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制作含晓彬含有月的诗句句

胡继友:关于《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首发式暨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首发式暨研讨会
会&议&纪&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整理/胡继友&&摄影/周鹏程、杨晓林
办: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办:南昌杰作传媒有限公司、大赣网、赣鄱网、新CEO杂志
点:高新创业大厦六楼会议室
主持人:邱建国
与会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徐良平、李晓君、邹时光、程维、陈安安、陈政、王长河、陈正云、左一兵、徐真柏、欧阳滋生、杨建葆、朱宇、邓涛、颜溶、王治川、李志土、杨北城、蒋为农、牧斯、余小平、洪老墨、老德、水笔、詹冬华、李贤平、王彦山、陶志红、涂世勇、毛江凡、杨晓茅、落莎、盛孝源、刘正辉、卢炜、涂传禄、徐贵保、邓伍生、万洪新、夏侯俊杰、田智生、张萌、易有斌、杨晓林、喻小玲、杨林斌、涂冬云、向晴、吴黎明、邓仰智、杨津、周艳、殷奋进、周鹏程、魏霞、刘永红、欧阳江琳、周兴斌
信息日报、江西工人报、经济晚报、南昌日报、南昌晚报、大江网、今视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新闻网、新民网、南昌晚报新闻网、汉丰网、大赣网、好房网、赣鄱网、江西文学网、新CEO杂志
主持人:邱建国
今天我们大家在这里,为这本叫《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书举办一个首发式暨研讨会。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叫邱建国,我的笔名、艺名都叫文化民工。承蒙大家信任,由我为大家主持这场活动。首先我代表这次活动的主办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代表这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南昌杰作传媒有限公司、大赣网、赣鄱网、新CEO杂志对各位诗人、诗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这个活动安排得非常丰富,上午是首发式和研讨会,之后合影留念,下午还请大家回到这个会场,要举行诗歌朗诵活动,所以说安排得很紧凑、很丰富。
现在我隆重地向大家介绍今天接到缪斯神秘短信前来这里参加活动的专家、诗人和诗评家。江西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办公厅巡视员、诗人徐良平先生,南昌市文联副主席、南昌市文学院院长邹时光先生,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程维先生,同时程维先生也是这本诗集的主编,南昌市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陈安安先生,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王长河主席,南昌市诗歌学会会长陈正云先生,老诗人、原《小说天地》杂志创始人左一兵先生,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建葆先生,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邓涛先生,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志川先生,中国人民银行作家协会副主席颜溶先生和前来出席今天这场活动的还有诗人、评论家李志土、杨北城、牧斯、老德、李贤平、等等。刘晓彬先生为这本诗集的整个编选,付出了大量劳动,同时作为整个这场活动的联络、操办,我建议大家用热烈的掌声向晓彬同志致敬!
同时今天还有江南都市报、江西晨报、信息日报、南昌日报、南昌晚报、大江网、南昌新闻网等媒体的记者朋友前来采访报道,对他们表示感谢!
晓彬为办这场会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前期发出诗歌征集令,后面陆续的收集这些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修改,尤其是进行了精到的评点。后来他找到我,希望能够在我这里出版。在出版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多次沟通,我也非常荣欣有这么个机会为大家服务,把这本诗集出好。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对于我本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天非常难得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大家一起来系统学习《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所以非常受启发教育。这本诗集能够出版跟晓彬诗友的热情付出、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那么今天首发式的第一项就是请刘晓彬简要介绍《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编选情况,大家欢迎!
洪老墨:召开《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首发式暨研讨会,我们筹划了很久,去年底就一直在筹划,本来想在蛇年春节前夕召开的,但是由于一些突发因素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一直拖到现在。应该说,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诗人、评论家对今天召开这个首发式暨研讨会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主办方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非常支持此次活动,等等。对此,我表示非常的感谢!也感到非常的激动!
应该说,南昌诗群的实力是非常强的,但总觉得我们宣传的力度还不够,交流还不够。鉴于此,去年4月份我在新浪开通了“南昌诗群”博客,希望能把南昌诗人们凝聚起来。与此同时,又萌发了编选南昌诗歌年度精选想法,所以我就以“南昌诗群”博主的身份给程维的博客发了张纸条,希望他能担任主编,程维欣然应允,他说愿意为南昌诗人做点实事。于是,日在“南昌诗群”博客正式发出了《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征稿启事。
这应该是“南昌诗群”诗人们的首部年度诗歌精选。
当时,我们编选该年度诗歌精选的目的是:力图全面展示“南昌诗群”创作成就,发掘精品,打造南昌诗歌权威年度选本,为南昌诗友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交流平台。同时,该年度诗歌精选的定位是力图使每一位来稿的诗友都至少有一首以上的诗歌作品入选展示,因为这是一部诗歌精选,而不是诗人精选。
自征稿启事以来,得到了广大诗友的积极响应,这些诗友有来自南昌地区的,也有来自南昌地区以外的,还有来自省外的,等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共收到153位诗友投来的诗歌作品近1000首,而且这些诗歌作品的质量都比较高。但最后,我们只对其中符合征稿条件和要求的88位诗友投来的600余首诗歌作品进行了精选,有300余首诗歌作品入选。
为什么只对其中88位诗友投来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精选呢?
