限公司、贵州科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普安县龙吟镇石古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了价值20余万元学习物资。捐赠活动后,慰问团的领导还和孩子们一起跳绳、打篮球、玩游戏,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给孩子们带去快乐的同时也体验了童年的乐趣。
  据悉,今年2月以来,为贯彻落实全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有关精神,省同步小康驻普安党建扶贫队把普安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帮助群众理思路、出点子,找项目、争资金,授技术、调产业,以此推动乡镇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截至目前,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共为普安县龙吟镇协调项目10余个,落实帮扶资金540万元。
责任编辑:
贵州相关监测显示:蔬菜批发价迎下降“拐点” 贵阳火车北站目前施工进展顺利 今年底投入使用
陈坤VS黄晓明:用大数据解读大明星 BAT三巨头开挖大数据
有驯养繁育证,没办运输证,带着猴子去外地表演就是犯罪—“非法运输珍贵野生动物罪”?河南 ...[]
昨日,记者从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我省社保缴费基数有所调整,原本最低要缴纳上一年度全省 ...[]
Copyright (C)
Gywb, All Rights Reserved
贵阳网&&&贵州二十一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黔ICP备号-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Copyright &
Gywb, All Rights Reserved
贵阳网 版权所有
黔ICP证03060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黔)字第803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号龙吟镇 - 乡镇概况
龙吟镇位于 北部,东与 中营乡接壤、南与本县罐子窑镇毗邻、西与 保基乡交界、北与 野
钟乡隔北盘江相望。1936年定名为龙吟,1992年“建并撤”设龙吟镇,镇人民政府驻红旗社区。全镇国土面积178.5平方千米,辖硝洞村、吟路村、吟塘村、石古村、文笔村、高阳村、北盘江村和红旗社区,共7村1社区、111个村民组、5060户。境内居住着苗、布依、汉等民族,2010年末人口23434人,少数民族23107人,占总人口的98.6%。
龙吟镇 - 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以逢十二生肖“龙”日在皮鼓龙场赶集(场)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4&58′~105&4′,北纬25&26′~26&6′,地处县境最北端,东与晴隆县长流乡、中云镇、花贡镇接壤,南连白沙乡、罐子窑镇,西与六盘水市盘县特区保基乡相邻,北抵水城特区猴场乡、果布嘎乡、花嘎乡。人民政府驻地红旗社区街上组,电话区号0859,邮政编码 561511,南距普安县城45千米。
政区沿革 元末属兴让里。民国3年(1914年)属普安县北区,26年属五区,33年为龙吟乡,35年为五区龙吟乡。1950年1月为普安县三区龙吟乡;1953年3月为兴中区龙吟乡人民政府;1958年9月改为兴中区高峰人民公社;1959年1月为兴中人民公社龙吟管理区;1961年9月为兴中区龙吟人民公社;1968年1月改为兴中区龙吟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为龙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7月设立兴中区龙吟乡人民政府,辖6个村;1992年1月,龙吟乡、石古乡、丫口乡和茅坪乡的丰岩村、硝硐村合置为龙吟镇,设石古、丫口、龙吟、吟路4个管理区,辖15个行政村;2007年9月,撤销设置的3个管理区,原15村合并为7村1社区。
政区划分 2011年辖红旗社区和硝硐、吟塘、吟路、北盘江、高阳、石古、文笔7村;下设9个居民小组,102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209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40人,城镇化率7.42%。另有流动人口127人。总人口中,男性11662人,占52.78%;女性10433人,占47.22%;18岁以下6971人,占31.55%;18~35岁6573人,占29.75%;35~60岁6586人,占29.81%;60岁以上1965人,占8.89%。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20477人,占92.68%;另有汉、布依2个民族共1618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8‰,人口死亡率3.58‰,人口自然增长率7.70‰。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 7.4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 24千米,总面积17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45.15平方千米,占81.54%;水域 32.85 平方千米,占 18.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24人。
龙吟镇 -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地处云贵高原向黔中过渡的梯形级状斜坡地带。主要山脉有西南至东北走向的普纳山,境内最高峰布里箐山位于高阳村,海拔1853.5米,最低点位于文笔村石古河谷,海拔633米。
