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学著有六十仙命配二十四,我想知道紫禁城历史图这个人的具体简历。谢谢大家!

结果中筛选:
排除关键词&
价格(元)
镇江市职工收藏委员会
镇江市职工收藏委员会
大众收藏杂志社
大众收藏杂志社
中国观赏石协会
中国观赏石协会
张树森主编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观赏石协会
广西美术出版社
人民教育社
人民教育社
上海艺术研究所
上海艺术研究所
天津市硅酸盐学会
天津市硅酸盐学会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共河北省委
陕西人民出版社 。5
江西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中国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辑出版
中国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编辑出版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河北人民出版社
地方国营长春市印刷厂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朝花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
辽宁美术出版社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其它
刻印方式:钞写本
尺寸:长23*宽13*高1(cm)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二印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软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开本:16开
装订:其它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软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二十四山择日到页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佛教书籍 家居用品网 www.
欢迎在本站搜索 周公解梦佛教书籍 2015新款 品牌正品佛教书籍 家居用品网!
周公解梦佛教书籍
5冠 结缘 佛教忏仪经典硬笔临摹字帖 手抄经书 八十八佛忏悔文
马悦兰 [江苏南京]
以上为本店为文友推荐的相关搭配宝贝☆ATTENTION暂无。☆我将得到【商品单位】1本【主要内容物】经书1本【商品净重|克】85【商品总重|含外包装和附件】85【提醒或提示】暂无☆测评者【文字编辑】湘云【美术编辑】蕊官【美术编辑】刘姥姥【责任主编】黛玉☆参数【品名《礼佛大忏悔文》【页数】每本20页【开本】A4【内页】竖排☆介绍暂无。☆评测暂无。☆细节图☆同门暂无。☆文摘暂无。
正版书籍 哲学和宗教 星云大师 星云大师讲心经 生活 觉悟
一舟图书音像专营店 [浙江杭州]
ISBN编号:9出版时间: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页数:200版次印次:1Ʃ作者:星云大师开本:16开装帧:平装字数:100000副书名: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正文语种:中文版本:精装作者地区:内地
人文社会 正版书籍 赵朴初 中国文库 精 佛教常识答问
书山图书专营店 [浙江杭州]
基本信息商品名称:佛教常识答问(精)/中国文库作者:赵朴初开本:32开:27.5页数:158现:21.4【77折】出版时间ISBN号:0印刷时间:出版社:华文版次:1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内容提要赵朴初所著的《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佛教常识答问》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作了历史的而不是神话般的阐述,对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予以精辟论述。《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佛教常识答问》对佛教在印度的兴衰、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佛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其对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都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佛教常识答问》由华文出版社2011年最新出版。作者简介目录第一章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教法是什么佛是神吗佛的意义如来佛阿弥陀佛南无佛释迦牟尼的出生蓝毗尼园遗址释迦牟尼的幼年教养出家以后成佛遗迹初转法轮转法轮初次说法之地三宝皈依释迦牟尼教化的区域涅榘涅槃前后舍利塔佛的涅榘日涅槃的年代创立佛教中国新兴国家特点种姓制度新兴国家的种姓制度释迦种姓矛盾释迦牟尼时代印度的社会制度释迦牟尼和婆罗门、刹帝利的关系释迦牟尼和平民关系诸法无常百家争鸣的思想界婆罗门教思想反婆罗门教思想佛教和各教派关系第二章佛法的基本内容和佛教经籍佛法的基本内容缘起同时的互存关系异时的互存关系因果关系缘起教义缘起偈是谁作的缘起论缘起十一义无造物主佛教与无神论无我佛教与二论无动作义无常佛教与无常法则因果相续缘起理论佛教与宇宙万有法印有漏皆苦十二缘起涅榘寂静如何达到涅榘厌世主义大乘佛教大乘小乘的分别菩萨六度四摄第三章僧伽和佛的弟子第四章佛教在印度的发展、衰灭、复兴第五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精彩导读
廖 译者 前角博雄禅师 日本 和佛陀一起去禅修 只管打坐
伊乡图书专营店 [浙江杭州]
书名:  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作者:  (日本)前角博雄禅师|译者:廖世德出版社: 海南书号:  2页数:  235开本:  16开版本:  第1版 第1次印刷:28 现: 21.8 号BK2104712《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是前角博雄禅师以日本曹洞禅正规教学为中心的完整开示,也是他禅法教学的第一部重大集结,内容以激发人心的短文,简单有力的语言阐述禅修,论及坐禅、公案参究、如何明白自己的生命即是佛的生命,以及根本的生死问题。内容的讲解,显得井然有序,思维前后一贯,特别是前角禅师独特的精神、传法风格,以及对于禅修历久弥新的领会,尤其值得一读。道禅师创立的日本曹洞宗,强调&只管打坐&,不参公案。前角博雄禅师属于道禅师一脉的曹洞宗,所以本书三十三章大部分都在阐述道禅师的修持思想。《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是前角博雄禅师以日本曹洞禅正规教学为中心的完整教材,也是他的禅法教学的第一部重大结集。内容以激发人心的短文、简单有力的语言阐述禅修,论及坐禅、公案参究、如何明白自己的生命以及根本的生死问题。内容的讲解,显得井然有序,思维前后一贯,特别是若能在禅堂中,通过师徒之间实际提倡和领受,更能亲切和深入地体会其中之韵味和宗教慈悲之深情。《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传达了前角禅师独特的精神、传法风格,以及对于禅修历久弥新的领会。他拒绝满足于观念的传达,转而利用禅七时的提唱激发学生自性中的问题。他坚持学生必须在自己的生活中处理这些问题。前角博雄禅师()禅宗西传的重要人物,在美国创立洛杉矶禅修中心及禅山中心,在人生的后三十年内教导了数千名西方人,并创立黑田佛学暨人本值研究所,致力于佛学研究。译者序前言编者说明第一部禅的要义一明白自己二一开始便一切具足三禅门三&枕&四三法印五为何要坐禅?六练习,一再练习七弥补自己的分裂八答案很简单九你坐禅即是佛坐禅十修行波罗蜜多十一谈谈仪式第二部明白生死大事十二何谓公案?十三公案与只管打坐十四发菩提心十五体证生活公案十六痛苦、恐惧与挫折十七相对与绝对契合十八明白大事十九度一切有情众生二十坐禅公案二十一清心二十二抄经第三部障碍何在?二十三障碍何在二十四看见鞭影二十五七智慧姐妹二十六过无常的生活二十七多与&正道&二十八恁么二十九做佛教徒三十生死三十一涅粜之花三十二不知生死三十三释迦牟尼佛与我同修附录一现成公案&&道禅师附录二普劝坐禅仪&&道禅师附录三参同契&&石头希迁我们每个人都关心自己能够活多久,都认为能够活80岁、90岁,乃至于100岁是福气。或许真的是福气,然而这福气是和什么东西相比?是和英年早逝的人相比吗?我们必须把生命看个清楚。现在这一刻存在的生命到底是什么东西?当下刹那生死七万次&&这到底是什么东西?男、女、老、少,人的生命、其他存有的生命,是否都不一样?生命是否是二相对的?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说到生命是什么东西,如果我们真的是每一刹那便生.死七万次,那么我们平日对于生命的理解与看法便毫无意义可言。道禅师说,由于当下&这个&(this)便是生命,所以我们其实早就开悟。开悟不是由修行而来;事实上,我们修行的时候并不期待什么东西。为什么?因为一切早就在这里!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那一份智慧!我们的修行,本身就是开悟。超越二相对看生命,超越思与不思看生命,那么一切一切便都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用二相对观点思考事物,就会把生命缠缚起来:我是我,你是你,这个东西不好,那个东西不错。事实上,我们的生命非常广大,无垠无涯。生命每一刻每一刹那都在生死,所以根本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一切的一切都在此地,都在当下!只要用二观点思考事物,我们的生命便立刻受到限制。但是,我们的生命其实是没有限制的。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出家是在家,都没有关系。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每个人都有很多机会在当下体验自己这样的生命。怎样才能够体证那显化为生命的最高之道?不管我们了解不了解,每一秒钟生死更新七万次,那样的生命便是最高的生命,也就是我们此时此刻的生命。但是这一点要怎样才能够体证?你就活在那里,就去做就对了!心中了然这一点,便知道生命与那至高之道无别,此生与涅槃妙心无别。我们体证到无差无别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这样,修行也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修的是数息,你就和自己的呼吸合而为一!如果你修的是&只管打坐&,你就打坐!如果你在参公案,你就让自己成为公案!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的这样在修行?如果你打坐是依据某种知见或抱着什么期待,你修的就不是&只管打坐&。如果你用知识参公案,如果你把公案当做谜语来解,你就不是在参公案。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你有的是二相对观点,是有差别的观点。要怎样才能够体证生命便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你其实早就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开始至少要相信自己的生命便是如此。要相信这一点!接着开始体验这个生命是你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你的生命本身便是般若波罗蜜&&智慧。&般若&是不二智,不是你,不是我,也没有好坏。那是当下现起的作用,当下此地之事现起的作用。&波罗蜜&意指&到彼岸&。到什么&岸&?如果一切事物在当下都安然无恙,还有什么&岸&可去?有人认为彼岸才是涅槃;涅槃者,万物理当如是、我们的生命理当前往之处。然而,涅槃其实早就在这里。体证此时此刻的生命便是涅槃,就是到达&彼岸&。这个生命便是最珍贵的宝藏,是至高之道,是体证之道。P23-25
