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学路上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小张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期末L练习 鲁教版题型全面,适合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使用。是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 期末L练习 鲁教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政治试卷题)我急着要啊!!_百度知道
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政治试卷题)我急着要啊!!
【抵制诱惑、健康成长】19、(8分)自教育部颁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安徽省供激垛刻艹灸讹熏番抹政府和合肥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以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此,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例题:)一天;同学对你说:“到长江游泳去,大风大浪才刺激呢!”
警示语:增强自律,切勿盲从。或江水无情,珍惜生命① 包吃、包住、包玩五折优惠!”网吧老板叫你上网。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小张说: “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丸:“来一颗,提提神。”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紧急意外——暴力、抢劫、勒索钱物、性侵犯等发生在你身边。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者采纳
1、健康生活 健康游戏2、绿灯可以再等,生命不能重来。请遵守交通规则!(盗用别人的)3、远离毒品 真爱生命4、机智报警,110在你身边(1)拒绝不良诱惑,警惕网吧陷阱;或:拒绝诱惑,文明上网。 (2)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或:安全才能回家。 (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或:拒绝诱惑,警惕毒品犯罪。 (4)见义勇为;或:依法维权;或:及时拨打“110”;或:巧发求救信号。
提问者评价
谢啦,虽然已经没用了,但不过还是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①警示语:拒绝不良诱惑,警惕网吧陷阱
②警示语: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安全才能回家/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③警示供激垛刻艹灸讹熏番抹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不良诱惑,警惕毒品犯罪。
④警示语:见义勇为;/依法维权‘/及时拨打“110”/巧法求救信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警示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考点:不良诱惑、自我保护和防微杜渐
考点:不良诱惑、自我保护和防微杜渐
自教育部颁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某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此,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每小题2分)例题:一天,同学对你说:“到长江游泳去,大风大浪才刺激哩”警示语:增强自律,切勿盲从。或江水无情,安全第一。(1)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同学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警示语:(2)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丸:“来一颗,提提神。”警示语:(3)紧急意外——暴力、抢劫、勒索财物、性侵犯等发生在你身边。警示语:(4)周末假日,同学邀你一起去网吧玩游戏——“杀个过瘾”。[来源:学#科#网]警示语:
材料一:日,甘肃省正宁县发生特大校车安全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12月12日,江苏省丰县一小学52人的专用校车载着47名学生返家,路上校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水深达到60厘米的沟内,造成15名小学生死亡,8人受伤……材料二: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事故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严惩。2011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条例(草案)》。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4分)⑵确保校车安全,人人有责。请你就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献计献策。(4分)
现象一:“正版”的模仿,“山寨”手机、“山寨”小品、“山寨”明星等层出不穷,早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对“山寨”现象,社会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山寨”现象深深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其实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盗取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组装、拼凑换版、贴牌,俨然正版,充斥市场,成为某些消费者的新宠。现象二:现在,一些青少年追求“个性”、“时尚”,穿古怪另类的服装,说“网络语言”,写“火星文字”,在他们看来,这样才较酷,才算“个性”。一种被称为“非主流”的文化在青少年中渐渐流行。(1)“山寨”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2)流行事物就像社会生活给青少年出的选择题。对此,我们该作出何种选择?(6分)
材料一&广东省某市公安局的统计报告显示,当前该市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没有预谋的,只是一时冲动而违法犯罪的占82.7%。未成年人步入歧途与不当交友,容易被人利用而意气用事有关,也与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有关。材料二& 2008年初,中央综治办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进行了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调查,通过对其中2000余名闲散未成年人抽样调查,结果如下:闲散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的开始平均年龄7 i1 J
C+ B# K% E% H3 M- B3 I: ]0 a&不足12岁的' X6 c: ^7 O+ ^- c4 V; H6 e- J&12岁以上不足13岁的. T; K, `
b6 Q( E( D6 I
@5 g&13岁以上不足14岁的. P. W% Z5 P6 X* [, I&超过14岁的+ Z# F; J1 Y
X( _: e2 Q. K&不良行为的数量4 ?. L5 N8 f* H2 R; _: f* `' g2 B&1种5 \$ F* K$ K7 V
L8 Z6 B&3种* d# b4 D# d9 W* a, [6 _' B' ^3 \, H&5种7 H4 F" b) [/ L3 W7 P( Y: h6 _* Q
J&1种$ Y. B8 j# \# M4 g7 ?5 G&所占总人数比例4 G- b8 a, A% U7 P9 B) W. ?&10%4 G/ \' M( V; \3 C. d, A3 B&30%1 H4 K9 h! `1 N8 f8 W7 E U4 W1 A
C&50%' g7 P* j3 S6 @) i4 M4 @" c&10%, c) f
a. A# C&(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阐明了什么问题?(2分)(2)请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两点以上)(4分)(3)要解决上述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三点以上)(4分)
