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任务为210000韩元,实际完成219800,达成率是多少?

2013年11月中国房地产百城价格指数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年11月中国房地产百城价格指数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日潍坊市公寓市场报告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日潍坊市公寓市场报告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5:16:3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日潍坊市公寓市场报告.PDF
官方公共微信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管理会计小抄(计算、分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管理会计小抄(计算、分析) 某厂拟投资 30 万引进生产线,引进后当年即可投入使用,估计每年可增加税后利润和折旧 4.5 万,该生产线的使用期为 10 年。引进设备所需款项需全额借款,年利率为 10%。试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A=4.5+30×10%=7.5; n=10; i=10%; NPV=-30+7.5×(P/A,10,10%)=&0 该方案可行。收益表、损益表、利润表、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成本、营业利润某家电企业生产 A 产品,该产品单价 60 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35 元,固定生产成本总额 30000 元,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 18000 元,均为固定性的。该产品期初无存货,本期生产 5000 件,销售 3000 件。要求: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贡献边际、营业利润。解:变动成本法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本期销货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35×(元)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35X()=70000 元贡献边际=销售收入-变动成本=60X5;(元)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45000(元)某厂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 资料单位:件、元年份生产量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推销和管理成本单价第一年 8 000 8 000 15 40 000 10 000 40第二年 10 000 6 000 15 40 000 10 000 40该厂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第一年 150 000 元,第二年 100 000 元,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1、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0=0; 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50 000+0=150 0002、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40 000÷10 000)× 000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00 000+16 000=116 000某服装生产企业,2007 年生产某款服装共 24000 件,销售了 20000 件,单价为 10 元,该批产品的直接材料 48000元,直接人工 19200 元,变动制造费用 4800 元,固定制造费用 12000 元,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8000 元,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4000 元,假定该企业无期初存货。要求:分别按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销售收入=10×(元) 单位销售成本=[()+())÷.5 元销售成本=3.5×(元) 销售毛利=00=130000(元)销售费用=000(元) 营业利润=00=118000(元)变动成本法:销售收入=单价×销售量=000(元) 单位变动成本=[()+4800]÷24000=3(元)变动成本=3×(元) 贡献毛益(边际)=00=140000(元)固定成本=+(元) 营业利润=00=116000(元)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 10 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 5 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 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 4000 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 4 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 1000 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 1000 件,销量为 600 件,单位售价为 40 元。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营业利润。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 元2)期间成本=5;600+ 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 元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 元; 营业利润=+ 元2、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00=26 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 元2)期间成本=4×600+ 元; 4)营业利润=40×600-=5000 元某灯饰生产企业产销 A、B 两上类型的吊灯有关资料如下表示:品种名称\销售数量\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营业利润A (1) 2 B
1000 (4)要求:计算表中用数字(1)(2)(3)(4)表示的项目上,列出计算过程。1)销售数量=(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10=2000 件2)变动成本总额=- 元3)单位贡献毛益=(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数量=()÷1000=15 元4)营业利润=-18000= -3000 元某企业某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 10 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 5 元,单位变动成本制造费用为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 4000 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4 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 1000 元。期初存货量为 0,本期产量为 1000 件,销量为 600 件,单位售价为 40 元。要求:分别按两种方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10+5+7=22 元; 期间成本=×600=7400 元销货成本=22×600=13200 元; 营业利润=40×600-5;600-安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10+5+7+4=26 元; 期间成本=4×600+销货成本=26×600=15600 元; 营业利润=40×600-=5000 元某企业全年需要甲零件 1800 件,每次订货成本 500 元,单位每年储存成本 10 元单价 15 元。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甲零件的经济批量,最佳订货次数,总成本(保留整数)。经济批量 Q= 2*500*4 件; 最佳订货次数 N=4=4 次总成本 T= 2*500*43 元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有关资料如下: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生产量(件) 销售量(件) 年末存货量(件) 250 0单位产品售价(元) 80 80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元) 15 15固定制造费用(元) 000固定销售管理费用(元) 要求:按变动成本法编制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收益表解: 收益表(单位:元)项目第一年第二年销售收入 000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贡献边际 500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 某企业最近三年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收益表及产销情况如下:摘要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销售收入
96000销售成本
60000销售毛利
36000销售及管理费用
15000净收益
21000期初存货量 0 0 4000本期生产量
12000期末存货量 0 假定该企业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 3 元,其固定成本均按每件 2 元分摊于产品。要求: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该企业 年的收益表。解: 收益表项目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营业收入
96000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
36000贡献边际
60000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
20000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15000固定成本合计
