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豆罗政绩应该很大不然沒有背景会当山财大官网

中国江西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栏目内的所有作品,包括标有&中国江西&版权LOGO的图片,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新闻网&和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江西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的新闻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市县领导快讯
李豆罗:政绩考核,不应单纯追求GDP增长多少
中国江西网
[ 字体:&& ]
&&& 千赞万赞不如老百姓的称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各级领导干部创造政绩,不应单纯追求GDP增长了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了多少,还应该看看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决了多少。就业、就医、就学、社会治安等等,都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把这些事办好了,政绩自然体现出来,百姓也会真心拥护。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我们做人、做事、做官都要体现正派、廉洁、为民,追求品德要高尚、行为要端正、办事要认真、生活要俭朴。省委、省政府要求南昌做好两篇文章,富民强市,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如何实现上级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更好地把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岗位上找到感觉,在工作中找到着力点。“百姓满意就是最大的政绩。”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从实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倾力抒写“百姓满意之笔”。特别是近两年来,全市针对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要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地改变了城市面貌,从而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执政为民,必须有政绩。我想,如果一个地方经济是发展的,社会是稳定的,风气是端正的,地方面貌是好的,这个地方的干部就树立了真正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了和谐发展。
&作者:傅云来源:江西日报编辑:王光忠
【 相 关 报 道 】李豆罗:中国官场的一个奇迹_老张很pao_新浪博客
李豆罗:中国官场的一个奇迹
其实不是一个奇迹,是N个奇迹。他这样为人为官,既有善始也有善终;是奇迹,他做官,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的简要事迹在搜狐新闻一经登出,几个小时,参与讨论者过万人,好评如潮,是奇迹;如此高官,退休当农民,更是奇迹。
简单概括一下他的为人做官。二十岁以前,是农民。二十岁以后从支书做起,到南京市长直至63岁人大主任退休。他抽烟,也打牌,有非议后,断然戒了。他脾气大,但他不整人不记仇。他不一定民主,但别人都心悦诚服。他干实事,讲真话,既不高高在上,在领导面前也不低眉折腰,唯一有点策略的话是:宁可得罪省长,也不能得罪副省长,这句话听了皆大欢喜,但还是大实话。他的语言风格,处事方式,几乎是农民式的,他从农民中来,还是到农民中去了。
​完全没有轰轰烈烈的为官政绩,说的话,做的事,都不需要多大水平,这要是发生在美国的市长身上,不会有任何反响,因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能说明,在中国,对官员要求太低,只要你说实话,干你分内的实事,不害人,不贪污受贿,老百姓就感恩戴德,他们自己还美其名曰“公仆”。
我相信这一新闻还要继续发酵,因为他的事迹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是很容易做到而如今的官员几乎不能做到的。但这一现象值得反思。其一,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民,平步青云,怎样的政治环境上去的,需要总结与推广。其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棵政界之树,为什么没有被摧毁?值得研究。其三,为什么众多的官员不能象他那样?其四,官场很凶险吗?他这样一个官场另类都能全身而退,为什么如此多的官员自杀?
