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开发性移民的特点及社会影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新思路
下载积分:588
内容提示: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新思路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6:24:1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实施开发性移民的新思路.PDF
官方公共微信冉氏土官土司移民与酉阳民族关系
阿力按:此文有删节。特别是一些注释,也涉及一些考证和辨伪。刊发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要]酉阳土司从冉守忠于宋建炎三年因军功封军民宣慰使,加封安燕侯后,世代世袭,执掌酉邦。冉氏土官、土司一脉并非当地土著(由中原而至夔万,再军事移民至酉阳),其族属亦非现今之土家族,实为汉人南迁使然。冉氏土官土司在执掌酉阳期间,与境内大姓家族的纷争、参与“赶苗拓业”、应征调课贡赋、兴学等,使酉阳的民族关系在纷乱离合中楔入历史的印痕。
[关键词]酉阳;冉氏;土司制度;民族关系
酉阳史称“蛮夷之地”,上古为梁、荆接壤之域,春秋为巴、楚交界之地,秦属巴郡,两汉为巴郡涪陵、武陵郡迁陵二县地,魏晋以降,先后属丹兴、汉发、务川、思州、务州等州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酉阳寨,淳熙四年(1177)酉阳改寨为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酉阳置县,次年升为直隶州,以州代县,辖秀山、黔江、彭水三县,民国二年(1913)废州为县
。两宋以前,先民“暖时猎捕山林,寒时散处岩穴,借贷以刻木为契,婚姻则累世为亲。”(曹学佺《蜀中广记》)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冉氏入酉受封之后,历代土官、土司比较注意“督之以耕稼,开垦荒僻”,改革耕作制度,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作,引进水稻栽培技术,更新生产工具,改木制犁耙为铁制犁耙,变人力拉犁为牛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注意吸引外来文化,尤其是第12世冉兴邦,奏请朝廷在酉阳办学实行儒学教育,终于使酉阳步入“破荒之旅”,促进了酉阳的文化进步。同时,酉阳历代土官、土司还注意发展民族民间手工业和以丹砂为主的采矿业,注意开通水陆交通,加强对外开放,活跃物资流通,使酉阳土司经济有了质的飞跃。
&&&&&&&&&&&&&&&&&&&&&&&&&&&&&&
一& 酉阳冉氏土官、土司的移民及其族属考辨
&&& 据奉节《冉氏族谱》
载,冉氏最早为山东邹人 。另据云阳《冉氏族谱》载,冉氏迁蜀之始祖为冉道周,迁徙地为信州(即后之夔州)
。道周生子冉轸(为巴东郡公),冉轸生子冉黎(仕梁云麾将军,假节钺湖州刺史,袭封巴东郡公。入周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隋开皇中,为旭州刺史)
,冉黎生子冉安昌(隋封渔阳侯。隋末据保巴东,唐高祖即位,为招慰使。于武德三年,当牂牁要路,请置务州)
,此为冉氏土官、土司一脉迁酉之始,冉安昌可认为是酉阳冉氏土官、土司一脉之远祖。冉安昌生子冉仁才
(公元594-652年),冉仁才生子冉寔(任并州大都督府参军,历县令、长史司马),冉寔生子冉显宗(任夔州都督),云阳《冉氏家谱》记:“显宗公后十六世,至守忠公为官酉之始祖。中间世系旧谱残缺失载。”而酉阳《冉氏家谱》也记曰:“显宗以捍御本境,功授夔州都督。其后天宝之乱,子孙皆高隐不仕,世遂无闻焉。及宋宣和间,而守忠公建绩酉阳,去显宗公时,则十有四世矣。”
