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人员出国证明书要哪盖章?

中国司法制度
&&&&&&&&一、审判制度&&&&&&&&审判制度就是法院制度,包括法院的设置、法官、审判组织和活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一)人民法院的组织和职权&&&&&&&&根据现行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组织体系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各级各类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统一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行政区划设置,专门法院根据需要设置。&&&&&&&&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自治县人民法院、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法院,其职权主要有:&&&&&&&&(1)审判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的第一审案件,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所受理的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2)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3)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为便利人民诉讼,由基层人民法院设若干人民法庭,作为派出机构,但人民法庭不是一个审级。其职权是审理一般民事和轻微刑事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法制宣传,处理人民来信,接待人民来访。它的判决和裁定就是基层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中级人民法院包括在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在中央直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和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其职权主要有:&&&&&&&&(1)审判下列案件:&&&&&&&&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或者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是重大的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指令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是:确认发明专利权案件;海关处理案件;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②基层人民法院移送的第一审案件。&&&&&&&&③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对它所受理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2)监督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基层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基层人民法院再审。&&&&&&&&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高级人民法院设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其职权主要有:&&&&&&&&(1)审判下列案件:&&&&&&&&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重大或复杂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②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③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海事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有权审判对海事法院的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④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2)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不上诉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其中同意判处死刑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审。&&&&&&&&(3)复核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部分死刑案件。&&&&&&&&(5)监督辖区内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2、专门人民法院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在特定部门设立的审理特定案件的法院,目前在我国设军事、海事、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军事法院设三级:基层军事法院,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军内的最高审级,其职权是:&&&&&&&&(1)审判正师职以上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2)审判涉外刑事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其他第一审刑事案件;&&&&&&&&(4)负担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的审判任务。&&&&&&&&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法院包括各大军区军事法院,海军、空军军事法院,二炮部队军事法院,解放军总直属队军事法院等。这是中级层次的军事法院,其职权是:&&&&&&&&(1)审判副师职和团职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2)审判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以及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3)负担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基层军事法院包括陆军军级单位军事法院,各省军区军事法院,海军舰队军事法院,大军区空军军事法院,在京直属部队军事法院等,其职权是:&&&&&&&&(1)审判正营职以下人员犯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第一审案件;&&&&&&&&(2)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第一审案件。&&&&&&&&海事法院是为行使海事司法管辖权而设立的专门审判一审海事、 海商案件的专门人民法院。 198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关于海事法院收案范围的规定》,规定海事法院受理中国法人、公民之间,中国法人、公民同外国或地区法人、公民之间,外国或地区法人,公民之间的海事商事案件,包括5大类14种:&&&&&&&&(1)海事侵权纠纷案件10种。主要有: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案件,船舶触碰海上、通海水域、港口的建筑物和设施的损害赔偿案件,船舶排放、泄漏有害物质或污水造成水域污染或他船及货物损害的赔偿案件,海上运输或海上、通海水域、港口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2)海商全国案件14种。主要有:水上运输合同纠纷案件,水上旅客和行李运输合同纠纷案件,海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海上救助、打捞合同纠纷案件,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等。&&&&&&&&(3)其他海事海商案件11种。主要有:海运、海上作业中重大责任事故案件,港口作业纠纷案件,共同海损纠纷案件,海洋开发利用纠纷案件,船舶所有权、占有权、抵押权,或者海事优先请求权纠纷案件,涉及海洋、内河主管机关的行政案件,海运欺诈案件等。&&&&&&&&(4)海事执行案件5种。主要有:海洋、内河主管机关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的案件,依据《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公约》的规定,当事人申请中国海事法院承认、执行外国或者地区的仲裁机构仲裁裁决的案件,依照中国与外国签定的司法协助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协助执行外国法院裁决的案件等。&&&&&&&&(5)海事请求保全案件2种。即诉前申请扣押船舶的案件和诉前申请扣押船载货物或者船用燃油的案件。&&&&&&&&铁路运输法院是设在铁路沿线等的专门人民法院,它主要审判下列案件:&&&&&&&&(1)由铁路公安机关侦破、铁路检察院起诉的发生在铁路沿线的刑事犯罪案件。&&&&&&&&(2)经济纠纷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共有12类,包括: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国际铁路联营合同纠纷案件;铁路系统内部的经济纠纷案件;违反铁路安全法规对铁路造成损害的侵权纠纷案件;铁路行车、调车作业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原告选择铁路运输法院起诉的侵权纠纷等。&&&&&&&&3、最高人民法院设于首都北京。它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最高审判权,同时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下列职权:&&&&&&&&(1)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工作。&&&&&&&&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2)审判下列案件:&&&&&&&&①法律规定由它管辖的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刑事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是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行政诉讼法规定,它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是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案件。&&&&&&&&②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③核准判处死刑的案件。&&&&&&&&④进行司法解释。即对于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⑤领导和管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事宜。&&&&&&&&二、检察制度&&&&&&&&检察制度是指国家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的检察权。人民检察院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一)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特点&&&&&&&&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上而下的排列反映了检察机关上下级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及其集中统一的特点,这与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有显著不同。