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犯罪孩子男妓的j8多大才够标准拘留资料

48小时新闻排行
1510117460269581466204300131484180101773092988797
大家都喜欢看
东莞阳光网版权所有 &法官妈妈: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前兆
8年前 [03-13 16:36 周二]
&&&&&&&&&&&&&&&&&&&&&&&&&&&&&&&&&&&&&&&&&&&&&&&&&&&&&&&&&&&&&&&&&&&&&&&&&&&&&&&&&&&&&&&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目前,中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但是,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渗透和腐蚀,由于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也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一个孩子寄托着几个家庭的希望。为了不让曾经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一书中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法官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法官分析: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查获的未成年犯中,一般在10到12岁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到14岁走上犯罪道路,14到17岁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尽管学生旷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从旷课开始。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应当是家、校共同配合。家长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跟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子”;第三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对于因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的旷课、逃学,家长则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案例: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截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抢了司机的400元钱。但却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
  法官分析:据公安人员讲,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殴、抢劫、强奸都与酗酒有关,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还喝酒壮胆。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诱发的。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远离酗酒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长要转变对这种行为的宽容态度,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健康的活动上。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毒品将孩子引向毁灭
  案例:张华今年16岁,父母忙于生计,对他从小就缺乏教育。12岁那年,读完小学的张华便辍学在家,开始了流浪生活。在社会上游荡的张华被贩毒分子盯上了。为了引诱他贩毒,他们居然采用欺骗手段,让张华染上毒瘾。为了能卖“烟”,张华不得不为毒贩子跑腿“送东西”。在一次送货途中,张华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法官分析:尽管加强禁毒教育、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等都能帮孩子远离毒品,但众多的教训却告诉我们,帮助孩子终生远离毒品的最好方法,是父母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而且要从小抓起,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预防和矫治。
&&&&&& 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案例: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法官分析: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希望被人关爱、
  理解,一旦他们这些需求不能在家庭和学校得到满足时,就会到社会上去寻求。鉴于青春期少年的这些特点,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些人的品行怎样、家教如何、有无不良嗜好等。对于孩子在社会上交友,更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以免铸成大错。
  强拿硬要是犯罪的开端
  案例:女孩叶子是初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可是,在家里表现很乖的叶子,在学校却有时跟一个13岁的男孩一起向比他们更小的学生索要零花钱,如果不给就动手打人。叶子的父母只当是孩子之间的游戏,对叶子训斥几句,叶子撒谎说是借的过两天就还。就这样,叶子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叶子又和一个男生向另外一个男孩要钱,搜到钥匙后竟然跑到人家家中拿走2000元。因为此事,叶子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缓刑。
  法官分析:强拿硬要是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多年来一直比较突出。一般因为钱物不多,也就是批评、训斥几句,把钱物退还了事。因为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实施这种行为的少年也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但等到他们养成了习惯,胆子大起来,索要的钱财多了,也就一脚踏入了犯罪的泥潭。其中不乏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家长对孩子之间的索要钱物行为,绝不能忽视、麻痹和放纵,一定要教育子女“勿以恶小而为之”。
