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网络兼职工作日工作?

当今日本找工作真的这么难?
最近看了两部日剧,2010年的打工仔买房记,和今年的Oh My Dad!。故事虽不同,但无独有偶的是,片中男主角均遭遇失业压力,只好各处打工。当今日本,找工作真如连续剧里那么难?
按投票排序
400票后更新:鉴于大家这么关心栗原桑的故事,已经把包括各个大家质疑的细节的完整版发布在专栏:----------以下原答案-----------毕业生招工作比起国内真的是公平太多容易太多(当然也比较麻烦)。您看到的情况应该指的是已经被解雇或者裁员的有工作经历的人的再就业问题。日本的企业直到今天大部分仍采用年功序列和终身雇佣制。所以如果一家公司条件不错经营稳定,做雇员的又没有什么大的差错,一般人是会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下去的。而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个跳槽的,那么如果不是这个人特别牛逼,之前的公司已经满足不了他,那么就是这个人或者以前所在的公司一定有什么问题——您不一定会这么想,但是此人投简历的新公司的人会这么怀疑。造成的结果是,因为并不明确的原因跳槽而又没有特别牛逼的技术可以做出特别牛逼贡献的人,很难再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甚至很难再找到工作。大企业裁员一般会考虑的员工的将来,指定一些其他关联公司的工作,至少不让他饿肚子。但是即使这样也有特例。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某名牌大学(这里就不说是哪了)出身的栗原尚之桑,从毕业后起就在一家巨型综合电器制造商工作。45岁以后升到了管理职位,结果在1999年的金融危机被裁员了。当时是47岁,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老员工,公司将他分配到一家旗下的子公司任管理职,并且还支付了他一笔退职金。只不过在子公司的待遇显然没有以前在总公司好。不幸的是,三年后子公司经营也不太顺利,栗原再次受到了退职的请求,但是毕竟总公司是日本数一数二的企业(这里也不说是谁了),虽然这次是被子公司裁员,但还是给他继续找了个工作。这次的退职金少了不少,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而让栗原更加感到无助的是,这次的职位是在子公司的子公司——也就是所谓的孙公司。待遇更加低廉,甚至不如以前在总公司的一半。栗原之所以这么无助,更大的原因在于自己的负债问题。名牌大学毕业,进入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仕途一帆风顺,还娶了老婆生了孩子,这是20年前的事。这时就该考虑买房了,因为是大企业,各种待遇丰厚,栗原就和其他同事一样买了套豪华公寓。为此栗原当时向银行贷款4000万日元。在那个年代,4000万日元的贷款是一个很正常的数字,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算,连本带利栗原能在退休之前的这24年里还掉7成的贷款,并且从总公司退休的退休金将高达3000万日元,同时不动产的价格如果继续上涨,房子本身说不定能涨到7000万日元左右,到时候卖掉了还能建个独立住宅!这么好的事情,这房子当然得买!!(插一句话,现在国内这么多人有点小钱就打如意算盘买房子,就等着看以后怎么吃得消吧。泡沫最近是不会破,但是您的房贷也不是最近就能还得清的,呵呵)哪里想得到栗原等来的是47岁的总公司裁员,他拿到了1800万日元(其实已经很多了,中小企业想哪这么多简直是做梦)的退职金,大部分都还了房贷,却还有1700万左右的债务(注意20年前的日元和近年的日元的价值差异)。这下只能靠子公司的那点工资还贷了。还好,虽然生活质量下降了,咬咬牙也是能还得起的——刚打好算盘,就被贬到了孙公司。这下,本来因为社会地位高而买的高级公寓彻底成了负担,栗原已经开始出现贷款滞纳的情况了。这个世界永远都是这么残酷,不是吗?错!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只是这么残酷就算了。在孙公司工作了两年后,栗原再次遇到了危机——这一回是致命的,孙子公司直接就倒闭了。栗原凭借名牌大学学到的再有深度的知识水平,也无法靠没有正式工作收入的状态还贷款。更加残念的是,栗原同志为了补贴家用和房贷,不得不从一些高额的金融公司再借款拆东墙补西墙,栗原凭借丰富的财务经验和知识,这么苦逼地居然还撑了2年左右。可是,作为苟延残喘两年的代价,此时他已经欠下了15家公司计1000万的债务(不单是为了房贷,还有各种维持生计的费用)。这不是破产了吗?没有错,妻子回老家了,孩子大学毕业就职后就独立了。栗原的豪华公寓最终还是没能还得起贷款,被银行收回。栗原同学,已经非常优秀了,所以他没有去自杀,而是流落东京街头成了Homeless。。从孙公司出来的栗原已经50多岁,体力活也干不了,由于之前也没有什么真技术,他甚至连临工都找不到——便利店更需要的是年轻手脚灵活的大学生,而不是糟老头。