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 迅雷种子 你懂一本小说 主角本来是个书生 后来全家被杀 男主修炼的很厉害

被色迷心窍得完全不正常了,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没有子嗣,他竟然也不着急,他竟然还舍得,为了逗乐赵家姐妹,牺牲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有的两个儿子,也不管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的黎民百姓了。当时,民间就流传着“燕飞来,啄皇孙”的童谣。
&&&&这样的故事向来不会有好结局,妹喜、妲己、褒姒早有前车之鉴。好色的汉成帝最后暴毙在赵合德的寝宫,引起了人们的共愤,赵合德被迫自尽了。
&&&&赵飞燕因为帮助成帝的侄儿刘欣即位,新帝感恩,仍旧尊她为皇太后。六年后,哀帝逝世,大司马王莽篡权。赵飞燕以杀害皇子之罪,被迫自尽。
&&&&虽然说,如果将一个国家甚至朝代的衰亡归结于红颜祸水这样的理由,是荒唐的。但是,赵氏姐妹刚好如此“巧合”地乱了汉宫,尤其是她们狠辣地杀害孕妇和幼子的行为,确实是太让人无法原谅了。
&&&&趣味链接:环肥燕瘦,我国古代两位美女的代称
&&&&“环肥”指的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以胖为美;“燕瘦”是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以瘦为美。
&&&&后来“环肥燕瘦”便用来比喻女子风韵不同,但各具姿色。
&&&&典出《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及唐代陈鸿的《长恨传》: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态轻盈,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满,肥瘦虽不同,但均以美貌著称。
&&&&光武中兴——娶妻当得阴丽华
&&&&汉代有两个辉煌闪耀的时段,一是“文景之治”,一是“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的缔造者,便是我们的主人公,刘秀。
&&&&刘秀出身于西汉末年的豪强地主家庭。这又是一个动乱的时代。
&&&&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他的“新政”:恢复井田制度,设置六关、五均、赊贷等经济制度,改革币制,复古建制,变更官制。因为准备不周,食古不化,执行操切,政令芜繁,造成经济萧条,民生凋敝,荒旱连年。王莽的倒行逆施,使民怨沸腾,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些豪强地主也兴兵自保。
&&&&少年时期的刘秀性情谦虚,胸无大志。他的兄长刘縯喜结天下豪杰,对王莽篡夺汉室十分不满,想以自己的力量去匡复汉室。他见弟弟总是老样子,心忧如焚。
&&&&有一天,刘秀在地里锄草,刘縯带着宗室兄弟与宾客侠士,忽啦啦围过来。刘縯指着刘秀,问众人说:“我小弟刘秀喜欢耕作,能够喂饱他一个人的肚子,跟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不是很像吗?”众人哗然大笑。刘縯又说:“诸位如果能成大事,不要忘了提携一下我的小弟。”众人七嘴八舌,都在嘲讽他。刘秀脸涨得通红,顿时醒悟:“天下大乱,从事耕作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扔了锄头,愤然变色说:“大丈夫生长于天地间,你们能够建功立业,我也能名载史册。”
&&&&公元22年,南阳发生大灾荒,刘縯的宾客拦路抢劫,牵连到刘秀,为躲避官司,刘秀来到他的姐夫邓晨家。在新野,他听说阴家的女儿阴丽华,是新野第一美女。有一次刘秀在和朋友谈理想时,他想起了在长安见到皇帝出巡时,在前面为皇帝开路的二千石官执金吾的威风,也十分向往阴丽华的美色,便说了句:“做官要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阴丽华出生在南阳。阴家先世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以医术名世,从齐国迁居楚国,为阴大夫,便以“阴”为姓。秦汉之际,阴氏子孙又来到南阳新野。
&&&&当时汉代已历十二帝,总计二百一十三年,帝裔子孙众多,再加上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似乎还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知阴丽华貌美,但也不敢贸然求亲。因为许多其他土族少年向阴家求亲,都被婉转拒绝了。
&&&&刘秀开始为他的两个理想奋斗。当时刘秀和他哥哥刘縯领导的“舂陵兵”与王匡、王常等人的部队合在一起,号称“绿林军”,为了顺应人心,他们打着“反莽复汉”的旗号,推立汉朝宗室刘玄为皇帝。因刘玄曾担任平林军的更始将军,所以称为更始帝,建元为更始元年。
&&&&公元23年,“绿林军”几千人被王莽主力四十二万人包围在昆阳城中,是刘秀带十八人突围,带回三万多援军,以少胜多,把王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从此,“绿林军”乘胜前进,推翻王莽的统治,进占长安。
&&&&就在此时,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说服家人,把阴丽华嫁给了刘秀,也正因为两人的结合,刘秀才逃过了更始皇帝诛杀功臣的一劫。
&&&&更始皇帝先是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縯,刘秀表面还只能强颜欢笑,要哭也是晚上偷偷地哭。阴丽华劝慰丈夫:“更始皇帝气局狭小,小具规模便沉迷酒色,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的话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切计划妥当,十九岁的新娘回到母家暂住,刘秀以有名无实的特使虚衔,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诸郡的爱戴和拥护,刘秀就是以此作基础,建立东汉,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出在这一带地区。阴丽华不仅使刘秀避祸,而且还使他建立了一个政权。
&&&&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时,曾借重刘扬的势力,作为权宜之计,不惜答应娶刘扬的甥女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十万,廓清河北。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洛阳。
&&&&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有一些麻烦了,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以阴丽华为后?尽管郭氏是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并已身怀六甲,但依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妻子,刘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她,星夜派人将她迎来洛阳。不料阴丽华却说:“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
&&&&阴家家风很好。天下初定,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以示对阴丽华的补偿,然而却受到阴识的谢绝,他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
&&&&又过了两年,阴丽华随侍光武帝征讨彭宠,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明帝。
&&&&阴丽华的另一个兄弟阴兴当时为黄门侍郎,指挥武骑,随军征伐,算是刘秀的贴身侍卫长,每次出入,都拿一个小盖伞为刘秀遮风蔽雨。建武九年,刘秀升迁他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印绶已经准备妥当,阴兴却坚决辞让:“臣未有先登临陷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赏,转令天下失望,诚所不愿。”事后,阴丽华私下问兄弟为什么要那样说,遭到阴兴的反唇相讥:“贵人不读书吗?亢龙有悔,盛极则衰,外戚家苦不知谦退耳!”
