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各色饰品的小店不经意间txt又让lO如是之人乃可为说若人曾见亿百千佛

什么是如来的境界
作者:慧律法师
【什么是如来的境界?】
妄,体会妄心本空,绝对不可以立一个真心。
立一个真心,就是知见立知。
妄心本空,如是体会,法受益就好,仅止于此,进入绝对的智慧,
绝对的平等,
绝对的自在。
这个时候不可以立一个真。
若立一个真,这个真就是妄。
所以,不可以头上安头,法受益,仅止于此,内心相应就好。
不可以再动一个念头,对法上的执着。
所以,真妄无别,生佛不二,我们色身,这个就是佛!为什么?
即于五蕴身就是佛身。
五蕴当体即空,就是如来藏性,就是佛。
因此佛,也不可以离开当下。
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非常可贵的佛身。
因为我们自性就是佛。
今生今世好好的用功就是佛。
所以,生佛是不二的。
《能所皆泯》
能缘的心、所缘的境。
主观的意识心、客观的外在的环境,其实本来就不可得,心境双亡。
博主附文:&学习法华经,我们离开贪欲(虚妄的习气)我们就是成为明心见性佛。烦恼习气都能转换掉就是圆满佛。下面法华经譬喻品就告诉你成佛的秘密了!认真看完找到答案。见此文者都是有大福报的人,百千劫已供养无数佛,不是普通人啊。法华经不是谁都可以学的,里面有说明。
摘自法华经譬喻品
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敝,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圯坼,&&&
泥涂褫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雕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狖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螂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蹋,&&&
嚌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斗诤摣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啖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斗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槃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裸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叫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啖狗,
头发蓬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叫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舍宅,&&&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炎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叫。
雕鹫诸鸟,&&&
鸠槃荼等,&&&
周章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啖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啖,
臭烟烽烰,&&&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槃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燃,&&&
饥渴热恼,&&&
周章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是时宅主&&&&&
在门外立,&&&
闻有人言,&&&
汝诸子等,
先因游戏、&&&
来入此宅,&&&
稚小无知,&&&
欢娱乐著。
长者闻已,&&&
惊入火宅,&&&
方宜救济,&&&
令无烧害。
告喻诸子,&&&
说众患难,&&&
恶鬼毒虫,&&&
灾火蔓延,
众苦次第、&&&
相续不绝。&&&
毒蛇蚖蝮,&&&
及诸夜叉、
鸠槃荼鬼,&&&
野干狐狗,&&&
雕鹫鸱枭,&&&
百足之属,
饥渴恼急,&&&
甚可怖畏,&&&
此苦难处,&&&
况复大火。
诸子无知,&&&
虽闻父诲,&&&
犹故乐著,&&&
嬉戏不已。
是时长者,&&&
而作是念,&&&
诸子如此,&&&
益我愁恼。
今此舍宅,&&&
无一可乐,&&&
而诸子等、&&&
耽湎嬉戏,
不受我教,&&&
将为火害。&&&
即便思惟,&&&
设诸方便、
告诸子等,&&&
我有种种,&
 珍玩之具,&&&
妙宝好车,
羊车鹿车、&&&
大牛之车,&&&
今在门外。&&&
汝等出来,
吾为汝等&&&
 造作此车,&&&
随意所乐,&&&
可以游戏。
诸子闻说,&&&
如此诸车,&&&
即时奔竞、&&&
驰走而出,
到于空地,&&&
离诸苦难。&&&
长者见子,&&&
得出火宅,
住于四衢,&&&
坐师子座、&&&
而自庆言,&&&
我今快乐。
此诸子等,&&&
生育甚难,&&&
愚小无知,&&&
而入险宅。
多诸毒虫,&&&
魑魅可畏,&&&
大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著嬉戏,&&&
我已救之,&&&
令得脱难。
是故诸人,&&&
我今快乐。&&&
尔时诸子、&&&
知父安坐,
皆诣父所、&&&
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
今正是时,&&&
惟垂给与。&&&
长者大富,&&&
库藏众多,
金银琉璃、&&&
砗磲玛瑙,&&&
以众宝物、&&&
造诸大车。
庄校严饰,&&&
周匝栏楯,&&&
四面悬铃,&&&
金绳交络。
真珠罗网,&&&
张施其上,&&&
金华诸璎,&&&
处处垂下,
众彩杂饰,&&&
周匝围绕,&&&
柔软缯纩,&&&
以为茵蓐。
上妙细叠,&&&
价值千亿,&&&
