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佞相毒女 番外中结局中坟是空的是什么意思,结局讲了什么

免费阅读txt下载《佞相毒女》最新章节  贾府的结局:衰败还是衰亡 ?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我认为,根据曹雪芹先生的原意,贾府的结局是衰败而不是衰亡。  
根据《红楼梦》十二支的收尾曲 [飞鸟各投林] 开始说:“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我认为“为官的”指的就是贾府,“家业凋零”应该是指衰败而不是衰亡。  一般将此曲最后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解释为贾府的最终结局是衰亡,我以为是不对的。  
因为收尾曲中说:“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这个老来富贵的人是谁呢?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一书中表现了浓重的因果报应思想。在前八十回里,贾政、贾琏、李纨、贾兰、贾蓉,都是没有劣迹的人物,因此他们都有老来富贵的可能。贾府的最后结局并不会是一败涂地。  
对于“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段话,我的理解是:  1. “看破的,遁入空门”,指的是贾宝玉。  2.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指的是林黛玉。  3.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指的既是宝黛爱情悲剧的结果,也是贾宝玉出家时的心境。    (二)那么,贾府衰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贾府的衰败不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红楼梦》并不是一本政治小说,作者在小说里尽量避免谈到敏感的政治话题。根据我的理解,作者在书中所描述的贪官污吏和各种腐败现象,都只是一般的牢骚,和我们经常在酒余饭后发的牢骚大同小异。  
我认为,贾府的衰败也不是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我过去写的帖子里,详细叙述过王熙凤管理贾府的业绩,我认为,贾府(贾政部分)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入不敷出,而是略有结余,离衰败还有相当的距离。  
我认为贾府的衰败是由于刑事上的原因。是由于不肖子弟的不肖作为,触犯了刑法。最后导致抄家。抄家之后,贾府就衰败了。从这个角度上说,《红楼梦》有警世的作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红楼梦》一书的重要思想。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又见楼主,先问好。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回复日期: 19:19:00    又见楼主,先问好。  =======================================================================================  
谢谢,也向你问好。
  祝贺李华瑞先生康复。
  我认为贾府的衰败是由于刑事上的原因。  -------------------------------------  这句话,虽然后面解释了什么是“刑事上的”,但这个句子还是不通的。    贾府是不是入不敷出,书上写得很清楚了。七十五回写明贾府主要收入的来源——庄子上的收入大减,连一层主子吃的米都要精打细算,没有一点富余。日常开支也需要东挪西凑,典当值钱的东西过日子,还不是入不敷出是什么呢?而且,算计到老太太头上了,如果凤姐能从别的地方,比如,王夫人处也能拿出值钱的东西典当,能够勉强维持,怎么着也不会把手伸到贾母那儿去。王夫人一来好说话;二来毕竟是实际的当家人,和凤姐是一条绳子上的蚱蚂;三来王夫人在东西上也不留心不在意。可见入不敷出已很严重了。
  回复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 16:50:00  
祝贺李华瑞先生康复。  ===================================================================================   
谢谢版主的关心。  
如果到北京来,一定要通知我。在北京,基本上是川菜的天下,粤菜价格贵而不实惠(即吃不饱)。一碗淡汤,上面漂浮着几根青菜枝,就美其名曰:“青龙过江”。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  
这句话,虽然后面解释了什么,“刑事上的”,但这个句子还是不通的。  =========================================================================================   
我不理解你这句话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贾府衰败的原因不是“刑事上的”,而是:经济上的。  
关于贾府的经济状况,我们先看贾珍的说法。第五十三回引文:【贾蓉又笑向贾珍道:“果真那府里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贾珍笑道:“那又是你凤姑娘的鬼,那里就穷到如此。他必定是见去路太多了,实在赔的狠了,不知又要省那一项的钱,先设此法使人知道,说穷到如此了。我心里却有一个算盘,还不至如此田地。”  
根据我的计算,在王熙凤管理下,贾府的财务开支是略有结余,而不是入不敷出。王熙凤的话才是权威。  
第五十五回引文:【凤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钱,老太太自有体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了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银子;若不够,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老太太的事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不过零星杂项使费些,满破三五千两。如今再俭省些,陆续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再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第一,贾府(贾政部分)日常花销没有问题,几件婚丧大事都能应付,并没有入不敷出的问题。第二,农村庄地收入的减少,对贾府的影响不大。例如,乌进孝给贾珍交租时交了两千五百两银子,贾珍说应该交五千两,差了两千五百两。估计贾政部分农村庄地的情况也与此大致相同。这里王熙凤在估计贾环的结婚费用时说“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银子;若不够,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由此可见,农村庄地的两千五百两银子对贾府(贾政部分)来说不是大数目。第三,贾府的储备已经所余无几,很怕平空再生出事来(比如修建大观园)。第四,日常用度应当“再俭省些”。根据以上分析,应该说,贾府(贾政部分)的经济状况总体来说是过得去的。  
你所提及的都是小事,得不出贾府“入不敷出已很严重了”的结论。
  丫头认为,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单一的原因是不足以使贾府一夕倒塌的。问候老先生们!
  回复 作者:丫头红尘
回复日期: 9:03:00    丫头认为,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单一的原因是不足以使贾府一夕倒塌的。问候老先生们!  =======================================================================================  
谢谢你的问候。  
在红楼梦文本里,贾府并未倒塌。  
按照,前八十回所描写的经济状况,贾府足以支持到120回结束而还没有衰败。  
只有政治因素和刑事因素是重拳。而对于红楼梦的文本来说,我认为,政治因素可以排除在外。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08:23:00
    回复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 16:50:00
     祝贺李华瑞先生康复。
    ===================================================================================
     谢谢版主的关心。
     如果到北京来,一定要通知我。在北京,基本上是川菜的天下,粤菜价格贵而不实惠(即吃不饱)。一碗淡汤,上面漂浮着几根青菜枝,就美其名曰:“青龙过江”。
  -----------------------
  呵呵,我不是四川人,水若才是。不过,她若去了北京,千万别请她吃四川菜。要她做四川菜给你尝。 :)
来前通知,不知咋通知啊~~
回李华瑞先生。我4楼说的是两个问题。
一是认为你说的刑事上的,这个是用词的问题。和红楼梦无关。你改成非经济原因就好了。
二是挑刺。你文中说贾府并没有入不敷出,我驳了一下。
关于入不敷出。凤姐才是权威,对的。凤姐说得很清楚“二则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出得多进得少,就是明白无误的入不敷出。
凤姐后面说了"如今再俭省些,陆续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再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这话暗含几层意思,1,婚丧嫁娶几桩大的,并没有现成的,要日后不断俭省才有。2,除了那几桩大事,另外不能多出事来,一多出事就绝不能应付。 意思很明白,如果多出事来,就不是入不敷出,俭省可以维持的了,而是直接败下去。
  之后有没有多出事来呢。我认为有。
  1,探春的改革失败,园中各地又重新添上各项费用。当然,这一项有限得很。但即使是有限,贾珍也说光维持园子一年就多化了几千两。探春本有办法让收支平衡,但失败使得这几千两重新添上。
  2,庄子是贾府的主要收入,此项收入在继续减少。减少多少,五十三回关于乌进孝的话,你看得很不仔细。前人有人具体分析过,建议你看看这个帖子:/NewsPage/022.aspx(这帖前面分析清楚,后面的就乱了。)
  因此,荣府的收入至少是少了上万两,凤姐说稍有点事就挺不过了,这收入一下子少上万两,如何支撑?
