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鬼是指哪位诗人人与粉丝见面后,对方一看竟然是一糟老头子

一、教学目的:
了解钱钟书生平及创作。
阅读阅读作品《围城》,了解《围城》的含义。
分析《围城》的主题、人物、语言艺术。
二、教学时数:课时。
三、教学过程: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生于 年 月 日。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围城》是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
父亲钱基博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者,母亲王氏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之妹。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对钱钟书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中小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大学期间,形成了比较文化和比较文学观念。曾以中书君笔名在《新月》等刊物发表散文。他是清华三才子之一 另两位是吴晗、夏鼐 。
年,清华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外文系讲师;
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英文系留学,
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入法国巴黎大学进修,研究法国文学;
年秋,回国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后又曾担任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刊物主编、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纂等职。
年,清华大学破格聘他为教授,九、十月间回国,当时清华已并入西南联大,故从香港,转昆明前去任教。后在父亲要求下,到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
年暑假,他到上海小住,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困于上海,直到抗战胜利。在这沦陷的孤岛中,他迎来了一个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
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年写成中国古诗评论集《谈艺录》初稿。
年写成并发表了长篇小说《围城》,同年发表短篇小说《人兽鬼》。抗战及解放以后,先后担任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总纂、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主要进行翻译和中国文学的研究,出版了《宋诗选注》《旧闻四篇》《七缀集》以及《管锥编》等学术著作。
《围城》是钱锺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于年动笔,年完成,年由晨光出版公司印行。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杨绛《记钱锺书与〈围城〉》)比如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但两个人都没有方鸿渐的经历,倒是作者自己的经历,比如出国留学、担任大学教授,与作品有相合之处,作者可能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些启示,但并不能对号入座。
小说问世之后,颇受欢迎,不到两年就出了三版。解放后,一度绝版年,年再次重印,在青年中激起了强烈反响。
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有:长篇小说《围城》 年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年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年 。
长篇小说《围城》写于 年,其时正值钱钟书困于沦陷区的上海,用了两年的时间,锱珠积累地写完,目 年 月起,在郑振铎主编的《文艺复兴》杂志选载, 年 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 年和 年两次重印再版,小说广为流传,畅销不衰。《围城》问世半个世纪来,经由了从热闹到寂寞,又从寂寞到热闹的过程,这反映了时代和文学观念的变迁。
围城原为汉语中的词语名,但围城一词更多的是以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而著名,另外也有同名歌曲同名电影和由钱锺书小说《围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包围城市,围攻城市。
(宋江)猛然想起围城已久,不见有救军接应。《水浒传》第六四回
()为敌军所包围的城市、城邑。
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战国策赵策三》
他们的命运,如此地吸引着我们,仿佛就是在围城里派遣出去求救的送信人。田野《火烧岛》
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电视剧讲述的是知识分子的婚姻等一些事!
《围城》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锺书的本意。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锺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结果很可能是虚妄的,这看起来好像很有点悲观,但骨子里却是个严肃的追求,热忱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锺书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终极理想、终极目的的虚妄,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过程不再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义得以被认识和承认,使我们明白追求与希望的无止境而义无反顾,不再堕入虚无。
但钱锺书并不是要简单地演绎这个比喻,他还要下一转语,不时地消除围城的象征。钱锺书的夫人杨绛曾经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钱锺书在《谈艺录》中批评王国维对《红楼梦》的误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方鸿渐想进入唐晓芙的围城却始终不得其门;苏文纨曾经以为已经进入了方鸿渐的围城,其实进入却等于是在外面,而当她与曹元朗结婚并过上真正的市侩生活时那种生活在钱锺书看来是绝对应该逃离的,她却安之若素;她曾经似乎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围城,但她只有在成为发国难财的官倒时,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之处,你用枪逼着她也不愿意出来的。方鸿渐并不想进入孙柔嘉的生活,可是他糊里糊涂地就进去了;结婚后,他也有想冲出来的冲动,但他是个被动的人,不敢行动,也不会行动。从表面上看,方鸿渐去三闾大学的经历与围城的比喻是最相吻合的,但实际上,方鸿渐之无法在三闾大学如鱼得水,是因为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分子操守,或者说最基本的做人的操守。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这些人在那里舍得出来么?
《围城》一书是钱锺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钟书君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我《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钱钟书善用比喻.《围城》中的妙喻有两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
开篇一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一句话比喻与拟人混用了,整体流畅自然而不带任何矫饰,这也是我说的第一种比喻,书中很是常见,又如五人赴三闾途中描写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老成用在雨上,可谓唯钱先生一人,用的好!雨丝密说水面上在长毛,更是形象新奇,但却又恰倒好处!
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比喻,也是全书中的亮点.偶尔我重拾起《围城》就是为了把玩这些妙喻的.
第一章中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离得远了害相思病,竟然能够这样运用,真是妙极,使人不不得不佩服称奇.
鸿渐学无所成,为了回乡有个交代,只好买张假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一张文凭,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鸿渐对鲍小姐的好象不经意地说的一句咱们今天都是一个人睡产生了念头,直回到船舱,打消已起的念头仿佛跟女人怀孕要打胎一样的难受,男人要打消那种念头确实困难,要跟女人打胎一样,那可当真难受!
在县省立中学作失稿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失去贞操。耳朵失去贞操是因为耳朵里进了污秽之言,这种移形换位的运用钱先生是多么炉火纯青啊!
有意招鸿渐为婿的张先生,喜欢中国语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先生称其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这一比,比的既准确又生动,一个虚荣的假洋鬼子的嘴脸经这一比,原形毕露!
方鸿渐把信还给了唐小姐,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失恋的世界是幽暗孤寂的,是抽象的感觉,可在这里,它成了具体的事物,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来看这一初更妙的,鸿渐去赵辛楣的洋式公寓,没进门就听见公寓里好象正在开无线电,播送风行一时的《春之恋歌》,空气给那位万众倾倒的国产女明星的尖声撕割得七零八落那女明星的娇声尖锐里含着浑浊,一大半像鼻子里哼出来的,又腻又粘又软弱无力,个鼻子的主产品鼻涕具有同样品性。哈哈,女明星被这一比,真是体无完肤香消玉殒了。钱先生惯用这种裸露的不留情面的如刚针一般的讽刺。
听到辛楣说男傧相对唐晓芙有意思,鸿渐的心搅腾的厉害,心像和心里的痛在赛跑,要跑得快,不让这痛赶上,胡扯些不相干的话,仿佛抛掷些障碍物,能暂时拦阻这痛的追赶,所以讲了一大堆出洋船上的光景。变抽象为具体,以虚为实的手法,还是钱先生使得精妙。
虽然这些比喻很新奇,有时还很幽默,但是幽默时还是让人笑得不干脆,不彻底。因为总有这么一种感觉在心头:正笑别人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裸奔,忽然发现自己也只是穿了一个遮羞的裤衩而已。这有一个很好的诠释,汽车陷入了烂泥沟,不肯走了,汽车夫就破口大骂,此刻骂得更厉害了。骂来骂去,只有一个意思:汽车夫愿意跟汽车的母亲和外祖母发生肉体恋爱。读到这一处,忍俊不禁,笑着笑着,猛然间感到这也像在说自己,笑声戛然而止!