35000营业利润 1) 25000某公司的收益表采用完全成本法编制,其 2000 年-2002 年的简明资料如下表:摘要 02销售收入销售成本80000 元50000 元48000 元30000 元96000 元600000 元销售毛利摊销及管理费用30000 元15000 元18000 元15000 元36000 元15000 元净收益 15000 元 3000 元 21000 元该公司这三年的产销情况如下:数量 02生产量(件)销售量(件)12000假定该公司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 3 元,其固定成本按每件 2 元的基础分摊于产品。要求:1)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 年的收益表;2)说明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净收益相差的数额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解:在变动成本法下, 年的损益表如下:02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
21000销售收入
96000变动成本
36000贡献边际
60000固定成本
35000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 1 25000利润差额 0 分析:两种成本法下利润差异存在的原因是:期末存货的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所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差异。第一年的期初与期末存货量相等,均为 0.故差异额为 0,即两者相等。第二年的期末存货量比期初多 4000 件,存货中吸收了 (即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8000 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未在当期损益中扣除,导致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因少扣除而超出 8000 元。第三年期末存货量比期初少 2000 件,在完全成本法下当期扣除的制造费用额大于变动成本法,多扣除的金额==4000 元,故利润较后一方法下的少 4000 元。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 30 000 件和 24 000 件,销售量分别为 20 000 件和 30 000 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 15 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 5 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 180000 元。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 25 000 元。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解: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年份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第一年 000 000 25 000
000第二年 000 000 25 000
000传统式利润表单位:元年份营业收入营业外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第一年
000 25 000 55 000第二年 000
000 25 000 65 000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位为 10 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 4 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 24 000 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 6 000 元,全部系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最近三年的产销量资料如下表:资料单位:件年份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期末存货量第一年 0 6 000 6 000 0第二年 0 8 000 6 000 2 000第三年 2 000 4 000 6 000 0要求:1)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2)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3)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初存货成本;4)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5)用差额简算法验证完全成本法下的各年利润。1)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年份单位产品成本年份单位产品成本第一年 4 元第一年 4+=8 元第二年 4 元第二年 4+=7 元第三年 4 元第三年 4+=10 元2)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年份期末存货成本年份期末存货成本第一年 0 元第一年 0 元第二年 4× 元第二年 7× 元第三年 0 元第三年 0 元3) 变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年份期初存货成本年份期初存货成本第一年 0 元第一年 0 元第二年 0 元第二年 0 元第三年 8000 元第三年 14000 元4)变动成本法: 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年份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第一年
6000第二年
6000第三年
6000完全成本法: 传统式利润表单位:元年份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第一年
6000第二年
12000第三年
)用简算法计算得:第一年营业利润差额=0-0=0 元;第二年营业利润差额=(200)×0第三年营业利润差额=0- 元; 经验证,结果是正确的。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销售量、销售额、利润、、弹性利润、安全边际量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度的销售收入为 150000 元,净利润为 12000 元。预计下年度销售量将减少 75%。如果下年度产品的销售单价仍维持 4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均维持不变,试预测该公司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本年度的销售量=7;40=3750; 预计下年度销售量=%=3375根据本量利基本关系式 P=px-bx-a 代入相关数据:-b××(1-75%)=3375+40-b×3375-计算得:a=78000,b=16故可得下年预计保本量 X0=a÷(p-b)=7;(40-16)=3250企业生产一种产品,上年实际销售量 20000 件,单价 10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 70 元/件,固定成本 300000 元,利润 300000 元。要求:1)假定本年度各种条件均不变,计算本年保本点销售量。2)进行该年度保本点敏感性分析。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7;(100-70)=10000 件保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70+(7;20000)=85保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销售量)=100-(7;20000)=85保本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100-70)×只要本年的单价不低于 85 元,或单位变动成本不高于 85 元,或固定成本不超过 60 万元,就不会亏损。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1999 年销量为 1000 件,单价 20 元,单位成本 14 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 10 元。为扩大经营规模,企业拟租用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为 1600 元,假定 2000 年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要求:1)计算2000 年该企业的保本量;2)若要实现利润增加一倍的目标,2000 年至少销售多少件产品;3)若明年市场上只能容纳 1400 件产品,此时该产品的安全边际量是多少?单位贡献边际=20-10=10(元) 固定成本总额=(14-10)×00(元)保本销售量==560(元) 利润目标=(20××1000)×2=8800(元)目标销售量=()÷10=1440(件) 安全边际量=(件)某轴承制造公司只产销一种型号的轴承,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 12 元,变动成本总额为 120000 元,获营业利润140000 元,假设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 30%,其他条件不变。要求:预测下一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率=7;30%=400000(元)∵营业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000-000(元)销售数量=7;12=10000(件) 单价=销售收入÷销售数量=7;10000=40(元/件)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7;(1-30%)=200000(元)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单价=7;40=5000(件)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1998 年销售收入 1000 万元,税前利润 100 万元,变动成本率 60%。要求:1)计算该公司 1998 年的固定成本;2)假定 1999 年该公司只追加 20 万元的广告费,其他条件均不变,试计算该年的固定成本。3)计算 1999 年该公司保本额。1)1000 万×60%=600 万元;1000 万-600 万-100 万=300 万元2)300 万+20 万=320 万元; 3)320÷(1-60%)=800 万元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 6 元,变动成本总额为 84000 元,获营业利润 18000 元,若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 40%,其他条件不变。要求:预测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销售收入=8%=210000(元);销售量=8=14000(件);单位售价=7;14000=15(元)单位贡献边际=15-6=9(元) 固定成本=00-(元)保本量=7;9=12000(件) 保本额=7;(1-40%)=180000(元)某公司生产并销售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 30000 元。