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乡大连东沟村村旋鼓队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 龙台乡外文名称: Longtaixiang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贾山村 山羊坪村 大庄村电话区号: 0938邮政区码: 741314面积: 104人口: 人口13882人(2008年年末)著名景点: 慈云寺、 老君山特产: 粉条、粉丝、粉皮乡内景观龙台乡北部有老君山,苍松翠柏,奇石飞瀑,堪称华山之险,峨眉之秀,是武山县主要风景区之一。北部有老君山森林公园,苍松翠柏,奇石飞瀑,堪称华山之险,峨眉之秀,是我县主要风景区之一。南部境内是小陇山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区,坐落着佛教圣地慈云寺,主持僧人通过化缘集资300多万元兴建了仿古佛教建筑群,其中藏经阁收藏经书30万册,为甘肃最大的藏经寺院之一。该寺周围有奇石怪松,珍禽异兽,茂林修竹,是修身养性的天然养吧。由于乡内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形成了南部林区悬冰未解,老君山旁杨柳含笑的自然景观。经济概况自2000年来,龙台乡、政府坚持“发展抓项目、产业抓养殖、增收抓劳务、开发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龙台创建工作,努力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劳务输出是全乡的支柱产业,全乡常年务工人员达3000人,劳务总收入达3800万元,同时培养锻炼出了一批创业典型人物,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全乡坚持“稳定市场,提高素质、注重效益”的原则,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找门路相结合,计划输出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劳务产业带动全乡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子,2009年被评为市级发展劳务经济示范乡镇。养殖产业我乡上河峪沿河地域宽广,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虹鳟、金鳟、七彩鲑等冷水鱼,该鱼种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口感颇佳,在当地市场非常畅销,每公斤售价可达60-100元,经济效益可观。自2007年以来,我乡依托上河峪优质水资源和细鳞鲑自然保护区有利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金水湾冷水鱼养殖小区、董庄冷水鱼养殖小区和腰庄冷水鱼养殖小区,截止目前在董庄上河峪流域建成冷水鱼养殖小区5处,占地30亩,年收入达50多万元。我乡发展的冷水鱼养殖业,已被当地群众形象的称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张绿色“银行卡”。字自2010年以来,武山县龙台乡党委、政府抢抓“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机遇,充分利用该乡上河峪沿河地域宽广、水资源丰富,适宜养殖虹鳟、金鳟、七彩鲑等冷水鱼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助农增收为核心,着力发展农家乐、冷水鱼企业、生态旅游、传统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已有6户农民从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着手,改进建设了农家乐。乡政府及时帮助贷款再建农家乐,争取到了妇女小额贷款用于扩大养鱼规模,改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冷水鱼养殖能够。自此以后,农家乐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冷水鱼养殖和农家乐既是发展的潜力,也是今后帮扶的重点。为了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龙台乡制定长期帮扶计划:将进一步树立品牌,引导冷水鱼企业打名优牌、生态牌、无公害牌,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对内融资等工作。在建设用地、用电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乡产业集群发展;由政府主导进行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监管好每一个农家乐的细枝末节,强化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给龙台乡的特色产业冷水鱼养殖增添了新的活力。在乡党委、和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冷水鱼场搞活了,农家乐搞火了,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了。行政区域龙台乡现为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的一个乡,西向与武山县毗邻,东向与武山县相邻,南部与武山县沿安乡接壤,北部接壤武山县城关镇和,东南部接壤武山县杨河乡。乡内有洛(门)马(力)公路通过,交通较为便利。龙台乡下辖的有:董庄村 沟门村 青山村 杨庄村 东沟村 贾山村 马年村 王山村 龙山村 大庄村 杨咀村 阳屲村 山羊坪村,其中龙台乡政府驻山羊坪村。