有些比喻身后的道理也是值得让人深思的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知道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做官让人联想到腐败其实腐败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心里本身就长着一棵腐败的幼苗只不过做官了肥料施得好了苗也就长的亭亭如盖不可抑止了
语言犀利讽刺尖露诙谐幽默妙语连篇这是我对《围城》的评价《围城》里面有很多段落章节里的几乎每句话都可玩味慢慢品尝
以上举的也只是九牛一毛供余下赏析而已真正想看出《围城》的内涵的还是亲身去体验去领悟吧
从印度洋上驶来的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在上海靠了岸。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
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苏文纨的倾心相与和方鸿渐的另有所欢,使他们演出了不少半真半假、女真男假的滑稽戏。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袴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围绕着他们,作者还写了十里洋场社交生活的各种人物,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对雌雄性别,最有研究的青年哲学家褚慎民,满肚子不老实、自我标榜是新古典主义的诗人曹元朗,以及暗中把方鸿渐当做情敌、枉费了心思的赵辛楣,甚至还有生得漂亮、头脑乖巧的唐晓芙等等,他们都在作者笔下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和色相。他们宴饮会客、谈诗论文以及各种应酬交际是那样的内心空虚、百无聊赖以及庸俗不堪,这种生活不会培植健康的爱情,更不会培植健康的理想,本身就是一个有待冲破的围城。
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作者在这一单元里,还为下一单元的闹剧准备了新角色:未来三闾大学的训导长李梅亭,副教授顾尔谦和青年助教孙柔嘉。他们和方、赵结伴由沪启航南下,组成了一个临时的小社会。发生在这个小社会里的种种矛盾困扰和嬉戏调侃,以及沿途的所见所闻,构成了小说所描绘的现实主义画面的十分精彩的一部分。
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也有汪处厚那样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拍、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仿佛自然界的动物蒙上保护色,追求自身的发展一样。自然,他们之中也还有没耗尽两肩正气的某些较好的人物,如虽则荒唐、孟浪,到底还有一些责任感的方鸿渐、赵辛楣,娇弱深沉、很有心计的孙柔嘉等等。这些人物,或像方鸿渐,不失为可造之才,或像赵辛楣,终竟有一技之长;或像孙柔嘉,是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女中强者他们在好的社会里,完全有可能发展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但在那些乌烟瘴气的环境里,由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倒像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那样,让社会的惰力抵消掉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后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节选自郭志刚《谈钱钟书的〈围城〉》, 《小说鉴赏文库中国现代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围城》的直接时代背景是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锺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锺书几乎必然地要从文化上来认识围城的精神困境,从而产生深刻的孤独感和荒诞感,在全书的结束部分,方鸿渐在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家庭(婚姻)的失败后,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第页)。
这里已经明显地引入了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感叹。但这种文化困境、精神困境,却是发生在衰微积弱的老大中国与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剧烈冲突中的,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幅令人深省的画面:经过一家外国面包店,厨窗里电灯雪亮,照耀各式糕点。窗外站一个短衣褴褛的老头子,目不转睛地看窗里的东西,臂上挽个篮,盛着粗拙的泥娃娃和蜡纸粘的风转。(第页)
还有全书结尾处那只著名的祖传老钟,方鸿渐的爸爸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儿子儿媳的宝贝钟,每小时只慢分钟的很准的钟,这会儿已经慢了个钟头的钟: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第页)
有些西方批评家说《围城》写了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也有中国批评家说表现了西方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失败,从而证明了资本主义文明不救中国的主题。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钱锺书似乎并不是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他更着力于嘲讽伪文化人的可笑、可怜和可耻,更多地是要写出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尴尬、窘迫和困境。而从更广阔的文化意义上来体认,《围城》更主要的是写围城困境,其艺术概括和思想意蕴超出了狭隘的个人经验、民族的界限和时代的分野,体现了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现代人生的深入思考,也凝结着作者对整个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和人类的基本根性的历史反思。
在写《人兽鬼》的时候,钱锺书似乎还是着迷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不但有李梅亭、曹元郎、高松年、周经理、范小姐等寥寥勾勒几笔却给人深刻印象的漫画式人物系列,更值得珍视的是方鸿渐和孙柔嘉这两个独特的人物。
方鸿渐被有些批评家称为围城人。
方鸿渐是个被动的、无能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人,更是一个失败的人,他的失败是因为他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而缺乏与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信仰、热情和力量,也因为他还不算是个卑鄙的人,还有点自知之明,有时候还想保持一点做人的尊严。这不上不下的位置是尴尬的。很多学者把他与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的形象联系起来,但多余人的悲剧在于思想上开始觉醒而缺乏行动的勇气和历史条件,而围城人的悲剧在于他的庸常。多余人会给人以时代的前卫和英雄的感觉,而围城人却跟我们一样,作为普通人徒劳于找寻解脱或依附。
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唯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无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世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
但《围城》人物谱里更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中国道家文化中的所谓阴柔,中国政治文化中的所谓权谋,都可以在她身上找到影子。在钱锺书之前,甚至之后,似乎还没有人写出来过。但她不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具有全部复杂性的人,当她掌控一切后,婚姻、生活和命运,却又似乎全都失控了,这个转折表达了另一个层面的围城困境,也使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个人,就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说不尽的一样,她也是说不尽的。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是因为钱锺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这种讽刺基于时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于钱锺书个体的原因。
先说个体的原因。钱锺书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同时,他也是最纯粹的学者,对学问怀着最深挚的虔诚,在学术上他不能容忍一丁点儿的虚伪和取巧。在这种目光注视下,一般的所谓学者,要不可笑也就很难了。比如他经常讽刺学者抄卡片,《围城》中的头号小丑李梅亭就有一个铁皮卡片箱。其实一个教书匠肯花力气抄卡片已经是颇为值得表扬的了,但在钱锺书看来,读书而没装在脑子里融会贯通,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是钱锺书的着力点之一。一是以现代文化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类。二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如曹元朗摹仿爱利恶德(艾略特)《荒原》的《拚盘姘伴》诗,又如买办张先生式的洋泾滨。三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闾大学中的导师制。
但《围城》中的讽刺更多的是基于对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鸿渐著名的克莱登大学假博士,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等等,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等,举不胜举。读者扪心自问,做过这些事的似乎不止这些人,有时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们在阿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征一样。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序》中说,文学作品应该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而《围城》就是他的理论的最好实践。大部分成功的文学作品都一定有成功的心理描写,但钱锺书的心理描写与众不同,关键就在曲传未吐露的心理,在方法上,
一是以情节曲传心理,并且调动一切表面看来无助或破坏那中心情景的琐屑细节。如结尾一章,方鸿渐与孙柔嘉吵架后,正回家想消释柔嘉的怨气,柔嘉刚才正向姑妈讲鸿渐的不是,害怕已被鸿渐偷听到,方鸿渐其实并没听到,只得摆空城计:你心里明白,不用我说。结果柔嘉心虚之下,说本来不是说给你听的,谁教你偷听?这就无异承认了她在背后糟蹋方鸿渐,结果正准备向妻子低头的方鸿渐和一心想给丈夫找个好工作的孙柔嘉竟然越吵越厉害,终于走向不离而散,不欢而散。
第二个常用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妙喻来曲传人物的心理,如赵辛楣与方鸿渐初次见面,赵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页一览而尽的大字幼稚园读本,充分传达了赵对情敌方鸿渐的故作姿态的轻视,因为一来赵因为追求苏小姐而确实在乎方,要给他一个下马威,一来因为他知道方得了个克莱登假博士还在报纸上登广告,确实看不起他。接下来他的表情就仿佛鸿渐化为稀淡的空气,眼睛里没有这人。鸿渐真要觉得自己子虚乌有,像五更鸡啼时的鬼影,或道家视之不见,抟之不得的真理了。
以上的例子也显示了钱锺书的一大特点:博喻。我把博喻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在全书广泛地使用妙喻,一是它的本来定义,即一个接一个的比喻纷至沓来,形容同一个事物。钱锺书的博喻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时时与心理刻划结合在一起,并且带有深厚的学养,充满了机智,如上举例子中竟然以抽象的道家思想来形容一种心理感受。而机智与好辩及博喻结合在一起,集中地出现在方鸿渐为自己做错的事辩护时,如他写给唐晓芙、苏小姐的信等。举一个最简单而微型的例子,赵辛楣称方鸿渐为同情兄,因为同一个地方做事叫同事,同一个地方学习叫同学,而同一个情人,则叫同情。
【精彩片段】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袜,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唐小姐尊称他为同学老前辈,他抗议道:这可不成!你叫我前辈,我已经觉得像史前猿人的遗骸了。你何必又加上老字?我们不幸生得太早,没福气跟你同时同学,这是恨事。你再叫我前辈,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过时的人,太残忍了!