为了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检察机关必须一体化,必须具有很强的集中统一性。&&&&&&&&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各级人民检察院都是与各级人民法院相对应而设置的,以便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办案。&&&&&&&&(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行使下列职权:&&&&&&&&1、对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2、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3、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对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4、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5、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以及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6、对于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实行监督。&&&&&&&&(三)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人民检察院的内部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检察委员会及其他具体工作机构。&&&&&&&&1、检察委员会&&&&&&&&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第2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2、检察工作机构&&&&&&&&人民检察院的内部工作机构是根据法律监督的内容所形成的业务分工机构,包括:刑事检察、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等业务机构,特别是设立了反贪局、建立举报中心、直接依靠群众同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犯罪行为作斗争,实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四)检察官制度&&&&&&&&是指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在检察机关中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制度。它包括检察官职责、权利义务、资格条件、任免、考核、培训、奖惩、工资福利、辞职、退休等一系列规定。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检察官法,日起该法正式实施。&&&&&&&&1、检察官资格制度&&&&&&&&检察官包括各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23岁;&&&&&&&&(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5)身体健康;&&&&&&&&(6)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工作年满2年的;或者获得法律专业学士学位,工作满1年的;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法律专业博士学位的,可以不受上述工作年限的限制。&&&&&&&&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检察官资格的取得有两种方式:&&&&&&&&(1)通过资格考试取得检察官资格。对初任检察官、助理检察官,采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定期举行,凡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国公民均可报考。考试成绩合格者,再对其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考核,择优授予检察官资格,发给《检察官资格证书》。&&&&&&&&(2)通过培训考核取得检察官资格。&&&&&&&&检察官或具有检察官资格的检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其检察官资格:&&&&&&&&(1)个人申请辞职经批准的;&&&&&&&&(2)被检察机关辞退的;&&&&&&&&(3)被除名的;&&&&&&&&(4)受开除公职处分的;&&&&&&&&(5)受撤职处分不适宜继续担任检察官职务的;&&&&&&&&(6)被判处各种刑罚的;&&&&&&&&(7)因其他原因不适合担任检察官职务的。&&&&&&&&2、检察官的任免制度&&&&&&&&检察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助理检察员由本院检察长任免。&&&&&&&&3、检察官晋升和奖惩制度&&&&&&&&检察官等级的晋升是指在初次评定检察官等级后,按规定升至高一等级的制度,一般分为定期晋升和择优选升。&&&&&&&&检察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首席大检察官,二至十二级检察官分为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检察官等级的确定,以其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检察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对检察官的奖励,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对检察官的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检察官保障制度&&&&&&&&检察官履行职务受法律保护,体现在:&&&&&&&&(1)职业保障。&&&&&&&&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的干涉;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2)人身保障。&&&&&&&&检察官的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3)工资保障。&&&&&&&&检察官按规定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福利待遇。&&&&&&&&(4)其他保障&&&&&&&&履行检察官职责应当具有的职权和工作条件。检察官有辞职、申诉控告等权利。&&&&&&&&(五)检察工作制度&&&&&&&&检察工作制度是根据检察业务的范围和活动而形成的一些规则制度,主要有:&&&&&&&&1、侦查监督制度&&&&&&&&侦查监督制度就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活动实行的监督制度。&&&&&&&&①审查批准逮捕&&&&&&&&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②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刑事案件,经审查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③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是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违法进行的监督,包括是否刑讯逼供或变相刑讯逼供或诱供骗供,侦查人员应否回避等内容。&&&&&&&&2、自侦制度&&&&&&&&自侦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案件并立案侦查的制度。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初制定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范围的规定》共有4类53种案件由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①刑法分则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及其他章中明确规定依照第八章相关条文定罪处罚的犯罪案件,包括贪污案,挪用公款案,受贿案等;&&&&&&&&②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案件,包括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枉法追诉,裁判案等;&&&&&&&&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下列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包括非法拘禁案,非法搜查案,刑讯逼供案等。&&&&&&&&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3、公诉制度&&&&&&&&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少数亲告罪可以自诉外,其他犯罪实行公诉制度。凡需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一个月内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公诉。&&&&&&&&4、审判监督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刑事、行政等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例如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检察官出庭既是为支持公诉,又是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出庭监督法庭的审判活动。同时检察院还有权对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提出抗诉。&&&&&&&&5、对刑事判决的执行和监所的监督制度&&&&&&&&主要包括:&&&&&&&&①对执行死刑判决的监督。&&&&&&&&执行死刑时,人民检察院应派员临场监督、验明正身,防止错杀。&&&&&&&&②对监所执行刑罚的监督。&&&&&&&&包括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缓刑等是否违法的监督。&&&&&&&&③对看守所和劳动教养的活动是否违法进行监督。&&&&&&&&三、侦查制度&&&&&&&&(一)侦查制度&&&&&&&&侦查是指国家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侦查制度则是指国家侦查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的总称。&&&&&&&&1、公安机关的地位和性质&&&&&&&&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因而它又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之一。它在公安行政管理和司法侦查任务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同时公安机关又依法侦查刑事案件,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可见,公安机关的性质具有双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2、刑事警察制度&&&&&&&&刑事警察,简称刑警,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的警种,是人民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1)刑事警察资格要求&&&&&&&&根据人民警察法第26条规定,担任刑事警察应具备下列条件:&&&&&&&&①年满18周岁的公民;&&&&&&&&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④身体健康;&&&&&&&&⑤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⑥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①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②曾被开除公职的。