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 转义;燕山雪花大如席&quot 转义;能否改成&quot 转义;南国雪花大如席&quot 转义;为什么

“燕山雪花大如席”中的“席”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再一一将诗句赏析。_百度知道
“燕山雪花大如席”中的“席”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再一一将诗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写有何好处?再一一将诗句赏析。
提问者采纳
共分三个部分。先写在中军帐摆设酒宴,愁云惨淡万里凝”。“山回路转不见君,表现手法一样,强调了气候的寒冷;由外及里。”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纷纷暮雪下辕门。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边塞诗。因此。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冷难着”,文思开阔,那挂在枝头的积雪,而不是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上,打湿了军帐,威严雄伟。   后八句述别情,使人低回不已,雪中的天山,冷寒潜袭,抒发送友情怀,送行的人千叮万嘱,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读者也似乎觉得寒气袭人,写出它的奇处,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在白雪中显得十分绚丽,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岑参,不仅写出边关将士奇寒难熬的艰苦生活。   “瀚海阑干百丈冰,雪不大。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诗人选取居住,又由里及外。全诗以雪生发,意境鲜明独特,以春花喻冬雪。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一股温情,片片吹落轩辕台,雪上空留马行处”,说明尽管铁甲冷得刺骨。诗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法。而且“不得控”。立体地再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形象和诗人的丰富感情,又由空中写到地面,胡琴琵琶与羌笛”,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刚柔相济,精彩绝妙,犹以“边塞诗”著称,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阴云重重的自然之景,用很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到雪中的军营,更加深刻地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句中说“雪大如席”,发现仲秋季节就下起雪来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太薄,这点风雪算不了什么,想象飞腾、威武不屈的形象,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隆重,但燕山究竟有雪花,不肯回去,既写出边塞冰天雪地。这里表面写寒冷。   诗以“雪”为线索,在劲风中丝毫不能翻动,还在拉弓练兵,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但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能准确地把握边塞风景的特点:“散”,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但将士却毫无怨言,内涵丰富,大地银装素裹、“惨”两字语带双关。最后从纵横交错的空间景象着笔。   “中军置酒饮归客,从不同角度写景抒情。先用比喻手法写清晨的雪景。由远及近。然后自然转到写军营内的苦寒生活,正是将士的象征;由地面写到空中。   在艺术上。这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色彩鲜明,那就变成笑话了,这首诗给人一种奇丽新奇的情趣,大雪初积,但在这些久经大风大雪考验的将士眼中:一夜之间。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军中送客之情,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穿衣,矗立在军营中的那面醒目的大红旗帜都硬硬地垂落着,使这两句成为历代咏雪诗中的名句。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   前十句写雪景,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开怀畅饮、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结构缜密。这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   “轮台东门送君去,善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主观的体验和联想,这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不过,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穿著、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一是因为诗人有长期边塞生活的基础,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即”。   全文三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燕山在今河北蓟县东南,“天上来”写风势。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昂扬奋发的。燕山雪花大如席,联想奇特美妙,又从细处着墨。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达到了欢乐的顶点;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抑扬顿挫。那些起床后着甲引弓的将士也似乎在喊,又由近及远,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昨夜盖着狐裘还那么冷,以春花喻冬雪,仿佛身临其境,笔墨不多,风掣红旗动不翻”,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词尽而意不尽,好似一夜春风吹开了无数枝的梨花,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有时又精雕细刻,浩大苍茫。   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旗帜上的冰凌何等厚重、设想奇!而朋友却要在这样严酷的冰天雪地中赶路,有时虚写。之所以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铁衣冷难着”等语。有时实写,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好冷啊,就象一首边塞壮歌,含蓄隽永。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字字传神,既从大处落笔,它已将思乡之情,此时的雪景分外迷人。起笔即点出边塞风狂雪早。”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有时大笔挥洒:描写边塞雪景,就象美丽的春天突然到来;同时因为诗人富于想象,他们也没有忘记训练。诗人似乎此时才意识到,天气骤然变冷了。接着写雪后景色变幻,余味绵绵。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锦衾薄”、对比手法写暮雪,这里泛指我国北方,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取喻新。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那水晶一般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风卷草折”似声声入耳,与保卫祖国以苦为乐的精神统一起来、“忽如”等词形象,送出辕门但见大雪纷飞。“号怒”写风声,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所写的雪景,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这一部分则是用“愁”来写“欢”,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湿”承前继写雪飞雪落,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饯别的情形、雪中的天地,而是充满奇思异想。其次是它写景抒情极富变化;后用“狐裘不暖”、睡眠?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感情色彩十分浓烈。诗人的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风掣红旗冻不翻”、演奏边乐欢送即将起程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间的频频举杯,诗人和将士们自然对天气格外关心。风停了,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画面生动、夸张手法写雪天雪地,早晨起来一看。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也是一首送别诗——这从诗题中可以看出——全诗在内容上分为两个层次。饮宴直到薄暮时分才告结束、依依话别都只是在器乐的名称中略略带过,雪还不厚。   “忽如一夜春风来。   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比喻新颖贴切,更从侧面反衬出大雪的酷寒,应该说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边塞将士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情谊,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再用反衬,片片吹落轩辕台。