唐小姐道:方先生真会挑眼!算我错了,老字先取消。
苏小姐同时活泼地说:不羞!还要咱们像船上那些人叫你小方么?晓芙,不用理他。他不受抬举,干脆什么都不叫他。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他找话出来跟她讲,问她进的什么系。苏小姐不许她说,说:让他猜。
过一天,韩学愈特来拜访。通名之后,方鸿渐倒窘起来,同时快意地失望。理想中的韩学愈不知怎样的嚣张浮滑,不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想陆子潇也许记错,孙小姐准是过信流言。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现代人有两个流行的信仰。第一:女子无貌便是德,所以漂亮女人准比不上丑女人那样有思想,有品节;第二:男子无口才,就表示有道德,所以哑巴是天下最诚朴的人。也许上够了演讲和宣传的当,现代人矫枉过正,以为只有不说话的人开口准说真话,害得新官上任,训话时个个都说:为政不在多言,恨不能只指嘴、指心、指天,三个手势了事。韩学愈虽非哑巴,天生有点口吃。因为要掩饰自己的口吃,他讲话少、慢、着力,仿佛每个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担保。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高松年在昆明第一次见到这人,觉得他诚恳安详,像个君子,而且未老先秃,可见脑子里的学问多得冒上来,把头发都挤掉了。再一看他开的学历,除掉博士学位以外,还有一条:著作散见美国《史学杂志》《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大刊物中,不由自主地另眼相看。好几个拿了介绍信来见的人,履历上写在外国讲学多次。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里读过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话借此学学。可是在外国大刊物上发表作品,这非有真才实学不可。他问韩学愈道:先生的大作可以拿来看看吗?韩学愈坦然说,杂志全搁在沦陷区老家里,不过这两种刊物中国各大学全该定阅的,就近应当一找就到,除非经过这番逃难,图书馆的旧杂志损失不全了。高松年想不到一个说谎者会这样泰然无事;各大学的书籍七零八落,未必找得着那期杂志,不过里面有韩学愈的文章看来是无可疑的。韩学愈也确向这些刊物投过稿,但高松年不知道他的作品发表在《星期六文学评论》的人事广告栏: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愿意帮助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取费低廉。和《史学杂志》的通信栏:韩学愈君征求二十年前本刊,愿出让者请通信某处接洽。最后他听说韩太太是美国人,他简直改容相敬了,能娶外国老婆非精通西学不可,自己年轻时不是想娶个比国女人没有成功么?这人做得系主任。他当时也没想到这外国老婆是在中国娶的白俄。
【精彩片断】
&&&&&&&&&&&&& 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遇到赵辛楣和苏文纨,受到苏文纨的怠慢,回来后孙柔嘉越想越气。
身体是回来了,灵魂早给情人带走了,柔嘉毫无表情地加上两句按语。
鸿渐当然说她胡说。她冷笑道:我才不胡说呢。上了缆车,就像木头人似的,一句话也不说,全忘了旁边还有个我。我知趣得很,决不打搅你,看你什么时候跟我说话。
现在我不是跟你说话了?我对今天的事一点不气你怎么会气?你只有称心。那也未必,我有什么称心?看见你从前的情人糟蹋你现在的老婆,而且当着你那位好朋友的面,还不称心么!
柔嘉放弃了嘲讽的口吻,坦白地愤恨说:我早告诉你,我不喜欢跟赵辛楣来往。可是我说的话有什么用?你要去,我敢说不么?去了就给人家瞧不起,给人家笑
你这人真是蛮不讲理。不是你自己要进去的么?事后倒推在我身上?并且人家并没有糟蹋你,临走还跟你拉手柔嘉怒极而笑道:我太荣幸了!承贵夫人的玉手碰了我一碰,我这只贱手就一辈子的香,从此不敢洗了!没有糟蹋我!哼,人家打到我头上来,你也会好像没看见的,反正老婆是该受野女人欺负的。我看见自己的丈夫给人家笑骂,倒实在受不住,觉得我的脸都剥光了。她说辛楣的朋友不好,不是指的你么?
让她去骂。我要回敬她几句,她才受不了呢。你为什么不回敬她?何必跟她计较?我只觉得她可笑。
好宽宏大量!你的好脾气、大度量,为什么不留点在家,给我也享受享受?见了外面人,低头陪笑;回家对我,一句话不投机就翻脸吵架。人家看方鸿渐又客气,又有耐心,不知道我受你多少气。只有我哪,换了那位贵小姐,你对她发发脾气看她顿一顿,说:当然娶了那种称心如意的好太太,脾气也不至于发了。她的话一部分是真的,加上许多调味的作料。鸿渐没法回驳,望着窗外。柔嘉瞧他说不出话,以为最后一句话刺中他的隐情,嫉妒得坐立不安,管制了自己声音里的激动,冷笑着自言自语道:我看破了,全是吹牛 ,全是吹牛。
鸿渐回身问:谁吹牛?你呀。你说她从前如何爱你,要嫁给你,今天她明明和赵辛楣好,正眼都没瞧你一下。是你追求她没追到罢!男人全这样吹的。
鸿渐对这种古史辩式的疑古论提不出反证,只能反复说:就算我吹牛,你看破好了,就算我吹牛。柔嘉道:人家多少好!又美,父亲又阔,又有钱,又是女留学生,假如我是你,她不看中我,我还要跪着求呢,何况她居然垂青
鸿渐眼睛都红了,粗暴地截断她话:是的!是的!人家的确不要我。不过,也居然有你这样的女人千方百计要嫁我。柔嘉圆睁两眼,下唇咬得起一条血痕,颤声说:我瞎了眼睛!我瞎了眼睛!