  3,元春在宫中,荣府需要不断打点太监的频繁上门敲榨,凤姐贾琏穷于应付。七十二回“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这个夏太监书上说的这一年就敲榨了一千四百两。从凤姐的口气看,不止这些。贾琏口中又透露道:“昨儿周太监来, 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
  如果庄子的收入正常,太监几百几千的敲榨还是轻松能应付的,但一年少上万两,叫凤姐去哪搬?贾琏则直接希望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
  只有政治因素和刑事因素是重拳。而对于红楼梦的文本来说,我认为,政治因素可以排除在外。  ==================================================================  如果政治上有依靠,即使也刑事上的问题也会解决的。贾府原本不是靠经济起家的,在经济管理上原本不占优势。  贾府之所以赫赫扬扬百余载,依靠的是政治资本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不是经济实力换来的政治资本。  贾府内囊尽了是因素之一,主要是政治上没有新生力量,元春得宠是贾府眼下唯一的政治资本,但这种政治资本过于单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一哄而散。  贾府是靠政治成为望族,其没落或轰然倒塌政治因素肯定是主要的因素。
  6#回复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8:31:00  
此一时彼一时了。55回王熙凤的话没有错。但是事情是变化的。到后来70多回贾家已经出现很严重的现金流短缺了,需要借当周转。
不过离经济崩溃还离一段距离。毕竟还有很多用于收租的土地等等。
作者:小雨点002ABC
回复日期: 16:35:00
      如果政治上有依靠,即使也刑事上的问题也会解决的。贾府原本不是靠经济起家的,在经济管理上原本不占优势。
    贾府之所以赫赫扬扬百余载,依靠的是政治资本所带来的经济收入,而不是经济实力换来的政治资本。
    贾府内囊尽了是因素之一,主要是政治上没有新生力量,元春得宠是贾府眼下唯一的政治资本,但这种政治资本过于单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一哄而散。
    贾府是靠政治成为望族,其没落或轰然倒塌政治因素肯定是主要的因素
  --------------------------------------------------------
    我赞同小雨点的观点。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治国家,而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哪怕就是在本朝,贪污受赌,官商勾结,官黑勾结的,够得上“刑事”的官员多得我们在现实生活,都快要看不到“不贪”的官了。可是,为什么被抓起来的,“犯事”的并不多呢?那是因为他们在政治上的不倒,在“人治”上的不倒,所以做了够“刑事”的事,但可以“没事”。
    曹家的政治资本是康熙非常喜欢曹家,《红楼梦》中的贾家,作者不会把贾家的政治资本说得那么明确,所以我们只能大约去说,贾家有娘娘是一个资本,贾家和北静王等交好也是政治资本等等.....这些,会使贾家即使是有贾赦、王熙凤等犯了刑事,但是不会马上有事。
    但是,一旦在政治,自己所处的政治队伍是失势了的,或者自己不再被自己队伍里的上级庇护了(失宠)。。。。。那么,谁要找你的“刑事”是容易的。就是在本朝,也依旧是如此。
    政治力量的作用来于,可以把“刑事”的有事变无事,或者无事变有事,或者小事变大事,大事变小事。表面的是法治,是“刑事”,真正的是人治,是政治,就是在本朝,也仍有此迹。
  回复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 12:41:00     来前通知,不知咋通知啊~~  ===================================================================================  
我在《公告:2011年《与相遇》征文活动评选结果》的一个跟帖里已经写了我的e-mail :   
我的住处附近就有十几家风格各异的餐厅,扫一遍并非易事。笙歌版主到北京来,一定要通知我。
  回复 作者:笙歌拂衣
回复日期: 14:31:00  一是认为你说的刑事上的,这个是用词的问题。和红楼梦无关。你改成非经济原因就好了。  二是挑刺。你文中说贾府并没有入不敷出,我驳了一下。  ===========================================================================================  
你说“改成非经济原因就好了”。我觉得这样一改,问题就模糊了,“非经济原因”很多。政治问题也是“非经济原因”之一。其实,我说的刑事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几个概念,意思明确,界限分明,并无用词不妥之处。  
我非常欢迎网友挑刺或拍砖,这样可以引起争论,会碰到一些自己想不到的问题,对于思考问题有很大的好处。至于贾府的经济状况是“入不敷出”,还是略有结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保留不同意见好了。不过可以肯定,贾府无论是“入不敷出”,还是略有结余,都不会是大数目。贾府的经济状况可以保证贾府众人继续过很长时间的安乐日子,只有抄家才使这种日子画上了句号。而抄家的原因是贾赦等人犯下了刑事罪。  
而抄家是发生在后四十回的事。在我看来有关抄家的描写是红楼梦一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只有这时,贾府的经济状况才完整的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如果这些文字是出自高鹗之手,那肯定是大师手笔)。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回复日期: 16:35:00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回复日期: 18:45:00  ===========================================================================================  
根据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在前八十回,贾府并没有衰败,只是有衰败的趋势而已。那么谈贾府衰败的原因并没有文本上的依据。  
抄家是后四十回的事。抄家的原因是贾赦等人犯了刑事罪。你们说:“如果政治上有依靠,即使也刑事上的问题也会解决的。”我以为,有的时候如此,有的时候也未必如此。各种情况都有,要取决于各种势力的相互作用。舆论也有相当的作用。在红楼梦里贾赦犯的是刑事罪,根据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在红楼梦一书里,是不会把刑事问题升格为政治问题的。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21:35:00
根据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在前八十回,贾府并没有衰败,只是有衰败的趋势而已。那么谈贾府衰败的原因并没有文本上的依据。
     抄家是后四十回的事。抄家的原因是贾赦等人犯了刑事罪。你们说:“如果政治上有依靠,即使也刑事上的问题也会解决的。”我以为,有的时候如此,有的时候也未必如此。各种情况都有,要取决于各种势力的相互作用。舆论也有相当的作用。在红楼梦里贾赦犯的是刑事罪,根据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在红楼梦一书里,是不会把刑事问题升格为政治问题的
  ---------------------------------------------------------
   作者“不谈政治”应该是因为不宜去谈政治。但是,小雨点和我的讨论是从社会现实上、事理上去想,文字表面的“刑事事件”,是否和政治有关?
  回复 12#回复 作者:protessflying
回复日期: 18:09:00     此一时彼一时了。55回王熙凤的话没有错。但是事情是变化的。到后来70多回贾家已经出现很严重的现金流短缺了,需要借当周转。   =====================================================================================  
确实,“事情是变化的”。就是让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正常发展,贾府的收支状况也可能发生逆转。比如,贾母归了西,日常开支就可以省去一大笔,再比如,薛宝钗当上了宝二奶奶,换下了王熙凤,日常开支又可以省掉很多。  总之,我认为贾府的衰败不会是经济上的原因。而后四十回里所描写的抄家是前八十回情节发展的最合理的延续。(抄家后,后四十回对贾府的经济状况有全面的描述)。  
  回复 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22:19:00  
作者“不谈政治”应该是因为不宜去谈政治。  
小雨点和我的讨论是从社会现实上、事理上去想,文字表面的“刑事事件”,是否和政治有关?  =================================================================================  
1. 既然作者要“大旨谈情”,我们又何必把红楼梦读成一本政治小说。  
2. 社会上的任何问题都“和政治有关”,但我们还是要把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刑事问题,文化问题……区分开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是不同性质的问题。(红楼梦里还有一个人口问题,我一直想发些议论,过些时候再说)。    
  1. 既然作者要“大旨谈情”,我们又何必把红楼梦读成一本政治小说。  ================================================================  但红楼梦并不是“纯情”小说,只涉及“情”而不涉及其他。其实我理解的红楼梦所要表达的正是美好的感情在一些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奈的被毁灭了。  楼主的主题是讨论贾府衰败的主要因素,可以确定的说贾府衰败的主要因素不是“情”,而是“欲”,人的贪欲,欲壑难填。处在红楼梦时代,红楼梦里的贾府,最高愿望是得到圣眷,如能得到圣眷,一切都不是问题,如果失去对眷,一切都是问题。这个从贾政生日突然被叫到宫里去,贾府合家紧张就可以看出来的。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回复日期: 20:44:00  
1.但红楼梦并不是“纯情”小说,……红楼梦所要表达的正是美好的感情在一些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奈的被毁灭了。    2.楼主的主题是讨论贾府衰败的主要因素,处在红楼梦时代,……如能得到圣眷,一切都不是问题,……  ============================================================================================  
我完全同意你的上述意见。但我的具体分析可能和你不尽相同。  
1.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或者叫世俗小说,或者叫警世小说。红楼梦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反对当时社会(我叫封建社会)的礼教制度对自由爱情的毁灭。  
