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小人牛人身边的小人

中国史上当过两次皇帝的6个牛人 - 帝王故事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中国史上当过两次皇帝的6个牛人
中国历史上当过两次皇帝的那些牛人
1.被俘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传奇经历:太子―皇帝―俘虏―囚犯―皇帝
提到明英宗朱祁镇,人们恐怕会首先想到土木之变和错杀于谦。或许有人会对其恨之入骨,但事实上他应该不算是个坏人,他的政务处理能力也并不差,为人也很勤快,虽然有两大污点(打错一仗,杀错一人),也并不能完全抹煞他的能力与贡献。
  朱祁镇,明朝第六代皇帝。明宣宗的长子,明朝建国以来第一位幼年天子。生于宣德二年冬十一月己亥(1427年十一月)。出生四个月被立为太子。(《明史?英宗本纪》记载:“母贵妃孙氏。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1435年即位,年号正统,即位时才九岁。以累朝元老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继续推行仁、宣两朝的各项政策,社会尚算安定。正统7年,张太后去世,三杨逐渐失势,英宗开始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私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
明朝历代统治者都把蒙元看成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把抗蒙总部搬到了第一前线。并且不断用加固长城和亲征的办法打击残元势力。成祖朱棣先后5次亲征,病逝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1449年蒙古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为借口领兵大举进犯,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草率决定亲征。命御弟朱祁钰留守北京,亲率精兵50万出师迎敌。8月,大队人马在土木堡被也先部队包围,数十万明军断水,军心大乱。数日后,明军被蒙古军击溃,50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为部下所杀。英宗也被也先掳去,转瞬间由皇帝变为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
  英宗被俘,北京的明众臣为稳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为景帝,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原本被视为奇货可居的英宗变成了空质,后在右都御史杨善等人的请命、积极斡旋下,英宗得以南归。回京之后,英宗被送入南宫,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在武清候石亨、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的拥戴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复登皇位。改年号天顺。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但是也任用了许多有能之臣。
  复位之后的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死后遗诏罢宫妃殉葬,明史誉为德政。两次共在位二十二年。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庙号英宗。死后葬于北京天寿山裕陵。
  《明史》的赞词是: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酢⒄鸥ǎ岳鄢桑芤鸥ㄕ偌臀闯凇6酪酝跽裆萌疲熘脸擞卟デāD烁幢俣螅套纺畈凰龋趾纹涓心缰钜病G昂笤谖欢哪辏奚醢拚V劣谏瞎煤筅郑徒ㄊ酥担展吃幔蚴⒌轮驴煞ê笫勒咭印
2.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259--306)
传奇经历:白痴―太子―皇帝―戴绿帽子―被废―复位―被叔父毒死
  提到晋惠帝司马衷,或许只有“白痴”这个词语才配的上他。按照现在说法应该叫弱智更贴近一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傻子,竟然能选为太子,并做了17年皇帝。关于司马衷的白痴,还有两则笑话:
有一次,有官员上报朝廷说不少地方闹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都快饿死了!司马衷听了很着急地问:“为什么会饿死人?”大臣们说:“没有粮食吃啊!”他百思不得其解的说:“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呢?”