此后四五个钟点里,柔嘉并未变成瞎子,而两人同变成哑子,吃饭做事谁都不理谁。鸿渐自知说话太重,心里懊悔,但一时上不愿屈服。下午他忽然想起明天要到船公司凭收据去领船票,这张收据是前天辛楣交给自己的,忘掉搁在什么地方了,又不肯问柔嘉。忙翻箱子,掏口袋,找不见那张收条,急得一身身的汗像长江里前浪没过、后浪又滚上来。柔嘉瞧他搔汗湿的头发,摸涨红的耳朵,便问:找什么?是不是船公司的收据?鸿渐惊骇地看她,希望顿生,和颜悦色道:你怎么猜到的?你看见没有?柔嘉道:你放在那件白西装的口袋里的
鸿渐顿脚道:该死该死!那套西装我昨天交给茶房送到干洗作去的,怎么办呢?我快赶出去。柔嘉打开手提袋,道:衣服拿出去洗,自己也不先理一理,随手交给茶房!亏得我替你检了出来,还有一张烂钞票呢。鸿渐感激不尽道:谢谢你,谢谢你柔嘉道:好容易千方百计嫁到你这样一位丈夫,还敢不小心伺候么?说时,眼圈微红。
鸿渐打拱作揖,自认不是,要拉她出去吃冰。柔嘉道:我又不是小孩子,你别把吃东西来哄我。千方百计那四个字,我到死都忘不了的。方渐把手按她嘴,不许她叹气。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话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阅读指导】
、这是一部有着多层意蕴的小说。
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游离于当时的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结果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像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作者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所以有人评论《围城》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经历的叙述,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要理解这层意蕴,需要首先了解围城的含义。作品在人物的对话中作了提示:
第三章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第五章中,方鸿渐说:我还记得那一次褚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有这个感想。譬如我当初很希望到三闾大学去,所以接了聘书,近来愈想愈乏味,这时候自恨没有勇气原船退回上海。我经过这一次,不知道何年何月会结婚,不过我想你真娶了苏小姐,滋味也不过尔尔。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二、小说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隔膜,与时代结合并不紧密,我们不可能像别的小说那样通过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分析去考察小说的主题。虽然有评论者认为小说一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年,结尾也说明是年,整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因此描写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官场的腐朽堕落,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这可以看作一种解读,但是有强为之说的嫌疑。作者在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他并没有刻意突出时代性,阅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阅读,切忌把对小说的理解往政治和时代上靠。
三、《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他的语言体现了钱钟书作为学者的一面,虽然有的地方似乎是在故意卖弄才情,但总体而言,并不使人感到沉闷,因为许多话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时常散发出机智的锋芒,不断有新奇的比喻和警句,这一切都可以给我们的写作以有益的借鉴。
【电视剧 围城】
导 演黄蜀芹
陈道明 方鸿渐
英达赵辛楣
吕丽萍孙柔嘉
葛优李梅亭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围城是根据钱钟书先生的同名小说拍摄的,黄蜀芹导演,陈道明、英达、吕丽萍、葛优都在片中出演。
年夏,抗战初期方鸿渐(陈道明)欧洲游学四年回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中,与女博士苏文纨、大学生唐晓芙小姐发生了恋爱纠葛。因此受到丈人家的冷淡,他恋爱失败之后和苏的失意追求者赵辛楣(英达)成为好友,二人接受内地三闾大学聘请。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在三闾大学的任教期间,方不知不觉地卷入校内个人恩怨和乡里狭隘观念的明争暗斗中,几位同事都反对他,而他和英语助教孙柔嘉的日趋亲密更引起他们的嫉妒。赵辛楣离校从商后,方被校方排斥。方与孙结婚回沪。但他俩因琐事争吵终于导致无可避免的分手。所以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年夏,抗战初期方鸿渐到欧洲游学四年回到上海,住在已亡未婚妻的家中,与女博士苏文纨、大学生唐晓芙小姐发生了情爱纠葛,因此受到丈人家的冷淡。他恋爱失败后,和苏的失意追求者赵辛楣成为好朋友,二人接受内地三闾大学的聘请。一路上历经艰险,也遭遇无数趣事。在三闾大学任教期间,方不知不觉地卷入校内个人
当然小说有小说的精彩,电视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小说,但是只需要承袭了小说十分之一的,就足够使其成为最优秀的电视剧之一了,围城其实不适合拍成影视作品,主要是钱老的文字太精辟太感染人,不容易用镜头,对白来展现。
所说电视剧围城,男主角自然是最亮的一点,陈道明把方演绎的很入骨,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落魄潦倒,倒是很到位,尤其是小男人的气质不是他人可以比及;二号人物自然是赵辛楣,没有比英达更合适的了!他本人的经历和赵有些相似,也是留美的留学生,据说英语也很好。葛优的李梅亭也是闪光点,还有史兰芽清纯调皮的形象也契合了唐晓芙的气质,还有李媛媛的雍容(她本身的演技自然不用说了),最后是女主角吕丽萍,蛮到位的,辛辛苦苦的抓到了心上人,谁知道他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围城内外,没有对错,也许就留下一声叹息而已
《围城》的情节
、主要人物方鸿渐《围城》以抗战初期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中一个独特的类型:接受了西方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的性格、生活与命运。小说以方鸿渐的生活为主线,描绘了二十世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所独有的知识分子群体,以幽默的讽刺笔法,表现了新文学中一个尚未深入的人生领域。故有人称《围城》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新儒林外史。
主人公方鸿渐出身于一个败落的绅士家庭,封建家庭的影响,形成了他屈从、软弱的性格。在念大学时,父亲为他包办婚姻,跟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订立婚约,他不情愿,但又不敢违抗父命。但未婚妻夭折,而女孩的父亲是点金银行的周老板,为纪念亡女,便出巨款资助方鸿渐到欧洲留学,可方鸿渐在国外四年中换了三个大学,伦敦、柏林、巴黎,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 最后为了满足父亲和挂名岳父的虚荣心而急中生智地花了三十美元买了个子乌虚有的美国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荣归故里。在回国的途中,与鲍小姐勾勾搭搭,鲍小姐在香港下船之后,他由投入了苏文纨的怀抱。回上海后,他爱上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但苏文纨从中作梗,二人不欢而散。在情场、名利场的角逐中,方鸿渐屡遭失败。如果把婚姻、恋爱比作围城,方鸿渐就是陷在这围城里最久的困兵。小说写方鸿渐先后和四个女人发生过恋爱或婚姻关系;和妖冶风流的鲍小姐鬼混,结果受骗而终;和谙于情场斗法的留法文学博士苏文纨恋爱,却搞得身败名裂;他爱上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但苏小姐却对表妹抖落净了方鸿渐的一切,害得唐晓芙大骂方鸿渐懦弱不争而分手;无奈情急之下,与赵辛楣等人接受内地三闾大学的邀请去当教授,同行者还有吝啬的老色鬼李梅亭、狡猾卑鄙的教授顾尔谦和年轻助教孙柔嘉小姐,一路上饱经沧桑,但彼此又勾心斗角。到了应聘学校后,方鸿渐却成为派性斗争漩涡中的牺牲品,落得个郁郁寡欢境地,并由此与孙柔嘉的孤独思乡之情相投合,同病相怜中,开始恋爱结婚,走入围城。当二人面纱揭去,露出真实的自我,夫妻间的感情日趋恶化。孙不满方家的人与事,而方却优柔寡断,懦弱无能,孙小姐的姑姑又从中作梗,使婚姻走向破裂,造成悲剧性结局。
方鸿渐是一个审美内涵极为丰富的艺术典型,他虽然有一定的玩世倾向,但亦不乏人生的追求。比起那些思想极端反动、灵魂无比腐朽的两足动物来,他还有点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他是小说中新儒林的代表。方鸿渐这一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劣根习性的批判。方鸿渐对事业、人生的软弱、被动,缺乏进取,庸懒虚浮,得过且过,就是传统文化铸就的品格。小说写了他的这种旧,也写了他的新留过洋 ,但主宰他行为的依然是旧的文化根因。正惟如此,他才处处碰壁,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位置与出路。方鸿渐是不可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多余人。在他身上,既有传统文化,消蚀尽了的空壳生命特征,同时又涂抹了一层洋外衣,使读者在中外文化碰撞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鲁迅严肃认真地揭示问题,而钱钟书则漫不经心地提出问题,但抨击人生病态,实写人性弱点的用心都是一样的。小说是除方鸿渐之外,还写了李梅亭、韩学愈、褚慎明、汪处厚等诸多儒林中人,写了他们的畸形、病态、崇洋、动摇、卑劣与堕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小说取名《围城》,具有多层意蕴。书中众多人物的命运,向读者演绎着深邃的哲理: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围城是实体的象征,当时的中国,沦陷区的上海都是围城;又是虚体的象征,它是某一类人文化的心城,作者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要性。(作家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主题的意向)
