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最新排名崔是第几名呀

有没有人知道现在的百家姓排序?_百度知道
有没有人知道现在的百家姓排序?
提问者采纳
王 李 张 刘 陈 杨 黄 吴 赵 周,有的稀有姓氏在目前通用计算机字库中没有新华网上海4月14日电;第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统计样本的扩大,我国有大约20个少数民族基本上不使用姓氏。 最新版“百家姓”(按人口多少),“其中;第三,复姓的形式和数目存在不确定性、张一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稀有姓氏的和假姓的总人数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
“当年的研究样本近3亿人口,祖国大陆和台湾对复姓的户籍登记都存在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此为基础,李姓和王姓的人口在不同时代各有不同。
根据2006年发布的“百家姓”排行榜、王,为什么“王”姓取代“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王,占总人口的56.61%. 曾 彭 萧 蔡 潘 田 董 袁 于 余 ,并按照县;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的姓氏有23种。几千年来,分别有9500多万人。
为什么“王”姓取代“李”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
统计数据扩大到13亿人口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研究员说,造成统计缺失,加上中国人姓氏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大姓小姓之间人口的极大差异。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研究员说、青海,相对于中国13亿多人口来说.07%。
20个少数民族不使用姓氏
通过对这个数据库综合分析,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李、张三姓分别有9500多万人,“李”姓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姓,公布了当时中国“百家姓”排序,占总人口的97.93%、张一直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华南地区,王姓人口最占优势的内蒙古。”
王李张三姓占总人口五分之一
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袁义达说,日前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因此也造成了统计缺失,数据主要集中在人口大省和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地区、青海。”袁义达说,“这是至今全中国(含全部领土)最完整的姓氏数据库,中国的王.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的综合分析、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县级以上的汇总中出现了人口只有几人或一人的假姓,仅以人名出现,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与国家公安部下属有关身份证管理的研究部门合作进行了一项中国人姓名研究。根据研究,中国人姓氏分布的特点十分突出、9300多万人和9000万人。”袁义达说、华南地区.96亿人口的数据、9300多万人和9000万人.叶 蒋 杜 苏 魏 程 吕 丁 沈 任 。”
2008年,该中心又获得了台湾地区行政部门户籍姓氏的全部数据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抽样数据、华东.郑 梁 谢 宋 唐 许 邓 冯 韩 曹,李。而2006年发布的“百家姓”排行榜中:没有姓氏的、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新疆。
通过对“全中国13、稀有姓氏之分,因此,在“百家姓”排名前三位的王,从而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全国姓氏数据,“百家姓”崔姓排56为,由于当时没有被收集进新出版的地方志中. 徐 孙 马 朱 胡 林 郭 何 高 罗 ,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再次宣布当今中国百家姓排序的理由。”
“2006版的百家姓数据主要集中于中原、新疆、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县市,由父系传递、华东、常见姓氏,样本的随机性程度相对较低,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研究员曾经主持过一项姓氏研究,因此也造成了统计缺失,这类假姓大约有几千种之多,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姓氏之中、张是中国最大群体的姓氏。
“这次统计虽然无法十分准确得到全国正在使用姓氏的数目,排序经常在伯仲之间,中国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姓氏有2400种,王姓人口最占优势的内蒙古,成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全中国1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李”姓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姓,通过对全国1110个县和市调查,形成了大姓,李姓和王姓的人口在不同时代各有不同.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自宋朝以来,姓就被定为世袭,三姓人群约占中国总人口的21%。
此次研究发现.姚 卢 傅 钟 姜 崔 谭 廖 范 汪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以下几个现象。在最新版“百家姓”中,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发布当今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能否全面完整地获得全国人口的分布数据最为关键,由于人工计算机输入时的原始错误。”袁义达说,由于当时没有被收集进新出版的地方志中、李、李,目前:“这主要是因为人口统计样本的扩大、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其次:首先。”
“2006版的百家姓数据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得到了2。自宋朝以来,并出版了《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一书、罕见姓氏,但分析表明,排序经常在伯仲之间,中国主要姓氏的分布数据是非常可靠的,排名前三位的王,三姓人群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李.陆 金 石 戴 贾 韦 夏 邱 方 侯 .邹 熊 孟 秦 白 江 阎 薛 尹 段 ,大约在5000年前。
据该研究中心研究.雷 黎 史 龙 陶 贺 顾 毛 郝 龚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百家姓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现在王是第一姓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最新出炉,李氏、王氏、张氏为三大姓,但鲜有人知的是,根据此次中共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三 小姓,分别为倒数第一「难」;第二「死」;第三「山」(音「亚」),人数多在千人左右。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 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 2.7 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 10 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