◆智能手机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结果显示,面对网络上的淫秽色情、网络诈骗、造谣诽谤、网络水军等,对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感到不放心”的人占7成以上。◆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因虚假发布或炒作张海迪入日本国籍、雷锋生活奢侈、“7·23”动车事故外国人获天价赔偿等谣言,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因开办推手公司,删除帖文替人消灾、联系查询IP地址等方式非法攫取利益等,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刑拘……(1)面对网络社会中的淫秽色情、网络诈骗、造谣传谣、网络水军等不良现象,我们青少年要增强哪些意识和能力?(3分)(2)为了让网络的秩序更放心,请你对政府管理部门和网络经营者提几点建议。(4分)
周谷今年12岁,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近,他经常听到班上的几名同学在课间谈论网络游戏如何精彩、刺激,非常想知道它究竟有什么乐趣,更想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但又害怕自己一旦涉足便无力自拔,所以一直不敢进入网吧。一天周末,几名儿时的朋友来到他家,邀请他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周某犹豫不决,朋友们见状,一路连拉带拖,而周谷也半推半就地走进了网吧。没想到,周谷一玩就着了迷,耽误了功课还损害了身体。他知道这样下去危害很大,却又实在难以抵制游戏的诱惑。为此,他感到很苦恼。(l)营业性网吧是未成年人的雷区。请你结合材料,说一说周谷误入“雷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不少于两方面,4分)(2)你认为周谷应该怎样戒除网病?(两方面即可,4分)(3)周谷的这段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背景材料:“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是“中国式过马路”现象。2012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公安部《关于将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请示》,明确每年12月2日为“全国交通安全日”。2013年12月,泰州市公安局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民警走上街头 ,走进学校和社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某校学生会打算组织一批志愿者参与本次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加入并完成如下任务:【交通知识】(l)“中国式过马路”是什么性质的行为?简要阐述“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2分)(2)试写出下列两种警示图标的含义。(2分)【我的建议】(3)为促进全社会告别“中国式过马路”,请对社会相关部门和公民分别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我的设计】(4)请为本次宣传教育活动设计两条标语。(2分)
材料一:“宅童”泛指不喜欢外出与朋友游玩,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做作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的孩子。网络游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宅童”。而市场上的网络游戏有78.5%的不适合未成年人,58%的网络游戏设有陷井。也有一些“宅童”出于好奇,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材料二:近年来全国“扫黄打非”办、中央外宣办、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行动,进行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效果显著。(1)请你从材料一中找出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雷区”。(2分)(2)请你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帮助“宅童”不再“宅”。(4分)(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国家开展打击网络低俗信息有何意义?(2分)
材料一:近年来,手机走进了我国的千家万户。据有关部门统计,2013年,我国每百人拥有手机68.5台。现在的手机样式精美,功能强大,不但可以用来通电话,而且可以上网、上QQ、拍照、游戏等。材料二:某报记者对某一初中学生拥有手机与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拥有手机所占人数比例在有手机的学生中,曾经在上课期间偷偷使用过手机上网的人数比例在使用过手机上网的学生中,曾经用手机浏览过不健康网站的比例在使用手机的学生中成绩下降的比例74%42.7%47.6%75.3材料三:初三(1)正在上数学课,小亮觉得很无聊,于是偷偷拿出他的iPhone 5观看NBA总决赛,被老师发现后要收缴他的手机,他气愤地对老师说:“是我自己的手机,我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请你从权利义务的角度对小这的言行进行评析。(1)简要分析形成材料一所描述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2)针对材料二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3)请你从权利义务的角度对材料三中的小亮的言行进行评析(4分)。
(8分)近年来,腾讯公司开发的QQ姊妹产品——微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微信借助互联网发送短信和语音,且不收费,因此成为了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有调查显示,微信被很多青少年视为“交友利器”,不少人还喜欢使用微信寻找陌生人的“摇一摇”功能。于是,微信也就同时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出现了不少利用微信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的案件。微信几乎成了“危信”。另外,近几年,互联网上利用微博、微信和QQ制造谣言的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网络购物上当受骗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保护?(6分)(2)请你从法律的角度为“净化网络环境”提一点建议。(2分)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教学 考试 历史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七年级人教版思品下测试题成品(0)--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七年级人教版思品下测试题成品(0)--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6:04: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七年级人教版思品下测试题成品(0)--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官方公共微信思想品德人教版七下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第四单元测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曲《朋友》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手臧天朔,于08年11月6日被曝涉嫌斗殴命案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据悉,臧天朔被捕与5年前一起发生在廊坊引发命案的斗殴事件及多起其他恶性事件有关。犯罪作为法律打击的重点,是因为&
& A.犯罪是违法行为
& B.犯罪危害他人
& C.犯罪危害社会
