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复习资料问题

高中政治课件|试题|教案|教学设计|资料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课件试题
版权所有:新课标第一网 CopyRight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站长:高中政治答题思路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之一
限定型题型解题方法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限定型题型,总体说不外乎两种:一是全限定型题型,即限定范围、限定具体知识,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发问方式,应用试题已经限定的知识解答试题中的问题。二是半限定型题型,即只是限定了范围,但是没有限定具体的知识,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试题发问方式,用限定的课本内容解决试题中的问题。具体说,前者要求学生用限定的具体哲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来解答试题;后者要求学生用限定的经济学或哲学或政治学的一定范围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二者的答题方法与思路是不同的,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全限定型题型与半限定型的具体发问方式。
全限定型题型与半限定型的具体发问方式基本是固定的,前者发问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为: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某道理分析上述材料,例如:请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说法的科学性。后者一般为: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哲学(或者经济学、或者政治学)道理?对于哲学还有几种常见的发问方式,即上述材料反映了辩证唯物论、或者唯物辩证法、或者认识论、或者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哲学道理?例如: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
二、全限定型题型与半限定型的具体解答方法。
对于这类限定型的非选择题,不管是全限定型题型还是半限定型题型都有雷同的方法,就是用限定的范围和限定的原理解答问题。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下面就具体说说。先说全限定型的具体解答方法。
1、全限定型题型的解题方法。
由于这类题型已经限定了解题的原理,所以比较简单,但是有的同学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的具体解题方法。正确的方法是:
首先,在大脑中或者草稿纸上迅速回忆写出限定原理的内容(注意:哲学既有原理又有方法论),这是解答好这类题型的第一步,比较关键。
其次,通读材料,找出与限定原理有关系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需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用笔划出。并进一步分析划出的信息与限定原理是否吻合。(注意: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
第三,把原理与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进行论证找出的信息是有效还是无效,也就是说,论证找出的信息与限定原理能不能相互说明问题。(注意:论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就象小学数学里的验算一样,对答案的有效与否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同学根本不论证自己的答案与问题之间的严密性,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第四,在草稿纸上做出简要的答案,并做进一步的论证。很多同学缺少这一环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答案的正确、科学与严密性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注意:很多同学认为这样做很浪费时间,但是对于一个对课本知识很熟知的学生来说,这并用不了很长时间,尤其对一个对答题技巧有一定把握的同学,这更是他们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第五,最后才是我们把答案用工整的字迹与规范的格式写在试卷上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因此很快。(注意:如果你的答案很正确,但是由于你的字迹与卷面使得你失分,这对高考是很严重的事情,也许因为一分你与重点大学无缘,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
下面在说说半限定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它的答题方法与全限定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基本一样,区别主要有:
全限定型题型在解题的时候,要求对限定原理做全面的作答,因此答案组织的时候,对限定原理与材料有关系的方方面面做详细的作答。比如: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以上说法的正确性,那就可能具体涉及到这个原理的三个方面,即(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般对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这三个方面做较详细的作答。而对半限定型题型在解答的时候,因为它限定的是一定的范围,因此可能设计到这个范围内的很多知识点,所以对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一般不做很详细的作答。比如: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可能有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这个答案要点,但是一般情况下再不做较详细的作答,只是点出这个答案要点,做一点有效分析就可以了,因为还有较多的答案要点要答。
一句话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详”与“略”的得当问题。
政治测试题解题思路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要求  只要记忆准确,学会分析,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答好的。从这几年的评卷情况看,单选题得分率是比较高的。  选择题的答题要求是:  ①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②仔细阅读、分析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和中心意思,真正理解题意,吃透题干精神。  ③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无关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  2.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在具体做每道选择题时,基本步骤与要求如下:  第一步,审清题意。审题包括审清题干和审清设问两个方面,明确选择的范围与对象。审题干,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审设问,看清设问的具体要求(是对整个背景材料还是对某一句话的设问;问“联系”还是“区别”;问“原因”还是问“意义、作用”;主体是谁、在做什么等)  第二步,寻找答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辨析选项,排误选正,寻找最佳答案  第三步,正确涂卡与核查。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再做非选择题。  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选择法,指能够从题干和选择项中直接把答案准确地选择出来。即“一眼就看出来”。  (2)排除法,又叫淘汰错误法。要排斥与题干无关的题肢;排斥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排斥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排斥错误的题肢。  (3)代入法,就是把选项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到最佳答案。  当然,在具体做题过程中,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答案。  3.单项选择题丢分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复习不全面,基本内容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但不理解,或当时理解了但记忆不准确,因而选错了答案。  再次,同学对于一些选择题用名言警句、诗歌寓言、漫画图表等作题干,或者作为题干的背景时,由于不熟悉,思想准备不足造成选择错误。  最后,对于难题,干扰性迷惑性大的选择题,不会识别、不会比较分析,而答错。  