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注册对环境的高效而满意的适应的状态不包括哪一方面

管理学习题集--简答(330题)_一览文库
一览( 微信公众号:yilanshequ )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直接关注
当前位置: &
管理学习题集--简答(330题)
管理学习题集--简答(330题)
相关文档推荐
共57个文档积分:1300分
共37个文档积分:2800分
共50个文档积分:2500分
共40个文档积分:2500分
猜你喜欢行家文档推荐
24738人查阅
25052人查阅
24218人查阅
24263人查阅
24781人查阅
24827人查阅
13851人查阅
13694人查阅
15104人查阅
14625人查阅
14253人查阅
9254人查阅
所需积分:100分环境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为了结合我校实际,更好地研究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地开展工作。由王书宝、
沈宝存协同班主任赵俊芳负责研究家庭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由张书听协同政教主任钱金国负责研究学校周边环境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由贾跃斌协同中心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段蒙生负责研究校园内部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人员:赵俊芳& 王书宝 沈宝存
一、研究目的&&&&&
在我们农村,大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致相同,师资力量相差不大;在一个班里,学生享受的学习条件完全一样,学生的智力悬殊不大,但学生平时的表现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成绩也高低不等。本子课题着力研究家庭环境对课堂有效性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
以白河乡中初三(二)班与二(四)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三(二)班班供55名学生,男生32人,女生23人,学习成绩优秀者15人,成绩一般者26人,学困生14人,独生子女6人,双女户家庭3人,单亲家庭者2人。
三、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1.家庭环境问卷调查(日——25日)
制定家庭环境问卷调查表,根据发放和收回的调查表制成汇总表,然后以此分析家庭环境对学生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2.学生成绩调查(日——11月10日)
以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基础,观察三(二)班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后成绩的变化趋势。
3.组织召开家长会(日)
4.期末考试成绩(日——2月5日)
以期末学生成绩和期中学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教学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对《家庭环境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调查问卷》的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家庭环境中以下几个方面较大地影响着孩子在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家庭情的态类型
1.和睦友爱型家庭。同过对调查问卷的比较和分析,和睦友爱型家庭占42%,处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倍受家庭的爱护,可以从每个成员身上获取支持和力量,家庭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安静可靠的环境,他们本人也会有一种蓬勃进取的力量,其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优良踏实。三(二)班学生孙舒玉、二(四)班学生裴永哲,这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都处于和睦友爱型的家庭;我校张朋玉、樊智仁、党秀花三位教师的家庭都攻出了一个研究生,而他们家庭的和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2.平衡调切型家庭。这类家庭情感类型在我们农村占48%,它表现为和平稳定,虽然也有矛质和争执,但能很快缓和平静。之所以出现矛盾和争执,或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或是因为夫妻间性格的差异,或是因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发生矛质。但大家的向心力依然起主导作用。在这种家庭中的学生也是幸运的,他们能在不断调节的和谐有趣的家庭中读书学习,身心发展也是健康愉快的。
3.不平衡家庭。这类家庭情感类型在我们农村占7%,这种家庭情感类型经常处矛质状态但尚可维持的家庭类型。表现为夫妻间常有矛盾,父母子女间也常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和,或者还有其他原因。家庭气氛有时缓和平静,有时风雷大作,情感气氛呈不平衡状态。使得每个成员既有对家庭爱护向往的一面,也有厌烦和压抑的情绪存在。这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往往有明显缺陷,不是偏激专制,就是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是理想的环境。
4.抗拒分裂型家庭。这类家庭情感类型在我们农村占3%,这种家庭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矛盾状态中,或者已经发生很深的裂痕。其发展有两种可能,一种尚可维持,但表现为不平衡;一种或成为“问题家庭”,或成为离异家庭。其家庭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它对子女身心的挫伤都是十分严重的,使得本来很文静的孩子变得性格粗野,桀骜不驯;或者是善良诚实的孩子流落社会,被坏人带坏;也有的是聪明好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因此一落千丈,无法补救。以我校学生袁文涛为例,父母离异,孩子无所依靠,衣食无着,有时露宿街头,有时彻夜上网,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敲诈勒索现象经常发生,处在这种境况下的学生怎能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
二、家庭的教育方法
1.溺爱型。这类教育方法在我们农村占37%左右,大多数孩子在学校吃住,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求怎样做就怎样做,父母对待孩子百依百顺,不打折扣。由于家长娇宠子女,要求不严,放松教育,甚至纵容放任,用溺爱代替教育,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习惯、蛮横放肆的性格,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学习上也决定不会是刻苦努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我们白河乡特殊的条件下,有一部分家长为了供孩子上学,在街上租赁房屋给学生做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切方便,而在农忙时节,父母回家劳动,孩子在街上无人看管,于是,他们三五成群地聚众赌博、酗酒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处理时,有些家长还在为孩子辩说、进行护短。
2.放任型。对孩子行为的对与错一概不管不问,对其学习努力与否也不关心,任其所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知识层次较低家庭。孩子表现为对事物无是非观念,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成绩好坏也随其自然,这种家庭环境也很难使孩子成为德和兼备的有用人才。