鲜白净洁,&&&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壮多力,&&&
形体姝好,&&&
以驾宝车。
多诸傧从,&&&
而侍卫之。&&&
以是妙车,&&&
等赐诸子。
诸子是时,&&&
欢喜踊跃,&&&
乘是宝车,&&&
游于四方,
嬉戏快乐,&&&
自在无碍。&&&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众圣中尊,&&&
世间之父。&&&
一切众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乐,&&&
无有慧心。&&&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
炽燃不息。&&&
如来已离,&&&
三界火宅,
寂然闲居,&&&
安处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众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处,&&&
多诸患难,
唯我一人,&&&
能为救护。&&&
虽复教诏,&&&
而不信受,
于诸欲染,&&&
贪著深故。&&&
以是方便,&&&
为说三乘,
令诸众生,&&&
知三界苦,&&&
开示演说、&&&
出世间道。
是诸子等,&&&
若心决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缘觉、&&&
不退菩萨。&&&
汝舍利弗,&&&
我为众生,
以此譬喻、&&&
说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语,
一切皆当,&&&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净第一,
于诸世间、&&&
为无有上,&&&
佛所悦可,&&&
一切众生、
所应称赞、&&&
供养礼拜。&&&
无量亿千、&  诸力解脱,
禅定智慧,&&&
及佛余法,&&&
得如是乘。&&&
令诸子等,
日夜劫数、&&&
常得游戏,&&&
与诸菩萨、&&&
及声闻众,
乘此宝乘,&&&
直至道场。&&&
以是因缘,&&&
十方谛求,
更无余乘,&&&
除佛方便。&&&
告舍利弗,&&&
汝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则是父。&&&
汝等累劫、&&&
众苦所烧,
我皆济拔,&&&
令出三界。&&&
我虽先说、&&&
汝等灭度,
但尽生死,&&&
而实不灭,&&&
今所应作,&&&
唯佛智慧。
若有菩萨,&&&
于是众中,&&&
能一心听、&&&
诸佛实法,
诸佛世尊、&&&
虽以方便,&&&
所化众生,&&&
皆是菩萨。
若人小智,&&&
深著爱欲,&&&
为此等故、&&&
说于苦谛。
众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说苦谛,&&&
真实无异。
若有众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暂舍,
为是等故、&&&
方便说道。&&&
诸苦所因,&&&
贪欲为本,
若灭贪欲,&&&
无所依止,&&&
灭尽诸苦,&&&
名第三谛。
为灭谛故,&&&
修行于道,&&&
离诸苦缚,&&&
名得解脱。
是人于何&&&
 而得解脱,&&&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其实未得、&
 一切解脱。&&&
佛说是人、&&&
未实灭度,
斯人未得,&&&
无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灭度。
我为法王,&&&
于法自在,&&&
安隐众生,&&&
故现于世。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为欲利益,&  世间故说,
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斯法华经,&&&
为深智说,
浅识闻之, 迷惑不解,&&&
一切声闻、 及辟支佛,
于此经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于此经、
以信得入,&
况余声闻。&&&
其余声闻,&&&
信佛语故,
随顺此经,&&&
非己智分。&&&
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凡夫浅识,&&&
深著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或复颦蹙,&&&
而怀疑惑,
汝当听说,&&&
此人罪报。&&&
若佛在世,&&&
若灭度后,
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
见有读诵、&&&
书持经者,
轻贱憎嫉、&&&
而怀结恨,&&&
此人罪报,&&&
汝今复听,
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乞+頁]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骆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挛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增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罗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辄聋哑,&&&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喑哑、&&&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著我见,&&&
增益嗔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嗔,&&&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
我说是相,&&&
求佛道者、&&&
穷劫不尽,
如是等人,&&&
则能信解,&&&
汝当为说,&  妙法华经。
建议已经发愿要用佛法救苦难众生的佛子一定要学习法华经。一周读完一部法华经也可以。经常读诵法华经的人是最快成佛的人!