4.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同学们,做任何事情,信心很重要。做选择题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坚信自己能行,“我一定能把它做对”。当然我们的信心也必须建立在夯实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做题技能上面。  二、非选择题  1.非选择题解答的一般要求:从总体来看,应该把答案看作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说理性文章。它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要言之有理。思路正确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准确全面,字体工整清楚,答题要规范。  2.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1)审题:审清设问: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从文化生活角度”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审设问还必须明确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审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主体,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背景材料以及设问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思考。  (2)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3)作答: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作答(答题)要求: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3.解答非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要注意克服以下常见的毛病:急于求成。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照本宣科。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原理表述不准确,分析用词不当。
  书写不认真。字体潦草,涂改过多,论述不分要点,卷面不清晰。  贪多求稳。认为回答得越多越好,来个撒网式战术,掩盖了重点,浪费了时间。  以上几种常见毛病,是影响非选择题得分率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努力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上,才有可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注: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要牢牢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只学习解题方法,不注重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
  三、典型试题解题思路 1.认识、看法、理解、分析上述现象等类设问  (l)“是什么”(内容);  (2)“为什么”(原因、结果、意义、作用、影响);  (3)“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2.依据、理由、原因、为什么等类设问  理论依据(考点)+现实依据(意义、作用或影响)  3.启示、启发等类设问  理论依据(考点)+(主体)怎样做  4.作用、意义、影响类设问  (主词)有利于,或有助于(多角度、多层面回答,但有些题目要辩证地分析)  5.评析、评论等类设问  先判断,后逐层分析,并说明理由。  6.该地区是如何坚持&&&观点、上述做法怎样做到&&&观点等类设问  从共性(知识)+到个性(材料)  7.体现了、蕴涵了&&&道理等类设问  从材料具体内容+知识  8.建议等类设问  先看清运用哪个模式知识,要具体、合理  9.举例说明类设问  事例要符合题干精神,要把来龙去脉完整叙述,并适当分析  10.图表题  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二看图表内容,要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等。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  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  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图表题答题时要注意:  ①对于材料(图表)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类问题,要扣住指定的材料或图表(含注)作答;答案不仅写出图表表明的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本质性问题。  ②对于表格(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类问题,要注意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或理论的高度。此外,我们平时所涉及到的此类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也不能教条化、定式化,要因题而异。 ③对于谈谈对某一现象的认识这类问题,要从这一现象是什么(包括揭示出其本质)、为什么会出现(或要解决)这一现象(或问题)、怎么办(怎样处理或对待这一现象。即措施)。视问题不同,回答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11.漫画题 先看漫画内容,再看漫画中的事物及其关系,最后分析漫画揭示的问题或寓意  以上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请各位认真揣摩、掌握,并实践中要落实到位。
解所有的题都应遵循的审题思路
一、原则:细心、审慎。
二、过程:1.看设问,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主观题需要把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考虑)。注意限制性提问:“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或政治常识”,“民主制度、政党知识、宏观调控”等。2.抓材料中关键词: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如:主语---人大、市委、政协、联合国、东盟;房价、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企业、人均GDP等叙述语的内容3.领悟出题者的意图——考什么原理(道理)4.想二个政治术语即:书本术语和时政术语(准确、完整地想)5.扣题目的材料:引用材料后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一原理。
三、解具体题型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
注意把握材料的整体意思,要借助该题组前面的引导材料、该题材料的标点、关键词句、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设问来筛选、排除。
1.应对客观性试题(单选)强调6个环节:⑴审好叙述语,概括主旨,即主体做了些什么;⑵审指导语,找出指导语中的限制词;审题肢:⑶还原出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怎么表述,位置在哪里,这是解题的依据;⑷排除表述错误的题肢;⑸比较正确选项的区别;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⑹.带着区别对照题干主旨,挑出最佳选项。
2、五种排除法:①排谬法(排错法)◆◆◆常见错误选肢:A、只要------就&&&&&
B、意识对事物具有促进(指导)作用&&&&&&&
C、创造规律、改变规律D、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E、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集体经济)F、“点面结合”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统一,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G、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内因)H、认识的途径(实践、读书)≠认识的源泉(实践)I、认识的根本任务(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J、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K、遇有“决定”等绝对用语要小心。如认为作为意识范畴的方针、政策等看成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那就是错误的;如认为作为政治范畴的决定经济范畴的也是错误的;L、依法治国的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等等。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做因果型选择题时,记住套用“因为…………….(选项内容),所以……………(题目材料内容)”方式后,看是否同时具有先行后续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⑤排大于或小于项: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