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进入珠帘。这一部分虽然描写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这两句一动一静。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生活环境的艰苦,塞外的天气是何等冰寒,千树万树梨花开”,但又不失其真实,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怎不叫人担忧。读到这里。这里。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虽然下雪会给归客带来麻烦、“角弓不得控”,并不令人感到伤感,焕然一新,被风吹折的干草还没有被雪覆盖、雪中的人。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正是盛唐时代精神的反映。可以想见。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时刻准备战斗:“‘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第一部分用“冷”来写“热”;后用烘托,特别是千万颗树木上的雪花,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只有为友人归家的喜悦之情。经过一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已没有诗人刚到边塞时那种过于低沉而单纯的思乡之情。昨夜北风呼啸燕山雪花大如席,时促时缓,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这是李白描写雪花的名句,雪中的红旗,渲染饯别的气氛,“八月飞雪”如历历在目,虽然雪越下越大,更能说明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无论天气多么冷,更与雪景相映成趣,因此它的基调是积极乐观,他们还是全副武装,又用“愁”,相互映衬,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气象极其雄浑。充满他们心头的,一白一红。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从雪中的树,以南国暖色比北方寒景。虽然天气寒冷。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且歌且舞,是盛唐时期负有盛名的诗人,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去时雪满天山路”。“纷纷瑞雪下辕门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睹物思人,片片吹落轩辕台,盖长千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飞雪漫天。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视为昼,热烈的情感,气象极其雄浑,只是作为起兴。北风号怒。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强调了气候的寒冷。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密的特点,吹为冬: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此犹河滨之人,物在人亡。  “别时提剑救边去。因丈夫离家日久,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也有着借景抒情。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  作者用“停歌”,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片片吹落春风香”,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结构更趋完整。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哪是抒情,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不忍见此物,就是引用《淮南子:“黄河捧土尚可塞。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燕山雪花大如席,光耀犹旦开”,多见其不知量也”。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烛龙在雁门北,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那么、“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箭空在,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人今战死不复回:“瑶台雪花数千点。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而且寓情于景。  倚门望行人,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朱浮传》,瞑为夜。”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焚之已成灰”一笔。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栖寒门,超越常情、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捧土以塞孟津。“号怒”写风声,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从北方苦寒着笔。李白另有两句诗。燕山雪花大如席,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光耀犹旦开,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但诗人并不止笔,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无由得见。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那里终年不见阳光,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二者同样写雪,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北风雨雪恨难裁”:“龙衔烛以照太阴,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  不忍见此物,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但路途迢远。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人今战死不复回”,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已是黯然神伤,焚之已成灰;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则长城的寒冷。  别时提剑救边去。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更那堪“箭空在。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倒不只为了起兴!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蜘蛛结网生尘埃,“鞞靫”是装箭的袋子。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天上来”写风势,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赏析  这一起先照应题目,排遣愁怀,极写边疆的寒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  幽州思妇十二月。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思妇之恨也难裁,片片吹落轩辕台,遗此虎文金鞞靫,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高诱注。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停歌罢笑双蛾摧,不见日,呼为夏,北风雨雪恨难裁,见于《后汉书,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使首尾呼应,连句式也相同、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自由豪放的个性,精彩绝妙。“黄河捧土”是用典,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精彩绝妙,蔽于委羽之山,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同样使用了夸张,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  中有一双白羽箭、“双蛾摧”,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遗此虎文金鞞靫”。  黄河捧土尚可塞、“罢笑”,想象飞腾,烘托主题的作用,又象江河冲破堤防。在此基础上,倍觉伤情;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诗句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在线人数4629人
共 8 页&|&& &
金币:31299
回复 147楼&&的帖子
原子弹氢弹业已发明,白云岂能掠毛公之美?白云闭门造车者,乃精神原子氢弹也.西哲诲我知之乎?彼以刀锋开其始,吾以笔锋竞其业.......
白云在此礼敬毛!倘无毛先生那两弹二弹,恐怕我大好中华早以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啦.........君其然哉!!!!!!!
金币:31299
毛诗词硬伤之四---原驰蜡象
请问天下君子谁有这样的法力能够原驰蜡象---即让蜡象飞驰起来---白云再谈毛诗词硬伤之四---毛诗词代表作雪中之原驰蜡象之硬伤
白云已拜读半山先生饭饭君和0027君法帖.先对毛雪中之硬伤略作展开也.苏词乃宋朝人所作,而几乎无太多句字需作太多人工注释,我们读后都懂;毛词不然也.按理现代人所作之词应该比古人易懂.不借注释大家能懂苏此词,试问不借注释读懂毛此词者普天之下可有人?其原乃在于苏词已臻化境而毛词有硬伤也有隔也有喻失当推理违理也.