冉显宗第十五世孙冉守忠
(初名万要,平叛苗后,敕改守忠),《州志&武功志》:“建炎三年(1129年)叛贼金头和尚流劫思南及涪渝等州县,阎门宣赞舍人冉守忠率酉阳诸寨僚夷助剿有功,投御前兵马使,仍命镇守酉阳,改寨为州,子孙世袭”。《绩州志稿》:“按是时王辟乱,酉阳蛮群起应之,守忠与知思州田佑恭同征讨。守忠独入酉,擒其贼首,境内以平”。《四川通志》谓:“冉仁才裔孙守忠镇守诸洞,洞苗率服。改寨为州”。
自宋建炎三年因军功封军民宣慰使,加封安燕侯后,世代世袭,执掌酉邦。自此,冉氏土官、土司正式进驻酉阳。《酉阳州志》转引《太平寰宇记》:“黄巢之乱,酉阳蛮叛,驸马冉仁才征之,有功,留守其地。五代时,中国无主,冉氏遂据有之”。《蜀中广记&边防记》的记载相同。时间上则一直讲到明代。该书谓:“……洪武初,冉如彪纳土归附,仍为酉阳州。后升为酉阳宣抚司,令冉氏子孙世袭”。《四川通志》: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酉阳十八世宣抚冉元奉诏重修冉仁才墓,墓旁华表书“潜德重光”四字。并立高公诏所撰“唐金紫光禄大夫,天水郡开国公,果公冉公之碑”一方。酉阳土官、土司为冉安昌、冉仁才之裔,当为可信。这是进入今酉阳和五溪地区的第二批冉人,其时间约在五代前后,宋、元、明、清的土官中多冉姓,即明证。
据《蛮司合志》载:“历代迄今,各有大姓为领袖,如北魏冉氏、田氏、向氏,皆雄长其地。”又据《冉氏谱&文告录》载:“本司自唐历今,秩绵瓜瓞;由夔入酉,族行椒柳;科名远胜诸司,功绩屡书国史。称为右族。”再据《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载:酉阳土司,溯源于唐宋的羁縻州制度。宋为酉阳州。南宋建炎三年立土司。元为宣慰司,明为宣抚司。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年)将末代土司冉元龄(名冉裕枢)之子广恒、广杰等11人及家属迁浙江仁和县
,同时升酉阳为直隶州,耿寿平为知州(注:)。酉阳土司从冉守忠于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入掌酉阳起,至冉元龄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止(一说乾隆元年),历南宋、元、明、清四朝代,有604年,传24世、28人。其中南宋7人:守忠、文炳、世昌、胜宗、为义、贵迁、思通;元代2人:万友、载朝;明代16人:如彪、应仁、兴邦、琛、瑄、廷辅、云、舜臣、仪、元、维翰、维屏、御龙、跃龙、天麟、天育;清代3人:奇鏕、永沛、元龄(裕枢)。上述土司皆守忠后人,或父殁子继,或兄终弟续。其治所最初在酉阳蚂蝗乡官坝村,继迁铜鼓潭官潭衙院,宋末迁至忠孝坝(今酉阳县治所钟多镇)。改流后,处置改流事务的成都通判耿寿平为第一任酉阳知州。据此,冉氏土官、土司一脉并非当地土著,其族属亦非现今之土家族,实为汉人南迁使然
&&& 要言之,冉氏由夔万
移民酉阳缘起战乱,属于军事移民范畴。军事移民是中国古代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开发性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迁徙,促进和形成了民族的交往和杂居,推动了有关民族之间在族体上的吸收、融化和整合。由于军事移民在籍贯构成、性别和职业构成、移民的地理分布及其与土著的关系等方面都与其他形式和类型的移民有所不同,因而其对移民地的影响也更多地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军事移民影响的强弱和方式也因之具有很大的差异。下文将作进一步阐述。
&&&&&&&&&&&&&&&&&&&&&&&&