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摘自法华经&
此经是成佛的大经,成佛秘要。
一切法空是指我们凡夫执著的外在一切境界都是不实在的,为了虚妄的那些假象而执著造业,枉受轮回之苦。以为我们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到,嘴巴所尝到的都是真实的东西,其实我们世间人为之痛苦,死死追求的东西其实都是假的,无常,苦的,恐怖的,空的,是这个意思。佛说的一切佛法就是为了让我们认清这个道理。当你认清生命真相,不再执着这些假的,空的东西。不执着就不会造恶业。那么轮回在你这里也就空掉了,你就叫觉悟了。觉悟了还要帮助别人也觉悟的人就是佛。
千万不要以为我就是佛了,就可以践踏因果。成佛是更要按照因果法则来办事。楞严经是必须要学习的呀,开佛的智慧必须要学楞严经。佛不是万能的,佛造了恶业也是要受报的。不要认为我是佛了,就对因果掉以轻心。圆满佛是不会造恶业的。我们习气很重,懂得了道理只能叫明心见性佛,不究竟佛。明心见性后还要去修掉我们无始劫养成的不好习气。要做一切善,广结善缘,用佛法来度人。常以佛法娱乐自己。听经闻法最重要!千万不要造恶业。做善千万不要图回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看住我们的心念,常常念佛。极乐世界是佛陀为我们建造的中间休息,继续学习的地方。我们在人世间累了,度人也累了,肉身结束就可去极乐世界好好休息一下,在里面再学习,歇够了,成佛了。再来度人。佛不会妄语的。很多人往生极乐都有很多瑞相,也有很多人活着的时候就见到过极乐世界的景象。非常殊胜。极乐世界不是最终目的地。是休息学习的场所。
(点击视频链接标题)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十五套-十習因、六交報、七趣輪迴(我们的习气会感召什么样的果报。太重要了,不看,等于没学佛)点击视频链接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妙法蓮華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說明:轉貼 以前发表于& 11:17&的舊帖(經文節錄帖),以補新浪博客中的不足
妙法蓮華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勿妄宣傳。若有聞者,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阿鞞跋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並諸菩薩。斯法華經,為深智說,
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辟支佛,
於此經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況餘聲聞。其餘聲聞,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非己智分。又舍利弗,憍慢懈怠、
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亦勿為說。若人不信,譭謗此經,
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或復顰蹙,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此人罪報。
........(中間省略的這段經文是說明毀謗法華經和法華行者的罪報,另外發文宣說
告舍利弗,謗斯經者,若說其罪,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我故語汝,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聞強識,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捨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於大眾中,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餘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得已頂受,其人不復,志求餘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為說。
告舍利弗,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為說,妙法華經。
~以上節錄自《妙法蓮華經譬喻品》
以下為以前的舊帖:
十种人,可以为他们说妙法莲华经 ~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
十种人,可以为他们说妙法莲华经
祝福慧增上 身心安祥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若说其罪,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莫说此经。
1.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闻强识,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2.若人曾见,亿百千佛,植诸善本,深心坚固,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3.若人精进,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为说。
4.若人恭敬,无有异心,离诸凡愚,独处山泽,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5.又舍利弗,若见有人,舍恶知识,亲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6.若见佛子,持戒清洁,如净明珠,求大乘经,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7.若人无瞋,质直柔软,常愍一切,恭敬诸佛,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8.复有佛子,于大众中,以清净心,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说法无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9.若有比丘,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顶受,但乐受持,大乘经典,乃至不受,余经一偈,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10.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经,得已顶受,其人不复,志求余经,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可为说。
告舍利弗,我说是相,求佛道者、穷劫不尽,如是等人,则能信解,汝当为说,妙法华经。
另有相關經文節錄:《法华经》中的222个未曾有(佛在其他任何经典没有说过)
《法华经》中的222个未曾有(佛在其他任何经典没有说过)
<font COLOR="#: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2: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3: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徧,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咤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4: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
5: 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
6: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7: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8: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
9: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
10: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11: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12: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13:是法不可示 言辞相寂灭 诸余众生类 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 
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 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 住是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 其力所不堪
14:假使满世间 皆如舍利弗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1