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这是一部南昌诗歌精选,我们的目的也是力图全面展示“南昌诗群”诗人们的创作情况,所以对于省外的与南昌或者江西没有任何渊源的诗友的来稿只好忍痛割爱了;二是由于小部分诗友投来的诗歌作品没有按照征稿启事中要求的格式而最终导致诗歌作品无法采用。
与其他各类诗歌选本最大不同的是,《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增加了点评,对精选后的每一位诗友的诗歌作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点评,这些点评或长或短,或宏观或精细,使得该部年度诗歌精选显得更加厚重,可读性更强。当然,这些点评也只是
“一家之言”,不代表其他诗友的观点,仅供诗友互相交流。
当然,书稿在交出版社之前,主编程维进行了最后的质量把关,并为此书欣然作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编辑出版的《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一书属自费性质的公益事业,所有经费(含书号管理费、出版印刷费、邮寄费等)均由“南昌诗群”新浪博客博主提供赞助,为了避免产生著作权纠纷,我们在征稿启事中就已经明确“不支付入选诗友稿酬,但对每位入选诗友赠阅样书一册”、“本书采取自愿投稿原则,所投稿件一经采用视为同意以上条款。”于是,我们只对诗友自愿投来的诗歌作品进行了精选,而对那些获知征稿信息后仍然没有主动投来诗歌作品的诗友只能说声“抱歉”,因为我们不希望由于不必要的著作权纠纷从而把好事办成坏事。
由于《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一书属南昌首部年度诗歌精选,肯定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也肯定还有不少诗友因为不会上网或者其他原因没有获知征稿信息而错过2012年诗歌精选机会,等等,这都需要诗友们提出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在今后的年度诗歌精选中不断改正、完善和提高。
还有一点,我想在《2013年南昌诗歌精选》中增加一个诗歌记事,记录下南昌诗坛发生的一些事,所以希望今后各位专家、诗友能够把自己参加的诗歌活动,或作品获奖情况告诉我,我可以把它记下来。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江西高校出版社在出版经费上给予的照顾!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关心与支持本书出版的朋友们!谢谢!
主持人:邱建国
晓彬同志做了这个工作,我觉得非常有意义。《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只是开了个头,工作还要继续做下去,也会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包括诗歌记事,照这样做下去,我觉得南昌的诗歌界就有了一本诗歌的年鉴,也有了一个不断补充进来的诗歌户口簿,在诗歌年鉴、户口簿的基础上,我想会逐渐成为程维先生在这本书序言中写到的诗江、诗态,或者用时髦的话讲,会成为南昌的诗歌时代!那么这种意义,我觉得是可以看得见的。程维先生也好、晓彬先生也好,在座的和今天没来的诗友的加入,会使南昌的诗歌时代重视越来越强大,姿势越来越优美!研讨会接下来安排各位领导、专家、诗人、诗评家自由发言!
徐良平:各位老师、各位朋友!我自己呢,诗写了几十年,但进步不大。我也拜读过各位老师的诗,有左老师的、安安老师的、还有蒋大姐的----我不一一点名。我觉得晓彬做这个事,的确是为南昌诗歌界作了重大贡献,像主持人文化民工所说的,不仅把南昌诗人的诗收集起来,在诗歌史上留下一页,晓彬用自己的智慧,劳动和汗水为南昌诗歌做了一件大好事,也是一件大实事,所以非常感谢晓彬,也非常敬佩他这种精神,这是第一层意思。
我喜欢诗歌,写的不好还要写,还拿给别人看。我觉得每一个人,不管是不是诗人,写得好不好,都应该心中有诗,就像心中有歌,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时我觉得我比别人活得自在精彩,因为我心中有诗的世界,我除了生活在一个庸俗的世界,我还生活在一个精彩的、纯净的诗歌世界,所以有人说我心态很好。我确实很好,我现实世界不开心,我就进入诗歌的世界,这个世界鸟语花香、精彩纷呈,所以我很喜欢参加这一类的诗人活动,哪怕是在大排档、二室一厅里吃饭,我也很高兴。我觉得这就是诗人,活得本真,没有假面孔,不需要把心伪装起来。所以我的第二层意思是,我喜欢诗歌,喜欢和诗人在一起。第三层意思,我们今天坐在这里,通过晓彬来把南昌诗人的作品收集起来,探索作品,共同探讨怎样让诗歌走向基层,走向社会?晓彬通过民间的活动让更多的诗人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当代社会背景下让诗歌写得更好,让诗歌更深入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南昌的诗歌延续下去,让它走向全国,发出更强的声音。谢谢!
陈安安:在座的诗友都有很多话要讲,我水平低,就先抛砖引玉。对于《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我有点个人的想法和建议,概括起来是三心二意,三心是指晓彬、程维他们做了功德无量的事,有担当,所以是热心、公心、和爱心。热心是指热爱诗歌、热爱南昌这片土地;公心是指贡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为大家做贡献。二意其一是指像晓彬同志表示敬意;其二是指这件事意义重大。历史上有江西诗派,今天在江西诗派中又有南昌诗群,而且在全国已造成了一定影响。我们要把南昌诗歌打出去,推向全国,本来这是作协的事,但晓彬同志做下来了,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南昌诗集的集合、崛起吹响了集结号。我们作协是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杆冲锋号。
最后提一个建议:作为史料,晓彬同志已意识到把诗人的活动记录下来,另外我们期待在下一本诗集里面能增加诗人的简介,哪怕就那么一百来字,把他记载下来,将来有史料价值。感谢,再次感谢!
邓涛:这本诗集拿在手里特别温馨,让我想起了诗歌的辉煌时代!中国是唯一拿诗当经来读的国度,我们从小就是从诗中来识字的。对于晓彬,我是见一次就多一份敬佩,非常了不起。了不起的是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把聚焦光投射在别人身上,自己隐藏在后面,从个人精神角度来讲,非常了不起!现在的社会是精神塌陷、道德沦丧、文化乱象。但精英阶层要永远引领这个社会,文化要高于整治!人格魅力的核心是大度、奉献。这么多年晓彬一直做下来,而且为大家搭建这么一个平台,所以从精神层面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因此晓彬要做,在座的每一位也应该去做。这几年,作家之间的交流多了,而且突破了一些文字界限,跨了界,所以晓彬搭建了这个平台,让我们在一起畅谈诗歌理想。
这本诗集我认真看了,不是十全十美,存在一个问题:重视内容,忽视设计,所以设计不好,看上去很闷,跟不上诗歌的通灵。第二,希望高校出版社继续提供大力支持,干脆送一个书号,作为企业文化来推广。所以建议大家也为邱建国鼓下掌。谢谢!
左一兵:今天我很感动,也很激动!感谢晓彬做了一件这么好的事,这体现了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可以想象诗集在编选过程中付出了多少的劳动和汗水,这种境界很高。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在座的各位,就不多说了。
陈安安的插入语:当年能引起中央高度重视的就是徐真柏。
徐真柏:捧到这本书,心中很激动。第一,晓彬做了一件大好事,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向晓彬表示崇高的诗的敬意;第二,诗歌需要热情,没有热情是写不好诗歌的;写诗也需要大意精神,像晓彬同志一样;诗歌还需要奉献精神。庆幸南昌有这么多热爱诗歌的人。我认为,爱好诗歌的人生活中永远不会孤单!诗人的内心永远不会孤寂!读一读诗,生活中的烦恼便烟消云散。晓彬同志如果能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的话,我举双手支持。我也建议在诗歌的编排体例上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对晓彬先生再次表示感谢!