二& 冉氏土官、土司与酉阳民族关系述论
从笔者对民族关系的理解来看,民族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及社会生活交往等方面。酉阳土司时期的民族关系也不例外。冉氏土司一脉由中原入西南夔万,再军事移民而至酉阳,形成冉氏在酉阳最为显赫的一支
。 其统治对当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生产和生活有重大影响。
(一)东白西冉:行政统治中的分庭抗礼
“在酉阳境内,大体以中部毛坝盖山脉为分水岭,把酉阳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酉西,溪河属长江—乌江水系;酉东,溪河属长江—沅江水系。”[1]酉阳在族群特征、文化习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宋元时期,冉土司对酉东鞭长莫及,只是形式上的统治,无法对之实行有效控制,形成相对的权力真空。其时势力局限在酉西,田、彭、白三大姓未进入酉东时,冉土司面临强大的苗蛮集团威胁,在形式上对酉东履行统治。元末明初,苗蛮叛乱,白姓与各姓群众自湖南、湖北、江西迁移屯扎在湖南龙山里耶大江坪,后进军酉水流域深山区,到今酉阳东部后溪茶园坝,七姓群众歃血为盟,视为同胞,以茶园坝杉树塆为行军衙署,施展谋略,配合勇力,联合驱逐蛮夷,在蛮王盖(今酉阳麻旺境)把蛮夷首领斩除,建造衙门,设立监狱土牢,夺取山川河流、田野产业,占据大江小江两河流域,在酉阳两河(1952年8月划入黔江)等地获取土地。朱元璋封敕白象为民众“独立长官”,管辖酉水军民,苗蛮顺服,土王归顺称臣,插标为界,招回流民百姓,派丁派差,社会渐得礼治,酉东酉西分庭抗礼直到清代[2]。白氏土官由此在酉阳东部建立实际上的权威统治。《南阳白氏族谱》
记曰:“此时,地界未入川楚,原无统辖,虽冉、田二姓亦追贼有功,只是贵州营溪、甲宿、渤海、井干、邑梅、麻杜、石耶、地坝、高洞等处概归冉土司统驭,自立把界官衙,独我大、小两江之民不服土司控御,愿立我祖白豫为独立长官,总管合洞军民,不得造次作叛。单言豫祖下车之时插边为界,众姓感其除害有功,乐任驱策,并不服土司调遣,土司势孤,因与我祖联姻,永远和好,世代亲睦,仍守现职,坐镇酉东,每年节礼申敬,两释猜疑。”宣慰使冉跃龙与白氏联姻结好,娶后溪白姓总管白邦镇之长女白再香为夫人,以笼络白氏土官(又称白总管,总管为元代土官职称)。
由上所述,冉氏土官土司在酉阳的统治,当地土著并不苟同,特别是酉阳东部的诸洞苗蛮的叛乱,冉氏并不能有效控制。而由另一支外迁移民白氏率其他姓氏土民兴兵镇压,而与冉氏分庭抗礼,使冉氏不得不联姻结盟,分而治之。酉阳在土司时期形成“东白西冉”的实际上的统治格局。改土归流后酉阳实行流官制度,军政大权为流官所有,并对酉阳直隶州的管理更为严密,清《世宪宗皇帝实录》有详细记载
(二)赶苗拓业:民族迁徙与民族纷争
“赶苗拓业”虽不见于正史记载,却大量存在于武陵山及周边民族地区的方志、碑刻、族谱与民间口传史料里,又被称为“赶苗夺业”、“赶苗图业”、“赶苗夺籍”、“赶蛮夺业”等。这是一场发生于渝、鄂、湘、黔、川、滇、桂广大地域,萌芽于元代、贯穿明朝、延及清初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封建王朝的统一意志与行动,也是历来中央皇朝“平蛮”政策在明代的延续与具体实施。它首倡于开国皇帝朱元璋,贯穿于整个明王朝统治时期,并延续到清朝。由官军与土司兵在朝廷“平蛮将军”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针对的是不顺从中央王朝统治的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给被剿杀、驱赶的相关民族带来巨大灾难,造成新的族群互动与聚居状态[3]。