&&&&在称帝后的十年之中,刘秀恩威并济,终于使天下归心,成就了大一统的局面,转而偃武修文。休养吏民,保全勋臣,崇尚义节,阴丽华也陆续生养了五名子女,终于在建武十七年,刘秀废掉郭皇后、册立阴丽华为皇后。
&&&&刘秀亲自草拟诏书,说明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道理,“皇后郭氏,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宫帏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睢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节,缴上皇后印缓。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先是固辞后位,长久恭谨廉让,宜奉宗庙,为天下母。异常之事,非国之弱,不得上寿称庆。”刘秀对阴丽华长久的歉疚,终于得到补偿的机会。
&&&&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满足。但她仍一本初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不喜笑谑,事上谨慎柔顺,处下矜惜慈爱,天下都称她为贤后。
&&&&阴丽华一生谦德可风,相夫教子,主理后宫,不曾干预朝政,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时代。
&&&&皇帝的婚姻,能幸福圆满的结果很罕见,而刘秀、阴丽华却和谐得令人羡慕,这固然是由于刘秀的宽仁厚德,惜念旧情;而阴丽华的貌美德高更是最重要的因素。
&&&&趣味链接:汉光武帝重兴汉室麾下的战将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光武帝刘秀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传说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二十八将谱:
&&&&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脩;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大司空安丰侯窦融;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太傅宣德侯卓茂。
&&&&明码标价——荒唐的汉桓帝卖官鬻爵
&&&&汉桓帝是一个好色的皇帝,他到处搜集美女,在后宫藏了佳丽千万,以满足其奢侈荒淫的放纵生活。他还异想天开地要“卖官鬻爵”,公开破坏了东汉的政治法规,败坏了社会风气,引发了激烈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实际上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桓帝嗜酒成性,脾气暴躁,甚至泯灭人性,大发兽性。有时喝到酣畅时,他自己就起身擂鼓,然后跳舞,直跳得筋疲力尽。有时他脱光了衣服,乱叫乱闹。有时他披头散发,到街上挥刀舞剑。有时又随意乱走,到大臣或勋戚家乱闹一通,搅得人人胆颤心惊。三伏天,他赤身裸体躺在地上晒太阳;三九天,他在风雪中光着身子跑来跑去。他不但自己发狂,还让随从们也仿效他,弄得随从们苦不堪言。
&&&&汉桓帝无视内外交困的局面和国库空虚的现状,恣意圈养着上万宫女,供其淫乐,以维持、满足他腐朽糜烂的生活。汉桓帝穷极奢侈,致使国库枯竭。他还借口羌族人民大起义,从公元161年开始,施行“卖官鬻爵”,以此来聚敛财富,供其挥霍。他下令以不同的价格售卖关内侯、羽林郎和五大夫等重要官职。不问来人的才学和品德,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来作。这样的官吏一上任,就开始疯狂野蛮的搜刮老百姓,他们残暴凶恶,盘剥压榨老百姓,以此来把他们买官的钱加倍地夺回来。东汉各级官吏一时间横征暴敛,贪赃枉法,奢侈糜烂,穷凶极恶。汉桓帝靠这“卖官鬻爵”的办法确实大捞了一把,他还为自己的“灵活机智”而洋洋得意,却不知自己的无知、昏庸、荒唐、愚昧,早已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更加腐败,吏治更加黑暗,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尖锐。这下子,东汉政权真是摇摇欲坠,真的走向灭亡和崩溃的边缘,无药可救了。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政局的一大特征。帝多年少,太后势力强大,母家党羽众多;宦官身居朝中日久,自然也不甘落后。外戚和宦官这两股势力,以皇帝为筹码,在宫廷中明争暗斗,把持朝政大权,是实质上的皇帝。小皇帝多年少不经事,以为后党干涉朝政,便依靠宦官以图夺权亲政,殊不知自己赶走的是一匹狼,引来的却是一群狼,终落得个被人利用的下场,或死于非命,或亡于声色犬马之中。可叹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开创和后续的汉室基业,就这样毁在了外戚和宦官这两股势力手中。
&&&&趣味链接:“卖官鬻爵”风气的由来
&&&&卖官鬻爵这个词近来经常被提起,有些当代贪官就是因为卖官鬻爵而东窗事发。卖官鬻爵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但是,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性质,与今天不太一样。