还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园里面玩耍,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侍从:“蛤蟆是在为官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对这种莫名其妙的设问,侍从们早已司空见惯,知道如何糊弄他了。当下便有人回答:“蛤蟆若是在官家地里叫,就是为官家而叫;蛤蟆若是在私家地里叫,就是为私家而叫。” 司马衷听了,觉得有道理,感到很满意。 那时候没有手机,如果有的话,一定会有人把这些对话编成段子,传来传去,供人笑谈。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长子司马轨早逝。九岁时被武帝立为太子。公元259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当日继位,改年号为“永熙”。
  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除了贪图享乐外,一无所知。他被立为太子后,曾有不少大臣劝武帝废去他。武帝很犹豫。有一次,武帝特地送去一卷公文,命太子处理,借以考验太子是否傻得不会办事。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智而又凶悍的女人,她命令太监起草了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写好送去。武帝一看,卷子写得虽然粗浅,但毕竟还是有问必答,认为太子并不太傻,就没有废黜他。
  关于武帝传位与他还有一个故事。司马衷长子司马y和他的白痴父亲完全不同,十分聪明智慧,武帝特别喜欢,经常让他跟在身边。有一次,宫中夜间失火,武帝登楼观望,刚刚五岁的司马y居然拉着武帝的衣襟要他进屋去,武帝奇怪,问他为什么?y说:“夜间发生突然事故,应该防备有非常事件,不能让火光照见人君。”武帝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不禁大为惊奇。又有一次,司马y跟着武帝去观看猪圈,对武帝说:“猪很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拿来犒赏将士,还留着浪费粮食?”武帝立即下令将猪宰了,拍拍司马y的后背,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一定能振兴我家。”武帝甚至还在群臣面前,将他比作司马懿。就这样,武帝觉得儿子虽然不理想,可孙子大有希望,因此,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仍让白痴司马衷当太子,作为法定的继承人。
  惠帝继位后,由杨太后父亲杨骏独揽朝政。而皇后贾南风(晋开锅元勋贾充之女,相貌丑落,武帝称她丑而短黑,但在惠帝大婚当天才得见贾南风真面貌,为时已晚,且其父贾充在西晋政权中地位牢固,权势显赫。只得同意婚事。贾南风虽是女流,妒忌多权诈,且手段残忍,还亲手杀过人。她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淫妇,经常派人带俊俏男子入宫,事毕后杀掉灭口。手段)精明能干,不满意杨骏操纵朝政,便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杀死了杨骏,接着,她又先后杀死了司马亮和司马玮。她自己没有生育,担心大权旁落,又设计毒死了太子。赵王司马伦借口此事,带兵进京,捕杀了贾皇后,废黜了晋惠帝。自立为帝。
后文王司马住⒊啥纪跛韭碛薄⒑蛹渫跛韭碛档炔环鸨ゴ蚵逖簦301年,杀司马伦,复立惠帝。展开了皇族之间残酷的混战、杀戮,史称“八王之乱”。战乱长达16年之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洛阳、长安两座名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百姓死亡几十万,内徙的匈奴、氐、鲜卑等族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王朝走向衰亡。混战结束后,七个王被杀,只有东海王司马越还在,由他操纵朝政。
惠帝在这声战乱中,被诸王辗转抢夺、挟持,时废时立,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公元306年,司马越暗中在惠帝食物中下毒,毒死惠帝,时年48岁。
3.女人手底下的皇帝――唐中宗李显(656-710)
传奇经历:皇子―太子―皇帝―被废―庐陵王―太子―复位―被老婆毒死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高宗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一生两得立储、一次被废、两次登基,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番登基的皇帝。时间是683年12月~684年2月和705年正月~710年5月。
  中宗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后来改为英王。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后相继被废,皇太子的位置便落到了李显的身上。公元683年,高宗去世,当月李显即位,改元嗣圣。但坐上龙椅的李显有点忘乎所以了,忘记高宗曾留下遗照:“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武则天)处分。”他自作主张,打算利用韦后亲戚为主的亲己势力对抗武则天,遭到武则天废黜,此时距他登基不足两个月。
  被废后的李显被贬为庐陵王,先后被软禁在均州和房州长达14年,只有结发妻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最后要他性命的人,正是韦氏。
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6年后,亲李唐的大臣们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传位于中宗。改年号为“神龙”,复唐为国号。
  重新得到皇位的李显对与他患难与共的韦后非常信任,与她同参朝政,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破格将她的父亲封王,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得参政,获大权。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韦皇后、安乐公主、武三思、上官婉儿相互勾结,成为朝中最大的政治势力。此时的中宗只知玩乐,朝政落入韦后一党中。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劝阻中宗除掉武三思等人。反被武三思诬陷,被贬出京,路上被武三思派去的刺客刺杀身亡。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历史上最牛的人?_百度知道
历史上最牛的人?