2.贾府衰败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没有能够得到圣眷,因为这没有文本依据。  我认为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抄家,依据的是后四十回的文本和前八十回故事情节发展的合理延续,因此会引起争议。在前八十回的判词中提到贾府最后会衰败,但没有提及抄家之事。    
  我认为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抄家  ==========================================  主要原因是抄家——抄家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嘛
  那么何为“抄家”呢。。。什么样地罪行会中这一招?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日期: 18:39:00  
主要原因是抄家——抄家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嘛  ========================================================================================  
抄家要动用公检法,确实是一种政治行为。  
但具体要抄谁的家,那总是有原因的。  
许多人说,贾家被抄是因为在日、月两派的斗争中(或者是宫廷斗争中)失败了。这样讨论的话,贾家被抄就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但是,我从红楼梦文本中看不出贾家在政治上有反对当权者的行为。但书中多次提到贾家有人做了触犯刑法的事。因此,我认为,贾家被抄是由于刑事上的原因。  
当然,如果元妃活着,别人也许不敢揭发贾家触犯刑法的事。元妃死了以后,别人就把贾家触犯刑法的事揭发出来了。这只能说明政治的黑暗面。而贾家被抄的原因是刑事犯罪,而不是政治谋反。这是大不相同的。    
  当然,如果元妃活着,别人也许不敢揭发贾家触犯刑法的事。元妃死了以后,别人就把贾家触犯刑法的事揭发出来了。这只能说明政治的黑暗面。而贾家被抄的原因是刑事犯罪,而不是政治谋反。这是大不相同的  ==================================================================  对啊,有政治上的黑暗,我主要认为贾府在政治上失势了,以至于别人有了落井下石的机会。  贾府为什么要谋反啊?反清复明?呵呵。这个没想过。
  25#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回复日期: 20:47:00    我主要认为贾府在政治上失势了,以至于别人有了落井下石的机会  ======================================================================================  
我认为,对贾赦等人绳之以法,并不是“落井下石”。而是伸张正义。    
回到帖子的主题上来,还是那句话,贾府衰败的原因是由于刑事问题。
  刑事问题也有,政治问题更有。多方面吧。元妃失势已有预兆。一旦去世后贾府几乎命悬一线。抄家也可能由某个极小的事件或物件引起,接二连三牵五挂六,于是大厦倾倒。虽然元春托梦要爹娘退步抽身早,可是纵观盍府众人,可有退步抽身早的意思?用探春的话说外头杀一时杀不死,须要自打自杀才能干净。
  应该是衰亡,贾府就一个王朝的缩写。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你看贾府的众人。开头写的多么的富贵。就想一个王朝的兴起。也提供了物质方面的享受。可是新的贵族豪门要上来。位置只有一个。那就是更换老的贵族豪门。一方面是新的实力,一方面的老的自身见识的下降。只会享受不会恭喜。慢慢的边缘化。慢慢的就亡了。
  贡献,在皇帝面前的不到重用。皇帝身边的人要重用。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你看看中国古代。多少开国功勋富贵了几代。最后还是亡了。
  回复 作者:离离草亭
日期: 22:03:00  刑事问题也有,政治问题更有。多方面吧。元妃失势已有预兆。一旦去世后贾府几乎命悬一线。抄家也可能由某个极小的事件或物件引起,接二连三牵五挂六,于是大厦倾倒。……  =========================================================================================  
社会上的任何事情都和政治有关,但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政治事件。因此我不同意“刑事问题也有,政治问题更有。多方面吧。”这种含混的提法,而明确的提出,贾府衰败的原因是由于刑事问题。  
红楼梦一书里,有两条重线,一个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全书的核心。一个是贾府的兴衰,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悲剧背景。  
我从小说文本里。看不出曹公要写什么政治问题,但曹公却对富贵之家提出了许多警世(或醒世)的问题。比如,在对秦可卿的判词里写道:“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再者,贾府的不肖子弟如果只是像贾宝玉那样无所作为,关系还不大。但贾赦、王熙凤等人触犯了刑律,按照曹公的因果报应思想,是一定恶有恶报的。我以为,不肖子弟的不肖行为,是导致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  
处理刑事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方式也不会相同。如果贾府犯的是刑事问题,贾府的结局将是衰败(主要责任人将被流放,也不会株连太广),如果贾府犯的是政治问题,贾府的结局将是衰亡(主要责任人将被处死,而且会株连全家,贾兰也跑不掉)。  
  回复 作者:小金维尼日期: 23:46:00  
应该是衰亡,贾府就一个王朝的缩写。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新的贵族豪门要上来。位置只有一个。那就是更换老的贵族豪门。……  =========================================================================================  
从原则上来说,你的意见当然是正确的。但红楼梦里所描述的却是另外类型的故事。  
我认为贾府的结局应该是衰败,前面已经讲了许多原因,就不再重复。  
应该如何看待贾府的兴衰,我以为,贾府并不是一个王朝的缩写。贾府的兴衰并不能代表封建社会的兴衰,红楼梦部分是为了警世而写的。  
  我从小说文本里。看不出曹公要写什么政治问题,  但贾赦、王熙凤等人触犯了刑律,按照曹公的因果报应思想,是一定恶有恶报的。我以为,不肖子弟的不肖行为,是导致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  -----------怎么可能没有政治问题?贾府好歹也是皇亲国戚公候之家,不是平民百姓。一则凤姐的娘娘夺锦梦就是影射政治。元妃罩不住贾府了。二则贾赦派贾琏结交平安州,也是政治问题。历代对党争都非常忌惮。三则,忠顺王与贾家不太友好吧。万一有事,你觉得忠顺王会帮助贾家消灾还是恨不得再捅一刀呢?只不过清代文字狱相当酷烈,文中所有涉及政治的哪怕是一丁点影子,也要隐晦到极点。故而,不肖子弟的不肖行为,是贾府衰败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文中特别描写了他们的种种荒淫非法行为,乘着祖荫仍在圣眷仍浓之际不会有什么事,元妃死后圣恩消亡之后呢,政治上的靠山倒了,各种罪都浮出来了。  并不是所有的政治问题,都会灭门九族。连儿童在内一个不剩。所以衰败,还是衰亡,一字之差,差距不是大得离谱。没必要扣字眼。总归是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
  回复 作者:离离草亭
日期: 15:29:00  
1.只不过清代文字狱相当酷烈,文中所有涉及政治的哪怕是一丁点影子,也要隐晦到极点。故而,不肖子弟的不肖行为,是贾府衰败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2.总归是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  ===================================================================================  
1.我是根据红楼梦的文本来讨论红楼梦。我说,贾府的衰败是由于抄家,而抄家的原因是“不肖子弟的不肖行为”,根据的是后四十回的文本和前八十回故事发展的合理延续。由于“清代文字狱相当酷烈”,曹公自己也不可能把贾府衰败的原因写成是政治原因。我是根据小说文本来讨论小说,不做学术上的猜测。  
2.我在帖子的开头已经说明了我对“落了个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理解。贾府不可能完全衰亡,达到“真干净”的地步。因为,贾政并没有做过坏事,善有善报。最后还有贾兰。贾兰是贾政的亲孙子。有些红学家说,贾兰后来当了官,但却年轻轻战死了。不过,我认为,这也不能说明贾家就“真干净”了。也许贾兰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贾桂。总之,如果猜测,那可能性就多了。我认为,应该根据小说文本来讨论小说,做学术上的猜测是研究人员的事。  
  这里没有人做学术上的猜测,也都是根据文本来讨论的,当然选择视而不见那就没办法了。并不是大段文本才叫做证据。只言片语同样是证据。  另外,对于“真干净”,楼主认为贾家还保存贾兰一支血脉,不算真干净。呵~~~~~那么理解不同,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也许贾兰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叫贾桂  ================================================  按后四十回的情节,贾府后来“兰桂齐芒”,这贾桂是贾宝玉的儿子啊。    
  另外“真干净”并不表示贾府的人在世上死净死绝了,而是从贾宝玉的眼里来看,当初那种繁华似锦,当初那些美丽纯真的女孩,当初那些快乐和幸福都风吹去散了,连同烦恼、愁苦也都烟飞灰灭了
作者:离离草亭日期: 20:03:00  
这里没有人做学术上的猜测,也都是根据文本来讨论的,当然选择视而不见那就没办法了。  
……二则贾赦派贾琏结交平安州,也是政治问题。历代对党争都非常忌惮。……  ======================================================================================  
书中多次提到贾赦父子和平安州的交往,但交往是为了什么事,书中则未提及。我认为,这有三种可能:1.政治问题,2.刑事问题,3.亲戚往来。离离草亭网友根据什么认定这是政治问题呢。我认为这只是学术上的猜测。根据我对红楼梦文本的理解,曹公不可能把这一事件写成政治问题。  
在前八十回里,贾府并没有衰败。如果只依据前八十回的文本来讨论,贾府是否会衰败也只能猜测。贾府是否曾被炒过家也需要猜测,探讨贾府衰败的原因就更是猜测。
作者:小雨点002ABC
日期: 20:26:00  
按后四十回的情节,贾府后来“兰桂齐芳”,这贾桂是贾宝玉的儿子啊。  =============================================================================================  
贾宝玉的儿子可能叫贾芳。草字头才能和贾兰平辈。贾府的新一代里可能还有一个姓齐或名字叫齐的人,他应该是探春的儿子。  
  我觉得,衰败还是衰亡,都不重要!!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一定是家有不肖子!!,家族大了,总会出几个不肖的!!    也许,家道的衰,是大气候所至!!    旧象,恐龙的灭绝,决不能怪出了霸王龙,这个贪吃的败家子!!