老德:在座的朋友,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感觉南昌诗歌在不断发展,不断充实。我也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像程维老师这样一个全国有影响的诗人,诗风一下子就变了。当然,对于变有不同的看法,但我感觉他的诗更接地气了,更有人间烟火了。我希望诗歌能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有诗意。就说到这里!
陈政:第一,向南昌诗群的老中青朋友们问声好!第二,这个诗集很出彩。第三,谈谈南昌诗歌创作现状。南昌的小说,本人认为不怎么样,电影、电视也不怎么样,诗歌还可能有点名堂。诗歌是诗人内心的表现,特别是新诗,他不讲求形式,随意翻翻都可能入诗,像王治川的诗,不断句。但我感觉南昌的诗最有可能走向全国,现在就差那么一层纸。
问题一,诗歌语言的转型很快,稍不留意就变了。大家要多看看唐诗这些中国古典文学,里面的农舍、篱笆、荷塘、夕阳等等永远都是美的!只有那些浸入骨髓的才是不会消灭的。
问题二,诗的内容。诗人是表达情感的,讲故事的就不是诗歌,本质就不是诗。程维的诗在探索,内在的东西就是你内心的感悟。诗歌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通感。艺术上的最高境界就是画一个世间没有的、但你觉得美。
最后,对晓彬的做法非常感动!我刚进来就发了一条微博:窗外春雨绵绵,屋内诗意盎然。很庆幸在南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因为有了诗歌,有这么多的诗人坐在一起,才使南昌这座历史名城有了文化传承。谢谢!
程维:今天,既然这么多诗人在一起,那我们就还是谈诗!我认为我们编诗应该要有时间意识,也就是文学史意识。如何让我们的这本书超越诗集3至5年的短暂的生命力,进入文学史,甚至形成流派,那就必须要有文学意识。“只有形成流派才能进入诗歌史,进入文学史”,这是文学的规律。第二个我要谈的是诗歌的专业性。我个人认为我们江西诗人的专业性有些欠缺。昨晚我看了一个节目—我是歌手,我边看边惭愧!写了这么多年的诗,确实不够专业,还只能算是门外汉。在这里我不是说大话,如果我不够专业,我想南昌没几个专业诗人,江西没几个专业诗人!全国也不多。因此我们诗人应该把诗看大点,把自己看小点。我很赞赏晓彬的就是他把诗看得很重,把自己隐藏在诗歌后面。
诗人的不专业性还表现在哪里?如果一个诗人写到50岁,还在进行青春性的创作,而没有进入一个中年期的智性写作,还靠灵性写作,我想这是诗人的不成熟,诗人的悲哀。告别自己的诗歌青春时代,是一个很残酷的事。有没有告别诗歌的青春时代是摆在每一个诗人面前的命题,也是一个诗人成为真正诗人的终结追问。我们越写诗,越觉得对诗的无知,可我们有些人,一写诗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成为了大师,他根本不知道诗的深度在哪里?诗的广度在哪里?这些我们都应该边写边思考边探索。不少人说诗歌是年轻人的,这不错,年轻人富有激情和幻想,但也要步入中年期。北京有一位著名诗人欧阳江河,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中国的诗人应该是在当今背景下创作,写诗人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写诗人本身在当下真实的生活”。而我们所想到的就是我们南昌的,我们所居住的身边的生活。
近两年,我写的诗比当年自认为是诗人的诗还多。我们的诗应该反映我所接触的所认识的所感知的这个时代,和历史大转折所带来的命运转变及其苦痛,所以我的诗不吐不快。我突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形式。回过头来说,我们所写的这些东西,可能是对自己心里的一些交代,在专业良知上的交代。如果你对诗歌还心存敬畏,如果你还把诗歌当回事,如果你还在为诗歌内心纠结,那就有可能找到这个点,他就有可能进入专业。再有就是将诗歌的系数。我边看我是歌手这个节目边惭愧,我们都自命为诗人,我们有没有像歌手林志炫那样的技术、情感、人间情,我们在诗歌的技术、语言、情感上有没有想他那样拿捏得这么有分寸。我感觉到我们的情绪失控,视角错位,我们必须在诗歌中批评伪抒情,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伪视角带来伪抒情。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要控制抒情。对诗歌要保持浓厚的兴趣,要心存敬畏,减少浮躁。近年来,南昌诗群有了个很好的现象,每次活动都在朗诵诗歌,很难得,这将引领一种风气,这也就是一种诗人的生存方式。我觉得我们把诗看重点,把自己看轻点,为诗歌多做点实事。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蒋为农:今天用感动这个词还不能表达我内心的全部情感。我是个妇人,我用妇人之心私下算了一笔账,晓彬为这本诗集的出版花费的精力和财力让我感动。他不为自己出名,甘愿做幕后推手,实在令人敬佩!我在家“游手好闲”,不写好诗歌觉得对不起家人。以前对晓彬看法很一般,今天却为诗歌这么大气,很感动,这是我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感谢晓彬和建国又有了一次相聚的机会,多了一个好去处。当今世界,虚假成风,诗歌是个好去处。我认为诗个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它没有功利。我们要对诗歌心存敬畏,我也会在诗歌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说句实话,我也曾为诗歌低过头,早年曾向左老师、安安老师低过头。(哈哈)我喜欢诗歌,在诗歌的世界里让自己心灵徜徉。还是感谢晓彬,让我们南昌诗歌有了个好去处。谢谢大家!
左一兵:我插一句,我个人认为诗歌不要设太高的门槛,不要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要降低点,要面向大众,只要是好的诗歌都应该发!