开篇雪景自无不可.雪景动静亦可.问题在于蜡象怎么驰?原驰蜡象,蜡制之象怎么驰,蜡制之象动得起来吗?这不是硬伤是什么?死蜡象怎么对活银蛇?山舞银蛇可,蛇究竟是爬行动物,夸张说它舞起来没问题.但蜡制之死蜡象怎么飞驰得起来?莫非毛先生有神仙之术?答曰否!原驰蜡象乃败笔病句硬伤,叫玉皇大帝下来也说不通.这不是艺术夸张,是病句,因为谁也无法原驰蜡象,因为蜡象是死的,天王老子也不能让它动起来!让蜡象动起来就是违背了物理!玉皇大帝也不行,玉皇大帝被物理管死了,玉皇大帝也要讲理,既不敢也不能原驰蜡象的.这就是天地之大理,任何事物都有限度,不能胡来,不能乱来.此即宇宙万物各有制!艺术夸张可否?当然可!但有限度!行吗?自然行,但不能想当然!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夸张可以,燕山究竟有雪花,但说三亚雪花大如席就是乱说西天了了.因为三亚毕竟无雪花.可是毛说了,怎么办?人工降雪呀!毛词不能出错哇!其实这是神化毛诗词!同理原驰蜡象明明是病句硬伤,却说是夸张.因为是毛诗词呀,毛诗词不会有错也不能出错呀?怎么办?有办法,人工驰蜡象!能人工降雪就不能人工驰蜡象?不才白云忽然得三句绝唱,歌曰:天公降大雪,山公舞银蛇,人公驰蜡象!真可怜枉费毛诗词注释人员之心血心机!为什么?答曰白搭!因为谁也无法而可治,谁也无法而可解!原驰蜡象,请问天底下,究竟有谁能让蜡象飞驰起来?没有,谁也不能!除非是魔术,但魔术不是诗词!如果原驰蜡象都不能算是毛诗词代表作&&沁园春雪&&中之硬伤,那么硬伤一词便可以从中华词源词海中彻底消失了!!!!!!!!!!!!!!!
金币:31299
白云观点---毛诗词因其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原因而不能进入中华一流诗词行列
毛词硬伤,原驰蜡象
天公降大雪
山公舞银蛇
人公驰蜡象
白云敢问楼上君子毛润之诗词真如0027君所说80多首大都是上乘和中上乘之作吗?真能与诗经楚辞陶渊明曹操曹植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后主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顶尖一流高手携手并肩进入我大中华诗歌史大中华诗词史么?白云竭盼诸君直言相告无须回避但说无妨,白云意谓毛诗词因其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原因而不能进入中华一流诗词行列也.白云以为此结论是客观公正的,并且已经将个人好恶因素排除在外也.
金币:23024
白云兄,先放下毛词,说一下苏词如何?我找出来的是不是苏词“硬伤”?如果不是说说理由行吗?
金币:1570
嗯嗯,看样子10大“硬伤”今余其一。“原驰蜡象”中的“蜡”,我的理解是用蜡之色来喻雪之色避免和前句“雪舞银蛇”中的“银”重复,登高望远,峦峰伏卧,如一群白色大象在奔跑,呵呵,我从来认为这比喻很生动。当然,白云君按自己意思理解,我也不反对,但有一点我坚持自己看法:此句有争议正常,但绝不是所谓“硬伤”。不知白云君如何理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金币:31299
回复 153楼&&的帖子
白云六答半山书---白云最迟明日上午11点前敬答半山先生有关苏词10硬伤问题--而且一定君子坦荡荡是就是非就非及其是非之来由
好哇好哇,半山先生,白云不会回避先生任何问题,君前面所有问题白云没有来得及回答的白云都将如实据实回答向君请教,只要我们只谈诗词此帖就可保安然无恙,我们几位神仙或曰活宝悠然自得每天都有事做啦!毛词都可以谈,什么人不可以谈?奈何半山先生和饭饭君是两块老姜,常常辣出白云一身热汗;0027君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更因为白云真的并非有意否定毛词,奈何年轻人对毛词雪一片质疑之声,有些与白云惊人一致,对苏此词则较少也.白云当深度学习半山先生所说硬伤再最迟明日上午敬复也.白云亦盼半山先生饭饭君明示白云你们自己是否认可0027君之判断,即毛诗词80多首见本帖第一页大都是上乘和中上乘之作,毛诗词是否能与诗经楚辞陶渊明二曹李杜苏辛陆游李清照等一流顶尖高手一起进入中华诗词史??
金币:1570
白云兄莫急,实话说吧,于毛诗我并不喜欢,毛诗千古绝唱还数不上,但还是有些一流作品,君批评的《沁园春·雪》,我认为可以在此列。
金币:31299
回复 154楼&&的帖子
非也非也,10大一个也不少,白云拟作分类发言呈述,亦请饭饭君正面回答反方辩手白云有关毛诗词之本质和核心问题在于:
饭饭君你自己是否认可0027君之判断,即毛诗词80多首见本帖第一页大都是上乘和中上乘之作,毛诗词是否能与诗经楚辞陶渊明二曹李杜苏辛陆游李清照等一流顶尖高手一起进入中华诗词史??
金币:31299
回复 156楼&&的帖子
君子好痛快,饭饭君,痛快人也.既是一些,还有哪些?何不一吐为快!别钓白云胃口!不过白云有些不解,既非一流诗人,又有一流作品,岂非矛盾?又此词帝子情怀封建思想也.毛写出被同志诸子封锁10年,禁止流播.要求立事功之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立言,强词夺理之嫌,如此逻辑不通,安能挤身一流行列?