  我在书话似乎不止一次提过《红楼梦的法律世界》(商务出版社,尹伊君)这本书了。建议李华瑞先生淘这书读读。法律的问题,政治问题,抄家问题,包括经济问题,还有贾赦父子与平安州来往的问题,这书都厘得非常清楚。贾府的衰败来自内因,而非外因就非常清楚了。这结论,更切合文学提示人性的世界的主题,与那句老话,富不过三代也契合。也能解释为何与曹家在雍正上台后没被抄家,即使抄家后也发还用地和房屋可以生存下去,而曹雪芹也还有资格备入选宫迁画师一职。
  为什么说,衰败还是衰亡,不重要!!    整个人生,都是一场悲剧,贾家兴又如何?    生老病死,红颜易老,都是宿命!!    我看红,旧看到了形形色色,各类人物的缩影,还有特定几类有才人的,特征!!    虽然,他们都是以女性的特征,登场的!!    世间男女,也就那么几类人!!
  也许《红》就是一面镜子,自己总能在里面找出,一个自己的缩影!!    然后,自怜一下,再自恋一下!!    最后,感叹一下,世态炎凉,命运强大,我等弱小!!
  至于,什么“贪官污吏和各种腐败”别说,雪芹那个时代!!    中国,从古到今,一直如此!!    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鼎盛期,衰败期,不需要不断的重复这些,愤世疾俗的口头禅!!    有富人,旧必有穷人;有显贵,旧必有平民!!    富人不欺穷人,何来富?    显贵不压平民,何来贵?
  写书的,大都是一相情愿的理想主义者!!    各位,以为呢?
  根据我对红楼梦文本的理解,曹公不可能把这一事件写成政治问题。  ----------就是说么,各人理解不同,你是你的理解好了。别人再讲一千遍,你还是你的理解。恕不跟了~~~~~
  回复 作者:青衫野影 日期: 12:20:00  
1.为什么说,衰败还是衰亡,不重要!!      整个人生,都是一场悲剧,贾家兴又如何?    
  生老病死,红颜易老,都是宿命!!  
2. 有富人,就必有穷人;有显贵,就必有平民!!  ===========================================================================================    1.我是一个教员,专业是钢铁冶金。这些年来,冶金技术进步很快。有许多方法,前几年还很有用,过几年就无人问津了。比如说,平炉炼钢在若干年前,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支柱。但后来转炉技术站了上风。一座座花了大价钱建造的平炉只好拆掉给转炉让地方。是不是说,好了好了,“当年平炉今何在,不如歇着纳风凉”。现在计算机技术又加进来了,是不是说,好了好了,“当年转炉今何在,不如什么都不干”。     那些经历过世事沧桑的老年人喜欢咏唱好了歌,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了。干事的人还是要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可能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吧。今天吃青菜还是吃烤鸡,可能不能说,反正过一阵还会饿,吃什么都一样吧。  宿命是谁也逃不掉的。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进行个人奋斗。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冥冥中的主宰只管大事,不管小事的。  
2.“有富人,就必有穷人;有显贵,就必有平民”,这句话的后边一句是对的,而前边一句值得探讨。  
当今社会的发展表明,中产阶级在社会里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富人”只有依靠中产阶级为他们工作时才能“富”,而不是依靠“杀穷”。(我不讨论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富人”)。  
“穷人”是一个非常相对的概念。联合国对“穷人”有明确的经济定义。各国对“穷人”也有各不相同的经济定义。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美国是没有“穷人”的,可是富人并不少。  
  回复 作者:笙歌拂衣 日期: 12:13:00    我在书话似乎不止一次提过《红楼梦的法律世界》(商务出版社,尹伊君)这本书了。建议李华瑞先生淘这书读读。  ======================================================================================  
谢谢你的建议。 我会读这本书,如果好找的话。我不是红楼梦的研究人员,只是喜欢发发议论而已。 我大概不会费力气去钻研红楼梦的。  
我认为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这一观点恐怕难以改变。
  回复 作者:离离草亭
日期: 13:18:00    就是说么,各人理解不同,  =======================================================================================  
很高兴能和你交换意见,各人保留各人的看法好了。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20:10:00   
   谢谢你的建议。 我会读这本书,如果好找的话。我不是红楼梦的研究人员,只是喜欢发发议论而已。 我大概不会费力气去钻研红楼梦的。     我认为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这一观点恐怕难以改变  ------------------------------------------------------  那《红楼梦》是刑事小说吗?