  贪小便宜容易“失足”
  案例:上高一的小宝学习用功,也挺懂事。一天放学回来,小宝带回一个随身听。小宝对爸爸说:“这是我在一个食品店买汽水时在地上捡到的。”爸爸看到随身听有八成新,还是名牌,贪小便宜的爸爸再没问什么。一天傍晚,家里突然来了两个警察,将小宝和父母传唤到派出所,并对小宝的父亲说:“你的儿子涉嫌盗窃,依法决定对他刑事拘留。”原来,小宝买东西时,趁没人时将店主放在椅子上价值3000元的随身听偷走了。
  法官分析:这个案例很典型。因贪小便宜触犯法律的很多,一些孩子走上这一步,与其父母的影响有关。我接触了那么多少年犯,竟然发现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斤斤计较。作为父母,一定要防微杜渐,让孩子从小养成不贪小便宜的良好习惯。
  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案例:17岁的赵佳在假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并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还欠下500多元赌债。为了偿还赌债,赵佳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行劫取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人民币400余元。人民法院认定赵佳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法官分析:中学生赌博是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大量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让未成年人产生贪欲。同时,赌博一上瘾,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所以赌博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未成年人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隐忧和怂恿而参加赌博,一旦学会方法尝到刺激就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而父母远离赌博则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
  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案例:中学生小林趁邻居家没人,连续几次翻墙入院撬门盗窃,偷走邻居的现金5000余元,最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开庭审理前,法官召来被告人的母亲谈话,想了解到被告人犯罪的原因。这位母亲说,小林从小时候起就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法官分析:偷拿家中钱财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也不能够放任不管,否则家贼就发展成了盗窃犯。一家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资料显示,44名有不同程度“偷窃”行为的孩子中,6.8%是在四五岁时拿家里的钱,63.7%发生在小学阶段,29.5%是12岁以后才有“偷窃”行为。
  学坏常从抽烟开始
  “阿姨,求您一件事,能不能给我一支烟抽。”几乎每次提审少年犯,尚秀云法官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据海淀法院的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良行为,其中吸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信号。
  这是因为,吸烟不仅对未成年人身体产生危害,更重要的是能够“上瘾”。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学校禁止吸烟,绝大多数家长也反对孩子吸烟。怎么办呢?为了满足烟瘾,他们就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去弄钱。未成年人吸烟还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从而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违法犯罪。
我的中华家庭教育网
您尚未登录系统父亲犯罪入狱,孩子判给母亲,孩子成人后父亲出狱,父亲老后,孩子是否需要赡养父亲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问题补充:--------------------------------------------------
可否一次性支付赡养费或者其他方式可以一次性解决赡养问题?如果孩子入了外籍,这个事情会变成什么情况?
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大约在7岁8岁的样子,判给母亲,然后父亲从来没给过1分钱抚养费,双方也没有来往,他现在进监狱了,大约在10年后出来,从法律上来说是否可以不赡养父亲?注意,他从离婚后就没有给过任何抚养费。
父亲死亡孩子由母亲抚养,孩子的父亲是农民村里分给他的土地使用权以及爷爷奶奶的房产等,等到以后村里占了地给予赔偿款后妻子和孩子是否有权利向孩子的爷爷奶奶要?是否可以向孩子的爷爷奶奶要孙女的抚养费? 谢谢你们的答复。在请教一个问题那要是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那做为母亲就要对孩子支付抚养费对吗?如果孩子由母亲抚养村里所发放给孩子的福利爷爷奶奶有权不给吗?孩子以后村里的占地补偿款是由孩子一个人享有呢还是要进行分割呢?
父亲因家庭暴力被公安机关拘留,儿子想当兵怕政审不过关,请问是否会有影响,或者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父亲从小都没养过小孩,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而且夫妻关系出现矛盾甚至离婚。现在父亲已经老了,小孩长大了,请问小孩以后还要赡养父亲吗
我(女方)是广州集体户口,丈夫是北京户口,离婚后孩子是否可以保留北京户口?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在北京工作10年了,有一套房子,在广州仅仅有一个集体户口,没有房子,将来也不想在广州生活。
父亲有祖上房子一间,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代带我兄弟3人A,B,C改嫁他人,后又与我继父生育孩子2个D,E,继父也已去世,母亲尚在。现在原无产权证祖屋拆迁补偿安置房200平方。按法律规定房屋拆迁财产大体该如何分配?母亲与继父的的孩子有权继承吗?母亲能否签下分家协议,将房子分给我A和我弟B,是否有效?
父母离婚若把孩子判给父亲母亲和孩子的母子关系是否断了
孩子的父亲是缅甸人,母亲是云南临沧人,现在两个孩子分别有7岁、3岁,准备随母落户,请问需要哪些证件?
