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勾线入门宜用什么细而挺的狼毫笔

狼毫勾线笔 工笔白描_狼毫勾线笔 工笔白描图片素材
当前位置: >
最近更新的...
友情链接:
PS素才网  
在线图片处理软件开发,始创于09年,距今6年。CacheRead:3
狼毫勾线笔 工笔白描素材下载品牌:逸博笔庄
型号:大 中 小
品牌:逸博笔庄笔尖材质:狼毫笔杆材质:天然竹毛笔类型:传统毛笔产地:毛笔之乡&mdash型号:大 中 小包装方式:袋装贸易属性:内贸规格:大号,中号,小号
笔尖材质:狼毫笔杆材质:天然竹
毛笔类型:传统毛笔产地:毛笔之乡&&文港
包装方式:袋装贸易属性:内贸
规格:大号,中号,小号
大中小3款以钩线为主。适合于国画。书法功底较深者,也适合抄经、题字、签名。&具体规格:小号:出锋0.9cm&&& 口径0.1cm&&& 全长16.5cm中号:出锋1.0cm&&& 口径0.2cm&&& 全长16.6cm大号:出锋1.1cm&&& 口径0.3cm&&& 全长16.7cm&学写毛笔字之前,首先得准备必备工具,那就是古人称之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第一节毛笔一、毛笔的种类在挑选毛笔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毛笔的种类和性能。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一)硬毫笔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1.兔毫笔: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2.狼毫笔: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3.鼠须笔: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归规律,不易选用。(二)软毫笔&&&&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1.羊毫笔: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软于紫毫笔,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2.鸡毫笔: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软于羊毫。3.胎毫笔:胎毫是初生婴儿的头发,其性能极柔软。南朝萧子云(487-549)就使用过胎毫笔,可见其历史之悠久。(三)兼毫笔&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 &以上硬毫、软毫、兼毫三种不同性能的笔用途也各不相同。宋以前的书家大多用硬毫笔书写,到明清,书家写的字越来越大,笔也有硬毫笔转为羊毫笔。因为羊毫较长,宜于制成大笔写大字。大致上写行书、草书一般用硬毫笔比较爽利,便于挥洒,易于起倒得势:写楷书、隶书、篆书用软毫笔,易于滋润饱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既可以用硬毫笔来写楷书写篆书、隶书,也可以用羊毫笔来写行草。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就用长锋羊毫笔写草书,既能写的刚健挺拔,又能柔韧涵蕴。由于笔锋长,蓄墨多,蘸一次墨能写好几个字,易表现字与字之间连绵不断的气势及墨色浓淡枯湿的变化。又因为长锋羊毫笔柔软且长,东汉蔡邕说:&笔软则奇怪生焉。&故容易产生变化无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是,羊毫笔柔软,特别是长锋羊毫笔,笔按下去后就趴下散开弹不起来,难以掌握。这时候全靠书写者以运笔的技巧来调节笔锋,而硬毫笔比较好使,由于它的弹性强度大,笔压下去再提起来时,笔锋能回复到原来凝聚的状态,所以起倒自如,颇为得心应手;但由于笔毫较硬,极富弹性,笔画又会显得过于锋芒毕露而圭角丛生,这是硬毫笔的弊端。总之,用羊毫笔要写出刚健挺拔的字来,用硬毫笔要写出平和柔韧的字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 & &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相反,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 & 古人对于笔的使用也有很多经验之谈。认为初学时不易买很好很昂贵的笔,而主张使用劣笔,因为你如能用劣笔写出好的字来,用好笔就会更称手,写的更好。相反,如果一上来就用很好的笔,一辈子就只会使用好笔,一旦遇到差一点的笔就写不好字了。当然也不能用太差的笔来练字,这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增加难度。初唐大书家欧阳询就有&不择纸笔,皆得如志&的记载,备受同时代的虞世南的称道。& & &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说,正宗的狼毫笔很贵,好的&大兰竹&要卖一两百元一支,而普通的羊毫笔只要两三元,稍好一点的五六元一只足矣。而且狼毫笔因为笔毫硬,容易磨损,使用时间不畅,而羊毫笔软且经久耐用。初学者还是买一只羊毫笔经济实惠。& & & 在买笔之前还要了解一下毛笔的型号。毛笔因型制的不同又分小楷、中楷、大楷,再大就是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由于各个笔厂的名称、牌号的不同,大小也各不相同。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在四五厘米左右,直径在一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七厘米见方的大楷字。对于刚学毛笔字的人来说比较合适。二、选笔的窍门古人对毛笔的要求很高,必须符合&尖&&圆&&齐&&健&四项标准,称之为笔有&四德&。& & & 尖,指笔头要尖,也就是笔毫凝聚在一起时要锋利。圆,指笔的四周遥远壮饱满,成圆锥状,不可在某一弧面上有缺陷或凹槽,不然的话,写到这一面时笔画就会出现缺角,不够圆满。齐,指笔发开以后,笔毫的长度要内外一致。检验的方法是,将发开的笔用手指把笔毫捏扁,使笔尖如油画笔似的呈扁平状,这时可清晰的看清笔毛的长度是否一致,好的笔应该齐平划一,书写时齐心合力,笔画圆满,起倒自如。差的笔笔毛往往高低参差,书写时在转折挑剔或出锋处常有笔毫露在笔画之外,古人称它为&贼毫&。健,指笔毫要有弹性,笔力挺健。笔按下去,笔毫铺开;笔提起来,笔毫自然回复到凝聚状。差的笔按下后就聚不起来,说明杂毛多,笔力不健。