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政府网少珠采茶剧团名角陈艳简历

股票/基金&
经费不足、条件简陋、后继乏人,江西南昌县凤岗采茶剧团艰难而执着地延续着乡土艺术――一个农民剧团的坚守
作者:卞民德文并
演员在简陋的舞台上表演。狭窄杂乱的后台,是演员们休息和候场的地方。演员在后台炭火盆边取暖。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江西南昌县武阳镇黄坊村。  村民们匆匆吃完午饭,便围坐在用木板和塑料布搭起的戏台前,等待好戏开场。简陋冰冷的后台,凤岗采茶剧团的演员们正在紧张地做着演出前的最后准备。  从正月初二开始,这支由农民组成的业余剧团,便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十里八乡演出了近30场,不管是寒风呼啸,还是雨雪纷飞,从未间断。“春节是请戏的高峰期,我们不比专业剧团,唯有演戏才能生存下去。”凤岗采茶剧团团长刘海兵说。  “没有专业剧团的条件,但演戏很地道,很努力”  下午2时30分,一阵锣鼓声响起,南昌采茶戏传统剧目《卖水记》正式开演。  在戏中饰演丫鬟的龚菊蓝从16岁起就登台唱戏,直到嫁人才暂时告别戏台。2002年,龚菊蓝重新拾起了唱戏的营生,她的丈夫也来到剧团拉起了二胡。“元宵节也没回家,吃住都在这里,床不够就打地铺,在稻草上垫着被子睡。”  剧团每天下午和晚上各演一场,通常要忙到凌晨才能休息。由于气温较低,几个候场的演员无处可去,只能挤在后台角落里的炭火炉边取暖。“这是村里送来的,已经很不错了,前一阵演出的时候,比现在冷多了,也没个取暖的东西,冻的难受。”龚菊蓝说,其实夏天才是最难过的。“这种戏棚冬冷夏热,外头三十六七度,里面就得达到五六十度,真是受不了。”  “去年7月的一天,棚里的温度就超过了五十六度,很多演员都中暑了,吊瓶打了好几天。”刘海兵接过话茬,“我们条件很艰苦,有些地方连戏台都没有,不仅人遭罪,碰上下雨天还很容易损坏设备。”  记者注意到,凤岗采茶剧团所有的演出设备都已非常陈旧,使用了数十年的木质道具箱,已有许多地方掉漆。由于缺乏资金,包括服装在内的很多道具都是演员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虽然没有专业剧团的条件,但我们有专业剧团的态度,每一次演出都很认真、很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演出中有民间的东西,很传统,很地道。”刘海兵说。  乡亲们的赞誉证实了这一点。70岁的武阳镇罗家村村民付细女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专门赶来看演出。“演得好,唱得也地道,我们这些老人都喜欢看,那些用普通话唱的我们听不惯,不如这个好。”  “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有我们一份”  刘海兵的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春节期间的演出日程。从正月初二,一直到农历二月十五,凤岗采茶剧团总共接了70多场戏。  近年来,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在凤岗周边的抚州、进贤等市县,每逢婚丧嫁娶,或是村里在外务工年轻人回来,总要请凤岗采茶剧团来演上几场戏,回报乡亲父老。  “2010年我们唱了280多场,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演,就连县里的专业剧团也没我们演得多。”刘海兵告诉记者,凤岗采茶剧团以前只是一个纯粹的业余剧团,一般都是农闲时才演出。“2007年,我们正式更名为南昌县凤岗采茶剧团,成为江西省第一家村级采茶剧团,完全依靠演出收入维持运营。”  平日里没有演出时,刘海兵就召集演员们到村里排练或创作新戏。这几年,凤岗采茶剧团还真是有不少的斩获。在演好传统剧目的基础上,剧团针对当前农村实际,自编自导自演了《劝夫》、《婚育新风进万家》、《春暖水岚》等一大批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现代剧目。2008年,在江西省50余家农民剧团调演中,凤岗采茶剧团编演的《回家》荣获一等奖。  在刘海兵看来,凤岗采茶剧团能有今天的成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功不可没。“以最低的标准来维持剧团的运营,一年最少也得10多万元,开工资还要30万,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我们将寸步难行。”2006年,南昌县文化局向凤岗采茶剧团颁发了“农村文化"三下乡"准入证”,每年安排“三下乡”演出任务50多场,仅此一项就为剧团带来10万多元的收入。2010年,南昌县文化局还下发3万余元,专门为剧团置办了流动舞台。  最让演员们自豪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凤岗采茶剧团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已成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的生力军。以往农闲时无所事事、赌博成风的周边乡村,如今是忙时干活、闲时唱戏,其乐融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有我们一份。”  “后继乏人,剧团会不会消失很难说”  唱老生的刘冬宝是剧团里年龄最长的一位,今年已经63岁。从14岁起,他就师从南昌采茶戏的名角刘凤亭,前前后后已经唱了近50年。  刘冬宝一边化妆,一边跟记者聊起了天。“剧团现在有25个人,光夫妻就有4对,年龄最小的20多,最大的就是我,平均年龄得有四五十岁,而且2/3的演员家里还种着田。”  “演戏很辛苦,很难学,不是一两年就能成,我们现在是后继无人,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能挣好几万,谁也不愿来学戏。”刘海兵认为,这才是剧团面临的最大困境。“现在根本谈不上发展,能维持下去就很不错了,以后会不会消失都很难说。”  此外,设备陈旧、资金困难等问题也在困扰着凤岗采茶剧团。每场演出下来,光设备损耗就要几百块钱。动辄几十万的音响设备让剧团无计可施,只能用别人淘汰下来的东西。一年到头没有结余资金,更别说培养新演员了。  凤岗采茶剧团的处境只是众多农民剧团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凤岗采茶剧团所在的水岚洲,有着悠久的采茶戏传统,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最鼎盛的时候,周边5个行政村每个都有两个以上的采茶剧团。但时至今日,10多个剧团中,只有凤岗采茶剧团还在顽强地坚守着。  在演员们看来,剧团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且传承了南昌采茶戏数百年的精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政策不允许的情况下,老一辈的演员们还偷偷四处巡演,度过了艰难的“地下生存”时期,为剧团保留了火种。“这个传统不能丢,不管有多难,我们都应把剧团搞好。”  2005年,江西省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开展以送电影、送戏、组织群众自办文化为内容的农村“三项活动”,如今,每年的资金数额已从最初的60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江西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将通过比赛、汇演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剧团发展,让先进文化深入农村,同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后继无人的问题,我们已经在探索联合艺术院校进行培养的路子。”
02/24 16:1002/24 10:0902/23 15:4202/23 14:3402/23 10:2102/22 15:1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钦州市第二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