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苏徳反映波黑战争的电影被遗忘的战争这本书如何

如果我能用面包和巧克力让女的主动解衣,我犯得着去强奸么。
如果我能用面包和巧克力让女的主动解衣,我犯得着去强奸么。
&b&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来自加拿大记者的一本书,还有个别德军俘虏自己的回忆录。外星人在地球劫掠人类做实验的书比这多多了,有必要一本本讨论吗?&/b&&br&&br&美军在欧洲实打实俘虏的德军也就不到100万,剩下的200万全是最后俩月跑来集体报到的,再后来就根本不是战斗人员了。别说零散处死,排队枪毙干掉几十万人都需要1,2个月了。&br&&br&其实这个作者最大的一个漏洞是,公认美国对日本是深仇大恨,对日军态度比对德军恶劣许多,而日军战俘因为营养不良+报复等因素死在美军手里的总共也才几万。德军居然死了百万,简直神奇。&br&&br&其实美军最常见的做法是直接在投降前枪毙你,抓了以后人就归连部营部了,俘虏数可是长官邀功的重点,你不怕穿小鞋尽可以动俘虏试试。&br&&br&美军手里德国俘虏的死亡率是0.15%。&br&Niall Ferguson, &Prisoner Taking and
Prisoner Killing in the Age of Total War: Towards a Political Economy of
Military Defeat& War in History ) 148–192 pg. 186 (Table 4)&br&有人说这个数字太低了,但是马施克委员统计的英国战俘营中的死亡率只有0.04%,更少。而法国是2.7%。
这种说法其实就是来自加拿大记者的一本书,还有个别德军俘虏自己的回忆录。外星人在地球劫掠人类做实验的书比这多多了,有必要一本本讨论吗?美军在欧洲实打实俘虏的德军也就不到100万,剩下的200万全是最后俩月跑来集体报到的,再后来就根本不是战斗人员了…
来自子话题:
第一,拿破仑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以法兰西帝国为中心帝国的统一的法制的资产阶级的欧洲。希特勒要建立的是日耳曼人统治的欧洲。拿破仑时代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痛恨他,其他国家的底层民众甚至爱戴他。而希特勒,他的敌人是整个欧洲,意大利老百姓都不爱他。&br&第二,拿破仑不屠杀,不歧视,甚至还让弱小民族觉得他是救世主,当然他答应了干没干两说,但是有他在那几年,俄国人没怎么欺负波兰。希特勒是觉得别人都是祸害,都应该让地方。&br&第三,拿破仑留下的是民法典,希特勒留下的是集中营。&br&第四,拿破仑推翻的是一个腐朽的封建制度,建立新的公民国家体系,当然法国不是他推翻的,不过他把革命从癫狂中拯救回来,属于给革命降温并推广的人,在中国的话,他应该是周公和邓公的结合体那种角色定位。而希特勒,他推翻的是现代文明,建立的是丛林法则。
第一,拿破仑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以法兰西帝国为中心帝国的统一的法制的资产阶级的欧洲。希特勒要建立的是日耳曼人统治的欧洲。拿破仑时代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痛恨他,其他国家的底层民众甚至爱戴他。而希特勒,他的敌人是整个欧洲,意大利老百姓都不爱他。第…
来自子话题:
别看解放战争KMT成建制的被消灭。。。那都不是牺牲了啊,那都是倒戈了啊&br&整建制整建制的起义啊&br&不信你们想想 辽沈 平津 淮海 渡江 平均每次战役歼敌数在五十万左右 平均战役时间50天&br&一天一万头猪给你杀你也杀不完啊!!!!&br&&br&综上所述 抗日战场牺牲的国军多
别看解放战争KMT成建制的被消灭。。。那都不是牺牲了啊,那都是倒戈了啊整建制整建制的起义啊不信你们想想 辽沈 平津 淮海 渡江 平均每次战役歼敌数在五十万左右 平均战役时间50天一天一万头猪给你杀你也杀不完啊!!!!综上所述 抗日战场牺牲的国军多
二战期间的战列舰主要在做三件事,第一是和主力舰决战,第二是为航母护航,第三是提供火力支援,其余运输和阅舰等属于副业,不在此列。&br&&br&大和一生的默默无为和很多事情有关系,但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br&&br&&b&设计和技术上略有瑕疵。&/b&&br&大和型设计之初主要适用于渐减邀击中的主力舰决战,一开始就是作为舰队的核心舰设计的,低速重装甲强火力,在后条约舰中大和型的速度是最慢的,并且进行1943年年底防空火力改造前,防空火力不足也一直是大和的一个问题,后来虽然有所改善,但缺少中口径防空火炮一直是一个困扰旧日本海军的问题。&br&&img src=&/95e5e120eddc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95e5e120eddc_r.jpg&&&br&这是1941年建成状态的大和,中途岛的时候大和也是这个状态,副炮是60口径三年式15.5cm 三連装砲,一共四座,射速为5发/分,40口径89式12.7cm 双連高角砲6座,此外还有24门96神炮以及多挺机枪。&br&大和缺少中口径的防空炮,5寸之后直接掉到了接近1寸,此外防空火力的指挥和火控系统也不能说完美。&br&&img src=&/6ef3b3edf79eff5b447fc06db9ffe6ab_b.jpg& data-rawwidth=&1447& data-rawheight=&7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7& data-original=&/6ef3b3edf79eff5b447fc06db9ffe6ab_r.jpg&&美国同期的南达科他级,副炮为5&/38 MK.12双联装10座,此外还加装了大量的40mm博福斯和1.1寸高射炮,以及大量的厄利孔和0.5寸机枪。&br&&img src=&/6249a16bcd4b923acdfdf9e9de224dce_b.jpg& data-rawwidth=&1393&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3& data-original=&/6249a16bcd4b923acdfdf9e9de224dce_r.jpg&&&br&早于大和型的乔治五世级(1936),,使用的是QF 5.25&/50 双联装8座,40mm砰砰炮64管,40mm博福斯也有10管,同级的威尔士亲王如果不是因为断电和雷达无法使用还能有更好的防空表现。&br&&br&大和的防空火力中,127和155炮射速和回转速度都不是很突出,并且这两门炮覆盖范围太过接近,不是很好,25mm的96神炮是大和防空火力的中坚,但是96炮口径只有25mm,有效射程很近,并且由于使用15发弹匣导致火力持续能力也不好,加上日本的火控系统也不是很优秀,导致大和型的防空火力相比起同时代的英美战列舰并不占很大优势。&br&至于VT引信虽然好,但VT最适合的是无装甲或者超轻甲的飞机,尤以零战为代表,对于美国海航的各种格鲁曼铁厂实际上大致也是伤而不落的程度,25mm炮弹的破片(即使配合VT或者更好的碰炸引信)对于美国海航大范围使用的风冷铁盒也不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br&&br&此外一个问题是大和的航速,大和的主机功率相比起美国的高速战列舰来说偏小,原因有很多,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和的航速虽然勉强可以护航(27节护航大体足够,参考南达科他,但能用和好用就很不一样了),但是也限制了大和的使用范围。&br&&br&大舰巨炮主义被航母取代,但不代表大舰巨炮无用,这里就是指&b&旧日本海军在大和号上的使用不当。&/b&&br&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列舰都是国之重器,就算给航母护航这样的任务当时的巡洋舰也是不如大吨位强火力的战列舰的,IJN的错误就在于太过遵守迂腐的九段作战,认为不到决战时刻不应该使用作为决战使用的战列舰(大和、武藏、长门),并且大和的几次作战也有这个问题。&br&战列舰的主炮都是有寿命的,大和主炮的寿命在正常装药下大约是200-250发,罗德尼在仅仅一次围剿俾斯麦的战斗中就打出去340发16寸炮弹,正常的舰队决战的烈度要远高于这个数据,所以大家使用大和的时候都很小心,因为打三式弹和对地火力支援(尤其后者)都会消耗炮管寿命。&br&&br&如果说炮管寿命被提前消耗,只能返回本土换炮管,回本土换炮,万一延误作战时机怎么办,大和要回去肯定会需要大量驱逐舰和巡洋舰护航,这个空档谁来补?要知道IJN最后缺的就是航母、轻巡和驱逐舰,派出去护送的结果就是哪里一定有空缺。&br&&br&当然炮管也是一方面,万一这些要员战列舰早早扑街,那就相当于打乱了整个计划。&br&所以不如就那样放着。&br&&br&最后一个问题是&b&日本海军的资源不足&/b&,主要油料的不足。&br&没有足够的燃料供给大和使用,后期作战中轻巡以下的中小型船只作用逐步变大,输送护航都需要,大和这样的战列舰在当时并没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油料的使用要向那些中小型舰船倾斜,IJN无法像中途岛那样让第一和第二舰队去公费旅游(当然存下那点油再好不过),油料不足的结果就是大和这样耗油巨大的战列舰无法出击,无法出击自然也难有好的表现。&br&&br&大和的最后一战中,美国海军派遣了大量战斗机去扫甲板,导致露天布置的防空炮上死伤惨重,俯冲轰炸机对上层建筑中的人员也有比较好的杀伤效果,最终再由鱼雷机去攻击,这个时候的海航对于如何攻击这样的巨舰颇有心得,大和上的人即使努力也收效颇微。