四种产品的销售量、单价及单位变动成本有关资料如下:品名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丁产品单价 900 00单位变动成本 720 0销售量 40 80 20 60要求:1)预测该公司计划期内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四种产品各自的保本销售额;2)该公司将实现多少利润? 解:甲产品的销售额=900×40=36000;乙产品的销售额==16000;丙产品的销售额==20000;丁产品的销售额==18000;总计销售额=90000则:甲产品的销售比重=4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17.8%;丙产品的销售比重=22.2%; 丁产品的销售比重=20%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p-b)÷p=(900-720)÷900=0.2 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0.1;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0.4; 丁产品的贡献边际率=0.3综合贡献边际率 cmR’=40%×0.2+17.8%×0.1+22.2%×0.4+20%×0.3=24.66%故:综合保本额=a÷cmR’=3.66%=121655甲产品的保本额=5;40%=48662; 乙产品的保本额=5;17.8%=21655丙产品的保本额=5;22.2%=27007; 丁产品的保本额=5;20%=24331公司将实现的利润=(p-b)x-a=(180×40+200×80+400×20+900×60)- 元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 年销售量为 8000 件,单价为 240 元,单位成本为 180 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 150元,该企业计划 1998 年利润比 1997 年增加 10%。要求: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1)240×5; 元; 5;(1+10%)=528000 元; 180-150=30 元【30×)÷(240-150)】=8534 件; 4 件98 年应增加销售量 534 件,才能实现目标利润。2)240×5;=192000 元; 30×=48000 元98 年应降低固定成本 48000 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3)(240×5;)÷ 元; 150-144=6 元98 年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 6 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4)150+(24000 + 528000)÷ 元;246-240=6 元;98 年应提高单价 6 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某公司 1998 年销售收入为 180 000 元,销售成本为 160 000 元,其中固定成本为 88 000 元,若 1999 年计划增加广告费 3200 元,产品单价仍为 40 元/件。要求:1)预测 1999 年该公司的保本点;2)若 1999 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 52 800 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1)7;40=4500 件; (00)÷4500=16 元/件保本量=()÷(40-16)=3800 件; 保本额==152 000 元2)(+52 800)÷(40-16)×40=240000 元某公司 1999 年预计销售某种产品 50000 件,若该产品变动成本率为 50%,安全边际率为 20%,单位贡献边际为15 元。要求:1)预测 1999 年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2)1999 年该公司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1)(5)÷(1-50%)=1500000 元; 7;50000=30 元/件保本量=5;(1-20%)=40000 件; 保本额=4=1 200 000 元2)固定成本=15× 元; 税前利润=×=150 000 元某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1998 年单位变动成本为 15 元/件,变动成本总额为 63000 元,共获税前利润 18000 元,若该公司计划于 1999 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 1998 年的 30%。求:1)预测 1999 年的保本销售量;2)若 1999 年的计划销售量比 1998 年提高 8%,则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解:1)6=4200 件; 6%=210000 元; 7;4200=50 元/件(00-18000)÷(50-15)==3686 件2)50×;(1+8%)-15×;(1+8%)-60 元某公司生产甲产品,有关资料如下:全年固定成本总额为 10500 元,变动成本率为 70%,产品销售单价为 50 元。要求:计算该公司的保本点并预计销售量为 1000 件时的利润?解:贡献边际=50×(1-70%)=15(元); 保本量=1=700(件)保本额=1;(1-70%)=35000(元); 预计利润=50×;(1-70%)-某厂某月份的收益表如下: 销售收入 500000销售成本:变动成本 350000固定成本 250000净损失(100000)设现有的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不变。要求:1)如果固定成本增加 100000 元,则保本销售额是多少;2)固定成本增加后,若实现利润 50000 元,销售额为多少?解:变动成本率=000=70%; 贡献边际率=1-70%=30%保本额=(000+50000)÷30%=(元)销售额=(000+50000)÷30%=(元)某公司产销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结构甲 15 9 40乙 8 4 20丙 10 7 40该公司的月固定成本为 2000 元。要求:1)计算该公司的贡献边际率和多品种保额;2)计算销售额为 100000 元时的利润? 解: 收益表品种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结构单位贡献边际贡献边际率甲 15 9 40 6 40乙 8 4 20 4 50丙 10 7 40 3 301)多品种贡献边际率=40%×40%+50%×20%+30%×40%=38%; 2)利润=5;38%-12×某厂在计划期内固定成本 21600 元,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衡),其产量、售价和成本数据如下:要求:计算多品种的贡献边际率、多品种保本额和三种产品的保本额?摘要甲产品乙产品丙产品产量 500 销售单价 25 7.5 4单位变动成本 20 4.5 3单位贡献边际 5 3 1贡献边际率 20% 40% 25%销售收入
5000销售比重 50% 30% 20%多品种的贡献边际率=20%×50%+40%×30%+25%×20%=27%多品种的保本额=2%=80000(元); 甲产品的保本额=8%=40000(元)乙产品的保本额=8%=24000(元); 丙产品的保本额=8%=16000(元)某企业本年度生产 A、B 两种产品,全月固定成本为 72000 元,有关资料如下:产品的单位售价 A 产品 5 元,B产品 2.5 元;产品贡献边际率为 A 产品 40%,B 产品销售量为 A 产品 300000 件,B 产品 400000 件。若下一年度每月增加广告 9700 元,可使产品的月销售量 A 增加到 400000 件,B 减少到 320000 件,说明这一措施是否合算,要求:1)计算保本额;2)说明这一措施是否合算?销售收入:A=5×0000; B=2.5×0000;合计=2500000销售比重:A=7;%; B=7;%综合贡献边际率=40%×60%+30%×40%=36%;保本额=7÷36%=×0000; B=2.5×000;合计=2800000销售比重:A=7;%; B=7;%综合贡献边际率=40%×71%+30%×29%=37.1%; 原有利润=5;36%-12×预计利润=5;37.1%-7-=58400;因为超过了原利润,所以此方法划算。某饮水器生产公司生产三个类型产品,有关资料如下:项目销售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销售结构(%)甲 30 18 40乙 16 8 20丙 10 7 40固定成本总额 19000 元。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类产品的保本额。解:加权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贡献毛益率×销售比例)=(30-18)÷30×40%+(16-8)×20%+(10-7)×40%=38%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贡献毛益率合计=1%=50000(元)甲产品保本额=5%=20000(元)乙产品保本额=5%=10000(元)丙产品保本额=5%=20000(元)已知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1999 年有关资料如下:项目/品种销售量(件) 单价(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甲 乙 丙 假定本年全厂固定成本为 237000 元,若 2000 年消减广告费 1200 元。要求:计算 2000 年的综合保本额及各种产品的保本额? 解:销售收入及销售比重: 甲:620×(元)——62%乙:100×(元)——20%; 丙:60×(元)——18%单位贡献边际: 甲:620-372=248 乙:100-50=50 丙:60-45=15贡献边际率: 甲:248÷620×100%=40% 乙:50÷100×100%=50% 丙:15÷60×100%=25%加权平均的贡献边际率=40%×62%+50%×20%+25%×18%=39.3%综合保本额=(0)÷39.3%=600000各品种的保本额:甲:5;62%=372000 乙:5;20%=120000 丙:5;18%=108000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其单价分别为 8 元和 12 元,贡献边际率分别为 10%和 20%,其全年固定成本总额为 9000 元,假设甲、乙两种产品预计销售量均为 10000 件。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综合保本额)。%08%10` cmR )(`元综合保本额 cmRa)(0 元=甲综合保本额 )(件甲综合保本量= )(0 元=乙综合保本额 )(件乙综合保本量= 某公司生产甲产品,单价为 300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180 元,月固定成本总额为 50000 元,本年度的销售量为10000 件。要求:1)计算本年度的保本量和保本额;2)公司或实现利润 900000 元,销售量和销售额为多少?1)年度固定成本=12×(元) 单位贡献边际=300-180=120(元)贡献边际率=120÷300=40% 保本量=7;120=5000(件) 保本额=7;40%=1500000(元)2)保利量=(000)÷(300-180)=12500(件) 保利额=300×0(元)某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甲,其单位售价为 48 元,本年度销售收入为 33600 元,变动成本 28000 元,净亏损 2400 元。要求:1)为了扭亏甲产品的销售量至少增加多少件;2)若固定成本增加 4000 元,有望实现利润 4000 元,其他因素不变,销售量是多少?1)销售量=3=700(件);固定成本=+ 元;单位变动成本=20=40 元保本量=;(48-40)=1000 件; 销售量增加为