15堂人生幸福课 星云大师 正版
拓宇腾飞图书专营店 [北京北京]
基本信息书名:星云大师的15堂人生幸福课:29.8作者:星云心语 编著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8字数:170000页码:800版次:1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  幸福不是获得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仰望别人的幸福,不如学习经营幸福的方法&&宽心、厚道、舍得、包容&&一代宗师星云大师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内容提要  仰望别人的幸福不如学习经营幸福的方法。此书综合了星云大师有关幸福的15堂人生哲学课,笔触直接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让我们对世俗社会万千的人和事,如人际交往、事业成败、爱情婚姻、财富生活等诸方面都有着勘破纷扰表象,洞悉其中本质的深刻理解。  本书告诉我们,幸福不是获得多,而是计较得少,幸福其实就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秉持厚道做人,宽和待人,真正做到舍得、放下、宽心、包容万有,达到无求无私无欲的境界,幸福感就会找上门来。目录第一课无求无私无欲,幸福感就会找上门来 微笑、礼貌是生活快乐的根基 如何才能让自己获得快乐 少一些攀比,多一些快乐 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 不为贪念而去侵犯别人的利益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宽和待人不仅是修养,也决定着个人的幸福 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第二课舍什么就舍得什么,舍得下方能成就大人生 舍得的智慧 学会选择和放弃,掌握人生主动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你想要快乐?很简单,放下 幸福就在我们心中第三课敞开心灵的闸门,心放宽天地就没有阻碍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世人纷扰为利,我自宽心自持 心灵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心胸狭窄,怎能容天下之物 &&第四课 苦求结果不如享受过程,把握今天自在活出精彩第五课 聪明的人想过才开口,愚蠢的人说后才回想第六课 做好人做好事存好心,你会处到意想不到的回报第七课 包容乃大心境宽,容下多少你就拥有多少第八课 君子爱财致富有道,非分之财一毫莫取第九课 铸造强大的心,做一个打不倒的人第十课 管理者的管人智慧第十一课 圆通处世不是耍心计,而是用心打造第十二课 管理时间就是珍爱生命第十三课 珍爱身边的每一份真情第十四课 养生之道要以少为贵第十五课 挖掘潜藏深处的幸福源泉,登上终极幸福彼岸作者介绍  星云心语,星云大师的忠诚粉丝,对星云大师的思想有独到而深刻的研究。精读有关星云大师的一切著作,并归纳总结了星云大师有关幸福的人生哲学,进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贴近生活的故事,把星云大师给世人的幸福忠告阐述成书,告诉我们,仰望别人的幸福不如学习经营幸福的方法。文摘序言
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商城正版
世家名典图书专营店 [北京北京]
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定:48.00元出版社名称: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07月作者:慧明纸开本:16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经ISBN编号:3穷养男孩的80个细节家庭教育孩子的书籍男孩应该穷着养18.8折扣6.7折抢18.828.00已有350人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哦!富养女孩的80个细节家庭教育孩子的书籍儿童书亲子类图书正版18.8折扣6.7折抢18.828.00已有100人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哦!浏览:十万个为什么边框套餐71.00边框【独家优惠】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读物书籍疯拍:32正版中国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彩图版全八册现抢..疯拍:38【正版】安徒生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365夜书四册儿童读物疯拍:38儿童版四大名著彩图注音版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疯拍:32今日推荐:【独家优惠】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读物书籍32市场40.00折扣8折节省8离本团结束还有12时4分秒1234人已经数量有限,下单要快哟!【限时促】把话说到人心窝里 把话说好 说透是一种本事热超值套餐超值促把话说到心窝里心里学3本:7641.9立即做生意社交要懂心理学3册套装正版的推技巧书籍热满58活动日期:3:10:13-3:10:13单笔订单满58.0,(不地区:广西,海南,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台湾,澳门,海外)八月促基本信息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经:48.00作者:慧明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3字数:页码:519版次:1装帧: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内容提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经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一书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从佛教的创立、传播途径、基本教义、修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了11部佛教经典加以解读,诸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在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一次完全读懂佛经》还进行了详细的图解,以帮助读者理解佛教文化。相信在读了这《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后,你一定会轻松读懂佛教经典,进而获得内心的平綛ingD柯嫉谝徽路鸾袒≈1.佛教:释迦牟尼的教育2.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3.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亚洲的兴盛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5.佛教的世界观:佛教对世界的认识6.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对人生的思考7.佛教的修行:一切为了解脱8.佛教的戒律:佛信众要遵循的守则第二章怎样读佛经1.佛经:释迦牟尼的教法教义2.佛经的形成过程3.佛经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过程4.佛经的基本结构:佛经分为哪几个部分5.三分科经:佛经正文是怎么划分的6.佛经的因缘:序分7.佛经的正文:正宗分8.佛经的结语:流通分9.研读佛经的基础工具书第三章般若智慧&&《心经》1.释《心经》:《心经》的经题与翻译2.成佛宝典:《心经》的主要内容3.诸法皆空:佛弟子必读的经典第四章空的智慧&&《金刚经》1.释《金刚经》:《金刚经》的经题与翻译2.众生空与法空:《金刚经》的主要内容3.佛法入门:人怎样破除自己的烦恼心第五章破魔大全&&《楞严经》1.释《楞严经》:《楞严经》的经题与翻译2.圆满法门:《楞严经》的主要内容3.心的本性:心到底在哪里4.颠倒妄想:观见到底在哪里第六章根本&&《华严经》1.释《华严经》:《华严经》的经题与翻译2.佛家富贵:《华严经》的主要内容3.华藏世界:佛家的庄严净土4.欢喜地:菩萨应该怎样修行第七章经中之王&&《法华经》1.释《法华经》:《法华经》的经题与翻译2.众生皆能成佛:《法华经》的主要内容3.方便法门:《法华经》的譬喻说法4.三乘教法:佛用火宅开示众生5.大乘佛法:佛用穷子开示众生第八章禅宗圣经&&《六祖坛经》1.释《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的经题与版本2.见性成佛:《六祖坛经》的主要内容3.大梵寺说法:六祖是怎样得道的4.一念成佛:般若智慧和般若行第九章佛的寓言&&《百喻经》1.譬喻说法:佛法与故事的完美结合2.佛家故事:众生修行的误区第十章往生净土&&《无量寿经》1.释《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与翻译2.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3.本经缘起:诸佛在王舍城的集会4.菩萨神通:普贤菩萨和诸菩萨的功德5.至心精进:法藏比丘的大誓愿第十一章法身玄堂&&《大般涅槃经》1.释《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的经题与翻译2.法身常住:《大般涅槃经》的主要内容3.如来性品:什么是大般涅槃第十二章慈悲誓愿&&《地藏经》1.释《地藏经》:《地藏经》的经题与翻译2.佛门孝经:《地藏经》的主要内容3.忉利天宫神通:婆罗门女周游地狱4.分身集会:佛陀对地藏菩萨的赞叹5.观众生业缘:无间地狱的情况6.阎浮众生业感:地藏菩萨的神通第十三章琉璃世界&&《要师经》1.释《要师经》:《要师经》的经题与翻译2.要师法门:《要师经》的主要内容3.慈悲誓愿:要师佛的十二大愿作者介绍文摘序言