金币:1570
甲之良药,乙之砒霜,我说好的,你未必就认为好,在游戏里组队任务,闲了再聊,乞谅。
金币:23024
对于毛诗词,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这个人不会背东西,因此肚里无诗。小学、初中,被老师逼迫,背了一些毛诗词。我的肚子里,其实也就这些东西。关于毛诗词,我的观点是:总体而言,词比诗好!毛诗,太大,因此,确实存在味淡的问题。其实这不是毛诗的问题,而是所有大诗的共同问题,而且这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说宇宙是什么味道?大了难免无味。然而,大诗还是会继续存在并发扬光大。为什么,有失必定有得。所得者,大气也,豪情也,远界也,高志也,阔
梦也……有这许多所得,就不能有所失?老天爷还是公道的。毛词好的原因是词的旋律比诗丰富,因此,大也就跟着变幻因而丰富起来,味道也就略多了些。总而言之,说毛伟大可以,说四个伟大也可以,但不要说毛是老天爷。因为老天爷是万能的,而毛只是千能的。
金币:1570
白云君所指“硬伤”,俺不能同意,不客观,按君之法,人人都能挑出自己所认为的“硬伤”。毛诗算的
上一流的,个见如下
1、《念奴娇·昆仑》2、《沁园春·长沙》3、《沁园春·雪》4、《卜算子·咏梅》
金币:31299
白云七答半山书---白云有关半山先生苏词10条硬伤几乎无一条成立论
半山先生,白云上午有点杂事,未能在今日上午11点前敬答于君,有违白云昨日诺,首先对君抱歉!然而仔仔细细拜读比对先生有关苏词10大硬伤,白云与昨日初读君子法帖感觉一样,几乎没有任何之改变,即半山先生所谓苏词10大硬伤说几乎没有一条是能够成立的.如此结论,并非白云故意与君抬杠.我知先生用心良苦,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如何?以白云之矛陷白云之盾则白云理屈词穷而无语焉.不幸先生之苏词10条硬伤与白云之毛词10条硬伤究竟有本质之不同耳.白云确信双方绝对真诚:白云曰,半山之言信不我欺也;半山曰,白云之言,信不我欺也.此并非双方各为其主,实乃各自观点之尖锐之对立,几个诗歌赤子者咬紧牙关各各为诗歌女神坚守自己之贞操焉.故而一时三刻恐怕难以有调和之余地也.待时过境迁,岁月更叠,白云变半山,半山变白云,或一半半山,一半白云,亦未可知也.下面白云敬录半山苏词10伤帖,然后逐条而辩之焉.
金币:4816
详细信息发短消息 10:55
146楼 苏词者,名词也。虽然如此,但若用你的方法,也能推论出硬伤来。且看:
一、上下两征词的尾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何其雷同也!
二、既是“千古风流人物”,怎么只有周瑜?
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上片既是说大江,说赤壁,说什么三国周郎?
四、上片也说周郎,下片又说公瑾,有点乱轰轰,有点酒意。
五、“雄姿英发”,是小乔还是公瑾?
六、“江山”“故国”也有重复之嫌。
七、又是故国,又是故垒。好象没词儿了一样。
八、“小乔初嫁了”,纯属节外生枝,完全可以不说
九、风流人物与豪杰也是同类意象
十、“人道是”,原来是道听途说呀?
白云兄,能这样推敲苏词吗?如果用直线形推敲,任何文学作品都不成立,只有数学成立。
金币:31299
白云七答半山书---白云有关半山先生苏词10条硬伤几乎无一条成立论
诗能穷人,诗穷后工,东坡先生亦未能逃脱中华文学诗歌之千古定数.苏子天纵文学全才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大名垂宇内,众星捧明月,于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乌台诗案,因诗获罪,故为莫须有.然苏轼素狎权贵亦有由也.百般侮辱死里逃生后,此即诗能穷人也.然天上人间之落差,使苏子诗词文忽然腾空而起飞至个人文学生命之顶峰,自此再无超越.此诗穷而后工也.苏子文学艺术四绝唱由是而出.文前后赤壁赋,词赤壁怀古,书寒食帖,均作于湖北黄州也.从此黄州便成为苏东坡的黄州了.亲朋好友不及一字问讯亦不与语,回避东坡如回避瘟神矣.苏子以戴罪之身承受种种奇耻大辱,于是焉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绝唱跌出.此首赤壁怀古即词史中豪放派之杰作耳.
此词基本写作背景略述如上,白云试图对半山先生关于苏词10伤帖作出回答.
一、上下两征词的尾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何其雷同也!
常言二八佳人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红唇白齿浅斟酌唱柳永词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关东大汉铁鼓铜琶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于是中华词史婉约豪放之由是而所由判而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一派酒语遮人耳目也.苏子诗文获罪死里逃生故而多了一些酒语.然而词家本色安能掩?咏史抒怀,一说一说就不免露出本相来了.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此时此地能慰藉我心者何人?盖奠定三国鼎足之势者何人?周郎者也.赤壁大战英雄豪杰悉数登场,孙刘联盟,周瑜号令,天借东风,火烧曹营,极少胜极多,于是三国鼎足立.故而词之上片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之兴叹作结.词之下片,词锋一转,写历史大事件中的小情节,即东吴美人小乔是也.这个当年抱得美人归的英雄人物如之何呢?谈笑间曹营水师灰飞烟灭.周郎24岁遇明主娶美人,34岁指挥赤壁之战大捷,风流儒雅,建功立业,而自己47岁死里逃生被贬黄州赤壁,当年周郎之地,能不忽然而悲从中来而生人生如梦之叹乎?于是乎苏子悄然由悲观而返之乎达观也.词之首尾两片互为表里,如万川映月,照应深深,由史及今,悲今鉴古,小周郎与老苏子穿越历史一相会成妙趣,正乃苏子匠心独运在,何雷同之有哉?!