二战期间的战列舰主要在做三件事,第一是和主力舰决战,第二是为航母护航,第三是提供火力支援,其余运输和阅舰等属于副业,不在此列。大和一生的默默无为和很多事情有关系,但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设计和技术上略有瑕疵。大和型设计之初主要适…
来自子话题:
这个其实不光日本人没找到,美国、苏联和全世界的专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是不可能有大油田的。&br&&br&中国的地质结构主要是陆相沉积,而当时的主要产油地区大多都是海相沉积。从当时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来看,这个论调是非常有说服力的。&br&&br&但是毛泽东和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一批地质学工作者不怎么信邪,他们觉得中国这么大个国家,不可能一点油都没有,所以建国后就组织大量人力全国找油。最终在松嫩平原一个叫大同的镇子附近找到了一个大油田,切切实实的搞了个大新闻。&br&&br&因为这个发现实在是太让人意想不到了,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所以这个地方才改名叫做“大庆”。如果是十拿九稳憋准了这个地方肯定有油,那就犯不着这么开心了。&br&&br&所以只能说这个死耗子没让日本这只瞎猫碰上。&br&&br&而且这只大日本瞎猫也太忙,整天忙着打仗,东南亚的石油唾手可得,他们没工夫、没兴趣、也没精力在东北找大油田,何况几乎所有学者都说这里肯定找不到油田。&br&&br&跑的不如香港记者勤快,又too young too simple,自然搞不出大新闻。&br&&br&PS:当年大庆会战,搞出了大油田,我们把“贫油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上去了”。整个七十八十年代我国都是重要的原油出口国。可惜我国虽然不“贫油”,但是也不“富油”,国内需求渐渐大起来,终归还是要靠进口。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原油开始净进口,本世纪初我国成品油也开始净进口。如今我国的石油对外依赖高达60%左右,又从太平洋上把“贫油国”的帽子给捡回来了。&br&&br&日本人如果真的在东北找到大油田,说不定就没有后来的珍珠港事件了。所以还真是可喜可贺。
这个其实不光日本人没找到,美国、苏联和全世界的专家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是不可能有大油田的。中国的地质结构主要是陆相沉积,而当时的主要产油地区大多都是海相沉积。从当时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来看,这个论调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但是毛泽东和以…
来自子话题:
目前一条高票的答案里 仅仅靠Facebook几条留言就臆断台湾的年轻人对事件的普遍看法实在有失偏颇了 那些在Facebook上发表了类似言论的根本代表不了这个群体 &br&在面对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暴行时 任何有良知的人反应都一样 见过的台湾人都是这样的&br&&br&另外 窃以为南京这个话题是非常严肃的 君子应常怀敬畏之心 明辨是非 牢记历史 这是常识 反观这个提问和某些答案却很容易引起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无知的评论 相当不合时宜
目前一条高票的答案里 仅仅靠Facebook几条留言就臆断台湾的年轻人对事件的普遍看法实在有失偏颇了 那些在Facebook上发表了类似言论的根本代表不了这个群体 在面对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暴行时 任何有良知的人反应都一样 见过的台湾人都是这样的另外 窃以为南…
来自子话题:
笑,国民党的失败,在四一二事变就种下了...&br&&br&四一二事变,不仅杀光了TG,也把国民党内部左派杀得干净...&br&自此之后,国民党就丧失了基层统治能力,党务能力,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一个封建派系所组成的松散的团伙而已...焉能不败??!!&br&&br&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br&&br&1、最严重的时候,县长带领保安团队直接以“清党”为由查封县党部,浙江有县党部主任被县长以“清党”枪毙者。把国民党在江浙两地的地方党部,党务人员杀了一个干净...&br&&br& 2、蔡元培与吴稚晖以KMT监委身份领衔发出了清党通电,后来蔡元培说“我革命二十几年了,实在不知清党原来是屠杀。”&br&&br& 3、民国十六年清党,当时国民政府监狱科长兼任政治特别法庭庭长,因多将TG犯转交军事法庭,而不愿直接判死刑,被KMT中央认为“同情TG,思想恶化”,将其关在往他自己所建苏州模范监狱,和TG政治犯关在一起,TG知其身份后多喜与其聊天,打听自己同志的下落。&br&&br& 4、412清党时,李宗仁在向广西发去的清党密电中强调“各县清党委员会当为我党忠实同志切实掌握,切不可让土豪劣绅或腐化分子混入。”有赖于次,桂系并没有向老常那样因为清党让自己的地方组织完全崩溃,并在之后屡次反蒋斗争中屡败屡起。&br&&br& 5、自民国十六年清党,到中原大战结束,龙华司令部枪毙之改组派与行委会分子不下百名,彼等枪毙时多高呼三民主义万岁,孙中山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打倒叛徒蒋介石。
笑,国民党的失败,在四一二事变就种下了...四一二事变,不仅杀光了TG,也把国民党内部左派杀得干净...自此之后,国民党就丧失了基层统治能力,党务能力,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一个封建派系所组成的松散的团伙而已...焉能不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1、最…
来自子话题:
不全是。一直以来希特勒上台都是人们诟病民主制的一条罪状,其实这不过是个神话。选票只是希特勒成功登台的一部分原因而已。因为魏玛本身就是个不完全的民主国家。&br&说投票,希特勒当选总理是民主投票多数票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只是将他送入总理府。而他之后从总理采取一体化政策,完成到元首这个跨越并非是民主制结果,中间有大量不合法甚至纯暴力的成分在。纳粹在独裁制尚未完全确立,还比较合法的选举中得票从来不曾超过半数,得票率最高的一次选举也没过半数(日的议会大选),大约44%左右。这样得票率让他成为魏玛总理阿道夫·希特勒是理所当然的,但让他成为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元首远远不够格。&br&以下摘自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兴亡》:&br&&blockquote&在1933 年3 月5