3.控制型。也称专制型。采取这种教育方法的父母认为,子女的一切有关问题应该由他们处理。其管理方式和态度过分严格,甚而专断独裁,过多地干预子女的行为,无视引导、劝解、说服的作用。尤其对子女成绩期望过高,以至揠苗助长,采取打骂恐吓等手段。这种教育方法在小学阶段表现较为普遍,在中学阶段表现较为典型。初二学生曹梦源的家长打他,曹梦源反驳说:“你打我是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其家长大怒,挥拳便打,嘴里说着“我就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看你能怎样?”这种方法显然是不得当的,其后果只会使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落空或者适得其反。
4.修养型。也称发展型。这类父母能了解子女的心理,并依据其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对子女的态度非常民主,不墨守成规,善于因势利导,能尊重其意见和好奇心,学习上关心辅导,生活中言传身教,父母子女间建立着一种互相帮助,尊敬友爱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对子女的学习是一种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教育方法。
三、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学习兴趣
文化程度是辅导能力的基本标志。家庭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是抚育子女的功能。要教育抚养好子女,就要有抚养和增长知识的能力,要帮助指导子女的学习,就要有一定的指导能力,文化程度则是辅导能力的基本标志。家长文化程度高,对其子女的学习辅导就有一定优势;初中或再低些的就没有“优势”可说了。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还可以主动询问学习的内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为子女选择必要的参考书等。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从主观上极想帮助子女,便更多帮助是督促而不是指导,有的家长甚至把子女的学习完全寄托于学校或听任自便,这就不能保证子女取得更好的成绩了。
家长学习兴趣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文化程度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辅导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外,还表现在家长学习兴趣、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别。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说明,在成绩好的学生中,有25%的家长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一方面表现为自己好学,有专长;另一方面表现为鼓励子女勤学好问,并在家庭中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生活气氛,诸如订购一些书刊杂志供家庭成员学习,能经常通过讨论解决子女的疑难问题,交谈中能给孩子以学习上的启迪,这些都渗透着对子女积极的影响和教育,起到了督促的作用。相反,在成绩差学生的家长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表现出对学习的兴趣,不爱读书看报,还把一些不良嗜好带了家庭,诸如打牌、赌博、酗酒等。有更甚者,孩子过星期的时候,鼓励其参与赌博;有些跑灶生的家长,不但没有给孩子及时做饭,孩子要钱到食堂吃饭时,还给孩子一顿大骂。处在这种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学生,除成绩不理想外,其性情也容易形成一种畏难自卑情绪和抵触情绪。
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性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有利于子女生活、学习的家庭关系。
家庭环境对于年轻一代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任何在家庭中生活的人,几乎都无法摆脱家庭对他的熏陶和影响。就理论上说,家庭的优点,会成为促进子女成才的积极因素,其缺点,则会居为子女成长的障碍。良好的家庭关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良好的家庭关系要遵守社会主义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举家一心,关心国家大事。每个成员都有一种愿意为四化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这种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少是一大缺陷。
2.做合格的家长。合格的家长应该和子女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学习上互相支持。健康的家庭环境,应该有一种为着某种事业积极奋斗的气氛,为着事业的奋斗,会对家庭生活及子女的学习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没有事业的家庭和不能互相支持的家庭尽管其他方面或许好,但也只能是一种庸俗的家庭,它总是有一种令人不快的“小家子气”,那样的环境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
&二、家长对子女有一恰当的期望值。
对于身心发展比较正常的儿童、教育者的期望心理如何,会使受教育者不自觉地达到与这种期望相应的水平。有人认为它是教育者暗含的指导作用的体现。家长对子女智力水平的估价正是通过这种暗含的指导达到一种情感态度上的强化作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一个家长对子女的智力估价高于他的实际情况,将影响到家长对其各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偏高。而子女为达到这种要求,就必须刻苦努力地学习,努力的结果,一方面使成绩提高,另一方面为家长的智力估价提供了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使子女的成绩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智力估价过低,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可以用这个道理说明。
&三、讲究方法、启发思考。
1.以表扬鼓励为主。常言道:数子十过莫如奖其一长。表扬和鼓励比责骂、体罚、嘲讽等对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奏效。这是因为,表扬能使孩子产生成功感,是一种动力,能唤起学习欲望。表扬和鼓励应该是真诚及时的,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不能仅限于物质上的奖励,我们的好多家长多给孩子许愿,考到多少名奖多少钱,考到多少分奖多少钱或者买什么东西,这只会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但首先应养成按时做作业或读书的习惯。其次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应要求作业认真、清楚整洁,并能自查作业。我们农村的学生家长大多不能及时认真地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小学生的家长还能督促让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到初中以后,家长再也不过问孩子是否有作业,更不用说督促、检查了。