& & & 我们在选笔时,理所当然要选具备&四德&的笔,但实际上柜台里拿出来的笔,笔毛都用胶水联合在一起,因此只能检查笔的&尖&和&圆&,至于&齐&与&健&,只有待笔发开来以后才能检查。我们可以先看一下笔锋是否尖,因为胶过的笔都是尖的,这时就不能选太尖的,因为过于尖细恐怕是几根尖毫胶过的结果,说明笔毫的锋不够齐。我们应该慢慢转动笔杆,仔细检查笔的外围笔毫是否每根均由根部一直到锋尖,其笔锋是否由每根笔毫共同凝聚而成。当然,我们也不能选笔锋已秃的毛笔,如果新笔已经很秃了,等笔发开就更是秃笔一支。我们在转动笔杆的同时要检查笔毫的周围是否圆满,有无缺陷或凹腹。另外也得仔细检查笔毫是否细,是否挺直。如果笔毛弯弯曲曲,又很粗糙,说明笔不好,待笔发开以后,笔毫会弯曲交错,笔锋不可能挺拔,笔腰会往外鼓,俗称&大肚子&,书写起来就缺乏弹性,不够劲健。好笔的笔毫根根挺直,能万毫齐力,笔就劲健。& & & 此外,我们尚可检验的就是笔杆是否圆直,可将选中的笔在玻璃柜台上滚动一下,若滚得很圆很匀,说明笔杆圆而且直,若是滚动时笔有节奏的打浪,说明笔杆不圆不直。这种笔在运笔转换方向时不够灵活&毛笔的使用和保养:& & & 新笔使用时,需先用清水(最好是凉水)浸泡笔头(记得千万不要用开水泡)使胶汁溶化,浸泡的部位及发开的程度可视使用需要而定,一般羊毫应全部发开。笔头自然泛开后要先用手轻轻地将笔毛捏几下,把胶汁涮净,因为新笔存在浮毛,等笔头自然散开后,轻轻在水中洗掉浮毛,然后轻轻挤干水(建议润笔:将笔头沾点清水在宣纸等吸水性强的纸上无规则地轻拖),把笔头捋直顺,方可着墨使用。第一次着墨时,最好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小会儿,让笔头吸足墨。& & & 毛笔使用后,一定要用清水洗净墨汁(因为毛笔都是由动物的毛制成),然后轻轻挤掉水分,从笔根到笔尖把毛捋直,挂起来晾干(挂于笔架),再小心地插在笔筒内。如果是在课后,那就最好用笔帘,比较透气!注意:在笔头没干之前,千万不要用笔套了!否则很容易导致笔锋零乱、笔头发霉、开叉、脱胶等现象。不要洗后直接插到笔筒内,因为残余的水分流入笋杆容易造成碎梗和笔头脱落。洗笔时不要用肥皂水,因为肥皂属碱性,会使羊毛脱去应有的一点油脂,使羊毛发脆易断。& & & 再次使用毛笔时,仍需先浸清水,挤干后再入墨。如干笔头入墨,用后笔不易洗干净且会造成笔颖腹空,笔锋松散,书写时既不得心应手且缩短使用寿命。如果笔根宿墨越积越多,容易造成笔锋空而散,不但用起来不顺手,而且笔毛容易断,从而缩短笔的寿命。浸笔时,应尽量少将笔头和笔杆连接处放入水中,否则笔头容易散胶脱落。用过的湖笔,倘发现带墨胶结、发硬,绝不能放在嘴里咬,这样会使毫毛弯折扭曲,破坏弹性,不顺人意,可用温水或冷水浸泡,但不能用开水冲泡。& & &毛笔如长期不用,须用纸包好、封严,并在纸包内放樟脑丸等防虫剂,然后置入纸盒或木箱内,有条件的最好放入有驱虫作用的樟木箱。雨季湿度大,需经常晾晒,以防长霉。&&&&&&&&&&南昌三鑫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集选材、流程设计、机械制造加工于一体的工程技术队伍。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设备、先进的工艺流程、是确保我公司产品质量的坚实基础。&&&&&&& 公司成立于2004年,厂房占地10000平方米。本公司专业生产68 # 、65#& 63#铜管,可拉&P28-2.7MM的各种类型铜管,公司引进全新氩弧焊钢管成形设备,可定制304& 202& 201 等外径&P18-5.0MM的各种圆形、异形、钢管及烟管等产品。&&&&&&&&&&& 我公司一贯执行&诚信经营、优质服务、质量保证、科学创新&的宗旨,在各行业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多次荣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嘉奖。&&&&&& 公司坐落余素有华夏笔都 毛笔之乡 美誉的进贤文港,祖祖辈辈传承制笔工艺,生产各类高中低档 狼毫、羊毫、兼毫、紫毛笔、套装毛笔 文房四宝、水写布等一系列文房用品 及礼品!&&&&&&& 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南昌三鑫文具礼品有限公司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提示:以上信息大中小号狼圭 小狼毫毛笔 小楷笔 工笔勾线 书法书画的详细介绍,产品图片,如有兴趣,可直接联系商家,获取大中小号狼圭 小狼毫毛笔 小楷笔 工笔勾线 书法书画的具体资料,请说明是在慧聪网看到的。传统工笔画马技法1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
著名画马专家刘心安谈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
中国工笔动物画是我国民族书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大型工笔动物画是一项极尽绘画之精微的艺术劳作,它不仅要求画家们走进自然,贴近生活,而且要具备准确的造型功底,结合中国画独有的水墨语言,在表现动物画的形体、质感、空间、量感、色彩、透视、明暗等外在因素方面和情感方面下足功夫,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将这一画科带入更高、更新的艺术境界,使其具有更独特的观赏性。
现在,绘画工笔动物画的人已经很少了,恐怕是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有些绘画爱好者,对这一画派了解甚少,认识不足。其次,即便有心学习,一时不知该如何入手,向谁讨教。另外,工笔绘画需要扎实的基础,短时间内很难拿出像样的作品。
本人自十六岁拜著名画家马晋先生为师学习宫廷派工笔动物画至今,已近七十载。在师承了马晋先生传统工笔画技法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我的作品中绝大多数以马为题材,这一方面是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马,但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传统画马技法的痴迷。为了使更多的爱好者对这一画派加深了解,现将多年来对工笔动物画的一些肤浅认识及体会做一介绍。
第一章马的基本知识
马是奇蹄目马科动物,最早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被称为始祖马。家马约于4500年前被人类驯化,品种繁多。
马按照品种可划分为:蒙古马、阿拉伯马、柏布马和西班牙马;按体型可划分为:森林马、高原马、草原马和沙漠马;按个性与气质可划分为:热血马、冷血马和温血马。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品种,如英国纯血马、德国汉诺威马、法国塞拉马、美国阿帕卢莎马、丹麦腓特烈斯堡马等等。我国主要有:蒙古马、青海马、伊犁马、哈萨克马和三河马等。