件2)目标销售量=(00)÷(48-40)=2000 件某染料生产企业 9 月份实际销售量为 2000 公斤,原来预测该月的销售量为 1840 公斤,平滑指数α=0.6 。要求:请运用平滑指数法预测 10 月份的销售量?解:10 月份销售额=0.6×.6)×6=1936(公斤)某公司 2004 年实际销售某产品 2000 件,单价为 30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 140 元/件,营业利润为 200000 元。要求:1)计算该公司经营杠杆系数;2)若 2005 年销售量增加 6%,试预测 2005 年的营业利润;3)如果 2005 年的目标利润为 230000 元,计算销售量?贡献边际=;(300-140)=320000 经营杠杆系数=7;.6营业利润=5;(1+6%×1.6)=219200 元利润变动率=(000)÷5;100%=15%销售变动率=15%÷1.6=9.38% 销售量=;(1+9.38%)=2187.6 件企业某年度 7 月份实际销售量为 800 公斤,原来预测该月的销售量为 780 公斤,平滑指数=0.4,请运用平滑指数法预测 8 月份的销售量。解:预计销售量=0.4×800+(1-0.4)×780=788 公斤某企业生产一种甲产品,今年的产销量为 1000 件,售价 20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 90 元/件,营业利润为 55000元。要求:计算 DOL、明年计划增加销售 5%,预测可实现的利润、若明年目标利润为 66000 元,计算应达到的销售量。(1000DOL 利润=5;(1+2×5%)=60500 元利润变动率=()÷55000=20% 销售量=;(1+20%/2)=1100 件某企业生产一种甲产品,今年的产销量为 1000 件,售价 20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 90 元/件,获利 55000 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 5%,预测可实现的利润;3)若明年目标利润为 66000 元,计算可实现的利润?1)基期贡献边际=;(200-90)=110000 元经营杠杆系数=00=22)预计可实现利润=5;(1+2×5%)=60500 元 3)利润变动率=()÷55000=20%销售变动率=20%÷2=10% 销售量=;(1+10%)=1100 件公司某利润中心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部门销售收入 80000 元部门销售产品变动成本和变动性销售费用 30000 元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5000 元部门不可控固定成本 6000 元要求:计算该责任中心的各级利润考核指标。解:部门贡献边际==50000部门经理贡献边际==45000 部门贡献==39000某企业生产产品,资料如下:项目第 1 年生产量 2500销售量 2250年末存货量 250单位产品售价 80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15固定制造费用 100000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25000解:贡献式(变动成本法) 传统式(完全成本法)销售收入 180000 销售收入 180000减:变动成本 33750 减:销售成本 123750贡献边际 146250 毛利 56250减:固定成本 125000 减: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25000固定制造费用 100000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25000利润 21250 利润 31250某电动玩具生产企业预算销售量在
件之间变动;销售单价 80 元;单位变动成本 56 元,固定成本总额50000 元。要求:据上述资料以 1000 件为销售量的间隔单位编制产品的弹性利润预算。弹性利润预算单位:元项目弹性预算销售量(件) 00 8000销售收入 000 000变动成本 000 000贡献毛益 000 000固定成本
000经营杠杆系数、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某企业连续两年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项目 1998 年 1999 年单位贡献边际 60 60销售量 贡献边际 000固定成本 000利润 000要求:计算经营杠杆系数?99 年经营杠杆系数=基期(98 年); 贡献边际÷基期(98 年); 利润=7;预计 2000 年经营杠杆系数=基期(99 年); 贡献边际÷基期(99 年); 利润=7000=2.33某服装企业生产一款服饰,今年的生产量为 2000 件,售价 20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 90 元/件,获利 100000 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 10%,预测可实现的利润。经营杠杆系数=〔(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200-90)×明年预计可实现利润=基期利润×(1+销售量变动充×经营杠杆系数)=5;(1+10%X2.2)=122000 元某公司甲产品 2007 年 3、4 季度各月的制造费用与相关历史资料如下:项目 7 月份 8 月份 9 月份 10 月份 11 月份 12 月份销售量(件) 00 50制造费用(元) 00 80要求:1)用高低点不对制造进行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以便于公司对各类成本进行控制。2)假如 2008 年 1 月份预计的销售量为 2400 件,预计制造费用是多少?1)高点是 10 月份(),低点是 7 月份()b =()÷()= 1.167 元/件 a =×2000 或 × 元则成本模型:y=466+1.167x2)2008 年 1 月份预计制造费用=466+1.167× 元某公司 2000 年 1-6 月份维修费(为混合成本)与有关业务量(为直接人工小时)的历史数据如下:月份直接人工小时(千时) 维修费(千元)1 38 402 46 603 24 404 14 285 30 366 44 46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用高低法将对维修费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建立成本模型;2)预测在直接人工为 40 千小时,维修费总额是多少?解:1)高点坐标(46,60),低点坐标(14,28)b=(60-28)÷(46-14)=1(千元/千小时); A=28-1×14=14(千元); 成本性态模型为 Y=14+X2)维修费总额=14 + 40=54(千元)某电器公司上半年各月的产销量与成本水平如下:项目 1 月份 2 月份 3 月份 4 月份 5 月份 6 月份产量(台) 00 00总成本(元) 000 000 000要求:1)要求高低点法对总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2)7 月份预计产量 5500 台,用高低点法预计 7 月的总成本是多少?解:高点();低点();设线性方程为 y = a + b x, 则 270000 = a + 5100 b , 230000 = a + 4100 b∴a=6600,b=40 ∴y=66000+40b 所以 7 月的总成本:5;某企业 1-8 月份某项混合成本与有关产量详细资料如下:月份/内容 1 2 3 4 5 6 7 8产量(件) 18 20 19 16 22 25 28 21成本(元) 00 00 要求: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并建立成本模型解:高点坐标(28,8200),低点坐标(16,5200)b=()÷(28-16)=250(元/件) a=5;16=1200(元)成本性态模型为 Y=X某公司 1-6 月份各月的维修工时和维修费等有关资料如下:月份 1 2 3 4 5 6 合计维修工时(小时) 00 00 5600维修费(元) 00 00 4000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假如 7 月份预计发生维修工时 4600 小时,用高低点法预计 7 月的维修费是多少。解:1)高低点坐标分别为:高点();低点()b=()÷()=0.3 元/小时;a=× 元成本性态模型为 y=x2)依成本性态模型可得 7 月的维修费预计为:× 元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 7-12 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月份产量成本7 40 09 45
10500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1、高低点法: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产量(件)X, 总成本(元)Y最高点: 50 10500最低点: 40 88002)计算 y=a+bx 中的 a、b 值:b=()÷(50-40)=170 元将 b 代入高点:10500=a+170×50 ,a=2000;或将 b 代入低点:8800=a+170×40 ,a=20003)将 a、b 值代入 y=a+bx 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 170 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2000 元。2、回归直线法: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 y=a+bx 中 a、b 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b=(n∑xy-∑x∑y)÷[n∑x2-(∑x)2] a=(∑y-b∑x)÷n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月份 7 8 9 10 11 12产量 X 40 42 45 43 50 50混合成本 Y 00