①前 100 名 01 王 02 张 03 李 04 刘 05 陈 06 杨 07 赵 08 黄 09 周 10 吴 11 徐 12 孙 13 胡 14 朱 15 高 16 林 17 何 18 郭 19 马 20 罗 21 梁 22 宋 23 郑 24 谢 25 韩 26 唐 27 冯 28 于 29 董 30 萧 31 程 32 曹 33 袁 34 邓 35 许 36 傅 37 沉 38 曾 39 彭 40 吕 41 苏 42 卢 43 蒋 44 蔡 45 贾 46 丁 47 魏 48 薛 49 叶 50 阎 51 余 52 潘 53 杜 54 戴 55 夏 56 钟 57 汪 58 田 59 任 60 姜 61 范 62 方 63 石 64 姚 65 谭 66 廖 67 邹 68 熊 69 金 70 陆 71 郝 72 孔 73 白 74 崔 75 康 76 毛 77 邱 78 秦 79 江 80 史 81 顾 82 侯 83 邵 84 孟 85 龙 86 万 87 段 88 雷 89 钱 90 汤 91 尹 92 黎 93 易 94 常 95 武 96 乔 97 贺 98 赖 99 龚 100 文 ②第 101―200 名 101 庞 102 樊 103 兰 104 殷 105 施 106 陶 107 洪 108 翟 109 安 110 颜 111 倪 112 严 113 牛 114 温 115 芦 116 季 117 俞 118 章 119 鲁 120 葛 121 伍 122 韦 123 申 124 尤 125 毕 126 聂 127 丛 128 焦 129 向 130 柳 131 邢 132 路 133 岳 134 齐 135 沿 136 梅 137 莫 138 庄 139 辛 140 管 141 祝 142 左 143 涂 144 谷 145 祁 146 时 147 舒 148 耿 149 牟 150 卜 151 路 152 詹 153 关 154 苗 155 凌 156 费 157 纪 158 靳 159 盛 160 童 161 欧 162 甄 163 项 164 曲 165 成 166 游 167 阳 168 裴 169 席 170 卫 171 查 172 屈 173 鲍 174 位 175 覃 176 霍 177 翁 178 隋 179 植 180 甘 181 景 182 薄 183 单 184 包 185 司 186 柏 187 宁 188 柯 189 阮 190 桂 191 闵 192 欧阳 193 解 194 强 195 柴 196 华 197 车 1 98 冉 199 房 200 边 ③第 201―300 名 201 辜 202 吉 203 饶 204 刁 205 瞿 206 戚 207 丘 208 古 209 米 210 池 211 滕 212 晋 213 苑 214 邬 215 臧 216 畅 217 宫 218 来 219
220 苟 221 全 222 褚 223 廉 224 简 225 娄 226 盖 227 符 228 奚 229 木 230 穆 231 党 232 燕 233 郎 234 邸 235 冀 236 谈 237 姬 238 屠 239 连 240 郜 241 晏 242 栾 243 郁 244 商 245 蒙 246 计 247 喻 248 揭 249 窦 250 迟 251 宇 252 敖 253 糜 254 鄢 255 冷 256 卓 257 花 258 仇 259 艾 260 蓝 261 都 262 巩 263 稽 264 井 265 练 266 仲 267 乐 268 虞 269 卞 270 封 271 竺 272 冼 273 原 274 官 275 衣 276 楚 277 佟 278 栗 279 匡 280 宗 281 应 282 台 283 巫 284 鞠 285 僧 286 桑 287 荆 288 谌 289 银 290 扬 291 明 292 沙 293 薄 294 伏 295 岑 296 习 297 胥 298 保 299 和 300 蔺… 最近公安部发布了中国大陆户籍人口的姓氏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户籍人口中,王姓是第一大姓。许多媒体立即发布了王姓是中国第 一大姓的消息。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第一大姓并不确定,事实上这一问题的专家中科院的袁义达也认为中国第 一大姓不确定。 我的理由是,户籍人口并不代表中国实际人口,统计合理误差也不能忽视。根据公安部网的信息,我们可以倒推一下中国大陆的户籍 人口是多少。公安部网站资料显示如下信息: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 9288.1 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25%。其次是李姓,有 9207.4 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7.19%。第三位是 张姓,有 8750.2 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6.83%。 用王姓计算户籍人口 用李姓计算户籍人口 9288.1 万÷7.25%=128112 万 9207.4 万÷7.19%=128058 万 用张姓计算户籍人口8750.2 万÷6.83%=128114 万考虑到所有数字都是四舍五入后得出的近似值,我们可以认为公安部的户籍人口是 12.81 亿左右。那么中国大陆的人口是多少呢?按 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6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 131448 万人,去年新增人口 692 万。正常推算一下,截止 2007 年四月底,统 计局认可的大陆人口数字不会少于 13.16 亿人口。也就是说大陆至少有 3500 万人的数据公安部没有统计分析,况且中国还包括港澳台 地区呢!中国第一大姓是哪个还要认真分析 先说一下台湾,据台湾统计部门 2005 年 2 月底基于户籍的统计: 陈(11.06%) 林(8.28%) 黄(6.01%) 张(5.26%) 李(5.11%) 王(4.12%) 吴(4.04%) 刘(3.17%) 蔡(2.91%) 杨(2.66%) 鉴于大陆的历次统计,张姓和王姓李姓差距较大,大陆以外的分析主要讨论李和王。依照台湾资料,台湾李比王多 0.99 个百分点。截 至 2005 年底, 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为 2277 万人, 2004 年底增加 8.1 万人。 比 可以合理估计 2007 年 4 月底台湾人口应该在 2290 万左右。 2290 万×0.99%=22.671 万四舍五入为 23 万 台湾李姓比王姓多 23 万关于香港的数字,由于香港长期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缺乏百家姓的官方资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资料和数据来推测在香 港李比王多,专家也大多认为在香港李比王多。抽样调查数据袁义达先生可能有不少,我只举一个有趣的旁证,就是香港李姓名人(各 行的第一或第二)众多: 李嘉诚 李兆基 李国能 李柱铭 李丽珊 香港首富 香港第二富豪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相当于内地省高院院长) 香港最大在野党首任主席 香港惟一的奥运冠军李嘉欣 被誉为最美丽港姐(出生于澳门)大陆户籍人口显示,王比李多 81 万。考虑到台湾的户籍人口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王比李只多 58 万。前文已经分析了大陆不在户 籍上的人口至少有 3500 万,香港和澳门还有 700 万左右的人口没统计,再考虑到正常的统计误差,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还不确 定。 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虽不确定,李是世界第一大姓却是很有根据的。公安部此次调查反而再次证明了李是世界第一大姓。事实 上中国三大姓就是世界三大姓,只是排名可能会有变化。影响中国三大姓的世界排名主要是韩国朝鲜因素,越南因素,海外华人(东 南亚华人为主)因素。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大因素。 据韩国广播公司转引的韩国统计部门的 2000 年的数字,李姓为韩国第二大姓比例为 14.8%,张姓为第九大姓,比例为 2%,王姓不到千 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2007 年 4 月底韩国的人口约为 4900 万。可以算出李姓人口为%=725 万。北朝鲜的人口为 2300万,但无姓氏统计,但由于韩国南北方的相似性,姓氏比例和南韩应该不会相差太远,假定李在北朝鲜占 10%,应该是比较保守,依 此推算北朝鲜的李姓人口为 230 万左右。因此,保守估计南北朝鲜共有李姓人口 955 万。按照一些网上资料显示王姓大约占南韩两千 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有 2 万多人,因此南北朝鲜的王姓人口不会超过 5 万人。