栗原这辈子就这么玩完了。我这个故事,和您看的日剧主人公的处境可能不太一样,但是不妨如此分析:栗原这一生有错误吗?他错在贷款买房了吗?我看没有错,因为按照他当时的情况,不买房才是错的。他错在留在子公司,而不是去跳槽找全新的工作吗?简单想想就知道,子公司之外还有谁会接受他?没有解决办法了吗?这个真没有。我们总是认为,社会是遵循自然条件的,所以错误的永远是自己。但是其实有的时候,错误的就是社会,而且你无法修正这些bug。日本即使在今天,阴影没有那么沉重,也绝不是一个安逸的年代。年轻人也一样,毕了业两年没找到工作的话,基本上就别再想找到工作,这些人里变成Homeless的也不少。不要觉得homeless是社会底端的极端,我就是研究这个群体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之前就是你身边的人。下一个说不定就是你。日本找工作并不难,但是你一旦遇到这些BUG,你就完了。所以无论您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保有足够的危机感,总是没有坏处的。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更新。。老实说,这个答案其实有点跑题了。。不过似乎大家对日本白领沦落流浪汉的故事很是喜闻乐见啊- -这还不是最惨的呢。。总之大家一定要好自为之。。好没有营养的更新- -400票后更新:鉴于大家这么关心栗原桑的故事,已经把包括各个大家质疑的细节的完整版发布在专栏:
我觉得在日本找工作也没有很难,只是进大企业很难←全球都一样把。LZ看的两部日剧都是有打工,也就是日语的フリーター(指正社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因为在日本光打工也完全能养活自己,只是没那么稳定收入也不会特别高。但月入20w日元完全不是问题(最近日元汇率低1w3rmb这样)。在日本80%大学生,毕业都能找到工作。(在日本,如果你刚毕业没能找到工作,以后跳槽什么的也很麻烦,日本人真的很看中这个。所以很多人到后面都会觉得随便找到一个再说,然后一年之后再跳槽。或者延期毕业一年。)大学生第一年每个月工资大部分是在20w日元左右。知名IT系30w+,银行据说也很高但是具体数字不太知道。不过日本毕业生找工作,虽然我也认识一些富二代直接进老爸公司的,但真的比国内公正太多了!但是日本的找工作系统估计全世界也只有他们这么变态,特别是传统公司,就像前面有人说的除非公司倒闭,不然你会一直呆到退休。(一般企业都要面试3次以上加上笔试加上入社志愿书什么的。日本都是大三的12月开始大家统一开始就职活动。日本找工作的制度,有人愿意听的话改日可以再说)。然后关于跳槽,日本经济崩坏的时候,那时候的跳槽的确有点被迫。但是现在我周围很多人跳槽也真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且一般跳槽之后工资都会比现在的职位高,光在一个公司呆薪水加的没那么快。找工作难跟不难,我觉得对个人要求比较高,还有就真的是缘分。N次面试下来,公司能挑你,你也能挑公司。大家都是在挑之后人生的partner。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不想过的那么累,觉得比起成为正社员,契约社员阿或者派遣社员什么的也能赚钱压力还小。我也有认识搞了6,7年打工之后,最后决定稳定下来,参加中途入职活动,现在顺利在一家公司当正社员。胡胡乱乱的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难不难还是看你的能力咯。
找口饭吃糊口容易 - 老婆孩子热炕头,滑雪潜水泡温泉。想像在国内一样,在行业里做点呼风唤雨的事情难。创业就更难 - 和美国正相反,日本是发达国家里创业比率最低,成功率最低的国家。今天北京出租车司机听到 VC 都知道是风投,日本街头你问问,结果很悲剧。----一楼的故事,其实仔细想想,这是日本公司用人制度的悲剧。日本公司相信一群团结的普通人可以成就伟大的企业。京瓷,丰田里面没有英雄。和这种思路匹配的,是“终身雇佣”制度。你只要好好干,不用管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好,你就好。这个问题的反面是,很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进入这种企业后就被同化。十年,二十年的在企业里做一颗螺丝钉。等到真的有一天遭遇裁员?他会发现自己的竞争力已经废掉了。小泉开始已经意识到这种雇佣制度对企业生命力的损害。法律已经改变。而且,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接受裁员。开始关心自己的职业前途。anyway ,公司不是你的家,在日本也一样。
工作不难找,好公司难找,这点跟国内差不多。二宫和也演的那个找不到工是活该:三流大学(放国内就是又贵又学不到东西的本B),好像是文科,没有特长,没技术,眼高手低,轻易辞职。这种人放哪里都不好找工作。与其说找工作难,不如说垃圾大学生越来越多