,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注意保持题干与题肢之间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3、临考应变
问题1:在解答选择题时,遇到生疏的或未接触过的观点怎么办?解答:将正向选择和反向排除相结合,将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相结合,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示例:(2000—21,指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单科卷第21题,下类推)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人均收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A.经济增长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错)B.经济增长会自发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错)C.市场经济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错)&&D.经济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
问题2:最佳选择题中,感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可以选,怎么办?& 解答:首先,一定要领会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总体的逻辑关系,然后比较各题肢,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千万注意,这是最佳选择,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也不能选。
示例:(2002—12)
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本题题干的中心内容或第一层逻辑关系是两条工业生态链各自的内在联系,揭示的是生态链中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题干没有说明作为整体的工业生态链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不选C;利用制糖废料、酒精废液、蔗渣等生产出新产品不是题干突出强调的内容,故不选B、D。
问题3: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解答: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可以确定侯选项中有些应该选或应该不选。在四个题肢中,包含有不该选的选项的题肢可以排除,不包含有该选的选项的题肢也可以排除。
& 示例:(2000—9)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用作用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具体体现为:①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企业的贯彻起保证监督作用。②在企业干部管理上起把关作用
③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领导作用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指挥作用(错)A.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本题中第四个选项很明显是错误的,据此可很快判断出应选题肢。
问题4:在解答不定项选择题时,遇到把握不准的题肢怎么办?& 解答:在正向选择的情况下,该题肢错误的不选;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不选;与题意有关,但不符合题目设问具体要求的不选。(注意,在不定选中即使与题干中某层意思吻合,也可以入选。)特别要关注题干最后的设问性表述。通过上述思考仍不能排除的,应该选入。& 示例:(2001—26)“权利的真正源泉在于义务。”这句话意味着:A.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B.履行义务是实现权利的前提C.只有先实现权利然后才履行义务&&&
D.履行义务必然要享受权利。
本题命题的意图,就是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题干突出强调履行义务对于行使权利的重要性。A、B两肢符合题目要求。C肢表述是欠妥的;D肢尽管也是反映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但它与题干的角度相反,强调的是权利对于义务的重要性,不选。
问题5:在解答选择题时,哪些逻辑关系或表述可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解答:这要视具体问题而论。一般地说,“只要……就……”、“……就是……”以及一些极端性的、绝对性的及排除条件性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在正向选择时一般不选。示例:(2000—28)在54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一些西方国家试图把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作为先例,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长们则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反对上述观点。这是因为:A.一国主权是该国人民享有人权的前提& B.尊重国家主权是联合国的基本准则C.人权问题就是主权问题&&D.宣扬“人权高于主权”是强权政治的体现。&
C肢将“人权问题”与“主权问题”完全等同,无疑是错误的。
问题6:选择题中说法错误的题肢一定不选吗?解答:题干材料为对客观现象的描述或领袖(不等同于名人)的语录,设问指向为“材料说明(表明)┄┄”,这类选择题中说法错误的题肢不选。但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入选。(1)反向选择题中。题干指向为“下列理解错误的有”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2)辨析型选择题中。
问题7:对试卷中的古语、古诗词、漫画或图画看不懂,怎么办?& 解答:高考试卷中引用古语、古诗词、漫画或图画,会考虑到考生的理解能力,不必紧张。如果万一遇到不能理解的,建议:①.结合试题材料中的其他内容或题肢猜测;②.抓住引言中的关键词(特别是能够和教材表述对应起来的词),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其意思,也可以“靠船下篙”作答。
& 示例:(2000—30)下列说法具有无神论意义的是:A.子不语怪、力、乱、神&&&&&&&&&&&
B.天不变道亦不变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本题四个题肢选自《论语》、《韩非子》、《春秋繁露》等古文或成语。抓住A肢中的“不语……神”、B肢中的“不变”、C肢中的“有命”“在天”和D肢中的“异”“变”,结合题干中的“无神论”不难做出正确选择。要注意的是D肢,它虽隐含唯物论思想,但直接表述的是辩证法观点,与题干要求不直接相关。
政治主观性试题解答程序与技巧
一、&看清试题要求
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看范围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求用政治、经济、或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还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某些知识来分析回答问题。2、
看能力要求。要明确试题是要考查什么能力:是识记?是理解?是运用?3、看分值要求。如果分值较高,则提示我们要认真对待,详细回答,若分值
较低,则没有必要在上面过多地费时费力。4、
看求答要求。要明确试题是求答原因、原理、意义、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等哪一方面的内容。
二、审读材料全文
要审好题,必须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要像分析语文试题一样,认真阅读材料全文(若是图表题,则需要看表头、标题,要与图表内容进行纵横比较,要重视注释等等)。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1、 出全文的中心句,即能够表达全文意思的语句。2、 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每段的意思。3、 出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4、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答案要点。有了答案要点,也就有了答题方向。按这个方向组织答案,一则可以防止跑题,二则可以防止遗漏要点。
三、合理组织答案
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列好提纲,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2、答题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详略得当,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3、恰当运用政治术语。突出创新意识,体现人文精神,反映时代和社会主题。