我父母离婚好多年了,这些年一直跟着父亲,父亲因为赌博变卖了家里所有的财产,还欠下了十几万债务,我今年20岁还在念大学。如果他死了,债务是否需要我来偿还?前提是家里已经没有可以抵债的财产了……
7岁法院把握判给母亲,母亲却把我扔给父亲,不闻不问,父亲带我很不容易,现在我成年18岁,我想起诉母亲,偿还赡养费,我有一个让母亲抚养的法院判决书,我想请问律师,我这样能胜利诉讼吗,女婴被针扎犯罪嫌犯锁定 孩子母亲及表舅被带走
发帖人:书虫
京华时报讯(记者常鑫)昨天,聊城市人民政府通报,山东高唐女婴被针刺案犯罪嫌疑人锁定,女婴舅妈有重大作案嫌疑。前天下午,女婴子萱的舅妈在家中吞服农药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目前,子萱仍在北京儿童医院病房接受检查,计划于下周二做手术。昨天中午,孩子母亲和表舅被警察带走了解情况。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子萱表舅称嫌疑人无精神问题
昨天下午3点02分,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报称,高唐女婴被针刺案犯罪嫌疑人锁定。经公安机关侦查,高唐清平镇发生的女婴范子萱被针刺案,受伤女婴舅妈刘洪云(已服毒自杀)有重大作案嫌疑。相关工作正在深入开展中。进展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此前因担心子萱父母情绪失控,子萱表舅刘先生表示得知孩子舅妈服毒身亡消息后并未告知两人。据子萱父亲范先生透露,前天下午1点30分曾和刘洪云通过电话,“当时打的我叔(孩子姥爷)的电话,是子萱舅妈接的,我说找孩子姥爷,后来就没和她说啥”。
“刘洪云对孩子不错。”范先生称,此前小子萱过满月的时候,刘洪云给孩子上了礼还专门买了新衣服。范先生表示,刘洪云和其丈夫及两孩子也住在清平镇刘庄村,跟子萱姥姥和姥爷生活在一起,房子距子萱家只有大约一公里,“我们经常会带子萱去她姥姥姥爷那玩”。而前天下午,子萱姥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子萱认生,子萱舅妈没怎么抱过子萱。
范先生介绍,刘洪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上幼儿园,小女儿约8个月大,比子萱小70天。子萱表舅刘先生则称,他经常去刘洪云家看孩子,她不太爱说话,但据他了解,刘洪云平时并无精神问题。
犯罪嫌疑人曾微笑受访
据山东媒体报道,前天下午,聊城高唐被扎钢针女婴舅妈刘洪云在家中吞服农药后抢救无效死亡。此前,刘洪云作为小子萱的家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村民为小子萱捐了3000多元,非常感谢。
有记者采访时曾见到刘洪云,“刘洪云曾说自己老公常年在外打工,记者走进家中,刘洪云非常客气,有些腼腆,坐在沙发上不时地逗着女儿,当记者说‘你就是前天接受电视台采访的家人’,她笑着回应说‘是的’。之后,记者采访子萱姥姥的时候,她与女儿不时地互动,并帮助子萱姥姥回答记者提问。”当事记者表示。
在采访中,刘洪云曾表示,22日晚上,自己与老公、子萱的姐姐一同到派出所接受警方问讯。
22日,刘洪云曾出现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民生直通车》采访镜头中,并且作为小子萱的家属接受了山东广播电视台《每日新闻》记者采访。当时,她面对镜头表示,村民们为小子萱捐了3000多元。而在向村民表达感谢时,她低下了头,埋在抱着的孩子棉衣中。
孩子母亲及表舅被带走了解情况
昨天中午12点,子萱仍在北京儿童医院基础外科病房接受检查,子萱的母亲和表舅被高唐县公安分局民警带走。据子萱表舅刘先生介绍,警察先后和子萱母亲及自己了解孩子病情及家庭相关情况。
被告知当日家属不允许探视病房后,范先生仍不愿离开医院。“在这里离孩子近点,有什么事情能很快赶到。”范先生说,村里的领导也来到北京,但并未要自己同去了解情况。范先生称,昨天清平镇刘庄村的娄书记曾和他交谈,让他不要和媒体讲太多,还说村里和镇里已经在帮忙筹钱了。
昨天下午2点,子萱父亲范先生致电医院病房,值班医生表示,女婴仍在接受检查,计划于下周二做手术。谈及手术计划,范先生表示自己心情不错,“孩子终于要手术啦,医院肯接收,就说明手术有把握”。
昨天下午5点多,范先生接到孩子表舅电话称村县领导已安排孩子家属的宾馆,随后会派车来接他,并要求范先生自己单独前往。“一开始说就和我媳妇、兄弟聊20分钟,一下子就聊了这么久,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范先生说着离开医院。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法官妈妈: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前兆
8年前 [03-21 22:21 周三]
  目前,中国有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3.67亿。但是,由于不良文化信息的渗透和腐蚀,由于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丑恶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也由于学校、家庭教育的一些失误,青少年违法犯罪正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一个孩子寄托着几个家庭的希望。为了不让曾经给自己带来欢乐和希望的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从事少年刑事审判19年、审判过832个失足孩子的法官妈妈尚秀云在《法官妈妈给父母的90个建议》一书中告诉家长,特别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下列10种行为,因为它们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法官分析:不少例子表明,没有确切原因的夜不归宿,是临近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征兆之一。据调查,在100个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而且不少违法行为实施后,他们都没回家。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