对于在日中国人来说:日语过硬,英语能用,中文母语,在日本读的学校还不错,成绩中上,智商情商没有硬伤,认真准备面试。以上条件满足,在少子化社会的日本,找正经工作完全没问题。但凡有点过人之处的,进好公司大公司都没问题。反而进外资难。对于日本人来说,外资也是较难的。英语是一道坎。总体上看,基于语言和文化的因素,中韩留学生就业比欧美人优势大很多。
在日本,刚毕业的学生是相对来说最好找工作的,因为是看potential但是跳槽就真的很难说了,日本社会的跳槽文化严重不如国内,跳槽降工资是太普通的事,反而跳槽涨工资了是值得一说的事。当然,前段时间参加公司的研修,发现10个外国人中有9个都觉得有严重的闭塞感和缺失的存在感。外国人在日本混的话,还是欧美系的企业会好一点儿。
转职不了解,我只说应届生就职。的确是找工作不难,好工作难。好公司的好职位……那还真是得看缘分,不是难上加难的问题了。日本一亿人,算只有1%在找工作,也有一百万。按我们公司今年招的人数看,能进好公司的也就三万人顶天了。这么算起来,97%的毕业生都进不了好公司。我对现在的工作超满意,但这个部门基本就是公立前十和私立前二,还不收本科(名义上好象是也接受本科生的申请,但实际上……呃)。且作为参考吧。您当前的位置: >>> 正文
&&&创始人:昌山 changshan
咨询热线:021-
日本に留学してサービス
日本に留学してサービス
日本に留学してサービス
日本打工有什么样的工作?
来源: 互联网
编辑:浦玲
关注度:1925
[导读]初到日本的留学生,由于对日本的情况还不熟悉,加之日语表达能力不高,因此在选择临时工作时,就不能一味追求轻松自在、报酬丰厚的工作,而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首先选择力所能及的工种,这样被录用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这类工作,主要以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中的辅助工作为主,尤以各类饭店、面馆中的洗碗工和各类报纸的送报员最为适合。
初到日本的留学生,由于对日本的情况还不熟悉,加之日语表达能力不高,因此在选择临时工作时,就不能一味追求轻松自在、报酬丰厚的工作,而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首先选择力所能及的工种,这样被录用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这类工作,主要以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中的辅助工作为主,尤以各类饭店、面馆中的洗碗工和各类报纸的送报员最为适合。
在日本的报纸、杂志的招聘广告中,洗碗工写为“洗い场”,在任何时候,招募“洗い场”的信息都很多。
在日本,洗碗工的工作习惯上多由中老年妇女担任,但由于其工作内容相对独立和简单,需要使用的语言词汇较少,因此,对于初到日本的留学生作为刚开始的过渡性工作是比较合适的,而且相对于中老年妇女而言,饭店的业主也比较愿意雇佣身强力壮的学生,因此,留学生即使是日语水平很低,应聘这种工作的成功率也较高。
洗碗工的报酬在日本各地有所差别,但一般说来不太高,东京每小时大约为800~~950日元之间。从工作内容来说,除了洗碗之外,在饭店生意的高峰时间,被要求去协助其他人员,帮助干一些洗菜、切菜、传菜、摆餐具等工作也是很正常的,店主也不会为此再增加工资。
送报员的工作,在招工广告中写作“新闻配达”。日本的报纸为早刊和晚刊,因此,送报员的工作也分为早刊送报和晚刊送报两种。早刊,送报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早晨5点到6点,晚刊送报的工作时间为16点到17点。无论是早刊还是晚刊送报,都要求送报员必须提前到报社领取报纸,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自己所负责片区的每一户订报人家中。由于送报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稍有差错即会引起投诉,因此对送报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很高,必须做到风雨无阻,准确及时。一般来说,送报员的报酬平均每小时日元,也有按月计酬,大致为一月4日元左右。报社会为每一位送报员配备自行车或轻便摩托车。
此外搬家公司的搬运工,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的杂工,清洁公司的清扫工,包括一些道路修建时的勤杂工,也都是初到日本的留学生可以选择的工作,但这种类型的工作,一般劳动强度很高,工资也不太高,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选择这类工作。