李豆罗,我敬佩你以一个普通人的为人处事方式去做官,这在中国官场是一个不应该成为奇迹的奇迹。​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4,924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退休市长当农夫 他可能是中国少有的个性官员
&  李豆罗的人生,只有两种角色。20岁之前,他是个农民。20岁之后,他走入官场,从大队支书干起,一路成长为省会城市的市长。63岁卸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后,李豆罗回到家乡,又当起农民。
  如今,69岁的李豆罗欣然自得于做一名农夫。他会自己下田插秧,也会牵上耕牛犁地。村里酿制的纯粮食酒,李豆罗为其取名&农夫&。酷爱书法的他,还自号&青岚农夫&。
  当了农民之后,李豆罗告诫自己&放下架子、不顾面子、铺下身子&。不久前,他的司机来农庄探望老领导,李豆罗亲自驾车,带着司机兜了好几圈。李豆罗说,过去我是领导,你帮我开车,现在你是游客,我是导游,自然要为你开车。
  &宁肯得罪省长,也不能得罪副省长&
  40多年的宦海沉浮,在李豆罗身上留下许多印迹。他的许多生活习惯,都和官场经历有关。
  当县委书记时,李豆罗烟抽得十分厉害,一天差不多两三包。有人去告状,说李豆罗的烟都是别人送的。在全县大会上,李豆罗说,我抽别人的烟,别人也抽我的烟,算下来,总是我抽别人的烟多点。从现在起,我一杆烟也不抽,正式戒烟。此后几十年,李豆罗再也没有抽烟,久而久之,对烟草还颇不适应。他当市长时,下面的局长哪怕烟瘾再大,见到李豆罗也会赶紧掐灭烟头。
  李豆罗年轻时也会打牌,尤其当公社书记时,经常挑灯夜战。有一回,年长他20多岁的公社主任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年轻,不要把时间荒废了。&从此,李豆罗还真的就把牌戒掉了。
  出身农家的李豆罗,在从政生涯中也保持着农民的质朴与务实。许多外人眼中的难题,他却能用独特手段轻松化解。南昌市长任上,有一次全省召开会议,李豆罗却请了假。省长大为光火,在会上当众发了脾气。秘书长吓得不行,回来告诉了李豆罗。李豆罗说不用担心,下午他会去跟省长解释。下午开会时,李豆罗见到省长,立刻说:&报告省长,不是我故意不来,实在会太多。上午除了你的会,还有两个副省长找我开会。我宁肯得罪省长,也不能得罪副省长。&他这么一说,省长、副省长听了都没意见。
  或许一路从基层干上来,李豆罗做工作时还有许多&偏方&。南昌市各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因为各方博弈多年没有定下来。李豆罗对市委书记说,这事交给我来办也可以,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其他人不再插手。
  李豆罗找来民政局负责人与相关专家,闭门研究了几个月,终于拿出一套方案。接着他把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通知来开会。会上,李豆罗只讲了三点:第一,你们这些书记、区长,个个前途远大,都有机会到市里来当领导,所以你们要有全市一盘棋的高度;第二,你们就算当不了市领导,也会在各区之间交流,今天你是这个区的区长,没准明天就去另一个区做书记,所以心里面不要只有自己区的利益;第三,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只能开短会,一会儿民政局长直接公布方案,大家就不要发言讨论了,公布完方案就散会。
  事后,省纪委的领导找李豆罗谈话,说他这样处理事情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李豆罗说:&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粗暴,是高明。吵吵嚷嚷多少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晚上就解决了。&
  非典型官员
  在官场上,李豆罗一直被视为非典型干部。他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从政经历一直在南昌,最后竟在本地成为主官。他34岁当县委书记,被誉为直升机速度,后来屡遭告状,到55岁时,又出乎意料地当上市长。李豆罗说:&像我这种农民出身,没有后台背景、没有高学历的能当上市长,多亏遇到了好机制、好领导。&
  在南昌的官场与民间,李豆罗也被称为&草根市长&、&个性官员&,尽管已退休5年,他的许多事情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官场中人都说,李豆罗脾气大,可以把下面的县委书记、局长叫起来痛骂一顿,但是他不整人,不记仇,脾气三分钟就发完。当市长时,下面县里要提拔一个干部,偏偏此人当年是告李豆罗的急先锋。县里有顾虑便来请示,李豆罗说这事不该请示我,县里的干部任用不归我管。你们定了就按你们的办。