日,他们在希特勒一生中最后一次民主选举的那天,用他们所投的票说话了。尽管这种种恐怖和威胁,他们的大多数人仍反对希特勒。纳粹党人在选举中虽然以
票领先——比上次选举增加了大约550
万票,但是在全部选票中仍然只占44%。希特勒仍旧没有能获得绝对多数。过去几星期的迫害和镇压并不能够阻止中央党的选票得到实际的增加——从原来的4230600
票增加到4424900 票;把它的盟友天主教已伐利亚人民党的票数加在一起,它一共得到550 万票。甚至社会民主党也保持了它的第二大党的地位,共得7181629
票,较前只少了7 万票。共产党减少了100 万支持者,但是仍有4848058 票。巴本和休根堡领导的民族党的成绩使他们极感失望,一共只得到3136760
票,在全部票数中只占8%,比以前只增加了20 万票不到。&/blockquote&一战后的魏玛,政体上是民主制,但从民众来讲凡尔赛之耻在鲁尔危机进一步刺激下影响颇深,这个民族矛盾面前,民不民主不是关键议题。同时右翼保守势力也很强大,强大到可以超越乃至逃脱法律,像希特勒啤酒馆暴动后被从轻发落,就是在这一重背景之下。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更是在民族英雄的光环之下,有着远超一国首脑的影响力。&br&生活水平有保障,天下太平时,这些都还没显现,一旦遇上经济危机,而且还是百年不遇的大萧条……矛盾全都出来了。按说这时候,应该是左翼比如共产党的机会,但纳粹却借这个时间捞了一大票。&br&上台之后怎样?&b&对政敌进行几乎明目张胆的政治谋杀,关进监狱和集中营,特别是后来通过《授权法案》时,故意减少通过议案所需法定人数限制,一边将合法当选的议员排除在外甚至关进监狱,一边用冲锋队现场压阵胁迫投赞成票,这,算,哪,门,子,民,主?注意,如果没有通过《授权法案》,希特勒再怎么闹也只是个受议会限制并且肯定将要下台的总理而已。换言之,再胡闹也闹不到哪儿去。&/b&&br&&br&所以,如果没有这些魏玛天生的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总统特别令的权力限制问题)、法制不完善、民族情绪强烈、对右翼民间暴力团的姑息等问题,以及经济危机的天赐良机,不敢说希特勒没机会上台,但至少难度和阻力要大得多。而且即便上台了,想从受限制的总理,变成绝对权力的元首,几乎不可能。
不全是。一直以来希特勒上台都是人们诟病民主制的一条罪状,其实这不过是个神话。选票只是希特勒成功登台的一部分原因而已。因为魏玛本身就是个不完全的民主国家。说投票,希特勒当选总理是民主投票多数票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只是将他送入总理府。而他之后从…
不请自来了,这个其实不算是,因为当时美国如果真的想去打炮战是可以的,而且美国海军也确实打了几场,虽然战果不是很好看。&br&(&b&根据评论中补充一下,美国在1920-30s进行过多次舰问演戏,已经在考虑舰队主力变革为航母的问题&/b&)&br&&br&日本的海军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英国海军作战的传统是战列舰至上,见敌则必战,但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在某个海域的战列舰不会很多,主要用来炮战、反潜、防空、护航、火力支援的是舰队的另一种舰队中坚力量——巡洋舰。&br&&br&珍珠港袭击的时候,联合舰队的主力是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巡洋舰不是最主要的目标,因而美国保留了相当部分的巡洋舰,这些巡洋舰并非是特别好的军舰,但就和英国的乔治五世级(1936)一样,出现在了最需要她们的时候,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撑过了美国海军没有Nice boat的最艰难的时期。&br&&br&彭萨科拉级(CA-24,25),标排约9000吨,10门203mm MK9主炮,最高航速约32节&br&&img src=&/5a6f9dbeaf223b_b.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5a6f9dbeaf223b_r.jpg&&因为比较老,两艘船主要负责火力支援和护航。&br&&br&北安普敦级(CA-26~31),标排约9000吨,9门203mm MK9主炮,最高航速约32节&br&&img src=&/95233a78bceb9d0ad3e859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5233a78bceb9d0ad3e859e_r.jpg&&北安普顿是大黄蜂空袭东京的时候护航的主力,后来参加了一些护航和炮击活动,塔萨法隆岬角海战的时候被鱼雷带走,另一艘有名的休斯顿号是ABDA舰队的一员,奋战过,也被击沉了。&br&北安级的芝加哥号参加过珊瑚海海战,这几艘船见证了美国海军最艰难的一段时间。&br&&br&波特兰级(CA-33,35),标排约10200吨,9门203mm MK9主炮,最高航速约32节&br&&img src=&/51076c60dcb6d771e5afd713d37d441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1076c60dcb6d771e5afd713d37d4416_r.jpg&&新奥尔良级(CA-32,34,36~39),标排约10100吨,9门203mm MK9主炮,最高航速约32节&br&&img src=&/48ec086e782f907a3b3acce_b.jpg& data-rawwidth=&451&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1& data-original=&/48ec086e782f907a3b3acce_r.jpg&&这两级船建造时间接近,其中波特兰参加了珊瑚海海战,新奥尔良级的几艘大部分参见了珊瑚海、塔萨法隆岬角海战,是当时海军的中坚力量,随后巴尔地摩和南达科他级(1941)那批Nice boat就出现了。&br&此外还有克利夫兰级、圣路易斯级、亚特兰大级这些轻巡洋舰,虽然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在和日本开挂一样的巡洋舰比起来的时候有些无力,但她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了她们的作用。&br&战列舰方面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已经下水,马上就能形成战斗力,后来就是这两姐妹糊了雾岛一脸。&br&&br&&br&&br&日本的秋山真之是马汉的徒弟,在马汉的著作之中强调了制海权的重要性,并把战列舰作为争夺制海权的终极武器,秋山真之的一生都是在践行这一点,秋山死后,他所做的『海军基本战术』、『海军应用战术』、『海军战务』、『海军用务令』都是海军兵学校和海军大学校的教材,所以日本对战列舰有一种很奇怪的痴迷,比大舰巨炮发家的英国人还迷信战列舰的力量。&br&但战列舰出发是很麻烦的,护航的船很多,很费油,俾斯麦那样的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轻巡驱逐围一圈,战列舰在中央,美国的几艘战列舰沉了以后,日本并没一鼓作气的去打垮美国海军,而是给了美国海军机会去恢复,不然这上面的几艘巡洋舰,都不需要长门,四艘傻级过去都可以比较轻松地处理掉。&br&但随后的几次作战,比如珍珠港和Z舰队证明了战列舰其实是可以被航空兵击沉的,美国海军自家被打沉了很多,不大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加紧去造航母和格鲁门,美国海军的方法给人感觉是不管什么,只要尽量少死自己人的战胜对方就可以,万能的主又没说一定要用战列舰才能得到制海权。&br&&br&&br&至于战列舰,那个时代战列舰就是海军的脸面,也是国家的脸面,不造战列舰怎么行,而且战斗也确实需要,毕竟203mm和406mm不是一个级别的武器,海军高层那批人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船。所以航母战列舰一起造,航母为主,战列舰为辅,但就是辅助地位,还是造出了2艘3.5万吨的南胖和4艘4.5万吨的小依。&br&&br&美国对日本海军的策略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用水面、水下、空中三支力量去围困日本,打击日本的经济,日本是岛国,国内缺少资源,极度依赖航路,如果切断航路这个岛国无非就是困兽之斗(见彩虹五号计划,另外大体来说这个思路至今依然正确),切断航路主要是潜水艇和航空兵负责,实际上按吨位来算,是美国的潜艇绞杀了帝国的各种船只和帝国的经济。