&&&&&&&&(2)刑事警察晋升制度&&&&&&&&刑事警察按警衔制度晋升。人民警察警衔设五等十三级:&&&&&&&&①总警监、副总警监;&&&&&&&&②警监:一级、二级、三级;&&&&&&&&③警督:一级、二级、三级;&&&&&&&&④警司:一级、二级、三级;&&&&&&&&⑤警员:一级、二级。&&&&&&&&警衔工作由公安部主管并按确定的职务授予相应的警衔,按规定的期限和条件逐级晋升。&&&&&&&&3、侦查工作制度&&&&&&&&(1)受案、立案制度&&&&&&&&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检举或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对受理的案件要迅速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应予立案,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决定立案的,应拟定侦查方案视案情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2)侦查程序制度&&&&&&&&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并予以审查核实。根据需要采取各种侦查手段和措施,但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3)拘留、逮捕制度&&&&&&&&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有法定情形的,可以先行拘留;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当提请检察机关批准予以逮捕。&&&&&&&&(4)移送起诉制度&&&&&&&&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起诉。&&&&&&&&(5)证据制度&&&&&&&&侦查人员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四、监狱制度&&&&&&&&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同日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监狱制度揭开了新的篇章。&&&&&&&&(一)监狱的主管机关&&&&&&&&监狱法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监狱工作,司法部设监狱管理局,作为司法部管理全国监狱的职能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厅(局)主管本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内的监狱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局在当地司法厅(局)的领导下具体管理辖区内的监狱工作。&&&&&&&&我国监狱的设置主要包括两种:&&&&&&&&1、监狱是关押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罪犯的场所。监狱可以分设男犯监狱和女犯监狱,女犯监狱应当由女性监狱人民警察直接进行管理。根据罪犯的犯罪性质及刑期长短,监狱还可分为重犯监狱和轻犯监狱。&&&&&&&&2、未成年犯管教所,是关押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未成年犯的场所。由于其关押的对象主要是不满18周岁的犯罪人,因此,未成年犯管教所也可以称作未成年犯监狱或少年监狱。我国对未成年人一贯给予特殊的保护,对犯了罪的未成年人同样如此。未成年犯管教所采用与其关押对象相适应的管教原则及方法。&&&&&&&&(二)监狱的设置及其机构人员&&&&&&&&监狱法规定,监狱的设置、撤销、迁移,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批准。这样有助于根据历史、经济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来使监狱的设置布局合理,同时也有助于确保刑罚统一、有效、正确的贯彻执行。&&&&&&&&各监狱设监狱长1人,副监狱长若干人,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工作机构和配备其他监狱管理人员。工作机构除一般包括行政机构和生产经营机构外,还设狱政、生活卫生、教育等机构。&&&&&&&&监狱法规定,监狱的管理人员是人民警察,这一规定明确了监狱管理人员的法律地位。监狱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警种,与公安、交通等警察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三)监狱的财政体制&&&&&&&&监狱法规定,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监狱警察经费、罪犯改造经费、罪犯生活经费、狱政设施经费及其他专项经费,列入国家预算。国家提供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经费。监狱依法使用的土地、矿产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监狱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四)监狱工作的基本原则&&&&&&&&《监狱法》第三条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1、惩罚和改造相结合。&&&&&&&&监狱执行刑罚,首先是对犯罪分子实施惩罚。惩罚是刑罚的固有属性,没有惩罚,就难以使犯罪分子认罪伏法,改恶从善。惩罚与改造相比,惩罚重在强制,改造重在转化。惩罚是手段,改造是目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把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这也是我国刑罚的根本性质所在。监狱不是为惩罚而惩罚,而是把惩罚与改造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2、教育和劳动相结合。&&&&&&&&为了有效地改造罪犯,还必须在执行刑罚中坚持贯彻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这里的教育是指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劳动是指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必须把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五)刑罚的执行&&&&&&&&刑罚的执行是指刑罚执行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执行范围将审判机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和裁定付诸实施的活动。我国监狱的刑罚执行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1、收监,是指监狱按照法定程序将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收押入监的活动。收监意味着刑罚执行的开始,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执行。&&&&&&&&羁押罪犯的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罪犯的执行通知书、判决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人民法院在将罪犯交付监狱执行刑罚时,应当同时送达必备的法律文书,包括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和结案登记表。监狱在罪犯被交付执行时,如果没有收到上述法律文书,不得收监。上述文件不齐全或者记载有误的,作出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补充或者作出更正;对其中可能导致错误收监的,不予收监。&&&&&&&&对收监的罪犯应当进行必要的身体、人身及所携带物品的检查。身体检查时发现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罪犯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不收监,但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不在此列。监狱应当将身体检查的结果告知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决定符合暂不收监条件的罪犯是否准予监外执行。在对罪犯进行人身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时,查收的违禁物品应予没收,非生活必需品由监狱代为保管或征得罪犯同意退回其家属。女犯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人身和物品检查。罪犯不得携带子女在监内服刑。&&&&&&&&罪犯收监后,监狱应通知罪犯家属,通知书应当自收监之日起五日内发出。&&&&&&&&2、对罪犯提出的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监狱对罪犯提出的申诉材料,应当及时转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不得扣压。为方便罪犯申请,监狱应当设立犯人申诉箱,并指定专人开箱处理,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监狱提请处理意见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将处理结果通知监狱。&&&&&&&&罪犯有权对监狱人民警察以及其他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提出控告或检举。监狱对罪犯提出的控告、检举材料应当按法律规定的管辖范围予以处理。不属于监狱管辖范围的,应当及时转送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处理,属于监狱管辖范围的,监狱应当及时处理。&&&&&&&&3、监外执行&&&&&&&&监外执行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暂予变更刑罚执行场所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监外执行有两种情况:一是判决宣告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罪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罪犯是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由人民法院决定的监外执行。二是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有关法规的规定,因下述情况而由刑罚执行机关决定的监外执行:罪犯患有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患有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疗无效;年龄在60岁以上,身体有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身体残废,失去劳动能力。刑罚执行机关决定的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提出书面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属于人民法院决定的监外执行,如果原判刑期尚未执行完毕,应当由公安机关送交监狱办理收监手续后继续执行刑罚;属于监狱决定监外执行,刑期未满的,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收监;刑期届满的,由原关押监狱办理释放手续。