  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16岁的成成是体育学校学生,他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经常和朋友出入网吧和游戏厅,逐渐发展到旷课逃学。5月的一天,他们在一家游戏厅玩,由于没有钱买游戏币,决定去“抢点钱”。这时,一个衣着光鲜的少年进入他们的视线,在讨要不成后对其拳脚相加,最后将其衣兜里的钱全部抢走。
  法官分析:旷课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一种。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查获的未成年犯中,一般在10到12岁即染有各种不良行为,13到14岁走上犯罪道路,14到17岁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尽管学生旷课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一些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严重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从旷课开始。旷课是学生走下坡路的重要信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孩子旷课、逃学问题应当是家、校共同配合。家长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跟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子”;第三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对于因受不良分子引诱、胁迫所致的旷课、逃学,家长则应及时与校方、治安机构联系,采取有效的措施。
  酗酒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促发因素
  案例: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截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抢了司机的400元钱。但却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
  法官分析:据公安人员讲,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殴、抢劫、强奸都与酗酒有关,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还喝酒壮胆。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诱发的。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远离酗酒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长要转变对这种行为的宽容态度,把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健康的活动上。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毒品将孩子引向毁灭
  案例:张华今年16岁,父母忙于生计,对他从小就缺乏教育。12岁那年,读完小学的张华便辍学在家,开始了流浪生活。在社会上游荡的张华被贩毒分子盯上了。为了引诱他贩毒,他们居然采用欺骗手段,让张华染上毒瘾。为了能卖“烟”,张华不得不为毒贩子跑腿“送东西”。在一次送货途中,张华被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法官分析:尽管加强禁毒教育、重视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等都能帮孩子远离毒品,但众多的教训却告诉我们,帮助孩子终生远离毒品的最好方法,是父母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而且要从小抓起,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预防和矫治。
交友不良容易走邪路
  案例:15岁的魏明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是交友不慎导致他走上了邪路。据魏明自述,他在同学的生日宴会上认识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王大哥经常请他去餐馆吃喝,带他去电子游戏厅玩游戏机。工作繁忙的父母没时间陪她,王大哥成了魏明的好朋友和崇拜偶像。一天,王大哥突然对魏明说:“有一个小子总跟我过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训教训他,反正他也不认识你。”被王大哥这么一蛊惑,原本老实听话的魏明手拿木棒,朝那个人的头上猛击一棒,导致其头部受了重伤。
  法官分析: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心理极不稳定,他们大多活泼、好动,希望被人关爱、
  理解,一旦他们这些需求不能在家庭和学校得到满足时,就会到社会上去寻求。鉴于青春期少年的这些特点,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些人的品行怎样、家教如何、有无不良嗜好等。对于孩子在社会上交友,更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以免铸成大错。
  强拿硬要是犯罪的开端