&&&&中国的卖官鬻爵始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那年蝗灾大疫,皇府准许百姓交纳粟米千石者,进爵位一级。拥有许多权益,包括益田宅、给庶子、赐邑赐税、免除徭役、豢养家客、减刑抵罪、赎取奴隶等等,这明显比居官俸禄要优厚得多了。
&&&&卖官鬻爵在古代能够得以实施,关键在于政府掌握某些稀缺资源,利用这种稀缺资源与社会上的有钱人交换,就成为卖官鬻爵的现实基础。
&&&&薄葬和疑冢——曹操建72座陵寝之谜
&&&&中国古代的皇帝们,生前尽享荣华富贵,而且在死前都会给自己打造一个富丽堂皇的陵寝,以便死后继续尊荣。不过,曹操在丧葬上有别于历代帝王。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当时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与地位不比帝王低)。为什么他不但提倡“薄葬”,而且身体力行呢?
&&&&据说,曹操一生提倡节俭,他对家人和官吏要求极严。他的儿媳妇(曹植妻)因为身穿绫罗,被他按家规下诏“自裁”。宫廷中的各种用过的布料,破了再补,补了再用,不可换新的。有个时期,天下闹灾荒,财物短缺,曹操不穿皮革制服,到了冬天,朝廷的官员们都不敢戴皮帽子。
&&&&又据传,曹操早年曾干过盗墓的勾当。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坟墓被盗后尸骨纵横、什物狼藉的场面,为防止自己死后出现这种惨状,他一再要求“薄葬”。
&&&&为了防止盗墓,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他生性多疑。生前,他因多疑,错杀了许多人;死后,他的多疑也不例外。所以他打造了很多处陵寝。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传说,军阀混战年代,东印度公司的一个古董商人为了寻找曹操的真墓,雇民工挖了十几座疑冢。除了土陶、瓦罐一类的东西外,一无所获。
&&&&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关于疑冢的说法便被确证不是准确的了。
&&&&关于曹操尸骨到底埋于何处,后人也有诸多研究和猜测。据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所以许多人由此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据考察,这也属假设。
&&&&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陵在其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
&&&&据《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亳州志》载:“文帝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宅前树碑曰大飨之碑。”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如果是葬于邺城的话,那魏文帝曹丕为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他此行目的是不是为了纪念其父曹操?《魏书》还说:“丙申,亲祠谯陵。”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此外,又据记载:亳州有庞大的曹操亲族墓群,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但这种说法也缺乏可信的证据,遭到许多人的质疑。
&&&&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这座墓虽然曾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和一些碑铭文。这些出土的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尽管如此,还是存在一些争议。
&&&&面对“曹墓不知何处去”的感叹,人们对曹操的奸诈多疑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曹操一生节俭,带头“薄葬”,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样做,既保护了自己,也使盗墓者无从下手,这也算是他的明智之举吧。
&&&&趣味链接:曹操高陵被发现
&&&&高陵,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寝。高陵的具体位置,唐朝以后争议颇多,宋代以来有七十二疑冢之说。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确认,但仍然存在争议。高穴村高陵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78平方米。
&&&&歌女来莺儿——唯一让曹操流泪的女人
