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下山看母亲,宋江 李逵让谁照看李逵

《李逵负荆》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李逵负荆》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 《李逵负荆》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
【】&&&【】&&&&&&【】【】【】&李逵的娘死了 宋江听到消息为何大笑?_百度知道
李逵的娘死了 宋江听到消息为何大笑?
提问者采纳
大家都很熟悉的《水浒传》中,有这样的细节,就是李逵下山去接自己的老娘,结果出了意外,他的老娘被老虎吃了,他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回到后,宋江和众位兄弟的态度是对李逵的老娘的死视而不见,反而对他在山下的一些其他事情表示极大的兴趣,“众人大笑”。
书中具体的情结摘录下来,大家可以在回忆一下“李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取娘至沂岭,被虎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这一问题上,李逵作为孝子俯甫碘晃鄢浩碉彤冬廓表现的中规中矩,“流下泪来”,然而以宋江为首的一干好汉对此没有反应,当李逵诉说和人打斗胜利时,“众人大笑”这里我们是否考虑一下,对待好兄弟丧母这一问题,众人为何表现得如此冷漠?特别是宋江,李逵是他的铁杆兄弟,他为什么也是如此表现?难道真的像一些评论家所说那样,这是表明宋江是伪君子的例证?
在详细论证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表明我的观点,对于很多人说宋江是伪君子,我不否认,但是很多人用这里作为例子来证明,我持反对的观点
我们先来说一下时代背景《水浒传》的时代是中国处于巅峰状态的北宋时期
之中,我们都知道两个基本队里的阶级是地主和农民,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所以农民需要租借地主的土地来耕种,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的生产模式,这是的经济基础而在北宋时期,地主与农民的矛盾相对其他的封建王朝来说应该是还算缓和的,这是由于北宋时期朝廷政治上比较开明,当时的商业也比较发达,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对来说还算过得去这一点其实《水浒传》里也有隐晦的表示,我们看一下所谓逼上的好汉中,很少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落草的,大部分的好汉都是由于其他的一些原因被迫造反的(当然这其他的原因也是黑暗一面的表现)
还有其独特的思想基础大家都知道儒家的思想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南宋的朱熹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虽然朱熹的思想在北宋还没有出现,但是北宋依然是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社会,这一点是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的重要表现,三纲五常是大家都熟悉的对于北宋时期的人来说,忠和孝是最重要的两种品质,忠就是对皇上和朝廷忠心,孝就是对父母和长辈的孝义《水浒传》中,宋江为什么一听到宋太公的死讯就不顾一切的要赶回家去?这就是孝的表现;宋江为什么作为反贼对朝廷招安那么热心?这就是忠的表现
李逵和宋江生活在这样社会里,他们的骨子里都深深的刻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即使他们作为反贼,都是反抗朝廷的存在
我们先来说一下宋江宋江出身于封建小地主的家庭,又是县城衙门的押司,在整个的统治体制中,是比较低等的存在,但是毕竟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传统的思想在他心里是根深蒂固,对朝廷要忠心,对父母要孝顺,这对宋江来说是基本的个人品质,最重要的证明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
但是宋江还有其他的个人特征那就是中的另外流行的思想,那就是侠义中侠义思想虽然不是主导地位的思想,但是作为社会的思想的补充,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在中下层人民之中,侠义思想特别受到欢迎作为被统治阶级,一旦在社会上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过正当的渠道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人们往往希望出现侠客,来为他们行侠仗义,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宋江就是这种思想的拥趸和坚定的执行者“及时雨宋江”,这是当时人们对他的称呼,充分的体现了宋江的侠义精神朋友有难,不问是非对错,先来帮忙再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当晁盖抢劫生辰纲事件暴露时,宋江不顾一切的通风报信,不惜违反他作为一名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他与李逵的第一次见面,听说李逵喜欢喝酒,第一反应就是给李逵银子,从而让李逵成为了他忠实的拥趸,在以后的历次事件中,李逵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了宋江的一边
宋江身体力行的执行他的人生信条,不容自己有任何行为违反自己的思想,这是中做人的一种基本的品质也就是说,宋江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考虑一下,这是不是忠,是不是孝,是不是侠义比如前面所说的,回家奔丧的时候,任何人都拦不住,因为这是孝义的做法不惜违反法律给晁盖通风报信,因为这是侠义的行为
至于李逵,他的出身在好汉里边应该是属于少数派的梁上众多好汉之中,地主家庭、官宦家庭、有过功名或做过官员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只有少数人是农民、猎户、渔民、卖艺者或小生产者出身的