水文 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主要河流为乌都河、石古河。其中乌都河流域面积337.7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石古河、者恩河、丫口河3条,二级河东海河、恒冲河2条。北盘江为界河从西至东流经境内吟路村、北盘江村、石古村,长20千米,流域面积732.8平方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矿、铅锌、重晶石、硅、流铁矿等。有吟路一、二级2个水电站,2011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
龙吟镇 -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8405亩,人均0.83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46万亩,林地面积16.8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5478万元,比上年增加8%。 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306吨,人均149.63千克,其中水稻1281吨,玉米855吨,小麦58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等。 畜牧业以牛、羊、猪、马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1.8万头,年末存栏0.65万头;羊饲养量1.8万只,年末存栏1.6万只;生猪饲养量0.75 万头,年末存栏0.74万头;家禽饲养量5.1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772吨,其中猪肉628吨,牛肉64吨,羊肉65吨;禽蛋15吨;畜牧业总产值183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4%。 截止2011年末,累计造林3.1万亩,其中防护林2.8亩,经济林4000亩,竹林22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万株,林木覆盖率36.74%,活林木蓄积量10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30吨。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茶叶。农民人均纯收入3520元。
工业 以建筑材料、电力为主。境内有电站2个,职工84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800万元。
商业贸易 2011年末有商业网点245个,从业人员357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200万元。有集贸市场1个,集市贸易成交额3100万元。
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为573.93万元,比上年增加1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4.3万元,比上年增加14.7%。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30万元,增值税159万元,个人所得税15.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7.9%、14.4%、22.4%。人均财政收入0.02万元,比上年增加17.6%。 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3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各项贷款余额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3%。
龙吟镇 -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各类文化专业户 1 户,各类图书室8个,藏书24000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苗族芦笙舞、大花苗多声部合唱、喇叭苗山歌等。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儿园(所)1所,在园幼儿40人,专任教师4人;小学7所,在校生2641人,专任教师1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5人,专任教师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主要学校有龙吟镇民族中学。2011年教育经费投入250万元,比去年增长1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9%,比上年增长0.9%。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8个,专业卫生人员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3 人。 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6%,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9731人,参保率95%;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5岁。孕产妇死亡率0/10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 0.2 ‰、0.12‰、0.12‰。
体育 2011年末有学校操场7个。