邹时光:我来回答几个问题,一是关于《文学与人生》这本杂志的转型,这不是我们文联能够决定的,全省也不止这一家,这是国家的政策,是全省文化转制的决定。今后我们如何弥补这个文学缺陷呢?我们打算创办一个《南昌文艺》杂志,作为内刊,为南昌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文学与人生》的转制,在市场上赢利,从而来弥补一些纯文学刊物。
另一个是左老师讲的有关门槛的问题。我觉得文学应该讲究一定的艺术标准,《南昌文艺》办起来,会向在座的各位约稿,但我想,各类文学杂志也都讲究一定的艺术标准,当然我并不是排斥大家来搞。由此我想到,当年左老师能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一定是花了大量的心思,所以才有这么丰硕的成果。我们的刊物是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从而体现南昌诗群的力量,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刊物上占据一定位置。我们也应该有理由相信编辑、编审们,一定能把好质量关,让好的作品出来。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欧阳滋生:本来不打算讲,但是刚刚听了大家的发言,心里很有感触。首先说这本书,除了很敬佩晓彬的精神外,我还看到了小邱的很多改稿痕迹。二十多本书,很不容易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确实难能可贵!很庆幸还有这么个对诗歌的贞操者。对于出版者,你们也是独具慧眼,建国同志为这本书也除了不少力。还有,我们南昌还有这么多对诗歌有拳拳之心的人。
我还要说的是出书的问题。怎样扶持诗人?我认为策划好是关键。我是杂文学会的,已经出了60多本书,我们都是《江西杂文》的义工者。我们对文学社团组织提供一个思路,作协该如何去扶持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我觉得我们的做法可以作一个借鉴。另外,我觉得诗人的转型也是很残酷的,我本人也由新诗转入写古典诗词,而且一下就写了六七百首。
最后,非常感谢晓彬和建国,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大家!
李晓君:很早就收到晓彬的短信。今天参加《2012南昌诗歌精选》首发式,特别是听了在座各位的发言,感到很高兴。我认为诗人自己不能说是业余爱好者,不能说是“玩诗”,要用专心、苛刻的标准来对待自己。我想新诗也就一百来年,而中国诗歌却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何将这两种诗歌资源整合起来,是每个诗人都应考量的问题。当我们对黄昏、离别、钟声等这些古典诗词中经典瞬间发出惊叹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中国的新诗要被西方所认可,仅仅是对西方诗歌的模仿,对过去经验的重复能行吗?我个人认为诗和佛语是相通的,都是明心见智的东西。作为一个曾经的诗歌爱好者,我的一个想法是,如何把自身的民族的语言精华与这个开放的共生的世界、时代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创造性的路来。近几年来,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们既有弱势国籍,又有西方主流国家的生活经历,这就是个结合的典范。
另有一个关于作协的活动和民间诗歌力量的问题,这是一个触及身份和体制的问题。我们很多诗人通过民间来开展许多活动,如诗人邓涛,将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融合一体。我认为,诗歌不属于哪个团体,我们既是诗歌的受益者,又是诗歌的传播者。
我就讲这么一点肤浅的认识,向在座的老师和年轻的诗人们致敬!
詹冬华:今天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我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一点想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追问一个问题:文学是什么?诗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写诗是一件赔本的买卖。你投入时间、精力,但未必能留下多少。唐诗有几十万首,但能让大家记住的只有300首;乾隆皇帝一生也写了好几百首诗,但我们能记得几首。我认为诗不是很神仙化的东西,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践行。
第二是在各种文体中,诗是最接近灵魂、最纯净的一种语言艺术。黑格尔认为,诗和音乐一样都是高雅的艺术。诗是蒸馏的人生,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诗歌很干净、很纯洁;二是指诗和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当今时代是一个拒绝诗歌的时代,因为诗需要深度,需要隐喻做它的媒介,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创作方式。任何艺术都是制作。诗要冒险,它的媒介就是语言,诗是以审美直观的形式接近生活本身,接近生活状态本身。
刚刚翻了下《2012南昌诗歌精选》,诗歌的作者年龄段很丰富,真正体现了“诗言志”的传统。我在师大做了点小事,我发现高校中诗歌高手真不少,但他们缺少点东西,缺少生活,缺少生活体验,缺少思性。要处理好诗歌的思性和私性的关系。真正的好诗永远在张力上行走,在你纠结的地方出彩。既能打动自己,又能打动别人的诗才是真正的好诗!
今天我所受的教益将来用于我的教学和思考中,谢谢大家!
陈正云:今天我的心情跟大家一样,异常激动,因为这了了我这老人多年的一个心愿。十多年前,我就有这么个想法,把南昌诗人的诗集结起来,但一直没有成书。今天看到《2012南昌诗歌精选》,很是激动,这是件很了不起的盛事!在座的有很多我当年的诗友,在此我简单谈几点,一是对晓彬、建国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由此我更加钦佩晓彬同志,如果文学界要评劳模的话,我要选刘晓彬同志。
在我们南昌诗群,有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在南昌我钦佩几个年轻人,一个是刘晓彬,一个是李贤平,他们都不是专职的人,却在干专职的事。我个人认为,一个没有诗歌的社会,是一个不完美的社会;一个没有诗歌的时代,是一个残缺的时代。诗歌永远和时代、社会紧密相连的,我的诗心也永远在跳荡。民族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需要一大批像邓涛、文化民工、老德------这样的园丁,我要大声赞美他们!
披露点信息,贤平老弟准备为“江西十老”出诗歌集,他还在创办《诗江西》杂志,希望各位踊跃投稿。我人快退下来了,但我这颗热爱诗歌的心不会变,永远都和诗人们在一起!