10500XY 200 900 000X2 25 00n=6 ∑x=266 ∑y=57100 ∑xy=2541900 ∑x2=11854b=(6××57100)÷(6×)=170.65(元)a=(×266)÷6=1951.19(元)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65x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 1-8 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月份产量(件) 总成本(元)1 18 03 19 05 22 07 28 0要求: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1、高低点法: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产量(件)X 总成本(元)Y最高点: 28 8200最低点: 16 52002)计算 y=a+bx 中的 a、b 值:b=()÷(28-16)=250(元/件)将 b 代入高点:8200=a+250×28 ,a=1200;或将 b 代入低点:5200=a+250×16 ,a=12003)将 a、b 值代入 y=a+bx 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y=x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 250 元,固定成本总额为 1200 元。2、回归直线法: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 y=a+bx 中 a、b 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b=(n∑xy-∑x∑y)÷[n∑x2-(∑x)2] a=(∑y-b∑x)÷n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月份 1 2 3 4 5 6 7 8产量 X 18 20 19 16 22 25 28 21混合成本 Y 00 00 XY 000 00 500 800X2 324 400 361 256 484 625 784 441Y2 00 00 40000n=8 ∑x=169 ∑y=54200 ∑xy=1170600 ∑x2=3675 ∑y2=373,740,000b=(8××54200)÷(8×)=244.34(元)a=(200-169×1170600)÷(8×)=1613.35(元)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34x决策:贡献毛益法、贡献边际法、差量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 A、B 两个类型的产品,该摄别最大生产能务为 18000 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发下:项目 A 产品 B 产品每台机器销售: 45 60销售单价(元/台) 25 16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元/台) 11 7固定制造费用(元/台) 12 8要求:用贡献毛益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根据机器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出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贡献毛益表项目 A 产品 B 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结论:题目不清,“这里的固定制造成本是否是相关成本”不清。从题目中的两种产品的固定制造成本金额不一样看,可以推出其不应该是一项无关成本,因为固定制造成本如果是作为无关成本,应该 A 和 B 产品共用固定制造成本。如果固定制造成本不是无关成本的话,则不能简单地采用贡献毛益法。某电器生产企业最新购入一台设备可以生产 A、B 两个类型的产品,该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8000 机器销售,有关资料如下:项目 A 产品 B 产品每台机器销售: 45 60销售单价(元/台) 25 16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元/台) 11 7固定制造成本(元/台) 12 8要求:用差量分析法作出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解:差量收入=25×45-60×16=165(元); 差量成本=45X(11+12)-60×(7+8)=135(元)差量利润=165-135=30(元)&0;结论:A 产品获得利润大于生产 B 产品获得利润,所以应生产 A 产品。某机械制造企业每年需用轴承 2000 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 20000 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8000 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 10 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其他型号的轴承,获得 3000 元的贡献毛益。要求:采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轴承的决策,并说明理由。相关成本分析表自制轴承外购轴承变动成本机会成本相关成本合计决策结论:自制轴承:变动成本==12000;机会成本=3000;相关成本合计==15000(元)外购轴承:相关成本=变动成本=10×(件)&15000(元)决策:自制相关成本小于外购相关成本,因此自制。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 80%的产品于 2004 年亏损了 10000 元,其宝剑销售成本为110000 元,假定 2005 年市场销售、成本水平均不变。要求:1)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2005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2)假定与亏损产品生产能力有关的生产能力可临时用来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 25000元,但企业已具备增产一倍该亏损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2005 年是否应当增产该产品。1)该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00=100000 元;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5;80%=80000 元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00=20000 元因为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所以该亏损产品应该继续生产。2)增产一倍后的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2=40000 元; 机会成本=25000 元,因为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高于机会成本,所以该亏损成品应继续生产。已知某企业有一台闲置设备,拟用来开发一种新产品,现有 A.B 两种产品可供选择。A、B 两种产品的单价分别为 100 元/件和 120 元/件;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 60 元/件和 40 元/件;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分别为 2 小时/件和 8小时/件;此外还需消耗甲材料。A、B 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 5 千克/件和 20 千克/件。假定甲材料的供应不成问题。要求:作出开发那种产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A 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100-60=40 元 B 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120-40=80 元A 产品单位台时的贡献边际=40÷2=20 元 B 产品单位台时的贡献边际=80÷8=10 元A 产品单位材料的贡献边际=40÷5=8 元/件 B 产品单位材料的贡献边际=80÷20=4 元/件因为 A 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 B 产品,所以应开发 A 产品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 80%的产品于 2005 年亏损了 10000 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00 元。假定 2006 年市场销售、成本水平均不变。要求:1)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2006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2)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可临时用来对外出租,租金收入为 25000 元,但企业已具备增产一倍该亏损产品的能力,表无法转移,2006 年是否应当增产该产品。1)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00)×(1-80%)=20000 元因为贡献边际 20000&0,所以应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2)因为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 20000&出租的贡献边际 25000 元,所以不应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4000 机器小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 A,B,C 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产品名称 A B C预计售价(元) 100 60 30变动成本 50 30 12单位定额机时 40 20 10要求:已知市场对 C 产品的年需要量为 600 件,B 产品的年需要量为 700 件,请做出新产品开发的品种结构决策。A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100 一 50)÷40=1.25B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60 一 30)÷20=1.5C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30 一 12)÷10=1.8由以上计算可知应优先安排 C 产品的生产,其次是 B 产品,再次是 A 产品。40000 一 600×10=34000(机时) 34000 一 700×20= 20000(机时) 2=500(件)产品开发决策依次为:A 产品 500 件,B 产品 700 件,C 产品 600 件。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40000 机器小时,尚有 2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产品名称甲乙丙预计售价 100 60 30预计单位变动成本 50 30 12单件定额机时 40 20 10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作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2)如果丙产品的年市场需要量是 600 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又将如何安排。1)甲产品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25(元/小时)乙产品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5(元/小时)丙产品单位资源贡献边际=(100-50)÷40=1.8(元/小时)因为丙产品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最大,所以应生产丙产品2)生产 600 件丙产品需要工时:600×10=6000(小时)共有闲置设备台时:4%=8000(小时)所以应先生产丙产品,余下的 2000 小时生产乙产品。