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了解和熟悉,随着日语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供留学生选择的临时工范围越来越大,包括百货商店、超市、便利店的售货员,饭店、餐厅中的招待员和外卖员以及一些工厂中的装配工等工作,留学生都可以去选择应聘。这类工作,相对来说,劳动强度不大,劳动报酬也要高一些。
日语精通后的留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如在日本各城市中,都开设有许多“中国语教室”,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在那里学习中文。这种类型的中国语教室中往往都聘有中国留学生任教,特别是去日本留学前在中国的大、中、小学中有过教学经历的留学生,更是深受其组织者的欢迎。
此外,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交流的频繁,许多日本企业迫切需要中文翻译,这种类型的工作不仅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而且其报酬也是比较高的。
快速申请日本留学
&您只需填写以下信息,专业的留学顾问,将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申请人姓名:
手机号码:
注:或者直接拨打咨询热线021-(早9点-晚23点 全年无休)。
机构:留日在线顾问:昌山关注度:57912机构:留日在线顾问:资深办理团队关注度:47235机构:留日在线顾问:安老师关注度:31429机构:留日在线顾问:丁老师关注度:30768机构:留日在线顾问:常盘老师关注度:37325
加入日本留学交流群
获得更多日本留学资讯日本的工作日是一至五吗? - 日本韩国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 日本的工作日是一至五吗?
UID 1672727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120
日本的工作日是一至五吗?
日本的工作日按理说是一至五,但是和我联系的日本代表有好几次是周四在休息,为什么?
UID 1743821
阅读权限 40
那是日本的限电时期,每周三,周四休息
不知道现在日本的限电期过了木有
UID 1760686
阅读权限 40
好像是有那么一段时期&&有个客户经常周三休息& &不过日本人很勤快的& &周日也会回邮件的
UID 1672727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120
勤快是勤快,不过最近好几次不知是她休假还是她们公司休假
UID 1433022
阅读权限 80
小鬼子很勤快的 啊
(cinderella)
福步币 12 块
阅读权限 40
来自 浙江义乌
日本周四是法定假日,这是我的客户跟我说的!
UID 1580254
阅读权限 60
上周四吗?那是文化节,国家规定休息日
UID 1619972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40
日本 休息一般是周六周日双休,其他就是祝日基本每月都有(日子不太固定,尤其碰到双休日重复的。其中大概2个月是没有的)。
还有日本人就是有给(带薪休假),以及加班后的振替(调休)。
UID 1344855
阅读权限 60
事实证明,也有周三上班的, 我的潜在日本客户 是这样的
UID 1672727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120
回复 #9 yiyayiya 的帖子
周三上班,周四呢,休息日吗?
UID 1672727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120
回复 #6 tongyuelian 的帖子
今天周四,客户上班。
出口led显示屏
UID 1514369
阅读权限 60
回复 #1 sophieD 的帖子
和日本人合作爽快吗,质量是不是要求很严啊
UID 1672727
福步币 1 块
阅读权限 120
回复 #12 apolloled 的帖子
在洽谈中,他们的质量是没法说的
UID 1789891
阅读权限 25
回复 #1 sophieD 的帖子
主要是要搞清楚日本的节日。日本节日查询 )
UID 1810456
阅读权限 25
以前碰到的日本人都是很勤快的,着急的时候告诉他们,休息时间也会给回复邮件。休息时间也会提前给通知。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Powered by D1scuz! && 2001-您所在的位置: &
晒一晒管理日常工作流程的几大办公工具和技巧
晒一晒管理日常工作流程的几大办公工具和技巧
布加迪编译