&br&出身潜艇的尼米兹在这一点上认识很到位,这种封锁作战下战列舰不是很重要,因为对于二战这种总体战来说,局部决战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在逐步下降,美国一开始就损失大量军舰和飞机但最终却取胜就是最好的例子。&br&日本不是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只不过那人政治上不太正确,使得日本输了先机。&br&&br&&br&所以美国不太可能像日本设想的那样,海军全家老小和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决战,一战定胜负,而是用潜艇和航母把日本逐渐围起来,消耗掉帝国海军本来就不多的家底。等到实力差距明显的时候,如果海军有斯普鲁恩斯那样的大舰巨炮粉丝打一仗当然可以,但肯定不会选择在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时候,而是最后打漂亮的一场炮战,成为旧时代战列舰和海军军人光辉的顶点,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br&&br&以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br&&br&&img src=&/b1e5cc9c1f7d0f6aaf0458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b1e5cc9c1f7d0f6aaf0458_r.jpg&&
不请自来了,这个其实不算是,因为当时美国如果真的想去打炮战是可以的,而且美国海军也确实打了几场,虽然战果不是很好看。(根据评论中补充一下,美国在1920-30s进行过多次舰问演戏,已经在考虑舰队主力变革为航母的问题)日本的海军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
在当时的日本,只存在一亿待碎的玉,不存在普通民众。&br&“以核武器这样极端行为进行反击”&br&核武器与东京大轰炸中所用的燃烧弹相比,并不特别的极端或不人道。&br&“并且将对战争这一国家行为的打击施加在手无寸铁的民众身上”&br&手无寸铁的民众积极地参与了战争这一国家行为,尤其是在广岛和长崎这样的军工重镇。&br&“国家机器和普通民众各自的罪责该如何分开承担。”&br&只有胜利者才有资格审判别人的罪责,在想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想想怎么赢得战争吧。
在当时的日本,只存在一亿待碎的玉,不存在普通民众。“以核武器这样极端行为进行反击”核武器与东京大轰炸中所用的燃烧弹相比,并不特别的极端或不人道。“并且将对战争这一国家行为的打击施加在手无寸铁的民众身上”手无寸铁的民众积极地参与了战争这一国…
谢邀。&br&怕忘了,大晚上的我先挖个坑,明天白天更新海军,晚上更新陆军。&br&&br&——————————说好的更新————————&br&海军篇&br&&br&1937年的1月1日,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皆以到期,海军假日时代正式结束,日本海军在这一年正式迎来了无条约时代。因此,在1936年,日本海军便制定了第三次海军军备扩充计划,即丸三计划。整个计划自1937年开工,除66艘新造舰艇外,还有对海军假日时代舰艇的改装。&br&&br&因此,对于日本海军来说,1937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后,日本海军进入了一个快速的扩充期,而丸三计划也是对整个海军假日时期造舰技术,兵器发展技术的总结。&br&&br&所以,本文所介绍的所有日本海军舰艇及装备,皆为1937年之前已经服役的。&br&&br&先说说舰艇,1937年前,日本海军在役的主力舰艇共有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4艘(飞龙号与苍龙号1937年底才服役),重巡洋舰12艘,轻巡洋舰2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潜水母舰3艘,一等驱逐舰76艘。&br&&br&其中,战列舰包括四艘在1934年升格为战列舰的金刚级,两艘扶桑级,两艘伊势级,两艘长门级。&br&&img src=&/d9bd36baedc39edb487e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9bd36baedc39edb487e1_r.jpg&&金刚级金刚号&br&&img src=&/ddd2da9c4b197f8f601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dd2da9c4b197f8f6016_r.jpg&&扶桑级扶桑号&br&&img src=&/1f0e93c140bc906ae38b8ca743f1474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1f0e93c140bc906ae38b8ca743f1474b_r.jpg&&伊势级日向号&br&&img src=&/ebc6bdea701fe0b91dbabcdf34c0387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bc6bdea701fe0b91dbabcdf34c03878_r.jpg&&长门级长门号&br&&br&金刚级高速战列舰,共建成四艘,分别为金刚,比叡,榛名,雾岛。一号舰金刚于1911年起工,四号舰榛名于1912年起工,建成时作为巡洋战舰入役,装备4基毘式45倍径356mm联装炮(榛名雾岛为四一式),16基毘式50倍径150mm单装炮(榛名雾岛为四一式),1931年升格为战列舰,1938年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装,改装后公试排水量36314吨(榛名为36601吨,雾岛为36668吨,40年比叡重新改装为战列舰为37000吨),航速30节。1928年,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于海军高等技术会议上,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提出了四艘金刚型代舰的计划并于1929年列入昭和三年度舰船补充计划,并于同年送交大藏省进行核算,结果适逢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新造主力舰的时间又被延后了五年,这个计划不得不中止。&br&扶桑级战列舰,共建成两艘,一号舰扶桑于1912年起工,,二号舰山城于1913年起工,装备6基四一式356mm主炮,16基四一式150mm单装炮。1935年现代化改装后,公试排水量扶桑为39154吨,山城为38383吨,航速24.7节。扶桑级是日本海军开战时航速最低的主力舰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违章建筑一般的高大舰桥。其装备的四一式主炮是引进自英国的毘式主炮的国产化版本。&br&伊势级战列舰,共建成两艘,原本为扶桑级的三四号舰,后因扶桑级的诸多缺陷,在设计上进行了修改,因而成为了全新的伊势级,一号舰于1915年起工,二号舰也是在1915年起工,装备6基四一式356mm联装炮,20基三年式140mm单装炮,1937年现代化改装后,公试排水量伊势40169吨,日向39657吨,航速25.4节,,自伊势级开始,日本海军主力舰艇的副炮开始改为140mm主炮,以适应亚洲人的体格。本级舰于1943年被改为航空战舰。&br&长门级战列舰,共建成两艘,一号舰长门于1917年起工,二号舰陆奥于1918年起工,装备4基三年式410mm联装炮,18基三年式140单装炮,1936年现代化改装后公试排水量长门43580吨,陆奥43400吨,航速25节。长门号长年担任联合舰队旗舰,是大和号之前知名度最高的战舰,与陆奥号一起并称为海军假日时期的big seven。长门号一直存活到战后,是日本投降时唯一能动的战列舰,陆奥号则在1943年于柱岛泊地发生爆炸事故沉没,事故原因不明。&br&&br&航空母舰主要包括由巡洋战舰改装而来的赤城号,由战列舰改装而来的加贺号,轻型航母凤翔号和龙骧号。