《围城》写实与象征相结合。作者观照的已不只是婚姻、爱情,职业,而是更深层次的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揭示,写那些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知识分子矛盾困惑的精神世界;揭示其囿于围城而不能自拔的窘境。《围城》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从婚姻反观爱情的小说。其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复杂得多,《围城》中人物的困境和社会文化内容相结合,显示了它的丰实。
小说围绕围城这一中心意象,选取了几个富有意味的场景三十年代上海滩各色人等的社交生活、内地小镇子的乡村见闻间大学的学校生活等,尤其乡村小镇的肮脏闭塞,就是一家庭也是一个小围城,使他有身陷围城之感,而其自身的精神围城,却阻碍和束缚他冲出现实围城的信心和勇气。小说背景与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巧妙和谐配衬,使小说显示了一种高超的文化品格。作品在展示悲剧性的人生困境的同时,以颇具戏剧性的反讽形式,删除了英雄史诗观念和伤感情绪,站在更高的智慧背景上,对现代矫饰下潜在的传统因素发出了历史的警告。
关于围城主题的研究
、围城说:
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持论者大都立足于婚姻是围城这一具有哲理性的意念之上,认为作者向世人昭示:在旧中国,恋爱与婚姻是围城,人生是围城,整个中国社会也是围城一座座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围城。例如,台湾学者周锦认为:钟书不仅把男女婚姻比作鸟笼、城堡和围城,而且还把这种在外面的想进去,进去了的想出来的心理倾向扩大到人生万事。 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破译了围城这一意念的原始寓意。小说在第三章借人物之口抖出了作者赋予围城这一象征性意象的内涵:婚姻就象金漆的鸟笼或者被围困的械堡,外面的人想冲进去,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在后面的几章中,作者演绎了这一命题。但
、爱情说:
台湾学者司马长风可谓此论的代表。他断言:《围城》是地地道道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使人得到这般印象:理想的爱情,多归虚妄,婚姻是不由自己的遇合。不可否认,婚恋纠葛与家庭生活是《围城》故事的一条重要线索,但若把全部内容塞进爱情的模式之中,则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围城》全书共九章,一至三章几乎全是写爱情,但四至九章则头绪繁多,内容庞杂,爱情只不过是诸多线索中的一个分枝。显然,爱情说的命题过于狭窄,也不能覆盖《围城》的全部文本现实。
、揭露现实说:
这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王宜庭等人认为《围城》通过对一群精神空虚,动物性自私和不学无术的知识分子的描写,揭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那个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户筠涛等人认为,作品告诉人们: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是一个老大落后的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个社会不能承担抗战的责任,也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⑥李德尧认为,作者通过对士林世相的精细入微的刻画,使人们看到的是 年代国统区里黑暗社会一个侧面。 以上观点有一个共同点:把揭露现实,尤其是展示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作为钱钟书创作《围城》的主要目的。然而,这一看法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斟酌。首先,作者创作《围城》并无振聋发聩的宏愿 这一点将于下文中进一步讨论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牵强附会地从革命现实主义角度阐释作品的主题,粗暴生硬地给作者脸上贴金。其次,作品中所描写的知识分子多为高级知识分子,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知识分子在政治上远离时代主潮,他们那种形而上的生存方式与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的凡俗生活大相径庭,因而他们很难作为时代的晴雨表;从作者对他们的描写中,我们的确不难看到腐败的社的,并没有陷入围城般的困境。因此,人们只想冲进来,而不愿逃出来。
、人生境况说:
人生境况说的理论依托是现代西方美学,这一说法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始于 年代,这一说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人生隔膜说与人生困境说 此处的人生实际上就是人类。 美国学者夏志清早在 年代就提出了人生膈膜说。他认为,鸿渐是一个永远在寻找精神依附的人,但每次找到新的依附后,他总发现这其实不过是一种旧束缚而已,因而《围城》象征了人生处境,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张明亮断定:人们彼此间的不沟通甚至相互折磨,就是《围城》题旨之所在。人生困境说是在西方存在主义传人中国后出现的。解志熙宣称:《围城》所揭示的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而人生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现代文明社会对人生的异化,以致人们产生围城一般的荒诞感和虚无感。 张忆如认为:《围城》紧承《人兽鬼》一书更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难满足的围城根性这两种观点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它们将《围城》细致而生动的描写与丰富而具体的内涵归结为作者对人类精神归宿或精神依附的探求。显然这种研究对象过于抽象、宽泛。这两种看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生膈膜说将作品所反映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简化为人与人的膈膜或彼此拒斥、相互不理解,人生困境说则将某一特定人群的心理倾向和社会行为的个性夸大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共性。若结合作品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偏颇。
《围城》 至今已有英、法、德、日、俄、捷等多种文字的译本 是一部饮誉世界文坛的长篇杰作。凡读过《围城》的人 有一点总体印象恐怕是相同的 那就是赞叹它的讽刺艺术。
首先,我们得讨论《围城》讽刺的犀利与风趣
《围城》 以方鸿渐的生活经历为线索 将讽刺的笔锋伸展到中上层知识界的各个角落 用多种方法勾画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形象 展现出一部新儒林外史的生动画卷。
、漫画式的肖像描写
钱钟书对病态知识分子的讽刺在对他们进行描写时就开始了。他以十分明确的观感和态度 在每个人物出场时 都对人物肖像进行了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描写 极尽讽刺之能事 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神情毕肖的漫画形象 使人未见人物行藏 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第七章开头对汪处厚的肖像描写
胡子常是两撇 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菱尖角胡子。不料没有枪杆的人 胡子都生不象样 又稀又软 挂在口角两旁 象新式标点里的逗号 既不能翘然而起 也不够飘然而袅。他两道浓黑的眉毛 偏偏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 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 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 慌忙安上去 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于是剃去两缕 剩中间一撮这也许还是那一线胡子的功效 运气没坏到底。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漫画式的笔法。而且 作者在描绘这位汪大人可笑的容貌时 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 使他一亮相 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又如对沈太太的描写
她眼睛下两个黑袋 象圆壳行军热水瓶 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 嘴唇涂的红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 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 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
一连用几个想象奇特的比喻来铺陈渲染 读之令人忍俊不禁而厌恶至极。
类似这样的例子《围城》中随处可见 作者几乎在每个人物出场时 都对其肖像进行一番讽刺性描绘 只有一个例外 那就是唐晓芙。唐晓芙是《围城》中唯一没有用讽刺手法去叙写的人。在外貌上 也是把她作为最美的典型来对待。但作者笔锋所及 却也运用对比的写法 调侃了社会上的一些人 如她的眼睛并不顶大 可是灵活温柔 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象政治家讲的大话 大而无当象这种几乎通篇以讽刺的漫画式笔法描绘人物肖像的现象在文学海洋中是极少见的。
或永恒困境。④
、对人物入木三分的精神剖析
钱钟书冷眼观察当时种种腐败堕落现象 在《围城》中深刻地解剖了一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空虚、苦闷、颓唐、堕落的精神世界。
、讽刺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
如方鸿渐说过 现在的留学跟前清科举功名一样 我父亲常说 从前人不中进士 随你官做得多么大 总抱着终身遗憾。留了学也可以解脱这种自卑心理 并非为高深学问。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了 非出不可(终身免疫!)