9787543 佛教智慧书 最易读懂 一次完全读懂佛教 图解系列
文轩慧智图书专营店 [北京北京]
产品名称:一次完全读懂佛教是否是套装:否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教定:58.00元出版社名称: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11月作者:慧能开本:16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教ISBN编号:2基本信息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教(最易读懂的佛教智慧书):58.00作者:慧能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2字数:543000页码:504版次: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不但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教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  作为一本全面介绍佛经常识的全读本,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全面:从佛教的历史、宗派到佛教的饮食、养生,多方面地介绍佛教。  ★系统:分门别类地阐释佛教文化、修行、艺术,让你系统直观地了解佛教。  ★易懂:通过1000个问答,让你轻松查找佛教知识、了解佛教文化。  ★图解:精选300多幅插图和大量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魅力。目录第一章佛教的基础知识 001.什么是佛教? 002.佛教三宝是指什么? 003.什么是六道? 004.三界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 005.什么是四劫? 006.因果轮回是指什么? 007.什么是缘起论? 008.为什么说四圣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009.为什么说十二因缘是轮回的基本定律? 010.一切诸法在佛教中是什么含义? 011.五蕴是指什么? 012.三毒是指什么? 013.佛教常说的&四大皆空&是什么含义? 014.什么是法印? 015.无常是什么意思? 016.无我是什么意思? 017.诸法实相是什么意思? 018.般若在佛教中是指什么? 019.涅槃在佛教中究竟是指什么? 041.佛教徒主要分为几类? 042.佛教徒要遵守的戒律主要有什么? 043.五戒到底是哪五种戒律? 044.十戒到底是哪十种戒律? 045.具足戒是指什么? 046.为什么成为佛教徒后就要修行? 047.佛教徒平时要做怎样的修行? 048.法会是指什么? 049.佛教的法会主要有哪几种? 050.打七是指什么? 051.忏悔是指什么? 052.课诵是指什么? 053.回向是指什么? 054.持斋是指什么? 055.结缘是指什么? 056.布施是指什么? 057.佛教的开光是指什么? 058.放生是指什么?第二章佛教的历史 059.佛教创立的背景是什么? 060.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什么出身? 061.释迦牟尼为什么会出家? 062.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 063.佛教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064.释迦牟尼是在何时、何地涅槃的? 065.释迦牟尼一生主要在哪些地方传教? 066.释迦牟尼涅槃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067.为什么释迦牟尼涅槃后,印度佛教产生了分裂? 068.印度佛教的根本分裂是什么? 069.为什么在公1世纪,印度佛教出现了修行大乘的僧团? 070.印度佛教的枝末分裂是指什么? 071.佛教在印度发展的最后一种重要形态是什么? 072.阿育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073.迦腻色迦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074.戒日王对印度佛教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075.什么叫结集,印度佛教史上共有几次重大结集? 076.佛教为什么最终在印度消亡? 077.为什么在近代印度佛教开始复兴? 078.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079.后汉时期来华的西域高僧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 080.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译经盛世? 081.前后秦的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082.鸠摩罗什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 083.道安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 084.法显西行求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085.梁武帝&舍身入寺&说明了什么? 086.隋文帝为什么要复兴佛教? 087.为什么说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 088.玄奘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 089.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 090.唐末五代的战乱对中国佛教有什么影响? 091.宋代的佛教有什么特点? 092.代为什么尊崇藏传佛教? 093.朱璋与佛教有什么渊源? 094.明代四大高僧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 095.为什么说明末是中国佛教的复兴期? 096.为什么说清代是中国佛教的衰落期? 097.&三武一宗&法难是指什么? 098.中国历史上的法难对中国佛教有什么打击? 099.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打击佛教? 100.为什么说近代佛教主要是居士佛教? 101.金陵刻经处是在何时,由谁创办的? 102.支那内学院是在何时,由谁创办的? 103.太虚对中国佛教有什么贡献?第三章佛教的宗派 104.佛教为什么会有宗派之分? 105.为什么佛教会有小乘和大乘之分? 106.小乘佛教有什么特色? 107.大乘佛教有什么特色? 108.小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 109.大乘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 110.上座部有哪些具体派别? 111.大众部有哪些具体派别? 112.中观派代表人物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 113.瑜伽行派代表人物是谁,基本教义是什么? 114.中国汉传佛教的宗派是何时成型的,分别是什么? 115.天台宗是怎么创立的? 116.天台宗的教义有何特色? 117.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是指什么? 118.智威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119.慧威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120.玄朗对天台宗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121.三论宗是怎么创立的? 122.三论宗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123.法相宗是怎么创立的? 124.法相宗的教义主要是什么? 125.为什么在近代法相宗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26.杨仁山对法相宗的复兴有什么贡献? 127.华严宗是怎么创立的? 128.华严宗的主要学说是什么? 129.华严七祖指的都是谁? 130.净土宗是怎么创立的? 131.为什么说善导是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 132.为什么说结社念佛是净土宗的主流? 133.净土三祖指的都是谁? 134.净土宗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135.省常对净土宗有什么贡献? 136.净土宗为什么能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137.律宗是怎么创立的? 138.律宗的戒律理论是什么? 139.道宣为什么被称为&南山律师&? 140.律宗三家是指什么? 141.弘一对律宗有什么贡献? 142.禅宗是怎么创立的? 143.禅宗的五家七宗是指什么? 144.汉传佛教的密宗是怎样创立的? 145.开三大士对密宗的创立有什么贡献? 146.藏传佛教主要有哪些派别?第四章佛教的重要典籍 147.什么是佛经? 148.什么是三藏? 