  楼主,从薛蟠的事情更能说明政治实力是解决刑事问题的最小效的途径。薛蟠强占民女,打死人命,象没事人一般,靠的是什么,还不是贾、王两家的实力。事实怎么样呢?事实是,贾、王两家当时在朝庭上势力如日中天,甚至不需要只言片语,贾雨村就帮他们搞定了。  如果贾家的势力一如既往,那么贾府子弟聚赌取乐、放利生财、强抢石呆子扇子能算什么问题?殊不知,凤姐在处理尤二事情时,如何指使人告,如何地方官判都尽在掌握,靠的是什么?还不是政治上的实力。  如果贾、王两家在政治上失势,怎么会有抄家事情的发生。如果抄家,那只能说明贾、王两家在政治上彻底垮台。  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纯情小说,红楼梦是现实小说,而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政治无处不在,更别说贾府是从政治起家的,其荣辱成败,更是和政治息息相关。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日期: 20:29:00  
另外“真干净”并不表示贾府的人在世上死净死绝了,而是从贾宝玉的眼里来看,当初那种繁华似锦,当初那些美丽纯真的女孩,当初那些快乐和幸福都风吹去散了,连同烦恼、愁苦也都烟飞灰灭了。  ===========================================================================================  
我很同意你的见解。  
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认为,贾府在衰败以后会仍然存在,可能从一等府第变成了三等府第,但贾府后继有人。
  回复 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20:15:00  那《红楼梦》是刑事小说吗?   ==========================================================================================  
《红楼梦》不是刑事小说或悬疑小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它的核心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红楼梦》还有些警世小说的意味,警告富贵人家的子弟不要像贾宝玉那样荒废了年轻时的宝贵时光,以至于老来无一技之长,警告富贵人家的子弟不要像贾赦等人违法乱纪,以至于毁掉了祖先留下的产业。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日期: 22:01:00  
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纯情小说,红楼梦是现实小说,而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政治无处不在,更别说贾府是从政治起家的,其荣辱成败,更是和政治息息相关。  ===========================================================================================  
你说“而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政治无处不在”,我完全同意。但现实生活中,比如具体的生计问题,比如节假日如何度过(顺便祝你端午好!),这个月的工资如何支配,恐怕是不能当成政治问题加以处理的。  
即使是在清朝,政治上也不是一片黑暗,还是有王法的。清朝能延续三百年。并不是只靠黑暗的政治就能维持的。清朝除了政治黑暗的一面,还有政治清明的一面。王法是皇帝制定的,皇帝会要求手下的官员们遵守王法。  
现在不谈清朝,谈谈红楼梦小说里的王朝。假如在元妃活着的时候,有一位御史上本告了贾赦。我想,有可能,皇帝看在元妃的面子上,从轻发落。但也有可能,皇帝生了气,交给司法机关按律例办理。元妃也可能因此受到皇帝的冷落。  
就是更早的宋朝,也还有铁面无私的包公。如果到处一片黑暗,那王朝也维持不下去。而红楼梦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08:27:00   
回复 52#       回复 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20:15:00    那《红楼梦》是刑事小说吗?     ==========================================================================================     《红楼梦》不是刑事小说或悬疑小说。《红楼梦》是爱情小说,它的核心是宝黛的爱情悲剧。《红楼梦》还有些警世小说的意味,警告富贵人家的子弟不要像贾宝玉那样荒废了年轻时的宝贵时光,以至于老来无一技之长,警告富贵人家的子弟不要像贾赦等人违法乱纪,以至于毁掉了祖先留下的产业。  -------------------------------------------------------  
对呀,您的逻辑是“《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所以得出了“贾府的衰败(或者衰亡)不是因为政治原因。”,那您现在确定了“《红楼梦》不是刑事小说”,为什么可以得出“贾府的衰败(或者衰亡)是因为刑事原因”?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08:29:00   
回复 53#       回复 作者:小雨点002ABC 日期: 22:01:00     红楼梦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纯情小说,红楼梦是现实小说,而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政治无处不在,更别说贾府是从政治起家的,其荣辱成败,更是和政治息息相关。    ===========================================================================================     你说“而现实生活中,从古到今,政治无处不在”,我完全同意。但现实生活中,比如具体的生计问题,比如节假日如何度过(顺便祝你端午好!),这个月的工资如何支配,恐怕是不能当成政治问题加以处理的。     即使是在清朝,政治上也不是一片黑暗,还是有王法的。清朝能延续三百年。并不是只靠黑暗的政治就能维持的。清朝除了政治黑暗的一面,还有政治清明的一面。王法是皇帝制定的,皇帝会要求手下的官员们遵守王法。     现在不谈清朝,谈谈红楼梦小说里的王朝。假如在元妃活着的时候,有一位御史上本告了贾赦。我想,有可能,皇帝看在元妃的面子上,从轻发落。但也有可能,皇帝生了气,交给司法机关按律例办理。元妃也可能因此受到皇帝的冷落。     就是更早的宋朝,也还有铁面无私的包公。如果到处一片黑暗,那王朝也维持不下去。而红楼梦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法制的黑暗不黑暗,不是由我们去推断那个时候是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是根据作者的文本写作,那么多的文字,关于葫芦僧的葫芦案,关于凤姐可以买通张华包揽诉讼,关于石呆子案,关于贾府要送银子给宫里的公公用。。。。。这些文字,您看不到“法制黑暗”,看不到“政治关系”,确实是如离离说的,您自己看不见,别人是拿您没办法的。  
  回复 作者:偶像的清晨
回复日期: 10:04:00  
法制的黑暗不黑暗,不是由我们去推断那个时候是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是根据作者的文本写作……  =======================================  
1.因果报应是红楼梦的重要思想: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此,只有前八十回的文本,给不出完整的讨论结果。比如,你问我:“……关于葫芦僧的葫芦案,……关于石呆子案……, 这些文字,您看不到‘法制黑暗’,看不到‘政治关系’……”。我当然看到了。但这些只说明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面。红楼梦不是暴露文学,红楼梦是要让恶人得到恶报的。贾雨村在后四十回里是被法办了的。这表示了当时的政治有清明的一面。  
2.红楼梦一书的核心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而贾府的兴衰和社会上的事态万象只是红楼梦的背景。你所举的“法制黑暗”的许多例子,只是红楼梦一书中的次要内容(更不用说,我认为,当时社会的法制还有清明的一面)。不能用次要内容来给小说定性。(这是我对以下问题的回答:[作者:偶像的清晨:那您现在确定了《红楼梦》不是“刑事小说”,为什么可以得出贾府的衰败(或者衰亡)是因为“刑事原因”? ])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17:05:00
    回复 作者:偶像的清晨 回复日期: 10:04:00
     法制的黑暗不黑暗,不是由我们去推断那个时候是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是根据作者的文本写作……
    =======================================
     1.因果报应是红楼梦的重要思想: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因此,只有前八十回的文本,给不出完整的讨论结果。比如,你问我:“……关于葫芦僧的葫芦案,……关于石呆子案……, 这些文字,您看不到‘法制黑暗’,看不到‘政治关系’……”。我当然看到了。但这些只说明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面。红楼梦不是暴露文学,红楼梦是要让恶人得到恶报的。贾雨村在后四十回里是被法办了的。这表示了当时的政治有清明的一面。
     2.红楼梦一书的核心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而贾府的兴衰和社会上的事态万象只是红楼梦的背景。你所举的“法制黑暗”的许多例子,只是红楼梦一书中的次要内容(更不用说,我认为,当时社会的法制还有清明的一面)。不能用次要内容来给小说定性。(这是我对以下问题的回答:[作者:偶像的清晨:那您现在确定了《红楼梦》不是“刑事小说”,为什么可以得出贾府的衰败(或者衰亡)是因为“刑事原因”? ])
  ----------------------------
没有要求您将《红楼梦》定性为政治小说啊。
不赞同的是您的"贾府的败亡是因为刑事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的这个观点。
小雨点和我认为,中国的现实、国情,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以及红楼梦中的文字叙述,都看到政治对刑事是进行干预的,所以贾府的衰败亡是表面为刑事起因,本质上是政治因素。所谓“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这个“势败”二字,就明显的是势力,政治势力的意思,才有因了刑事成为“犯事”的事,如果“势不败”,就是刑事也可以“无事”的,我们是这观点,表示不赞同您的"贾府的败亡是因为刑事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的观点,并不是要求您将《红楼梦》定性为政治小说啊。
《红楼梦》不是政治大量主体的小说,并不等于贾府的衰败和政治无关。正如《红楼梦》不是刑事大量主体的小说。也不等于贾府的衰败和刑事无关。
如果您可以认为,因为《红楼梦》不是政治大量主体的小说,就可以得出结论,贾府的势败不是因为政治,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图。那我也可以同样的推论:因为《红楼梦》不是刑事大量主体的小说,就可以得出结论,贾府的势败不是因为刑事,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意图。我同样反驳了您的观点。
  作者:偶像的清晨
回复日期: 17:35:00    不赞同的是您的“贾府的败亡是因为刑事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的这个观点。  ===================================================================================  
讨论到现在,我觉得你只是在反对我的观点。现在我很想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即这个帖子的主题:贾府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你并没有文本可以依据,因为贾府在前八十回里并没有衰败,所以你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以及红楼梦中的文字叙述”来猜测。但是,如果你只是从“红楼梦中的文字叙述”来猜测,像许多红学家所做的那样,我觉得还是合理的猜测方法。但你说,你要从“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从我们现在看到的现实”来猜测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事件,就是说,你要从200年以后的现实,来猜测200年以前的小说情节。恕我直言,你猜测的可靠性是非常可疑的。  
你说:“贾府的衰败亡是表面为刑事起因,本质上是政治因素”。你如何知道贾府衰败的表面起因是刑事问题呢?你说的“本质上是政治因素”又具体指的是什么因素呢?  