提问者采纳
王阳明啊,就是王守仁.《明朝哪些事儿》中明确的说过,本来于谦,张居正都该排第一名,但于谦过于陈腐,张居正的遗产问题使得他们都不能算第一.但明朝有一位更猛的人,明朝首屈一指的思想家,他的心学影响了整个明朝,不仅思想,军事上也是一位天才.他就是王守仁(作者最敬佩的人就是他)为什么说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简单地说:1、军事才能突出,打法诡异,他从来不与敌人正面交锋,都是声东击西,你往南走,他偏往北,经常搞得敌人晕头转向。而且甭管敌军多出他多少倍,他都敢出兵,还喜欢使阴招,什么挖坑、造假、虚张声势,到最后,许多人都被他的骗术吓跑了。更为奇怪的是,即使他占据优势,把对手围得水泄不通,也从不轻易进攻,而是把敌军困在里面,饿个半死,再诱使敌军突围,钻入伏击圈,才开始发动总攻。基本上这几招一路下来,神仙都顶不顺了!先后打败了多处令朝廷头疼的山贼巢穴,有平叛了宁王的造反。但这位王兄却并没有师出名门,全是自学成才。可谓是军事天才;2、哲学贡献大,他突破了朱熹的理学理论,创建了“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王守仁就做到了,这从他的军事才能中就可以看出。而且他不论门第,广招学生,诸如王艮、李贽、徐阶等。这仿佛让人在他身上看到了孔老夫子的影子。此后,他的心学不但在中国发扬光大,还飘洋过海到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3、王守仁虽为文武全才(射箭相当准确),先后清理匪寇,平定叛王,但政治手段一点不比那些大臣太监弱。当时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江彬、张永,都斗不过他,死的死、跑得跑、降得降,连内阁首辅杨廷和都斗不过一个王守仁。反倒好多人是被王守仁的正直大度而打动了,成为他的学生。4、文学才能突出,许多诗句至今流传。5、最重要的是,王守仁一生为官清正,从没有收过礼、也没有送过礼,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尽管他军事才能突出,但他多次希望能不发动战争就不发动战争,若不是限于当时的荒唐皇帝朱厚照和他身边的小人们,也许王守仁可以再次创建一个新的盛世。是于谦和王阳明。他说于谦很猛,但只能排第二,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后面那个人更猛,后面那个人不是王阳明吗?本人也非常崇拜老王!明月话放出去自己都忘了收了,后面好象没说谁比于谦还猛。我刚开始看到这的时候还以为他说的是袁崇焕,现在看来不是了。剩下的只有王阳明和张居正,但是张居正有瑕疵,在正直方面还不如于谦,死后又被搞成那样,估计不是。而王阳明被明月写的很完美,几乎成了神,这在他文章里是唯一享此殊荣的人物。听说蒋介石最崇拜的人就是王阳明。
提问者评价
感谢您的无私帮助,回答了这个没有答案的题目,但是你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其他类似问题
在未来古有遗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黄帝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蹄踏平欧亚大陆,连俄罗斯的大部分领土在当时都是成吉思汗的!!!
我同意秦始皇,第一个同意天下的人,还统一了语言和钱币,文字等!
传说中的人,什么女娲,共工之类的
【希特勒】!!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分享到:神剪辑!奥巴马唱圣诞颂歌 今日看点关闭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牛人是谁?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其实,早在289年前的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就上演过一次十分精彩的舌战群儒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弘羊以三寸不烂之舌力挫群儒,成为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牛人。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是洛阳有名的大富豪桑家的公子。桑家是洛阳首富,桑弘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时代,他就“以心计”,而不用筹码(当时一般商人用竹制成的筹码进行运算)进行运算而享有盛名。十三岁就担任了侍中,开始在汉武帝身边工作。三十三岁时,与东郭咸阳、孔仅“三人言利析秋毫”
,对经济的分析十分深刻,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到了公元前115年,孔仅升为大农令,桑弘羊接替他担任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成为搜粟都尉,同时兼任大农令,掌管全国的租税财政。汉武帝末年任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仍兼管财政,一直到汉昭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被杀为止。
桑弘羊一生从政六十年,早年在宫中担任侍中时,就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决策有所影响,后来直接掌管财经大权长达三十年,在西汉社会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绝大部分措施都是由桑弘羊提出并负责具体实施的,他以商人一样的经济头脑,推行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开创了均输平准、统一了货币体制、改革了财政机构,解决了汉王朝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史记》和《汉书》虽然都因为桑弘羊的商人出身,未给他立传,但却都不得不承认他“为国兴大利”