&&&&东汉时,在帝都洛阳有个色艺俱佳的歌舞妓,名叫来莺儿,名气很大,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来莺儿生性孤高雅洁,在台上和台下判若两人。台上,她热情奔放,能使她的听众和观众近乎疯狂;台下,她却沉默寡言,又使得想一亲芳泽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
&&&&曹操是个爱江山、爱人才、也爱美女的人。他久闻来莺儿的大名,也非常想见识一下。于是他乔装打扮一番就去洛阳城里找来莺儿。来莺儿婉转的歌喉与曼妙的舞姿,曹操也被征服了。
&&&&这一年,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来莺儿顿失依凭,孤苦伶仃,无处可去。
&&&&来莺儿是幸运的,因为她及时获得了曹操的赏识。否则,董卓的这把火,恐怕她就在洛阳的这场浩劫中枯萎飘零得无影无踪。
&&&&在混乱的世局中,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来莺儿也跟着曹操过着飘泊的生活,她成了军中歌舞姬中的一员,用她们的演出来鼓舞士气。虽然她并不喜欢,但是天下滔滔,哪里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所呢?她也只能如此。同时她也试着在战争的空隙里,以她的歌舞,为曹操调剂身心,以报答他的收养之恩。
&&&&不过感情从来不是理智的。一个英俊的身影闯进了来莺儿的眼帘,深入心底。他便是曹操府中的侍卫王图。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这个时候的曹操正忙于军国大计,也周旋于众多美女之间,无暇顾及来莺儿,所以并不知道他们俩的事情。
&&&&来莺儿喜欢的这个王图,魁梧而机警,一表人才,在丞相府中颇得曹操的赏识。曹操有意给他有升迁的机会,派他带领一组人马,深入敌境,窥探敌人的虚实以及囤粮的处所。这是一项十分危险、艰巨的任务,王图对顺利完成任务、全身而退的把握不大。王图把情况告诉了来莺儿,面对生离死别的情人,想到渺不可知的未来,来莺儿泪流满面地抱着王图,不肯放手。不觉鸡啼天晓,已然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间。
&&&&军令如山,王图被押入大牢,叛处死刑,侯令斩首示众。
&&&&人们总是讲英雄救美,当然偶尔也有美人救英雄。在曹操那里至少就有两起,一起是蔡文姬救董祀,一起就是现在的来莺儿救王图。
&&&&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显得是那样仓白无力,她反复讲:“愿代王图一死……”也说出了她与王图的私情。
&&&&死是容易的,但活着的人敢于将自己最见不得人的东西公之于众,也需要很大的勇气。
&&&&曹操在他的雄才大略背后,也隐藏着极大的孤独。他对人世间的至情和至性,似乎有着超乎常人的鉴别能力。对来莺儿的真情流露,十分感动。
&&&&但曹操还出了一道题——让来莺儿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小型歌舞班,便同意来莺儿可以代情人一死。他想通过这件事情进一步测试来莺儿的真情挚爱。
&&&&开始了。来莺儿愉快而坦诚的开始,除了救情郎的命以外,她也希望在自己死后,有人来接自己的班,为曹操分忧解难,以报答曹操的恩情。
&&&&一个小型的歌舞训练班在曹操的丞相府中紧张的训练,来莺儿挑选了七位具有歌唱及舞蹈天赋的侍女,夜以继日地进行训练,从乐理、音质到舞姿、道具,尽其所知与所能,毫不保留地传授。七位歌舞侍女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几乎可以追上来莺儿的水平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曹操给她的规定。本以为完成不了的,想不到都完成了。
&&&&训练结束了,她们进行了回报演出,曹操很满意。来莺儿代情而死的时机也到了。来莺儿坦然向曹操复命。这时曹操忽然有一丝怜悯袭上心头,看着这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儿顷刻之间即将在人间消失,不禁脱口而出地说:“其实你可以不死啊!”
&&&&来莺儿根本不曾重视曹操话里的一线生机,只是幽幽地说:“天下哪有这种道理,身犯重罪可以逍遥法外,不但本身难以自处,丞相又如何统御群下;再说贱妾有负丞相厚恩,也无颜苟活人世。”
&&&&曹操默然良久,非常激动,眼前的女子,已经大难临头,还为别人着想,为曹操着想,真是一位奇女子。
&&&&曹操默然良久,问道:“你想不想与王图再见一面?”
&&&&万万没有想到,来莺儿自有她的一套爱情逻辑,她说:“当我决心代情人一死时,我与他的情感就已经圆满地结束了,相见无补于事,不如不见!”
&&&&曹操非常感动,心想自己位高权重,却不曾找到一个可以心甘情愿为自己慷慨赴死的红颜知己。他黯然神伤,对来莺儿说:“等我放了王图后,再通知你吧!”
&&&&来莺儿走后,曹操迅速传见了王图。王图却坦率地告诉曹操,他对于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可言。曹操火冒三丈,一脚踢倒王图,本想将他处死,但又答允了来莺儿不杀他,只好将他逐出丞相府。
&&&&曹操想,如果他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来莺儿,即使能够阻止她赴死的决心,勉强地活下去,但她一定会比死去更痛苦。
&&&&曹操打定了主意,便对来莺儿说:“王图已经释放,逐回家乡。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训练歌舞妓有功,可以不死!”