克服以下毛病:1、 事理分开:答题分原理段、材料分析段、结论段。2、 逻辑性差:东拉西扯、词句重复或用词不当。3、 不分段没有条理;或分段过多,序号杂乱。
四、几种主要题型:
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例:08四川延考卷38题第四问。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9月27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此前为30%),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l倍。(4)联系材料,分析国家采取抑制房价的措施是如何体现从实际出发的。(l0分)
解题思路:此题设问材料指向明确具体,所要考查的哲学考点具有明晰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如何体现”四字,更清楚地告诉考生答案要点应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中心,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不同角度,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具体要求的分解。从唯物论角度看,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必须从全面的、具体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认识论角度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实际。在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不同角度的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要求,紧扣材料进行作答,才能有效得分。
参考答案:材料表明,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因素,国家从这一实际出发采取了抑制房价的措施。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国家抑制房价主要采取的是经济手段。从实际出发,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抑制房价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
反映型的设问有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等。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即采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1年高考第38题第(3)问为例加以说明。38、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三大产业结构。
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联系所学知识:三大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三疏理、作答:附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
08全国2卷39题第6问:“驼峰航线”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但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与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运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回答:中关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思维路径】调用知识国际关系从材料中概括出中美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观点,注意从多角度思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6)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4分)
为什么型(“原因类”试题):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 为什么能”、“
简要说明理由”等。解题基本思路是:“原因+意义”。原因一般是指已经存在的(即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一般指将要出现的好的方面,包括理论意义和时政意义。因此,此类题目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例题:(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I卷第39题)(5)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解析和答案:此题考查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四个考核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考查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依法治国”等知识点。分别要从“现实依据”、“ 理论意义”、“
时政意义”等角度回答: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3分)(此为现实依据)。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4分)(此为理论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3分)(此为时政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要注意题干设问要求回答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而不是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二者有其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差别的一面。
怎么办型(措施型)
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这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握程度。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在答题中务必要审清题目,结合设问发掘材料中蕴含的相关信息,再把所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从多角度组织成答案要点。解答这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例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从依法治国角度,结合材料,阐述如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社会建设?(9分)
解析及答案:(1)对“立法机关”的要求: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3分)(2)对“行政机关”的要求: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治理,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3分)(3)对“司法机关”的要求:要严格执法,确保司法公正、监督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3分)例:08四川卷38题第1问。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是的广泛关注。
&2006年W市环保局收到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环境保护的方案和提案共35件,其中多件涉及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到2007年底,全国有1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在本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督促下,相继出台并实施了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规定。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国务院通知要求,采取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等六项措施,以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1)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限塑令”对生产塑料袋的企业和消费者将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和消费者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16分)&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典型设问有“有何经济、政治、文化意义”“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题型。根据设问的角度来划分,一般是具体的设问,即分为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经济、政治意义。2004年出现了用哲学原理分析说明某一事件的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回答