又如冒牌的克莱登大学博士韩学愈不但用假文凭做敲门砖 还把自己在国外登广告求职之类的东西当做作品开进学历 从而骗取三闾大学教授职称和历史系主任职务
所谓哲学家褚慎明 到处写信吹捧外国著名哲学家 骗得他们的回信称赞自己 于是拿着三四十封这类回信吓倒了无数人
就连较为正直的方鸿渐 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 也不得不在留学归国之前买张假文凭 蒙混过关。正如他自己所说 一张文凭 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 可以遮羞包丑 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这不但是对当时社会风尚的尖酸嘲笑 也是留洋知识分子的自我嘲弄。
、讽刺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
苏文纨 一个留学欧洲的女洋博士 一心追求方鸿渐。为了太高自己的身价,她不拒绝赵辛楣的追求,目的是想通过两个男人追求自己这一事实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后来因对方另有所爱 便不顾一切地破坏了对方的爱情 并耿耿于怀 此后仍多次挖苦奚落方鸿渐。
三闾大学的陆子潇的桌上总是放着外交部请他就职的邀请信
对老派知识分子的讽刺:方遯翁的日记,
老中医的在杀人有暇之际前来与方翁闲谈
作者正是通过辛辣的笔调讽刺了在那个特定年代里 一部分脱离人民群众的上层知识分子的病态的心理。
其次,我们要讨论《围城》的讽刺的随意性
钱钟书先生主要是学者而不是以创作为专业的作家。《围城》 年动笔,这本书整整花了两年时间,锱铢积累地写完,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作为学者的钱钟书还在兢兢业业地撰写重要的学术著作《谈艺录》。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围城》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博士妙手偶得的文学杰作,对于作者来说,写作《围城》没有振聋发聩的警世宏愿,相反只有留学归来后,工作无着落的排闷解愁的通言之想。 因为以上原因,作者在创作中对社会与人生采取了一半揭示、批判,一半把玩的态度,即寓揭示、批判于把玩之中,以豁达而宁静的心境观照人间的困顿,以戏谑的心态睥睨社会的弊端,在嘻笑中针砭人性的弱点。然而,在表达既定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感受时,作者不仅仅是像一般作家那样依靠对社会人生的透彻理解和娴熟的表达技巧,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自己广博的学识和对东西文化的深刻理解,这就使作者能居高临下地俯瞰社会人生,高屋建瓴地透视生活,使作者在描写生活时既能剔肌析理,又能游刃有余。然而,登高而望使作者目接四海,精鹜八极,乃至文思如潮,一泻千里,而游刃有余又带来随心所欲,致使流连忘返,作者的脚步一次次迈出了围城的界限。因此,作者寓揭示批判于把玩 的创作态度与文笔的汪洋恣肆瓦解了《围城》主题的单一性,《围城》的内涵溢出了围城命题的框范。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杰作。可以这样说,《围城》的内涵的丰富、思想的深邃与高度的艺术性主要来源于作品的讽刺性。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作品讽刺的随意性。
这种随意性首先表现在作品中无人不讽,无事不讽,讽刺的解剖刀所到之处,无一不是痈疽。在《围城》中,除开唐晓芙等极个别人物外,几乎再找不到一个好人了。
知识分子一无是处:鲍小姐盂浪放荡、方鸿渐懦弱无能、苏文纨清高而虚伪、曹元朗迂酸愚蠢、董斜川愚蠢而狡诈、褚慎明狡诈而狂妄、沈氏夫妇俗不可耐、张吉民崇洋迷外寡廉鲜耻、孙柔嘉任性且工于心计,陆姑母势利而傲慢无礼;
三闾大学更是洪洞县里无好人:高松年、汪处厚、韩学愈、李梅亭等人自然是无耻无赖之徒,就连还没有成为知识分子的学生也无不刁滑顽劣,例如,他们在课堂上侮辱女教师,被某些教师收买后排挤另一些教师。
其他人等也劣迹斑斑;方家的二奶奶三奶奶刻薄狠毒,阿丑阿凶两个小儿粗野顽劣、法轮上的阿福贪婪可耻、汪处厚家的几茬女佣不是偷食就是偷人、孙柔嘉带过来的老妈子愚蠢而且爱搬弄是非、湘赣途的阿福主仆通奸、湖南等地的旅店的店主店员无不狡猾奸诈
这种讽刺的随意性也表现在情节的设置与人物的言行的展示方面。
、为了作品的喜剧性而亵渎爱情。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都是纯洁而晶莹的,但钱钟书先生笔下的爱情完全失去了圣洁的光辉,作者几乎是以恶谑的态度描写爱情,以致于爱情成了顽童手中的蜻蜓。方、鲍两人的逢场作戏是淫乱,方、赵、苏、唐四人的多角恋爱是游戏,方、孙二人的恋爱是闹剧,而范、刘二位小姐对异性的追求则成了喜剧,在这喜剧中两位女士是被涂白了鼻梁的小丑。
、 人物言行设置的随意性。对人物的缺点的讽刺存在着扩大化的倾向。例如,作者在讽刺那些开虚帐的人时写道;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为穷光蛋,同时也让不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 相思的姻缘;而有这些劣迹的穷光蛋作品中先后提到有八个:汪处厚吹嘘自己在南京的大房子中价值连城的收藏陈设下落不明,陆子潇常常流露出战前有三个女人抢着嫁她,方鸿渐把故乡的老宅放大了好几倍,他的两个弟媳则诅咒死日本人抢走了她们满房的上等陪嫁
十分明显,这种讽刺的随意性与作者追求揶揶揄、嘲弄、挖苦所致的快意密切相关,但除此之外,作者还在寻找另一种乐趣:溶知识于揶揄与嘲讽之中,追求抚弄学识于股掌之间的快感。在这些讽刺中,作者出神入化,播风弄雨,化深奥的知识为平易的常识,变高妙的哲思为日常浅显的事理,既追求以学识穿透人生人性的透彻与快捷,还寻觅以抽象而深奥的知识来艺术地观照具体的凡俗生活的惬意,尤其沉迷于知识的雅洁渊深与凡俗生 活的鄙陋平庸之间的张力带来的滑稽感与恶谑感。
讽刺的随心所欲与扩大化以及对趣味性的追求,既造就了作品的特殊美学风格,但也带来了意旨的分散与价值判断的模糊。意旨归依的分散导致《围城》主题内涵的分流流出围城的界限,而价值判断的模糊则为学者们对《围城》主题的见仁见智埋下了伏笔。
、 比喻的新奇:丰富的联想,本体喻喻体的巨大差异
在讽刺中,钱钟书善于运用新奇生动的喻。
如方鸿渐的父亲谈自家的儿子配不上苏文纨:
人家不但留学,而且还是博士呢。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她。好像苏小姐时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其他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新华不掉的。
由砖石的硬联想到人的条件的硬,过渡自然,使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具有相似性。
如作品的开始,对鲍小姐的描写: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内裤,漏空白皮鞋显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只因为熟食店才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精妙的讽刺语言,智慧的比喻运用,巧妙融入于作者的陈述。
、比喻的幽默风趣
方鸿渐从父亲的快信中得知包办的未婚妻病故,十分高兴:鸿渐看了有如犯人蒙赦的快活。
如对邮船上的法国船员(船行至西贡时)的讽刺:
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 气势顿长 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如对洋奴张吉民的讽刺
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 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 却需要借英文来讲 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 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 因为金牙不仅妆点 尚可使用 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 表示饭菜吃得好 此外全无用处。
这里用两个比喻 通俗风趣地嘲弄了张先生以讲几句英语为荣的洋奴相。
、比喻的知识性及博喻
学贯中西的钱中书的知识渊博,其比喻包含着天文、地理、历史、宗教、哲学等等各方面的知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汪太太自尊、矜持,不愿到学校干杂事,有不能上讲台,作品写道:
一来她自知资格不好,至多做小职员,有伤体面。二来她知道这是男人的世界,女权那样发达的国家像欧美,海只请男人却当上帝说 不说 。
就像上帝也是男人一样,女人难以当权。
在写方鸿渐没有胆量接受苏文纨的爱而又不好拒绝苏文纨的吻时,作者这一写方鸿渐的回吻:
这吻的力量非常之轻,范围非常之小,只仿佛清朝官场送客时的把嘴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碰一碰《圣经》,最多只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这一例子涉及古代官场理解、西方法律、东西方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
以上比喻都是博喻。
《围城》被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称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此番评价虽说对《围城》推崇备至,却也称得上是公允和实至名归。作者钱钟书作为一位学贯中西、有文化昆仑之誉的著名学者,在壮年时期创作的这部小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确实称得上是用心经营。而小说本身也写得妙趣横生,充分展示了作者过人的创作才华和广博的知识底蕴,小说自年出版以来深受各界读者的欢迎,先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好评,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本文试图从《围城》的人物塑造艺术及语言特色入手,对这部小说的创作艺术作一简单论述。一、人物塑造由表及里富有暗示性,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入木三分《围城》是一部人物辐辏、场景开阔的巨幅写真,长卷般展出成批活龙活现的知识阶层人物画像。从绅士、淑女、贵妇到教授、作家、哲学家等各色新儒林人物纷纷登台亮相,人物繁多,性格各异。