“必须指出,在明代史书中因把‘苗’的名称经常作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故除了在湖广、贵州等地出现的东苗、西苗、仁苗等名称以外,还把一些原不是苗民的其他民族的人也统称之为‘苗蛮’。”[4]《清史稿&土司传》谓之:“无君长不相统属之谓苗,各长其部,割据一方之谓蛮。”“赶苗拓业”中的苗,涉及到许多南方少数民族,史书一般统称为“诸洞苗蛮”。冉氏土司一脉移民酉阳就为“赶苗拓业”。(乾隆)《酉阳州志》引《冉氏族谱》:“人才之孙守忠,镇守诸洞獠,洞苗率服。改寨为州,盖南宋时置,其后冉氏子孙遂世有之。”这是宋建炎三年(1129)之事。在土司时期的酉阳,特别是有明一代,冉氏土司参与了多起“赶苗拓业”的活动。范围既有本土,也应征调赴贵州。兹举二例:
宣德元年春正月,命贵州总兵官都督萧授罢刺惹洞。初,授奏,酉阳宣抚司宋农里石堤洞军民,被刺惹洞长向谋杓、赏男、谋古赏、若阿昆等连年功劫,烧毁房舍,杀人劫财,委官抚谕不服,又功劫后溪洞,洞长集土人据之,生擒蛮寇六人,已斩首示众,今仍猖獗。再遣人招之,如复梗化,则调附近施州等卫所,及酉阳等宣抚司汉土兵并力剿之。
&&&&&&&&&&&&&&&&&&&&&&&&&&&&&
——《明宣宗实录》卷十三118
弘治十二年七月,四川酉阳宣抚司土民冉通等并保靖、永顺二宣慰司彭世珑、彭世麒并奏,邑梅副长官杨胜刚父子谋据酉阳,结构俊倍等洞长杨广震等,号召宋农、后溪诸蛮,聚兵杀掠,荼毒夷民,请发兵讨之。兵部先据酉阳宣抚司冉舜臣奏,已遣抚谕发兵。至是再议,谓酉阳溪洞连络,易相煽动,不早为区处,恐各洞蜂起,卒难剿平。请行镇巡官谕之,如不听,仍如前奏,发重庆等卫官军并播州、酉阳宣慰司土兵,耀武以威之,终弗靖,则行令湖广守臣发永顺、保靖二宣慰司土兵合剿,从之。
&&&&&&&&&&&&&&&&&&&&&&&&&&&&&&
——《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二120
在酉阳李溪出土的《冉姓“龙脉”碑》碑文记载了酉阳冉氏土司“赶苗拓业”,在洪武年间:“呈称苗匪叛逆,特奉宣抚司引委任镇守,严抵边疆,执值戈赶苗夺业,插标为界,东至天生桥,西至大龙波,南至野鸡石洞,北至吊皮潭。”[5]在明王朝“平蛮”策略之下,酉阳冉氏土司多次应征调率兵征讨,屡获朝廷嘉奖。天顺八年(1464)“命进宣抚冉云散官一阶,以助讨叛苗及擒石全州之功也。”(《明史&四川土司二》卷312)弘治七年(1495)“宣抚冉舜臣以征贵州叛苗功,乞升职。”(《明史&四川土司二》卷312)但这种“赶苗拓业”一方面给部分原住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以非常手段促进了不同族群的互动,并随着各种移民的到来与交往,使不同的文化与新的生产力因素得到了传播。
(三)贡赋兵役:课税黩武与土民反抗
历代中央王朝对南方诸族的治理实行土司制度,贡赋制度是其主要内容。在土酋归附后,土司须向中央王朝纳贡输赋。贡赋包括贡赐和赋税两方面的内容。贡赐是两个不同的内容,贡表现为各土官的一种自觉行为,赐则表现为较纳贡范围和价值大得多的返还,对各土司而言,赐甚至可以说是贡的目的。赋税是封建国家组织国家财政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即强制征收,不存在返还的问题,历代中央王朝对此均十分重视。在明代,四川土司多为“每三年一入贡”(《明史&四川土司二》),至于入贡的具体内容,据载:“各因其土产、谷米、牛马、皮布,皆折以银,而会计于户部。”(《清史稿&土司列传》)。有明一代,酉阳土司朝贡,据段超统计,达34次[6]。这里兹举3例:
洪武五年,酉阳军民宣慰司冉如彪遣弟如喜来朝贡,置酉阳州,以如彪为知州。八年改为宣抚司,仍以冉如彪为使。置平茶、邑梅、麻兔、石耶四洞为长官司,以杨底纲、杨金奉、冉德原、杨隆为之,每三年一入贡。石耶不能亲至京,命附于酉阳。
(正德)八年,(酉阳宣抚司)宣抚冉元献大木二十,乞免男维翰袭职赴京,从之。二十年,元再献大木二十,诏量加服色酬赏。