概要:你的待办事项列表上或电子邮件收件箱中是不是有太多的事项要处理?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可能很想了解专业人士使用的一些技巧和工具,本文作者平时就运用这些技巧和工具,有条不紊地应对非常繁忙的日程。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我们都习惯使用的那些老式的生产力和办公套件?久负盛名的近日终于谢幕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产力工具组合在这些年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用说,我今天使用的工具与以前使用的日常生产力&套件&大不相同。
在向各位介绍工具和我的&工作流程&之前,允许我指出这一点:工作流程这种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眼下我的工作内容主要侧重于教育和沟通,与早在开办初创企业的那个时期相比,现在处理电子表格的时间要少得多。
现在,我更多地与团队协调,而不是管理团队。我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员工。我研究项目,而不是推出产品。我的日常工作流程体现了我的职业生涯发生的变化:由企业创始人变为咨询顾问,由经理变为教授,由出版人变为专栏作家。
我使用数量众多的工具来处理不同项目,每个项目所使用的工具往往变来变去。不过我在这里要讨论的是每天用来管理我的&工作流程&的若干工具。
我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我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用于沟通和知识收集时间,另一块是项目时间。每天都有几乎一样的沟通和知识收集活动,它们遵循相对一致的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对我来说相当高效。这就是我刚才一直在谈论的日常办公活动。
以我为例,上午到下午三点左右就是那段日常办公时间。在这段时间,我联系并跟进平时接触的所有人员:学生、编辑、制作人员等,另外每天都要阅读,以了解和追踪新闻和新技术,另外管理工作议程、安排自己的任务,以及撰写及回复电子邮件。
这整个过程就是我的工作流程。这么多年来,我努力优化了这个过程,因而现在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
我一天中的另一半时间是项目时间。在这段时间,我研究从学术论文、演示文稿、白皮书到网络广播的各种资料。我往往在下午晚些时候和深夜着手处理项目,傍晚与家人团聚以及午餐或晚餐时间才有空休息一下。
我的日常工作流程所用的工具
鉴于各位已了解了我每天的工作是怎么安排的,不妨讨论我的日常工作流程中所用的工具。先从Gmail开始介绍吧。
大概两个月前吧,我由原来的Outlook改为使用Gmail;我得告诉你,我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了大幅提升。我的所有电脑上都有一模一样的电子邮件界面,并且与我的安卓手机和Chromebook笔记本紧密集成起来,情况完全变了。
再也没有出现成千上万个难以管理的事项充斥着收件箱。实际上,邮件正是这个日常办公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闹钟铃声大作后,我的一天就开始了。我通常从被窝里伸手去掏手机,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点击Gmail应用程序,然后瞄一眼,看看有没有要紧的内容。要是没有什么紧急邮件,我就继续眯一会儿。如此往复两三次后,我终于爬起来,洗漱一番,晃悠悠走到咖啡机跟前。
一旦咖啡拿在手上,我尽量绕开前阵子收养的狗狗,提防它咬我的脚趾、泼洒杯中咖啡、踩在它身上。最后,我躺到沙发上,打开沙发旁边的显示器,再次收阅邮件。
这时,我往往会留意收件箱里有面什么内容,但既不处理,也不回复。我只想慢慢品尝那杯咖啡。
我还扫了一眼我的日历和待办事项列表,确保自己知道这一天要准备处理什么事。
借助Pocket阅读每日必读内容
接下来,我开始阅读每天必读的内容。当然,先是浏览ZDNet网站,然后通常是Drudge和Techmeme。我快速瞄一眼新闻标题和似乎值得一读的任何内容;看到感兴趣的,就右键并保存到Pocket阅读工具中。
在使用Pocket之前,我过去通过新的标签页,打开所有感兴趣的新闻标题。结果,浏览器常常给淹没在一堆浏览器标签页当中,有时甚至到崩溃的地步。要是我换一台电脑,就不得不搞明白打开了哪些标签页,否则不知怎么协调几十个打开的标签页。真是一团糟。
现在,我只要把一切都保存到Pocket里面,之后可以慢慢阅读。其实我分两个阶段这么做。先浏览ZDNet、Drudge和Techmeme,快速了解当天有什么重大新闻。然后在上午晚些时候,我打开Feedly这款RSS订阅工具,处理觉得有时间浏览的众多网站。或者,我会深挖某篇有趣而新潮的故事,查找更多内容,我也会把相关内容保存到Pocket里面。
这个工具的好处在于,我可以在喝咖啡的同时很容易做到这一点。我可以通过新闻标题了解当天概况,但又不需要一大早就全身心地扑在网上。
至此,我的一天已过去了大概30分钟到60分钟的辰光,我喝完了一两杯咖啡,无论对我所熟悉的圈子发生的事情,还是对其他事情,都有了相当清楚的了解。醒来后就能第一时间了解信息,这真不赖。