名俗文化龙台秧歌龙台秧歌也叫“社火”,它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其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  龙台秧歌中以打击乐伴奏或以民间小乐队伴奏的秧歌,主要有耍狮子、丑折子、耍马、龙船、小唱、快板、迎花灯等;龙台秧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在天水市区流行的“夹板”、的“腊花舞”、“十里亭”以及龙台秧歌“转娘家”、“过新年”,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龙台秧歌由来已久,通过龙台人的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在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形成了丰富而又颇具地方特色的秧歌文化。龙台秧歌在2010年之前一般每四年举办一次,在举办前夕,村民们就自发地聚在一起练唱,积极地为如何更好地办好这场贾山秧歌出谋划策。龙台秧歌是伴随着欢乐过新春为主题展开的,一般在经过新年前夕农历腊月下旬至正月上旬约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之后于正月初七晚到邻村演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人们会通过全体村民选出秧歌总负责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与分工,举全村之力办好秧歌。  龙台秧歌的内容有:秧歌头三位,负责协调秧歌在演出期间的全面事务;烧香人员,负责秧歌到邻村演出前的各项安排和开场接待仪式;探马,负责秧歌演出人员带队与夜间领路工作;旦娃子,负责秧歌演出中的小唱表演;编导,负责秧歌演出的节目安排与人员调动;背鼓,负责背秧歌演出时的用具与台鼓;道具,负责秧歌演出时所需用具的管理,包括衣服、刀枪用具等;看庄人员,负责全庄在夜晚的安全;账务会长,协助秧歌头处理各项突发事务,并负责秧歌演出时支出与收入账务工作。龙台贾山旋鼓贾山旋鼓俗称“羊皮鼓”,自2010年来贾山旋鼓又,于2011年、2012年春节代表龙台乡到武山县城体育中心参加演出,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旋鼓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羊皮鼓是舞蹈中的主要道具,其以铁圈为箍,鼓面为精制的羊皮做成,外形如一面大葵扇,扇面直径一般在30厘米左右,厚度仅1毫米。鼓面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做的鼓鞭敲击鼓面时,震动铁环与小铜镲频频作响。旋鼓表演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或敲鼓心,或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技巧复杂,旋转自如,队形纵横穿插自如,形如风,声如雷,充分显示出天水儿女刚健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贾山旋鼓舞又称“羊皮鼓舞”或“扇鼓舞”,扇鼓又称鼙鼓,其形似扇非扇,如芭蕉叶面,周以铁圈铸成,单面蒙着去毛的羊皮,鼓面直径一般为30厘米,槌柄缀着9枚看似古币的铁环,俗称“九连环”,鼓槌由藤条或羊(牛)皮编织而成。鼓手头戴小麦秆编的草帽(当地人称十八旋),上身穿白衣黑夹,下身穿灯笼裤,脚蹬麻鞋(当地人称扁扁麻鞋),组成几十人到几百人的鼓队,围绕着幡边舞边打,鼓声铿锵、坠环“嚓嚓”。幡高约7米左右,直径约2米,顶有仙女骑鹤,下连一面三角旗,其下是一个12角形(平年12个,闰年13个)的大宝盖,宝盖中间是一条又宽又长的大蟒旗,大蟒人首蛇身。武山古称豲道,《后汉书》载“豲,古代少数民族,其居区为道”。武山辖域在夏、商、周及时代,为戎、羌部落所属。贾山旋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农牧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蹈、祭祀活动为载体,含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贾山旋鼓是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风俗活动,贾山旋鼓舞历史上没有得到官方和社会上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所以鲜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一直在民间传承发展,积淀了很深厚历史和地域信息的原生态文化。  每到春末夏初,花木烂漫,草长莺飞,蝶舞蛙咏的时候,不论是月明星稀,凉风习习的晚上;还是阳光灿烂,晴空瓦兰的午后,或在沟壑山峁,草地田埂,村头巷尾,槐阴柳下,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因为常常有人列队旋鼓,那气势犹如在战斗,威武雄壮;那阵容恰似滚滚春雷在轰动,山谷回应。纵横穿插,左右跨越,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忽圆忽方,忽短忽长,杂而不乱,疏而不散,层层围拢如百鸟朝凤,徐徐绽放似游龙摆尾;一会儿慢鼓轻跳似闲庭信步游园看花,一会儿紧锣密鼓如雷霆万钧似疾风闪电;缓缓地鼓随身转太子游四门;匆匆地跟步遄鼓水淹金山寺,左转三圈舞女穿梭巧对针;右转三圈野马跳涧飞鼓来;大开大合,时进时退,快如金鸡食米,慢似野鹤闲云,阵阵精采,式式传神,令人心往神驰,让人眼花缭乱,真是享不尽的眼福,看不够的旋鼓。作为民间世代相传的风俗活动,旋鼓舞的起源没有明确记载,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先生在《汾阴扇鼓傩戏的形成时代与文化蕴蓄》文中考证:扇鼓由周朝的大鼗、汉魏鼙(或作鞞)鼓而来。《乐府诗集》卷五十三《魏陈思王鼙鼓歌.序》引《古今乐录》:“鞞舞,梁谓之鞞扇舞……鞞扇,器名。”“鞞扇”就是今天的扇鼓。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鼙鼓歌》中有“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赞若惊”之言。