王长河: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两句话,一是激动。今天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晓彬是我们评论家协会的一名编委,刚才大家给了许多赞美,我也在内心为他赞叹。平时默默无闻,做了许多工作,我想,下一步我们评论家协会要集中精力来宣传晓彬同志。
第二句话是向大家简单介绍评论家协会的基本情况。我们有200多名会员,有12个编委,有近1/3的会员是博士、教授。近年来,我们的会员在企业发展的比较快,和企业之间搞文化论坛之类的活动也不少,我想这样让我们协会增加了造血功能。
最后,欢迎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李贤平:每年的4月,因为有谷雨诗会的存在,可以看作是江西诗人的“生日月”。而此次会议可以看作是江西诗人过生日前的一次前奏。
今天,我想从“选本现象”这个角度谈谈《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价值。选本在编选过程中,有所选择,就必然有所评价,也就具备了批评的特质。从这一批评机制而论,选本批评是关涉作者、选家和读者的三方联动机制,选本是这一机制的运行载体。对于读者而言,选本具有引导阅读功能。对于作者而言,选本一般选出的是代表自己水准的作品。对于出版者来说,选本是传播优秀作品的必要手段。对于研究者而言,选本是他们所关注的重点。
我认为,2000年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江西诗歌界出现了一种“选本现象”。其中,既有以江西省文联、省作协编选的3卷本《谷雨诗选》,有江西省委宣传部、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出版集团联合编选的《江西60年文学精选》中的《新诗·散文诗卷》。这些文学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编辑的诗歌选本,体例严格,程序严格,遴选标准高。这些选本从文学史的眼光出发,编选水平齐整,稳健,比较充分地、完整地体现了江西诗歌在某个阶段的创作成就与实力,具有权威性。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批评方式,不仅是对江西诗歌某一阶段创作的集中检阅,还是对诗歌现状的引导与介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诗人、评论家以个体名义编辑,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的诗歌选本。比如,2003年,我本人编选的包括作品卷、文论卷的《诗江西》。2012年,谭五昌、杨北城等评论家、诗人编选的《21世纪江西诗歌精选》,再就是今天会上研讨的选本《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这些以个体名义编辑的诗歌选本,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充满着原生态的活力与生机。由于体现的是编选者的审美眼光、审美情趣,所以它无意讲究平衡与秩序,所以尤其有利于一批新秀的“破土而出”。两种类型的选本各自有着优势,它们的存在,共同呈现着江西诗歌的全风貌或者说诗歌生态。这些去粗取精、沙里淘金的诗歌选本在诗歌的传播与接受、文学史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意义重要,价值可观。
回顾2000年以前的江西诗歌选本的情况,几乎都是文学管理部门编选的单一类型的选本,并且大都以总结新中国成立以10为倍数的周年选本。比如说,1960年,江西省文化局、省文联为检阅新中国成立10年来的全省文艺创作成就,联合编辑了一套六种文艺作品选集,新诗是其中一种;1979年,江西省文化局编辑了《江西30年散文小说选》和《江西30年新诗选》;1990年,中国作协江西分会主编了《江西新时期10年文学作品选》,其中之一就是《新诗·散文诗卷》;再比如,1999年,江西省文联、省作协、滕王阁文学院联合主编了《90年代江西文学作品选》,《新诗·散文诗·散文卷》是其中一卷。
当然,新中国成立60来年,几乎每个设区市文联、作协都有编辑地域性文学选本的良好传统,诗歌都被纳入其中,只不过有的和散文等文体合在一起,也有的单独成册。
以上从纵向看,地域性诗歌选本在2000年以来出现了新变化。我们不妨从横向看,也就是本省小说、散文尤其是杂文的地域性选本看,除了文学管理部门牵头外,还有报刊社、学会组织的。比如,江西省文联、省作协编选的《江西新世纪中短篇小说选》,江西省散文学会、省作协编选的《江西散文10年佳作选》,南昌日报社、江西日报社编辑的报纸副刊作品选,百花洲杂志社先后编选了3卷本《百期佳作选》和4卷本《30年文学典藏》。尤其是江西省杂文学会,更是佳选如林,推出了不少质量上乘、作者阵容齐整的杂文选本,如《门槛边上的风景》《门外有风》《20世纪江西杂文选评》《守望者书——江西杂文随笔选》。这些选本是对江西某一阶段的小说、散文、杂文创作成就创作的反思、总结,对新的创作倾向与文学可能的揭示与把握。在我有限的视野里,还没有看见本省以个体名义编选的地域性的小说、散文、杂文选本。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这里涉及的“地域性”选本不包括只有几人组成的作品合集。
从以上变化看,江西地域性诗歌选本编选者身份的多元化,是出版机制日趋灵活的一种反映,也体现了南昌乃至江西诗人群体的活跃以及文坛的包容性。再回头看《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情况。作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诗歌创作活跃的地区,南昌亟待出版一本反映诗歌成就的地域性诗歌选本。而《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出版,集中展示了南昌诗群2012年度的创作成就,对于推动南昌诗群集体出征,分析、研究诗歌版图中的“南昌力量”的得失,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晓彬多来年一边写评论、一边编选本,为营造南昌良好的诗歌氛围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的才情、他的勤奋、他的效率,等等,都是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一本个人名义编选的诗歌选本,体现了选家独特的诗学眼光与精神关怀,也决定了这个选本的价值与高度。《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点评部分,我觉得使这本选本个性十足,品位高雅。我想,年度《南昌诗歌精选》坚持数年,这种价值将日益凸显,不仅成为江西高校出版社本土文化关注建设的有力见证,也会成为南昌诗群的一张新名片。
当然,我更期望年度《南昌诗歌精选》以越来越成熟的风貌出现。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在容量上,可以再精简,每个诗人不一定要那么多首,一个人有代表这个年度的两三首就可以。在文本质量上,需要再严格一些。关键在于“精”字上下工夫;二是在作者选择上,还是要严格把握尺度。从《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作者名单看,有几个显然是不符合作者要求的。我也注意到,有的诗歌作者为了上某一种选本而牵强于公布的要求,委实没有必要;三是在体例上,建议将诗人简介从点评里独立出来,这样层次更分明一些。
最后,我希望有更多的诗人、作家、评论家,为繁荣我们的诗坛、文坛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衷心祝愿这部年度性质的《南昌诗歌精选》呈现更多的精彩!