我感觉,你的观点并不明确。希望你能把你的观点说得明确一点。这样对继续讨论是有好处的。  
  楼主这个贴牵涉到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专制社会的法制    专制社会,是所谓法制社会,这个衣钵上承自管仲,韩非集大成,简单说,就是黑社会统治,一切终极权利(不是权力)都归于皇帝,所有的官员都是皇帝代理人。在这个概念上,所谓的“法”,其实只是皇帝对官员,官员对百姓的一个管理手段,随意性很大,弹性也很大,而且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一体,期间无事不可勾兑。万法如此,刑法当然也是。    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是常态,也就是说,一般的刑事案子,贵族是具有事实上的豁免权的。而所有的贵族,也往往以不守法而炫耀于人前,(其实也不单是贵族,看当今,以不守法而自居的往往也是自认“有本事”的,这个正是几千年法制的遗毒。哪怕是认识个把交警,不也不拿交通法规当回事情嘛。)    在这个前提下,所谓“刑事问题”,其实是伪命题,政治正确,啥事都无所谓,违法犯罪,甚至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政治不正确,那就是愈加之罪何患无辞。    还记得萧何为了避免嫌疑,拼命贪渎以解除刘邦疑虑的事情吗?刑事犯罪,在某个程度上,即是表现了受宠信的程度,也是故意授人以柄,交一个投名状嘛。    
  回复 作者:洞烛 日期: 18:39:00  
楼主这个贴牵涉到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专制社会的法制  =========================================================================================  
一方面,我想,洞烛兄的意见大部分是对的。另一方面,我从来没有对相关问题仔细做过思考。  
我常常发表谬论,再补充一点吧。  
我在上面的一个人跟帖里写到:“宿命是谁也逃不掉的。但我们还是要努力进行个人奋斗。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冥冥中的主宰只管大事,不管小事吧。”  
这大概是我考虑问题的方式。在清朝,皇帝有对一切刑事问题的最后决定权,但他只能管大事。所以还要制定大清律法。当然法律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执行,有许多贪赃枉法的事。但肯定也许多得到公正判决的案子。清朝的法制有黑暗的一面,也有清明的一面。清朝到了晚期,也还是出现了几个治世之能臣(曾国藩、李鸿章等)。  
朋友说,如果在清朝,我大概是个改良派,当不了革命者。或许如此吧。    
我说贾府衰败的原因是刑事问题,根据的是后四十回的文本。我认为后四十回的情节是很合理的。曹公不愿让红楼梦文本牵扯政治,应该是事实。
  我还想咨询一下楼主:抄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整个家族的人员全部沦为奴隶吗?可是宝玉出家了,贾兰当官了,袭人嫁戏子了?他们为何命运各有差异?
  回复 作者:丹霞000
日期: 16:31:00  
抄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整个家族的人员全部沦为奴隶吗?可是宝玉出家了,贾兰当官了,袭人嫁戏子了?他们为何命运各有差异?  ===============================================================================  
在前八十回里,并没有贾府抄家的暗示,因此难以从前八十回猜测抄家的事。在后四十回里写了贾府被抄家的事。大致情况可以看105-107回。简要情况见以下引文:  第107回引文:【北静王便述道:“主上因御史参奏贾赦交通外官,恃强凌弱。据该御史指出平安州互相往来,贾赦包揽词讼。严鞫贾赦,据供平安州原系姻亲来往,并未干涉官事。该御史亦不能指实。惟有倚势强索石呆子古扇一款是实的,然系玩物,究非强索良民之物可比。虽石呆子自尽,亦系疯傻所致,与逼勒致死者有间。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所参贾珍强占良民妻女为妾不从逼死一款,提取都察院原案,看得尤二姐实系张华指腹为婚未娶之妻,因伊贫苦自愿退婚,尤二姐之母愿结贾珍之弟为妾,并非强占。再尤三姐自刎掩埋并未报官一款,查尤三姐原系贾珍妻妹,本意为伊择配,因被逼索定礼,众人扬言秽乱,以致羞忿自尽,并非贾珍逼勒致死。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贾蓉年幼无干省释.贾政实系在外任多年,居官尚属勤慎,免治伊治家不正之罪。”】  【只有邢夫人尤氏痛哭不已.邢夫人想着“家产一空,丈夫年老远出,膝下虽有琏儿,又是素来顺他二叔的,如今是都靠着二叔,他两口子更是顺着那边去了。独我一人孤苦伶仃,怎么好。”那尤氏本来独掌宁府的家计,除了贾珍也算是惟他为尊,又与贾珍夫妇相和,“如今犯事远出,家财抄尽,依往荣府,虽则老太太疼爱,终是依人门下。…….”】  【此时宁国府第入官,所有财产房地等项并家奴等俱已造册收尽。】  
贾府有荣宁两府,宁国府抄的干干净净,基本没留下什么。  
荣国府的贾赦部分,情况也和宁国府大致相同。  
荣国府的贾政部分,基本保留原状。贾政部分的大管家王凤姐和贾琏由于放高利贷,官府抄没了他们的财产。  
因为贾政部分基本保留原状,贾宝玉、贾兰、袭人的前景才各不相同。
  咨询一下楼主:赖家是家奴,为什么其后代可以做官?写赖尚荣当官的最主要用意是什么?例如,赖家无法无天,连累贾家?贾家事败,赖家落井下石?
  回复 作者:丹霞000 日期: 17:08:00  
咨询一下楼主:赖家是家奴,为什么其后代可以做官?写赖尚荣当官的最主要用意是什么?  ==============================================================================   
我不了解清代的家奴制度,因此希望书话里的高手能帮忙解答你的问题。  
我从常理上来推断,家奴的子女应该还是家奴。可能赖总管对贾府有功,贾府特别恩准免除赖尚荣的家奴身份,并允许赖尚荣可以读书并参加科举考试。  
我觉得,红楼梦写写赖尚荣当官的最主要用意可能是想说明:人生无常。今日为奴,明日可以为官;今日为官,明日可能为奴。
  @李华瑞
20:20:00    回复 作者:丹霞000 日期: 17:08:00     咨询一下楼主:赖家是家奴,为什么其后代可以做官?写赖尚荣当官的最主要用意是什么?    ==============================================================================     我不了解清代的家奴制度,因此希望书话里的高手能帮忙解答你的问题。     ...........  -----------------------------  我常想会不会跟清代的旗人有关?例如旗人出身的官员,对皇帝一律自称奴才;还有包衣,也是身份很下贱的奴隶,但他们出了不少官员和有钱人。
  楼主,也太那个了吧。  刑不上大夫,今天还是真理。  那样的家族破落首先是政治上失势,其次是经济上挥霍无度,入不敷出。  两种原因交错,最终崩溃,而后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万劫不复。  而后产生新的利益集团。  这样的循环,不知有多少。  
  作者:柏油路上的黑蚂蚁
回复日期: 12:49:00  
刑不上大夫,今天还是真理。  
那样的家族破落首先是政治上失势,其次是经济上挥霍无度,入不敷出。  两种原因交错,最终崩溃。  ==============================================================================  
我是根据120回文本得出的结论:贾府的衰败是由于刑事问题而引发的。
  作者:柏油路上的黑蚂蚁 回复日期: 12:49:00     刑不上大夫,今天还是真理。     那样的家族破落首先是政治上失势,其次是经济上挥霍无度,入不敷出。    两种原因交错,最终崩溃。    ==============================================================================     我是根据120回文本得出的结论:贾府的衰败是由于刑事问题而引发的。    ----------------------------------------------------  这只是个导火索,甚至可以说是借口,把柄。  雍正在用得着年羹尧的时候把他捧上了天,群臣也无不奉承。  雍正在用不着年羹尧的时候给他列了90条罪状,群臣也搜刮心思的弹劾。  其实站在那样的位置,谁屁股上没屎。  就看你愿不愿意看,怎么看。  顺便说一下,现在也一样,  地市级以上领导倒霉的原因,没有一个是因为像判决书说的那样。  不信,你可以搜一下广东茂名书记罗荫国语录  
  这是本人总结的古代家族富贵循环路径图  (今天也基本类似,不过家族这个词在今天可以理解为以某人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而且现在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的比较少,主要是侵犯了别人的政治、经济地盘,有点黑社会火拼的味道。如果你要相信反腐是为民除害,那你就是天底下最傻的傻瓜)    
1.某人因某种原因而政治显赫,经济富足。    2.子孙繁衍,人口众多,奢靡之风渐起,排场越来越大,而且只能向高不能向低。    3.各顾小家、享乐,无人关心家族发展。    4.欲望膨胀,为非作歹,还好有家底兜着(政治和经济实力),显规则对它们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5.卷入政治斗争,经济上入不敷出,机灵人开始加大挖墙脚力度,留好退路,并成多米牌效应,彼此心照不宣。大厦加速倒塌。    6.经济上入不敷出,在圈内没有贴心人了。且以前的把柄太多,被政敌一下子全兜了出来,彻底打垮。    7.新的利益集团填补空白。              
  作者:柏油路上的黑蚂蚁
回复日期: 12:25:00    这只是个导火索,甚至可以说是借口,把柄。  ==============================================================================  
我是因书论书。红楼梦一书是不谈政治的。书中的贾府并没有政敌。你的说法只是推测。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20:10:00   
回复 74#       作者:柏油路上的黑蚂蚁 回复日期: 12:25:00      这只是个导火索,甚至可以说是借口,把柄。    ==============================================================================     我是因书论书。红楼梦一书是不谈政治的。书中的贾府并没有政敌。你的说法只是推测。  ---------------------------  四大家族只有薛家的主业不是从政,其余三家皆是。    从政的人会没有政敌?这个推测很强大。可卿之死列了一长串王郡公侯伯爵的名字白列了。忠顺王府派了个下官要琪官,贾政怕成那样,真是胆小过鼠。
  贾府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就是结局,楼主的推测是一种观点,但可能与文本旨义有一定的距离。贾府衰败的原因如果是非政治原因的话,作者和批者又何必费那么大劲将“真事”隐去,而以假语村焉?红楼梦这个大葫芦真的迷住人了。