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们多喜欢根据马的肤色不同而为其取名,如青马、黑马、赤马、黄马、土黄马、花马、铁青玉面马、栗色马、黑线马、枣骝马、骆皮色马、水獭皮马,豹花马、环眼马等不胜枚举,名气较大的有赤兔、黄骠、乌骓、枣红、白龙、菊花青马等等。
马作为役使家畜,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被用于骑乘、挽车、载重及军事活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机械化时代的来临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已经逐步远离了人类都市生活,但在广袤的草原和偏远的山区,马依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尽管马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但从古至今人们对马的喜爱却从未改变过。马在自然界中被认为是最优美的动物之一,它形态矫健、性格强悍,吃苦耐劳并极富灵性。马儿天生行动快速,性格活泼开朗,古人说过“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沙场之物,自古以来,名将和名驹的佳话不少,项羽和乌骓的故事最脍炙人口。“龙马”是指具备仁德之马;“驽马千里”是劝人有志者事竟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是感叹识才之士不恒有;“马耳东风”是摒弃忠言或善意批评;“天马行空”形容一个人笔力雄浑气概自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却阐明了祸福无门,因果互牵,凡事随缘的道理;“良驹不跨双鞍,烈女不配二夫”,充分显示出马的高风亮节。
第一章马的基本知识
马是奇蹄目马科动物,最早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被称为始祖马。家马约于4500年前被人类驯化,品种繁多。
马按照品种可划分为:蒙古马、阿拉伯马、柏布马和西班牙马;按体型可划分为:森林马、高原马、草原马和沙漠马;按个性与气质可划分为:热血马、冷血马和温血马。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品种,如英国纯血马、德国汉诺威马、法国塞拉马、美国阿帕卢莎马、丹麦腓特烈斯堡马等等。我国主要有:蒙古马、青海马、伊犁马、哈萨克马和三河马等。
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们多喜欢根据马的肤色不同而为其取名,如青马、黑马、赤马、黄马、土黄马、花马、铁青玉面马、栗色马、黑线马、枣骝马、骆皮色马、水獭皮马,豹花马、环眼马等不胜枚举,名气较大的有赤兔、黄骠、乌骓、枣红、白龙、菊花青马等等。
马作为役使家畜,曾经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被用于骑乘、挽车、载重及军事活动。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机械化时代的来临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马已经逐步远离了人类都市生活,但在广袤的草原和偏远的山区,马依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尽管马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但从古至今人们对马的喜爱却从未改变过。马在自然界中被认为是最优美的动物之一,它形态矫健、性格强悍,吃苦耐劳并极富灵性。马儿天生行动快速,性格活泼开朗,古人说过“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沙场之物,自古以来,名将和名驹的佳话不少,项羽和乌骓的故事最脍炙人口。“龙马”是指具备仁德之马;“驽马千里”是劝人有志者事竟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是感叹识才之士不恒有;“马耳东风”是摒弃忠言或善意批评;“天马行空”形容一个人笔力雄浑气概自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却阐明了祸福无门,因果互牵,凡事随缘的道理;“良驹不跨双鞍,烈女不配二夫”,充分显示出马的高风亮节。
马的基本知识(续)
中国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中国最早就有昂贵的良驹千里马,比如周穆王的八骏,项羽的乌骓,吕布的赤兔,唐太宗的六骏,玄宗的玉花骢,照夜白等。
清代的乾隆皇帝最喜欢骏马,由郎世宁、艾启蒙合画的十骏图,就是由乾隆亲自定名的,其中有如意骝、大宛骝、红玉座,驯古骝、锦云骓、休闲骝、良古黄、胜古骝、宝古骝等。
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自秦汉以来流行不衰。马每每出现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从赤兔千里走单骑,荻卢澶溪救汉主,到白龙西天取真经,马始终是忠诚和勇迈精神的象征。
马同样也是画家们笔下的精灵,特别是在中国画中以马为题材的作品非常丰富。历史上有许多画马名家,如唐代的曹霸、韩干、韦偃,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任仁发,清代的郎世宁、艾启蒙,近现代的赵叔儒、徐悲鸿、戈湘岚、马晋等。特别是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他画的马姿态生动,神韵逼真,用色鲜明。郎世宁的“光影表现法”的透视观念融入中国画中,形成一种讲求质感、量感与立体感的新写实画风,在他的许多画马的作品中,以十骏图中“雪点骝”最为写实逼真,画中之马与真马的尺寸相同,甚至连身上的鬃毛,也详加描绘,令人见画如见真马。他将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国画之中,开辟了工笔画马的新纪元,对后世影响颇深。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第二章&&马的体态结构
要想画好马,首先就要了解马。不仅要了解马的身体结构和动作形态,同时还要熟悉马的生活习惯与性情,才能很好地表现马的神态和精神。不同种类的马匹,在其外型、体色、性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马高大雄骏,有的修长高雅,有的粗壮有力,有的矮小轻灵;有的马通体洁白,有的乌黑油亮,有的色如枣红,有的斑花相间;有的马性情温顺,有的刚烈不羁,有的擅长跋涉,有的长于奔跑。因此,要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每匹马的神态动作,就要平时勤于观察。