我会直接进入到早上处理电子邮件的环节,或者开始早读,这取决于Gmail收件箱里面的邮件有多重要、多紧迫。我更喜欢在收阅电子邮件之前进行早读,所以我接下来就讨论这个。
先Pocket、后Evernote
我经常阅读,而且阅读量很大。我需要了解最新的大量信息,既关注相关的突发新闻,也关注专业的技术或学术信息。因而,我早上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阅读上。
由于我已经从我的主要内容来源选择了文章,就可以打开Pocket、开始阅读了。我很喜欢这个工具,因为我现在把所有内容都放在一个位置。
Pocket尤其出色的地方在于,它不但可以在沙发旁边的Web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上运行,还有面向iOS和安卓的Pocket版本。因而,我可以在任何地方阅读文章DD甚至在厕所里用那部专用的Nexus 7阅读,或者外出时阅读。
虽然我平时日复一日地处理日常工作,但使用这些工具意味着,要是兴血来潮,我也可以抄起平板电脑或Chromebook,跑到当地咖啡馆处理同样的工作。
我早上的一项工作就是在社交网络上发帖子。只要在自己的Pocket内容库中看到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就会点击Pocket中的Share(共享)图标,然后选择Buffer社交媒体工具。Buffer拿来当前文章后将它排入一份时间表,并发布到推特、脸谱和领英等社交网站上。只需点击两下,我就分享了有趣的文章。
我早读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把有助于我所开展项目的文章或者有助于一般研究资源的文章保存起来。虽然我有高级版的Pocket(它可以把你打钩的文章保存起来),但还是使用Evernote来整理我的所有研究资料。
我就使用Evernote Web Clipper工具来截取当前文章,并将文章拖到Evernote里面,而不是从Pocket共享到Evernote。
冲洗,清洗,循环回复
我比较认真地对待早读过程。一直读到厌倦了或饥饿了,或者想改而管理电子邮件或日程安排。
在整整一天当中,我还会回过头来使用Pocket,阅读一些内容。要是我需要因别的事情而暂时停止阅读,或者我在排队等候(比如我在餐馆点了菜、等菜上来,或者在医生诊所等着看病,或者等苹果主题演讲开始),这个工具就非常实用。
这一切的关键点在于,自从我每天的阅读改用这种先Pocket后Evernote的流程后,工作效率和灵活性均已大幅上升。我完成了更多的工作,而整个过程的质量又让我极其满意。再也不至于被桌面浏览器绑住手脚了,因为所有这些工具在我的所有设备上统统可以使用。
联系和安排
假设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需要先予以处理,那么在上午的某个时间点,我会将工作重心由阅读改为沟通。我退出Pocket,进入到Gmail,一路处理电子邮件。
Gmail在过滤掉垃圾邮件方面确实做到很到位,不过我会进入到Updates(最新快讯)和Promotions(促销内容)标签,删除任何不必要的内容,或将其标记为垃圾邮件。这种清理操作通常相当便捷。
有时候,我的Updates(最新快讯)部分里面有内容表明有一个任务项。比如说,如果我浏览的一个网站发布了安全警告,视情况严重程度,我会立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将电子邮件作为一个待办事项发送到Todoist。
Todoist和Gmail在这方面整合得非常好。我只需要点击Todoist图标就行,就可以把这封电子邮件变成一个待办事项,附有返回到那封原始电子邮件的链接。一旦我将它安排为待办事项(无论当天或以后),随后就可以将邮件存档起来,从收件箱清除掉。
对于其余邮件,我采用了同样的过程。如果我能立马回复向我发来邮件的某个人提出的询问,通常会立马回复。要不然(比如需要我做另外的研究,或者这其实是貌似电子邮件的行动项),我会将它作为待办事项发送到Todois,并将它从收件箱清除掉。
管理所有那些待办事项的秘诀
我对与日历有关的项目采取了同一做法。比如说,我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教育学院的信息系统和管理证书咨询委员会成员;要是收到一封邮件称已安排了一场会议要我参加,只需鼠标右击就在电子邮件中间的日期,并将它排入到工作日程。原始电子邮件再次作为一个链接而出现,所以我可以将它从收箱中清除出去、存档起来。
这样一来,我可以快速浏览收件箱,回复邮件、标记待办事项或标记到日历。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收件箱清空得干干净净。
现在客观地说,我略微有点迷恋电子邮件,所以确实经常回过头来查阅收件箱,每天一两次(多的时候二三十次)。但由于我的收件箱现在基本上干干净净,这种做法也没什么太大的弊端,只不过浪费了一两秒钟而已。