&br&&img src=&/5ca6d5ed14f8b57a1c7e1d311aeb963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ca6d5ed14f8b57a1c7e1d311aeb963c_r.jpg&&凤翔号&br&&img src=&/9dced0c1496b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dced0c1496b2_r.jpg&&加贺号&br&&img src=&/cceb60b91abfe4edac0b2b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ceb60b91abfe4edac0b2b5_r.jpg&&龙骧号&br&&img src=&/5ff015a43c4d00a505672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ff015a43c4d00a5056720_r.jpg&&赤城号&br&&br&凤翔号航空母舰,1919年起工,1922年完工,因早于竞技神号航母完工,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完工服役的航空母舰,公试排水量9300吨,航速25节,可搭载舰载机15架,补用6架。&br&加贺号航空母舰,原本作为土佐级的二号舰开工,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本舰属于将要被拆除的众多舰艇中的一艘,后因被改装为航空母舰的天城号在关东大地震中损毁,加贺号便顶替天城号的名额被改装为航母。现代化改装后公试排水量42,541吨,航速28节,可搭载常用机72架,补用机18架。&br&龙骧号航空母舰,1929年起工,在当时由联合舰队所制定的《帝国军队用兵方针》中,建议以一大一小的航空母舰组成一航空战队,故日本海军尚缺一艘小型航空母舰。由于华盛顿海军公约并未对1万吨以下的小型载机舰有所限制,日本海军便于1927年的预算中计划建造一艘8000吨级的水上机母舰,做为已老旧的若宫号的替代舰,隔年将舰型改为9800吨级的小型航母。为让吨位达到限制标准,直接采用青叶级”的船体加以设计,采单层平甲板构造,主机与高雄级相同,搭载常用机36架,补用12架。77事变后,作为第一航空战队旗舰参与中日战争。&br&赤城号航空母舰,本舰原先作为天城级巡洋战舰中的一艘起工,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而被改装为航空母舰,建成时拥有三段飞行甲板,后在改装后变为一层全通式甲板,近代化改装完成后公试排水量41,300吨,航速30节,搭载舰载机常用66架、补用25架。改装完成后的赤城仍然装备6门203mm联装炮。&br&&br&以上14艘舰艇是1937年之前日本海军的中坚力量,也是当时世界各国海军中相当强大的力量,仅次于美英,但是其主力舰艇普遍存在服役时间过长的问题,其舰体强度与作战能力都有很大的下降,最为典型的为金刚级,扶桑级,伊势级,其建成时间大多在1920年代前后,服役时间均超过20年。其改装与升级也非常有限,且防空能力严重不足。&br&&br&重巡洋舰中,四艘最上级是1937年丸三计划后改装为重巡洋舰的。根据日本海军1934年(昭和9年)5月31日作出主炮口径大于15.5厘米为一等、主炮口径15.5厘米为二等巡洋舰的等级分类修正,1937年之前的最上级仍为轻巡洋舰。但是最上级本身就是为规避海军条约而建造的,设计时被定为大型轻巡洋舰,舰体空间很大,拥有非常大的改装余地。&br&&img src=&/84e6ac4edfc80e142c081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4e6ac4edfc80e142c0811_r.jpg&&古鹰级加古号&br&&img src=&/837c39f897cb9b624a9cb07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2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837c39f897cb9b624a9cb07_r.jpg&&青叶级青叶号&br&&img src=&/a7faa982e52cecbf1e07d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7faa982e52cecbf1e07d9_r.jpg&&妙高级妙高号&br&&img src=&/c9cfc7f7defd001b4034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9cfc7f7defd001b40344_r.jpg&&高雄级摩耶号&br&&br&轻巡洋舰中,14艘5500吨级轻巡洋舰和一艘夕张号,全部建造于1920年代,至1937年时已经服役了十余年,服役时间过长,设计思路也较为落后。运用思路上,大部分是作为水雷战队旗舰。&br&&br&&br&&img src=&/ef2c52f4b2a6da318dd4ffbdd03be3c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f2c52f4b2a6da318dd4ffbdd03be3c1_r.jpg&&球磨级球磨号&br&&img src=&/413acf17ad0fe0de7f21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413acf17ad0fe0de7f210_r.jpg&&长良级长亮号&br&&img src=&/dc5e37ba26f8ad9cf6817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dc5e37ba26f8ad9cf6817b_r.jpg&&天龙级天龙号,1919年服役,是所有一战后建造的轻巡洋舰中服役时间最久的。&br&&br&76艘驱逐舰中,峰风级,改峰风级,神风级,睦月级都为峰风级系列,是昭和时代初期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的主力,且全部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吹雪级,晓级为特型驱逐舰,初春级,改初春级,白露级,改白露级,朝潮级则是伦敦条约后针对特型驱逐舰进行修改后的舰型。&br&&img src=&/b9ea2a7a9f635cd4f4d4b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9ea2a7a9f635cd4f4d4b1_r.jpg&&睦月级&br&&img src=&/333f65a65cd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333f65a65cdb_r.jpg&&晓级&br&&img src=&/eac5acd64df693ae667e243efb5d9e5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ac5acd64df693ae667e243efb5d9e57_r.jpg&&&br&&img src=&/58d390d1c4ea34f55d23be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8d390d1c4ea34f55d23be8_r.jpg&&吹雪级&br&&img src=&/84f6e53b24414dffd26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84f6e53b24414dffd265_r.jpg&&初春级&br&&img src=&/ff384b9bb46f42dfefe58f6d83d1d70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f384b9bb46f42dfefe58f6d83d1d70d_r.jpg&&白露级&br&&img src=&/a88a62dd5f069fece8d868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88a62dd5f069fece8d868f_r.jpg&&朝潮级&br&&br&以上为日本海军主力舰艇在1937年前的基本情况。下面来说一说航空机。