马的基本结构如图(1)。一般常用马的头长来衡量马的身长和身高。马的结构分外部和内部结构,外部一般是指马的外形和由几个部分组成。内部则主要是了解组成外形的骨胳和肌肉。
1、马的外形
和一般动物一样,马的外形由头,躯干,四肢,鬃和尾组成。马的头形状近似长方形;脖子连接头和胸腔,可以伸长和收缩,转动十分灵便;躯干由胸,腹和后臀构成,是马的主体,外形象平放的园柱体;四肢分前后,前肢修长灵活,后肢发达有力;鬃和尾都是由毛发组成,飞奔时马鬃和马尾飘动,马尾由马尾骨支持,可四外甩动,抽打,马尾毛很长,呈长形。
2、马的比例
一般马的身躯长是头的两倍半。但马的高随马的品种各有不同,如伊犁马腿长身高,脖子也长,而蒙古马则腿短,个子也较矮。
3、马的骨胳
骨胳是画好马的各种姿态的基楚,不了解马的骨胳是很难表现好马的动态的。观察马的骨胳动态是画好马的各种技法中最要紧的一步。但详细地了解马的各部分不如对马的骨胳进行简化概括的了解更有用,图(2)是马的骨胳的结构图。
4、马的肌肉
马的肌肉组织:图(
3)是马的肌肉图。注意肌肉的深层引向头部,在肌肉图上描画骨胳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可以了解肌肉包着骨头的各种位置。了解肌肉组织对表现马的立体感,以及艺术地夸张,强调突出马的主要部位都能起到使形象准确,表现真实的作用。 图2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第三章&&工笔马的绘画方法
22:58:24) 转载▼
要想画好工笔马,首先要了解工笔画的特点。“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走兽。
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
(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工笔画马正是遵循了中国工笔画技法的原则,要求以线条准确勾勒出马的形体,以色彩细腻表现马的体表颜色、肌肉组织、皮毛质感以及各个器官,通过装饰性描绘与艺术夸张,创造出具有中国画风格的艺术形象。
创作一幅工笔画马的作品需要一套严格完整的绘画程序,当然首先是要有生活体验和素材积累。正式创作前要准备好绘画的工具,同时进行题材选择和画面设计与布局,接下来才是动笔做画,作品完成后还要修整处理,最后进行装裱,一幅完整的作品才告完成。工笔马的绘画步骤可大致分为:构图、勾线、平涂、分染、丝毛、局部刻画、补景、落款与用章等。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工笔马的绘画方法“续一”
工具的选择
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是进行中国画创作的基础,“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创作中国画所用的材料离不开纸、墨、笔、砚、颜料、笔洗和调色碟等,而创作工笔画又有其特殊的要求。
现代人画中国画多用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宣纸用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精细,品质纯白细密,柔软均匀,棉韧而坚,光而不滑,透而弥光,而且久藏不腐,百折不损,耐老化,防虫防蛀,故有“千年寿纸”的美称。用宣纸作画,墨韵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能够产生出特殊丰满的艺术效果。
宣纸的种类众多,按选料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按厚度可分: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等;按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等。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生宣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宣纸,它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和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以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熟宣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可作工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
工笔画主要用熟宣纸或是熟绢,因为工笔画法要求线条流畅、笔触稳定、形态准确、设色丰富华美,作画时多用层层渲染法完成,所以必须确保纸张易于着色、不易渗化和洇水外延。熟宣纸目前有不少品种,如清水书画宣、冰雪宣、书画笺、蝉翼笺、云母笺等。以上熟宣纸中有薄有厚,胶矾水有浓有淡。一般来说薄者适合画淡彩,厚者适合画重彩。以蝉翼笺最薄,冰雪宣最厚。另有洒金笺以及各种染色纸都可以用来画工笔。绢为纯丝织制品,分圆丝、扁丝两种。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中常用。现在常用的是扁丝绢,是在绢织成之后加以捶砸,使绢丝呈扁形,以减少绢丝之间的空隙,使绢刷上胶矾水之后不易漏矾。这种绢有白色和仿旧色等几种。
毛笔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按照不同的原料和性能,可将毛笔分为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硬毫笔包括老兔颈毛制成的紫毫与黄鼠狼尾毛制成的狼毫两种,笔毫均为棕色,笔性硬健,弹力强,蓄水少,画出的线条苍劲爽利。软毫笔,用羊毫制成,笔性软,蓄水性强,画面的渲染多用它。兼毫笔由硬毫与软毫配制而成,有紫狼毫、紫羊毫、鸡狼毫等品种,硬度在狼毫与羊毫之间,可根据个人的习惯与需要去选用。
此外,根据笔锋的长短,毛笔又有长锋、中锋、短锋之别,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容易使线条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新笔锋多尖锐,只适宜画细线,皴、擦、点、染用旧笔效果好。好的毛笔都具有圆、齐、尖、健四个特点,使用起来运转自如。