,达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的理想境界。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这都离不开桑弘羊改善政府财政的功劳。汉武帝能成就一代文治武功,也离不开桑弘羊组织的雄厚财政的支持。郭沫若评价说:“两千多年前就有桑弘羊这样有魄力的伟大财政家,应该说是值得惊异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遗命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同时托命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共同辅政。五个人中,金日磾早死,田千秋为人圆滑中庸,遇事不表态,而桑弘羊和上官桀一起反对霍光独揽大权,这样就在政府中出现了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霍光为了打倒长期执掌财经大权的桑弘羊,就从他赖以起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开刀,力促召开“盐铁会议”,希望借此为反对桑弘羊制造社会民意舆论。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各郡国身份为“文学”、“贤良”的儒生,代表民间向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丞相长史和御史质询当时的经济政策,称为“盐铁会议”。
会议一开始,一位人称茂陵唐生(家住茂陵)的儒生率先发难:“我是来替老百姓说话的。自从国家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后,老百姓可苦啦!这简直就是与民争利,闹得国富民穷,如此政策早该废除了。”话音刚落,另一个儒生就站起来侃侃而谈:“孔夫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推广道德,提倡仁义,反对重利轻德而舍本求末。如此则人们就会老实听话,国家的财用自然就会充足。”
桑弘羊反击了。他说:“刚才说话的这两个人,我看是游手好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虫。你们叫嚣国富民穷,好象是为民请命,其实不过是为豪强势力和工商大贾请命。如果取消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得到好处的只会是这些人,国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老百姓才真正要受苦。你们要反对的是中央集权制,你们要的是分裂之权,割据之权,这是绝对办不到的。至于说到推广道德,提倡仁义,这些腐朽的说教是根本不能治国的。”
反击都切中了要害,儒生们都傻眼了。这时,他们的主帅、谏议大夫杜延年亲自出马,他将话题转向了反对和匈奴作战的问题上来:“古时候重视道德,轻视用兵打仗。孔子云:远方的敌人不服,就用德政感化他们,使他们归服。现在放弃道德而滥用武力,就是劳民伤财。”
在座的众儒生七嘴八舌纷纷附和,一个叫万生的儒生说:“对匈奴的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还是罢兵休战交好为上策”。
桑弘羊痛斥道:“匈奴侵扰成性,百约百叛,对言而无信的顽敌,只能诉诸于武力。汉武帝时代,就用盐铁官营的收益,修筑工事,加强防务,兴义兵以诛强暴,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我们必须沿袭武帝的政策,加强军备。你们所说的拿金钱美女去交好匈奴的做法很无耻,这又算什么道德呢?”
对方又抬出孔子来继续进攻,桑弘羊道:“诸生阘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若穿逾之盗,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何者?以其首摄多端,迂时而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
在桑弘羊的眼里,儒生们只知夸夸其谈而不切实际,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祸害。因此鲁国国君将孔丘驱逐,弃之不用,就因为他首鼠两端,貌似圆滑其实迂腐,并没有切合实际的主张。所以秦始皇才烧掉儒生们的著作而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将他们活埋也不任用。桑弘羊还指责他们是“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妄图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路线。
辩论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桑弘羊舌战群儒,一人大战60多名儒生,且在辩论中一直占上风,使贤良文学们“恧然不能自解”。
这次会议,由于桑弘羊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仅废除了酒类专卖,盐铁仍由朝廷专利,其它的政策也得以继续施行。关于桑弘羊的死因,《汉书·食货志》是这样记载的:“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
刘继兴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事情远未如此简单。因为桑弘羊的才干远在霍光之上,而其时独揽朝廷大权的霍光一直视其为眼中钉。精明能干的桑弘羊一死,就只剩了老迈的丞相田千秋(已经老得不得不特许他坐车上朝),田千秋万事只求自保,因而,朝臣再也没有人能挑战大司马霍光的权力。桑弘羊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是古代宫廷斗争中的众多悲剧中的一个而已。&&&&&&&&&&&&&&&&&&&&&&&
(刘继兴)
大师门前成桃李&梁兴国拜师姚奠中&&&&&&&&&&&&&
刘继兴精品文化文章:&&&&&&&
&& & &&&&&&&
&&&&&&&&&&
刘继兴的精品情感文章:&&&
刘继兴之毛泽东系列:& &&&
刘继兴精品文章之历史牛人系列:&&&&&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付你身边小人的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