☆、经济意义方面答题思路:一定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地毯式搜索——对号入座,否则便会缺漏要点。
 ▲从个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个体特指劳动者、经营者、消费者、企业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增加就业、增加人民收入、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经济效益等。
 ▲从集体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集体特指企业、产业、农村、城镇等。答案的关键词有:加快企业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等。 ▲从国家的角度组织要点:这里的国家特指整个社会、国家。答案的关键词有:宏观调控、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内需、增加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科学发展观等。
☆、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等。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国内)(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等。(2)、(有利于)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等。(3)、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4)、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势力”及活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对外交往的意义(国际)(1)、对我国的意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当中的积极作用;昭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世界人民利益;推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国的相互合作、求同存异;有利于构建世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
⑵对党的政治意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战斗力,影响力,凝聚力;关系到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强的领导核心等。
☆思想文化意义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以德治国等。
☆、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件的意义: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要害,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说明,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点出他的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答意义类应注意以下问题(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意义)。(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4)、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体现时代性。(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下面以2003年第41题第(3)问为例:1990年到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的重大意义。9分
思路: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答: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附参考答案: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例题:(2005北京春季高考文综试卷的高考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启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2005年起中国与东盟将逐步取消大部分双边关税,向“零关税”迈进。我国西南省区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邻近,具有发展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双方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意义。依据解题思路组织的答案是:①有利于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②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进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改善我国外贸环境;(我国)③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双边的优势互补;(双方)④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亚洲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双方与世界)
认识型的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理解”、“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说明某一事物”等等。
解题方法:“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来作答。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对“台独”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台独”公投是错误的。)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保的危害性等。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如何认识”类问题都有这样三个问题,应视具体题目而定。但考虑问题的总的思路应该是一样的。
下面以2003年第38题第(2)问为例加以说明。
38、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8分
判断表态(是什么):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如:2002年第38题第(3)问: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2年第38题第(3)问为例加以说明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2分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附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1)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8、高考图表类试题解题方法例析
图表类试题是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分析这类试题的解决方法供参考。
图表分析题的“三读”与“三审”
要解答好图表题,必须注意“三读”和“三审”。
一读图表标题。图表的标题可以说是它的题眼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跑题”。
二读图表数据。理解表格数据,分析才有根据。读表格数据要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或同类比较(对数据进行归类,然后同类数据之间比较)、整体比较(即表与表之间比较),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特别要注意数据的内在联系,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纵横分层理解、分析和阐述。
三读图表注释。表注是提示性的、补充性的,但对审题很有帮助,从备注中有利于把握解题的思路或角度。因此,做好图表分析题,表注非读不可。