2010年以来,关于旋鼓舞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牧羊人发明说:远古在武山一带生活着以牧羊为主的羌民族,有一牧童常年在野外牧羊,饱受恶狼叼羊之害,机智的小牧童点燃火堆,用火屈弯树枝成扇形,将羊皮蒙上后烤干,围着火堆用树枝敲打,此时火光照亮山川,咣咣之声响彻云霄,恶狼都被吓跑了。二为祭祀起源说,有学者考证认为,旋鼓舞的出现远可推至上古,近至夏代,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舞,带有浓厚的原始信仰色彩。古人称天为旋或者玄,旋鼓即天鼓,所以在旋鼓鼓面上常绘有太极图。传说伏羲是人面蛇身,因此在旋鼓舞表演时鼓手的行走路线是模仿蛇行之“禹”步,表演中鼓手“甩莽头”的彩色发辫是人首蛇身扮相,敲鼓娱神,取悦神意,祈求保佑。三是军事起源说,历史上甘肃、青海一带的羌民族在迁徙和走向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饱受无数次的战乱之苦,人们用鼓声来传递军情信号,以防外敌。贾山旋鼓的样式有:十字垫梅花、、太子游四门、学砖蔓地、烟雾缠山、缠蜗牛、观音过桥、二龙戏珠等。在北部川区旋鼓舞的特点是先“撺神”,由“司公子”“跳大神”,然后鼓手们组队形围火堆而“旋”;南部山区旋鼓舞的特点是在旷野山地“旋”,沿着崎岖山道,蛇行蜿蜒,鼓声回旋。每年春末夏初,由牧童稚子在各村寨敲鼓先行娱乐,致兴酿潮。端午时节为“旋鼓”高潮,五月初一,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赶到会场,等候各村旋鼓队的到来。旭日东升,装扮好的旋鼓队敲着羊皮鼓汇集在开阔滩地,摆开阵势展示各自的技艺。旋鼓队们表演的套路有很多种,各个套路的击鼓声点、节拍和步伐不同,有“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太子游四门”、“齐五乱点兵”等。夜晚来临,各村都进行“点高山”活动,就是把端午节前全村人准备好的柴垒得很高,全村老少兴高采烈地围在“高山”周围,由一人反穿皮袄扮成羊倌的模样,领着同伴烧香许愿,祭奠山神,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五谷丰登,辟邪驱魅。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点燃“高山”,鼓手们围着火堆“旋鼓”,往火堆中投“高山馍”,直到“高山”燃尽。·   推荐:
· ·视频 沟门旋鼓队-[&其他&]
方式一:扫一扫
支持各类二维码扫描软件
方式二:发一发
免费发送App到手机
看不清验证码不正确
该短信不收取任何费用
方式三:下一下
下载App观看
还有更多攻略和游戏礼包等着你
嵌入代码:
这个支持手机播放哦
专区热点·
大家都在看
手机看视频
Angell_亲亲
歌神洞庭湖丶2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武山县武山县,位于东南部。总面积2011平方千米。总人口44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41300。代码:620524。区号:0938。拼音:Wushan Xian。目录·&&&&&&&&&&&&&&&&&&&&&&&&&&&&&&&& • ·&&&&&&&&&&&&&&&&&&&&&&&&&&&&&&&& • ·&&&&&&&&&&&&&&&&&&&&&&&&&&&&&&&& • ·&&&&&&&&&&&&&&&&&&&&&&&&&&&&&&&& • ·&&&&&&&&&&&&&&&&&&&&&&&&&&&&&&&& • ·• ·• ·• ·• ·• ·• ·• ·• ·• 武山县-基本概况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南靠、,西接,北邻、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有、、、等11个民族。武山以蔬菜之乡、玉器之乡、武术之乡、书画之乡闻名于省内外。武山县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置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鸳鸯玉)、、、、、、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总耕地6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3.93万亩,川水地7.98万亩;全县有林地44.7万亩,宜牧荒山21万亩,草地77.6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4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盛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等。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定点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管理规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了18.68万亩,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21.6万亩,总产量57.2万吨,总产值5.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包装袋、鸳鸯玉系列产品等,其中水泥和鸳鸯玉产品畅销全国,成为全县的品牌产品。武山县-行政区划武山县辖6个镇、9个乡:、、、、、、、、、、、、、、。武山县东汉置新兴县,宋改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又据,武山,因武城川水得名。