3.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并不完全是教师的事。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也会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好回答的或是价值不大的问题时,可以告诉他通过看书和努力学习才能明白。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家长则应表示高兴和鼓励,或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便是年龄小的孩子提出一些古怪幼稚的问题,家长也不应嘲笑斥责,而应鼓励他敢想敢问,启发他提出一些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这样孩子就越想越敢想,越想越会想了。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父亲和母亲教育方式的综合体。由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作用及自身素质不同,其教育方式上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种相同与不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有差异。
总之,父母应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如此这样,孩子才能在这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浅谈学校周边环境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人员:钱金国 张书听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预期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中,除了教师、学生、内容等的因素外,还有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建设的不断完善,城镇作为学校周边区域,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学校与社会,学校与镇区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民主、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的同时,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镇区、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同时也涌进一些对青少年成长具有不良的讯息和一些青少年不宜的商品,尤其是校园周边一些非法经营的“黑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少学生流连其中,因此而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由此引发早恋、偷窃甚至离家出走的也大有人在,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已经危害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新时期镇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积极探索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的途径,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镇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镇区的共建、协作的关系,利用校园周边环境的资源,为学校课堂教学服务。
一、校园周边环境的界定
教书育人的途径除了教育、服务、管理外,还包括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对于青少年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教育和影响是巨大的。
校园周边环境是指学校所在镇区环境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学校周边镇区的基本设施,如文化设施、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精神环境是指学校所在镇区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的精神面貌、人文精神、社会风气等。加强学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周边环境,既是镇区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校外环境建设,优美宜人的街区环境、健康进取的文化氛围、精神环境、益智扬长的课外活动场所,都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二、校园周边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是基本的途径,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和发展,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影响是远比学校教育更为复杂的系统。环境的影响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周边环境。从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看,学生受到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就是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影响。有的教育工作者将这种影响看作“另一种途径”的教育,又叫潜课程教育或“隐蔽课程”。应该说环境影响是鲜活的、立体的、形象的、能切实感受到的、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一)校园周边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大影响
学校周边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分正面、负面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周边对课堂教学有效性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校园周边镇区的物质环境方面:街区整洁,在学生上学期间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禁止非法经营损害青少年健康的商业活动,建起文化碑林、诗廊,设置告诫、安全警示牌,紧急救助中心等。精神环境方面:社区内人们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热情助人、严谨理性、诚实经商,一片安全和谐、宁静而有序的景象。这些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还以真实、生动的榜样进行示范。适时开展公德督导宣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中体验人生价值,升华道德情感。在良好的校内外环境中,教师教学兢兢业业,学生学习轻松快乐,周边环境的事例常常成为教师讲课的题材,周边环境常常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反,周边物质环境恶劣,缺少绿化,环境卫生不良,嘈杂的饮食店、发廊美容店、网吧,欺行霸市、邻里相争、恶语不断、时有案件发生,学生耳濡目染的是一些低级趣味、损害社会利益的人和事。校园周边密布了一大批以学校为主要营业对象的网吧、录像室、游戏机室、卡拉OK厅等经营网点,私搭乱建、违章经营的情况屡禁不绝,对学校的育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近年来,一些个体经营户和无证流动商贩,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在学校周边大肆叫卖经营,推销“三无”食品和一些毒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玩具、卡通画册。每当学校上、放学的高峰期,毫无卫生保障的无证流动小吃点、五花八门的玩具摊点,在学校周边蜂涌而至。一时间,学校的周边被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受到了严重干扰。更有甚者,一些见利忘义的个体商贩还利用学生幼稚无知、辨别力不强的特点,引诱学生大手大脚花钱、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健康书籍。