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 40000 机器小时,尚有 20%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甲、乙、丙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产品名称甲乙丙预计单价(元) 100 60 30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元) 50 30 12单件定额工时(小时) 40 20 10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做出开发哪种新产品的决策。2)如果新产品丙的市场需要量为 500 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又将如何安排,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1)甲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100-50=50 乙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60-30=30丙产品的单位贡献边际=30-12=18 甲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50÷40=1.25 元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30÷20=1.5 元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18÷10=1.8 元因为丙产品单位定额工时的贡献边际最大,所以应当开发丙产品。2)因为丙产品 500 件的工时=500×10=5000(机器小时)小于最大生产能力(4%=8000 机器小时),剩余能力(00 机器小时)将用于生产乙产品==150 件,所以甲产品安排 500 件,乙产品安排 150 件,则可使利润最大。某企业生产中需用某种零件 10000 件,外购价每件 3 元,如自行制造,每件成本 3.3 元,该企业制造费用总额8000 元,其中包括固定性费用 3400 元,变动性费用 4600 元。要求;做出该零件是自制或外购的决策。解:单位固定制造费用=000=0.34(元) 自制的相关成本=3.3 -0.34 =2.96 (元)外购相关成本=3(元) 因为自制的相关成本低于外购,所以选择自制。某企业每年需要 A 零件 2000 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 19000 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 7000 元。如果改从市场采购,单价为 8 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 B 零件,可节约外购成本 2000 元。要求:为企业做出外购或自制 A 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解:变动成本==12000 元外购相关成本=- 元自制相关成本=000/ 元;因为自制的相关成本低于外购,所以应自制该零件。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200 件。年初已按 100 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 1000 件,该产品的单位安全生产成本为 80 元/件(其中,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 25 元)。现有一客户以 70 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要求:1)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 200 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 1000 元专属成本,是否接受该低价追加订货。2)追加订货量为 200 件,不追加专属成本,但剩余能力可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 5000 元,是否接受该低价追加订货。1)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80-25)×200+ 元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70×200=14000 元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2000 元所以应接受该项目追加订货2)追加订货的相关收入=70×200=14000 追加订货的相关成本=(80-25)×200+ 元追加订货的相关损益==-2000 因为相关损益小于零,所以该项追加订货不应该接受。某企业每年生产 1000 件甲产品,其单位完全成本为 18 元(其中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 2 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 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 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 5 元变动加工成本。乙产品的单价为 30 元。假定乙产品的废品率为 1%。要求:1)如果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2)深加工能力可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 4000 元,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1)深加工相关损益=%×(1-1%)×30-%×5=19760 元不深加工相关损益=%×20=16000 元因为深加工相关损益 19760 元&不深加工相关损益 16000 元,所以应深加工2)深加工相关损益=800×(1-1%)×30-800×5- 元不深加工相关损益=%×20=16000 元因为深加工相关损益 15760 元&不深加工相关损益 16000 元,所以不应深加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可采用手工、机械化、自动化三种设备进行生产。有关资料如下:内容: 年固定成本(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手工生产 1000 8机械化生产 3000 4自动化生产 5000 2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做出在不同的产销量下选用不同方案的决策。假设该产品的年需要量为 X 件,则: 手工生产的年成本 Y=1000+8X机械化生产的年成本 Y=3000+4X 自动化生产的年成本 Y=5000+2X手工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成本分界点 X=()÷(8-4)=500 件机械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成本分界点 X=()÷(4-2)=1000 件手工生产和自动化生产的成本分界点 X=()×(8-2)=666.67 件当 X&500 件时,手工生产的成本最低,所以在此条件下应采用手工生产方案;当 666.67&X&500 时,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最低,所以应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案;当 1000&X&666.67 时,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最低,所以应采用机械化生产方案;当 1000&X&500 时,机械化生产的成本最低,所以应采用机械化方案;当 X&1000 时,自动化生产的成本最低,所以应采用自动化生产方案。红光机械厂生产甲产品,正常销售单价为 80 元/件,年初已接到全年订货量为 1000 件,其平均单位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 24 元直接人工 12 元制造费用 14 元其中:变动性制造费用 4 元固定性制造费用 10 元销售及管理费用 5 元2 月份一客户要求该厂为其生产甲产品 200 件,订货价格为 50 元/件。要求:就以下各相关方案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1)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200 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无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2)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160 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无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3)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2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但追加订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800 元。(4)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 1180 件,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若对外出租,可获租金净收入 200 元,同时追加订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 1100 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24+12+4=40 元/件1)剩余生产能力=200 件,接受不冲击正常生产。若接受追加订货,相关收入=200×50=10000;相关成本=200×40=8000,相关损益=2000&0,应接受。2)剩余生产能力=160,接受后会冲击正常生产 40 件。若接受追加订货,相关收入=200×50=10000,相关成本=增量成本+机会成本=160×40+40×80=9600,相关损益=400&0,应接受,可多获 400 元利润3)剩余生产能力=200 件,接受不冲击正常生产。若接受追加订货,相关收入=10000,相关成本=增量成本+专属成本=200×40+;相关损益=200&0,应接受,可多获 200 元利润。4)剩余生产能力=180,接受后会冲击正常生产 20 件。若接受追加订货,相关收入=10000,相关成本=增量成本+专属成本+机会成本=180×40+5;80+200=10100,相关损益=-100&0,不应接受,会减少 100 元利润。某企业每年生产 1000 件甲产品,其单位安全成本为 18 元,(其中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 2 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 20 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 80%的甲产品深加工为乙产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产品需要追加 5 元变动性加工成本。乙产品的单价为 30 元,假定乙产品的废品率为 1%。