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原关押监狱办理释放手续。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原关押监狱。&&&&&&&&4、减刑和假释&&&&&&&&减刑是对刑罚执行期间的罪犯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减轻其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对于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的,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情况特殊的,可延长一个月。&&&&&&&&假释是指对刑罚执行期间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项制度,对符合假释条件的罪犯,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情况特殊的,可延长一个月。&&&&&&&&5、释放和安置&&&&&&&&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期届满,监狱应当按期释放,并发给释放证明书。监狱要对其服刑期间的改造表现作出书面鉴定,连同判决书抄件一并移送释放人员安置落户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刑满释放人员持释放证明书到所在地公安机关申报落户。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六)狱政管理&&&&&&&&狱政管理是指刑罚执行机关对在监狱内服刑的犯人执行刑罚过程中所实施的各项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概括的说,狱政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制度&&&&&&&&是指刑罚执行机关对在监狱内服刑的罪犯,根据他们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刑期长短、改造表现以及年龄、性别和其他情况的差异,实行分类关押、分类管理、分类教育的一种狱政管理制度。&&&&&&&&2、警戒、戒具和武器的使用&&&&&&&&警戒包括武装警戒,即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为了维护监狱的正常秩序和安全而实施的警戒活动,以及内卫警戒,即内卫看守,指刑罚执行机关在监狱的警戒线以内对罪犯实施的警戒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刑罚执行机关和武警部队还应当发动监狱周围的民兵组织,治保组织以及人民群众协助搞好监狱外围的联防工作,一旦发生犯罪分子越狱、暴动、骚乱或外部的犯罪分子劫狱、骚扰等情况,共同予以堵劫或平息。&&&&&&&&戒具是对有危险行为的罪犯的人身所使用的防御性器具。对老年患病,残疾罪犯以及未成年犯在一般情况下禁止使用戒具,对女犯,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也不得使用戒具。凡加戴戒具的罪犯都不应再参加监狱内的劳动。&&&&&&&&对罪犯使用戒具,必须事先报请监狱主管领导批准,遇有特别紧急的情况,可以先加戴戒具,但应立即补办报批手续。罪犯加戴手铐、脚镣的时间,除经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等待执行的以外,一般为7天,最长不得超过15天。&&&&&&&&担任警戒任务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值勤人员和监狱的人民警察在遇有紧急情况时可依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武器。&&&&&&&&3、通讯、会见&&&&&&&&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其收发的信件必须经过监狱有关部门的检查,但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会见亲属或监护人。原则上不准会见非亲属关系的人,但特殊情况经监狱批准的除外。&&&&&&&&根据监狱执行刑罚的实践,除了正常的罪犯会见制度以外,还可以在特殊的情况下,安排罪犯离监探家,回家探望亲属或者处理家庭突发的变故。罪犯离监探家的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天,特殊情况不超过七天。&&&&&&&&4、生活、卫生&&&&&&&&成年罪犯每天的劳动时间一般为8小时,确因生产需要不得不延长劳动时间的,必须报监狱主管领导批准。&&&&&&&&罪犯的学习时间一般为每天2小时,睡眠时间要保证每天不少于8小时。未成年罪犯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学习的制度,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对未成年犯不能搞重体力劳动,超体力劳动以及其他有碍未成年犯身体健康的生产劳动。罪犯每天要保证一定的文体活动时间。&&&&&&&&罪犯在法定的节假日和休息日应放假休息。&&&&&&&&罪犯的饮食标准应当按照当地同类国营企业同工种的标准供给,不得克扣。监狱的罪犯伙房需要配备专职干部进行管理,尽力调剂和改善罪犯的伙食。&&&&&&&&罪犯居住的监房及其周围设施的建造,应当符合对罪犯监管的特殊要求,同时也要符合国家规定如卫生、防火、防震的标准。监舍内要有必要的取暖设备。&&&&&&&&各监狱还应当按照本监狱的规模和在押罪犯的数量分别设置医务所或者医院等医疗机构,并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5、奖惩&&&&&&&&奖惩是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接受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比,并根据考核和评比的结果对罪犯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给予不同的奖励和惩罚。&&&&&&&&对罪犯的考核包括思想改造方面的考核,接受政治、文化、技术教育方面的考核。遵守监规纪律方面的考核,劳动改造方面的考核等等。&&&&&&&&对罪犯的奖励分为表扬、物质奖励和记功三种形式,处分分警告、记过、禁闭三种形式。对罪犯的奖励或处罚情况应当如实记入罪犯的服刑档案。&&&&&&&&五、仲裁制度&&&&&&&&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仲裁通常为行业性的民间活动,是一种私行为,即私人裁判行为,而非国家裁判行为,它与和解、调解、诉讼并列为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但仲裁依法受国家监督,国家通过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制定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和遇有当事人不自愿执行的情况时可按照审判地法律所规定的范围进行干预。因此,仲裁活动具有司法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统一了全国的仲裁制度,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习惯作法,使我国的仲裁制度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一)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独立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体表现在:&&&&&&&&①仲裁机构不属于行政机关;&&&&&&&&②仲裁机构的设置以按地域设置为原则,相互独立,没有上下级之分,没有隶属关系。&&&&&&&&③仲裁委员会、仲裁协会与仲裁庭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仲裁庭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不受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的干预;&&&&&&&&④法院必须依法对仲裁活动行使监督权,仲裁并不附属于审判,仲裁机构也不附属于法院。&&&&&&&&3、合法、公平原则&&&&&&&&仲裁法规定,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二)仲裁机构&&&&&&&&1、仲裁协会&&&&&&&&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人员的自律性组织,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由全国会员大会制定。中国仲裁协会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2、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性仲裁机构,一般在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由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并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至4人和委员7至`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法律、经济贸易专家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1/3。&&&&&&&&仲裁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从事仲裁工作满8年的;&&&&&&&&②从事律师工作满8年的;&&&&&&&&③曾任审判员满8年的;&&&&&&&&④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的;&&&&&&&&⑤具有法律知识,从事经济贸易等专业工作并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仲裁委员会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仲裁员名册,便于当事人挑选仲裁员。&&&&&&&&2、仲裁庭&&&&&&&&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后,并不直接仲裁案件,而是组成仲裁庭行使仲裁权。&&&&&&&&仲裁庭的组织形式分为合议制和独任制两种。合议制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其中1名为首席仲裁员,负责主持案件的仲裁,独任制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三)仲裁的基本制度&&&&&&&&1、或裁或审制度&&&&&&&&该制度体现了对当事人选择争议解决途径的权利的尊重,其含义是:&&&&&&&&①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只能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不能向法院起诉。&&&&&&&&②当事人签订的仲裁协议虽然排除了法院对争议的管辖权,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法院对受理的已有仲裁协议的争议拥有管辖权,这些情况是:&&&&&&&&A、仲裁协议无效或失效的;&&&&&&&&B、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应诉,进行了实质性答辩,并未就管辖权问题提出异议的,可视为放弃了原有的仲裁协议,法院可对案件继续审理。&&&&&&&&2、一裁终局制度&&&&&&&&其基本含义是,裁决作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当当事人认为仲裁裁决确有错误,即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情形时,可依法向法院申请审查核实,予以裁定撤销。这是对一裁终局制度的一项补救措施。&&&&&&&&(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我国的涉外经济贸易仲裁机构,它是中国唯一受理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仲裁机构,该机构设在北京,并在深圳经济特区设有深圳分会,在上海设有上海分会。