有的学校附近的店铺,老板引诱、唆使小学生偷来家里的钱存放在店铺,以后便隔三岔五地呼朋唤友到店里“签单”消费,助长学生不诚实、蒙骗家长的不良歪风。一些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和出租书屋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卡通片,卡通片上充满血腥暴力、低级下流的画面。在一些学校周边,不少网吧尤其是一些黑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通宵营业,有的甚至为上网的学生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导致一些学生荒废学业,有的为筹集上网资金去偷窃、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应当看到不良的周边环境影响校园内的校风、学风,学生容易将校外不良的习气带到校内课堂上,有的学生对周边小店的发财之道津津乐道,认为读书学习不如卖小吃。课本上的内容不如小店的小图书刺激,在课堂上学生传阅不健康图书或迷恋卡通图片而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另外,社会上一些黑恶势力滋扰学校的事件也常有发生,严重影响师生的人身安全,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一些犯罪分子窜入校园敲诈学生钱财,若不及时给付现金,就施以暴力,造成师生恐慌,分散精力,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二)周边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意义重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的校园周边环境,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称物质环境是育人的一种财富。他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所谓最微妙的,即指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效果完全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形式。这是通过审美过程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颤,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校园周边独具特色的建筑,富有人情味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绿化设施,整洁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审美观都产生直接的影响,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镇区中装饰简朴大方,服务热情周到,规范经营的饮食店、服装店等商业网点,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规则意识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和谐平等的人文精神。
相反,校园周边过多的摆摊设点,将对学生乱花钱和私自用钱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又如一些出入豪华餐厅酒店食客的大肆挥霍行为,为学生提供不良的示范,校园周边太多的高档服装、贵重商品的展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将影响其消费行为和价值观。
环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环境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它具有全面、长效、潜在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激励因素。由这种激励因素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生信念,促进受教育者向真善美的境界进取。教育的成功之处应是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不良的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难以纠正的。校园周边开设过多的饮食摊点、玩具店等,诱发学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据调查,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触或接受过网络或音像制品、书报中的黄色文化。在学生上放学期间,特别是“双休日”、寒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家长管理和监督,这些负面诱因乘虚而入,很多学校老师感慨地说,学校五天的教育,抵不上社会两天影响。不少学生在双休日或假期,沉迷在网吧中,到校上课时,还在想着网络游戏的情景,上课无精打采。我们学校就常常有学生放学后,跑到网吧去玩,逛街,在网吧、游戏厅、闹市中流连忘返,甚至有的学生骗家长去学校上课,却躲到网吧中玩游戏。
学校课堂教学有其特定的规律,要求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良好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学校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使活动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校园周边人声嘈杂、空气污染、社会人员随便出入校园,无不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受到干扰,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文明习惯的形成。有的地方在学校附近设立农贸市场、饮食摊点,吵吵嚷嚷,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一些设立在学校周边的工厂,机器轰鸣,排放的废气等,直接干扰了校园正常的教学活动,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学校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抓好校园及其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必须做到:一是继续加强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娱乐场所的清理和控制;二是坚决杜绝地下网吧、变相网吧出现;三是严查各种毒害青少年的不良书刊;四是加大校园周边的小食店的监管力度;五是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社会黑、恶势力渗入校园;六是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尤其要注意学生接送车的安全问题;七是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
三、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政府要建立社会支持管理规范的体制
在镇区建设中,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对周边环境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如网吧、游戏厅、舞厅、歌厅等娱乐场所,以及集贸市场、街区绿化等的设置,做出明确规定,并以公告的形式广为发布,做到人人皆知。在此基础上,每年适时组织公安、工商、文化、城管、教育等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采取拉网式检查,重点突破的办法,拆除、撤消一批违章建筑和商业摊点,做到周边环境整治、美观、宽松、和谐。去年,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中,我省努力探索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新模式,通过采取校园治安特别管护区制度,将中小学校确立为“重点保护单位”,给予特别保护,重点清理周边环境,由学校派出协管员与执法人员共同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取缔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餐馆等无证商贩;拆除违章建筑,疏通学校通道;清理不健康的书摊,营造整治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这次各级综治、公安、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行动,全省校园治安环境有了明显好转。使校园及周边环境呈现出“一无、三少”的新局面。“一无”:2006年10月至今,全县范围内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三少”:未成年人的违法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业主违法违规现象明显减少,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有效净化。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