&&&&来莺儿感谢曹操的成全,却不愿接受饶她不死的恩惠。她郑重地向曹操行了跪拜大礼,转身而去,去得那样坚决,去得那样坦然。望着她的背影,一生不知经过多少大风大浪的曹操,此刻也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凄切,流下了两行泪水。
&&&&这是他第一次为女人流泪,也是最后一次为女人流泪。这在封建时代是了不起的壮举。从帝王到大官、有钱的大商人等,死后一般都会让妻妾或殉葬、或守节。曹操却让她们全都再嫁。
&&&&趣味链接:曹操著名的“二哭”
&&&&曹操在历史上留下过两次著名的“哭”。第一次是“哭典韦”,第二次是“哭郭嘉”。
&&&&哭典韦:“《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曹操“哭典韦”一则是因为典韦因为救他而死,二则是安抚军士。
&&&&哭郭嘉: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深得曹操的喜爱。《三国演义》记载曹操赤壁兵败后,曹仁置酒与操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江东二乔——嫁给短命英雄的姐妹花
&&&&二乔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对姐妹花,她们分别嫁给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两位英雄:孙策和周瑜。
&&&&乔家姐妹出生于庐江郡的皖县,她们的姓本作“桥”,不过史书没有记下她们的全名,后人只好以“大乔”、“小乔”来区别。她们长得很美。见过她们的人都以为是见到了仙女,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她们的美名竟传遍了吴国,甚至传到了魏国。
&&&&吴侯孙策是当时远近闻名的“虎将”,周瑜也是当世英雄,容貌俊秀,精于音律,有句名谚叫“曲有误,周郎顾”,说的就是他,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孙、周两位,不仅仅是有才华,而且还长得帅,前途一片光明。
&&&&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了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祖业,在周瑜的协助下,一举攻克皖城。乔家姐妹花的家便在皖城东郊。孙策都攻下城了,一直仰慕着两位姑娘的美名,便慕名去求亲。周瑜也跟他一道去了。
&&&&大乔、小乔都美若天仙,一般人都分不清谁是大乔谁是小乔。孙策和周瑜一看,也分不清。孙策便找周瑜商量:“公瑾,我俩一块儿长大,情同手足。我比你大几天,干脆这样,我娶大乔,你娶小乔。”周瑜欣然同意。
&&&&二乔的父亲乔公看到这两位将军器宇不凡,战功赫赫,也有意把自己的这俩宝贝闺女嫁给他们二人。于是,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热热闹闹地成了亲。
&&&&这下孙周二人也更亲了,是“连襟”。孙策还不忘调侃周瑜,说:“乔公二女虽然光彩照人,不过,得到了我们两个人做乘龙快婿,也算快慰了吧!”
&&&&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也堪称是郎才女貌,美满姻缘了。
&&&&孙策和大乔成亲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陪妻子的时间很少,所以大乔大部分在等待和离别中度日。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了一场,孙策正准备阴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刺成了重伤。孙策生命垂危,赶紧回到吴国,派人寻请华佗医治。不过他运气太差了,华佗刚好已离开吴国往中原去了,只有他徒弟在吴国。华佗徒弟说,孙策中的箭,箭头是有毒的,毒素已进入体内,没得治了。真是天妒英才,孙策也遗憾,自己不是死在激烈的战场,而是死在一个穷途末路的人手中。这位被曹操称为“虎儿”的英雄,死时年仅26岁。孙策死后,大乔的日子是清苦和寂寞的。她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她也只能含辛茹苦,抚育遗孤。
&&&&小乔的命要比她姐姐的稍微好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11年。孙策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弟弟孙权托付给周瑜和张昭。在这11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不过他心理承受能力修炼得不好,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据说是为了荆州的借还问题,周瑜最后是活活被诸葛亮给气死的,年仅36岁。
&&&&三国时有一场很精彩的赤壁之战。这场战役中,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队。三国鼎立,孙刘又如何联合起来的呢?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二乔。
&&&&诸葛亮说曹操攻江南,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为了得到传闻中美艳绝伦的乔家姐妹花。说曹操曾在漳河建造了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在里面。说曹操曾经发誓:“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现在他挥兵江南,其实只是为二乔。
&&&&诸葛亮对周瑜说,既然曹操是看中了你们吴国的两位美女,那你干脆去把她们找来,花些钱买下她们,然后派人送给曹操呢?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称心满意,一定就会班师回朝了。这是范蠡献西施的计,你就快些执行吧。
&&&&周瑜问道:“曹操想得二乔,你有什么证据呢?”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曹操的儿子曹植曾奉曹操的命令作《铜雀台赋》,文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不明摆着么?”
&&&&周瑜已气得脸红脖子粗了。诸葛亮还故意装傻刺激他:“汉朝的天子们还经常派公主去和亲呢,你现在怎么可惜起两个民间女子来了呢?”