要求:1)如果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2)深加工能力可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 4000 元,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1)乙产品的产量=%×(1-1%)=792 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8-2=16 元甲相关收入=%×20=16000 元乙相关收入=792×30=23760 元差量收入==7760 元甲产品的相关成本=0乙产品的相关成本=5×800=4000 元差量成本=4000 元差量损益=60 元因为差量损益大于零,所以应把甲半成品加工为乙产品2)深加工的机会成本=4000 元差量损益==-240 元某公司准备投资上一新项目,有关资料如下:(1)该项目需固定资产共 80 万元,第一年初和第二年初各投资 40万元。两年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达到正常生产能力。(2)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 10 万元。(3)固定资产可使用 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 8 万元。(4)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 20 万元,以后 4 年每年为85 万元(假定均于当年收到现金),第一年的经营成本为 10 万元,以后各年为 55 万元。(5)企业所得税率为 40%(6)流动资本于终结点一次收回。要求:计算资本于终结点一次收回。固定成本年折旧=(80-8)÷5=14.4 万元NCF0-1=-80000 元 NCF2=-10 万元 NCF3=20-10=10 万元NCF4-6=(85-55-14.4)×(1-40%)+14.4=23.76 万元NCF7=(85-55-14.4)×(1-40%)+14.4+8+10=41.76 万元原值、现值、净现值、净现金流量、折旧差额、净流量差额、各类费用差额和差异、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内部收益率法设贴现率为 10%,有三项投资机会,有关数据如下表:期间A 方案 B 方案 C 方案净收益现金净流量净收益现金净流量净收益现金净流量(0)(004600合计 00 00要求:用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内部收益率法分别对三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NPV A= NPVR A=8.4% IRR A=16%NPV B=1557.47 NPVR B=17.31% IRR B=18%NPV C=-561.16 NPVR C=-4.68% IRR C=7.33%可见,A、B 方案可行,C 方案不可行,未达到预期目的。某公司两年前购入一台机床,原价 42000 元,期末预计残值为 2000 元,估计仍可使用 8 年,最近企业准备购入一台新型的机床取代原来的设备。若购入新机床,可使该公司每年的营业收入从 120000 元增长到 135000 年,每年的劳动成本由原来的 84000 元增长到 88000 元。目前该公司原有机床的账面价值为 32000 元(已提折旧 8000 元),如果现在立即出售,可获得价款 12000 元。该公司成本为 16%,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净现值法对该项“售旧购新”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价。(8 年,16%的年金现值系数)=4.344“售旧购新”方案:未来报酬的总现值=(00)×4.344+.305+ 元净现值=00=164778 元使用旧设备:未来报酬的总现值=(00)×4.344+.305=156994 元净现值=156994 元采用“售旧购新”方案增加的净现值=994=7784 元因为采用“售旧购新”方案可使企业净现值比原来增加 7784 元,所以“售旧购新”方案可行某企业急需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 71000 元,经营成本 50000 元,若购买,其市场价格为 100000 元,经济寿命为 10 年,报废无残值;若从租赁公司租用同样设备,只需每年末支付 15000元租金,可连续租用 10 年。已知该企业的自有资金的资金成本为 12%,适用的所得税率为 33%。要求:1)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评价企业是否应当购置该项设备。2)用净现值法对是否应当租赁设备方案作出决策。1)年折旧=7;10=10000 元年净利润=(-10000)×(1-33%)=7370 元NCF0=-100000 元;NCF1-10==17370 元;净现值=-70×5.6.68 元&0(PA/A,IRR,10)=7;05内部收益率=10%+(6.05)÷(6.22)×(12%-10%)=11.57%由于内部收益率小于资金成本,故购买设备方案不可行2)NCF0=0;NCF1-10=(-15000)×(1-33%)=4020 元净现值=0+..88 元&0 以上可以看出租赁设备方案是可行的。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投资 100 万元,当年完工并投产,投产后每年获利润 15 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寿命为 10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已知该项目基准折现率为 12%。要求:1)计算项目计算期、固定资产原值和每年折旧额。2)计算该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3)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4)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5)根据该项目的净现值(9 年,12%的年金现值系数)=5.32825(10 年,12%的年金现值系数)=5.65022(10 年,12%的复利现值系数)=0.32197项目计算期=0+10=10 年固定资产原值=100+0=100 万元年折旧=(100-0)÷10=10 万元净现金流量 NCF0=-100 万元 NCF1-10=15+10=25 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100÷25=4 年净现值=-100+25×5.6 万元因为静态投资回收期=4 年&n/2=5 年,净现值=41.26 万元&0 所以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 1000 万元,建设期为 1 年。该项目寿命为 10 年,期满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投产后每年获利润 100 万元。设定折现率为 10%。求该项目的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并决策。解:折旧==100 万元; NCF0=-1000 万元; NCF1=0; NCF2-11=100+100=200 万元NPV=200×[(P/A,10%,11)-(P/A,10%,1)]-5;(6.495-0.909)- 万元17.1,/()11%,10,/[(200APAPPI因为 NPV 为 117.19 万元&0,所以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注:若有两个方案,则选择 NPV 大的方案。某饮料生产企业拟购置一种新设备,凤价为 300000 元,资金成本为 10%,该设备可使用 6 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末无残值。使用该设备,每年可为企业增加营业净利 20000 元。要求:1)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3)根据计算出的各项指标判断此方案是否可行?I% 10% 12% 14% 16%6 年年金现值系数 4.355 4.111 3.889 3.6856 年复利现值系数 0.564 0.507 0.456 0.410解:1)折旧=7;6=50000 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70000净现值=7;(P/A,10%,6)-00×4.355-850-0 元2)内含报酬率:7;(P/A,IRR=?, 6)=300000 (P/A,IRR=?,6)=4.286运用内插法:(P/A,10%,6)=4.355 (P/A,12%,6)=4.111IRR=10%+(12%-10%)×(4.355-4.286)÷(4.355-4.111)=10.56%3)从净现值大于 0,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吕 10%,都可以判断此方案可行。企业拟添置一条生产线,需原始投资 200 万元,该生产线预计可使用 10 年,每年可使企业增加营业净现金流量35 万元,期满时有残值变现收入 20 万元,已知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 10%,投资分析时不考虑税收因素,有关现值系数为:折现率 10% 12% 14% 16%10 年期复利现值系数 0.386 0.322 0.27 0.22710 年期年金现值系数 6.145 5.650 5.216 4.838要求:1)计算该项投资的净现值(2)计算该项投资的内部收益率。答:1)净现值=(35×6.145+20×0.386)-200=22.795 万元2)当折现率为 12%时,净现值=(35×5.650+20×0.322)-200=4.19 万元当折现率为 14%时,净现值=(35×5.216+20×0.270)-200=-12.04内含报酬率=12%×4.19×(14%-12%)÷{4.19-(-12.04)}×100%=15.52%某企业拟购买一台机器,价值 300000 元,其有效使用期为 6 年,预计残值 30000 元。企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资金成本为 10%, 所得税率为 33%。要求:1)计算残值的现值。2)计算折旧的抵税额。残值的现值=3×(P/F,6,10%)=3×0..1 元每年折旧的抵税额=(30 万-3 万)÷6×33%=14850 元某企业投资一设备,共需资金 100 万元,可使用 5 年,其满有净残值 5 万元,直线法计提折旧。企业最低投资报酬率为 10%,所得税率为 33%。计算固定资产残值的现值计算和折旧抵税额。解:残值的现值=5×(P/F,10%,5)=5×0.784=3.92 万元折旧抵税额=(100-5)÷5×33%=6.27 万元某企业拟扩建一条新生产线,生产某产品,预计可使用 5 年,5 年后即停产,有关资料如下:购置专用设备价值80000 元(直线法折旧)设备 5 年后残值 10000 元垫支流动资金 70000 元每年销售收入 88000 元每年付现成本 55000 元该项目建设期为 1 年,固定资产投资于建设起点投入,流动资金于完工时投入(不考虑所得税)。要求: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1)固定资产年折旧=()÷5=14000; 2)净利润=-NCF0=-80000 元; NCF1=-70000 元; NCF2-5==33000 元 NCF6=+=113000 元企业现有一台旧设备,尚可继续使用 5 年,预计 5 年后残值为 3000 元,目前变价出售可获 30000 元。使用该设备每年获营业收入 650000 元,经营成本 450000 元。市场上有一新型设备,价值 100000 元,预计 5 年后残值为 6000元。使用新设备不会增加收入,但可使每年经营成本降低 30000 元。如果企业所得税率为 33%。要求:1)分别确定新旧设备的原始投资差额;2)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的每年折旧差额; 3)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的每年净利润差额;(4)计算新旧设备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NCF 。