&br&&br&1937年之前,日本海军战机的编号模式类似于美国&br&&strong&机种代号:&/strong&&br&A—舰载战斗机&br&B—舰载攻击机&br&C—舰载侦察机&br&D—舰载轰炸机&br&E—水上侦察机&br&F—水上观测机&br&G—陆基攻击机&br&H—飞船,即船身式水上飞机,日本人称飞行艇&br&J—陆基战斗机&br&K—教练机&br&L—运输机&br&M—水上特殊机&br&N—水上战斗机&br&P—陆基轰炸机&br&Q—巡逻机&br&R—陆基侦察机&br&S—夜间战斗机&br&MX—特珠机&br&&strong&该机种的计划数字顺序号&/strong&和&strong&设计公司代号:&/strong&&br&A—爱知(AiChi)&br&G—日立(Hitachi?)&br&H—广工厂&br&I—石川岛(IHI)&br&J—日本小型飞机公司&br&K—川西(Kawanishi)&br&M—三菱(Mitsubishi)&br&N—中岛(Nakajima)&br&P—日本飞机公司&br&S—佐世保工厂(Sasebo)&br&Si—昭和Shiaowa&br&W—九州或渡边(Kyushu或Watanabe)&br&Y—横须贺工厂或空技厂Yokosuka&br&Z—美津浓Mizuno&br&机种代号+计划数字序号+设计公司代号,构成了该飞机的编号。如A1N,制式名称为3式舰载战斗机,A为战斗机,1为第一型战斗机,N为中岛公司。&br&&br&直接放航空黄页上的日本海军飞行器列表。【懒癌没有救赎&br&&img src=&/a8ebbc44bc15bbc254ac607b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a8ebbc44bc15bbc254ac607b_r.jpg&&&img src=&/2c9d0a5d9f9c52fbe342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1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2c9d0a5d9f9c52fbe342_r.jpg&&&img src=&/afebb99ec6ad643dfa601d_b.jpg& data-rawwidth=&701& data-rawheight=&10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1& data-original=&/afebb99ec6ad643dfa601d_r.jpg&&&br&日本海军的装备&br&小口径炮:&br&45口径三年式12cm炮:通称G型炮。峰风型、神风型、睦月型驱逐舰、千鸟型水雷艇(改装后)。&br&45口径十一年式12cm:通称M型炮:鸿型水雷艇。&br&50口径三年式12.7cm:&br&A型单装炮:千鸟型(改装前)。&br&A型改1单装炮:初春型驱逐舰、白露。&br&B型单装炮:白露型驱逐舰(白露除外)。&br&A型连装炮:特型驱逐舰Ⅰ。&br&B型连装炮:特型Ⅱ、特型Ⅲ、初春型、千鸟型(改装前)。&br&B型改1连装炮:有明、夕暮。&br&C型连装炮:白露型(白露除外)、朝潮型、阳炎型驱逐舰。&br&&br&中口径炮&br&40口径14cm单装炮:潜水舰用。&br&50口径三年式14cm炮:&br&单装炮:天龙型、夕张、5500吨型、伊势型、长门型。&br&连装炮:夕张、香取型。&br&50口径四十一式15cm炮:&br&单装炮:金刚型、扶桑型。&br&连装炮:阿贺野型。&br&60口径三年式15.5cm3连装炮:最上型、大和型、大淀。&br&50口径三年式20cm:内径200mm。&br&A型单装炮:古鹰型。&br&A1型单装炮:赤城、加贺。&br&B型连装炮:赤城、加贺。&br&C型连装炮:青叶型。&br&D型连装炮:妙高型。&br&50口径三年式2号20cm:内径203.2mm。&br&E型连装炮:高雄型(摩耶号除外)。&br&E1型连装炮:摩耶、最上型。&br&E2型连装炮:古鹰型。&br&&br&大口径炮&br&45口径毗式36cm连装炮:内径35.6cm(14inch)。金刚、比睿。引进自英国。&br&45口径四一式36cm连装炮:毗式国产化版。榛名、雾岛、扶桑型、伊势型。&br&45口径三式40cm连装炮:内径41.00cm。长门型。&br&&br&高角炮&br&40口径三年式8cm单装高角炮:内径76.2mm。大正3年正式采用。古鹰型(竣工时)。&br&五年式短8cm炮:内径76.2mm、23.5口径。通称短8cm高角炮。潜水舰,炮舰。&br&40口径十一年式8cm单装高角炮:吕33型潜水舰、吕35型潜水舰。&br&60口径九八式8cm连装高角炮:内径76.2mm。通称长8cm高角炮。阿贺野型。&br&50口径八八式10cm高角炮:海大5型、海大6型a&br&65口径九八式10cm连装高角炮:通称长10cm高角炮。秋月型、大淀、大凤。&br&45口径十年式12cm:大正11年正式采用。&br&单装高角炮:古鹰型(改装后)、青叶型、妙高型(竣工时)、高雄型(竣工时)、御藏型以降の海防舰。&br&连装高角炮:赤城、加贺(竣工时)、御藏型海防舰、日振型海防舰、鹈来型海防舰。&br&&br&鱼雷&br&53cm&br&四四式一号:&br&六年式:&br&八九式:&br&九二式:电池鱼雷&br&九五式:潜水舰用的酸素鱼雷。&br&61cm&br&八年式:&br&九〇式:&br&九三式:别名酸素鱼雷。&br&&br&鱼雷发射管&br&固定式发射管&br&一二式61cm连装舷侧发射管:古鹰型(竣工时)、青叶型(竣工时)。&br&一二式61cm3连装舷侧发射管:妙高型(竣工时)。&br&潜水舰用&br&一〇年式发射管:海大1型、海中3型~4型、特中型、L3型~4型潜水舰&br&一五式发射管:海大2型~4型、巡潜1型~1型改、机雷潜型&br&八八式发射管:海大5型~6型b、巡潜2型~3型、吕33型&br&&br&回转式鱼雷发射管&br&53cm53cm单装水上发射管:六年式53cm连装水上发射管:球磨型、香取型、江风型、峰风型、枞型、若竹型、千鸟型。六年式53cm3连装水上发射管:天龙型。一〇年式53cm连装水上发射管:神风型。九四式53cm3连装水上发射管:鸿型。61cm八年式61cm连装水上发射管:长良型、川内型、夕张。一二年式61cm3连装水上发射管:睦月型、吹雪型。八九式61cm连装水上发射管:高雄型。九〇式61cm3连装水上发射管:初春型、最上型、利根型。九二式61cm4连装水上发射管:1型:巡洋舰用。古鹰型、青叶型、妙高型、高雄型、五十铃、神通、那珂2型:驱逐舰用。白露型、朝潮型&br&&br&弹射器&br&吴式1号1型:空气式。&br&吴式1号2型:伊5。&br&吴式1号3型:伊6。&br&吴式1号3型改:伊7。&br&吴式1号4型:伊8、甲型、乙型潜水舰。&br&吴式2号1型:火药式弹射器最早的实用型号。&br&吴式2号2型:鬼怒 &br&吴式2号3型:高雄型重巡洋舰&br&&br&制动索&br&フュー式制动装置&br&萱场式制动装置&br&&br&阻拦索(滑走静止索)&br&三式滑走静止装置10型:&br&&br&测距仪&br&五年式测距仪:&br&2.5m:&br&一一式测距仪:&br&66cm:初春型&br&一四式测距仪:&br&2m:峰风型、睦月型、吹雪型、绫波型、暁型、白露型、朝潮型&br&1m:初春型&br&九〇式测距仪:&br&2m:初春型&br&3m:吹雪型、晓型&br&&br&方位盘照准装置&br&试制方位盘照准装置:榛名&br&一三式方位盘照准装置:榛名&br&一四式方位盘照准装置:重巡洋舰&br&一四式高角方位盘照准装置:改装后の重巡洋舰&br&九四式方位盘照准装置:重巡洋舰&br&九四式3型方位盘照准装置:驱逐舰用&br&九五式方位盘照准装置:比睿&br&&br&射击指挥装置&br&水上射击用&br&九一式射击盘:14cm炮搭载舰&br&九二式射击盘:20cm,36cm,40cm炮搭载舰&br&九二式测的盘:&br&九四式距离苗头盘:驱逐舰用&br&九四式射击盘:&br&九八式测的盘:&br&二式距离苗头盘:驱逐舰用対空射击対応&br&&br&高射射击用&br&八九式高角射击盘&br&九一式高射装置&br&九四式高射装置&br&四式射击指挥装置&br&&br&机铳射击装置&br&九五式机铳射击装置:25mm机铳用&br&&br&至于1937年之前的日本海军在干啥,当然是以渐减邀击作战为核心进行海军建设喽。还有著名的高强度训练“月月火水木金金”。以下是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二战前日本海军实力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 袁蕾的回答&/a&下的部分内容&br&&blockquote&在月月火水木金金打到高峰的1920年-1930年,由于训练强度非常大,使得士兵十分疲劳,精神沮丧,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操练,发生事故的风险非常大。