万历十七年,(酉阳宣抚司)宣抚冉维屏献大木二十,价逾三千。工部议,应加从三品服,以为土官输诚之劝,从之。
&&&&&&&&&&&&&&&&&&&
——明史&四川土司传(卷三百一十二)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有明一代,朝贡多为年例朝贡、请职朝贡、喜庆朝贡和谢恩朝贡等类。朝贡时,有土官亲自赴京者,有遣使朝贡者。供品多为马及方物,在方物,有麸金、水银、丹砂、降香、茶叶、大米、筒布、黄蜡。这种朝贡的作用在于:一是加强了对乌江下游土家族地区的统治,朝贡不仅成为土官与中央政权联系的特殊方式,而且表明他们相互间的君臣关系及土官所代表的民族、地区与王朝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二是加强了土家族与汉族经济文化交流,强化了土家族对汉族文化的认同感;三是土家族地区采纳并吸收汉族物质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土家族地区的发展[7]。
征赋就是为国家“催办钱粮”,额定各土司每岁应纳秋粮若干、丁银若干、驿传膳食费用若干,实际上是参照内地赋税制度执行。纳赋是土司对元朝中央所尽义务的重要内容。在元初设立土官之时,土司地区立赋法,征租赋。纳赋多以金、银、粮、布为主。土司是不能拒绝的,否则元朝会采取强征,甚至发兵征讨。因为这是一种隶属关系的表现,它象征着土司对中央王朝的臣服,意味着土司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的版图。查《四川通志》卷十九《土司上》记载:
川东道辖,重庆府属,酉阳宣慰使司冉元龄其先于前明世袭土职,元龄祖冉奇镳于顺治十五年归诚仍受原职……原管番民八百一十三户,新旧共载秋粮九百五十二斗九升,每斗折征银四分,共折征银三百六十二两一钱一分六厘。
石耶洞长官司杨再镇其先于前明世袭土职……原管番民十户,新旧共载秋粮四十三石七斗五升九合,每斗折征银四分,共折征银一十七两五钱三厘六毫。
地坝长官司杨昌基之父杨光同于顺治十六年归诚……原管番民二百二十户,新旧共载秋粮六十八石八斗,每斗折征银四分,共折征银二十七两四钱。
邑梅长官司杨再相之祖杨胜皋于顺治十六年归诚……原管番民八十四户,新旧共载秋粮四十七石三斗七升,每升折征银四分二厘五毫,共折征银二十两一钱三分二厘二毫五丝。
平茶长官司杨正东之祖杨抵纲于顺治十六年归诚……原管番民一百户,新旧共载秋粮二百五十四石一斗五升,每升折征银四分,共折征银一百一两六钱六分。
关于赋税,多是强制征收。《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一年四月,辛卯,四川茶蛮洞獠不供赋税,拒命,重庆卫调兵征之,俘其众一百五十六人,诏悉宥之。”有时也恩威并施。“永乐三年九月,癸卯,指挥丁能、杜福等抚谕亚坚等十一寨生苗一百三十六户向化,已认纳黑铅筒布,且各遣其土酋来朝,上以苗人叛服不常,命悉隶酉阳宣抚司管属,免其赋役,其自愿纳黑铅筒布者皆免,赐其来朝土酋钞币袭衣,遣还。”清&毛奇龄《蛮司合志》卷四《四川一》也记:“永乐初,指挥丁能、杜福抚谕亚坚等十一寨生苗一百三十六户已认输黑铅筒布,上以苗人叛服不常,命悉隶酉阳宣抚管辖,而免其赋税役。”
关于兵役,冉土司受明王朝调遣,出征作战极为频繁。如景泰六年(1455)冬征调酉阳土兵五千,难以凑数,乃以“部民技击可用者千余人前赴大军”;成化二年(1466)调冉简斋兵镇压四川叙州戎县“都掌蛮之乱”;弘治十四年(1501)调酉阳兵五千协剿贵州贼妇米鲁;正德七年(1512)同石柱、建始土司一起参与对四川方四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镇压;万历二十三年(1595)杨应龙反播州,马千乘应调,与酉阳冉御龙同征应龙。