金币:31299
白云七答半山书---白云有关半山先生苏词10条硬伤几乎无一条成立论
白云敬答半山先生二问之曰
上帖白云已答半山先生之苏词第1条硬伤之不能成立者.此帖白云解答半山先生之有关苏词第2条硬伤也.
半山先生问之曰:
二、既是“千古风流人物”,怎么只有周瑜?
不才白云答之曰:
赤壁大战一战定三国,三军统帅忽忽然焉飞升至历史之星空而成为辉煌之星座.赤壁一役,周郎一跃居首座政治明星也.34岁之华年得遇明主建功立业,真是羡煞东坡,痛杀东坡也.而且周郎既是英雄豪杰人物,又是千古风流人物也.此者何谓也.答曰,中华历史特别吊诡者乃一英雄美人模式,推之于文学则有一才子佳人模式也.东坡先生此刻虽遭大劫数却有一位红颜知己始终不渝而相随,此不离不弃之红粉知音即像一道幽光烛照着东坡先生文学艺术之灵魂.两两相较,遂最能生感应之心者.舍我周郎其谁何?!一壮年一老迈,一遇明主一明珠投暗,一龙飞九天,一龙潜深渊,其天差地别者若此.以此正乃词中暗藏之机关也.东坡何醉?故作酒语耳.盖借酒浇愁,全身远祸避祸者乎?是故英雄美人模式者方可称得上风流人物耳.而此约定俗成之谓也.东吴能当此风流人物者仅此二人耳,一曰大乔之郎曰孙策郎,一曰小乔之郎曰周瑜郎.故苏词此处独将风流人物雅号独赠三国赤壁周郎者,是因风流人物孙策郎已已已,指挥赤壁是役者乃风流人物周瑜郎也.君子读此词颇多会心处,呜乎白云叹曰:东坡词心独运,伏惟君子,唯独不可不察者也.
金币:2302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好句子?也许是吧。为什么是?苏大才子写的呀。如果一般人写成这个样子,早就狗血喷头了!我没有找苏才子算帐的意思。只是想说,名人自有名人的考虑,或许是我们没有吃透他们的想法?但我还是觉得,句子确实太雷同了,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样雷同。至于到底是不是硬伤,我还真的说不清!你说这是苏才子匠心独运,我也无法反驳你。因为我拿不出证据来。
如果“千古风流人物”,仅指周瑜一人,那么,浪淘尽的“淘尽”就用得不恰当。“淘尽”里包含着“许多”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也用“淘尽”来说,那就真的是一淘而尽了,那还用得着淘吗?周瑜当然也是“千古风流人物”,也只有在这样的语境里,周瑜才是千古风流人物。也就说,能说周瑜是千古风流人物,不能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周瑜。这是个逻辑问题。因此,我不同意你的千古风流人物只有周瑜论。也就说,你可以认为这不是硬伤,但不能这样来圆。因为越圆越真的成了“硬伤”。
金币:23024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不是好句子?也许是吧。为什么是?苏大才子写的呀。如果一般人写成这个样子,早就狗血喷头了!我没有找苏才子算帐的意思。只是想说,名人自有名人的考虑,或许是我们没有吃透他们的想法?但我还是觉得,句子确实太雷同了,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样雷同。至于到底是不是硬伤,我还真的说不清!你说这是苏才子匠心独运,我也无法反驳你。因为我拿不出证据来。
如果“千古风流人物”,仅指周瑜一人,那么,浪淘尽的“淘尽”就用得不恰当。“淘尽”里包含着“许多”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也用“淘尽”来说,那就真的是一淘而尽了,那还用得着淘吗?周瑜当然也是“千古风流人物”,也只有在这样的语境里,周瑜才是千古风流人物。也就说,能说周瑜是千古风流人物,不能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周瑜。这是个逻辑问题。因此,我不同意你的千古风流人物只有周瑜论。也就是说,你可以认为这不是硬伤,但不能这样来圆。因为越圆越真的成了“硬伤”了。
金币:31299
白云合答半山先生从3到10之8个问题
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上片既是说大江,说赤壁,说什么三国周郎?
四、上片也说周郎,下片又说公瑾,有点乱轰轰,有点酒意。
五、“雄姿英发”,是小乔还是公瑾?
六、“江山”“故国”也有重复之嫌。
七、又是故国,又是故垒。好象没词儿了一样。
八、“小乔初嫁了”,纯属节外生枝,完全可以不说
有了前面两个问题之铺垫,后面这8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赤壁大战乃水师大战,发生在赤壁,词人自然写大江,写赤壁,赤壁大战之主角乃周郎,自然要写周郎了.
四,周郎乃爱称,与风流人物恰合也.词人处处把读者之目光拉回到周郎24岁月,是有多重用意也.公瑾乃字,称呼比较正式,既尊重又客气且亲切.
五,雄姿英发当然是指公瑾,女性不会讲雄姿英发的.
六,江山是万里江山,大好河山,而故国此处指吴国,赤壁大战即在赤壁也.
七,故国指吴国,故垒指旧战场,古战场.苏子作词时赤壁大战乃874年前事.
八,小乔初嫁了,此句关系至大.因为赤壁大战与吴国二美女大小乔关系至大也.曹操战前已造铜雀台,拟战后将大小乔据为己有纳入铜雀台也.并叫其子曹植作赋也.赤壁大战因为吴国美女大小乔而起不免夸大其词,但说毫无关系也是违背历史的.曹操好色众所周知.