特别是巡洋舰队,出动率高,非常容易中奖。1924年,第一个中奖的幸运儿产生了,那就是龙田号。号上午,龙田号与第22潜水战队进行反潜攻防演习,然后悲剧发生了,演习中龙田号撞沉了第43号潜水艇,造成45人死亡。而这个事件仅仅只是大正昭和年间一系列重大事故的开始,日,日向号四号炮塔发生爆炸,同年12月12日,工作舰关东号触礁沉没,99人死亡。三年后的1927年,疲劳训练带来的恶果终于达到了最高潮,也就是美保关事件。&br&1927年8月,月月火水木金金的推行者加藤宽治海军大将率领联合舰队主力在美保关海面进行夜战水雷演习,实际上,自七月起,联合舰队的的训练就没有中止过,水兵的精神状态和舰上设备的运转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在当晚的演习中,加藤宽治急于让所有驱逐舰队体验复杂的夜战环境,所以将原来负责前敌接触和打扫战场的第27驱逐队编入第二水雷战队,第27驱逐队很少进行夜战训练,夜间作战能力有限,在演习之前,第一水雷战队参谋小泽治三郎就向加藤宽治报告称,第27水雷战队根本不适合进行夜战演习,但是加藤宽治并未理会。8月24日晚,悲剧发生,23:19时,神通号撞上了27驱逐队的蕨号,本来27驱逐队应当紧随在神通号和那珂号之后,可是由于之前神通号突然拐弯,一直关闭探照灯的27驱逐队并没有发现这一情况。相撞之后,蕨号被当场撞成两截,紧接着,那珂号虽然发现了前方的相撞事故,但是已经来不及规避,23时25分,那珂号撞中27驱逐队的苇号,造成27人死亡,那珂号舰首中度受损,只能低速前进。&br&事故的发生后,加藤宽治很快的就了解了大概的情况,当知道第26驱逐队的四艘驱逐舰已经开始进行救援之后,自己待在战列舰上帮不上忙,颇有无所适从之感,而这时,深谙上司心态的高桥三吉竟然喊出来让领导先走这种话,不过幸好被大川内传七中佐制止。&br&美保关事件中,求功心切的27驱逐队司令仓田七郎中佐,在神通和那珂遭到照射射击时,企图乱中取胜,率领4艘缺乏夜战经验的驱逐舰快速接近目标,根本没有发现已经转向的神通和那珂正在接近。而强行将27驱逐队编入第二水雷战队,在水兵精神和体能状态都不好的情况继续进行夜战训练,面对异议一意孤行的加藤宽治,则可以说是最大的责任人。&br&但是也得益于这种疯狂的操练,日本海军官兵在开战前的炮战,雷击战和夜战水平的确相当之高,也让美军在太平洋战争吃了大亏。而海军航空兵同样是用这种月月水火木金金的操练和中国战场的实战训练,锻炼出来一大批精英飞行员。&/blockquote&&br&资料引用包括:日文维基,日本海军驱逐舰全史,航空黄页,旧日本海军轻巡洋舰战史等&br&——————————日本海军部分完——————————
谢邀。怕忘了,大晚上的我先挖个坑,明天白天更新海军,晚上更新陆军。——————————说好的更新————————海军篇1937年的1月1日,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华盛顿海军条约与伦敦海军条约皆以到期,海军假日时代正式结束,日本海军在这一年正式迎来了…
来自子话题:
1. 这是在讲二战呢, 你又胜利转进到齐桓公的&攘外安内&去了? 时空都不一样, 有什么可比性? 说是欧洲的绥靖政策山寨版, 原因是常公的政策一直就受英美相当大的影响, 美英不讲话, 常公连向日本宣战的勇气都没有.&br&&br&2. 还扯到大萧条? 大萧条什么时候发生的? 维基百科: &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全球性的&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93%E6%BF%9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經濟&i class=&icon-external&&&/i&&/a&大衰退。& 918什么时候发生的? 大萧条已经开始两年了, 中国总统常凯申居然还没预测到大萧条会对英美造成什么样的影响?&br&&br&3. 这不是你自己的原话?&br&&blockquote&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蒋的举措是完全对的。。。 &a data-hash=&f358a20ade7c08bbf4e0d26c922a9da2& href=&/people/f358a20ade7c08bbf4e0d26c922a9da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大可& data-tip=&p$b$f358a20ade7c08bbf4e0d26c922a9da2&&@李大可&/a&说的很好,我来补充一下。。&/blockquote&&br&&blockquote&我哪一句话说蒋没有失误了?请截图我看。。。&br&&/blockquote&&br&&完全是对的&不就意味着没有失误么? 还是说现代汉语又进化了?&br&&br&4. 共*和谐*产*和谐*国*和谐*际里边不讲辈份, 只讲职位.&br&&br&跟你讨论好有一比: &我说前门楼子, 你说鸡*和谐*巴头子&.&br&&br&==============================================================================&br&&br&反对所谓打着&政治不正确&的旗号为蒋光头开脱的言论. 这年头, 往往有些人, 表面上一派谦虚,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云云, 事实上的潜台词是, &就由本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发明家来告诉你历史的真相吧&. 拜托, 这年头&政治不正确&早就已经成了褒义词了, 就不要再拿来装自谦了好伐啦?&br&&br&蒋光头其人, 政治力平平, 并无甚战略眼光与战略构想. 实际上, 就连其对日姑息政策, 也并不是他自己原创的, 说白了就只是被世人耻笑的欧洲的绥靖政策的亚洲山寨版. 当年整个英美法为首的国际社会, 对日德都是绥靖为主, 蒋光头哪里有这个智商和勇气去违背这个大气氛?&br&&br&&从日本方面考虑,在近代国际影响巨大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关系的制约来减缓外部敌人的入侵是非常明智的。。尤其以当时蒋政府与美国的关系,从旁制约日本非常有可能。。&&br&&br&请问, 918事变以后, 蒋光头的美国亲爹, 是如何&从旁制约&日本的? 如此&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没有发生?&br&&br&&加之以中国幅员之辽阔,如果有外界干扰,日本推进完全可以慢下来。。&&br&&br&你是来讲笑话的吗? 中国幅员辽阔, 但是以二战日军的行军速度, 要不了两个月就可以从黑龙江开到腾冲. 如果我们自己不起来阻止, 请问&外界干扰&能起多大作用? 太平洋开战以后, 日军受到的&外界干扰&总不比918之后小吧, 日军2个师从泰国出发, 占领新加坡花了多长时间?&br&&br&&唯一超出蒋的预期的,一是对日本内部政治的判断失误,没有想到日本内部局势下级压上级能够达到那个程度。。不过那个程度,就算是日本自己都没有想到。。非蒋能力范围所及。。&br&&br&二则是高估了国际关系对日本的制约能力。。一战和二战之间的20年,欧美局势怎一个复杂了得。。单单一个大萧条已经要了欧美国家大半条命了。。。根本无暇兼顾远东。。而刚好日本当时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链条的融入程度还较低。。自由度较
高,受大萧条影响较小。。欧美老牌国家想管也管不了啊。。而苏联当时才建立没多久,自己还一团乱,跟蒋政府关系又不好。。&&br&&br&哈哈, 你找的这些个借口, 不就是经典的&不是弟兄们不努力, 是共军太狡猾&? 对敌人, 对盟友, 都没有准确的判断, 请问这不叫失误, 那什么叫失误?&br&&br&蒋介石既然坐到中国总统的位置, 那么他就必然有自己的团队为他收集各方面的情报, 并辅助他作出决策. 他享有的资源比普通人多得多, 不能说普通人想不到, 那我当总统的想不到也无可厚非. 那还要他这个总统干嘛?&br&&br&另外, 最后指出一点, 苏联当时成立是没多久, 但是已经是世界GDP第二了. 五年计划都搞了好几个了. 至于跟中国的关系? 苏联志愿援华空军你没听过也就算了, 你知道在共*和谐*产*和谐*国*和谐*际地位最高的中国人是谁吗? 此人姓常, 名凯申.