5: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16: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17: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18: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19: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20: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21: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増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22: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
23: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24: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25: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26: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妬,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27: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28: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29:声闻若菩萨 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 皆成佛无疑 
30: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31: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32: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33: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入邪见稠林 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 具足六十二 
34: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35:破法不信故 坠于三恶道 我宁不说法 疾入于涅槃
36:寻念过去佛 所行方便力 我今所得道 亦应说三乘
37:今我喜无畏 于诸菩萨中 正直舍方便 但说无上道
38:菩萨闻是法 疑网皆已除 千二百罗汉 悉亦当作佛
39: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希有 时时乃一出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希有 过于优昙华
40:汝等既已知 诸佛世之师 随宜方便事 无复诸疑惑 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
41: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42:闻佛柔软音 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 我心大欢喜 疑悔永已尽 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 为天人所敬 转无上法轮 教化诸菩萨 
43: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44: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45:世尊说是法 我等皆随喜 大智舍利弗 今得受尊记 我等亦如是 必当得作佛 
46: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47:【谤毁法华经罪报:1.明地狱报
2.明畜生报
3.明人报】譬如长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复顿弊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栋倾斜 基陛隤毁 墙壁圮坼 泥涂阤落 覆苫乱坠 椽梠差脱 周障屈曲 杂秽充徧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鸱枭鵰鹫 乌鹊鸠鸽 蚖蛇蝮蝎 蜈蚣蚰蜒 守宫百足 鼬狸鼷鼠 诸恶虫辈 交横驰走 屎尿臭处 不净流溢 蜣蜋诸虫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践踏 哜啮死尸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竞来搏撮 饥羸慞惶 处处求食 闘诤揸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变状如是 处处皆有 魑魅魍魉 夜叉恶鬼 食噉人肉 毒虫之属 诸恶禽兽 孚乳产生 各自藏护 夜叉竞来 争取食之 食之既饱 恶心转炽 闘诤之声 甚可怖畏 鸠盘荼鬼 蹲踞土埵 或时离地 一尺二尺 往返游行 纵逸嬉戏 捉狗两足 扑令失声 以脚加颈 怖狗自乐 复有诸鬼 其身长大 躶形黑瘦 常住其中 发大恶声 呌呼求食 复有诸鬼 其咽如针 复有诸鬼 首如牛头 或食人肉 或复噉狗 头发髼乱 残害凶险 饥渴所逼 呌唤驰走 夜叉饿鬼 诸恶鸟兽 饥急四向 窥看窗牖 如是诸难 恐畏无量 是朽故宅 属于一人 其人近出 未久之间 于后宅舍 忽然火起 四面一时 其焰俱炽 栋梁椽柱 爆声震裂 摧折堕落 墙壁崩倒 诸鬼神等 扬声大呌 鵰鹫诸鸟 鸠盘荼等 周慞惶怖 不能自出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毗舍阇鬼 亦住其中 薄福德故 为火所逼 共相残害 饮血噉肉 野干之属 并已前死 诸大恶兽 竞来食噉 臭烟熢? 四面充塞 蜈蚣蚰蜒 毒蛇之类 为火所烧 争走出穴 鸠盘荼鬼 随取而食 又诸饿鬼 头上火然 饥渴热恼 周慞闷走 其宅如是 甚可怖畏 毒害火灾 众难非一 
48:在所游方 勿妄宣传
49:若有闻者 随喜顶受 当知是人 阿惟越致
50:若有信受 此经法者 是人已曾 见过去佛 恭敬供养 亦闻是法
51: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52:又舍利弗 憍慢懈怠 计我见者 莫说此经 
53:凡夫浅识 深着五欲 闻不能解 亦勿为说 
54:若人不信 毁谤此经 则断一切 世间佛种 :
55:其人命终 入阿鼻狱 具足一劫 劫尽更生 如是展转 至无数劫 从地狱出 当堕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影??瘦 黧黮疥癞 人所触娆 又复为人 之所恶贱 常困饥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断佛种故 受斯罪报 若作馲驼 或生驴中 身常负重 加诸杖捶 但念水草 余无所知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有作野干 来入聚落 身体疥癞 又无一目 为诸童子 之所打掷 受诸苦痛 或时致死 于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长大 五百由旬 聋騃无足 宛转腹行 为诸小虫 之所咂食 昼夜受苦 无有休息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诸根闇钝 矬陋??躄 盲聋背伛 有所言说 人不信受 口气常臭 鬼魅所著 贫穷下贱 为人所使 多病痟瘦 无所依怙 虽亲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寻复忘失 若修医道 顺方治病 更増他疾 或复致死 若自有病 无人救疗 设服良药 而复増剧 若他反逆 抄劫窃盗 如是等罪 横罹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见佛 众圣之王 说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难处 狂聋心乱 永不闻法 于无数劫 如恒河沙 生輙聋痖 诸根不具 常处地狱 如游园观 在余恶道 如己舍宅 驼驴猪狗 是其行处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若得为人 聋盲瘖痖 贫穷诸衰 以自庄严 水肿干痟 疥癞痈疽 如是等病 以为衣服 身常臭处 垢秽不净 深着我见 増益瞋恚 淫欲炽盛 不择禽兽 谤斯经故 获罪如是 告舍利弗 谤斯经者 若说其罪 穷劫不尽 以是因缘 我故语汝 无智人中 莫说此经 
56:【应为善人说:明五双善人之相可为宣说】&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闻强识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曾见 亿百千佛 植诸善本 深心坚固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精进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为说 若人恭敬 无有异心 离诸凡愚 独处山泽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又舍利弗 若见有人 舍恶知识 亲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见佛子 持戒清洁 如净明珠 求大乘经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人无瞋 质直柔软 常愍一切 恭敬诸佛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复有佛子 于大众中 以清净心 种种因缘 譬喻言辞 说法无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若有比丘 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顶受 但乐受持 大乘经典 乃至不受 余经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经 得已顶受 其人不复 志求余经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为说 