  公安局开大会,台上领导都说干警工作累,待遇低。临到中午要散会前,李豆罗拿起话筒说,今天不说三点,只说一点。干警的收入低不低?确实低。叫你们辞职,你们几个要辞?说公安工作累,当然累。我明天贴个公告招警察,只招5个人,你信不信南昌有1000人报名!话一出口,台下干警一片大笑,还热烈鼓掌。
  当副市长时,李豆罗被紧急召去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当时数千群众与警察沿河对峙。李豆罗到达现场后,坚持要去和群众对话,而且声明一个警察也不带,就一个人过去。进到人群中,李豆罗以一口南昌话对聚集的群众说:&有什么问题可以反映,光靠闹就能解决?你们是不是想冲过河去?人家公安手上端着枪杆子,你们就这么冲过去,能占到便宜?&
  比起工作中的非典型,李豆罗退休后的选择就更加异类。他回到自己的老家进贤县西湖李家,立志把这个村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市长到农民,这样的转变不算小。李豆罗坦言,开始时也有不适应的地方。比方村里蚊子太多,咬得人受不了,还有晚上停电,电视、电脑都没法用。&我当时就想,自己一出生就是农民,年轻时在村里,生活条件不也这样?难道当了几十年官,真就变娇气了?最后咬咬牙,不仅坚持下来,还完全适应了。&
  过去当市长,总是发号施令。如今要建设新农村,争取资金项目却需要求别人。李豆罗说自己以前是上级,那些局长是下级,下级当然要服从上级。现在没有官职了,该求人也得去求。
  记者问有没有求人遭拒的时候,李豆罗说那太正常。接着他又哈哈大笑:&人家帮我是情分,不帮我是本分。&
  &系得住乡愁&的村庄
  与一般意义的解甲归田不同,回到家乡的李豆罗还想着干一番事。他按照徽派建筑风格,通过修旧如旧、&穿衣戴帽&的办法,对原有村落实施了改造。为了保存农耕文化,他建起农博馆,保存的都是旧时的生产工具。如舂米、做面条的器械,以及农耕时代榨芝麻油的工具。在青岚湖边,李豆罗还建起了湖畔馆舍,来村里的客人能够留宿在此。
  搞建设是离不开钱的。李豆罗说资金来源是&乡邻相筹,友人相帮,项目相凑&,他还自嘲是南昌最大的乞丐。因为筹资的事情,李豆罗退休前就向省委及省纪委领导汇报过,领导也表态支持。李豆罗说和钱有关的事,难免惹来闲言闲语,要把预防针打在前头。
  除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李豆罗还把自己对于乡村的美好理想寄托在这里。村民介绍说,村里五十年没有划龙舟了,李豆罗回来后,把这项传统恢复了。每年清明,还会组织村民集体祭祖。春节开大会,由村民投票选出好父子、好婆媳,在会上公开表彰。
  李豆罗在村里建起酒坊,专门酿制纯粮食酒。贵州茅台镇的朋友专门送来了一副勾兑秘方,说用这种方子勾兑出来的酒,口感特别好。还说是看在老市长的面子上,一般人不会给。李豆罗谢谢朋友的好意,同时又没有将勾兑方子派上用场。他说村里酿的酒,就应该是正儿八经的纯粮食酒,拒绝任何勾兑,要让人品出那一缕质朴醇香的味道。
  江苏华西村的负责人曾来西湖李家做客,听见粉墙黛瓦之间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曾感叹说:&这里有正儿八经的农家味。&
  李豆罗说,如今好些农村房子越修越漂亮,但却感受不到传统乡村的气息。他的理想,就是在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保存下一幅古朴乡村的水墨画。
  李豆罗的理想,也遭遇到现实的挑战。有人担心,现在靠着李豆罗的关系,还能从外面要钱,可村里经济搞不上去,实现不了造血功能,也不是长久之计。有人向李豆罗建议,与企业合作一起搞乡村旅游。
  对于钱的事,李豆罗也很着急,但提到和企业合作,他又下不了决心。他担心如此一来,村庄会变成人流如织的旅游景点,从而失去乡村应有的气息。&如何能既增加村民收入,又保留住乡村原本的味道,我们还在摸索。&李豆罗皱眉说道。
  李豆罗说,对于一些过度开发的村庄,他并不羡慕。&我特别赞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农村要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
  除了西湖李家的建设,如今的李豆罗对于其它事很少关心。比如对自己为官四十多年的南昌政坛的事,李豆罗说&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近一年来,江西官场发生重大变化,众多高官落马。其中好多人,是李豆罗的老领导、老同事或老部下。即便有客人谈起这些话题,李豆罗大多也会沉默不语,只是偶尔摇头叹息:&他是个聪明人,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
您看到本文的感受是:
栏目精选:退休高官:宁肯得罪省长 也不能得罪副省长
廉政瞭望记者 龙在宇 发自江西南昌
李豆罗的人生,只有两种角色。20岁之前,他是个农民。20岁之后,他走入官场,从大队支书干起,一路成长为省会城市的市长。63岁卸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后,李豆罗回到家乡,又当起农民。
如今,69岁的李豆罗欣然自得于做一名农夫。他会自己下田插秧,也会牵上耕牛犁地。村里酿制的纯粮食酒,李豆罗为其取名“农夫”。酷爱书法的他,还自号“青岚农夫”。
当了农民之后,李豆罗告诫自己“放下架子、不顾面子、铺下身子”。不久前,他的司机来农庄探望老领导,李豆罗亲自驾车,带着司机兜了好几圈。李豆罗说,过去我是领导,你帮我开车,现在你是游客,我是导游,自然要为你开车。
“宁肯得罪省长,也不能得罪副省长”
40多年的宦海沉浮,在李豆罗身上留下许多印迹。他的许多生活习惯,都和官场经历有关。
当县委书记时,李豆罗烟抽得十分厉害,一天差不多两三包。有人去告状,说李豆罗的烟都是别人送的。在全县大会上,李豆罗说,我抽别人的烟,别人也抽我的烟,算下来,总是我抽别人的烟多点。从现在起,我一杆烟也不抽,正式戒烟。此后几十年,李豆罗再也没有抽烟,久而久之,对烟草还颇不适应。他当市长时,下面的局长哪怕烟瘾再大,见到李豆罗也会赶紧掐灭烟头。
李豆罗年轻时也会打牌,尤其当公社书记时,经常挑灯夜战。有一回,年长他20多岁的公社主任语重心长地说:“你还年轻,不要把时间荒废了。”从此,李豆罗还真的就把牌戒掉了。
出身农家的李豆罗,在从政生涯中也保持着农民的质朴与务实。许多外人眼中的难题,他却能用独特手段轻松化解。南昌市长任上,有一次全省召开会议,李豆罗却请了假。省长大为光火,在会上当众发了脾气。秘书长吓得不行,回来告诉了李豆罗。李豆罗说不用担心,下午他会去跟省长解释。下午开会时,李豆罗见到省长,立刻说:“报告省长,不是我故意不来,实在会太多。上午除了你的会,还有两个副省长找我开会。我宁肯得罪省长,也不能得罪副省长。”他这么一说,省长、副省长听了都没意见。
或许一路从基层干上来,李豆罗做工作时还有许多“偏方”。南昌市各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因为各方博弈多年没有定下来。李豆罗对市委书记说,这事交给我来办也可以,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其他人不再插手。
李豆罗找来民政局负责人与相关专家,闭门研究了几个月,终于拿出一套方案。接着他把各区的区委书记、区长通知来开会。会上,李豆罗只讲了三点:第一,你们这些书记、区长,个个前途远大,都有机会到市里来当领导,所以你们要有全市一盘棋的高度;第二,你们就算当不了市领导,也会在各区之间交流,今天你是这个区的区长,没准明天就去另一个区做书记,所以心里面不要只有自己区的利益;第三,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只能开短会,一会儿民政局长直接公布方案,大家就不要发言讨论了,公布完方案就散会。
事后,省纪委的领导找李豆罗谈话,说他这样处理事情是不是有些简单粗暴。李豆罗说:“我觉得这不是简单粗暴,是高明。吵吵嚷嚷多少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晚上就解决了。”
非典型官员
在官场上,李豆罗一直被视为非典型干部。他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从政经历一直在南昌,最后竟在本地成为主官。他34岁当县委书记,被誉为直升机速度,后来屡遭告状,到55岁时,又出乎意料地当上市长。李豆罗说:“像我这种农民出身,没有后台背景、没有高学历的能当上市长,多亏遇到了好机制、好领导。”
在南昌的官场与民间,李豆罗也被称为“草根市长”、“个性官员”,尽管已退休5年,他的许多事情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官场中人都说,李豆罗脾气大,可以把下面的县委书记、局长叫起来痛骂一顿,但是他不整人,不记仇,脾气三分钟就发完。当市长时,下面县里要提拔一个干部,偏偏此人当年是告李豆罗的急先锋。县里有顾虑便来请示,李豆罗说这事不该请示我,县里的干部任用不归我管。你们定了就按你们的办。
公安局开大会,台上领导都说干警工作累,待遇低。临到中午要散会前,李豆罗拿起话筒说,今天不说三点,只说一点。干警的收入低不低?确实低。叫你们辞职,你们几个要辞?说公安工作累,当然累。我明天贴个公告招警察,只招5个人,你信不信南昌有1000人报名!话一出口,台下干警一片大笑,还热烈鼓掌。
当副市长时,李豆罗被紧急召去处理一起群体性事件。当时数千群众与警察沿河对峙。李豆罗到达现场后,坚持要去和群众对话,而且声明一个警察也不带,就一个人过去。进到人群中,李豆罗以一口南昌话对聚集的群众说:“有什么问题可以反映,光靠闹就能解决?你们是不是想冲过河去?人家公安手上端着枪杆子,你们就这么冲过去,能占到便宜?”
