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有几个领导上了怀化红网百姓呼声谢谢

高考为何“逼死了屈原”
  高考正酣,而端午与高考时间的“无缝衔接”,激发了网友的无穷想象力。这两天,一个有关屈原被高考逼得沉江的段子在网上疯传——老师问:屈原为什么选择端午节跳江自杀?学生抢答:因为他害怕明天的高考!他文综不会,理综也不会,英语一窍不通,数学只能考个大鸭蛋,虽说他的诗歌天下第一,作文却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看后在荒诞的开怀之余,复觉沉重。屈原成为“高考害死人”的受害者,其实是现实中考生或曾经的考生在这段特殊的时期互相取暖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宣泄内心积郁的情绪,表达对高考中一些不完善规则的批评,实属正常。有人指责这个段子“不严肃”、调侃屈原这个爱国诗人,实属小题大作。在高考给人以如此巨大的压力现实面前,这种小段子的心理辅导作用,恐怕要好于一些专门开设的课程。    幸好还有南方科技大学,今年终于有45位学生不用参加高考。这批决心摆脱高考束缚,投身改革实验的学生,有着毅然决然的坚强心。不过,他们想要摆脱高考束缚,但高考的“制度安排”却又找上门来,相关部门要求他们必须参加高考,为这片改革试验田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南方科技大学迫于压力,专门准备了两个考室,所幸的是,有了南科大这个平台,这45位学生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高考考室没有排上用场。(6月8日《新京报》)    屈原迫于“高考压力”而跳入汩罗江,因为他没有其他地方可跳;这45位学生因为有南科大这一片海,而幸运地没有重蹈“屈原覆辙”。南方科技大学“自授学位”的改革创举,并非对高考制度的颠覆,而是一种补充,是给考生自己高等教育路径的另一种可能。在通往“汩罗江”的道路上,如果多一点这样的选择,必将缓解“过江”的拥堵状况,促进高考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能够多造就几个活着的屈原,而不是让无路可走的“第一诗人”被逼沉江。    但从南科大45位学生被要求参加高考一事来看,相关部门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探索的真正意义所在,无时不想用高考枷锁套向这45位“屈原”。这其实是套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的枷锁,而这一枷锁的可笑之处在于:在南科大设立考场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当下的高考制度。当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改革的动力,甚至向改革者不断挥出枷锁时,探索的步伐必然会更加沉重和艰难。如果没有开明的思想宽容改革者的话,昨天的高考“逼死了屈原”,明天可能就是南科大。因为,没有自己路径的南科大,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者。百度贴吧提示信息很抱歉,该吧被合并您所访问的贴子无法显示。系统将在秒后,自动跳转到严正声明:凡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诉请求,百度将依法予以处理,且不收取任何费用。请采取正常投诉途径投诉,切勿相信不法分子收费删贴的欺诈行为。---07月31日 07:37再寻离骚景 端午小长假沿着屈原足迹行走
(常德石门夹山景区。资料图)
  游常德,体会屈原放逐生涯情怀
  屈原诗歌《九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史海钩沉:屈原目睹国家政治腐败、强秦又虎视眈眈,他忧国忧民,心急如焚,主张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力图国家强盛起来,以致遭到腐败贵族们的反对,而楚王也听信谗言,开始“疏远”他,后来把他“放逐”汉北,最后又“放逐”到江南。在此流放期间,有专家考证称,屈原曾到过常德市的许多地方,并留下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等许多名句。
  节庆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常德城乡家家采艾悬挂于门,称为“禳毒”,或剪菖蒲为虎形戴在头上,称为“辟毒气”。每逢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常德的赛龙舟活动也值得一提,其中以澧水、涔水沿岸最盛,而龙舟竞赛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划横河,抢对岸;一种是拖长水,夺锦旗。
  当地景点:桃花源景区、壶瓶山景区、夹山风景区、常德诗墙。
  特产一览:汉寿甲鱼、玉臂藕、桃源野茶王、石门柑橘、酱板鸭。
( 11:38:06) ( 11:24:38) ( 11:06:31) ( 09:53:5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网论坛三湘四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