& D.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身为班长的旺旺(时年十五周岁)为维护自习纪律与同学小刚发生口角。小刚出手打人,旺旺在还击时踢伤其下腹部,小刚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学生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②中学生要珍爱.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③中学生要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
④旺旺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以命相抵&
⑤旺旺虽致人死亡,但应从轻处罚& ⑥旺旺的父母应当给予被害人亲属一定的经济赔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
3.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机智求助他人抓住歹徒 ②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和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不畏强暴,以死相拼
④巧妙周旋,趁机逃脱后及时报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最好的屏障是(&&
A.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权益
B.通过有关部门调解.仲裁解决争议
C.通过德高望重的人来调解
D.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以求解决
5.“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社会是复杂的,要谨慎交友
B.经常犯错误必然会跌入犯罪的深渊
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矫治不良行为做起
D.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6.日凌晨,阿强等3名中学生酒后驾驶摩托来到路口,恰遇一男青年,他们3人以恐吓.搜身等方法,抢劫了男青年李某身上的50元钱。此后,3人仍不罢休,继续用砖头击打李某的头部,造成该男青年昏迷。之后3名少年被警方逮捕归案。要判断这3名学生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是他们的行为(&&&
①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是否违反校纪和社会道德规范
③是否应受刑罚处罚&&&&&&&&&&
&&&&&&&&&④是否触犯刑法
A.②③④&&&&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日,备受社会关注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在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玉军.耿金平.田文华等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
①公民一定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法不可违, 违法必究
③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④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朱某因无法忍受李某不断用手机给自己发送侮辱性短信,将李某告上法庭。法院作出判决,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是(&&&
发送短信会造成社会危害&&&&&&&
B. 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诉讼是唯一的维权方式&&&&&&&&&
D. 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9.中学生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本班同学小江被几个身强力壮的社会青年拦住搜身。小刚未加思索,立即上前替小江打抱不平,结果两人都被打成重伤,住进了医院。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见义勇为,就要敢于硬拼
②面对歹徒行凶,及时拨打“110”报警
③凡是遇到违法犯罪分子,都要避而远之
④要有保护他人的胆识和勇气,更要善于智斗
A①②&&
B 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10.某网吧老板开出优惠条件,让未成年人进网吧消费,他的行为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
的规定,他的行为属于
A.家庭保护&&&&&&&
一般违法行为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一般违法行为
D.社会保护&&&&&&&
一般违法行为
11.某酒店的经理罗某招用了一名年仅 14
岁的男孩从事打杂工作,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了解此事后,依法处理了这件事,同时责令罗某立即停止使用童工。劳动监察部门的行为是对未成年人实施
A.家庭保护的体现&&&&&&&&
B.学校保护的体现
C.司法保护的体现&&&&&&&&
D.社会保护的体现
12.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总理在谈及“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时指出,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因为(&&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②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③未成年人自护意识.自护能力较弱&&&
④青少年受到特殊的社会保护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某市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示牌发放仪式,要求全市酒类经营者必须遵守“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法律规定,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示牌。此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
A.家庭保护的要求&&&&&&&&&&&&&
B.社会保护的要求
C.学校保护的要求&&&&&&&&&&&&&
D.司法保护的要求
14.“青少年经验少,自我保护少不了。自尊自爱做防护,公共场所不露宿。遇到侵害莫惊慌,灵活机智巧周旋。法律武器保平安,保平安……”这首小诗说明(&&&
①青少年要学好本领练好武术,敢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②青少年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善于同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
③青少年要有警惕性,要具备保护自己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④青少年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日,原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因公开发表“查处降价的房产商”言论。网友对其展开“人肉搜索”后发现周久耕所抽的烟是“南京”牌系列“九五
至尊”,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之间,其所戴手表是价值10万元的名表“江诗丹顿”,并抖出其开名车.多出房产等消息,南京市纪委部门随后对其展开调查。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并上缴国库。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③加强网络监督有利于政府勤政廉洁&
④社会的公平正义离不开正义的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20)分
16.概括地说,法律对人们主要有哪些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做?
17.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分为哪些种类?