&&&&&&&&六、律师制度&&&&&&&&律师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有关律师的性质、任务、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律师如何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律师的性质、任务和地位&&&&&&&&1、律师的性质&&&&&&&&我国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我国的律师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律师法》第三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2、律师的任务&&&&&&&&律师的任务是指由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通过律师的执业活动所要实现的目的。根据《律师法》第一条的规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就是律师的任务。律师任务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由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之间的一致性所决定的。&&&&&&&&3、律师的地位&&&&&&&&律师的地位是指律师在社会生活中和诉讼过程中,所应有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以及所起的作用。&&&&&&&&我国的律师在诉讼中处于一种独立的诉讼地位。律师既不从属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不完全从属于当事人,律师参与诉讼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于一种独立的诉讼参与人的地位。律师不仅享有一般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而且还享有与履行律师职责有关的诉讼权利。&&&&&&&&(二)律业执业条件&&&&&&&&律师执业,应当先取得律师资格,并在实习期满后申领执业证书,取得律师资格后,还必须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领取律师执业证书,才能以律师的身份执业,依法享有律师的权利并承担律师的义务。&&&&&&&&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暂时不从事律师职业,对其资格予以保留。我国采取的这种作法称为律师资格与律师执业相分离。&&&&&&&&1、律师资格&&&&&&&&指从事律师业务者必须具备的条件。&&&&&&&&我国《律师法》第五条规定,“律师执业,必须取得律师资格和执业证书。”第六条规定了取得律师资格的两种途径:经国家统一考试取得和经司法行政部门考核批准取得。&&&&&&&&(1)《律师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律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有高等学校法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同等专业水平,以及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经律师资格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授予律师资格。”&&&&&&&&(2)《律师法》第七条规定,“具有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法律研究、教学等专业工作并且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人员,申请律师执业的,经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考核批准,授予律师资格。”&&&&&&&&2、律师执业证书&&&&&&&&(1)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条件&&&&&&&&《律师法》第八条规定,“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Ⅰ、具有律师资格;&&&&&&&&Ⅱ、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Ⅲ、品行良好。”&&&&&&&&(2)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律师法》第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Ⅰ、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Ⅱ、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Ⅲ、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3)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程序&&&&&&&&首先,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由其所在的或拟调入的律师事务所将所要求的申报材料报送住所地的司法行政机关。这些申报材料根据《律师法》第十条的规定包括:&&&&&&&&(一)申请书;&&&&&&&&(二)律师资格证明;&&&&&&&&(三)申请人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实习鉴定材料;&&&&&&&&(四)申请人身份证明的复印件。&&&&&&&&住所地司法行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材料十五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其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申请材料后,对符合《律师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不符合《律师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4)律业执业证注册制度&&&&&&&&律师执业证应该每年度注册一次,未经注册的律师执业证无效。注册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以上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根据工作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也可以委托地、市、州司法局负责本地区律师执业证的注册工作。&&&&&&&&3、律师执业的限制&&&&&&&&(1)《律师法》第十二条规定,“律师应当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2)《律师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的现职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期间,不得执业。”&&&&&&&&(3)《律师法》第十四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4)从事法律教学和科研的人员,不得成为合伙律师事务所或合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合作人。&&&&&&&&(三)律师事务所&&&&&&&&《律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对律师行为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单位;律师执业是受律师事务所的指派,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进行的。&&&&&&&&1、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律师法》规定了三种形式的律师事务所: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合作律师事务所和合伙律师事务所。以不同条件成立的律师事务所采用不同的运行机制,同时不同条件的律师事务所承担不同的法律义务,即民事责任。&&&&&&&&《律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依法自主开展律师业务,以该律师  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第十七条规定,“律师可以设立合作律师事务所,以该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第十八条规定,“律师可以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2、律师事务所的设立&&&&&&&&(1)《律师法》第十五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Ⅰ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Ⅱ有十万元以上人民币的资产;&&&&&&&&Ⅲ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2)设立律师事务所的审批程序&&&&&&&&《律师法》第十九条规定,“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3)律师事务所分所的设立&&&&&&&&《律师法》第二十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立分所。设立分所,须经拟设立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审核。律师事务所对其设立的分所的债务承担责任。&&&&&&&&(4)律师事务所的变更和终止&&&&&&&&《律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位所、章程、合伙人等重大事项或者解散的,应当报原审核部门。&&&&&&&&3、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律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向当事人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帐。”&&&&&&&&《律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4、律师事务所的改制&&&&&&&&根据国办发[2000]51号国务院办公室转发国务院《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领导小组关于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行脱钩改制意见的通知》和司法部司发通[号司法部关于下发《律师事务所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脱钩改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实行脱钩改制的对象是:&&&&&&&&(1)已实现自收自支的国资律师事务所;&&&&&&&&(2)挂靠事业单位、企业或社会团体的律师事务所;&&&&&&&&(3)司法机关批准设立的、挂靠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或社会团体的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脱钩后,应改制为合伙律师事务所或合作律师事务所,不再属于行政或事业单位,不具有行政级别。未实现自收自支,仍依靠财政补贴的国资律师事务所暂不进行脱钩改制。&&&&&&&&脱钩改制工作在日前完成。&&&&&&&&国有资产的界定和资产处置,坚持“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适当考虑专业人员智力劳动积累形成的资产因素。