149.什么是藏文大藏经? 150.什么是汉文大藏经? 151.什么是巴利语系大藏经? 152.《长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 153.《中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 154.《增一阿含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 155.《四十二章经》是怎样的一部佛经? 156.《大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7.《心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8.《金刚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59.《道行般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0.《法华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1.《华严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2.《宝积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3.《胜鬘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4.《大方等大集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5.《大乘阿毗达磨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6.《维摩诘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7.《大般涅槃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68.《观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69.《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0.《楞伽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1.《楞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2.《解深密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3.《六祖坛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4.《密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5.《要师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6.《地藏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7.《金光明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8.《金刚顶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79.《大日经》在佛经中有什么地位? 180.《四分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1.《五分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2.《十诵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3.《娄诃僧袛律》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4.《律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5.《梵网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6.《优婆塞戒经》是怎样的一部律书? 187.《中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88.《十二门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89.《大智度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90.《七十空性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91.《十住毗婆沙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92.《百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93.《四百论》有哪些译本? 194.《法法性分别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5.《现观庄严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96.《瑜伽师地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197.《大乘庄严经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8.《顺中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99.《显扬圣教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0.《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1.《辩中边论》对佛教发展有什么影响? 202.《金刚般若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3.《唯识二十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4.《唯识三十论颂》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5.《摄大乘论释》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6.《佛性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7.《大乘成业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8.《杂阿毗昙心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09.《成唯识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10.《大乘五蕴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11.《观所缘缘论》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12.《因明入正理论》有什么特点 213.《集量论》有什么特点? 214.《随相论》有什么特点? 215.《唯识三十颂释》有什么特点? 216.《成实论》有什么特点? 217.《俱舍论》有什么特点? 218.《解脱道论》有什么特点? 219.《清净道论》有什么特点? 220.《会宗论》有什么特点? 221.《异部宗轮论》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 222.《金刚经义疏》有什么特点? 223.《大史》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 224.《岛史》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 225.《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 226.《续高僧传》在佛教史上有什么地位?第五章佛教的诸尊第六章佛教的真言与手印第七章佛教的法器第八章佛教的持物第九章与佛教有关的动植物第十章佛教的传承第十一章佛教的艺术第十二章佛教养生与饮食内容提要公前500多年,悉达多在古印度伽耶村菩提树下开悟得道,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的历史自此展开。2000多年后的今天,佛教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佛教基础知识、历史、宗派、典籍、诸尊、真言、手印、法器、持物、动植物、传承、艺术、养生、饮食,是一本全面的佛教入门书。  本书收录了300多幅精美图片和大量的图解,图文并茂为你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佛教世界,在阅读这本书后,你不仅可以轻松地通览佛教文化,还能获得心灵上的宁綛ingW髡呓樯
书籍 读物 图书 宗教 哲学 正版 当当网 李连杰联袂推荐 索达吉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最新力作 作者 真相 生命 我们为何不幸福
当当网官方旗舰店 [北京北京]