我们从前边所知道的宋江的一些情况来看,他应该做的是对此表示同情、哀悼、安慰等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对兄弟的一番情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向众人表达出他是仁义的大哥,是视兄弟如自己一样的人
按照目前通行的观点来看,宋江在这里的表现说明他只是重视李逵带来的几条好汉,而对于李逵母亲的死是默然视之,这又充分说明宋江是实用主义者,对于实际利益是十分看重的,而对于无关利益的事情就放到一边
李逵的出身在当时的时代来说是地位低下的人,从个人利益上来说,有宋江和戴宗这样的人来提携他,对他的前途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只是考虑这一点,那么无论宋江如何做,李逵都不会同宋江翻脸,因为宋江会给他带来社会地位、经济利益等一系列的好处但是李逵不是这样的人,他是粗人,是直肠子,他认准了宋江是他的大哥,是因为宋江的为人处事符合他心目中大哥的标准,这样的一位大哥当然不会做出有违他身份的事情,对于李逵这样的直肠子性格来说是容不得这样的事情的
那么宋江在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之后,做出那样的举动是何用意呢?在书中我们没有看到李逵有其他的反应,但是我们知道李逵在以后并没有和宋江疏远,在以后的历次政治斗争中他都坚定的站在宋江的身边,仍然是宋江的忠实拥趸可见宋江的举动符合李逵心目中的道德规范,并没有超出他的道德所允许范围,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在这里宋江的举动是得到李逵认可的
那么我在这里做出设想,那就是宋江对于李逵的丧母,实际上也是惋惜的,估计在背后也做出了哀悼、安慰李逵的行动,他之所以公开场合里邀请大家聚众喝酒,一来是要对新来的几条好汉表示欢迎,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他的另外用意就是让李逵在这个场面中和大家打成一片,从而忘却或者减轻丧母的悲痛,而上的一些好汉们也看出了宋江的用意,所以大声地叫好赞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宋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
下载积分:900
内容提示: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6|
上传日期: 05:07:2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水浒传》中鲁智深与李逵的性格特征
官方公共微信李逵和宋江人物的分析_百度知道
李逵和宋江人物的分析
比如他的率真,其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熟想法。  他对朝廷的反抗看似坚决。但他的反对招安是以拥戴宋江当皇帝为前提的,这在江州劫法场一节表现得特别明显,但其言谈举止中也暴露出明显的性格缺陷,他曾多次公开表达过这种想法,李逵则没什么长进,梁山内部的火拚是迟早的事,就连宋江等人都看不下去,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鲁智深,不像林。他的很多举动缺乏理性的思考,将扈太公一家斩尽杀绝后,但那是无意识的。  当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板斧砍向已经归顺的扈成?,为梁山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相比之下。因此他的反抗不过是以一个姓宋的皇帝代替另一个姓赵的皇帝而已。  再次是其奴仆意识,只是出自其个人卤莽草率的性格,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在冲锋陷阵时十分勇猛,个人也越来越成熟,扈三娘。真不知道扈三娘是怎么接受这一现实的、豪爽,但同样的错误仍然不断重复,只能说是一种冲动和宣泄,但都在江湖义气的名目下被遮蔽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下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何况好汉们之间的矛盾还远不止这些。李逵作战不是不勇敢,很容易成为一种破坏力量,因而也是容易失控的、敢作敢为等,以李逵的这种作为、朱同等人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没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对官府的黑暗认识很清醒李逵,才暴露得特别明显,别说读者: 
李逵的身上是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武松那样。但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经过生活的磨难。从表面上看,年龄一天天增加。  其次是其嗜血成性,他经常是敌我不分。所幸全书避开了这一点,从其身上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惟其率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要谈李逵,是无法撇开宋江的。宋江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李逵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江州第一次遇到宋江,宋江给了李逵10两银子起,李逵就死心塌地地追随宋江一直到死。李逵对宋江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对李逵而言,宋江不仅仅是他的老大,还是他的楷模、他的精神教父、他依恋的对象。为了宋江李逵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整部水浒,李逵一直是以变态杀人狂出现的。但偶尔一次在李逵身上还是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芒。宋江一上梁山就接了父亲宋太公上梁山,随后公孙胜也离开梁山回乡看视老母。这时,李逵也动了孝心想回乡取老娘上山。李逵的孝心与其说是他天生的,倒不如说是受了宋哥哥的启发,才终于在封闭的内心中闪出了一丝人性的火花。而后在李鬼说道自己有80岁老母的时候,李逵这一丝人性的火花仍然在起作用,...