&&&&周瑜说道:“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就是我的妻子。”
&&&&就这样诸葛亮装疯卖傻,激怒了东吴的决策人物,把东吴拖向赤壁战场,直接承担了曹操的强大压力,才使得立足未稳的刘备,获得一个喘息的机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周瑜为了保护二乔,同意了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二乔心里也是充满感激的吧。
&&&&趣味链接:曹操建铜雀台的原因
&&&&中国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县,是古代三国时期曹操魏国的都城,这里有一座著名的铜雀台,楼台建筑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铜雀台是曹操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精心建造的,传说是曹操为江东美人大乔、小乔而建。公元810年的一天,唐朝诗人杜牧携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饮酒赏月间有人提议,无诗不成宴,请杜牧以赤壁为题作诗一首,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杜牧酒酣耳热,心血来潮,用推测和讽刺的手法作《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胜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周瑜的爱妻小乔和孙策的寡妻大乔恐怕就要被送到铜雀台上了。按照杜牧的说法,铜雀台是曹操为锁二乔而建,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娶妻娶贤——诸葛亮的丑老婆
&&&&三国时,河南有位名士,叫黄承彦。他的闺女叫黄硕,生得容貌丑陋,所以大家就都叫她黄阿丑。丑到什么地步呢?身材和容貌都是鬼斧神工级别的。又黑又小,一头黄发,身形猥琐,俗不可耐。虽然外在形象有些惨烈,但是没办法,这是天生的,她也只能认了。既然外在条件如此不理想,那就从内在下功夫吧。于是她勤奋学习,后来能诗善文、博学多识,还对木艺有研究。后来,她嫁给了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诸葛亮。
&&&&诸葛亮出生于琅玡郡,父母死得早,他是由叔父养育大的。那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他随叔父一起来到了荆州。当时的荆州是一个避难所,各地的达官显贵、商贾士子都从关中逃来这里避难,反而使荆州这片地方在战乱中“繁荣”起来了。
&&&&这年诸葛亮25岁了,还没有娶亲。这在现在的时代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在那个时候,十五六岁成亲的是比较普遍的,甚至还有十三四岁就结婚了的,所以诸葛亮在那时是单身老男人了。
&&&&诸葛亮的名气那时已经挺大了。以他的条件,成为名门望族的乘龙快婿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估计谁也不会想到,诸葛亮冲破世俗观念,最后娶了黄硕小姐。
&&&&话说,黄硕小姐的爹爹实在是位好爹爹。他亲自上门去问诸葛亮:“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
&&&&诸葛亮的择偶要求跟一般人不同。他淡泊明志,所以拒绝了许多出生名门望族的大美人。黄承彦虽是名士,但他的女儿貌丑,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诸葛亮大概也是比较欣赏黄承彦。如今黄承彦亲自来介绍自己的女儿,那么就去见见吧。想来他教出来的女儿,应是德才兼备。
&&&&这天,诸葛亮去黄承彦家了。他兴冲冲地进去,不料两廊间突然蹿出两条大狗,直往客人身上扑来。里面闻声而出的丫鬟连忙朝大狗的头上拍了一下,两头大狗就消停下来了;丫鬟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条狗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仔细一看,原来这两条大狗都是木头制作的机械狗,诸葛亮不禁哑然失笑,心里暗暗佩服。
&&&&黄承彦盛情款待了诸葛亮,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精巧,黄承彦哈哈大笑,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累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诸葛亮又看到墙壁上有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不值行家一笑的。”接着指着窗外开得很漂亮的花花草草说:“这些花草也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
&&&&诸葛亮高兴极了。黄小姐聪明贤惠,他心里既佩服又向往。于是便把黄硕娶回家了。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亲操杵臼,兼顾农桑,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按部就班地处理得妥妥贴贴,诸葛亮便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
&&&&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又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出敌致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实际上这些都是他丑媳妇教的。据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此外,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南中,七擒孟获,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黄硕教给他的。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便出山了,他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去干他的大事业。黄硕则守在隆中的家中。她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生产蚕丝。
&&&&那么有名气的诸葛亮,娶了黄硕,也不见他出过什么绯闻。所以,其实这是一对幸福的两口子。
&&&&趣味链接:三国记载的木牛流马的制造方法
&&&&木牛流马的具体制作方法,在三国演义中有具体的描述——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为夫?为国?——孙尚香艰难的选择题