最为惨烈的当属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元年(年)的援辽战役:“四十六年调酉阳兵四千,命宣抚冉跃龙将之援辽,四十七年跃龙遣子天胤及文光等领兵赴辽阳,驻虎皮、黄山等处三载,解奉集之围。再援辽阳,以浑河失利,冉见龙战没,死者千余人。撤守辽阳,又以降敌纵火,冉文焕等战死,死者七百余人。……天启元年授跃龙宣慰使,并妻舒氏,皆给诰命,仍恤阵亡千七百余家。”大批劳力常年服务于战争,对其时酉阳直隶州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以巨大的妨害。
酉阳冉氏土司向土民征贡物赋税和徭役,引起了土民的反抗。甚至在酉阳土司改流之际,土民还围攻土司。首任酉阳知州耿寿平在其所撰《新设酉阳州碑记》一文中,记述到:“委署之日,有觊觎此席者,乘冉元龄二子广烜、广杰赴省争袭,并一二刁民以占产控列土官贪暴状,怂恿上宪改土归流,饰兵环守,全城汹汹。予力请撤围,愿以身保无虞,而广烜等乃得从容就狱,二子定拟迁徙。”[8]
&& (四)酉阳司学:儒学教育与汉文化的流播
明代以前,酉阳的教育基本上处于初生阶段,父传子教的家庭教育和民族的习惯法教育是这一阶段主要的教育形式。明永乐四年(1406),酉阳宣抚司冉兴邦“疏请按汉区州县例,建立学校”(乾隆《酉阳州志》),“永乐六年夏四月,甲辰,设四川重庆府卫酉阳宣抚司儒学”(《明太宗实录》卷七十八),“永乐七年六月,四川酉阳宣抚司宣抚冉兴邦遣头目龚俊等贡方物,谢立儒学恩”(《明太宗实录》卷九十三)。酉阳《冉氏家谱&兴邦公传》亦云:“(永乐)四年,赦免酉阳荒田租,寻以边功议加秩,公辞,奏请建立学校如州县例。上允其奏,颁学印一,设教授一,子弟入学者同汉州府县科举,并岁贡登仕。公复遣部长龚俊等贡方物谢恩焉。”
《天下郡国利病书》称:“永乐建立学校,俾渐华习,三年入观,六年大造,略比诸郡县。”这为土家族地区自己创立的第一所学校,建立后在土家族地区影响很大,许多土司纷纷效仿,呈书朝廷,要求建立学校。崇祯年间,湖北来凤卯洞宣抚使向同廷,曾慕名对酉阳司学进行考察,对其设学舍、招人伴读以培养人才的办法极为赞同,叹曰:“俟文风日盛,即行援酉阳之例,请设学额,将见风俗敦厚而作育广,可无虑人文之不振也。”回卯洞司后即发布文告《广修学舍告示》,令“广修学舍”,“于司内新江等十余处设立学校,召官民子弟,延师伴读。”要求“凡为父兄者,固当加意教督;而无子弟者,尤宜潜心肆业。”(同治《来凤县志&学校》)这样,大批子弟接受学校教育,特别是研习儒学,培养了一大批封建人才,提高了土民的文化素质。湖南《永顺府志》载:“(保靖司彭)象乾为酉阳司冉御龙之甥,幼就学酉阳,儒学有才名。”
这实际上是明清政府实施“儒化”的统治策略。但客观上儒学的兴建及其发展,以及汉文化的流播,对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区域的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也有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融。土司改土归流后,雍正十三年礼部还奏议:“‘川省苗民,久经向化。嗣后各属土司苗童,有读书向上者,请准与汉民文武童生一体考试,于各该学定额内,凭文去取,卷面不必分别汉、苗。’应如所请。”(《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
综而观之,冉氏家族土司一脉来自北方及夔州,统辖酉阳中部、西部,直达今黔江、彭水,其家族的兴亡史承载了一段移民、发家、治世的离乱史,见证了一方水土的历史变迁。对于酉阳的民族关系来说,无疑是一个相互结融、冲突、融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绍明.川东酉水土家[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3.