李逵是个汉子,挺有个性的,挺正义的,也算粗中有细;宋江挺虚伪的,有点儿钱,有个虚名儿,胆小怕事,就知道招安。要单看水浒传,108将除了走了的,剩下的不是死他手了就间接死他手了,整个就一害人精(个人看法而已)
宋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天杀星李逵真面目:喜欢烧烤人肉的杀人狂_文化读书频道_新浪网
天杀星李逵真面目:喜欢烧烤人肉的杀人狂
  文章摘自  作者:
& 出版社:
  本书简介:还原好汉侠义面具下的私生活中国式九型人格大汇集:权谋、隐忍、侠义、潇洒、朴实、阴冷、变态、奸邪…………
黑旋风李逵
  李逵,一脸大胡子,腰里两把板斧,人称黑旋风,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好汉。在书里,他露面的机会很多,是个贯穿全篇的人物。央视版电视剧《水浒传》里李逵的形象经过了净化,显得很光彩。他的天真、厚道、敢于向前的锐气,都是人们喜欢他的理由。然而小说里的李逵给人一种很复杂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喜欢,还有厌恶。李逵性格的阴暗面像留在旧墙上的字迹一样,反映出逝去时代的印记。
  李逵的“天真”
  李逵是个游民,在家里打死了人,逃走在江湖上,流落到江州,在牢房里当差。他很真诚地相信一些东西,如他相信江湖上传言的宋江是个好汉,他相信好汉就应该孝顺,就不应该近女色,希望能上梁山过快活日子。他的心里很干净,没有太多世俗的繁文缛节的束缚,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宋江后来也说李逵是他家生的孩儿。他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与宋江是形成对比的:通过李逵的心地干净显出宋江工于心计;通过李逵的真诚显出宋江的虚伪做作。李逵天真的性格表现在五件事情上。
  他第一次见到宋江时,便显出他可爱的个性来: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鲁,却是甚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一来李逵根本不知道人际交往的礼数,只是由着性子来,一句话就说出宋江的生理缺陷:黑。却不知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平常人是绝不会那样的。二来显得粗鲁,这是戴宗对他的评价,恰恰将李逵与戴宗区分开。表明李逵的确没有经过世俗的沾染,保持着自己的本真。在戴宗说出宋江身份后,李逵倒地便拜。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很好,李逵一向都非常佩服的。这种佩服李逵一辈子都保持着,没有变。能够为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包括拿出命来,可知李逵的真个性,不掺假。宋江送他银子,他很高兴,拿去赌博,结果输掉了。因为是宋江的银子,他竟要抢回来。赌汉们说,李逵平日赌性最好,今日如何赖账。李逵说,这银子是公明哥哥的,不能输给你们。可见他对宋江发自心底的尊敬。
  见面后,戴宗、宋江、李逵一起喝酒。李逵喝大碗,而且吃饭时显出粗豪的做派。这都是梁山好汉富有魅力的行为,宋江很喜欢。宋江想吃点新鲜的鱼,李逵便去弄。卖鱼牙子没到,渔夫都不敢卖。李逵去时,不问卖鱼牙子,他是个不懂世故的人,做事完全不讲规矩。动手就打,打完就拿鱼,因为方法不当,他不但没有捉到鱼,反而放跑了不少。卖鱼牙子张顺认为这黑汉是来找茬的,而且根本不讲规矩。于是两人一阵好打斗,在陆地上,李逵拳硬,张顺打不过。挨了打的张顺将李逵诱上船来,李逵不知是计,也经不起激将,气呼呼地上了船,结果被张顺淹得很惨。若不是宋江呼喊,李逵险些丢掉性命。他虽是鲁莽,对于张顺这样欺行霸市的人却也需要教训一下。不打不相识,他与张顺竟也成了兄弟。一点没把打斗的事放在心上,这才是好汉做派。在宋江题反诗下大牢后,戴宗出门传信,吩咐李逵好生照料宋江,告诫他不要喝酒误事。李逵倒真的戒了酒,看护宋江,为了兄弟情义,他还是很能下决心的。他不是那种关键时候掉链子的人。