材料解析题(15分)
18.日晚上10点左右,24岁的小伙子许某在自动柜员取款机用自己的工资卡取钱,无意中将100元按成了1000元,取款机竟然真的吐出了1000元钱,卡中余额只有170多元的许某十分奇怪,马上查询自己的余额,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的余额竟然只扣了1元钱!许某将此事告诉同伴郭某,觉得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不拿白不拿,两人再次来到该取款机前取款。许某先后取款171笔取走了17.5万元,之后两人各自潜逃。
日,许某被刑事拘留。11月2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许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日,该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并于3月31日宣判:许某犯盗窃罪,鉴于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故改判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2万元。不管最后的判决结果如何,大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许某做错了。生活中难免有诱惑,别人的东西即便无人看管也不能拿,不义之财不可取。在发现柜员机出错后,许某选择了错误的行为,就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结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一审判决中,适用了哪一部法律?这部法律是哪一个机关制定的?
⑵结合材料谈谈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⑶作为青少年,应如何防患于未然,做守法的好公民?
四、探究实践题(20分)
19.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
近年来,随着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问题成为了家庭.学校.社会的重头戏,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某班举办了一些活动。
(1)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2)根据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要求,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
①“包吃.包住.包玩五折优惠!”网吧老板叫你上网
②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小张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保护法》保护。”
③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丸:“来一颗,提提神。”
④&&&&
紧急意外——暴力.抢劫.勒索钱物.性侵犯等发生在你身边。
第四单元测试卷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每小题3分,共45分)
1.D解析:答案A错误,因为没有分清犯罪和违法的区别。答案BC两个答案都不完整,只有D回答的全面,危害社会既包括了对他人的危害,也包括了对他人的危害,同时还强调了严重性。因此选择D.
解析:小刚和班长发生口角后,不理智的班长和小刚冲动下动手,并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受到刑罚处罚。答案③错误,因为材料里并没有体现磨砺意志的知识点,所以不选,答案④错误,因为班长是未成年人,所以不适宜判死刑。答案⑤是正确的,是因为首先班长是未成年人,其次不是故意杀人,所以要从轻处罚。但必须要附带民事赔偿责任。因此选择D.
3.B。解析:本题考查了青少年如何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强调了要善于斗争,答案.①②④是符合题意的。所以选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护合法权益最有效的办法和手段,因此选择A.
5.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小要养成好品质,遵纪守法,从小事做起。因此选择C&
6.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时犯罪的特征。答案②是错误的。因为违纪和违背道德规范不是犯罪的根本特征。违纪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因此选择C。7.A。解析:答案①②正确,因为公民如果不规范行为,必定要违法或者犯罪,答案③错误,因为违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不用受刑罚处罚。所以选择A。8.D
解析:答案A错误,因为发送短信不会造成社会危害,只有不良信息才产生危害。答案B错误,因为李某是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答案C错误,因为诉讼不是唯一的,还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所以选择D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如何面对违法犯罪分子。青少年在自保的同时,要勇于和善于斗争。因此选择C。10.D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家庭.社会.学校.司法保护,营业性的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属于没有履行社会保护之责,违反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以属于一般违法行为。11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未成年人的四个保护的内容的理解,注意审题,题目中提及到劳动监察部门的行为,这是社会保护的体现。1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答案②错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当然受法律保护,可此材料特意强调了国家对青少年的保护,所以不选。因此选C。13.B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未成年人的几种保护类型,酒类经营者是社会的群体,所以此类行为是属于社会保护的要求,因此选择 B14.B
解析:答案①错误,青少年学好自我保护的本领,不是单纯的练武术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法律意识。所以选择B.&
15.D解析:此题最具有迷惑性的是答案②,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就这个材料来说,网络对于社会的监督是有利的。但“人肉搜索”有时候也会给当事人增加很多的麻烦,有侵犯隐私的可能,所以是有利有弊的。因此答案也对。所以选择D.
二、 简答题 (20)分
16.现代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们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我们应当学法.守法.用法.护法,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17.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三、 材料解析题(15分)
18.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⑵①面对取款机出错吐出的钱,如果主动举报,可能获得“好市民”.“拾金不昧”的赞赏。材料中许某抱着“不拿白不拿”的贪婪思想,用只有170多元的卡取走17.5万元,最终坠入违法犯罪的泥潭。这说明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具有必然的关系。②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犯罪。
⑶①学会拒绝(抵制)不良诱惑。②重视道德修养,防微杜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认真学习法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通则.刑法),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的是道德水平跟违法犯罪的关系。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同学们知道,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低,同违法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家要从小时候,从小事上做到严以律己,不能一时糊涂铸成大错。
四、探究实践题(20分)
19.(1)班会.板报.图片展览等。(2)①警示语:拒绝不良诱惑,警惕网吧陷阱&&&
②警示语: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安全才能回家/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③警示语: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不良诱惑,警惕毒品犯罪。&&
④警示语:见义勇为;/依法维权‘/及时拨打“110”/巧法求救信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放学路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