徐贵保:我们知道,中国诗歌(这里主要指新诗,下同)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瞩的非凡成就。当诗歌跨入21世纪的殿堂,大家发现,它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21世纪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取向也是多样化的。诗歌,作为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已经取不到像上世纪那样受人膜拜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进步,生活节奏的提速,诗歌不像快餐文化那样能迅速地被人们吞咽、消化,诗歌本身就是一种高雅、韧性足的消费品,它需要人们静下心来细嚼慢咽,才有可能消化吸收。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诗歌渐渐地被边缘化了。这既有诗歌作者的责任,也有读者和社会的责任。
但是,我们不能藉此悲观,认为诗歌已经走到尽头,像枯败的花朵被大众遗弃。相反地,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上有千千万万的文学良知正在为诗歌摇旗呐喊,正在为诗歌的发展和繁荣,亲力亲为,不懈努力。
在江西南昌,就有这么一群人正在担当诗歌复兴的使命。程维、陈安安、陈政、褚兢、李晓君、欧阳滋生、颜溶、王治川、将为农、牧斯、刘晓彬、杨晓茅、杨瑾、邱建国、李贤平、老德、水笔等等,这一串串名字,让我们觉得亲切和温暖。他们热爱诗歌,崇尚诗歌,不为名,不为利,把诗歌当做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深知,振兴诗歌,不是简单地宣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故此,《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铿锵出场!它的恢弘,它的大气,足以让每一个喜欢诗歌的朋友大快朵颐,倍受鼓舞!
南昌诗群,以它坚定的姿态和自信的步伐,向大地宣告:诗歌,并未远去!
朱仁凤:诗歌,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心灵对话,是诗人在无力改变现实环境的情况下,而用于疗伤的对症良药。对于一个心中有梦而又安静于生活现状的人来说,诗歌,则成为其人生中最好的伴侣。
爱上诗歌,源于社会环境下以及生活压力下的一种文字表达需求,源于接触网络以及一群热爱诗歌的人们。
因为诗歌,吾有幸结识了越来越多的爱诗的人们,有幸认识了“南昌诗群”,才知原来在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这么一大群和我一样热爱诗歌的人们。因此有幸常在诗群学习佳作,了解江西诗坛动态,从而得知“南昌诗群”为推动江西诗歌文化向前发展,而默默付出的诗坛前辈程维老师和洪老墨老师正在主编《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于是欣然投稿,这是我首次在我们江西人自己主办的诗集选本投稿,因本人性格沉静低调,且孤陋寡闻,凡江西诗界投稿渠道我一概不知,全国各大诗刊投稿渠道亦知之甚少,幸而“南昌诗群”让我眼界有所开阔。投出之后等待结果,后来从诗群博客中知道作品入选,并得知刘晓彬老师将给每一位入选作者的作品写评,因此欣喜而期待。
如久闻程维老师和洪老墨老师大名一样,晓彬老师我亦久闻其名,是我们江西文学界领军人物中其中的一名,如此,《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诗史价值与厚重可想而知。
在期盼与等待中,不知不觉时间跨过一年。
2013年,春天漫遍赣江大地,三月,春暖花开。当我手捧散发着淡淡油墨香的《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时,我心中的春天,被一页一页打开,手中的诗集,精美、厚重、清雅大方,里面跳跃着一颗颗诗心。翻开诗集,有如久渴的人在沙漠中得到一壶甘露清泉,舍不得举壶一饮而尽,只让清泉一点一滴滋润心田。
读着一首首诗歌,学习着晓彬老师对每一首诗歌作品的用心点评,我钦佩、诚服、惊讶。我惊讶晓彬老师有一双洞悉诗心的眼睛,他能准确地点出每一首作品的写作手法、创作思路及语言表现风格,并能真诚地指出某某作品的出彩点及不足,让阅读者受益匪浅,喜之不已。
每阅读一页,我就被感动一次,全诗集三百五十八位作者,晓彬老师对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作了点评与总结,这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每阅读一篇点评,我就彷如看见晓彬老师坐在灯下寂寞读诗,思索良久,又拿起笔来写下评语,写下对诗歌的敬畏之心。对于有着深厚的诗歌文化底蕴,有着广泛写评经验的晓彬老师来说,写三、五篇评论实在是不算什么,而要坚持每一天对着诗稿写下去,直至写完所有的作品,该需要多么坚韧的毅力以及一颗对诗歌的挚爱之心?
师者,给予吾知识、给予精神食粮、为吾解惑者也。晓彬老师做到了,我想所有入选作者及得到诗集者都会有此感受。从此,《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成了我案头最珍爱的诗集。
因为诗歌,江西诗人走在一起,因为有“南昌诗群”,江西诗人有了家。因为有一群默默为江西诗歌无私奉献的前辈老师们,《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所以精彩!
我想说,感谢一直默默为江西诗歌无私奉献的前辈老师们,因为您们,江西诗人才有希望,因为您们,江西诗歌才有希望!我想说,江西诗歌有这样一群前辈老师们,我很骄傲,江西诗歌有这样一个自发的充满凝聚力的团体组织,我很骄傲!我想说,江西诗人,因为诗歌,我们相识,因为诗歌,我们同行!
麦园子:很多的时候,我会莫名地想象当下诗歌写作者遭遇的尴尬和孤单,在这个生活日益商品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我感到,他们似乎没有多少能够持续和坚守的信心与激情,很容易在写作的道路上随时转身或消失。
他们在需要关爱的同时的确也需要一个方向。
诗人,是极其敏感而精神着的,他们应该笔随当代,与时俱进。
《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的横空出世,无疑在“南昌诗群”中起到了既关爱又引导的作用,并且对外释放着一种团结、积极向上的信号,我个人认为它不仅会增强一个区域的诗歌活跃度,有益于诗歌作者队伍的成长壮大,也会相应的对我省的文学和理论创作起到一定的繁荣和促进作用。
这本年选,与其它选本不同,有其独到之处,增加了点评,由我省著名诗评家刘晓彬先生对每位人选诗友作品的精彩点评,使得该部年度诗歌精选,显得更加厚重,可读性更强。
我觉得以后的南昌诗歌精选,在选项方面,应该侧重80后,
90后新生代诗歌作者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发展的空间。
衷心感谢主编程维、洪老墨先生;感谢文艺评论家刘晓彬先生;感谢江西高校出版社,以及选题策划的文化民工邱建国先生,给“南昌诗群”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此举真好,功德无量。
谢佐华:“感人心者,莫生乎情。”文学作品贵在以情动人。不能感人的文学作品,即使辞藻华美,即使表面热闹,即使充满感官刺激,即使情节曲折离奇,那也是没有多少生命力的,很快会被读者遗忘。
笔者读到高凯的诗作《黄河望》,诗中云:“白云上面是什么/白云上面是黄河/黄河上面是什么/黄河上面还是黄河”。此诗刊登于《人民日报》副刊,但其中能品出多少诗情诗味?