比起工作中的非典型,李豆罗退休后的选择就更加异类。他回到自己的老家进贤县西湖李家,立志把这个村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市长到农民,这样的转变不算小。李豆罗坦言,开始时也有不适应的地方。比方村里蚊子太多,咬得人受不了,还有晚上停电,电视、电脑都没法用。“我当时就想,自己一出生就是农民,年轻时在村里,生活条件不也这样?难道当了几十年官,真就变娇气了?最后咬咬牙,不仅坚持下来,还完全适应了。”
过去当市长,总是发号施令。如今要建设新农村,争取资金项目却需要求别人。李豆罗说自己以前是上级,那些局长是下级,下级当然要服从上级。现在没有官职了,该求人也得去求。
记者问有没有求人遭拒的时候,李豆罗说那太正常。接着他又哈哈大笑:“人家帮我是情分,不帮我是本分。”
“系得住乡愁”的村庄
与一般意义的解甲归田不同,回到家乡的李豆罗还想着干一番事。他按照徽派建筑风格,通过修旧如旧、“穿衣戴帽”的办法,对原有村落实施了改造。为了保存农耕文化,他建起农博馆,保存的都是旧时的生产工具。如舂米、做面条的器械,以及农耕时代榨芝麻油的工具。在青岚湖边,李豆罗还建起了湖畔馆舍,来村里的客人能够留宿在此。
搞建设是离不开钱的。李豆罗说资金来源是“乡邻相筹,友人相帮,项目相凑”,他还自嘲是南昌最大的乞丐。因为筹资的事情,李豆罗退休前就向省委及省纪委领导汇报过,领导也表态支持。李豆罗说和钱有关的事,难免惹来闲言闲语,要把预防针打在前头。
除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李豆罗还把自己对于乡村的美好理想寄托在这里。村民介绍说,村里五十年没有划龙舟了,李豆罗回来后,把这项传统恢复了。每年清明,还会组织村民集体祭祖。春节开大会,由村民投票选出好父子、好婆媳,在会上公开表彰。
李豆罗在村里建起酒坊,专门酿制纯粮食酒。贵州茅台镇的朋友专门送来了一副勾兑秘方,说用这种方子勾兑出来的酒,口感特别好。还说是看在老市长的面子上,一般人不会给。李豆罗谢谢朋友的好意,同时又没有将勾兑方子派上用场。他说村里酿的酒,就应该是正儿八经的纯粮食酒,拒绝任何勾兑,要让人品出那一缕质朴醇香的味道。
江苏华西村的负责人曾来西湖李家做客,听见粉墙黛瓦之间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曾感叹说:“这里有正儿八经的农家味。”
李豆罗说,如今好些农村房子越修越漂亮,但却感受不到传统乡村的气息。他的理想,就是在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保存下一幅古朴乡村的水墨画。
李豆罗的理想,也遭遇到现实的挑战。有人担心,现在靠着李豆罗的关系,还能从外面要钱,可村里经济搞不上去,实现不了造血功能,也不是长久之计。有人向李豆罗建议,与企业合作一起搞乡村旅游。
对于钱的事,李豆罗也很着急,但提到和企业合作,他又下不了决心。他担心如此一来,村庄会变成人流如织的旅游景点,从而失去乡村应有的气息。“如何能既增加村民收入,又保留住乡村原本的味道,我们还在摸索。”李豆罗皱眉说道。
李豆罗说,对于一些过度开发的村庄,他并不羡慕。“我特别赞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农村要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
除了西湖李家的建设,如今的李豆罗对于其它事很少关心。比如对自己为官四十多年的南昌政坛的事,李豆罗说“脑子不想,耳朵不听,眼睛不看,嘴巴不说”。近一年来,江西官场发生重大变化,众多高官落马。其中好多人,是李豆罗的老领导、老同事或老部下。即便有客人谈起这些话题,李豆罗大多也会沉默不语,只是偶尔摇头叹息:“他是个聪明人,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官人 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