上述三读也就是审读材料。此外还要三审。一审要求。题目的要求是题目规定的答题范围,明确要求才不至于经济、政治、哲学不分,原理混淆。近几年高考图表题都是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有关问题,要求明确。如果题目的要求是隐含式的就要慎重,如“请用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就要好好研究哪些是“有关”的知识,若贸然下笔就有可能出差错。二审设问。审设问要“咬文嚼字”,把握范围、程度、本质等等,根据设问组织答案。如“表Ⅰ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与“表Ⅰ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这是有区别的,前者概括现象即可,后者除概括现象外,还要考虑产生现象的原因或影响等。图表分析题中一般都设有一个如何认识的问题,认识什么?是原因还是结果,是办法或措施还是影响或意义。三审设问间的关系。图表分析题一般有2—3个问题,几个问题中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近几年高考图表题设问都是递进关系,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第一问或第一、二问要求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第二问或第二、三问要求回答怎么办,有何意义等。抓住了题目中心,层层作答就不会出现答案错位。上面谈了解答图表分析题的三读三审,它们是互相联系和依存的,审题时要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其准确性,增强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下面举例说明。
[例]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下列图表并回答问题:(1)这三个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2)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会有什么影响?(3)你认为我国的汽车工业怎样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图表Ⅰ:我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的年产量与资金利润率的关系图表Ⅱ:1994—1998年中美汽车年产量及占世界比重(单位:万辆)
1996&& &&1997&&
&1998世&&&&&&&&
界&4950.5 &4998.5& 5133.2&&
5190.0中国产量& 135.1 &&
162.8&比重(%)&2.7&&&&&
3.1美国产量&1226.3 &1198.5 &1179.9&&
1220.6&比重(%)24.8&&&
23.0图表Ⅲ:1997年中美最大汽车公司生产规模比较
&汽车产量(万辆)&销
售 额(亿美元)&利
润 额(亿美元)&雇员人数(万人)美国通用& 429.7&&&&&&&&&&&&&
1781.7&&&&&&&&&&&&&&
&67.0&&&&&&&&&&&&&&&
60.0中国一汽& 26.9&&&&&&&&&&&&&&&
&27.6&&&&&&&&&&&&&&&
0.3&&&&&&&&&&&&&&&&&
注:我国目前有115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数量堪称世界第一。
解题思路分析:(1)审读图表需注意的三个问题
①注意审读三个图表各自的标题,因为标题规定了表格的基本内容,能概括揭示其中心意思。注意审读设问,结合设问审读图表。②在审读图表时,一方面要总结出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并透过现象揭示出现象背后的问题,同时可“折射”出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方法。③在审读过程中,发现一层意思,在草稿纸上记录下来,最后汇总,并系统化、条理化,即是答案。
(2)审读图表Ⅰ:图表Ⅰ系坐标式图表,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折射”出的理论:我国的汽车工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提高产量,形成规模效益。
(3)审读图表Ⅱ:横向比较看:汽车工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和巩固,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生产国。从我国情况看,汽车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美国的差距相当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小,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很不相称。
(4)审读图表Ⅲ及“注”
先横向比较,美国通用:每辆汽车价格约4万美元,利润约1500美元,每人每年产量约7辆。我国一汽:每辆汽车价格约1万美元,利润110美元,每人每年产量约0.6辆。结论:我国汽车档次低,利润低,粗放型经营,经济效益差。解决措施:采用先进科技,加强管理,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提高其竞争力。
后纵向比较:美国通用汽车年产量约相当于我国一汽的200倍,销售额60倍,利润220倍,雇员只有我国一汽的3倍多。结论:我国一汽公司规模小,利润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粗放型经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措施:扩大公司规模,以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益。
读注:我国汽车厂家多,生产规模过小。联系表Ⅱ表现,我国全国汽车总产量只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三分之一。结论:我国汽车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分散。规模小必然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反过来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措施:我国汽车工业应进行结构调整,组建自己的汽车“航空母舰”。
参考答案:(1)资金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图表Ⅰ表明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图表Ⅱ表明汽车工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已经确立和巩固,美国是汽车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是个汽车小国,与美国的差距很大,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图表Ⅲ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国汽车生产厂家虽多,但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产值产量低,粗放型经营,劳动生产率低;汽车档次低,利润小。总之,经济效益差。
(2)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使得面对“入世”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将面对严酷的国际竞争;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入世”将促使我国汽车工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
(3)面对“入世”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做到:①国家要加强对汽车工业的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我国现在汽车工业的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使汽车创造企业优胜劣汰,创造有利于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②企业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企业并购和大企业集团的“强强联合”,组建我国的汽车“航空母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③企业要自觉遵循价值规律,坚持市场为导向,不断提高竞争意识。④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⑤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经济效益。⑥搞好售前、售后服务,建立服务网络,提高企业信誉。
9、“限制”类试题:从设问来看,该题型指向非常具体,运用什么观点分析什么问题规定得十分严格,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小,我们把这种类型的主观题称为封闭型主观题。与谈意义、危害、启示、措施类开放型主观题不同,它不是侧重于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考察,而是侧重考察学生由小点切入、纵深开掘的深入分析能力,能力要求从表面上看降低了,但实质上思维的难度增大了。