南昌一位诗人的《在林中》诗中云:“当树木繁盛而多,就会变得迷幻。/正如我的一生。现在,就感到,/什么都迷糊。也许早已失败。/可是仍以为,在林间或什么地方穿行。”我觉得这类诗句缺乏情感的浓度,不知所云。当代诗歌离群众越来越远,不要光认为是群众的鉴赏能力低。诗歌最好要押韵,否则就失去了音乐美。歌词是押韵的,很多优秀歌词将会流传下去。
重庆诗人王老莽写背起病危母亲赶往医院:“子夜,我背着您奔向医院/如像背着十月怀胎的债务/偿还给母亲一次生命/您失禁的尿液浸透我的背心/竟是母亲用生命的泉水/最后一次洗礼我的灵魂......”拳拳之心,撕肝裂胆,写出了母子难舍的骨肉情深。诗句动人,对当下的不孝、视老人为负担的世风是一种针砭。
刘醒龙先生著文提到题为《一碗油盐饭》的小诗:“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此诗形式简单,却具有很强的情感浓度和感动的密度。刘醒龙说,“那么平凡的文字却能负载起一个母亲的全部生命质量,这这种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后人以仁爱、温馨和慈善,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华母亲的人性之光。”难怪一个门卫老头听到这首诗,受到触动,竟然当众嚎啕大哭。
肖懋邦先生的文章《文学要酝酿感动的力量》(刊于《人民日报》日),说得很深刻,值得我们学习。文章说,文学作品要产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力,作者要有平常心、纯真的赤子之心,要有民胞物与的人文关怀,要用思想照亮生活。
只有贴近生活和群众,用真诚感动读者,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
张萌:对于写诗,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尽管现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种风格,尽管在本地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不多,但是面前的这本《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透着文人的底蕴,透着省作协副主席程维和人称诗歌模范刘晓彬的近一年的心血。从组稿到联络出书,个中艰辛可想而知,经费呢?也是大问题,可是这一切,在可亲可敬的洪老默面前,均迎刃而解。文化民工,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一个可敬的文化人,就是他敞开了高校出版社的大门,与刘晓彬珠联璧合的完成了这本诗歌专注。
说到南昌诗歌,不得不提刘晓彬,他勤奋,务实,机警;话虽不多,成绩可了得,短短的几年出了十几本专著,常常废寝忘食,提灯到黎明。说到《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研讨会上的大腕们无不交口称赞,这不仅翻开了江西诗歌的第一页,在南昌的诗歌史上无异于打响了第一枪;诗歌是神圣的,那么刘晓彬就是缪斯的使者,他带着诗歌的神韵引领我们走在春天的大路,他以不凡的信心微笑着,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又遥远。
几多沉稳,几多岁月的沧桑,在诗歌的魅力触及我们心灵深处时,《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向我们走来,它以365个美丽的日子为伴,以刘晓彬匆匆的脚步为伴,恰似一树树红杜鹃,开在2013。
什么是诗歌的风范?这是一个触及心底的问题,研讨会上著名诗人杨北城慷慨激昂的朗诵也许是最好的诠释了,在这个下午,程维主席的代表作百行诗歌《唐朝》再次被激情朗诵,这一画面被我及时拍下收入微博;《唐朝》多么赋予激情的诗歌啊,当我首次在自在客的画廊里看见它的片段时,便激动不已,仿佛深宫六院埋藏的西子,太美了,令人目眩,整首诗歌动感十足,气势磅礴。看“我要到唐朝去,以梦为马,今夜就出发”,如果你还不了解诗歌,你还不读诗歌,那么听听《唐朝》,听听杨北城的声音,无数个夜晚都将变成黎明。现在我理解了刘晓彬为著名诗人程维写下几十万字的诗歌评论的用心了,也许是一首首魅力十足的诗打动了他一颗爱诗的心。
窗外是一片春雨,对于今天这个谈诗的日子,我们仍然被刘晓彬感动着,一个政府的公务员,薪资并不高,可是他自费出版诗歌的孩子,《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这本书,这些诗歌站在我们面前,演绎了一个怎样的春天?它走着,笑着,演绎着春天满满的笑意;它跳着,欢愉着,南昌,这是一个文人的书写;江西,这是一个个诗人演绎的蓝天。
邓小辉:一直以为,诗歌是一个出口,是人类灵魂的一个出口。功夫在诗外,一切的章法只是技巧,不是诗的精髓所在。生命、思想、情感,才是诗歌的闪光点。看不出什么技巧的天籁之音,往往是纯洁乃至圣洁的,高度浓缩了诗人真实的生命感知与情感倾注。
这样的一个出口其实并不玄奥,却常常伴有一些纠结、痛苦与错位的风险。但技巧可以让你更好的找到这个出口,带着更多的朋友靠近这个出口。这样也就有利于愉悦、共鸣的产生。
如果诗歌太重技巧,整首通篇都在玩技巧,只能说是文字游戏,没有灵魂的文字堆砌,不管文字多么华丽,都能让人看出灵魂的缺失。好比暴发户装修房子,再高档奢侈材料的胡乱堆砌,也不出来精妙的设计效果,出不了气场。一个好空间有时候非常洗练,但入场者说不出好在哪,反正在里面感觉非常舒服。可以说这样的空间是构建得非常成功的。看不出技巧,其实技巧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作品,不着痕迹,令人感觉浑然天成。
诗歌通过物象、意象来说事,从而表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东西。诗歌创作,太个性太先锋了,自然就有点不同程度的背离诗歌内核,具有探索意义或者先驱意义了。过了一定的时间到了不同的程度,不是远离就是回归。
最后,衷心感谢为《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做出大量工作的师友们!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们!
徐步青云:读了《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感觉三个字:“美、精、特”。美,表现在编排美、装帧美、诗意美;精,表现在设计精、文字精、评论精;特,表现在诗歌+评论的形式上有特色、充满浓厚地域特色、尽显南昌诗歌作者特色等。
灵芝:《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这本书的问世,可以说在我市诗歌发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她标志着我市诗歌创作走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时代。刘晓彬同志为这本书倾注了他辛勤的汗水,他精准的点评又为这本书增添了魅力,在此,致以诗的敬意!