2000年,武山县辖3个镇、17个乡:城关镇、洛门镇、鸳鸯镇、桦林乡、榆盘乡、嘴头乡、高楼乡、山丹乡、东顺乡、龙泉乡、郭槐乡、马力乡、袁河乡、滩歌乡、龙台乡、四门乡、温泉乡、草川乡、沿安乡、杨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991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27251鸳鸯镇26062洛门镇26905马力乡29870袁河乡9506桦林乡15491高楼乡17426山丹乡23648滩歌乡34257龙台乡12271东顺乡25415郭槐乡22895温泉乡11145草川乡5804龙泉乡30582榆盘乡14475嘴头乡16894四门乡21216杨河乡14512沿安乡14286武山县-建置沿革秦汉时期,县境大部属豲道,落门镇以东属冀县。东汉中平五年(188),析襄武、豲道地置新兴县,址设今县城西15公里新兴川(今广武坡西颉家门一带),属南安郡。三国魏更名武城县,不久即废,复名新兴县。置中陶县,故址在今鸳鸯镇附近。十六国时期,为前赵、后赵、前凉、前秦、后秦、西秦、大夏等北方七国先后争占,历时百余年。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中陶并入新兴,隶渭州广宁郡。隋开皇十年(590),新兴并入陇西县,隶陇西郡。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县境沦于吐蕃,历时78年。咸通七年(866)收复,属陇右道渭州。武山县五代时期,县域为羁縻地(授予归附的吐蕃族居住),历53年。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在今县城北建宁远寨,属秦凤路秦州。熙宁五年(1072),以古渭寨地(今陇西)建通远军,宁远寨属通远军。徽宗崇宁三年(1104),升宁远寨为宁远县,属巩昌路巩州。金天会九年(1131)正月,宁远陷金。泰和七年(1207)又降为宁远寨,属临洮路通远军。金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六年、蒙古汗国太宗六年(1234),宋蒙联军灭金,宁远寨归属蒙古汗国。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复置宁远县,隶属巩昌路巩州。明、清沿袭宁远县制,属巩昌府。民国2年(1913),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决定更名武山县,属渭川道。民国17年(1928)7月废道,设渭川行政区,不久即撤销。民国23年(1934)设天水行政督察区,辖武山等15县;民国24年(1935)7月,改甘肃第四行政督察区,武山属之。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武山县名,属甘肃省天水分区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4月,属天水区,1955年2月,属天水专区。1969年10月,属天水地区。1985年7月,属天水市。武山县-位置区域位置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上游。104º34+一105。8+,34º25+一34º57+之间。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西距省城274公里,东距天水市政府驻地109公里。自县城东经洛门镇金川村至甘谷县磬安镇界24公里,东南经杨河乡广元村至分水岭礼县界55公里,南经沿安乡南川村至岷县马坞镇界70公里,西南经马力镇至漳县新寺镇界35公里,北经榆盘乡堡东村至通渭县榜罗镇界30公里。县域武山县明、清两代,县域包括现有地域和马坞、新寺两镇。清代末年,马坞划归岷县;民国中期新寺划归漳县。民国29年(1940)4月,县西边境骆家沟、骆家镇、牟家窑、川口下、川口岘、何家坡、淡家沟、蔡家坪、黄家里、伍家山、瓦窑下、柳树沟、石板上、铨庄下、单道下、丁家咀上、桦林河17村及插入漳县的王家坪、爷池下、新咀里3村划归漳县,漳县插入武山境内的徐家门划归武山。民国31年(1942),漳县孙家门划归武山。民国35年(1946)8月,调整武山、甘谷石庙儿附近的插花飞地。由石庙儿沿洮天公路至张家山堡东西棱线至贾家沟,东属甘谷县,西属武山县;由石庙儿起,沿洮天公路顺李家坪左侧山梁至管家沟东下,北折高家山堡直到甄家山一线,东属甘谷,西属武山。1953年,县东边界划出米家庄归甘谷县,划甘谷县属管家沟、台子上、吴庄、多家湾、张家沟、彭家坡5村归武山县。县西边界划出当中岭、徐家门、李家河、赵家坪、东家屲、景家屲、宋家沟9村归漳县。1958年4月、12月漳县、甘谷两县先后并入武山,县境总面积达5368平方公里。1961年12月,三县分置,恢复原武山县域。至1989年全境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周长200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合301.65万亩)。其中山区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58%;川区310.0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42%。武山县-自然资源农业资源武山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蚕豆等,经济作物有蔬菜(已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四季有鲜),、药材、、等,畜禽产品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武山地处渭河上游,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文化的故乡。近年从鸳鸯镇大林山发掘出土的“武山人”头骨化石证明,早在3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厚的文化渊源,漫长的沧桑演变,众多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景观,光荣的革命传统,纯朴的风土民情,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实而瑰丽的旅游资源。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现有古遗址189处,近现代名人墓2处,革命纪念址2处,其他文物点295处,有相对配套完善的风景旅游小区5个,内含景点50余处。