产品名称:我们为何不幸福是否是套装:否开本:16开书名:我们为何不幸福ISBN编号:2编辑推荐★慈诚罗珠堪布是世界最大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著名上师、当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慈诚罗珠堪布是一位诚实的比丘、诚恳的行者、真正的上师,一位实在的佛法追随者。★结缘当代心灵治愈学伟大经典读本,不要错过这千劫难逢的机会!★翻开《我们为何不幸福》,那些警醒我们麻木人生的道理我们可能闻所未闻,如&乐观者最早死&&物质享受就像是喝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人死了以后,不是一了百了&&把财富送人,就能带到下一辈子&&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是轮回中必定面临的自然规律&&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本书更有化逆境为顺缘,让你内心可以强大到所向披靡的多种禅修之法以及具体的禅定训练方式。★《我们为何不幸福》由《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正见》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著名演员李连杰联袂推荐!媒体评论&堪布慈诚罗珠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我对堪布慈诚罗珠甚为倾慕,尔的志业也衷心支持。&&&《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我尔(慈诚罗珠堪布)非常尊敬景仰,他是伟大的佛法修行者。&&&《正见》作者宗萨钦哲仁波切学习知识萝够帮助人们找到工作,但知识并不是智慧。拥有知识再加上聪明勤奋,能够创造各种物质条件,但这仍然不能称为智慧。每个人心中本来就具有智慧,只是人们不知道如何开启。一旦智慧得到开启,心就能获得自由&&&&李连杰目录作者序:借佛法拥有幸福人生/5第一章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没有幸福感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是永远不可能的。这只会让我们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不控制它、调整它,欲望会更加张狂,最终将会把我们撕得鲜xue淋漓、痛不欲生。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心灵危机?该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更自由、更健康、更幸福呢?1.为什么拥有了财富还是不幸福/182.金钱能够带来满足,但效果是最小的/223.痛苦的因缘:过度的欲望、捉心、执着/254.永远不可能:用有限的物质来填补无限的欲望空间/275.&乐观者最早死&/316.学会放下离谱的捉/337.执着会产生欲望,随后导致痛苦/39第二章你可以更幸福接近两千年前,龙树菩萨就已经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永远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过一段时间以后,新鲜感就变成了审美疲劳。通过观念的调整,心灵的提升,就能减少烦恼,增强优越感与幸福感。在自己找到幸福以后,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拷贝到亲人、员工、亲戚、朋友以及更多的人身上,让所有人都得到幸福。如果整个社会都能这样,幸福指数怎能不增长?社会怎能不和谐?1.物质并不能带来永久,绝对的幸福/482.知识不能滋养心灵/503.我们错解了幸福/524.不停息的欲望号机车,把人类引向了痛苦的深渊/555.捡了芝麻,丢了西瓜/596.佛教中的幸福密码/617.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过低碳,简单的生活/638.人生苦短,人身难得/669.我们应该对生命有一个公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6910.绝大多数的现代人,没有任何敬畏感/7211.不但要爱所有的人,还要爱所有的生命。/7512.学不学佛,完全是自己的自由/7913.内心可以强大到所向披靡/82第三章千万不要把幸福浪费掉了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叫做享受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说,这叫做浪费福报、浪费幸福。佛经中一再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把幸福浪费掉了!所以,在事业成功、心情舒畅、幸福无比的时候,一定要修相换。1.痛苦和幸福&来时,都需要用佛法修心/862.真正的幸福要靠修/903.驯心若驯象/98第四章如何将Bing痛转为道用虽然在生Bing的时候修这些修法,就不会在精神上受到太大的Bing魔的打击与伤害,但我们不能把这种修法仅仅当作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实际上,这种修法既可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同时在恢复健康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提前有所准备,如果生Bing的话,一定要修这个法。1.我们生Bing的时候,是不是只需要修这些法,而不用去看Bing呢?/1062.把疾Bing当作一种修行/1093.视Bing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1114.视Bing痛为善知识,认真取舍因果/1205.将Bing痛转为道用//1246.视Bing痛为修行顺缘,修习六种波罗蜜多/127第五章如何把痛苦转变成顺缘凡夫总是这样,每当遇到痛苦时,第一个反应,是想把外在世界的痛苦连根拔掉,但对凡夫而言,有些东西是无法推翻和断除其根源的,只有兵来将礏ing⑺赐裂冢米坑谐尚У牟煌椒ㄈッ娑浴:芏喾鸾掏剿淙欢貌簧俜鸾汤砺郏踔粱寡Ч宀看舐&&中观、因明、慧度等深奥的佛法精华论著,但因为修行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无法处理好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无法将学到的佛教理念落实、应用到生活当中,时常被生活中千奇百怪的难题弄得焦头烂额。按理来说,修行人与普通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因为我们的学佛,往往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修行却没有跟上,所以只有听经闻法的福德,而不会有实际的效果。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时,也与非佛教徒毫无两样。在这一点上,我们都需要进步、需要成长。1.世人没有面对痛苦的方法,所以渴望幸福,害怕痛苦/1362.痛苦,是精神的一种特殊感受/1383.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自己的执著创造的/1404.没有修行的普通人,很难战胜痛苦/1445.佛教有什么解决痛苦的方法/1476.把悲痛欲绝的痛苦转化为出离心/1527.悲痛转化为皈依/1578.以痛苦消除傲慢心/1609.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16210.痛苦转化为行善的动力/16511.把痛苦转化为慈悲心/16712.把痛苦转为利他心/16913.任何一个修法,都应持之以恒/17314.胜义谛的方法/175第六章痛苦,其实只是纸老虎我们往往认为:一切痛苦,都来自于物质的匮乏。当然,在我们贫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痛苦的确来自于物质的匮乏。但更多的痛苦,却是来自于精神的空虚、不满足与欲望的无限扩展。1.佛教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解决痛苦的方法/1822.在光明当中,没有幸福与欢乐,也没有痛苦与烦恼/1843.原始无明,就像大海中的波纹/1864.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这个执著/1915.如果放下了执著,立即就能感到轻松自在,没有痛苦/1946.贪欲心、嗔恨心就像巨浪一样席卷着我们的灵魂/1967.善恶就像是烦恼巨浪最后变成的海啸/1998.觉悟以后,所有的痛苦都可以烟消云散/2019.没有一个人不需要禅定/20610.禅定的具体训练方式/210在线试读部分章节&乐观者最早死&有个美国海军上将在越战中沦为战俘时总结出的著名心得就是:&乐观者最早死!&。他与一帮战友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越乐观的人,就越容易先别人而死去,因为他们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会告诉自己和他人: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自由!结果圣诞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没有获得自由。然后他们又会说: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释放!复活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被关押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期望,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心碎而死。所以,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危机感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它还有一套训练方法。用佛教的语言讲,这叫做修行。用现代的语言讲,这就是心理训练&&训练、提升我们的心灵。如果不用这些方法去控制欲望,我们永远都得不到幸福感,因为在我们身边,永远都会有超过我们的强人、富人、高官、名人,我们习惯于比较、攀比的心态,怎会不让我们心生失落呢?释迦牟尼佛讲过,物质享受就像是喝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西方国家非常崇尚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等等。但真正的自由,是内在的自由。有了欲望,就不会有自由。就会一辈子奔波劳碌、压力重重,死的时候,却无法带走任何身外之物。&&虽说欲望是发展的动力,但如果欲望超标,人类会往哪方面发展,就不好说了。再比如,当iphone3刚刚面世的时候,若能拥有一部,会觉得很得意,到处显摆手机的功能。有些人为了iphone3,把自己的肾都卖了。可不到一年以后,iphon4面世,iphone3被淘汰,那时若不能换一部iphone4,好像就有点抬不起头,当初的得意便被自卑感所替代。其实,iphone3还是那个iphone3,没有变,但我们的心却在变,iphone可以一代一代地出,肾只有一个可以卖!释迦牟尼佛讲过,物质享受就像是喝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佛教有一个比喻,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有很多牛车、马车,都是由几匹马或十几匹马共同牵引的。在马车前进的时候,每一匹马的速度都必须保持一致,如果其中有一匹马脚步落后,就会被后面的车撞死。现代人就是这样,所有人都在往前奔,只要有一个人的速度慢下来,就会被淘汰。就像由无数齿轮转动的大型机械,只要有了第一个推动力,就会一个齿轮推动另一个齿轮,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究竟什么是第一推动力?