广播电视 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300户,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器用户48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户14人,支出3.44万元,比上年增加33.29%,月人均204.76元,比上年增长12.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16户,人数4496人,支出393.05万元,比上年增长65.47%,月人均72.85元,比上年增长9.1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2人,支出9.48万元,比上年增长33.15%;农村医疗救助29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56人次,共支出27.8万元,比上年增长0.6%;农村临时救济159人次,共支出6万元。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0%。
龙吟镇 -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县镇级公路2条,总长20.5千米。2011年客运总量3.5万余人次,货运总量4.32万吨。
邮政电信 2011年未有邮政网点 1个,乡村通邮率100 %。 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77户,电话普及率7%;移动电话用户282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62.84%;宽带接入用户16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6万元。
能源 发电企业 2家,2011年发电1亿千瓦时。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龙吟镇 - 城镇市政建设
城镇道路 2011年末城镇区道路总长度4.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77米;道路铺装面积0.064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0.04平方米;城镇区桥梁5座,总长度0.03千米。
公共交通 有临时客运点1个,日发客运汽车5班次,日均容量100余人次。
给排水 2011末城镇区拥有自来水供应站1个,铺设干线水管8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年工业用水1万吨、生活用水5.1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2吨;排水管道2千米。
供电 2011年末城镇区拥有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750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4千米,用电负荷100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70%,供电可靠率90%。
燃气 2011年末城镇区拥有供气站1个,煤气用户100户,燃气普及率为25%。
龙吟镇 - 民族文化
大花苗农民合唱 大花苗农民多声部合唱团先后参加了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黔西南州职工文艺汇演、黔西南州春节联欢晚会、普安春茶节、贵州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2009年,高阳村箐门口、石古村新寨和文笔村黄猫坪被贵州电视台称之为北盘江畔“音乐村”进行报道(南北盘江纪行(八)日)。大花苗多声部合唱被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杂志,西部开发报、黔西南电视台、黔西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日,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组到我镇拍摄文艺宣传片《苗岭飞歌》,大花苗农民合唱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喇叭苗及其山歌 喇叭苗,源于普纳山战事,1981年民族识别时正式确定,主要居住在普安县龙吟镇,晴隆县中营、长流、花贡一带和水城、六枝的部分乡镇,人口10余万。喇叭苗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喇叭苗“山歌”的最早起源,是随着这个民族的诞生就相伴而生的。据当地一些年纪较长的老人说,他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就有山歌的,反正自他们能记事起,就听到有人在唱。2010年,喇叭苗山歌走出大山,引起人们的关注。在2010“多彩贵州”小品大赛中,喇叭苗原生态小品《要读书》、《生要连来死要连》和话剧小品《不缺水》分别获得普安县2010“多彩贵州”小品选拔赛一、二等奖,其中《要读书》、《生要连来死要连》被县组委会推荐参加州选拔赛,《生要连来死要连》又被州组委会推荐参加省决赛,获得“银瀑奖”。之后,喇叭苗山歌被贵州电视台,《当代贵州》杂志,西部开发报、黔西南电视台、黔西南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取了积极作用。日,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组到镇拍摄文艺宣传片《苗岭飞歌》,喇叭苗山歌首次走进中央电视台。
苗族射弩 弩,历来都是苗家打猎、看家护院、抵御外来侵略的有力武器。虽然历经数千年,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武器层出不穷,但由于弩的独特性,它被保留下来,并且流传到今天。1986年,普安县组队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龙吟镇吟塘村(原排楼村)民族组的射弩选手李健民在此次射弩比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立姿第一名、跪姿第二名)。并于1988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新疆举办),获铜奖和精神文明奖。之后,苗族射弩选手多次参加省民运会,均取得好成绩。