1)原始投资差额=00=70000 元2)折旧差额=(0)÷5-()÷5=13400 元3)新设备每年净利=(000+)×(1-33%)=141504 元旧设备每年净利=(000-5400)×(1-33%)=130382 元新旧设备净利差= 382=11122 元4)新设备 NCF0=-100000 元 NCF1-4=00=160304 元 NCF5=00+ 元旧设备 NCF0=-30000 元 NCF1-4=0=135782 元 NCF5=0+ 元企业现有一台旧设备,尚可继续使用 5 年,预计 5 年后残值为 3000 元,目前变价出售可获 30000 元。使用该设备每年获营业收入 650000 元,经营成本 450000 元。市场上有一新型设备,价值 100000 元,预计 5 年后残值为 6000元。使用新设备不会增加收入,但可使每年经营成本降低 30000 元。如果企业所得税率为 33%。求差量净现金流量。解:折旧差额=[(00)-()]÷5=13400 元ΔNCF0==-70000 元;ΔNCF1-4=()×(1-33%)+ 元ΔNCF5=()×(1-33%)+1- 元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建设起点一次投入 1000 万元,建设期为 1 年。该项目寿命为 10 年,期满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投产后每年获利润 100 万元。设定折现率为 10%。要求:1)计算每年折旧。2)计算建设期净现金流量。3)计算经营期净现金流量。4)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5)计算净现值。6)评价该项目的财务可行性。(10 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14457;(11 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49506(1 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0.90909 ;(1 年,10%复利现值系数)=0.90909解:1)年折旧==100 万元;2)建设期净现金流量:NCF0=-1000 万元;NCF1=03)NCF2-11=100+100=200 万元4)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 PP’=0=5 年, 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 PP=5+1=6 年5)净现值 NPV=-×(6.09)=+117.194 万元6)因为 PP’=5 年=10÷2, NPV=+117.194 万元&0, 所以该项目在财务上基本上具有可行性。某公司准备投资上一新项目,有关资料如下: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共 80 万元,第一年初和第二年初各投资 40万元。两年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达到正常生产能力。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 10 万元,固定资产可使用 5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 8 万元。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 20 万元,以后 4 年每年为 85 万元,第一年的经营成本为 10 万元,以后各年为 55 万元。企业所得税率为 40%,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性收回。计算该项目的净现金流量。折旧=(80-8)÷5=14.4 万元 NCF0-1=-40 万元 NCF2=-10 万元NCF3=(20-10-14.4)+14.4=10 万元NCF4-6=(85-55-14.4)×(1-40%)+14.4=23.76 万元NCF7=(85-55-14.4)×(1-40%)+14.4+8+10=41.76 万元某化工企业拟新建一条生产线,厂房机器设备投资总额 800 万元,营运资本 100 万元,年内即可投入生成,寿命3 年,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项目固定资产残值 80 万元,投产后预计每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第一年的付现成本 120 万元,以后每年递增 10 万元,企业所得税率 25%。要求:计算该项目每年的净现金流量。解:由题,项目建设期为 0,项目计算期为 3 年,终结点为第 3 年末。项目建设期:NcFo = —800+(—100)= —900(万元)项目经营期:净现金流量= 税后净利-1 年折旧+年摊销年折旧=(800-80)÷3=240(万元)第一年:税后净利=〔500-(120+240)〕×(1-25%)=105(万元)第二年:税后净利=〔500-(120+10+240)〕×(1-25%)=97.5(万元)第三年:税后净利=〔500-(120+10+10+240)〕×(1-25%)=90(万元)NcF1=105+240=345(万元); NcF2=97.5+240=337.5(万元); NcF3=90+240+80+100=510(万元)企业现有一台旧设备,尚可继续使用 5 年,预计 5 年后残值为 3000 元,目前变价出售可获 30000 元。使用该设备每年获营业收入 650000 元,经营成本 450000 元。市场上有一新型设备,价值 100000 元,预计 5 年后残值为 6000元。使用新设备不会增加收入,但可使每年经营成本降低 30000 元。如果企业所得税率为 33%。要求:1)分别确定新旧设备的原始投资差额;2)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的每年折旧差额; 3)分别计算新旧设备的每年净利润差额;4)计算新旧设备各年的净现金流量 NCF。1)原始投资差额=00=70000 元2)折旧差额=(0)÷5-()÷5=13400 元3)新设备每年净利=(000+)×(1-33%)=141504 元旧设备每年净利=(000-5400)×(1-33%)=130382 元新旧设备净利差=382=11122 元4)新设备 NCF0=-100000 元 NCF1-4=00=160304 元 NCF5=00+ 元旧设备 NCF0=-30000 元 NCF1-4=0=135782 元 NCF5=0+ 元某企业年初借款 200 万元,一次性投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借款的年利息率为 10%。该工程第二年末完工交付使用。该项目使用年限为 10 年,期末残值为 32 万元。投产后第 1^ -5 年每年可获税后净利润 8.8 万元,第 6-10 年每年可获税后净利润 28 万元。经营期头 5 年每年末归还银行借款利息 24.2 万元,项目终了时一次性归还借款本金。要求:计算该项目的下列指标,1)项目计算期;2)固定资产原值;3)年折旧额;4)建设期净现金流量;5)经营期净现金流量。1)计算期= 2+10=12(年);2)原值= 200×(1+10%)×(1+10%)=242(万元);3)折旧=(242-32)÷10=21 4)NCF0= 一200(万元) NCF1= 0 NCF2= 0 ; 5)NCF3-7=8.8 十 21 一 24.2 =5.6 (万元)NCF8-11=28+21=49(万元) NCF12=28+21+32-200=-119(万元)宏大公司原有一套生产设备是 4 年前,原购置成本 200000 元,估计尚可使用 6 年,假定期满无残值,按直线法已提取折旧 80000 元。使用该机器每年可获销售收入 298000 元,每年付现成本 226000 元。该公司为提高产量和质量,准备购置一台新设备,约需价款 300000 元,估计可使用 6 年,期满无残值 15000 元。购入新机器时旧机器可作价 90000元。使用新机器后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 50000 元,同时每年节约付现成本 20000 元。所得税率为 33%,计算有关指标:1)新旧设备原始投资差额。2)新旧设备每年折旧差额。3)新旧设备每年净利润差额。4)新旧设备营业现金流量差额。5)现金设备残值差额。1)新旧设备的原始投资差额=30-9=21 万元旧设备提前报废的净损失=20-8-9=3 万元因此抵减的所得税额=3×33%=0.99 万元 2)每年的折旧差额=(21-1.5)÷6=3.25 万元3)每年的营业净利润差额=新增的收入-新增的成本=5-(-2+3.25)=3.75 万元每年的净利润差额=3.75×(1-33%)=2.5125 万元4)新旧设备的残值差额=1.5 万元 5)各年的差量净现金流量 NCF0=-(30-9)=-21 万元;NCF1=2.+0.99=6.7525 万元;NCF2-5=2.=5.7625 万元;NCF6=5.=7.2625 万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 3 元(6 公斤×0.5 元/公斤),本月购入材料实际成本 2200 元(4000公斤×0.55 元/公斤),本月生产产品 400 件,使用材料 2500 公斤。要求:1)计算该企业生产甲产品所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2)将差异总额进行分解。1)本月耗用的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55-(400×6×0.5)=175 元,即直接材料超支 175 元2)价格差异=价格差×实际用量=(0.55-0.5)×,即由于价格原因导致材料超支 125 元用量差异=用量差×标准价格=()×0.5=50,即因用量超过标准超支 50 元两个原因导致材料本月超支 175 元北方公司生产 A 产品,有关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资料如下:成本项目价格标准用量标准直接材料 1.5 元/千克 6 千克直接人工 8 元/工时 0.5 工时本月份实际发生业务如下:1)购进直接材料 21000 千克,实际支付 34650 元;2)所购材料全部用于生产,共生产 A产品 3400 件;3)本期共耗用人工 1600 工时,支付工资成本 13000 元。请计算:1)本月份材料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2)本月份人工工资率差异与人工效率差异。1)材料价格差异=(3000-1.5)× 元;材料用量差异=1.5×(×6)=900 元2)人工工资率差异=;(100-8)=200 人工效率差异=8×(×0.5)=-800 元某灯饰制造厂有关固定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按正常生产能力 12000 小时计算,每机器小时费用预算为 2 元。该厂生产 A 挂灯耗费的标准机器小时为 2.5 小时/台。本月实际生产 A 挂灯 4000 台,共耗费9500 机器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 21750 元。要求: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5×2= 1750 元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管理会计小抄(计算、分析).doc
文档介绍:
管理会计小抄(计算、分析) 某厂拟投资 30 万引进生产线,引进后当年即可投入使用,估计每年可增加税后利润和折旧 4.5 万,该生产线的使用期为 10 年。引进设备所需款项需全额借款,年利率为 10%。试分析该方案是否可行。A=4.5+30×10%=7.5; n=10; i=10%; NPV=-30+7.5×(P/A,10,10%)=&0 该方案可行。收益表...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月由仁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