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如此走上了一条寻求幸福却永不幸福的不归路?那就是我们的欲望。&&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都用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四十岁之前,用命去钱;四十岁以后,用钱去命。四十岁之前,就要不断地加班、熬夜,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吃垃圾食品,结果把身体搞垮了,心情也变得郁闷、焦虑了,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异常冷漠。哪怕四十岁以后赚到了一点钱,又有什么用呢?可悲的人生啊!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难道辛辛苦苦操劳一生,就是为了从进入养老院的那一天起,直到生命死亡之间的那一段日子吗?幸福的人生并不需要太多现代人的毛Bing,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永远没有满足&&就像有些人去钓鱼,其实他需要的不是鱼,而是钓鱼过程中内心获取的满足一样,很多人挣钱,也不是因为需要钱,而是喜欢看到银行数字不断增长的膨胀感,所以哪怕已经拥有几套房子、几辆车了,仍然会继续追求财富。要知道,幸福的前提条件,是满足感;而满足感,又建立在新鲜感的基础之上。但无论是金钱、物质、感情、荣誉,宇宙间的任何事物给我们带来的新鲜感,都是有限的。物质刺激感官所带来的新鲜感与快感,会慢慢消失,当美味吃腻了,名牌穿腻了,对已有物质的感觉越来越麻木的时候,欲望和胃口就会变得更大。倘若不能满足,就会心烦意乱。很多有钱人之所以脾气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暴躁,越来越狂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生苦短,人身难得佛教有一本很小的论典,叫做《亲友书》。作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和修行人,叫做龙树菩萨。龙树菩萨的好朋友,是当时印度的一个国王。这部论典的内容,就是龙树菩萨以写信的方式,把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传达给这位国王。这本书虽然是接近两千年前写的,但在今天看来,却仍然没有过时,句句切中时弊,字字击中要害。这部论典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永远给我们带来新鲜感。过一段时间以后,新鲜感就变成了审美疲劳。&&人的欲望,就像是跑步机,迫使着我们不断往前跑,始终没有停下来的机会。稍稍脚步跟不上,就会摔跟头。若能把欲望这台跑步机的速度调慢,我们就不会那么辛苦。人生苦短,我们万万不能在走完人生之路,躺在Bing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是抱着对世间、对社会、对各种人的不满、抱怨、仇恨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死了以后,不是一了百了绝大多数人认为,人死了以后,就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了。虽然民间有人死了以后会变成鬼的说法,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不会相信。这种缺乏因果轮回概念的人生观,让我们奉行着及时行乐的准则,从而丧失了伦理道德的底线。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完全可以不择手段。有些人会把地沟油、毒奶粉等问题归咎于技术的进步,但如果内心有一个起码的道德底线,我想谁也不会利用这些技术来赚钱。就是因为欲望的增长与对因果轮回的无知,才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不计后果的事情。其结果,必定是身堕地狱、永无出期。也是因为不相信轮回,很多老年人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选择了自杀的极端之路。美国每年的自杀人数当中,百分之五十都是老年人。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才是消极、悲观的人生啊!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首先,我们应该对生命有一个公正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很多人相信科学,认为科学的结论都是准确的。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研究的结果可以证明,人死了以后不存在任何东西,没有精神、没有灵魂。西方很多科学家认为,科学无法否定人死了以后仍然有精神的存在,在人死了以后,精神有可能会继续存在。其实,我们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人死了以后精神绝对会存在,这不是神话、不是传说,而是几千年来无数人的亲身经历。死亡,只是一种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它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另一次生命的起点。有了这样的长远驴光,则即使到了七十岁以后,仍然充满希望,仍然追求不止,仍然生活充实,仍然豪情满怀。今生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来世还有机会;今生欠了别人的人情,来世还有机会偿还;今生工作没有做好,来世还可以补救,所以不需要那么痛苦、内疚、空虚、无聊。&&&把财富送人,就能带到下一辈子。&&&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有两夫妇非常有钱。有一天,他们告诉佣人,把所有的财产都打包,他们要把这些财产带到下一辈子。佣人于是把所有的家当全部打包完毕,又准备了很多牛车、马车,然后问主人:&我已经准备好了,如何把这些东西到下辈子呢?&两夫妇给他说:&把财富送人,就能带到下一辈子。&&&内心可以强大到所向披靡心Bing还需心要治,要解决精神问题,必须通过精神的训练。观念调整以后,还应该进一步把自己的意识升级。就像电脑、手机需要升级一样,我们的精神也需要升级。没有信仰的人,不一定要成佛,但心灵却必须提升。当心灵高高在上的时候,内心就可以强大到所向披靡。提升的具体方法,就是禅修。通过禅修,就可以迅速提升心灵。&痛苦和幸福&来时,都需要用佛法修心凡夫面对痛苦的时候,因为无法承受,痛苦就成为修行的阻碍,生活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同样,因为过去的福报,而得到一些&幸福&&&发财、升官、有名声的时候,若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就会心生傲慢,继而歧视乃至欺负社会底层的人或其他生命。如果没有佛法的教育和修行,面对痛苦,人一般还能承受;面对幸福,却很难保持从容淡定。因为再苦,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有钱、有权、有名的时候,人就会狂妄自大、忘乎所以,无法再和以前一样平平淡淡地过普通人的生活,更无法静下心来闻思修,整日过着奢侈的生活,减损自己的福报。遇到幸福的时候,一定要修相换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叫做享受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说,这叫做浪费福报、浪费幸福。佛经中一再提醒我们:千万不要把幸福浪费掉了!所以,在事业成功、心情舒畅、幸福无比的时候,一定要修相换:呼气的时候,把自己当下的幸福,与幸福之因&&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善业、福德,全部观想成白色气体呼出去,融入天下所有众生的身心。观想天下所有的众生,都得到自己分享的幸福与幸福之因,并远离一切痛苦等不幸。如果没有这些窍诀的指引,没有尝试着去观修这些修法,很多佛教徒的心也与不学佛的人一样。只要遇到一点点微乎其微的痛苦,就伤心欲绝、谊不振,不但修行无法正常进行,连基本的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稍有一点强于他人的福报,又洋洋自得、目空一切,谁都看不起,事事唯我独尊。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做、去落实。这样长此以往,以后即使在梦中遇到苦乐境况,都会下意识地这样观修。若能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则不管以后的生命中遇到再大的起伏落差,都能保持平稳的心态,都不会阻碍自己的修行。驯心若驯象当它(心)孤独绝望、颓废失落的时候,就修如何面对痛苦的法,把痛苦转化为力量,鼓励自心,给心以勇气,让它重新站起来,走上解脱道。当它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时候,就观修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之类的法,以克制过度的傲慢。让心不走两个极端,始终处于中立、正常的状态当中。把疾Bing当作一种修行一般说来,没有学佛、没有修行的人在生Bing的时候,哪怕肉体还没有太大问题,精神就已经先崩溃了;由于精神上的崩溃,才导致了很多身体上的疾Bing。此外,作为不学佛的普通人,在生Bing的时候,就只能白白生Bing,除了一心一意盼望自己能早日康复以外,在其他方面完全束手无策,从来没有想过把疾Bing当作修行的法门,从来不知道可以利用Bing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当前的Bing,但就算是能治愈,也只是解决了一次的Bing痛,却不能彻底解决Bing痛之苦。但是,作为佛教徒,可以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把疾Bing当作一种修行法门。通过一场Bing,让自己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新的感受;通过这些认识与感受,就可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个修法,来解决当时的Bing痛,同时还可以把疾Bing转为积累资粮、清净罪业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彻底解决Bing痛之苦,所以,这个修法是非常实用的。