例题:前些年,部分农民露天焚烧秸秆,这不但污染严重,而且引发大量不安全事故。因此,国家明确规定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各级政府也纷纷制订出台了一系列秸秆禁烧的政策措施。但是,一些农民仍要违禁,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农民环保意识差,图省事;二是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三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扶持。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分析部分农民顶风违禁的原因。(8分)(2)用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出一些建议。(8分)
解析及答案:(1)第一,限制了“用内外因关系原理”回答: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4分)第二,联系材料阐述原理:对于一些农民的违禁行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项目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外因,是造成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3分)一些农民环保意识差,图省事是内因,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所在。(3分)(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则起阻碍作用。(4分)第二,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农民提高环保意识。同时,依靠科技,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4分)
08全国2卷39题第5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维护国家独立的正义战争。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10分)
【考查目标】综合考查考生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与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调用知识】 内外因辩证关系。【思维路径】本题政治部分结合抗日战争历史资料,以中美关系等角度为切入点。第(5)小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也是一个政治与历史学科内综合的试题。回答必须限定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范围内,既要指出威廉&凯宁的观点合理之处,又要说明其片面之处,不能简单给予肯定或者否定。
&【参考答案】(5)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是战争朝胜利转化的内因,包括“驼峰航线”的开辟等在内的国际支持,是促使战局尽快实现转化的外因(2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威廉&凯宁强调战争物资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5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改善了中国抗日武装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3分)。
论述题作答“四要”
一、审题要科学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成功与否。根据近年来高考论述题是采用材料题的特点,我认为要做到审题的科学化,必须做好四步工作:一是认真读析题干材料,把握其层次性及中心思想,若是题干由多则材料组成,还需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即审清题干;二是认真分析所问问题,了解设问的方向,若是多重设问,还要明确设问间的相互关系,即审明设问;三是根据材料及设问的内容寻找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点,以确立用以分析、回答问题的基本原理及主要观点;四是围绕材料中心,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书本知识,列出解答提纲。
二、答案要简约答案简约也即答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纵观近几年高考论述题的答案,简约化的特点十分明显。因此,考生们必须摒弃答论述题的“多多益善”的策略。
三、术语要规范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政治科高考说明中均有恰当使用政治、经济术语的明确要求,在论述题答案的“综合评价”中也有类似的规定。答题过程中,考生如有使用术语不规范的现象存在,即便答案意思基本到位,也决不可能获得高分。而要做到使用术语的规范化,就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记忆,对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要字字、句句、层层加以落实,记清记牢,切不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四、思维要多向
思维角度的多向化,这是近几年高考政治的新要求新动向。如给企业发展提合理化建议,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企业自身怎么办?二是国家又该如何做?前者是微观,后者是宏观。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时,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多角度的立体思维,要经常进行思维的多向训练,以提高作答论述题及其它主观性试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要做好高中政治的主观题,首先要让学生有话说,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注重对书本的知识点的把握,不仅对教材内容要了然于胸,而且对一年来的国内外主要时政热点要有所了解,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要是让学生懂得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行。下面我就谈谈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一,认真审题、审清设问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看不清设问的要求,理解上“差之毫厘”便会导致答案的“谬以千里”。因此,能否正确审题,从材料中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许多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
就审题方法而言,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步:首先,要细审设问、细读材料;其次,要推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再次,要“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第二,结合教材、搜索相关知识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政治主观题的题目素材一般是来自现实生活及时政热点,但答案却是来自于书本。但是,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就不知道思考知识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可以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服务,结果是答案所涉知识点是自己能够背上来的,解题中却不会运用。仅靠死记硬背会让人陷入到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中去而不能自拔,不能跳出来从宏观上统揽知识点。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在考试中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底气。因此平时熟悉书本知识,考试中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以不变应万变是决定着学生政治考试的成败关键。
第三,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依据。
审清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离开题目所给的材料盲目去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进行作答,答案往往离题,吃力不讨好。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进行设置答案。当然在考试中,有的主观题的解答好像并不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便能作答。但这只是考试中的个别情况,大多数主观题的解答都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进行作答的。
总之,答好高考政治主观题,具体要求是:思路严密化(研读材料,抓住题眼,找准理论,有理有据,逻辑合理)、知识重点化(知识点准确,关键词句突出,能让阅卷人一目了然)、语言术语化(表述既要简明流畅,又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色)、格式条理化(书写提行空格并标序号,切忌一段文字包罗万象,让阅卷人去寻找“得分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