57:又今我等,年已朽迈,于佛教化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乐之心。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
58:世尊,我等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就在佛讲的以这个老人出来找儿子,儿子不懂事,离家出走,找到以后呢,儿子不认得老子,反而害怕。这个老子呢,用各种各样的办法,稳住他,在他的附近打工。一有机会慢慢的接近他,到最后混熟了以后,说怎么样拜我做干爹怎么样?拜干爹。等跟干爹这关系越来越亲密了以后呢,这时候告诉他其实啊我就是你的生身父亲啊。是比喻佛到这个世界上来,过去世的一些弟子以及有善根之人,修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之法,小乘法中乘法大乘法。《阿含经》《金刚经》《华严经》去开导他们,因为这些法呢他们容易接受。到最后呢,看根机机缘成熟了,告诉他其实来讲呢,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啊,唯一的目地就是讲《法华经》《楞严经》,让你们了生死。
59: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迷惑无知,乐着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
60: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我等从佛得涅槃一日之价,以为大得,于此大乘,无有志求。
61: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
62:始于今日 得其果报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 今得无漏 无上大果
63:如来尊重 智慧深远 久黙斯要 不务速说 
64:有智若闻 则能信解 无智疑悔 则为永失 
65: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告诸大众,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诃迦叶,于未来世,当得奉觐三百万亿诸佛世尊,
66:大雄猛世尊 常欲安世间 愿赐我等记 如饥须教食
67:尔时,世尊知诸大弟子心之所念,告诸比丘
68:化城喻品&
69: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筭师、若筭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
70: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73: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着五欲,为是等故,说于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74: 【喻说】&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75: 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76: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喻说】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80: 罗睺罗密行 唯我能知之
81: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82: 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
83: 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84: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
85: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
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86: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
87: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88: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89: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90: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无数偈赞 由是赞佛故 得无量功德 叹美持经者 其福复过彼
91: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92:药王,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
93: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
94: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95: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
96: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97: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
98: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99: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00: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
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01: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102: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増上慢者。
103: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
104: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
105: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106: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
107: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旙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
108: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
109:是时,大乐说菩萨以如来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愿欲见此佛身。
110:佛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是多宝佛有深重愿,若我宝塔为听法华经故,出于诸佛前时,其有欲以我身示四众者,彼佛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尽还集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大乐说,我分身诸佛,在于十方世界说法者,今应当集。大乐说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愿欲见世尊分身诸佛,礼拜供养111: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瑠璃为地,宝树庄严,黄金为绳以界八道,无诸聚落、村营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薮。
112: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
113:释迦牟尼佛为诸佛当来坐故,复于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
114:是时,诸佛各在宝树下坐师子座,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各赍宝华满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诣耆阇崛山释迦牟尼佛所,如我辞曰:少病少恼,气力安乐,及菩萨声闻众悉安隐不?