&&&&&&&&(四)执业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1、执业律师的业务&&&&&&&&《律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一)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聘请,担任法律顾问;&&&&&&&&(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四)代理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五)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六)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代写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2、律师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的立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有关法律规范性解释文件中,都对律师的权利、义务作了规定。&&&&&&&&(1)律师的权利;&&&&&&&&Ⅰ、调查的权利&&&&&&&&《律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律师承办法律事务,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情况。”&&&&&&&&Ⅱ、查阅案卷材料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材料。《律师法》第三十条规定,“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可以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Ⅲ、同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会见和通信的权利;&&&&&&&&Ⅳ、出席法庭参与诉讼&&&&&&&&Ⅴ、拒绝辩护和代理的权利&&&&&&&&Ⅵ、律师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2)律师的义务&&&&&&&&Ⅰ、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义务。&&&&&&&&Ⅱ、不得无故拒绝辩护和代理的义务。&&&&&&&&Ⅲ、提供法律援助义务。&&&&&&&&Ⅳ、保密义务&&&&&&&&《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Ⅴ、不得承办特定案件的义务。&&&&&&&&《律师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第三十六条规定,“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Ⅵ、不得私自接受委托的义务。&&&&&&&&Ⅶ、不得利用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利益,或者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Ⅷ、不得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Ⅸ、不得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请客送礼或者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Ⅹ、不得妨害作证。&&&&&&&&《律师法》第三十五条第五项规定,“律师不得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隐瞒事实以及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Ⅺ、不得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五)律师协会&&&&&&&&1、律师协会的性质&&&&&&&&《律师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律师协会的地位: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2、律师协会的设置&&&&&&&&《律师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全国设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律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律师协会。”&&&&&&&&3、律师协会与律师的关系&&&&&&&&《律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律师必须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加入地方律师协会的律师,同时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会员。律师协会会员按照律师协会章程,享有章程赋予的权利,履行章程规定的义务。”&&&&&&&&4、律师协会的职责&&&&&&&&《律师法》第四十条规定,“律师协会履行下列职责:&&&&&&&&(1)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2)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3)组织律师业务培训;&&&&&&&&(4)进行律师业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5)组织律师开展对外交流;&&&&&&&&(6)调解律师职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7)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律师协会按照章程对律师给予奖励或者给予处分。&&&&&&&&(六)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律师的惩戒&&&&&&&&1、律师的职业道德&&&&&&&&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通过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规定;&&&&&&&&(1)律师在执业中必须始终坚持服务。&&&&&&&&(2)律师必须忠于职守,维护国家法制和社会正义。&&&&&&&&(3)律师必须诚实信用,尽职尽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4)律师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公平竞争。&&&&&&&&(5)律师在执业中要廉洁自律,注重自身的修养。&&&&&&&&(6)律师要忠于律师事业,自觉维护律师的声誉。&&&&&&&&2、律师的执业纪律&&&&&&&&1996年《律师职业道德和执行纪律规范》从以下几方面对律师的执业纪律作了规定:&&&&&&&&(1)律师在其工作机构的纪律,主要是律师在受理案件和业务收费方面应当遵守的执业纪律。&&&&&&&&(2)律师在诉讼与仲裁活动中的纪律。&&&&&&&&(3)律师与委托人和对方当事人关系的纪律。&&&&&&&&(4)律师同行之间关系的纪律。&&&&&&&&3、律师的惩戒&&&&&&&&司法部于日发布了《律师惩戒规则》,主要规定有:&&&&&&&&(1)律师惩戒措施;&&&&&&&&A、警告&&&&&&&&B、暂停执业;&&&&&&&&C、取消律师资格。&&&&&&&&(2)惩戒机关及程序&&&&&&&&惩戒机关为地、市、州以上的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地、市、州以上的司法行政机关设立律师惩戒委员会,具体负责惩戒工作。惩戒委员会由执业律师、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人员组成。&&&&&&&&惩戒的程序:&&&&&&&&A、惩戒的提起和审查;&&&&&&&&B、惩戒案的评议&&&&&&&&C、复审程序&&&& &&&&D、惩戒的执行。&&&&&&&&七、调解制度&&&&&&&&(一)调解制度的概念和分类&&&&&&&&1、调解制度的概念&&&&&&&&调解制度是指经过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2、调解制度的种类&&&&&&&&中国当代的调解制度是指人民政权的调解制度,它已形成了一个调解体系,主要的有以下四种:&&&&&&&&(1)人民调解。即民间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间纠纷的调解,属于诉讼外调解。&&&&&&&&(2)法院调解。这是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是诉讼内调解。对于婚姻案件,诉讼内调解是必经的程序。至于其他民事案件是否进行调解,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调解不是必经程序。法院调解书与判决书有同等效力。&&&&&&&&(3)行政调解。它分为两种:&&&&&&&&一是基层人民政府,即乡、镇人民政府对一般民间纠纷的调解,这是诉讼外调解。&&&&&&&&二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某些特定民事纠纷或经济纠纷或劳动纠纷等进行的调解,这些都是诉讼外调解。&&&&&&&&(4)仲裁调解。即仲裁机构对受理的仲裁案件进行的调解,调解不成即行裁决,这也是诉讼外调解。&&&&&&&&(二)人民调解制度&&&&&&&&1、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和任务、原则&&&&&&&&(1)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下设的一个工作委员会,其专门职责是调解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性质是一种司法辅助制度,是一种人民民主自治制度,是人民群众自己解决纠纷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2)人民调解的任务&&&&&&&&《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五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为调解民间纠纷,并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3)人民调解的基本原则&&&&&&&&Ⅰ、合理合法原则&&&&&&&&Ⅱ、自愿平等原则&&&&&&&&Ⅲ、尊重诉权原则&&&&&&&&2、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1)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的组织形式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宪法和调解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工作。&&&&&&&&(2)人民调解员&&&&&&&&调解组织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一)为人公正;(二)联系群众;(三)热心调解工作;(四)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五)成年公民。”&&&&&&&&《条例》还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3至9人组成,设主任1人,必要时可设副主任。&&&&&&&&(3)司法助理员&&&&&&&&《条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工作。”基层人民政府是乡、镇,设司法助理员具体指导人民调解工作,主要是帮助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基层人民法院主要是通过人民法庭对人民调解委员进行业务指导。具体办法是吸收参加法庭调解案件,旁听审判案件,指导分析案件,总结交流经验等。&&&&&&&&3、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和方法&&&&&&&&(1)调解程序&&&&&&&&人民调解应当遵循一定的程序,主要是:&&&&&&&&Ⅰ、受理纠纷;&&&&&&&&Ⅱ、调解准备&&&&&&&&Ⅲ、进行调解&&&&&&&&Ⅳ、达成协议&&&&&&&&Ⅴ、调解结束&&&&&&&&(2)调解方法&&&&&&&&调解方式有:直接调解,公开调解,共同调解,联合调解等。&&&&&&&&调解方法主要有:教之以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喻之以法。&&&&&&&&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应仅仅是消极被动地排解纠纷,而应注意调防结合,主动积极地预防、减少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的激化。