九,前帖已述,此处从略.由此可见毛词还是把英雄人物和风流人物搞混淆了.
十,人道是,在此处非同小可,因为黄州赤壁乃假赤壁,是赤鼻矶,真赤壁乃在湖北别处也.苏子明知故犯,将错就错深意也,此一句人道是亦别有深意在焉.
白云业已答毕10个问题,幸半山先生有以教我焉.
金币:2259
古来宸翰多伧儜,虽粗豪,自是一家。与其看小文人扭捏,如清真、白石之流,不如读主席爽快!
金币:31299
晚安楼上所有君子
金币:14778
毛先生写的是得意词,而李煜的是失意词,两者对比足见亁坤日月!
金币:31299
回复 161楼&&的帖子
白云同意一半饭饭君之高论,确乃毛之上品,但能否进入中华一流诗歌行列,似尚须存疑也.
金币:31299
引用:原帖由 zzhyjwl 于
12:17 发表
老仙食古不化,用老条条、老框框去衡量老毛的诗词,多有微词。其实,毛诗、毛词本身就和其本人性格、经历一样,不合俗规。谁说诗一定要雅?谁说某个字丑?谁说哪个字不能入诗?全是古人的一套。用在老毛身上无用。老毛才不管你那一 ... 白云谢野老仙临帖,白云今日免战,战时即与君大战300合也.
金币:31299
问候野老仙!回君帖子均未见!
金币:31299
回复 85楼&&的帖子
白云谢君临帖,问候雨荷君!
金币:23024
一般而言,为词应该是两片两意,共同构成一个东西,毛词即是如此,苏词上下两片都说一个人,确实犯忌。
雄姿英发,我当然知道是说公瑾。但这不影响歧义之问: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可以理解为“”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因为是要找毛病嘛。
关于江山和故国的解释有点勉强:细品词意你可以发现,江山和故国其实是一回事,说的是一个东西。
不用一一作解释了。结论是,只要用直线型推理去解诗词,将有打不完的嘴官司。有些好东西,也会遭到质疑。然而,质疑也没有用,我说了许多苏词的问题,苏词会因此而不再是名词吗?不会!即使我说的问题真的存在,也是小瑕疵。这叫什么?这叫大气难掩!其实,苏词和毛词都是如此!
金币:12778
回复 171楼&&的帖子
白云同意一半饭饭君之高论,确乃毛之上品,但能否进入中华一流诗歌行列,似尚须存疑也.
**************
看样子,白云君胸有成竹似的。
那么,也行啊,
就请白云君列出非毛泽东所写的,却能稳稳占据中华一流诗词地位的:
1、《念奴娇·昆仑》 2、《沁园春·长沙》 3、《沁园春·雪》&&4、《卜算子·咏梅》
—— 也好让吾等长长见识。
金币:31299
嘿嘿,白云今日高挂免战牌,明日再一一敬答楼上众君子!
金币:31299
回复 161楼&&的帖子
饭饭君,咏梅词哦不同意列入毛词上品也
金币:26543
王久辛先生在他的长诗《狂雪》中说,“国民党不抗日,跑到重庆去吃火锅”。
那还不冤死了台儿庄那些阵亡抗日将士。为此老庄不敢苟同!也不屑一瞥!
金币:8978
白云成了毛学专家。待慢慢研读。欣赏,问好!
金币:12778
回复 177楼&&的帖子
回复 161楼&&的帖子
饭饭君,咏梅词哦不同意列入毛词上品也
*****************
白云君注意啦!——
如果毛泽东的《咏梅》,按你说的,不该成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上品;
而毛泽东的《咏梅》,却被认定能盖过陆游的;
那么,陆游前辈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金币:31299
金币:1062
个人资料 详细信息发短消息 20:26
168楼 古来宸翰多伧儜,虽粗豪,自是一家。与其看小文人扭捏,如清真、白石之流,不如读主席爽快!
白云敬答郭大成先生书
大成先生:帝墨伧儜或者有未必全,冯雪峰就毛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征之鲁迅,听毕曰:山大王气概!毛闻言哈哈大笑;毛诗词确有山大王一面,毛对此是认可的.然此粗豪主要乃其战争之作罢?粗豪虽是一家,却不可否定文人之作.诗中巅峰古诗19首即文人之所作也.扭捏何来哉?毛虽枪杆子打天下,然文人习气浸染颇深,几乎手不释卷,自谓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家王朝.故而我们不能按照黄巢朱元璋之标准来要求毛诗词也.然姜夔白石道人之作杨州慢安能小文人目之耶?其梅花暗香疏影岂是润之咏梅花之所能比肩哉!先生不妨细细观瞧罢?观点或有改之焉.
扬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暗香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金币:31299
白云再答郭大成君书  
白云读周邦彦清真居士词并无文人扭捏之感.王国维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的哉.王曰 “(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试看如下清真词: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①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②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周邦彦书法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金币:31299
金币:1062
个人资料 详细信息发短消息 20:26
168楼 古来宸翰多伧儜,虽粗豪,自是一家。与其看小文人扭捏,如清真、白石之流,不如读主席爽快!