如何在这一群体中,刻画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本来面目,需要作家有高超的人物塑造艺术和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正是在这一点上,钱钟书展示出了他作为学者与作家双重身份所特有的文学功力,将书中人物塑造得既形象传神又细致入微,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姓名寓义巧妙深刻而又切合人物性格特点注重姓名本身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姓名暗示人物的某些形象特征或是提示作者的创作倾向,这或许称得上是中国学者小说的一大特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即在人物姓名上暗示了全书是贾假雨村言,甄真士隐去,与此相比,钱钟书的《围城》在人物命名上的功夫并不比曹雪芹逊色。他融合自己在文学、哲学以及英文等方面的知识,对书中部分人物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命名,使人望名知其性格、人品,读后回味颇多。现试举小说中几个人物姓名作一分析阐释。方鸿渐:姓方寓示着他做事不圆滑。书中有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天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语,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方鸿渐虽出国留学,但他本质上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做事方式仍是中式的,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处处碰壁。鸿渐一名引自《周易》中的渐卦,该卦有鸿渐于干磐、陆等语,主体是以鸿为取象,说明士进取之过程渐即为进之义,而《围城》正是讲述方鸿渐在社会中的探索和进取过程的。苏文纨:姓苏且有人打趣她为苏小妹,自然使人想到她也是一才女。文纨之名有文采昭然,品质洁白之义,这层含义与苏文纨的早期形象应该说还是比较吻合的。孙柔嘉:此名多半是反其意而用之。孙小姐表面性情柔顺,实则精明厉害。李梅亭:此人在书中炫耀他的英文译名如何独特,实则为五月、吵闹、草地的大杂烩,让人联想到此人好附庸风雅,而性格、人品却杂乱不堪。至于其他姓名,如唐晓芙有清水出芙蓉之寓意,而鲍小姐之姓则暗示着与其交好如入鲍鱼之肆,等等,各有其独特寓意。当然,关于姓名寓意的分析也不能过分强调,否则很容易穿凿附会。见仁见智,还是留给读者慢慢品味、回味吧心理描写犀利而细腻《围城》的创作基调是讽刺,因而通过犀利而细致的心理观察和分析,准确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活动与情感便成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在小说中,作者或是以机智幽默的笔触层层剖析病态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怯懦与丑恶,或是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他们隐秘心灵的微妙变化,都使得人物形象鲜明可见,真实可信。心理描写犀利处,如写方鸿渐与韩学愈在三闾大学关于克莱登大学的对话。韩学愈点头,伸颈咽口唾沫,唾沫下去,一句话从喉核下浮上:你先生到过美国没有没有去过索性试探他一下可是,我一度想去,曾经跟一个通信。是不是自己神经过敏呢韩学愈似乎脸色微红,像阴天忽透太阳。这人是个骗子。韩学愈的声调并不激动,说话也不增多。我知道。什么克莱登大学我险的上了他的当。鸿渐一面想,这人肯说爱尔兰人是骗子,一定知道瞒不了自己了。你没有上他的当罢克莱登是好学校,他是这学校里一个开除的小职员,借着幌子向外国不知道的人骗钱,你真没有上当唔,那最好。真有克莱登这学校么我以为全是那爱尔兰人捣的鬼。鸿渐诧异得站起来。很认真严格的学校,虽然知道的人很少普通学生不容易进。通过几个谈话细节、语调以及各自的表情变化就揭示了双方矛盾重重而又彼此防范的心理态势,把人与人之间这种既好面子,又想揭别人伤疤,而不得已来回进行攻防转换,故作镇静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叫绝。心理描写细腻处,如写方鸿渐在与赵辛楣夜谈中,无意间谈起唐晓芙后的心理反映。那最好不要提起我,不要提起我。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理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这段心理描写连同后面写鸿渐因为受到这刺痛,夜里睡不着,急忙找话来压等心理都极为细腻,而又非常符合人在感情失落后,想听到心上人的消息又怕听到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变化。当然,《围城》中心理描写最为细腻、也最为感人之处还是写方鸿渐与唐晓芙分手时的那一段。前后千把字将唐小姐谴责方鸿渐时爱恨交织的心理表现得简洁、准确,对她与方鸿渐决裂后混合着后悔、痛苦和矜持的矛盾心理也写得细腻、生动,同时也写足了方鸿渐无奈、软弱和又悔又气的心理。以景衬情,描写入微《围城》的人物心理描写无疑是很成功的,其中以景衬情,描写入微也是小说塑造人物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笔者对小说情景交融的人物塑造艺术作一专项分析。情因景发,以景衬情,这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钱钟书显然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将这一传统发扬广大。书中比较典型的章节如第二章写方鸿渐回国之初夜间的心绪。方鸿渐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荧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荧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景色是鸿渐出国前看惯的,可是这时候见了,忽然心挤紧作痛,眼酸得要流泪。他才领会到生命的美善、回国的快乐这段文字将方鸿渐归国后混合着失落感和亲切感的复杂心绪,借助情景交融的手法刻画得细致入微。再如第三章开头写春天的生机萌动与方鸿渐的春心萌动。那年春天,气候特别好。这春气鼓动得人心像婴孩出齿时的牙龈肉,受到一种生机透芽的痛痒。上海是个暴发城市,没有山水花柳作为春的顿处。公园和住宅花园里的草木,好比动物园里铁笼子关住的野兽,拘束,孤独,不够春光尽情的发泄。春来了只有向人的身心里寄寓,添了疾病和传染,添了奸情和酗酒打架的事件,添了孕妇这几天来,方鸿渐白天昏昏想睡,晚上倒又清醒。早晨方醒,听见窗外树上鸟叫,无理由地高兴,无目的地期待,心似乎减轻重量,直升上去,可是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便爆裂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怅惘。他坐立不安地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他自觉这种惺松迷滞的心绪,完全像填词里所写女人幽闺伤春的情境前后两段文字将春天来后都市中的人情物态描摹得幽默而传神,对方鸿渐那混合着高兴、欢喜、怅惘、迷怠的矛盾心绪刻画也极尽曲折婉转之妙。自然,小说在人物语言描写方言也颇有特色。应该说,通过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的成功之处。但考虑到《围城》在人物语言以及小说自身语言方面都极具特色,为了更好地体现钱钟书的创作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对《围城》的语言特色作一专题论述。二、小说语言精致隽永,形象而幽默作为学者小说的代表,《围城》的语言以作者丰富的学识为基础,以形象、新奇的妙喻为特色,以幽默、讽刺为语言风格,使得全书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妙喻迭出,幽默风趣读《围城》,我们无法忽略书中如点缀夜空的繁星一般多的比喻,它们形象而新奇,大多与机智轻巧的讽刺、幽默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既感到轻松愉快,又忍不住要细细品味。钱钟书认为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他的比喻常将两个看似毫不搭连的意象接通在一起而出奇制胜地产生出奇妙的效果。对此,他认为,比喻的两者之间,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效果也就愈新奇创辟。作者的这番论述确实是我们理解和赏析《围城》妙喻的钥匙。试举几例予以说明。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例文中无论是用遮羞的树叶来比喻文凭的重要,还是用端茶送客、信女吻活佛脚趾等情形比喻吻的分量很轻,都体现了钱氏比喻的两方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别,而且分得愈开,合得愈妙。究其原因,笔者以为这主要是因为好的比喻讲究远距化原则,只有本体和喻体之间距离愈大如形体的巨大反差、属性的截然不同等,才能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加深和强化读者的心理体验。当然,这种搭配的前提就是要善于发现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或本质上相近点,而钱钟书正是从事物的本质入手,巧妙地将差别很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努力实现形象、深刻的比喻效果,让人耳目一新。此外,例文中作者将抽象之事物文凭的作用形象化,在轻松的笔调中对比喻对象予以嘲讽,这正是钱氏比喻的一大特点和成功之处。例文中妙喻迭出,使人几乎应接不暇,但在附掌而笑之余却留给读者丰富的回味和充分的想象余地。比喻连用,讽刺语言措辞考究,知识内涵丰厚,这也是钱氏比喻的特点和成功之处。至于书中将风雨中的夜行比喻为在墨水瓶里赶路,鬼都得要碰鼻子拐弯;将两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比喻为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将上海住房紧张比喻为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等等,都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细致、深刻的观察、体验,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知识渊博,涉笔成趣《围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知识密度最大的一部长篇,在书中,作者充分展现了自己宏观博识、谐虐天生、涉笔成趣的语言风貌。小说主要是反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但在书中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知识渊博的特长,对众多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态都作了或深或浅的讽刺,看似信手拈来,却又涉笔成趣。小说第一章中写道:船又到了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这种对殖民者的讽刺可谓生动犀利,妙趣天成。