实际上,由于我已将电子邮件通知整合到手机上,我发觉居然打破了时不时查阅收件箱的习惯,因为除非我听到通知提示音,否则没有任何重要的电子邮件发来。我居然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查阅电子邮件收件箱,这可以说创下了我的个人记录。
安排待办事项列表
至此,我通常完成了早上的大部分事情。电子邮件已被处理,行动项已被移到待办事项列表,已安排事项已被移到日历。我已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大概了解了接下来要负责处理的各种问题。
现在,是时候处理待办事项了。与Pocket、Evernote和Gmail一样,Todoist也可以在我的手机、平板电脑和Chromebook上运行,还可以在台式机浏览器窗口里面运行。于是,我可以从任何地方来组织管理待办事项。
我做的头一件事是,向下滚动列表、移动待办事项。有些事项不再是今天的优先事项,而有些事项的优先级提高了。还有一些重复任务(比如给每个班的学生打分)会在需要弹出来时弹出来。
在我处理接下来的工作(处理待办事项任务、慢慢进入到项目时间)之前,我会告诉你用来管理待办事项的新型秘密武器:。
Trello解决了待办事项列表的一个典型问题:待办事项列表上的事项实在太多了。我们都饱受其害:任何可能需要处理的事项,甚至将来某一天的事项和&我会尽快处理&的事项,未来的项目想法,其他所有杂七杂八的事项,这些统统出现在待办事项列表上,这些优先级很低的项目将列表塞得满满当当。
光整理出所有那些之前安排(比如为下个月15日安排)的事项,再次移到下个月,这就要花好几天的工夫。
我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认识到有些事项需要处理,有些事项可以在近期处理,还有些事项只需要放在列表上的某个地方,它们毫无优先级可言。
Trello集白板、列表管理器和项目管理器于一体。你可以为某些类别制作白板,可以在那些白板里面制作列表。每个列表项都是白板上的卡片,你可以写笔记,在每张卡片背面上与团队的其他成员交流。这听起来很复杂,却异常直观简单。
除了Web平台外,Trello还可以在安卓和iOS平台上使用,所以我又一次可以从任何地方来处理工作。
我制作了一堆Trello白板,&应该在列表上&,但本周或下周不用处理的所有事项都放到Trello白板上。我经常看那些白板,尤其是在处理相应的项目时,从白板上获取事项,并将它们发送到Todoist,不过前提是我确实想在那周立马处理这些事项。
顺便说一下,这正是牢牢控制待办事项列表的关键所在。如果你果真打算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处理某个事项,就把它放在待办事项列表上。如果你希望在某一天处理它,它不是待办事项列表上的事项,也不是要处理的事项,就应该把它们列到某个地方的另一个列表上。我使用Trello来做到这一点。
重新考虑你的工作流程
每过几年,我就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工作流程,通常是觉得自己太落伍,或者因遗漏事项而沮丧不已时重新考虑。最近优化的这种工作流程已持续了几个月,到目前为止是我遇到过的最高效的流程。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样,你的工作流程会不一样,但我还是强烈建议好好考虑自己的工作流程,然后优化日常活动。你会发现工作效率因此提高了,你的日子也会过得更舒坦。
这几乎就是双赢局面,不是吗?
附言:令人惊讶的是,我平常使用的工具中居然没有一款微软软件。我以前离不开Outlook。现在我仍大量使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但我的日常工作完全与微软无关。这倒不是什么政治决定或声明。说实话,我相当喜欢微软。我只是寻找并整理出了处理工作的最佳工具。如果我是微软内部人士,我会认真想一想再动笔。
【编辑推荐】
【责任编辑: TEL:(010)】
关于&&的更多文章
一个好的工具无论是对于开发者还是整个项目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次的专刊为大家提供了Oracle最新推出的Java SE 8详细的开发教程,从解读到探究Java 8最新
讲师: 28人学习过讲师: 21人学习过讲师: 27人学习过
一个好的工具无论是对于开发者还是整个项目而言,都是
在此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很多开发者陆续使用了HT
编程领域在这几年里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说C、C
本书从基础知识入手,详细讨论了Oracle数据库的创建、OEM及iSQL*Plus等工具的使用、Oracle的字符集知识、用户的创建与管理、表空
51CTO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日结的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