个人认为,南昌诗歌要走出去,除了自身要不断探索,发展,还需要突破体裁的藩篱,以开放的姿态,站在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高度,与散文、小说等文学创作形式抱团发展,形成组合拳,共同推动我市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使南昌的文学创作真正走出江西,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我辈及后辈任重而道远!
盛孝源:三月春雨霏霏,呼吸着春天活力的气息,来到《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首发式暨研讨会现场,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而愉悦。尽管入选了这部诗歌精选,但其实自觉惭愧,因为我发表的作品以散文随笔居多,而诗歌写的很少。当然我也深感荣幸能够入选南昌首部年度诗歌精选,这也必将激励我努力学习与写作诗歌,以不负于诗歌。
其实我之所以走入南昌文学圈,并逐渐有所成,我的第一个引路人就是晓彬老师。我们因文相识与文学网站而后又在新浪博客再次遇见,因缘际会逐渐熟悉,由此我对本地文学及文学圈才慢慢知晓。我很幸运自己能在茫茫网海遇见晓彬老师,他是那样一个执着于文学创作才华横溢的作家,又是一个甘做嫁衣默默为南昌文化奉献力量的人。我想在他的身上涌动着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尽管每年为南昌诗人出版一部年度诗歌精选并不是一件容易事,甚至非常不易,但是程维和晓彬老师毅然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而今天我们终于得以在这里出席这次盛会,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感慨。
南昌文化底蕴深厚,尤其诗歌土壤异常肥沃,但却很少有为南昌诗人展现作品才华的平台,缺少推动南昌诗歌文化发展的力量。但今天我们却看到在这个千年文化名城出现了一位致力于南昌诗歌事业的公益者,他们成为南昌文化中亮丽的一道风景。以他们高尚的艺术与人品,以他们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编辑出版南昌诗歌精选的义举感动着大家,也感染并带动着大家,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南昌诗歌及南昌文化的公益事业中去,这必将永载南昌文化史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公益的善举将从此燎原,南昌文化也必将呈现更加美好的图景。我深信!
树弦:那时刚到南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博客上看到“南昌诗群”在延期征集《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一下简称《精选》)的稿件,仔细看完信息,我才整理了一组《浪迹于未知之城》投去。《浪迹于未知之城》本来是流浪深圳时为一个兄弟写的,他说要为其谱曲,但后来迫于生活压力,他十分歉意地对我说:“树弦,谱曲的事再等等吧。你先把它投给合适的刊物。”我口头答应,却迟迟未照做,我想把它压在箱底,直到我出诗集时。至于为什么又投了《精选》,在此我不想赘述。
几天后,我收到“南昌诗群”发来的邮件让我发几张近照过去,我知道入选了。发完照片我没有太多关注其他,依然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再后来,在博客上看到刘晓彬老师为《浪迹于未知之城》写的评论,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超过我对这组诗的期望。
这便是我与《精选》的全过程。但是对于诗歌,我只是虔诚的读者,或许每个写诗的人都是读者。我们看《诗经》,洋洋洒洒三百多首居然没有标注出作者,这足可证明,写诗的人都是读者这一观点。在千差万别的大千世界里,通过一双眼睛去寻找诗源,用语言串联在一起,呈现出社会现实。在我的诗写中,我努力地为诗找到一块土壤,让它扎根,亦或让它充满对人生、信仰、灵魂的诘问。
话题还得回到《精选》上,当我捧着它阅读时,给我的感受是百花齐放,传统的、口语的、唯美的、新古典主义的……细细品读每一位诗人的作品,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读到南昌诗歌的明天,以及江西诗坛的力量。
可以说,《精选》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选集。祝愿《精选》未来更好。
杨津:我同意程维主席的意见。首先,我们南昌诗歌要在江西省甚至在全国有影响,南昌诗歌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必须要形成南昌诗歌的创作诗风。其次,我们南昌有自己的方言,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悠长的文化,是英雄城市,是花园城市。期间肯定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和人物。现在程维老师写的《江右书》是叙事诗。我非常喜欢,我认为可以雅俗共赏。不知大家是否记得著名诗人李季写的《王贵与李香香》以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三边”人民走上革命的历程。叙事诗歌一样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既能体现文学艺术价值,又能反应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真实事件。让我们南昌的一些民间流传的或是真人真事的都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否考虑着重写叙事诗歌作为我们南昌的主流诗风。
主持人:邱建国
今天的研讨会很成功,讨论也很热烈,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我们请邹时光主席作总结讲话。
邹时光:首先要感谢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诗歌创作委员会和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诗歌。我从内心讲,希望晓彬的行为成为群体的力量,也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在文学期刊上发表。对于艺术标准,希望大家要相信社长、编辑们有那个艺术水准,能判断作品的优劣。
继续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粮食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邱建国
今天上午的研讨会安排非常紧凑,内容非常丰富,就《2012南昌诗歌精选》首发,感谢程维和晓彬先生为大家搭建了这个平台,展示南昌诗人风采,展示南昌诗歌创作水平。我想,这不仅是对一本书的研讨,它吹响了南昌诗歌、南昌诗群进军的号角!我们南昌诗人应以诗为魂、以诗为本、以诗为旗、以南昌诗群集团军的态势,走出江西、走向全国,展示南昌诗人的风采,在全国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的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在这次研讨会上,各位诗人、评论家都踊跃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的发言,大部分都是根据录音原汁原味地编录进这个会议纪要的。这次研讨会对南昌诗人们的推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日报、江西工人报、经济晚报、南昌日报、南昌晚报、大江网、今视网、搜狐网、新浪网、网易新闻网、新民网、南昌晚报新闻网、南昌新闻网、汉丰网、大赣网、好房网、赣鄱网、江西文学网、未来网、新CEO杂志等媒体对《2012年南昌诗歌精选》首发式暨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研讨会纪要大部分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由于研讨会时间紧,少数发言者的发言内容在会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在会后进行了书面的整理和补充,特此说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含雨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