&&&&孙尚香是三国时的东吴郡主,她的爹爹便是曾力斩董卓部将华雄的孙坚。她的哥哥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等也都很疼这个妹妹。在这样一个“英雄家庭”成长,她自幼喜好武艺。她手下的侍女们也不是一般贵族小姐的丫鬟,她的侍女们可是都带着刀具的。她和侍女们的游戏也不是其他贵族小姐的女红刺绣之类,她跟她们切磋剑术!又是一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虎妞。
&&&&孙家的天下是用血打拼来的。在曹操欲扫平江南的时候,孙权出于无奈与刘备合作,“赤壁之战”一举击败曹军,原本无立身之地的刘备也从孙权手中借到荆州。刘备借了荆州久借不还,周瑜便以武力收复荆州,但是他斗不过诸葛亮,然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临死前跟孙权说,让他将将妹妹嫁给刘备,想以婚姻关系来牵掣刘备。
&&&&孙权听了周瑜的遗言,派鲁肃到蜀国去洽谈联姻之事。虽然刘备已经有过几个老婆了,但是那些老婆们都先后在兵荒马乱中死去,诸葛亮认为蜀国应该“联吴抗曹”,积极促成这桩喜事。
&&&&刘备猜到孙权使的是美人计,但拗不过诸葛亮的一再相劝,并有赵子龙的随身保护,终于在汉献帝十二年腊月下旬,率领一行从人来到京口。第二年春,刘备娶了孙尚香。
&&&&洞房花烛夜。刘备正准备入洞房,发现侍婢佩剑悬刀地,站在两旁,刘备看着阵势有些发憷了。吓过刘备后,侍女们解释到:“夫人从小就喜欢习武,常和我们击剑舞刀并以此为乐。所以我们就都带着刀具了。”刘备故作镇定,也很拽地说:“我都在战场上厮杀半生了,怎么可能会怕这些玩意儿?”然后昂首挺胸走进内室。
&&&&刘备在京口小住一段之后,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回到了荆州。孙尚香怀抱着献身国家的使命,带着许多侍女吏兵,无异于一支小小的远征军,又像是远嫁番邦的和亲公主,本是要去尽量感化、控制刘备的,想不到刘备在以雄才大略对付国家大事的同时,只以雄才小略就使孙夫人落入“嫁鸡随鸡飞,嫁狗随狗走”的世俗轮回之中。孙夫人对刘备有着相当的爱意,绝非消极的和亲公主可比。这个智勇双全的女性,追随更加智勇双全的刘备从京回到荆州,始终保持着进退自如的处境。但必竟这是孙权埋在刘备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不得不使刘备处处防范。
&&&&为国呢?还是为夫呢?这就是处在两难之中的孙夫人。为国,那是父兄的基业;为夫,那是父兄的对手,虽然有时结盟,但有时是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不久之后,刘备占领了湖南一带,接着占领益州。随着蜀国力量的壮大,蜀国占领荆州已经日益成为对吴国的威胁,孙权旧事重提,再一次强烈要求蜀国归还荆州。
&&&&还在刘备进兵益州时,孙权就想到利用刘备远涉天险,未易往返这一点,断他的归路,一鼓而下荆襄,然而为了妹妹的安全,更在吴国太的阻挠下坐失了大好时机。孙权此时知道与刘备之间一场大战已在所难免。孙权接受张昭的建议,派遣五百吏士携带一封密函,巧扮商贾模样,混进荆州偷偷地见到孙夫人,说国太病危,思女心切,请郡主星夜返吴。孙夫人眼看刘备西去蜀地,留守荆州的谋臣宿将又防她甚严,一时之间无可作为,只好扶持太子刘阿斗随着东吴密使不辞而去,张飞、赵子龙闻讯拦截,也只把刘阿斗这个历史上的蜀国后主留下。
&&&&孙夫人此去自然是“黄鹤一去不复还”,她和刘备的夫妻生活大约就是三年。
&&&&孙夫人一去,吴蜀关系恶化,围绕着荆州演出一幕幕动人的悲歌。
&&&&当时刘备镇守荆州的大将是关云长,骑赤兔马,握青龙偃月刀,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美髯飘飘,自吕布一干人死后,他就鲜有对手了,当时他刚刚水淹曹操七军,擒住曹军大将于禁,阵斩了庞德,如日中天。所以对于区区东吴,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刘备这时在蜀中站稳了脚跟,孙权又觉得要武力收回荆州比较困难,孙权又想故伎重施,希望与关云长结为儿女亲家,讨关云长的女儿做媳妇,不料被关云长拒绝,更被关云长的“虎女焉配犬子”气得昏了过去。
&&&&当时收复荆州,孙权就生怕这会使曹刘联合起来对付,东吴于是在收复刑州后,赶紧把关云长的首级送给曹操,一方面是为了讨好曹操,另一方面曹操处理得稍一不慎就会结祸刘备,从而也达到离间曹、刘的目的,要知道关云长可是当年与刘备桃园三结义的生死之交。曹操接过关云长的首级,就识破了孙权的计谋,他面对关云长的首级也是感慨万干。想到关云长帮他打败袁绍,想到华容道上放自己一条生路,他也是十分钟爱关云长的,他以王侯之礼厚葬了关云长的头颅,公开发丧,极尽哀荣。
&&&&刘备听到孙吴收复荆州、关云长被杀自然是悲不可言。但由于大军的准备工作未完,同时世局又起巨变,便推迟了出兵。
&&&&这巨变就是曹操死在洛阳,而张飞也被部将所杀。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也是个厉害角色,220年终于废了汉献帝,正式即位为皇帝,不甘居人后的刘备立即于第二年称帝。
&&&&在刘备未出兵之前,孙权曾有求和之意,孙夫人也附着密札,备述夫妻之情与相思之苦,无奈刘备要为关云长、张飞报仇,更想利用老对头曹操已死这一有利条件,先扫平东吴,再灭魏国,混一宇内,所以拒绝了惺惺作态的吴国的要求,于建安二十六年正式出丘。
&&&&吴国的历史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当年赤壁之战,青年将军周瑜用火攻打败曹军,后来青年将军吕蒙取荆州也用到火攻,这次又是一个娃娃将军陆逊,还是用火攻打败刘备。
&&&&刘备进攻吴国一败涂地,刘备退到白帝城,愧悔交加,悒郁而死。孙夫人听到刘备的死讯,百感交集,亲至江边祭奠,投江而死。孙夫人在刘备生前没有做到一心一意地关心、爱护刘备,她希望九泉之下能做到。九泉之下的事情很难知道,但至少孙夫人努力想这样做。
&&&&趣味链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三国时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孙权与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故事见于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见于《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后世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钟繇教子——性格迥异的两兄弟
&&&&三国时魏国的有一位叫钟繇的太傅,他有两个儿子: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小就都很聪明,但性格却不同。钟毓比较憨厚,而钟会则比较调皮,虽然做着同一件事情,弟兄俩却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有一次,父亲午睡,钟会就出主意与钟毓一同溜进父亲的房间去偷药酒喝。其实父亲是假装睡着,偷偷察看两个儿子的行动。
&&&&钟毓先向父亲跪拜,行礼如仪,然后才开始喝酒;钟会不但不拜,喝酒时,还向父亲做着鬼脸。父亲当时没有出声,事后问钟毓:“我既已睡着,为何行礼?”