  四大家族只有薛家的主业不是从政,其余三家皆是。  --------------------------------------------------    补充一下,薛家是皇商。
  回复作者:笙歌拂衣 日期: 13:38:00  从政的人会没有政敌?这个推测很强大。可卿之死列了一长串王郡公侯伯爵的名字白列了。忠顺王府派了个下官要琪官,贾政怕成那样,真是胆小过鼠。  ==============================================================================  
我是因书论书。红楼梦一书是不谈政治的。书中并没有关于贾府政敌的描写。。虽然“这个推测很强大”,但只是推测。我评论红楼梦是以文本为依据,不以推测为依据。  
至于“可卿之死”,那是红楼梦里的一笔糊涂账。
  回复作者:无意稻谷 日期: 14:03:00  楼主的推测是一种观点,但可能与文本旨义有一定的距离。贾府衰败的原因如果是非政治原因的话,作者和批者又何必费那么大劲将“真事”隐去,而以假语村焉?  =============================================================================  
将“真事”隐去,是写小说最通用的原则,即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至于小说的旨意,红楼梦里有明确的说明。见第一回引文【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这里明确说明,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是不谈政治的。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20:31:00   
   至于小说的旨意,红楼梦里有明确的说明。见第一回引文【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这里明确说明,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是不谈政治的    ======================================================================  
依据这段话,那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是谈&刑事&的?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21:11:00  依据这段话,那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是谈&刑事&的?  ==============================================================================  都说我读书不仔细,我看你也不够仔细。在第一回上面的引文中,对红楼梦的旨意有明确的说明:【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就是说,红楼梦的主旨是“大旨谈情”。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08:08:00   
回复 81#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21:11:00    依据这段话,那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是谈&刑事&的?    ==============================================================================    都说我读书不仔细,我看你也不够仔细。在第一回上面的引文中,对红楼梦的旨意有明确的说明:【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就是说,红楼梦的主旨是“大旨谈情”。      ===================================================================  
是呀,“大旨谈情”,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刑事小说,依照你的逻辑,是要“因书论书”,不谈贾府的政治,同样也不要谈贾府的刑事,对吧?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楼主:空空道人的这段话就是红楼梦不谈政治的依据?照这么理解,作者花费“十年”心血(又何止是十年)来书写这“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目的就是为了供认“消愁破闷”、“喷饭供酒”?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8:17:00  是呀,“大旨谈情”,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刑事小说,依照你的逻辑,是要“因书论书”,不谈贾府的政治,同样也不要谈贾府的刑事,对吧?  ==============================================================================  
红楼梦只是“不谈贾府的政治”而已,谁规定的“也不要谈贾府的刑事”?在后四十回里“谈贾府的刑事”,才能使故事的情节向前发展。
  回复作者:无意稻谷 日期: 8:42:00  楼主:空空道人的这段话就是红楼梦不谈政治的依据?照这么理解,作者花费“十年”心血(又何止是十年)来书写这“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目的就是为了供认“消愁破闷”、“喷饭供酒”?  ===============================================================================  
红楼梦一书主要是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是红楼梦的核心。这一爱情悲剧“字字皆是血”。这是一段和作者有关的经历,写得极其凄婉动人。特别是“林黛玉焚搞痴情”一节,极具震撼力,几百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为宝黛的爱情悲剧留下了眼泪。
  与楼主的观点不同了,红楼梦虽已“情”为线,但“爱情故事”绝不是其核心,如果是单纯的爱情故事,就更没有必要想方设法隐藏了,“直言”不是更好吗。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12:52:00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8:17:00
    是呀,“大旨谈情”,不是政治小说,也不是刑事小说,依照你的逻辑,是要“因书论书”,不谈贾府的政治,同样也不要谈贾府的刑事,对吧?
    ==============================================================================
     红楼梦只是“不谈贾府的政治”而已,谁规定的“也不要谈贾府的刑事”?在后四十回里“谈贾府的刑事”,才能使故事的情节向前发展。
  =====================================================================
呵,那又谁规定了“不谈政治”?你“大旨谈情”,能推论出“不谈政治”,我就不能推论出“不谈刑事”么?
贾雨村胡芦案里,“护官符”说,算不算政治描写?还有石呆子案,算不算“人情大于法,政治势力大于法”的政治描写?还有王熙凤的对张华婚姻案,想叫人去告就去告,想叫人去撤就去撤,是不是“政治势力大于法”?还有王熙凤的逼金哥退婚,是不是“政治脸面大于法”?
  回复 作者:无意稻谷日期: 13:07:00  与楼主的观点不同了,红楼梦虽已“情”为线,但“爱情故事”绝不是其核心,如果是单纯的爱情故事,就更没有必要想方设法隐藏了,“直言”不是更好吗。  ===============================================================================  
如果“直言”就不是小说了,那叫报告文学。如果红楼梦“直言”秦可卿的名字和她的丑行,可能秦可卿的亲属要打上门来,红楼梦可能就写不成了。  
请问无意稻谷兄的观点是什么?有何不同?
  回复 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13:11:00  1.呵,那又谁规定了“不谈政治”?你“大旨谈情”,能推论出“不谈政治”,我就不能推论出“不谈刑事”么?  2.贾雨村胡芦案里,“护官符”说,算不算政治描写?......  ============================================================================  1.你“不能推论出不谈刑事”,因为红楼梦里已经写了刑事问题。  2.第一回引文:【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就是说,按照曹雪芹先生的意见,“贾雨村胡芦案里,‘护官符’说”等等,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并没有涉及实质的政治问题。  
  没有,可能是误解哈。我是说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红楼的主体是“爱情故事”的话,那只是看到了红楼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政治的,这个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原因。这些人物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21:11:00
     1.你“不能推论出不谈刑事”,因为红楼梦里已经写了刑事问题。
    2.第一回引文:【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
    就是说,按照曹雪芹先生的意见,“贾雨村胡芦案里,‘护官符’说”等等,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并没有涉及实质的政治问题。
  =====================================================================
是咯,"人情大于法,权势大于法"的事写实了一件又一件,还"不涉及实质的政治问题".您要选择性失明,谁又能拿您有什么办法.
作者:无意稻谷
回复日期: 21:14:00
    没有,可能是误解哈。我是说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红楼的主体是“爱情故事”的话,那只是看到了红楼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政治的,这个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原因。这些人物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
关于《红楼梦》,我最不赞同的说法就是"爱情小说".