还是在第一章,作者对法国人、爱尔兰人做事的特色以及哄骗之学、方鸿渐买假文凭所代表的中国外交的胜利等都作了轻松描述和非正式的评点,令人解颐。谐谑天生,长于讽刺,这也是《围城》的语言特色。作者往往在主要描写和论述的对象之外,附带着对其他社会现象或是人和事进行讽刺。如书中即借方鸿渐之口说道: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寥寥几笔,即对当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作了嘲讽,此书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被国民党当局禁止发行,由此,我们或许可以看出钱钟书讽刺艺术的高妙。自铸新词,语言巧妙语言的生命在于创新。钱钟书在《围城》中使用了不少新鲜的词汇,如同情兄一词即是作者借董斜川之口所造的一个新词。顺着同师兄弟、同学的路子,将同有一个情人的人称为自己的同情兄,新鲜而有妙趣,堪称绝妙好词。此外,《围城》中语言的形式也很巧妙,比较典型的是同异和倒序手法的自然运用。同异:是通过词或词组的重复,使字面同中有异,借其同而强化联系,借其异而形成对照,达到相映成趣的修辞方式。如《围城》第六章开头关于老的科学家和老科学的家的论述即是应用了同异的修辞手法,使得这个不易为人所注意也颇为绕口的问题显得意义重大,而且两者之间确实大有差别,作者借此也达到了对高松年校长的巧妙调侃,使读者颇有同感。倒序:是指在行文中将词或句子颠倒一下语序,以表达一种上下文迥然不同但又不无相关的内容。如书中说高松年自己在欧洲一个小国读过书,知道往往自以为讲学,听众以为他在学讲讲不来外国语借此学学,通过讲学一词的倒序就一语道破了当时那些沽名钓誉的知识分子所谓讲学的本质和实际情形。再如方鸿渐和赵辛楣的一段对话。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了。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们离亲叛众众叛亲离一词的倒序即将人与人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完全倒换了过来,真是很符合人物各自的心态,从中也可看出钱钟书对中国文字把握得准确与圆熟。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围城》确实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它包容的智慧与知识,体现出的独特讽刺艺术和丰富想象力,以及它在语言方面妙喻珠联、警句泉涌、涉笔成趣的特点都使它真正称得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最用心经营、让人回味最多的一部长篇小说。当然,《围城》的创作艺术包含的方面很广,小说的艺术魅力也很深厚,远非笔者挂一漏万、浮光掠影的浅谈所能穷尽的,对《围城》创作艺术的探求和对学者小说特点的挖掘与继承,也还需要广大文学工作者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
、写《围城》时的钱钟书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做那些事呢?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
钟情于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但知道的人中又有谁真正了解他和他的文字?有人甚至认定他是一个爱吊书袋的学究,或把他的绝俗看成老式的清高。
然而面对《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他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他去世之后,一个热爱他的读者曾在报纸上撰文纪念,标题是《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这句话,可以代表所有对钱钟书有一点点或更多了解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他潜心读书研究,不好拜客访友,也讨厌、憎恨别人拜访,客来常以病谢,积函多不作复。因此,在人们心目中,他的形象便越加扑朔迷离,如云中之龙,见首不见尾,时露一鳞半爪,令人想象、神往。钱钟书非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大学者惜时如金,不借口舌而扬名,不浪掷光阴于交游,此其一;甘于寂寞,不求闻达,此其二。胡思乱想是别人的事,于钱钟书却无关。
童心苍老,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似乎没有什么新作问世,放下手中犀利的笔,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了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偶有文章涉及如何评论钱钟书的议题,亦歧见旁出,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钟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在钱钟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钟书上课;年月《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上也有人撰文,批评钱钟书不行,钱学有病。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年《钱钟书研究》编委会成立,他对这事却极力反对,曾向发起人之一、学者舒展抗议:昆仑山快把我压死了。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又说:读书人如叫驴推磨,若累了,抬起头来嘶叫两三声,然后又老老实实低下头去,亦复踏陈迹也。横扫清华,风华绝代的幽默才子
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最怪的是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
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它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传为美谈。这也许是钱氏最得意的绘画作品。
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做他的工作,想挽留他,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痴气率真,未将直气折王侯
虽然是学者,但钱钟书处理起平常的事情也并不是一个道貌的儒者,生性率真的他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或是凶玩。
有一种说法是在文革期间钱钟书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杨绛在《干校六记》中亦有记载,但后来那对年轻夫妇又站出来说杨绛之说不实。一时间,学界也被搅得沸沸扬扬,许多学者也都卷入了这场纷争,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许我们并不关心个中曲直,但钱老先生以年迈之驱为妻子与年轻人拼力相殴,其率真痴气反倒让我觉的真实与纯粹,天下又有哪个女子可以接受一个不敢为妻子出头的男人呢?也许正是钱氏曾被神话,当我们看到他平凡的一面时反而会觉得可爱。
有句老话:不为雄名疏贱野,惟将直气折王侯。但在钱钟书,也许连折王侯也不必了。
据先生讲文革期间,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钟书道: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钱先生没有出门。
又一次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盘的文字根据,但一点材料也没有。《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北京城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没有!
忽然想起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
这算什么根据?是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结果马上找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目光睿智的钱钟书
力行不倦 打造中西文化园林
钱钟书的涉猎广泛与博闻强记是出了名的,有大量的报道说他过目不忘,有着照相机的记忆功能。但说起他的文学成就,真正为人推崇的当属《管锥编》。
对于《管锥编》也有着各种各样的评价,从夏志清到司马长风,从柯灵、舒展到李洪岩,见仁见智,不胜枚举。
我第一次读到《管锥编》,却已是年了,在此之前也只是读过《围城》和他的部分散文及短篇小说,虽然喜欢得不得了,但真正在书店里翻动他的《管锥编》时却大有窒息之感,也许是出差在外的心情所致。当时在济南的一个古籍书店,我终于将一套五卷本的《管锥编》捧回了旅馆,连夜拜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五册。其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前四册从先秦至隋代以来的经史子集页内容的增订,而第二部分是对前四册及增订内容进行的再增订。钱氏六十五岁做《管锥编》,七十二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做《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已经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似在学界未有第二人。
将自己一生饱学之识汇于一册,将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有人称钱钟书为文学宝库、昆仑或是大海,但在我看来,《管锥编》更像是匠心别具的文化园林,将世间文化精华移天缩地,巧妙陈置,相映成趣,打造成立体的风景,让人流连其中,惊异忘返。我曾顺着他的目光,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片文化风景,而钱钟书正是这座文化园林的向导和打理者。
黄谨曾有言:当代学人,最不可思议者,当数钱钟书。他不仅有惊人的渊博和睿智,更有无与伦比的文化包容力;他能够像魔术师一般,把种种本不亲和甚至相互排斥的东西,不落痕迹、天衣无缝地融和在一起。此言极是。
阅读书目:
、陈子谦《论钱钟书》、、、广西大学出版社出版。
七、思考与练习:
、围城作为一个作品的名字,它的基本寓意是什么?
、《围城》的讽刺与比喻有什么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居易的粉丝是哪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