我国的制笔,历史上有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两大中心。现在上海、苏州、北京、成都等地生产的画笔也享有盛誉。
工笔画所选用的毛笔:
因为工笔的线条要求长、细、匀,所以它的勾线笔要有较丰富的蓄水量,要富有弹性,锋要尖、细,一般都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白云笔:分大、中、小。由狼毫和羊毫合制而成,称兼毫。它的性能介于狼毫和羊毫之间,有羊毫藏水量大、柔软的特点,又有狼毫劲健的特点,所以性能适中,宜于着色、渲染之用。
羊毫笔:品类繁多,大的如提笔、斗笔,中的如条幅笔、大楷笔,小的如中小楷笔。根据需要选择购置,羊毫柔软,有一定弹性,藏水量丰富,所以是着色渲染及涂染较大面积色块的工具。
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排笔因用羊毫制成,笔锋整齐,平铺大面积颜色最适宜。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墨,墨色是中国绘画作品特有的基础,虽然它的颜色单一,但高明的画师却可以做到墨分五色。
中国画的用墨选择非常讲究。墨分松烟,油烟,漆烟三大类,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特点是色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构思与构图
构思与构图
构思又叫立意,即作画之前的形象思维过程。创作一副作品时,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整体设计,即明确绘画主题,选择绘画技法,充分考虑整个画面的整体布局。画马当然要以马匹作为绘画主体,重点突出马匹的艺术形象,这有别于其他山水画或人物画中,以马作为画面点缀的做法。画马作品可以设景,也可以不设景。设景画面是以马匹为主体,配以山川、河流、溪水、草原、森林、灌木、人物、建筑以及雨、雪、风、霜等不同景致,反映出马匹在春、夏、秋、冬、昼、夜等不同气候环境下或时间中的某种生存状态,以表达出作者所要体现的绘画意境。不设景画面则是只着重刻画马匹形象,不配置其他景致。
工笔画马作品的形式通常可分为小品、斗方、条幅、整纸、手卷、四条屏、扇面等规格。画面中马匹的数量通常分为单骏、双骏、三骏、八骏、群骏、百骏等。马匹的形态可选择奔跑、跳跃、嘶鸣、嬉戏、打斗、打滚、吃草、饮水、静立、躺卧、蹭痒、舔犊等。根据中国画的特点,可使用彩墨或水墨这两种技法。彩墨作品中的马匹通常被绘制成白色、黑色、灰色、红色、黄色、青色、赭色与杂色;水墨作品中的马匹通常只使用单纯的墨色。
要很好地完成一副画马作品,就应该综合考虑以上的各种因素,在忠实于生活的同时,又要进行艺术的加工与提炼。
&&& 构图即
“经营位置”,又叫置陈布势。即画面中各种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安排。构图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比律,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西洋画一般多采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视觉中心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将摄入镜头的画面如实反映出来。由于受到空间的局限,只能反映视觉范围内的景物。而中国画的视觉中心不一定要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上,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作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随画面移动,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中国画构图讲究主体突出、疏密有致、错落有序、层次分明、视觉平衡,但也有的作品不求平稳,构图险绝,富有意境。在设计一副马匹作品的构图时,要综合考虑画面的尺幅、马匹的大小、数量、姿态、组合方式以及所采用的背景。特别在多骏作品中,每匹马的动作姿态要有所区别,颜色搭配要相得益彰。马匹之间的组合要动静有致、疏密相间、近大远小、层次分明。马匹与背景之间应协调融合,突出主体,设景巧妙,使画面生动活泼,但切忌喧宾夺主和违背生活常理。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构思与构图(续)
工笔画马的构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之字形构图
顾名思义,之字形构图就是整个画面布局象中文的“之”一样。这种布局方法是以“之”字相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景物贯穿起来,使画面构图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布过于呆板对称,从而使之既有灵动变化,又能保持画面的均衡统一。
2、三线体构图
三线体构图是线结构类构图常用的手法,就是整个画面景物延一条主线、一条辅线和一条破线而分布。如在群马中,主流马匹的走向是构图的“主线”,另有衬托的马匹随主干走向铺排,起到陪衬辅助 作用,这是构图的“辅线”。如果只有主线和辅线就缺少对比,故另有马匹从主线走向破出,制造对立和矛盾,使构图多样和变化,显得更为丰富,这根线就叫“破线”。一张画的构图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根线的走向作为主要构成,就是三线体构图。三线体构图能使主体更为突出,避免画面杂乱无章。&&&&&&&&&&&&&&&&&&&&&&&&&&&&&&&&&&
三线体构图&&
3、对角位构图
对角位构图方式是一种错位均衡。错位均衡实际上是等量均衡的一种变化,也就是把天平的两边打破,处理平摆的呆板,将一边上移,另一边下压。
这样画面的左右是均衡的,但它并不呆板,而是充满变化。左下角为几匹马,右上角为几匹马,他们的共同规律都是对角落墨和对角布白,即实角对实角,空角对空角,这就是对角位构图。&&&
对角位构图
&4、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画面较为集中的构图形式,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构图形式。画面所表现的物象的外轮廓呈三角形,显得集中、整体。当然,有时候这个三角形并非三个角都在画面以内,可能有一两个角伸到画外被切掉了,这种情况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三角形构图。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图形,适宜表现静、稳的境界,或用于表现伟大和有力量的形象。