&&具体的修法包括三个部分:(一)视Bing痛为功德,从而清净罪业;(二)视Bing痛为善知识,认真取舍因果;(三)视Bing痛为修行顺缘,促进六种波罗蜜多的修习。视Bing痛为功德第一个功德是:虽然我生了Bing,在肉体上感受到了一定的痛苦,但是,如果不是这场比较严重的Bing来警告我,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去思维人生的痛苦。以前我也知道有生老Bing死,却没有这么深刻的印象和体会,以致于把Bing痛、轮回的痛苦都忘了,一直不断地往外追求,从来也没有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Bing死而修行过。第二个功德是:如果我一生都没有Bing痛,一直都很健康的话,那我根本就不会认识到轮回是这么痛苦;如果我不认为轮回是这么痛苦的话,则修行最根本、最基础的出离心就绝对没有办法培养起来。通过这次生Bing,让我亲身经历了生老Bing死的其中之一,我终于深深地体会到:原来人生是如此的痛苦!如果不能彻底获得解脱,在以后漫长的轮回过程中,像这样的痛苦还会经历无数次!即使我这次生Bing能够痊愈,但也并不代表我以后就不会再生Bing,就永远解脱了,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我还会再生Bing,还可能会生更严重的Bing。此时此刻,我们就会开始感觉到,轮回不是那么完美,人生也不是那么完美。于是,我们才会开始寻求解决生老Bing死的方法。在整个世界上,唯一可以解决生老Bing死的方法,就是佛法。其他世间的任何学问&&哲学、科学等等,都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些Bing痛。&&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维:如果一个人一生当中都不生Bing的话,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傲慢心。什么样的傲慢心呢?因为身体健康,便会轻视有Bing痛的人,以致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包括修行,解决生老Bing死,从轮回的痛苦当中获得解脱等等的事情。&&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是轮回中必定面临的自然规律最好是通过打坐的方式静下来去思维,而不是边工作、边走路、边想。比如说,当自己失去某个心爱之人或物,感到痛不欲生的时候,就打坐去思维:失去的东西能不能恢复呢?如果能恢复,那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伤心欲绝,只需恢复、还原就可以;如果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如初,那我就只能面对、接受这个现实。也许刚开始没有效果,甚至宁可痛苦、难受,也不愿意这样去想,但只要坚持,慢慢就会想通这个问题。失去心爱的人或物,是轮回中必定面临的自然规律,不仅我一个,所有人都将会有这样的一天,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痛苦只能折磨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修行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反反复复地思维,就能说服自己。虽然这些方法比较简单,但若能真正用到生活当中,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家都应该去试试。若能依靠这个简单的方法去面对痛苦,就能闯过一个个的难关,之后就会发现,不但再大的痛苦自己都能顶得住,而且痛苦也可以不再是痛苦,其自身也有很多优点,它的正面作用要比负面作用多得多。就像有些治疗手段虽然让Bing人很难忍受,但治疗结果却出奇地有效一样。所以不能习惯于抗拒痛苦,而要学会面对痛苦。但是,在修四个对治力的时候,却不能这样得过且过,而是要对过去的罪业深深地感到后悔,并对罪业的苦果生起极大的怖畏之情。对罪业越有后悔心,清净的能力就越强。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才会承受这个果报;仅仅这么小的一点痛苦,都把我折腾得这么厉害。如果有一天更严重的罪业果报成熟了,我将如何面对?如果现在仍不悔改、继续造罪,以后还将承受更大且无穷无尽的果报,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将永远无法摆脱轮回&&痛苦在无形中告诉我们: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就像粮食成熟的时候,它的种子也不存在了一样。感受痛苦以后,很多罪业也随之而清净了。把痛苦转为利他心痛苦的根源,是自己从无始以来直到现在都有的爱我执。在任何问题上,首先把自己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一切为自己考虑&&为自己的幸福,去破坏他人的幸福;为自己的健康,去毁坏他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丝毫没有利益众生和爱护众生的心。&&因为有了爱我执,就一定会造业&&之后必将面临成熟的果报。承受果报之际,又不懂得一切都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而将一切都怪罪于他人,继而产生无法遏制的仇恨,并因仇恨而继续造业,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永无休止的苦难轮回&&《入行论》中有相换和自轻他重的修法,大家一定要修。其中首先讲的道理就是:遇到痛苦时,要去寻找痛苦的根源。其中会有客观因素,但它不是制造痛苦的根本因缘,而只是一个助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制造的罪业。没有一个人不需要禅定我们都知道,身体有自愈的能力,通过要物,就可以让伤口愈合。如果身体没有愈合的功能,则再多的要物,都无法愈合创伤。同样,心灵的问题,也要通过心灵去解决。有些很暴躁、很浮躁、很空虚、很悲伤的人在修禅以后,可以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开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同时,打坐还可以适当地减少烦恼,但我们要知道,通过这种方法,只能控制烦恼,而不能从根本上断除烦恼。因为这种打坐里面没有智慧,只是内心很平静而已。禅定的具体训练方式1、坐姿打坐的时候,身体的姿势很重要。佛经里面,讲了身姿的七个要领。对刚刚开始修行的人来说,内心与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姿势还是很重要的。(2)数息法当我们坐好静下来以后,就全神贯注地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呼吸不能刻意加快,也不能刻意调慢,保持正常、健康人的呼吸速度即可。然后去数呼吸。详见《慧灯之光》。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上以后,就不要再去想家庭、工作、生活等问题。不追究过去,不迎接未来,一切杂念都放下,最好能达到前面讲的像是平静海面的状态。如果实在不行,也必须要达到还没有产生海浪的比较平静的状态。现在西方的很多心理学家与冥想者,都喜欢用佛教的数呼吸法。虽然这也是一种思维,但用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却可以达到禅定的目标&&通过思维去减少思维。(3)一缘专注法在自己的前面放一个物体,一支笔、一个矿泉水瓶子、一粒米或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两只眼睛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锁定在眼前的物体上,内心不起任何念头,让心静下来,这样保持几分钟。刚开始的时候,或许我们只能保持五分钟,慢慢适应以后,就可以延长到十分钟、二十分钟等等。(4)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我们这样静下来以后,虽然一开始心很平静,但过了几秒钟以后,内心当中会产生一种细微的念头,一个波纹般的小幅度动。我们要尽量发现它,并立即控制它,要把波动的幅度减到最低。当然,要想降到完全没有波动的光明状态,我们可能暂时还做不到,但至少应该让波动的幅度变得非常小。静下来以后,会感到头脑非常清醒,思考任何事情,灵敏度都非常高。用脑太多或压力很大的人,若能每天晚上保持几十分钟的静坐,完全可以过滤一天的疲劳,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好多企业界的人在打坐的状态当中,就发现了一些久而未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如果一静下来以后,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包括自己在内,都根本不存在,没有任何东西,这是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感觉。当体验到这种非常好的状态的时候,立即要停下来,不要再继续。为什么不能继续?因为如果再继续,过了两三秒以后,一定会产生杂念来扰乱这个状态。所以要在杂念还没有来得及扰乱的时候,自己主动停下来,然后再继续打坐。内容简介很多人认为,虽然我现在比较苦,为了升职天天加班,为了人际关系天天应酬,说很多不想说的话,做很多不愿做的事,但这都是为了将来。我宁愿现在吃点苦,以换取将来的幸福&&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压力很大,根本没有感觉到童年的幸福;学校出来以后,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顶着相当大的压力;工作以后,为了不落人后,为了拥有房子、车子等与面子息息相关的东西,我们心甘情愿地当房奴、当车奴,把最旺盛的精力,都投入到追求财富当中了;最后熬白了头发,耗尽了精力,在两鬓斑白、满面皱纹、风烛残年之际,即使有了再多的钱,身体也已经无法享受了。我们想想:在这样的生命过程中,什么时候我们得到了幸福?&&针对生命中这种困惑和痛苦,当今世上最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慈诚罗珠堪布的心灵治愈学经典&&《我们为何不幸福》告诉我们:我们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富有,只是因为被贪婪、执著蒙蔽了双眼,才看不到&&人生苦短,我们万万不能在走完人生之路,躺在Bing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是抱着对世间、对社会、对各种人的不满、抱怨、仇恨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当下和未来生命中的幸福密码,让自己强大到所向披靡呢?作者简介慈诚罗珠堪布,1962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的炉霍县境内,1984年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并依止当代最伟大的心灵导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潜心深入经藏,经过很多年的努力精通显宗五部大论及密宗之续部,获得堪布学位。慈诚罗珠堪布二十年来于五明佛学院担任教学重任,培育出为数众多的僧才。20世纪90年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弘法。近年来,更深入各藏区宣导戒杀放生、护生救生、素食、环保的理念,同时讲授基础佛学正见,深化信教群众对佛法的认知。同时,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有积极于藏区建立图书馆,创办学校,编撰汉藏英新词辞典,目前已出版《汉藏英常用新词语图解词典》和《汉藏英常用新词语词典》。近十多年,更深入研究西方科学、哲学等,期以更贴近现代人的方式弘扬佛教文化。弘法之余,仍勤写不辍,目前出版作品有:藏文著作:《堪布慈诚罗珠全集》(共四册)等;中文著作:《慧灯之光》系列丛书、《生命的真相》等。