115: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又闻其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快说是法华经,我为听是经故,而来至此。尔时四众等,见过去无量千万亿劫灭度佛说如是言,叹未曾有,以天宝华聚散多宝佛及释迦牟尼佛上
116: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
117:即时,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皆在虚空,
118:以大音声普告四众:谁能于此娑婆国土,广说妙法华经,今正是时。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
119:告诸大众 我灭度后 谁能护持 读说斯经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120:【举难持以坚誓愿:正举劝持】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若接须弥 掷置他方 无数佛土 亦未为难 若以足指 动大千界 远掷他国 亦未为难 若立有顶 为众演说 无量余经 亦未为难 若佛灭后 于恶世中 能说此经 是则为难 假使有人 手把虚空 而以游行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自书持 若使人书 是则为难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于梵天 亦未为难 佛灭度后 于恶世中 暂读此经 是则为难 假使劫烧 担负干草 入中不烧 亦未为难 我灭度后 若持此经 为一人说 是则为难 若持八万 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 为人演说 令诸听者 得六神通 虽能如是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 是则为难 若人说法 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 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 是则为难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121: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 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122:佛灭度后 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 世间之眼 
123:于恐畏世 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 皆应供养 
124: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
125: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倦。
126:智积菩萨问文殊师利:仁往龙宫,所化众生,其数几何?文殊师利言:其数无量,不可称计,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且待须臾,自当证知。所言未竟,无数菩萨坐宝莲华从海涌出,诣灵鹫山,住在虚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
127: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
128:智积菩萨言: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须臾顷,便成正觉。
129: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130: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131:无量众生闻法解悟,得不退转,无量众生得受道记。无垢世界,六反震动,娑婆世界,三千众生住不退地,三千众生发菩提心,而得受记
132: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惟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133: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134: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増上慢,功德浅薄,瞋浊谄曲,心不实故。
135: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俱,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136: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世尊导师 安隐天人 我等闻记 心安具足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广宣此经。
137: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即从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复作是念:佛今黙然,不见告敕,我当云何?
138:好出我等过 而作如是言 此诸比丘等 为贪利养故 说外道论义 自作此经典 诳惑世间人汝等皆是佛 如此轻慢言 皆当忍受之 
139: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说佛所嘱法 我是世尊使 处众无所畏 我当善说法 愿佛安隐住 
140:安乐行品
141:若有菩萨 于后恶世 无怖畏心 欲说是经 应入行处 及亲近处 常离国王 及国王子 大臣官长 凶险戏者 及旃陀罗 外道梵志 亦不亲近 増上慢人 贪着小乘 三藏学者 破戒比丘 名字罗汉 及比丘尼 好戏笑者 深着五欲 求现灭度 诸优婆夷 皆勿亲近
142:若是人等 以好心来 到菩萨所 为闻佛道 菩萨则以 无所畏心 不怀希望 而为说法 寡女处女 及诸不男 皆勿亲近 以为亲厚 亦莫亲近 屠儿魁脍 畋猎渔捕 为利杀害 贩肉自活 衒卖女色 如是之人 皆勿亲近 143:凶险相扑 种种嬉戏 诸淫女等 尽勿亲近 莫独屏处 为女说法 若说法时 无得戏笑 :
144:入里乞食 将一比丘 若无比丘 一心念佛 是则名为 行处近处 以此二处 能安乐说 
145:又复不行 上中下法 有为无为 实不实法 :
146:亦不分别 是男是女 不得诸法 不知不见 
147: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于末法中欲说是经,应住安乐行。若口宣说,若读经时,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亦不轻慢诸余法师,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乐心故,诸有听者不逆其意。有所难问,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为解说,令得一切种智。
148: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149: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唯髻中明珠不以与之。所以者何?独王顶上有此一珠,若以与之,王诸眷&
属,必大惊怪。
150: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
151: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
152:佛说是时,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国土,地皆振裂,而于其中,有无量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同时涌出。
153:然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于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惟校计,知其数不?
