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变态版谁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位

(1)A.萨拉热窝事件;(1分)B.诺曼底登陆战;(1分)C.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1分)(2)两大组织:北约;(1分)华约。(1分)会议:雅尔塔会议。(1分)(3)趋势:多极化;(1分)特点: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1分)表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霸权行径处处碰壁,屡屡受挫,多极力量对其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1分)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不得不与各当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1分)(4)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尽管曲折漫长,甚至不排除一时的倒退,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社会的互助与合作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采意给分,任2占2分)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内容。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2)本题考查的是两极格局的内容。为了遏制和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于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有关。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刻,英、美、苏三大国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建立起了以美苏均势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它的建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3)本题考查的是世纪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尽管欧盟、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长,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但由于美国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继续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事务,给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尽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但伴随着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多极力量的崛起,以及世界爱好和平人们的努力,和平和发展依旧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也只有国际社会的互助与合作才能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实质是A.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霸权C.争夺军备优势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8分)的100年是世界处于急剧变化的时期,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我们的头上。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源于一个相同的因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⑵要确实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交往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⑶目前世界,地区冲突不断,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其中有什么原因?(举两例,2分)⑷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要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我国取得抗日战争取胜的经验,你认为应该怎么做?(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比较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与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其共同点是A.降低了被解放者的政治地位B.要求被解放者“赎买”土地C.因为大规模内战而颁布实施D.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A.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B.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C.凡尔登战役的开始   D.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形成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材料中的“战争”是(&&)A.普法战争B.鸦片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正确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C.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D.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战役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时整,戈尔巴乔夫摊开了早已准备好的辞职书,他宣布:“亲爱的同胞们!公民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形成的局势,我停止自己作为苏联总统的活动。……我坚决……主张保留联盟国家,保持国家的完整性。事态却沿着另一条道路发展,肢解国家和分裂国家的方针占了上风……”——张建华《俄国史》 请回答:⑴ 材料一中俄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怎样?这一改革对于俄国社会发展有何作用?(3分)⑵ 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该政策“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3分)⑶ 材料三所述发生时,苏联正在经历哪一重大事件?戈尔巴乔夫对这一事态的发展应承担怎样的责任?(2分)当前位置:
>>>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
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的B.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C.首都工人和士兵在推翻旧政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月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主要考查你对&&十月革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俄国1917年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这次革命导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的成立。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国内人民内部有一定的骚动。正当人民不知道何去何从之时,列宁同志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对人民作了及时的指导。在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四月提纲》。《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的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十月革命的特点: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装暴力夺取政权并取得胜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联、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对比: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阿芙乐尔号:攻占克里姆林宫: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58332114267673383876762413223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谁引起的_百度知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谁引起的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供贰垛荷艹沽讹泰番骏拉热窝被刺,这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线。一个月后,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火从欧洲蔓延至亚非,33个国家先后卷入。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民族主义高涨,奥地利准备入侵塞尔维亚,日,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宣战。8月欧洲各大国先后卷入战争,一战在东、南、西三条战线上全面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首先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在阿登一线对法国发动进攻,很快突破了法国边境防线,法军迅速动员预备队,通过铁路和汽车投入战场,9月初双方进行马恩河战役,因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德军只得抽调部分兵力赶往东线,英法联军阻止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打算。英法联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号,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
萨拉热窝时间是一战的导火索。时间是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1919年3月)(1)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关于二战的新观点。(6分)(2)分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和美国的影响。(8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原因。(8分)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1)①1931年,二战在亚洲爆发。(1分)②30年代,冲突扩大到欧洲。(1分)③1941年,达到最大规模。(1分)④1945年,二战结束。(1分)新观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2分)(2)日本:受经济危机影响,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4分)美国:受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保存资本主义民主制度。(4分)(3)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国内市场狭小,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国内矛盾空前尖锐。(4分)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存在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终于取得国会选举的胜利,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4分)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2)雅尔塔会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3)世界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向(或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格局方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所签订的合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是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这个和会是胜利国举行的和会,又是个大国操纵的和会。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举行的会议,北约是美国的军事集团在1949年建立,华约是苏联为对付美国的北约在1955年建立的。这里要记住两个点,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初三历史三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在世界历史上,国际格局的确立,是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的,这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2分) 为确立“和平制度”,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 (4分)其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二&图是罗斯福、丘吉尔及斯大林参加某次会议的照片
(2)材料二图片与二战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2分)这次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它奠定了哪一时期国际格局形成的基础?(2分)
(3)当今世界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广安卷)历史(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1分)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2分)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2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1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2分)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 材料二& 1919年6月,参加 ① 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 ② 和约》。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
&&& 材料三&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 ② 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运用所学知识请同答:&&&&&&&&&&&&&&&&&&&&&&&&&&&&&&&&&
& (1)请你在①②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 (2)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和平制度是如何被破坏的?
(3)以后的什么历史事实证明了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科目:初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8分)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促使国际格局不断调整。某市九年级(1)班学生在对国际格局的变化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 【问题一:殖民主义时期的分赃格局】
&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是指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2分)
& (2)材料二是在构建“战后和平制度”时签订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以上两个条约对于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分)
& 【问题二:霸权主义时代的两极格局】
& 材料三&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
--------《北大西洋公约》
& (3)材料三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对此苏联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2分)
& 【问题三:多极化趋势下的和平与发展】
& 材料四& 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的原因有哪些?(2分)
& (5)纵观当今世界,你认为各大国应该为构建和谐世界做些什么?(1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