我认同的说法是"世情小说",以及"封建社会的标本",这样的说法.
"封建社会的标本",这标本涉及\描写\写实了封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写了贵族的精致生活,写了大观园一个青春的世界,也写了现实\成年人的世态人情等,当然还包括了政治对法理的凌驾这方面的现实描写.
作者自称"大旨谈情",当然是因为他也确实也想"谈情",同时,这句话,也象是茶馆里挂着的那个"莫谈国事"的牌子,不过是一个免责声明,意思是-我不鼓动这里的人"谈国事",他们谈了什么,你们不要认为是我老板主使的.但是,真正的茶馆里,谈了"国事"的又有何其多.《红楼梦》亦是如此,作者确实也用大量笔墨写了"情",但同时,也用了"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的手笔,浑然一体地写了这个同时也是"无情"的现实世界的各种规则\欲望\冷酷\斗争.同时写了"无情"的世界,又要避免文字狱,所以挂个"大旨谈情"的牌子.挂了,又怕人家真以为他就是"大旨谈情",看不到这本书的现实主义的那部分揭示,所以又说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时,楼主李先生不愿意这样读《红楼梦》,认为那就是"爱情小说",那也是李先生的自由,咱们交换我们自己的看法,也是咱们的自由.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回复日期: 21:44:00  是咯,&人情大于法,权势大于法&的事写实了一件又一件,还&不涉及实质的政治问题&.您要选择性失明,谁又能拿您有什么办法.  ============================================================================  
有人问我,北京是一个居住安全的城市吗?我说,是。  
那么有人说了,打开北京的报纸,每天都有刑事案件发生,如果一个月以后总汇,刑事案件一大堆。  
我说,北京的刑事案件再多也是“个案”。北京是一个居住安全的城市。  
你说我“选择性失明”,我可以说你选择性“更”失明。你再说我,更加的“选择性失明”。打口水仗没有意思,有理你就说嘛。
  回复作者:无意稻谷 日期: 21:14:00    没有,可能是误解哈。我是说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红楼的主体是“爱情故事”的话,那只是看到了红楼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政治的,这个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原因。这些人物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   说“这个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原因”并没有文本依据。而且按照曹雪芹“盛极而衰”世事无常的观点,“衰极而盛”也是必然的。
  @偶像的清晨
22:08:00    作者:无意稻谷 回复日期: 21:14:00      没有,可能是误解哈。我是说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红楼的主体是“爱情故事”的话,那只是看到了红楼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政治的,这个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原因。这些人物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  -----------------------------  偶像的清晨兄所论确极。文本每隔一段总是会在悄无声息中出现惊心动魄的语句,真是令人赞叹不已。有前辈说雪芹是戴着镣铐在舞蹈,但我总是认为(我在另一个论坛说过,被删掉了),曹雪芹是在舞蹈,但没戴镣铐,他是在刀尖上舞蹈,却舞出这世界上最美的舞步!那自信、无畏的神态,行云流水又不留痕迹,令人拍案叫绝。然后再参照脂批,明显可以看出,文本与脂批是一个整体,一曲一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批注者就像是个伴舞似的,配合完美,可谓经典。所以我看到很多网友在谈论的话题实际上与文本差距很大,就进来说几句。遗憾的是,时下有很多人受“时尚之学”的影响,心存浮躁,不认真阅读文本,或胡乱猜猜,或跟风骂街,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忧。当然,楼主华瑞兄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感觉他知道的比我多。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好像不太合适,请华瑞兄不必介意。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日期: 22:08:00  作者自称&大旨谈情&,当然是因为他也确实也想&谈情&,同时,这句话,也象是茶馆里挂着的那个&莫谈国事&的牌子,不过是一个免责声明,…… 同时写了&无情&的世界,又要避免文字狱,所以挂个&大旨谈情&的牌子.挂了,又怕人家真以为他就是&大旨谈情&,看不到这本书的现实主义的那部分揭示,所以又说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据你说,曹公说是“大旨谈情”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红楼梦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的真实内容,就被一块“大旨谈情”的牌子遮掩过去了。清朝那些管理文化的官员水平也太低了吧!
  @李华瑞
8:02:00    回复作者:无意稻谷 日期: 21:14:00      没有,可能是误解哈。我是说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红楼的主体是“爱情故事”的话,那只是看到了红楼的一面。它的另一面是政治的,这个家族衰亡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原因。这些人物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  -----------------------------  不知华瑞兄有没有感觉到,红楼人物的悲剧是突然间发生的,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在前面有多处提醒。如果是“盛极而衰”自然过程的话,一切又怎么会来得突然呢。既然前面秦可卿已经给凤姐托梦了,如果家族衰败的迹象很明显了,为什么精明的凤姐没于采取措施改进呢。
  回复作者:无意稻谷日期: 8:05:00  当然,楼主华瑞兄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感觉他知道的比我多。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好像不太合适,请华瑞兄不必介意。  ==============================================================================  
我是论坛里读书最少,知道最少的网民之一。只是爱发议论而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你批驳我的意见不要客气。第一,我是因书论书,以120回红楼梦为讨论的依据,而不以脂批为依据。第二,我是因事论事,不以个人恩怨论是非。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08:30:00
      据你说,曹公说是“大旨谈情”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红楼梦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的真实内容,就被一块“大旨谈情”的牌子遮掩过去了。清朝那些管理文化的官员水平也太低了吧
  =====================================================================
哼!《红楼梦》是确实被清当局列为过“禁书”的,这些文化官员的观点也和你不一样,不是仅仅“大旨谈情”,呵。
作者:李华瑞
回复日期: 07:52:00
    回复作者:偶像的清晨 回复日期: 21:44:00
    是咯,"人情大于法,权势大于法"的事写实了一件又一件,还"不涉及实质的政治问题".您要选择性失明,谁又能拿您有什么办法.
    ============================================================================
     有人问我,北京是一个居住安全的城市吗?我说,是。
     那么有人说了,打开北京的报纸,每天都有刑事案件发生,如果一个月以后总汇,刑事案件一大堆。
     我说,北京的刑事案件再多也是“个案”。北京是一个居住安全的城市。
     你说我“选择性失明”,我可以说你选择性“更”失明。你再说我,更加的“选择性失明”。打口水仗没有意思,有理你就说嘛。
  ==================================
以统计而论,《红楼梦》前八十回,压根就没写过一件“依法判决”的案子,“依法率”为“0%”,还叫什么“个案”。而且,这不是《红楼梦》本身在拿少数个案“做新闻”,而是你去读其他的明清小说,《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都是反映“法制黑暗,权大于法的”,《红楼梦》所写之例本身就是当时大量存在“权大于法”的社会现实的举例“写实”,而不是你所说的“报纸上的个案”。
小说的写法和新闻的写法本来就不一样,尤其是《红楼梦》这样一部“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心血之作,是作者经过“看这整个世界”的辛酸思考才下的笔,他写的本来就是一个“全景图”的典型事例,而不是“写新闻”,今天发生什么写什么。你举的“北京的报纸”,完全不适当。
而且,我要陈述的是,《红楼梦》这本书,有没有涉及“政治与刑事的关系”,不要说是一个个事例在那里,就是有“一个”,也是“涉及”,你不承认这个“涉及”,说你“选择性失明”,是冤枉了你么?
如果再说一句冒着本朝的“大不讳”的话说,可能我个人“没出事”人还是“安全”的。如果我或者我家里人“出了什么事”,比如被人伤害,涉诉了,要“依法维权”,而对方又是有权有势,比如势如“未衰败的贾府”的那种的,我对我的能否“依法维权”我一点也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比我走在街上,是否觉得“不安全”,强烈得多。所以你举的“北京是否安全”这样的例子,对于“遇到强势能否依法维权”这样的问题的类比,同样也是不恰当的。因为“街上的强盗”确实是少数,而遇到政治、官员、相当有钱的人“强权、强势大于法”的事例,一直都是中国老百姓看着历朝历代,看着今天的社会现实,我想,“不自信”的人,不会只有我一个。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品毒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