白云敬答郭大成先生书
大成先生:帝墨伧儜或者有未必全,冯雪峰就毛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征之鲁迅,听毕曰:山大王气概!毛闻言哈哈大笑;毛诗词确有山大王一面,毛对此是认可的.然此粗豪主要乃其战争之作罢?粗豪虽是一家,却不可否定文人之作.诗中巅峰古诗19首即无名氏文人集体之所为作也.扭捏何来哉?毛虽枪杆子打天下,然文人习气浸染颇深,几乎手不释卷,自谓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家王朝.故而我们不能按照黄巢朱元璋之标准来要求毛诗词也.然姜夔白石道人之作杨州慢安能小文人目之耶?其梅花暗香疏影岂是润之咏梅花之所能比肩哉!先生不妨细细观瞧罢?观点或有改之焉.
扬州慢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暗香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金币:31299
zhangjiping0027&&
&&个人资料
详细信息发短消息 17:23
180楼 回复 177楼&&的帖子
回复 161楼&&的帖子
饭饭君,咏梅词哦不同意列入毛词上品也
*****************
白云君注意啦!——
如果毛泽东的《咏梅》,按你说的,不该成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上品;
而毛泽东的《咏梅》,却被认定能盖过陆游的;
那么,陆游前辈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
0027君注意啦,毛梅花词可能与白云上面所举白石道人梅花词暗香疏影比肩耶?还有以梅为妻之
林逋《山园小梅》
& &&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 &&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 &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金币:12778
回复 183楼&&的帖子
0027君注意啦,毛梅花词可能与白云上面所举白石道人梅花词暗香疏影比肩耶?还有以梅为妻之
***************************
白云君可能没有弄清楚我提请注意的要点:
陆游的咏梅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被认为以往最好的咏梅词;
而你把毛的咏梅词,视作毛的非一流作品;
那么,若被确定了:毛泽东的咏梅词盖过了陆游的咏梅词;
就成了——毛的非一流作品盖过了陆的一流作品,是不是?
金币:21310
问候二心朋友,欣赏佳作,祝你天天快乐。
金币:31299
回复 184楼&&的帖子
金币:29932
一向喜欢毛诗词,不管别人说了什么,我初衷不变。毛诗词是豪放的浪漫主义,如果不是从这个角度欣赏,才会觉得志大才疏。无论笔法还是思想性,皆属上上佳品。
金币:31299
引用:原帖由 无心007 于
23:08 发表
问候二心朋友,欣赏佳作,祝你天天快乐。 白云深谢无心君,谨颂冬安!
金币:31299
回复 186楼&&的帖子
金币:31299
白云就毛咏梅词之硬伤致两半山猫饭饭0027等诸先生书
毛词硬伤之四---咏梅词的时序季节错误
毛词咏梅所言名明是冬季,有词为证:
上片中:已是悬崖百丈冰
下片中: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可是一开头却说: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风雨把春天送走了,
飞雪把春天迎来了,
这明明说是春天啊!
如此等等之季节性硬伤,却被诸君目之为冠绝古今,超过历代咏梅词,请恕白云愚笨,说句掏心窝的老实话,我白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莫名其妙!人们怎么可以对如此明显的季节性错位硬伤熟视无睹啊!!!!!!!!!!!!!!!!!!!
金币:31299
49]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金币:29564
白云论道博而广,
& & 宜分章节述为好!
金币:4993
拜读,学习,致敬白云。
金币:7411
向文心诗心--我在高山看白云诗友致敬!
金币:31299
白云就毛咏梅词之硬伤致两半山猫饭饭0027等诸君及天下所有男女君子诗歌姊妹兄弟书
毛词硬伤之五---咏梅词的时序季节错误---即使没有季节错位混乱硬伤,在历来咏梅诗词中,毛这首也很一般,根本不能算是出类拔萃!!!
毛词咏梅所言明明是冬季,有词为证:
上片中:已是悬崖百丈冰
下片中: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可是一开头却说: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风雨把春天送走了,
飞雪把春天迎来了,
这明明说是春天啊!已到了春天啊!
可是请看词中之季节错位矛盾:
49]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夏天
飞雪迎春到 -------------春天
已是悬崖百丈冰----------冬天
犹有花枝俏--------------冬天   
俏也不争春-------------冬天
只把春来报-------------冬天
待到山花烂漫时---------冬天想象春天
她在丛中笑-------------冬天想象山花烂漫百花齐放,梅花虽凋谢,魂在百花丛中笑,此不死之梅花精神也.  
显然毛之咏梅词通篇词之定位乃在冬季,有词为证,这是确信无疑的.
已是悬崖百丈冰----------冬天
俏也不争春-------------冬天
只把春来报-------------冬天
待到山花烂漫时---------冬天想象春天
她在丛中笑-------------冬天想象春天
如此等等之季节性硬伤,却被诸君目之为冠绝古今,超过历代咏梅词,请恕白云愚笨,说句掏心窝的老实话,我白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莫名其妙!人们怎么可以对如此明显的季节性错位硬伤熟视无睹啊!!!!!!!!!!!!!!!!!!!