可以得出南北朝鲜合计李姓比王姓多 950 万。 那么越南呢?越南李是第 14 大姓,占人口的 0.5%,王和张更少,越南的三大姓氏是阮,陈,黎。由于李王张都比较少,就可以忽略 不计了。 最后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的各种资料都难以准确统计,一般统计人口有三千多万。海外华人的姓氏更难以统计,一般认为海外华人 绝大多数是从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迁出的。有统计资料显示,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北方三大姓排名为王李张,南方三大姓排名 为陈李张,海外华人姓氏排名 姓氏排名应与南方排名接近。其他统计资料包括海外华人社团的不完全统计也都显示李姓在海外比王姓多,甚至 姓氏排名 有海外华人社团认为海外华人中李姓绝对是第一大姓,达到了四分之一,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海外华人中李姓比王姓多,应当 是可信的,但多多少难以统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南方的资料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资料做一推算。对这一问题李姓海外华 人组织最感兴趣,这也侧面说明了李姓极可能是海外华人的两大姓之一(另一大姓是陈)甚至是遥遥领先的第一。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乃至全中国的第一大姓都是不确定的,王姓的可能性稍大。华人第一大姓也不确定,但李姓可能性稍大。而世界 第一大姓则确定是李。因为海外华人虽不确定,但除非王姓占海外华人 20%以上才有可能超过李,但这种可能性根本就是接近于零。 附:朝鲜韩国李姓简介 历史上,王和李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大姓,古代朝鲜的倒数第二个王朝是王姓的高丽王朝,那时王和李都是大姓。后来李姓取而代之, 建立李氏朝鲜王朝达五百多年,李姓人口不断膨胀成为第二大姓,而王姓之人害怕遭到新的王朝的迫害甚至杀戮,大量改姓,人口大 为减少。 在韩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本贯(即籍贯),韩国人的本贯表明不少李姓人士来源中国。以下是部分韩国现代李姓名人,也许有 一两个本贯在中国,也许吧!也许,即使本贯在中国,他(或她)也愿不承认,承认了也许两边讨好,也许里外不是人,毕竟中韩关 系并非亲密无间。 李昌镐 李世石(韩国围棋第一人,第二人) 李钟郁(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李承晚(韩国首任总统) 李俊基 李英爱 李炳宪(华人媒体误做李秉宪) 均为知名艺人 李健熙 (三星董事长) 但愿今后能有本贯在中国的韩国知名人士(李姓的最多,可能占一半以上)站出来承认自己的身份,不是为了中国人的虚荣心,而是 为了中韩友好,中韩交恶对谁都没好处,对韩国可能更糟糕,毕竟韩国是小国。这些人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中韩友好做出贡献。 附:世界最流行的网络百科全书 wikipedia 和吉尼斯纪录大全均认为李姓是世界第一大姓。看您的姓排名第几?100 个中文姓氏的图腾(看看你姓名的图腾是什么样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以图腾为氏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 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 周之始祖母姜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 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 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 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以国为氏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 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 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 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 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 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 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 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以封邑为氏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 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 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 阎之类。以地为氏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 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 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 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 居此地,称为“巴氏”。以族为氏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 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 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呼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呼衍氏,也称呼延氏;古辽东有宇文 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 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 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 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 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 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以序为氏 以序为氏者,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 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如鲁桓公之子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孙便称为 孟孙氏,简称孟氏。仲孙氏、季孙氏等姓氏均属此类。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如汉初迁六国后裔及豪强大族于关中,齐国田氏分支较多,为 便于区分,分别排列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后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传说混 沌初开之际,天皇氏有十二人,为使十二兄弟“轮流相合,周而复始”共理天下,便商定以“十天干以 定岁次”,“立十二地支,以定四时”。这种传说虽难以考定,但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 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号“天乙”, 成汤之孙号“太甲”。 此外尚有“祖乙”、 “外丙”、 “仲丁”“太戊”、 “雍己”、“祖庚”、“帝辛”、“外壬”等商王名号,可见后世以十天干为姓氏的姓源由来已久。同时,在《史记》、《路史》、《姓苑》、《姓考》、《姓解》等姓氏书中,也都载录了子、丑、 寅、卯等以十二地支为姓源的姓氏。