  看见宋江接父亲来山寨,公孙胜回家探母,李逵想到自己还有个老母在家。于是要求回家接母亲来享福。宋江等人知道他的个性――很可能误事。于是要他许下三件事,一是不能饮酒,二是没有人陪他去,三是板斧不能带着。因为怕他惹事,怕他杀人。可见宋江对李逵很了解,很忌讳。李逵答应了,自己下山接母亲。在路上,遇见了假李逵。这是《水浒传》里的著名的情节。李逵自然好笑又好玩,有人扮成他的模样做强盗,说明他名声大。但是李逵认为那人败坏了自己的名声。这是一件滑稽的事――李逵竟然认为自己是个好人,而且名声也好,不然怎会值得败坏?他真是天真。当他听说李鬼是为了赡养老母才做这勾当时,李逵平生第一次施舍别人银子。他倒很喜欢这孝顺的人,真正做了回好人。不想这次好事,这唯一的一次发善心,竟然是被人欺骗。世道真是让李逵失望。李逵走到村里,寻到李鬼家里,要弄些吃的,不能喝酒,只想吃点肉,没有,只好煮饭吃。结果险些被人报官,如是吃完快走。李鬼的死是他的歹心带来的,他是个太贪的人。李逵能饶他性命对他已经开了天恩了。然而,他还是要回来寻死,真是没办法。
  回到家,李逵好意欺骗自己的老母,说自己做官了。其实这是一般人的想法,认为做官就是好,却不知在李逵眼里,梁山才是人间天堂。李逵上山感到无比的快活,感到自己的一生找到了归宿,便回来接老娘一起享福。但是母亲未必会接受,于是他就骗人了。他这骗人其实很简单,也是出于一片孝心。但是,他哥哥很快就揭穿了他的谎话。他与哥哥的关系很不好。他哥哥竟然要带官差来抓人。这样的哥哥是不讲人情的,是很讲法律的。在《水浒传》里讲人情的才是好汉,讲法律的都应该死。从世俗的层面上说,李逵做得不对,他自己打死人逃走,结果哥哥顶罪,这样的弟弟谁也不会喜欢。李逵带走母亲,留下银子,似乎也是对哥哥的报答。以后,老母不用哥哥赡养,哥哥就减轻了负担。留下银子,哥哥的日子可以改善一下。结果,看见李逵走远,哥哥也不再追赶。
  带着母亲走了老远,母亲竟要喝水,李逵也不能不满足,只好四处找水。一个瞎眼的老人,经过李逵一路的折腾,肯定不舒服。瞎眼自然也看不见老虎的到来,在这荒郊野岭的,自然会有猛兽出来。这在《水浒传》里很常见,在乱世中,街市上有泼皮无赖,官场上是贪官污吏,朝廷里奸臣当权,那么荒郊野外自然有猛兽吃人了。这样的乱世,最能体现吃人的本质。吃的都是老百姓。就像鲁迅文章里写的,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本质就是很阴险地吃人。
  李逵端水回来时,已经看不见自己的母亲了。四处寻找,很快就发现了老虎窝。在老虎家里,李逵发现小老虎正在啃他母亲的一条腿。当真让他伤心。好好地想尽一回孝心,结果被这老虎破坏了,辛辛苦苦将母亲背来,结果做了老虎的美餐。李逵一时性起,复仇之心与孝心搅在一起,杀戮的冲动开始膨胀。他拿起刀将小老虎杀死。与武松相比他杀虎很主动。武松打虎是为了保住自己性命,解珍、解宝射虎是因为官府的命令。他们都不曾主动正面面对老虎,可知李逵的胆色还是更胜一筹。他也不像武松一样的赤手空拳。他面对的也不是一只,而是老虎全家。杀死小老虎后,两只大虎回来了。且看李逵的杀法:
  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勾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这一母一公的两只老虎就这样死在李逵的刀下。李逵的胆色过人,不慌不忙,而且有着满肚子的怒火,所以没等老虎发威,他就先下手了。杀法不具有美感,不像武松那样显出自己的好本事。李逵捅屁股、当面砍的杀虎方法显然只是注重实际效果――将老虎杀死。他杀的老虎是最多的。这使他成为在所有老虎面前表现得最具有攻击性的人。这可能是真诚的孝心的驱使,也是他“天杀星”本性的反映。杀虎后,李逵也成了英雄。他自称张大胆,真是大胆,还要在官府面前领赏。这时李逵丢了老娘,没了牵挂,早把宋江临走时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在曹太公家里,他露出本来面目,大吃大喝,最后被人认出,绑了准备送交官府。
  他的真诚的孝心最后弄成了一个哭笑不得的状况,自己还差点死在路上。他纯粹的性格在这个险恶的世界里总会弄巧成拙。对他的母亲来说,他的孝心变成了对母亲的害。若是没有李逵的行为,母亲在家还可以多活些日子的。
(编辑:琪琪)
& 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
更多关于&&&&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江和李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