[2]白俊奎.土司制度下的酉阳直隶州酉水流域后溪白氏土官考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东人达.明清“赶苗拓业”事件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6,(6).
[4]王锺翰.中国民族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5][8]四川黔江地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6]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
[7]李伟:乌江下游土司时期贡赋制度考略[J].贵州社会科学,2005,(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 搞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中国水利》1999年04期
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 搞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摘要】:正 水库移民是水利水电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水库建设征地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其特点是造成大面积的集中淹没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破坏了库区及周边地区长期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水库建成后,库区及周边安置移民的地区重新形成稳定的社会经济体系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移民与安置区居民之间矛盾冲突、不适应新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生活水平降低等引发了一系列的移民问题。我国水利水电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632.4【正文快照】:
水库移民是水利水电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水库建设征地不同于其他的工程,其特点是造成大面积的集中淹没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破坏了库区及周边地区长期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水库建成后,库区及周边安置移民的地区重新形成稳定的社会经济体系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在此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朝峰,曾建生,陈水森,方华;[J];广西水利水电;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茂福;[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松岭,宗刚;[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武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杭行,刘伟亭;[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付保红,何永彬;[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3年04期
张平,刘宜霞,郑根保;[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王洪军,王茂福;[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吴姚东;[J];经济评论;2000年06期
孟庆春,刘家壮,安起光;[J];经济数学;2002年03期
李实;[J];改革;1994年01期
王茂福,黄勤,丁力先;[J];人口与经济;1999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宣刘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欧柏清;[J];人民珠江;1994年01期
;[J];云南水力发电;1994年03期
王有秋;[J];人民长江;1995年11期
周少林,郭祖彬;[J];人民长江;1995年11期
贾晔,唐继锦;[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贾晔;[J];改革与战略;1996年02期
;[J];东北水利水电;1996年02期
张奕璇;[J];水利规划与设计;1996年04期
李德启,杜连恩;[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1997年04期
郑根保,孙世强,石美玉;[J];中国三峡建设;199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海涛;洪祖兰;冯峻林;;[A];第五届水能规划及动能经济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陈雪冬;;[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张朝烽;陈静娥;;[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董述春;;[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张东晓;;[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陈德政;;[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吴荣华;;[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陶景良;;[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
唐传利;[N];中国水利报;2001年
刘志凤;[N];江西日报;2001年
吴兴华、夏珺;[N];人民日报;2001年
本报记者 陶丽琴;[N];中国水利报;2002年
覃耿;[N];广西日报;2002年
张青;[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本报通讯员
赵志东;[N];中国财经报;2003年
汪冰;[N];中国审计报;2003年
郑嫘;[N];中国水利报;2003年
王玉亮;[N];河北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应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伍黎芝;[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杨文健;[D];河海大学;2004年
段跃芳;[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廖蔚;[D];四川大学;2005年
王茂福;[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杨帆;[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建生;[D];河海大学;2003年
陈艳;[D];河海大学;2005年
易伍林;[D];福州大学;2005年
唐钟鸣;[D];河海大学;2006年
李莉;[D];河海大学;2006年
谢伟光;[D];河海大学;2005年
王美晶;[D];河海大学;2006年
Mohamed Jaff B[D];河海大学;2006年
叶环欣;[D];河海大学;2006年
王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