(二)学校要建立严密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
在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必须看到校园周围依然潜在着危机。学校管理心理学把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称作危机。危机既可能是来源于组织内部,也可能来源于组织外部。外部原因比较复杂,包括环境变化、社会风尚变化及管理、运作失误,如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刑事案件等。学校周边环境毕竟是自由开放的空间,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将自觉不自觉地波及学校,影响学校安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的特殊性,认真学习研究学校管理理论,在实行传统科层化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安全为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校园危机、突发事件的问题,按照校园危机管理基本方法,通过密切地对环境进行监测、实际地对问题作了解、找出可用的备选方案、预测行动方案的可能结果、决定行动方案、下达处理方向、排定计划内容。
首先,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对学校所在镇区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事后分析,找出原因,找出处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第二,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在尽可能大的区域内搜集资料,总结各类事件的成因和处理办法,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根据各类事件的性质特点,结合当地镇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患措施和应急预案,主动征求社区意见,取得共识。第四,以专刊、广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在社区、学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面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之,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课堂教学工作,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并作为新时期镇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探索一条带动周边共同繁荣、良性促进的好路子,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镇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周边镇区共建、协作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更好地为学校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环境与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学校内部环境与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研究人员:段蒙生 贾跃斌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有效性问题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全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它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这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弥漫整个校园,渗透在一切活动中,作用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一切精神世界,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一所学校,如果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就谈不上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激励,更离不开校园精神的激励,健康向上的校容校貌、先进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等等,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因此,校园文化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校园文化可以营造文明、健康、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同时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向学生传播更广泛的文化信息;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又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所有这些集知识性、娱乐性、开创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又必将对学生的科学感受力、文化领悟力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而且,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一旦形成,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和影响巨大的辐射源以及渴求知识的动力源。
校园文化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是硬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教学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工程。精神文化是软文化包括制度、学习生活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观念文化主要指师生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审美情趣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化层面上,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显形文化。校容校貌一般指学校建设整体的布局情况,包括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实习场所等的配置,也包括环境美化、文化阵容等内容。教学设施一般指各种教学用房、课桌凳、办公桌凳以及教学仪器、图书和其它辅助设施。这些物质文化建设的质量程度与教学有效性关系十分密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动力,能使学生自觉形成追求上进、勤奋努力的良好学风。