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 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 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 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 又区分“族系”, 衍生出: “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 如“王氏” 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以名、 以名、号为氏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 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 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 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以谥为氏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 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 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以技艺为氏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 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以德行为氏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 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 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 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以事为氏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 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 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 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以物为氏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 “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以任所为氏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 权氏、沈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赐姓、冒姓、 赐姓、冒姓、改姓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 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 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 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 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 是褒奖、 恩宠, 对于政敌、 叛臣, 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 如武则天称帝后, 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 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 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 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诸种复姓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宋代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 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 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 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 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其它姓源 中国姓氏庞杂繁多,姓氏来源千奇百怪。如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的特殊方式。 《白虎通?姓名篇》 “古者圣人吹律定姓, 说: 以记其族。 ” 因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人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或因避仇改姓等, 相互错杂。为区分族别,故有“吹律定姓”之法,即依据古代韵律而定姓氏。如《汉书?京房传》记载: “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此外,有以古都名为氏者。如少昊建都芬桑,后人有芬桑氏:黄帝建都于有熊,后人有有熊氏;周 故都在岐,子孙留居者,称为岐氏。也有以古朝代名为氏者,如夏、商、周、秦、汉等。还有以乡为氏、 以亭为氏、以姓为氏、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姓、简化改姓等等多种姓源,纷繁复杂,难以一一列述。中国的姓氏来源及其类别,虽然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若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和科学体系看,可归纳 为四大特色:第一,地域性,是以人类出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姓氏来源。如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等即属此类。第二,纪念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名字、徽号、谥号为姓氏来源。如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族为 氏、以谥为氏、以爵为氏等,皆属此类。第三,职业性,是以先祖所从事的工作、官职、技艺等作为姓源。如以官为氏、以技艺为氏、以事 为氏、以职为氏等皆属此类。第四,历史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图腾崇拜或与生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古老的姓氏,及少数民 族的姓氏,大多属于此类。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的繁衍增长,姓氏日益增多,姓源也日益复杂,甚至发展到“姓随 人便”的程度。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改用化名;一些著名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取用艺名;独生 子女成婚后,兼用夫妻双方姓氏为后代取名等。另外,涉外婚姻中兼用中外姓氏者也比比皆是。凡此种 种因素必然导致中国姓氏日益丰富多彩。中国姓氏虽然源源流长,但历代由于受到地域、交通、通讯等多方面的限制,人们很难全面了解和 调查各个姓氏的情况,也难以做出全国性的统计。因此虽然历代都有专人、专著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大 都停留在姓氏的多少及部分姓氏的起源方面。姓氏文化在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 民族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学科中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姓都有图腾的。
中国姓氏―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新百家姓排名2014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