5、方块体构图
以方形体块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有一种恢弘、博大的感觉,这在大幅作品构图中常常见到。有些构图中方形体块的两条边与构图边框重叠,这种情况我们仍然把它看作方块体构图。&&&
& 三角形构图
6、几何体构图
三角形、方块、圆形、梯形都是几何体,如果在一幅构图里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来,那就是我们所讲的几何体构图了。这类构图形式适宜表现多种物象的组合,而对每种物象的外形尽量向某种几何体图形归类,这样有助于强化构图的形式美感。
7、层叠体构图
层叠体构图是以层层堆叠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图形式,这在表现大场面的作品中较为多见。
中国画的造型表现多数倾向于平面造型,即外轮廓造型,而在构图上也多数取平面构成的构图方式,如上面所谈的之字形构图、三线体构图等都是平面构成的构图方法。而一些侧重表现体积的造型方式则要相应地采用层叠构图程式,这样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并与造型的立体效果取得统一。
方块体构图&&
&&&&&&&&&&&&&&&&
层叠体构图&&&&
&&&&&&&&&&&&&&&&&&&&&&&&&&
之字形构图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构思与构图(续二)
工笔画马的构图要领有以下几点
1、主次分明
&绘画要突出主体,马既然作为主体就要摆在显要位置。但马如果摆在画面的正中间会显得过于呆板,摆得太偏又不够突出。一般来说,在画纸上画出九宫格,主体摆在中宫格的边线附近是最佳的位置。除了位置适当外,还要通过线条的疏密、墨色的浓淡、面积的大小等因素加以衬托突出。
2、跌宕取势
中国画构图不能四平八稳,要设法造险,使物象有跌宕之势,构图形成奇险势态。如方块体构图法中一个平摆的方块过于平稳,为了打破平稳,可将方形体块略加倾侧,使之有下滑或倾倒的动势,然后在有下滑、倾倒的前方设置景物,形成阻力加以对抗,补充平衡,使画面在奇险中达到稳定。此外,要打破平稳格局,还可以采用重心偏移的方法。一般来说天平式均衡,支点居中,往往使构图过于平稳。而采用秤杆式均衡,支点往往偏于某一边,这就使画面的重心向一边偏移,然后再通过用印、题款、补景等方法调整平衡。
3、藏露得宜
一幅画,该藏什么露什么是很讲究的。老舍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向齐白石索画。齐白石并没有把青蛙画出来,只画了一群小蝌蚪顺着山泉向下游动,这样处理比直接画出青蛙,张嘴大叫高明得多。同类物象摆到一起要有藏有露,主体的东西通常摆在突出的位置,次要的东西则以遮挡的办法将它减弱。
4、虚实相生
中国画在处理虚实方面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这与中国画的线描表现和虚拟手法有重要的关系。在中国画中以纹代水,以白代云,以月代夜,以势代风,就是一种虚拟手法。在画马的作品中,天、地、水、云等景致都可以留白表现,而马本身要用墨用色用线表现出实物形象,墨有浓淡,色有深浅,线有粗细,前者实后者虚,这是实中有虚。
5、疏密有致
中国画构图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其实就是在强调疏密互衬,疏密对比。疏的地方有所点缀是疏中有密,密的地方留“活眼”(即小空白),是密中有疏。有些画是大密型的,绝大部分地方都画满,只留很小的空隙进行衬托,这类构图给人丰满充实的感觉。有些画留白较多,是疏散型构图,这类构图给人空灵闲雅的感觉。如画几匹马的组合,要两三匹集中一些,另一两匹距离稍远,这样处理就有了疏密聚散,自然会产生疏密有致的效果。
6、参差错落
参差错落是在构图时物象摆布不要太整齐或太平均。有画处与无画处交合线不能直,要齿牙交错,参差有致,这样才显得灵活与生动。
7、&顾盼呼应
在表现多匹马的作品中,它们的神情应互为顾盼与呼应,不能各顾各,互不联系。在构图上也要顾盼有情,上下左右互为照应与联系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勾线
( 14:02:54)
转载▼
构图明确后就可以开始画底稿了。先用铅笔或墨笔在素描纸上画线描,注意马匹的眼神和身体动态,配景不宜画的过繁。底稿一定要保持工整,线条流畅象白描一样。然后将底稿用较硬的铅笔或细碳条拷贝在熟宣纸或绢上,笔触一定要轻。
在确定构图并完成底稿后,就可以开始正式作画了。工笔技法画马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勾线,勾线又称勾稿,是通过白描勾勒的方式,描绘出马的轮廓形态。
工笔画马以线作为造型基础,对线条有很严格的要求。白描勾线不是用细线沿着马的轮廓去“描”,而是书法中讲究的用笔去“写”出形象。勾线不只是讲究工细,更重要的是追求线条的力感和美感,所谓“工细兼力”,反对纤细柔弱的线条。
学习勾线之初,用笔先练习使用中锋,避免侧锋。中锋用笔饱满而有弹性,线条圆润浑厚,结实而有力感。开始练习勾线时,很容易出现侧锋,特别是在线条转折的地方。因为毛笔是圆锥形,转弯时必须提笔,并轻转笔管扭转方向,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才能保持中锋。线条产生力感的关键在于笔锋与纸面的摩擦,有的人勾线为了细,不敢用力,勾出的线浮滑在纸面上,不符合要求。勾线时要把笔按下去,使笔锋对纸面有一个压力,同时又要擎住毛笔,向上有一个提力,两力平衡再用一个拖的力量行笔。只压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现侧锋败笔;只提不压就是“飘”,线条滑而无力,用线切忌“撩”、“挑”、“滑”。所以说,每勾一条线都应该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动作。
(1)起笔藏锋: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上下行笔也是这样,欲下先上,欲上先下,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行笔中有各种变化,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
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光毛、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具体方法是:用勾线笔蘸淡墨加赭石,准确描绘出马匹的形态轮廓。勾线通常从马的头部开始勾起,然后依次是颈部、背部、前肢、腹部、后肢、臀部和尾部,鬃毛与马尾也需勾出大致的轮廓。常用的笔法有铁线描、琴弦描、高古游丝描等。