  (二)制度文化建设
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对各部门、教学各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围绕发展总目标,从学校各管理层次的工作需要出发,制订相应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严格监控机制,使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全过程都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运行机制井然有序。同时将学校管理组织机构、教师组成、各专业年级人数、学期计划、开设课程及具体时间安排进行公布,使师生对学校整体上有所把握,方便师生寻求服务的导向性,提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工作、学习与交流的时效性,改善各层面信息传递与相互了解,无形中也能帮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等。如果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建设文化主要是从校方着手狠抓落实、学生协同营造,那么在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学校只是倡导者,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则完全成了主体,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光靠教学是无法完成的,正确人生观、广泛兴趣、高尚道德、顽强意志、健康性格等都是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和形成的。因此,我们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技能需求等联系起来,把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才能完美地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经常搞一些校内实践活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如专题报告会、表彰会等,这些校内实践可由相关专业师生(主要是学生)负责组织,也可请其它专业人士参与,比如英语角就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好场所,校刊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殿堂,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定期聘请专家来校作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发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校园学术氛围,促进教学良性循环。
 2、学校可多组织各种各样的群体竞赛,如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电脑科技知识竞赛、英语知识竞赛、各种征文比赛、篮球赛等,丰富校园生活,增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3、结合教育新手段的应用让学生接触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借助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适应能力。
总之,围绕行为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贴近时代,贴近校园,贴近学生,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使学生思想得以净化,灵魂得以升华,身心得以健康。正如亨德尔说的:“假如我的音乐只能使人们愉快,那我很遗憾;我的音乐是要使人们高尚起来。”这样,教学效果必然会令人满意。
(四)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内在的理性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深层面,又是校园文化的精神核心。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只能流于形式。
校园文化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文化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同时树立全员共建意识,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师生自觉地吸取知识,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后面在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学有效性问题中还要谈到)。
二、构建和谐校园与教学有效性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采取“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课堂”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三条途径,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效果。
(一)、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学校人际关系,主要以平等、尊重、理解、容让搭建学校师生交际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校各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学校的每个成员性格有差异,兴趣、爱好有不同,但相互理解、宽容、忍让。学校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形成合力,创造了事半功倍的办学效益和育人效果,从而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校长的办公室在哪儿,都知道什么事都可以找校长,都知道校长特别“听”他们的。“校长,下课铃的声音太单调了,换成音乐多好听啊!”第二周,师生们惊喜地发现,下课铃声变成了他们喜欢的音乐。
学生根本不怕校长,有什么高兴的、不高兴的事全告诉他。办公室、走廊、餐厅、寝室,学校的任何地方都是校长接受咨询采访、解决纠纷的场所。还有每周一次的“校长招待日”、每天必看的“校长信箱”等,没有年龄、级别的阻隔,学生与校长零距离接触。
校长常说,学生年纪小,但教育无小事。每天放学后,他总是等到下午6点多,确定学生回家路上没有问题,才最后一个离开。
学生呢,也爱他。他们的活动总以请到校长参加为荣,生日聚会、合唱比赛、电视采访,总不忘把校长请去。校长只要有空,总爱坐在学生中间,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毕业的学生经常来看望校长,每到教师节,问候的电话和卡片多得数不清。作为校长,这么受学生欢迎,校长怎能不自豪呢?
有人说,校长如果以权管教师,教师会口服心不服,如果用人格魅力感染教师,教师会自觉地投入工作。在学校这个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里,一种互相激励、互相欣赏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长和教师之间氤氲。
作为一名校长,肩负着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的重担,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但每次见到他,感觉总是如沐春风,因为他的笑容,足以让老师把身上的重压卸下,再加上亲切的一句“加把劲儿!”,更让大家忘却所有的烦恼,充满力量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在生活中,学校的老师们无论大事、小事,或多或少都得到校长的帮忙,有时可以说得上“雪中送炭”,那感动人心的一幕幕,常常挂在老师们的嘴边呢!