&&&&钟毓答道:“偷喝药酒心中忐忑不安,不拜更觉不安。”
&&&&父亲又问钟会:“你为什么又不拜呢?”
&&&&钟会答道:“偷酒已属非礼,所以不敢行礼!”
&&&&钟繇见两个儿子回答得都很有理,满心欢喜,便没再加以责备,只是勉励他俩好好读书。
&&&&钟会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四岁的时候就学了《孝经》,七岁便会背《论语》,八岁念《诗经》,十岁诵《尚书》,十一岁诵《易经》,十二岁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岁诵《周礼》《礼记》,十五岁就进了太学,学习四方奇文异训。其才能技艺闻名于世,并精通玄学及辩名析理之学。就是相当于十五岁就上了大学,而且开始做起了科研。至于钟毓,可能资质要稍差些,所以史书也没有记载得很详细。但总之兄弟俩都还是挺有名气的。
&&&&魏文帝曹丕得知他们的才能,就命钟繇带着孩子来见。
&&&&钟毓和钟会都是第一次见皇帝,但神态各异。大殿上庄严肃穆,魏帝高坐龙椅,威严显赫,卫兵列队,刀戟并举,钟毓一见这阵势,紧张得满面流汗,而钟会则若无其事。
&&&&魏文帝问钟毓:“你为什么出这么多汗呢?”
&&&&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这是实话,钟毓当时确是这种心情。
&&&&魏文帝又问钟会道:“你为什么又不出汗呢?”
&&&&钟会应声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这是虚言,但回答得比哥哥巧妙,有胆有识。他的回答使魏文帝和百官都惊奇不已,齐声夸奖兄弟俩聪明过人。
&&&&钟会长大后,官拜秘书郎、镇西将军,和邓艾一起进兵四川,灭了蜀国,事实证明他是个有才能的人。不过这位才子和后文即将讲述的才子阮籍也有过一些交集,可以说他的嫉恨也是残杀阮籍的刽子手之一。
&&&&趣味链接:钟会的书法造诣
&&&&钟会的字写得非常漂亮,有他父亲(大书法家钟繇的风范)。据说他是“美兼行草,尤工隶书”。
&&&&梁武帝萧衍称其书“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书人优劣评》)。
&&&&唐代张怀瓘《书断》赞其“书有父风,稍备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
&&&&帅哥才子——愿作打铁匠的名士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的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他们经常在山阳(今河南修武)的竹林搞聚会,所以得名“竹林七贤”。这些人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尽管如此,他们在政治上却并不是站在同一阵线的。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采取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嵇康、阮籍成就最高,艺术上也如此。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年轻时代的嵇康是个帅哥兼才子,是偶像派与实力派的结合。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是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英俊青年。他才华横溢,“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但又“恬静寡欲,宽简有大量”。他的学识和品德俱佳,这使得他在七贤中特别出众。
&&&&他的出类拔萃使曹魏皇室对他很垂青,他24岁的时候,皇家就把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嫁给了他。不久就拜中散大夫。与曹魏皇室结亲,无异于把自己投入当时的曹、司马两家的权力斗争的旋涡之中。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也不愿同流合污。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统治阶级的要害:嵇康如此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长久下去,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的统治?此人不杀无以正民风、清王道。
&&&&嵇康的好朋友吕安被他哥哥污蔑为不孝,在当时不孝顺是大罪名,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司马昭则下决心趁此机会除去他们俩。如今有个现成的吕安的案子,将他牵连进去,既可杀之,又不会施人以柄,岂不妙哉?
&&&&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
&&&&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原来学生运动的历史在“五四”之前早就有了)。但学生们的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司马政权接纳。所以判定了他的死刑。
&&&&这时候的嵇康很郁闷很担忧,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死担心他弹奏的那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刑场上,他要了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嵇康弹奏了最后一曲《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赴死,那年他才三十九岁。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这首曲子,经常弹奏它。很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后来他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他在《琴赋》序中说:“余少好音声,长而习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他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嵇康作《风入松》,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
&&&&只是我们不解的是,为何之前嵇康一直不将《广陵散》传授给其他人呢?也许,他的孤高和狂傲,他的天赋与才情,便都是那般不可复制的吧。
&&&&趣味链接:《广陵散》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单曲之一。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现流传的《广陵散》,是我国著名艺术家管平湖,根据《神奇秘谱》复原出来的,虽不能找到真正古老的广陵散,但也能体会其中的一些意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跪求好网站你懂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