&&&&&&&&(三)法院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1、调解方式&&&&&&&&《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2、调解协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3、调解书&&&&&&&&(1)制作调解书&&&&&&&&《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2)可以不制作调解书&&&&&&&&《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4、调解不成&&&&&&&&《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八、公证制度&&&&&&&&公证是指国家认可的公证人对民事法律关系所确认的具有权威性的证明活动。&&&&&&&&我国的公证原来是指国家专设的公证处代表国家对民事法律关系依法进行的证明活动,即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日起,司法部将施行《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从而推进公证机构向事业单位转制。改革后的公证机构不再是行政机构,而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今后国家不再审批设立行政体制的公证机构。全国公证员考试也将由系统内部考试改为向全社会开放,由司法部统一组织实施。&&&&&&&&(一)公证处的设置&&&&&&&&直辖市、县(自治县)、市设立公证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市辖区中可设立公证处。公证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公证处设主任、副主任,由公证人担任。公证人的条件与法官、检察官的条件等同。&&&&&&&&(二)公证业务范围&&&&&&&&公证处的业务主要包括:&&&&&&&&1、证明民事法律行为;&&&&&&&&如证明合同、委托、遗嘱、赠与、财产分割、收养子女等。&&&&&&&&2、证明有民事法律意义的事实;&&&&&&&&如证明出生、死亡、结婚、离婚、亲属关系、身份、学历、经历等。&&&&&&&&3、证明有民事法律意义的文书;&&&&&&&&如证明文书上的签名、印鉴属实,证明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等。&&&&&&&&4、证明债权文书的执行力;&&&&&&&&如各种还款(物)协议,追偿债款的借贷契约等的执行力。&&&&&&&&5、辅助性业务&&&&&&&&如保全证据、保管遗嘱或其他文件,代当事人起草申请公证的文书等。&&&&&&&&实践中的公证业务还包括办理提存,开奖等公证。&&&&&&&&(三)公证的效力&&&&&&&&公证书一般具有以下四种效力:&&&&&&&&1、证据效力&&&&&&&&又称证据能力,指它在法律上的证明资格。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2、执行效力&&&&&&&&公证书的执行效力,是指它的强制执行力,目前只仅限于认为无疑义的追偿债款、物品的债权文书,并非所有文书。经过公证处证明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按文书规定履行时,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执行。&&&&&&&&3、法律效力&&&&&&&&公证书的法律效力是指某些法律行为只有经过公证证明后才成立生效,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受到国家的保护。如收养子女,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等行为。&&&&&&&&4、域外效力&&&&&&&&即公证书在域外使用时发生法律上的效力。这是公证书本身所固有的法律上的效力和作用在域外的延伸。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公民或法人发往域外使用的文书,经公证机关证明后,还须经外交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外事办公室或外国住华使、领馆的认证,才能在国外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取得使用国的承认。&&&&&&&&(四)公证程序&&&&&&&&公证机关和公证当事人实施公证行为时应严格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申请和受理&&&&&&&&除遗嘱和收养等公证事项必须由自己申办外,公民或法人可以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申请应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在申请表上签名或盖章。申请公证应提交有关材料,如身份证、授权委托书、需要公证的文书,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产权证明或其他材料。公证处应对当事人的申请初步作出办理决定,符合条件的,应予受理。&&&&&&&&2、审查&&&&&&&&是公证工作的重要一环。公证处重点审查当事人的人数、身份、资格、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应的权利,需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需公证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准确,签名、印鉴是否齐全等内容。&&&&&&&&3、出证&&&&&&&&即对经过审查符合条件的公证由公证人出具公证证明。&&&&&&&&4、特别程序&&&&&&&&指办理某些特殊的公证事项所应遵循的程序,如公证处办理招标投标、开奖、拍卖等公证事项,公证人须亲临现场,对真实、合法的应当场宣读公证词,并在7日内作出公证书发给当事人。&&&&&&&&5、复议&&&&&&&&指当事人对公证处作出的不予受理或拒绝公证或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不服,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九、司法行政管理制度&&&&&&&&司法行政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它负责管理司法行政和法律规定的司法工作。&&&&&&&&在司法行政机关的组织体系中,司法部对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实行领导,地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受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领导,同时也受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任务有:&&&&&&&&1、管理劳改、劳教工作。&&&&&&&&组织、领导劳改、劳教工作,确定监狱、劳教场所的设置、分布和犯人、劳教人员的安置;指导、督促和检查监狱和劳教场所,正确贯彻执行劳改和劳教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或者审定劳改和劳教工作的重大决定;制定和审查劳改和劳教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监狱和劳教场所不断改善和改革管教制度,提高改造水平;总结和推广劳改和劳教工作的先进经验,对监狱和劳教场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检查和处理,对违法乱纪的管教干部予以纪律处分;管理劳改和劳教单位的干部,进行考察、培训和任用,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2、管理律师工作&&&&&&&&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审查律师协会章程,负责律师资格的报考,考试工作;授予律师资格和批准律师执业证书;决定律师事务所的设置和律师队伍的发展;制定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对律师违纪进行处罚,取消严重不称职律师的资格;制定律师收费的具体办法;总结和推广律师工作的先进经验,制定律师工作发展规划。&&&&&&&&3、管理公证工作&&&&&&&&领导公证处工作,确定公证处的设置、公证人员的编制、机构和考核制度,任免公证处的正副主任;监督公证处的收费标准和财务支付,对公证人员进行纪律检查;总结和推广公证工作的先进经验。&&&&&&&&4、管理司法干部培训&&&&&&&&确定司法干部培训工作的方针,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指导政法干部学校的工作,培养师资,编写教材;总结推广干部培训工作的经验。&&&&&&&&5、管理法学教育工作&&&&&&&&确定法学教育的方向,制定法学教育的发展规划,协调全国法学教育,协同国家教委指导全国法学教育;管理部属政法院校领导干部的任免和考核,督促和检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审批基建计划和重大财务开支,负责专业设置,招生和毕业生分配计划;组织编写全国法学教材。&&&&&&&&6、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管理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调查研究民间纠纷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出预防纠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律和道德的宣传教育;总结推广调解工作的先进经验。&&&&&&&&7、负责组织法制宣传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教育,在各类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课,出版法制报刊和法律书籍,在全民中普及法律知识。&&&&&&&&8、负责司法外事工作&&&&&&&&司法部统一负责司法行政机关的司法外事活动。确定司法外事工作的方向,活动范围和方式,并对外事工作作出具体安排;派代表团出国考察和出席国际会议,组织接待外宾,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开展国际司法协助业务活动。&&&&&&&&9、开展司法行政理论研究与法制工作。&&&&&&&&确定司法行政系统的研究机构和任务;草拟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有关司法行政工作的规章制度;对有关司法行政建设方面的问题,犯罪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工作。&&&&&&&&十、国家赔偿制度&&&&&&&&国家赔偿,又称国家侵权损害赔偿,是由国家对于行使公权利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的活动。&&&&&&&&我国于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该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种国家赔偿。&&&&&&&&(一)行政赔偿&&&&&&&&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赔偿。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主要组成部分。