图解系列 佛学宗教书籍 直观了解佛教 全面佛教常识 正版包邮促销一次完全读懂佛经
凯逸图书专营店 [江苏省淮安市]
产品名称: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是否是套装:否书名: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定:48.00元出版社名称:武汉出版社出版时间:;7月作者:无开本:16开书名:图解一次完全读懂佛经ISBN编号:3基本信息书名:一次完全读懂佛经(全面介绍佛教常识,让你直观了解佛教):48.00作者:慧明出版社:武汉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3字数:566000页码:519版次: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编辑推荐第一本全面介绍佛经常识、读经方法、经典佛经解析的全读本。最系统的佛经入门读物,让你以最轻松的方式读懂佛经。11部佛教经典著作,以现代手法诠释佛陀智慧。300多幅插图和图解,图文并茂地展示佛教核心。佛经是佛教经典的简称,主要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它不仅囊括了佛教的教义,还在宇宙和人生方面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能带来身心的安逸和宁綛ing7鸾坛J叮喝娼樯芊鸾毯头鹁媚阊杆偻ㄏ佛教智慧。读经方法:教你读经的具体方法,使佛经变得简单易懂。佛经解析:精选11部佛教经典进行剖析和解读,让你一次通览佛教精华。.目录第一章佛教基础知识1.佛教:释迦牟尼的教育2.佛教的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3.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亚洲的兴盛4.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5.佛教的世界观:佛教对世界的认识6.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对人生的思考7.佛教的修行:一切为了解脱8.佛教的戒律:佛信众要遵循的守则第二章怎样读佛经1.佛经:释迦牟尼的教法教义2.佛经的形成过程3.佛经在中国的传播:佛经的翻译过程4.佛经的基本结构:佛经分为哪几个部分5.三分科经:佛经正文是怎么划分的6.佛经的因缘:序分7.佛经的正文:正宗分8.佛经的结语:流通分9.研读佛经的基础工具书第三章般若智慧&&《心经》1.释《心经》:《心经》的经题与翻译2.成佛宝典:《心经》的主要内容3.诸法皆空:佛弟子必读的经典第四章空的智慧&&《金刚经》1.释《金刚经》:《金刚经》的经题与翻译2.众生空与法空:《金刚经》的主要内容3.佛法入门:人怎样破除自己的烦恼心第五章破魔大全&&《楞严经》1.释《楞严经》:《楞严经》的经题与翻译2.圆满法门:《楞严经》的主要内容3.心的本性:我们的心到底在哪里4.颠倒妄想:我们的观见到底在哪里第六章根本法轮&&《华严经》1.释《华严经》:《华严经》的经题与翻译2.佛家富贵:《华严经》的主要内容3.华藏世界:佛家的庄严净土4.欢喜地:菩萨应该怎样修行第七章经中之王&&《法华经》1.释《法华经》:《法华经》的经题与翻译2.众生皆能成佛:《法华经》的主要内容3.方便法门:《法华经》的譬喻说法4.三乘教法:佛用火宅开示众生5.大乘佛法:佛用穷子开示众生第八章禅宗圣经&&《六祖坛经》1.释《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的经题与版本2.见性成佛:《六祖坛经》的主要内容3.大梵寺说法:六祖是怎样得道的4.一念成佛:般若智慧和般若行第九章佛的寓言&&《百喻经》1.譬喻说法:佛法与故事的完美结合2.佛家故事:众生修行的误区第十章往生净土&&《无量寿经》1.释《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经题与翻译2.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的主要内容3.本经缘起:诸佛在王舍城的集会4.菩萨神通:普贤菩萨和诸菩萨的功德5.至心精进:法藏比丘的大誓愿第十一章法身玄堂&&《大般涅槃经》1.释《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的经题与翻译2.法身常住:《大般涅槃经》的主要内容3.如来性品:什么是大般涅槃第十二章慈悲誓愿&&《地藏经》1.释《地藏经》:《地藏经》的经题与翻译2.佛门孝经:《地藏经》的主要内容3.忉利天宫神通:婆罗门女周游地狱4.分身集会:佛陀对地藏菩萨的赞叹5.观众生业缘:无间地狱的情况6.阎浮众生业感:地藏菩萨的神通第十三章琉璃世界&&《要师经》1.释《要师经》:《要师经》的经题与翻译2.要师法门:《要师经》的主要内容3.慈悲誓愿:要师佛的十二大愿.内容提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公前500多年由古印度的悉达多创立。在中国,佛教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汉文的佛教经典,经过200多位译师10个世纪的辛勤努力,已经达到了1690余部、6420余卷,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宝库,还为世界佛教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佛经以其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人生智慧,如同一股清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益。《一次完全读懂佛经》一书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从佛教的创立、传播途径、基本教义、修行目的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了11部佛教经典加以解读,诸如《心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等。在一些较难理解的部分,本书还进行了详细的图解,以帮助读者理解佛教文化。相信在读了这本书后,你一定会轻松读懂佛教经典,进而获得内心的平綛ing
正版书籍 谈锡永 主编 谈锡永 大中观丛书 心经内义与究竟义 全店满99减10
博库图书专营店 [浙江杭州]
产品名称:心经内义与究竟义/大中观...书名:心经内义与究竟义/大中观丛书定:42.00元出版社名称: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12月作者:谈锡永|主编:谈锡永编者:谈锡永开本:16书名:心经内义与究竟义/大中观丛书ISBN编号:7基本信息商品名称心经内义与究竟义/大中观丛书其他参考信息作者:谈锡永|主编:谈锡永开本:4定jia:42页数:337博库jia:32.7【77折】出版时间ISBN号:7印刷时间:出版社:华夏版次:1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目录总序(谈锡永)序言(谈锡永)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谈锡永辑)第一章前论(谈锡永)第二章《心经》内义(谈锡永)般若波罗蜜多与弥勒瑜珈行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心经无垢友广释疏第三章《心经》究竟义(谈锡永)大圆满见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密咒道释第四章《心经》颂释(谈锡永)第五章后论(邵颂雄)由瑜珈行中观说《心经》(一)《心经》与&陀罗尼&(二)《心经》&外义、内义、密义&与印度论师释论(三)汉土《心经》注译(四)由瑜珈行古学说《心经》(五)四重缘起说般若(六)结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诸部《般若波罗蜜多》之梵本及汉藏翻译第六章汉、藏译《心经》对勘(沈卫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藏文译本广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一藏译本与法成汉译本之对照广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第二藏译本与施护汉译本之对照敦煌略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校勘敦煌藏译略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玄奘汉译本对照征引书目附录1无垢友《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说》藏译原文(北京版《西藏大藏经》no.3818)2阿底峡《般若心经注》藏译原文(北京版《西藏大藏经》no.5222)3吉祥师子《般若心经注&密咒(道)释》藏译原文(北京版《西藏大藏经》no.5840)4莲花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藏译原文(北京版《西藏大藏绎》no.5221)
周公解梦佛教书籍
2015新款佛教书籍 品牌正品 家居用品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