芦笙棒舞 已经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歪梳苗祭祀的最后一部分,意即为送亡灵上山,驱除恶鬼,让先人一路平安。龙吟镇硝洞村土坎子将申请建设芦笙棒舞传承基地。芦笙节为每年的正月初二。
龙吟镇 - 自然景观
普纳山古战场 明朝初年,这一带的少数民族不服明王朝统治,于是举行起义,创建普纳山根据地、城子洞大本营,后被明军镇压。置身普纳山、城子洞、罗家街营盘、冬打田营盘等,观赏这里优美风景之时,当年的战争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双巴岩 距普水油路7公里,沿线高山、峡谷惊心动魄。双巴岩,堪称大自然的情侣,喇叭苗民族语言中的“双巴”是指一对恩爱的男女紧紧地挨在一起,不弃不离。双巴岩,无论是远望还是近看,被称为双巴岩的两座山峰,紧相依偎,酷似一男一女,耳鬓厮磨,窃窃细语,非常具有浪漫的色彩。蛮子洞(蛮子,是古人对少数民族或土匪的称呼,据说,洞中有制造火药的遗迹),洞内宽敞,洞里面有阴河、钟乳石等,更奇的是有一颗星星(有一个洞直通山顶,从下面往上看,就像一颗星星),洞有多深,无人知晓;还有千年古树——香樟。植被好,有多种野生水果和野生动物。地质地貌,溶洞景观奇特,是探险、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天马山及其传说 距普水油路4公里。天马山为龙吟最高峰,登上天马山,可观马蹄岩,赏北盘江风光。方圆10多平方公里,全是青冈林,冬季,树叶一片火红,仿佛置身火的海洋。这里高耸的绿山,静雅的山村,常有野兔、野鸡等出没,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之所。 听老人们说,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居住在山上,几个儿子长大后提出分家,大儿子老实憨厚只分到一匹马。一天傍晚,大儿子从地里干活牵着马回来,刚到家门口,正好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从门前经过,看到这匹马就问:你这匹马卖吗?大儿子回答:我干活肚子饿了,吃了饭再说。老头把“吃饭”听成了要“十万”。于是说:“十万就十万,我买了。”老头把马牵到北盘江边,洗干净马身上的泥和粪,骑上马后一拍马背,这匹马腾空跃起,往天空驰去。如今的龙吟境内和水城县猴场乡境内分别留下了一个脚印,就是现在的罗园和马路岩。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命名为天马山。
河洋峡谷风光 该区属光照电站库区,在这里形成一个小湖,上下游是峡谷,山水相映,湖与峡谷并存,海拔低,是避寒的理想场所。这里有移民新村,可享受钓鱼、划船的快乐,又可欣赏水与山、布依族风情,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石古恒河猴自然保护区 该区位于镇北部,在那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生活着100多只恒河猴,属县级自然保护区。
龙吟镇 - 历史事件及人物
普纳山古战场 普纳山古战场是研究喇叭苗历史及其来源最重要的历史事件。 普纳山位于县北境龙吟镇东隅,海拔2000余米,山形似神龟屹立,常年云遮雾罩,绒雨蒙蒙,山上沙石遍野,无杂花生树,地上仅铺有一层金黄色的绒草。其山势陡峭,唯有一条达15里左右的盘肠小道连贯上下。 普纳山是明代初年当地土著民族红苗仡佬抗击官军的根据地。明洪武二年(1369),指挥使胡源首入盘江地,征剿黑洋大箐,旋平土著军48寨,土著军转战于城子洞大兵营,固守普纳山根据地。城子洞为普纳山根据地的重点据点,位于龙吟镇北5里许,与普纳山成犄角之势,相互照应。城子洞在排楼村寨西侧的山腰,整座石山垒有石墙护卫,各路口均设有石质碉楼。该洞口长约2丈,高约丈余,沿洞口下至20余米,豁然开朗,突现一穹形石厅。能容千余人众。石厅长约百米,边接三个耳洞,东耳洞通排楼寨子,长约10丈;北耳洞通石古村寨,以灯笼火把照路需走一天一夜:西耳洞通丫口村寨,亦要走一天一夜。其幽之阴森,其深之难测。洪武六年(1373)明军援兵至,从城子洞正面及三个耳洞围击红苗仡佬军,并将红苗仡佬军之家眷尽数杀害于洞中,普纳山根据地亦随之沦陷。迄今,城子洞中还四处可见枯骨残骸及土著军使用过的麻钵等器皿。普纳山亦遗留有铸造刀枪钱币(红苗仡佬钱)的冶炼遗留。人们凡到龙吟者,无不瞻仰普纳山之雄伟,无一不登古战场去寻红苗仡佬将士悲壮的遗风,普纳山为县之名胜,为世人载于口碑,亦是县的文物保护单位。
郭晚元帅墓 郭晚,明副统领,洪武二年(1369年)随大将军胡源(有神道碑记载于晴隆莲城镇西门外)率首批征南明军靖黔,与土著红苗、仡老转战于普纳山。七年(1374年)旋平,被敕封为都督元帅。郭晚墓,一墓三厢,中为正碑,阴刻碑文纪实。为其后裔重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
邓荣宗将军 南阳世系-邓氏宗谱记载:邓荣宗,元末明初湖广保庆府人,行武出身(为迁黔始祖之一)。谱赞他:攸押气象,猛勇神通,志量多端。明初,出任十万御林军军长。洪武七年(1374年),调北征南,任平蛮大将军,带兵克黔,设立南安府,镇守安南衙,后领兵征剿黑阳箐。平,加功三级。并各地征伏。公娶莫氏,生三子:仲文、仲政、仲清。因其三子仲清公随军征剿有功,袭爵,封平海将军。公一生戎马,驰骋疆场。晚年其战马死时,引起伤感,自思悔心。逐以马代人,假葬于安南城北,称卒。明洪武派人杳,果真见其墓。公迁隐居大营里(今龙吟镇大营里组)。公生于兴朝戊寅年九月十六日巳时,寿八十有三,殁于己亥年七月十六日,葬龙场(今龙吟)翰林地。 供稿:普安县史志办 田有才 有花方酌酒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01:51:31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安县龙吟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