&&&&&&&&1、赔偿范围&&&&&&&&《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了行政赔偿的范围:&&&&&&&&(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6)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7)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8)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9)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国家赔偿法》第五条同时规定了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几种情形:&&&&&&&&(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已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2、赔偿义务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形:&&&&&&&&(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2)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4)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5)赔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6)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行政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也可以在申请行政赔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但不得不经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而直接提起诉讼。&&&&&&&&(二)刑事赔偿&&&&&&&&刑事赔偿是指司法机关错拘、错捕、错判而引起的国家赔偿。&&&&&&&&1、赔偿范围&&&&&&&&《国家赔偿法》第十五、十六条规定了刑事赔偿的范围:&&&&&&&&(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4)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6)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7)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国家赔偿法》第十八条同时规定了国家不承担刑事赔偿责任的几种情形:&&&&&&&&(1)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2)依照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3)依照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4)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的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5)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6)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2、赔偿义务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形;&&&&&&&&(1)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2)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3)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4)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逾期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审判员组成。&&&&&&&&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3、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如下:&&&&&&&&(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2)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确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十倍,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3、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返还财产;&&&&&&&&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造成财产损坏或者灭失的,能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财产已经拍卖的,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国家赔偿的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负担。&&&&&&&&《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了国家赔偿的时效:“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国家赔偿法》第33条规定了涉外国家赔偿的原则:“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的,适用本法。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所属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该国国家赔偿的权利不予保护或者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的所属国实行对等原则。”这一原则性规定既体现了中国对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权利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国家赔偿法》第14条和第24条分别规定了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中国家的追偿权利:“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一)有本法第15条第(四)、(五)项规定的情形的;(四)刑诉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自身伤害或者死亡的;(五)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编者注)(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十一、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日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在我国立法史上,首次将“法律援助”明确写入法律,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法律援助的有关内容作了专章规定。《律师法》第六章规定:“公民在赡养,工伤,刑事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依法发给抚恤金等方面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是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法律援助。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这些规定明确了公民获得法律援助的范围和律师必须依法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并为今后制定法律援助的专门立法奠定了法律基础。&&&&&&&&目前,中国的法律援助机构已基本形成了四级组织的架构:&&&&&&&&1、在国家一级,建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一对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日,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主要负责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制定全国性的法律援助规章制度,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事宜,开展与国外法律援助团体及人士的交流活动等等工作。&&&&&&&&同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主要职责是募集、管理和使用法律援助基金,宣传国家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司法公正。其基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内社团、企业、商社及个人的捐赠和赞助;基金存入金融机构收取的利息;购买债券和企业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收益等。&&&&&&&&2、在省级地方,建立XX省(自治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所辖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指导和协调。&&&&&&&&3、在地、市(含副省级)地方,建立XX地区(市)法律援助中心,行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的双重职能。&&&&&&&&4、在具备条件的县、区级地方,建立XX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地的法律援助工作。不具备建立法律援助机构条件的地方,由县(区)司法局具体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申请人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中国法律援助的三个专业实施主体是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律师主要提供诉讼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辩护、刑事代理和民事诉讼代理等)和非诉讼法律援助;公证员主要提供公证事项的法律援助;基层法律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普通非诉讼事项的帮助等简易法律援助。&&&&&&&&中国法律援助有三个基本的资金来源:政府出资,社会捐赠及行业奉献(主要指义务办案)。&&&&&&&&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建立阶段。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必将为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十二、港、澳、台地区司法制度简介&&&&&&&&(一)香港地区司法制度简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宪法的规定,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制度的设立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法律依据,其司法制度也不例外。&&&&&&&&根据基本法和香港有关法律的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主要由行使审判职能的各级法院和行使检控职能的以律政司为代表的其他机关构成。&&&&&&&&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组织体系&&&&&&&&(1)基层法院组织,由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组成。&&&&&&&&(2)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诉法庭。&&&&&&&&(3)终审法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刑满释放人员出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