勾勒马头时,可先从马嘴部开始画起,接下来是下颚、鼻、耳等部位,最后勾眼,勾眼时要注意透视变化。但次序也不是死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顺手略加改变,不过这样画便于掌握马头的特点,不至于变形。
马头画好后,接下去即可画脖子和前胸、鬃毛,接着画马背、前腿、腹部和后腿,最后画马的尾巴。在勾勒时线条要有轻重,缓急的变化,不可只用粗细相等的线描,这样可增加线条的生动,活泼,同时也为刻画形象提供了好的手段。在马鼻梁处应用线较细、硬、挺,有光泽感,在唇部也应有所变化,以短线勾勒,笔断而意连。在马的突出部位,也就是高的部位应以粗细变化的线条交替使用,这样容易表现马的立体感。在蹄冠及骨骼凸出部位也宜用较细而光滑的线勾勒,这时笔尖走外圆,凹的部分用捺笔而力重,笔尖走内圆。鬃毛和马尾用线轻轻绘出,不必用力过重,以便将来渲染后丝毛。
勾线时应注意的事项:(1)勾线用的毛笔最好使用小红毛;(2)勾线必须准确、到位,否则将影响到马的整体形态;(3)勾线时要求笔法流畅,一气呵成,切忌犹豫停顿,反复重描。勾线时行笔不要太快,要有节奏。勾画短线时执笔以腕肘着桌面,以手指活动为主;勾稍长一些的线应悬腕而肘着桌面,以腕部活动为主,手指执笔要实,使腕部活动灵活;勾更长一些的线应腕部着桌面而肘部悬起,线随腕动。总之无论哪一种执笔方法,都应保持线条的圆浑与流畅;(4)线条要根据马匹的身体机构和肌肉组织,长短结合、粗细结合,切忌呆板机械,没有变化;(5)线条墨色要浓淡适宜,那些有可能被颜色覆盖部位的线条,墨色可以清谈些,那些突出关键部位(如口鼻部、眼部、颈部、背部、腹部和四肢)的线条要墨重些,但切忌使用焦墨。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平涂
勾线完成后,下一个工序就是平涂了。所谓平涂,就是用淡墨或淡颜色在勾线轮廓内涂染底色。针对不同颜色的马匹,所使用的颜料也不尽相同。为了不使平涂颜色过于单调和缺乏立体效果,在单一主颜色中应适量加入其它颜色进行调剂,从而使颜色更加鲜亮而更具层次感,如画黑马时,最好在墨黑色中加些赭石;如画红马时,应在大红中适量加入藤黄、赭石和淡墨;如画菊花青马时,应在花青中适量加入淡墨;如画白马时,若不使用白粉,可在宣纸留白处以淡墨进行烘托。
首先用调好的颜色平涂罩染一遍,务求涂均匀,可用较大号的羊毫笔含色和水分略多一些,但色不可过重,尽管马的颜色是深色,也应一遍一遍地上,否则一方面容易出现色痕,一方面不易涂均。在马的眼、嘴和前额及脸部要留有空白,以备将来细微处理时留有空地。
平涂时应注意的事项:(1)平涂用的毛笔最好使用羊毫;(2)平涂的次数最少三遍,每次平涂时须待上一次涂染颜色完全干透后才可进行,否则很容易把染好的画面弄脏;(3)平涂是为分染打基础,所以平涂时颜色要薄,水分要适度,否则就很难再进行分染;(4)平涂时要把握好画笔的水头和控制住涂染的区域,要一笔接一笔顺涂,不要来回涂抹,尽量避免颜色涂染到轮廓线以外。一旦颜色不慎被染到轮廓线外,应立刻用干净的毛笔蘸清水进行清洗。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分染
分染又名渲染,是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法。它要求作画者手拿两支笔,一支蘸颜色,一支蘸清水,用颜色笔上色之后,再用清水笔晕开,对色彩进行拖染,不露笔痕,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分染是在平涂底色的基础上,用较重的颜色对马匹的肌肉、骨骼、关节和鬃尾等部位进行渲染,形成明暗对比与深浅层次,从而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分染需要有扎实的绘画烘染技法的基本功,可以做到一只手同时操作两支画笔交替使用,一支笔为颜色笔,另一支笔为清水笔。用颜色笔对画面进行涂染后,要立刻用清水笔进行晕染,使色块沿边缘向外渗化,形成由深至浅,以及与其他颜色自然重合的过渡效果,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分染时用笔一般多用侧锋,这样由于笔头的水分和含颜色量的不同,就可以产生渐淡的色彩感,使之逐渐淡出,不见笔迹,在收笔时用水笔轻轻一接即可。
具体方法是先用颜色笔从马身体上颜色最深的部位开始染起,接着用水笔轻刷使颜色逐步向外晕开,使其越来越谈,不留痕迹。如染后臀部要有圆的感觉,不可忽浓忽淡,要均匀,渐渐变化。如果一遍染后仍觉不满意的话,可以等干后或八成干时再染第二遍,直到马的立体感明确显现为止。但初学者不是染的太浓就是过淡,因此要尽量避免。 
分染工序还要求作画者对马匹的身体机构与肌肉纹理非常熟悉,能够准确把握住需要渲染的部位。马身躯一般在后臀外缘、腹下、马腿的肌肉凹部及胸腹交接处用较大的笔染,马的脖子有一组肌肉应立求染的有力。突出胸前的两块胸大肌,也应表现出强壮有力之感,因马的运动昂首奔弛,前胸是很发达的。以马的前肢为例,沿大腿两侧轮廓线和肌肉纹理向内、向外进行渲染,通过颜色由深到浅的逐次变化和明暗处理,就可以有效突出腿部的肌肉轮廓和关节组织,产生逼真的立体效果。
 &&这些地方染好后,最后染头部,马头是马的中枢,染时要小心从事。用中白云或小白云笔染效果较佳,要顺马头的结构一笔一笔地染,即结构分明又要浑然一体。先染耳部再染上额,前脸,鼻,最后染嘴。在染鼻部时要分出浓淡,不可同样深浅,否则如同黑洞一般死板。马嘴要染清楚,在唇部要略加深一些。
 &&之后染马腿。最后就是染马鬃毛,马尾等部位。在染鬃时要分缕染,以鬃毛的大结构为主体,以马的分缕为依据一层一层染,不要一次颜色上得很浓,要用淡颜色多染几遍,最后用淡颜色罩染一层。
分染时应注意的事项:(1)分染用的毛笔最好也使用羊毫;(2)分染的次数视画面效果而定,如果一次分染效果不够,可进行多次分染,但切忌太过厚重或把画面弄脏;(3)清水笔晕染要快速及时,否则色块一但变干,便无法晕开。
传统工笔画马技法——丝毛
& ( 22:14:55)
丝毛是绘画马匹时较后的一道工序,其法并不复杂,但掌握起来却须多加练习。马匹全身长有短毛,在头部、颈部和尾部长有鬃毛。丝毛就是在平涂、分染等工序完成后,将这些短毛和鬃毛都表现出来。丝短毛是为了进一步增加马匹毛皮的质感,并对染色不足进行补充。但不一定对马匹的所有部位都要丝毛,比如马身上的浅色部位,由于属于高光区域,不能再去丝毛,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使画面看上去很脏。
丝短毛用的笔通常使用劈笔(秃笔或分叉笔),用扁锋丝毛法或散锋丝毛法从马的头部开始画起,根据马毛的生长规律,用画头部同样的颜色画出全身毛的生长方向,这样可以生动表现出毛发的自然生长状态。丝毛时应选用与马体相同的颜色,沿肌肉纹理方向由上至下运笔,做到疏密相间,点到为止。