  案例:女孩叶子是初二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错。可是,在家里表现很乖的叶子,在学校却有时跟一个13岁的男孩一起向比他们更小的学生索要零花钱,如果不给就动手打人。叶子的父母只当是孩子之间的游戏,对叶子训斥几句,叶子撒谎说是借的过两天就还。就这样,叶子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叶子又和一个男生向另外一个男孩要钱,搜到钥匙后竟然跑到人家家中拿走2000元。因为此事,叶子被法院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缓刑。
  法官分析:强拿硬要是校园暴力的一种表现,多年来一直比较突出。一般因为钱物不多,也就是批评、训斥几句,把钱物退还了事。因为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又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实施这种行为的少年也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但等到他们养成了习惯,胆子大起来,索要的钱财多了,也就一脚踏入了犯罪的泥潭。其中不乏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家长对孩子之间的索要钱物行为,绝不能忽视、麻痹和放纵,一定要教育子女“勿以恶小而为之”。
  贪小便宜容易“失足”
  案例:上高一的小宝学习用功,也挺懂事。一天放学回来,小宝带回一个随身听。小宝对爸爸说:“这是我在一个食品店买汽水时在地上捡到的。”爸爸看到随身听有八成新,还是名牌,贪小便宜的爸爸再没问什么。一天傍晚,家里突然来了两个警察,将小宝和父母传唤到派出所,并对小宝的父亲说:“你的儿子涉嫌盗窃,依法决定对他刑事拘留。”原来,小宝买东西时,趁没人时将店主放在椅子上价值3000元的随身听偷走了。
  法官分析:这个案例很典型。因贪小便宜触犯法律的很多,一些孩子走上这一步,与其父母的影响有关。我接触了那么多少年犯,竟然发现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斤斤计较。作为父母,一定要防微杜渐,让孩子从小养成不贪小便宜的良好习惯。
  赌博是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
  案例:17岁的赵佳在假期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并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还欠下500多元赌债。为了偿还赌债,赵佳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行劫取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人民币400余元。人民法院认定赵佳犯了抢劫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法官分析:中学生赌博是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大量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让未成年人产生贪欲。同时,赌博一上瘾,一旦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所以赌博是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未成年人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比较强烈,在许多事情上喜欢占上风;又由于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所以往往容易受到隐忧和怂恿而参加赌博,一旦学会方法尝到刺激就可能形成赌瘾,成为参加赌博活动的常客。而父母远离赌博则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
  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
  案例:中学生小林趁邻居家没人,连续几次翻墙入院撬门盗窃,偷走邻居的现金5000余元,最后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林有期徒刑。开庭审理前,法官召来被告人的母亲谈话,想了解到被告人犯罪的原因。这位母亲说,小林从小时候起就经常偷偷从家里拿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法官分析:偷拿家中钱财虽然属于个别现象,但也不能够放任不管,否则家贼就发展成了盗窃犯。一家儿童心理咨询门诊的资料显示,44名有不同程度“偷窃”行为的孩子中,6.8%是在四五岁时拿家里的钱,63.7%发生在小学阶段,29.5%是12岁以后才有“偷窃”行为。
  学坏常从抽烟开始
  “阿姨,求您一件事,能不能给我一支烟抽。”几乎每次提审少年犯,尚秀云法官都能听到这样的话。据海淀法院的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不良行为,其中吸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信号。
  这是因为,吸烟不仅对未成年人身体产生危害,更重要的是能够“上瘾”。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学校禁止吸烟,绝大多数家长也反对孩子吸烟。怎么办呢?为了满足烟瘾,他们就会通过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去弄钱。未成年人吸烟还容易诱发不良交友,从而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违法犯罪。
&&&&&&&&&&&&&&&&&&&&&&&&&&&&&&&&&&&&&&&&&&&&&&&&&&&&&&&&&&&&&&&&&&&&&&&& 北京青年报  
我的中华家庭教育网
您尚未登录系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的j8多大才够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