而教师呢,也被领导班子的工作激励着。教导处的主任在述职报告中写道:“在这个学习型的组织里,我们每一位成员都是校本研究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然而,作为多年的行政干部,我也曾经因为部门工作的纷繁复杂而苦于没有时间学习、没有精力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凌晨2点了,校长还在办公室里认真读着教育专著,我的心被震撼了。”现在,老师们觉得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是校长送的教育名著,最畅快的事情就是与他一起交流学习感悟,最期待的奖励是校长搭建的展示平台,最大的福利是校长组织的校本培训。
新课改强调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偶尔的错误,并在尊重的基础上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生成正确的观念,然后内化成自己自觉的行为习惯。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更需要学生的支持。在校园里,学生与老师,彼此鼓励着。
教学楼前的花草园里每天傍晚都有成群的鸟雀跳来跳去,唧唧喳喳,可爱极了。同学们被吸引了,他们兴奋地凑到鸟雀跟前拍起手来,雀儿惊慌失措,大群地飞起。
老师看在眼里,既没有说教,更没有批评。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你们观察小鸟时,我也在观察你们。”
然后故意停了一下:“你们还记得自己是怎么与小鸟相处的吗?”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渐渐地,他们觉得不对劲了,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我不该拍手的,把它吓得飞走了。”又一个说:“老师,我更不应该,我拍手的声响太大把小鸟都吓跑了,影响了它们的生活。”
多精彩的话啊!老师忍不住大声地说:“同学们,记住,爱意味着尊重!”在这样和谐的大家庭里教学效果怎能不好呢?
(二)、构建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搞好学习服务的。和谐课堂应呈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情愉悦,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会被压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须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学校的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乐教乐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知识,逐渐走向成功那就好了。老师如形成了一种理念,并把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以“宽”去表现宽容、宽厚、宽松。“宽容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教师不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知识传授者,不再是“唯我独尊,唯我独是”。老师的角色转换从主导变为引导、指导,充分相信学生“你行”,“他也行”,“个个都行”,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尽情施展才华,一个个学生都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在老师的身边领略到,感受到的就是他们所需要的支撑和催化。走进教室,一位年轻的“妈妈”
正在握着一只小手,慢慢地在写字本上写着写着,嘴里还甜甜地说着“横要平,竖要直,点如瓜子撇如……”
而这位学生脸带微笑,有时还露出“鬼脸”,但还是很认真地听着、写着……
再走进另一个教室,沙哑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着,孩子们的目光全集中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身上,耳朵都竖起来了,似乎害怕听错一个字,声音越来越沉了,老师的喉咙眼看要干涸了,就在这时,一杯水递向了老师,这是平时最顽皮的学生,老师笑了,额头上露出了一丝丝皱纹,孩子们也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的温馨。
“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老师们在教学时,针对教学内容尽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安全、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除了运用媒体的辅助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学科之美,让学生去享受学习的愉悦。
让教学活动在知识、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下得以完成,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作用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而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却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催化剂。由于教师多给了学生一些爱,一些成功。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表达,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增强了课堂的向心力。加上课堂上,教室对不同层次学生略有差异的指导,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创造思维的闸门逐步洞开。学校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学注入了活力。如今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你提问我回答,你不足我补充,你错我纠正,你优美我学习,你掉队我帮助,课堂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后进生成了好学生,各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大大提高,一篇篇学生习作刊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各类竞赛争先恐后,榜上有名,综合素质得以体现,教学的成功为学校谱写了新的篇章。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和谐校园环境的要求是幽雅、舒适、安全、卫生,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低劣。和谐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学校把不打架、明礼守纪、尊重别人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支点,强化对学生一日常规的督查,将学生的言行纳入到“和谐班级”和“文明学生”的考核和评比之中。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将典型人物及时报道,并利用每周一的集体升旗仪式,请表现优秀、礼貌谦逊的学生担任升旗手,极力使全体学生个个争做“文明形象大使”,人人共创和谐校园,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七年级部举行了“和谐在我身边”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八年级、九年级开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等系列主题,同学们不仅从自己做起,还小手拉大手、呼唤家长共同实践“和谐”,在家庭形成亲子互监制度,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发出“共建和谐社会”的倡议。各年级还分别开展了“做和谐校园小主人”的主题班团活动。
学校一直都在校园环境上下大力度。近年来,从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实施学校行政班子成员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学校人文风貌;和进一步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等方面着力,工作落到实处,当你进入学校内,便会感受到格外的亲切和温暖。
在这样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生是幸福的,教师是幸福的,领导班子是幸福的。学校的发展空间就会得到充分拓展,学校的工作就会变得顺利起来,学校就变得美好起来,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提高。
以下问题有待研究:
三、学校激励机制与教学有效性问题
四、领导和教师素质与教学有效性问题
五、校园经济建设与教学有效性问题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体工商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