我县的旅游资源当首推水帘洞风景名胜区,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处久负盛名,斐今遐尔的洞天福地,是古代渭水上游丝绸之路上盛况空前的佛教艺术圣地之一。早在南北朝时,就建有“”,现存历代造像90余尊,塑画约1000m2,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特别是拉稍寺大佛崖摩崖浮雕,佛高42.3米,为亚洲之最,1963年,水帘洞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唐名刹木梯寺傍山临谷,因势构建,古朴精巧,宛若天工,省级森林公园老君山风景区,素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之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非金属矿藏丰富。主要有、、、、、等有色金属和蛇纹岩、白云石、石灰石、滑石等非金属矿,地下热水资源亦较为丰富。武山县-节庆活动天水旋鼓天水旋鼓是原流行于武山县滩歌、龙泉乡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俗称“”、“点高山”。近年来,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改良,天水旋鼓已成为代表地方特色的庆典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赞赏。旋鼓是舞蹈中的主要道具,其以铁圈为箍,鼓面为精制的羊皮做成,外形如一面大葵扇,扇面直径一般在30厘米左右,厚度仅1毫米。鼓面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做的鼓鞭敲击鼓面时,震动铁环与小铜镲频频作响。旋鼓表演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或敲鼓心,或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技巧复杂,旋转自如,队形纵横穿插自如,形如风,声如雷,充分显示出天水儿女刚健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天水旋鼓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大型艺术表演,多次获不同级别的奖项,为天水赢得了极大声誉。天水天水秧歌也叫“社火”,它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其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天水秧歌中以打击乐伴奏或以民间小乐队伴奏的秧歌,主要有耍龙灯、耍狮子、高抬、腰鼓、跑驴、竹马灯、大脑壳等;边歌边舞的有、、、、高摇伞、、打虎、火龙等。天水秧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在市区流行的“夹板”、秦安的“腊花舞”、“十里亭”以及武山的秧歌“四大景”、“四小景”,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武山县-旅游景点WaterCurtainCaveGrottoes武山水帘洞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楼山鲁班峡谷中。这里山势挺拔,突兀壮观;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洞中泉水奔涌,山间溪流潺潺,景色幽静宜人。“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为理想的游览胜地。该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主要有水帘洞、、等名胜古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又叫大佛崖,与水帘洞隔山相对,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突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从拉稍寺沿沟进1华里处便是,因壁画绘千佛而得名。洞内原有7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特别是菩萨像丰盈秀美,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武山温泉武山温泉西北第一武山温泉是古宁远八景之一,历史悠久,是全国矿泉疗养向往地之一。现有兰州铁路疗养院、甘肃省卫生厅直属疗养院和乡建疗养院、农家乐等,集疗养、休闲、娱乐为一体,服务周到、功能齐全。温泉位于陇海铁路天水车站至兰州车站之间,距洛门站仅15公里,每天有旅游专车往返通行于洛门、武山接送来往疗养、旅游人员。疗养区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安静幽雅,空气洁净、无噪音污染,年温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疗养康复的最佳期。疗养康复区的布局依自然地形设计,呈南北长廊式分布,其位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古朴、典雅,与疗养地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新型疗养院氡泉水疗楼在温泉水池塘中亭亭玉立,把疗养地装点得更富有勉力和新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浴时有润滑舒适感,天然氡泉矿水因子,适应症广泛,放射性元素作用人体,可有效的改善和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病,心血管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紧张症,风湿性病和各种功能障碍川牢疾病,能增强体质的抵抗能力,对、都有重要生物学作用。