开始丝毛时,先在笔上沾上颜色(要比所画马的用颜色略深一些)然后将笔压平,如刷头状,丝毛用笔视画幅大小而定,一般选择大,中,小狼毫即可。沾好色后先在纸上试一下,如果丝身上的细毛可沾色略干一些,若是丝鬃和尾毛可适当地多沾些色,但每次沾色都不可太重,因为一重线条就表现得十分清楚,不适宜描写层次厚重的效果。丝过之后还可以染,白马鬃可以罩淡花青或淡赭,红马的黑鬃可以罩赭墨或淡墨。花马的白色花纹要力求干净明快,不宜多丝。有时意到笔不到,不一定都要丝过,总之要一层一层地,一遍一遍地慢慢地丝,千万不可急于求成。丝毛时笔的分叉由于丝不同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丝鬃尾时将笔压成一边毛密些,一边毛稀些,这样丝出的毛会有层次感。丝马身上的毛则不必用太大的笔,要将笔压平,压均匀,然后再一笔一笔的丝。
丝毛的方法全在用腕,执笔要活,下笔要准确,一笔接一笔地丝,不能东丝一笔西丝一笔,笔笔不连,互相孤立,同时下层的起笔应盖上一层的收笔,笔痕墨迹要密而不乱,笔笔互相参差而有次序,显出马毛的生动质感来。行笔时要收放适合,有刚有柔,画出来的笔道有时要硬,如马面上的毛;有时要软,如马小腿上的毛,双耳间的额毛等;有时要干,如马膝关节上的毛;有时要湿,如飞动的鬃毛和马尾等;有时要用极淡的墨,如丝白马身上的毛,红白相间、黑白相间的马鬃毛,就应用极淡的墨来丝。墨色轻重要融和,浓淡要适合,互相衬托就能显出鲜明的对比,同时要有疏有密,有均整的地方,如花马的大块深色花纹;有疏散的地方,如马背,下腹部及胸和白色花纹处。这些地方如运用得法,马的明暗、质感都能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
&&&&&&&&&&&&&&&&&勾线
&&&&&&&&&&&&&&&平涂
&&&&&&&&&&&&&&渲染
&&&&&&&&&&&
&&&&&&&&&&&&&&&&加重
马匹需要重点刻画的部位主要是头部、腿部、蹄部和鬃尾。
对于马的耳、鼻、口等部位的描绘相对简单,用勾线、平涂和略微烘染就可以完成。嘴和鼻部以上用淡花青加少许赭石沿内轮廓分染,在鼻部可适当加深一些,直到满意为止。对马眼睛的描绘显得比较重要,俗话说“画龙点睛”就体现在这一点上。马的眼睛大而有神,绘画时要用细笔蘸重墨,左右转动勾画出眼球,眼球上方要留出白色高光区。马眼上色要十分慎重。先用稍浓的颜色将马的眼部轮廓勾一遍,然后由外向里染出眼球使其呈现出园球状,由外向里逐渐越来越淡。染黑眼球时,通常分两次进行,先用小狼毫蘸略深的墨将眼球染一遍,占眼睛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在第一遍完全干透后,再用蘸有焦墨的笔在刚染过的眼球上左右转动,等到干透后,眼球自然会发光发亮。眼底部分的颜色视马匹身体颜色而定,红马、黄马的眼底通常使用花青墨;黑马、青马和白马的眼底则通常使用赭墨加藤黄。由于马的神态主要由双眼来支配,因此眼球的方向应与头部方向相一致。见图(12)
马腿的画法基本与以上各部相同,但一般画优种马或描绘高头骏马常常从蹄到腿关节处用两色分开,如“四蹄踏雪”这种马,就是上部为色下部为雪白,为了使白的不十分生硬,除考虑其固有色外,还应将光的反射以及周围的环境考虑进去,在暗处稍加一些淡赭或花青,这样一对比,使白色就不那样死扳、生硬,而有活的气息,同时从质感上也给人以真实感。见图(13)
马的蹄冠是似圆柱状的,在画时要有透视变化,一般都是俯视较多,只有在描绘奔腾或跑着的时候才能看到马蹄下部。马蹄罩淡赭墨色,最后用浓墨将蹄冠勾一遍,用笔也应有所变化。要留出亮光部分。见图(11)
马的鬃毛主要分布在头顶、颈部和尾部。画鬃尾时同样要先勾线,再平涂和分染,最后进行丝毛。由于鬃尾毛较密较长,画鬃尾毛通常不使用劈笔,而是用较细的狼毫笔进行丝毛。画鬃尾这道工序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马鬃马尾会随马匹的动作潇洒飞扬,更能体现出马的奔放之美。
马尾的勾线有直线也有曲线,线条要粗细结合、长短结合。勾线时要中锋直笔,勾粗线要下按笔杆使笔尖加重。马的尾鬃中间部位较厚密,所以颜色应较重;尾端鬃毛较稀少,颜色应浅些。画时要逐步提笔,才能呈现出马尾的层次感。在勾线墨色全部干透后,用两支小白云笔(其中一支为颜色笔,另一支为干净的水笔)进行渲染。先用颜色笔在马尾中部染起,再用水笔延上下晕染,直至出现层次感。然后使用小狼毫蘸上马尾的颜色,根据马尾的动态方向进行丝毛。要注意线条的粗细搭配、曲直搭配。画鬃尾要自然流畅、深浅有致、疏密相间,在鬃尾的处理上,往往能体现出一个画家的水平。见图(14)
&身不由己半截空
&&&只恨绘笔太无情
&&&众目之下难启齿
&&&美中不足也要行
绘画杂谈(二)
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谁也离不开生活,人的习性与其生活环境是息息相通的,画家的生活阅历,造就了画家的人品与画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画家的阅历不断拓展,画家的视野逐渐开阔,这都来自于不断丰富的生活变化.阅历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内涵。同样一个素材,会有不同的作品,全在于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修养来自生活。
我的绘画作品主要是动物画,当然首先要接近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动物有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声嚎叫,都会使同伴了解周围的情况或是它们的意图,这也许就是它们传递信息的语言吧。
在自然界里,猴子是比较聪明的动物,机敏、灵活的形态和动作和人极为相仿,然而猴子生性顽皮,常常会搞一些恶作剧,甚至还敢向人挑战。这幅“顽猴”的作品,就是为表现猴子顽皮的习性,居然敢捅马蜂窝。
手持树枝一根,
意欲蜂窝翻滚,
真的捅它一下,
能否“引火烧身”?
&昨天有朋友问我,“什么样的画是好画儿?”当时我回答,只要你喜欢的画,就是好画吧。当然这是对他个人而言,实际上一幅作品的好坏,是需要大多数人的认可、喜欢,任何时候欣赏都会觉得有新意,百看不腻,所谓雅俗共赏,就是这个道理吧。
欣赏一幅好的作品,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人们的兴趣从欣赏中来,欣赏多了,就有所比较;有比较,就会有“品”味,“品”字的含义甚多,品茶、品酒、品书、品画。
欣赏一幅好的作品,在精神上是一种寄托,在文化方面是一种修养。能够深刻感受和领会文艺作品妙处的人,在欣赏杰作的时候,必然能够获得内心的喜悦和精神上的享受,
现在学画的人确实不少,年长者居多,他们绝非想成名成家,只是退休了,无所事事,用来陶冶情操、修心养性而已。在你集中精神绘画的同时,什么烦事都可以忘掉,什么琐事都可以不想,好像天下只有你一个人,这便是绘画的妙处&,或许这也是益寿延年的秘诀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狼毫输入法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