154: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
155: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
156:【依法不依人】遣使还告,汝父已死。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157:【千古奇闻】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如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大饶益。于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我说是如来寿命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复有千倍菩萨摩诃萨,得闻持陀罗尼门;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复有一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不退法轮;复有二千中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能转清净法轮;复有小千国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八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四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三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三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二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二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四天下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58: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棃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筭数譬喻所不能知。
159: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160: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
161: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162: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165:
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筭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听法劝人功德:1.自往听经2.分座与人3.劝往听经4.具听修行】
166: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167: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痖,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踈,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麤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呙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陿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169: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170: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171: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此人有所说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于众无所畏
172: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173: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能持是经者 令我及分身 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 十方现在佛 并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174:亦令得欢喜 诸佛坐道场
175: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 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 
176: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177: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178:作是语已,即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
179:我舍两臂,必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
180: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181: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
182: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183:是故,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恶魔、魔民、诸天、龙、夜叉、鸠槃茶等,得其便也。
184:尔时,净华宿王智佛告妙音菩萨:汝莫轻彼国,生下劣想。善男子,彼娑婆世界,高下不平,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佛身卑小,诸菩萨众,其形亦小。而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十万由旬,汝身第一端正,百千万福,光明殊妙,是故汝往,莫轻彼国,若佛菩萨及国土,生下劣想。
185: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
186: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
187:华德,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或现梵王身,或现帝释身,
188:华德,是妙音菩萨,能救护娑婆世界诸众生者,是妙音菩萨,如是种种变化现身,在此娑婆国土,为诸众生说是经典,于神通变化智慧无所损减。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
189: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190: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192: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193: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瑠璃、砗磲、码碯、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194: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195: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196: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冤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197: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198: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199: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200: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201: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202: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
203: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204: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205: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206: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峯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
或值冤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着于本人 &&&&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然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207: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208: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209: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210: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
211: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212: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寃悉退散 
213: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
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为魔所著者,若夜叉、若罗刹、若鸠槃茶、若毗舍阇、若吉蔗、若富单那、若韦陀罗等,诸恼人者,皆不得便。
214:是人若坐,思惟此经,尔时我复乘白象王现其人前。其人若于法华经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当教之,与共读诵,还令通利。尔时,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得见我身,甚大欢喜,转复精进,以见我故,即得三昧及陀罗尼,名为旋陀罗尼、百千万亿旋陀罗尼、法音方便陀罗尼,得如是等陀罗尼
215: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
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216: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着七宝冠于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
217: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
218: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世尊,我今以神通力故,守护是经,于如来灭后,阎浮提内,广令流布,使不断绝。
219:【如来述护法】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220:【如来述其护人】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221: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
222: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踈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
& &慈航净苑
简介本苑常年每天讲经,主讲《法华经》《楞严经》《心经》《佛说阿弥陀经》。凡来听经者,无论僧俗,一律免费吃住。对家有困难者,还提供交通费用及自行车、电摩等。本苑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诸佛菩萨圣诞日都举行吉祥普佛法会,还经常举行三时系念法会,每年都拜万佛忏、观音忏、地藏忏、药师忏、净土忏,还有往生普佛、洒净、放蒙山、放焰口等法会。另外还举行皈依、剃度(含短期出家剃度)、依止、授五戒、授菩萨戒等仪式。男众道场慈航净苑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长风街口山西恒实东门对面慈航净苑联系人:当固师电话: 女众道场观音寺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东蒲村观音寺联系人:当悲师,当遍师电话:电话:法宝流通:释当勇师父(印广法师侍者)(如需请印广法师光盘书籍的同修请联系)QQ
:电话:网络传媒:释当厚师父QQ
:电话:汇集整理:释当赞师父(如有发心整理师父文字光盘的同修请联系)QQ
:电话:18847......&
大佛顶首楞严经.txt 经典原文,电子书下载
大乘妙法莲华经.txt 经典原文,电子书下载
印广法师开示
法华经讲解视频(1-106):
心经讲解文字(1-11):
佛说阿弥陀经讲解视频(1-12):
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
佛法八个次第:
佛法千年是与非:
阿难明心生信偈
楞严经168个字前言和正文,后续:
如是我闻真实义:
观世音真实义:
如来十号:
用智慧放生:
&印广法师讲经文字下载
阿弥陀经讲记、心经讲记、一百六十八字正文后续、佛法千年是与非、观世音真实义、如是我闻真实义、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念佛能不能往生开示、听经闻法当下成就、如来十号开示
印广法师讲经音频下载
阿弥陀经讲记、一百六十八字正文后续、佛法千年是与非、观世音菩萨真实义、如是我闻真实义、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放生专题开示、附体专题开示、月光三昧开示、密宗相关开示
印广法师讲经视频地址
听法、听课、直播,网络房间地址
呱呱房间:321448   387997
呱呱下载:
歪歪房间:
歪歪网页:
&加法华道场微信平台,每天点一下,道场所有信息动态法讯尽知。
法华道场最新动态,每日印广法师开示,
讲经法会通知,三时系念超度,法宝流通结缘,
卧龙寺建设,尽在法华道场微信平台。
微信号:fahua32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经意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