参观名胜,浏览古迹,是当代疗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入院的疗养员,都有兴趣到武山的水帘洞等风景名胜点去测览,这些景点,当天可以往返,可充实疗养康复生活。武山温泉,以其水质优良,位置理想,物产丰富,周边风景名胜众多而居西北之首,是人们疗养、康复、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草川大草原从温泉继续向前行10公里左右便是草川大草原,这里空气洁净、无噪音污染,年温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鸟语花香,绿垠无限,气候宜人,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五颜六色的野花随风飘曳,游动的牛羊像飘落在绿波里的琥珀白云,好象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图画,令游人流连往返,心旷神怡。在温泉疗养生活中去草川草原游览观光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疗养的人员,并可到武山的水帘洞、木梯寺、君山公园、滩歌卧牛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点去测览,以饱眼福,增长知识,这些景点,当天可往返,能使疗养康复与测览娱乐融为一体。木梯寺木梯寺为国保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据代重建木梯寺序记载:“龙川东北有名山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唐迄今,历代经营,内有“十殿九洞二砖塔”二塔已无迹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较伏羌大佛略小。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四座,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像有魏唐遗风,其中,宋代作品为全寺精华。老君山森林公园老君山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有风景林保护的同时,补植松林,使得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山色显得异常秀丽,近年被确立为县级森林公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县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景观和风光如画的秀丽山水,吸引国内外游客流连往返、络绎不绝。老君山具有优美神化传说的景观有:太清胜境、石峡飞瀑、棋盘仙迹、鸡冠叠翠、朝阳古洞、锅底烟云、幽谷神泉、嘹台瞰渭八景,含有:、、、等二十多个名胜景点。武山县-名优特产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美誉。鸳鸯玉储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是玉雕工艺品和高级装饰贴画的理想材料。武山玉雕生产有200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鸳鸯玉得到较大的开发,以“夜光杯”为代表的鸳鸯玉酒具、茶具及高档工艺品闻名海内外。武山竹编、草编、柳编有400多年生产历史,其形态各异的工艺品和种类齐全的生产生活用品享有盛名,畅销不衰。武山盛产洋芋,以优质洋芋淀粉加工的粉条、粉丝、粉皮、色亮柔韧,爽口味佳,具有独特的风味。香油豆瓣酱、四门食醋为陇上名优特产。粉武山三粉三粉即、、。以洋芋、为主要原料,产品色亮、味佳、柔细、耐煮,特别是粉皮,具有柔、亮、薄等特点,味道鲜美,风格独特。县内有“三粉”加工厂9家,专业户1500多户,生产规模较大。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成书放—七—二年的(今武山县)中,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此峡谷就是指武山的鸳鸯峡,因而武山玉也称之为鸳鸯玉。鸳鸯玉学名“蛇纹岩”,由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形成斑澜的色彩,有翠绿、墨绿、淡绿以及古褐红色等。这种坚硬而细腻的玉石在鸳鸯峡储藏量甚大,据地质部门勘测,其储藏量达3.24亿立方米。武山玉雕武山雕琢玉器的历史很久。据考察,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所用御碗、酒斛等都为琢成。以前居住在鸳鸯峡一带的群众,把鸳鸯玉整块整块地搬到院子里当饭桌、凳子,夏天吃饭乘凉清沁爽人。一些老人还把它当枕头,据说这“玉枕”可清火、醒神、降、治头痛;还有人把玉磨制成旱烟嘴、茶碗、香炉等工艺品。把鸳鸯玉大批量生产成产品,并打人国内外市场,还是从1978年创办了县工艺美术厂后开始的。武山玉雕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齐山水、飞禽走兽、炉瓶、文房用品、茶具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县工艺美术厂生产的系列酒具,造型别致,雕工细腻,曾在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纪念品评比中获旅游产品优秀奖。武山的玉雕现已名扬海内外,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结合西北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凹角狮盖方炉”、“古道石窟”、“伏羲”、“马踏飞燕”、“三足炉”等产品,深受丝路观光游客的青睐。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螺旋猫队长tash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