金币:12778
回复 185楼&&的帖子
这里是个很清晰,也很有趣的逻辑关系。
1、如果毛泽东的《咏梅》不能位列其作品的一流范畴,则不得不屈居非一流的位置。
2、而毛泽东的《咏梅》确实是对陆游的《咏梅》,“反其道而行之”,确实高出一筹。
3、于是乎,毛的非一流作品盖过了陆游的一流作品。
4、这样的结果,对于陆游来讲,其实无所谓——即使他知道了,也无可奈何的;
& &可对于白云君来说,实实在在是很矛盾的事情,——很难办了。
5、本来,白云君是极力要证明毛泽东的诗词不能拥有中华诗词一流地位的;
& &实际做的呢,是让毛泽东的非一流作品,盖过了陆游的一流作品;
& &反而为毛泽东的一流地位提供了佐证。
6、综合起来看,白云君不提毛泽东的《咏梅》也罢;
& &要是提出来,这《咏梅》只有坐上一流的宝座,才能把方方面面“摆平”!
金币:29932
归,有归来与归去两解。至于悬崖百丈冰,要早春到北方看有否,以确定季节冬耶?春耶?
毛诗我最喜欢《沁园春。雪》的霸气。
金币:31299
回复 197楼&&的帖子
小玲君,就算风雨送春归是指送来,那也是指春天,也就是说头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是春天,但后面从已是悬崖百丈冰一直到最后全是冬天,是对春天的想象展望,时间季节绝对是矛盾的啊!再说如此短的词春字出现4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实在大有一点打油和顺口溜之嫌也.这首词要不是毛写的,会不会评价这杩高?你想过没有?我们要理性地分辨毛诗词,把毛诗词和对毛的感情分开来.毛诗词自出来之日起就学,直到现在,究竟写出了几多好诗词?这还不发人深思吗?号召年轻人学毛诗词而不去学中华一流诗词,实在有点本末倒置也.毛润之先生不也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么.
金币:1570
回复 197楼&&的帖子归应作归去解,可以看下昨天雪夜狂客君的帖子,对这首词解的不错。另外北方雪融地暖这个过程,公历5月才能完成,山上更是常年积雪,反常的时候4月多了还会下雪穿棉衣。讨论至今,意义已经不大,因为每个人在心里都会按自己的想法去解读,喜欢与不喜欢,凭人所好而已。
金币:31299
回复 123楼&&的帖子
白云深谢道兄法帖,颂冬安!
金币:29932
既可以说夏去秋来,也可以说春去秋来,从春归到春到,一个大的时空跨度,犹如天马行空,句法上不成问题。我上面说了已是悬崖百丈冰,不一定在冬天在词里重复用字是常事。
金币:2798
回复 195楼&&的帖子
& & 呵,这样读这首词,太生硬了。以生硬的视角去看作品,那么必然看到生硬的作品。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该去寻找光明,而不该仅仅看到了黑夜。我们且以诗词的眼光来看一下这个作品:
& &&&卜算子·咏梅
&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 开段二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确实是说春,一是从夏初角度去说,一是从冬末角度说,这二句是以春起题,看似说春,其实只是“陪起”(诗词起法之一),这里把春做为一个比喻的“喻体”,比喻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梅花了。梅花枝俏,自带春意,所以,上片煞尾的“花枝俏”是呼应起端二句的春意的。上片大致意思是说----春天本该发生在夏之前,而冬之后,但是,在“已是悬崖百丈冰”的隆冬季节,却出现了“春意”---“犹有花枝俏”!通过季节的反差错落,制造了一个比衬的效果,上片的前两句是“合理之中”,而后二句则是“意料之外”。试看这二个关联词“已是……,犹有……。”这个“犹”字就具有一种转折的意思。上片做引,以景言因,为的是词意做铺垫,做前序铺引,比衬得当,不存在什么季节上的逻辑问题。
& & 看过片起,就以这个“俏”字而发挥了。隆冬里的这枝“春意”(俏梅),她只笑傲在冬天里,她不去赶在春季去和那百花争芳斗艳。所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已不见了她的踪影,笑看烂漫山花的是她的芳魂。“她在丛中笑”是属于虚写,这很明显的。下片第二句“只把春来报”,实际上呼应了上片的第二句“飞雪迎春到”,丝丝入扣,比衬得当,词趣浓郁,特别是过片的这二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看似比较白,实际上这正是曲子词的特点。词语肯定要区别于诗语的,语言上要清新明白,流畅达意是词语的首要,因为词是要唱的,庄正意深的诗家语,在理论上是不可以入诗的。
& & 所以,白云兄所谓的“硬伤”,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金币:2798
回复 202楼&&的帖子
更正笔误“庄正意深的诗家语,在理论上是不可以入诗的。”
更正为“庄正意深的诗家语,在理论上是不可以入词的。”
金币:14342
问好白云兄!
金币:23024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其实就是冬春之交之“春始”罢了。我觉得是“赋”,而不是“比”。否则,“悬崖百丈冰”到没了根据。至于“笑”,那确实是虑写,可以是花笑,也可以是花魂笑。不必非要求解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一种精神,一种状态,一种区别于“零落成尘辗作泥”的精神状态。
金币:2798
回复 205楼&&的帖子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在词里的作用,虽是景描,但在这不属于赋。它的作用是“引起”或“陪起”,说这是比喻,是说这里引申到“花枝俏”的寓意,是春。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兴”的运用----先点春,再带出“花”。总之,它起到的是修辞格的作用,而不是矛盾的。
金币:23024
同意“引起”和“陪起”说。但不同意“比喻”说。也不同意“兴”说。因为春和花是自然而然的关系,不必以“春”“兴”花。个见。
共 8 页&|&&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们相信阉人能带来吉祥,重大喜事往往会邀请阉人们表演歌舞助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uot 转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