1. 这是在讲二战呢, 你又胜利转进到齐桓公的"攘外安内"去了? 时空都不一样, 有什么可比性? 说是欧洲的绥靖政策山寨版, 原因是常公的政策一直就受英美相当大的影响, 美英不讲话, 常公连向日本宣战的勇气都没有.2. 还扯到大萧条? 大萧条什么时候发生的? 维基…
具体来说的话,当时确实有“天皇起诉论”这一看法存在。&br&&br&天皇起诉论的首推者是澳大利亚。因为在战争中本土遭到了日本的多次空袭,澳大利亚对于占领日本的态度是“从根本上,消灭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全部战犯”。然而这一提案首先遭到了其宗主国英国的反对。&br&&br&英国在对日占领上的态度是:尽量减少开支以及本国军队的驻扎。而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战结束之后,英国需要尽早腾出手来,以防备苏联在欧洲的扩张。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德国法国一片焦土,意大利西班牙偃旗息鼓,而整个东欧已全部纳入红色军队的帐下。苏联如果沿着希特勒的路线向西扩张的话,恐怕拿下整个欧洲大陆都不是什么难事。因此英国提出的方针,是尽早尽快解决日本占领问题,而将本国战略先着眼于西欧世界的重建。&br&&br&而美国军方也确实因为是否起诉天皇而对立过。麦克阿瑟与天皇是否有交易不得而知,但在会面之后,麦克阿瑟给美国陆军部的汇报中,确实强调了日本天皇在稳定战后占领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无论是作为“傀儡政治”的模式,或是形成“日本人治日本”的形势,都可以明显降低被占领下的日本的反抗情绪。换句话说,美国是由于认定昭和天皇可以作为其利益在日本的代言人,而选择了保留天皇制度并免于对昭和天皇的起诉。&br&&br&尽管澳大利亚于1945年10月将“彻底消灭日本政权”的提议提交给联合国战争犯罪委员会(UNWCC),但这一提案被美英同时否决。&br&&br&另一方面,苏联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在苏共中央委员会中形成了“不起诉天皇”的决议,而具体的原因尚未解密。&br&&br&所以在日,远东委员会正式作出决议,“免除日本天皇作为战犯的起诉”。
具体来说的话,当时确实有“天皇起诉论”这一看法存在。天皇起诉论的首推者是澳大利亚。因为在战争中本土遭到了日本的多次空袭,澳大利亚对于占领日本的态度是“从根本上,消灭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全部战犯”。然而这一提案首先遭到了其宗主国英国的反对。英…
笑了,苏联红军就来了几天,日军就投降了,在东北烧杀抢虐,把东北的铁路,工厂,机器全给扒走了,就是他妈打着正义的旗号来抢劫的,问老一辈的东北人都知道,苏联红军比日军还凶恶,做的坏事不比日本人占领十几年做得少。&br&&br&——————————————&br&&br&PS:看到有知友问我,苏军就来了几天,怎么做恶就赶上了日本人了,我觉得你们还是要学习一下,你们很熟悉抗日剧的那套理论,可是问来问去的问题,还是too young。苏军杀进东北时,东北不是我们的东北,是伪满洲国,是二战的战败国,苏联是战胜国,毛子当然有借口扒铁路,工厂,机器。但是他们嘴上还是说的很好听“中共小弟啊,你快来,我给你占着”。其实呢,留下的是一个空壳。&br&&br&PS2:日本人在东北当然干了许多坏事,我也无意为侵略行为辩护。可是 “只从” 经济建设上来看,日本确实把东北的工业非常好,当成自己的国土来建设,日本最缺啥?当然是自然资源,所以肯定要把东北当块宝。
笑了,苏联红军就来了几天,日军就投降了,在东北烧杀抢虐,把东北的铁路,工厂,机器全给扒走了,就是他妈打着正义的旗号来抢劫的,问老一辈的东北人都知道,苏联红军比日军还凶恶,做的坏事不比日本人占领十几年做得少。——————————————PS:…
-&br&&br&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力差距,一是决心高低。&br&&br&一、先简单来说「&b&国力问题&/b&」。&br&&br&最好的例子,南云忠一的联合舰队,从出吴港,偷袭真珠港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日本国,先是跑土鲁克修船,然后是跑新加坡,就再也没回国了,新加坡成了联合舰队的驻扎地,一方面疲於奔命,除了整太平洋面战火不断,打不完的仗,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找不到「重油」。&br&&br&到新加坡,无非是想离那婆罗洲的产油地,近一些。&br&&br&而另一边的美国,则是战争机器全开,生产各式各样的航母,跟下水饺一样。&br&&br&日本海军别说造军舰了,连补给船都造不出来,更别说「海军航空兵」了,日本的战争武器,只求速胜,因为它没有打持久战的本钱,连面对中国的二流部队都上气不接下气,更别说比自己还要先进的美国了。&br&&br&不是了求速胜,日军也就不会冒险挑起「中途岛决战」,活生生落入美国的陷阱,虽然大家都知道,日军的电报密码早被破解,美国打中途岛胜之不武,但我认为,日军就是打赢了中途岛,战争大势,还是一样会走下坡。&br&&br&国力、资源、技术能力,那是不为人力改变的现实。&br&&br&二、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所谓的「&b&决心&/b&」。&br&&br&山本五十六在战前,任日本驻美大使馆的武官,曾经自已掏钱,带著乾粮,把美国的重要战略要地给逛了个遍,尤其是南方州一带,包括产油区、包括造船厂。他是最知道两国国力差距的日军军部高层。&br&&br&偷袭真珠港,也是他一手策划出来的,不偷袭,要像对马海战一样,堂堂正正打赢俄国海军?太不可思议了,美国不同於腐败的俄国,和美国正面对抗,日本焉有赢面?&br&&br&可在御前会议,面对陆军求战的高调,作为海军代表的他,只说了一句,「跟美国开战,要有在华盛顿签城下之盟的决心。」,这,就是美国另一个制胜之要点。&br&&br&别人都没有看出来,但,山本五十六却是坚信的,他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看法,如出一辄。&br&&br&美国人的「决心」,不可小觑。&br&&br&根据丘吉尔留下的日记,他在美国宣战后,曾经写下一段感言,大意是,「没有人知道美国人在战争方面的决心,不开战则已,一旦兴战,不达目的,绝不终止。」丘吉尔在二战后写的名著「二次大战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个观点。&br&&br&他的主要论证,就是美国内战。&br&&br&在他眼中,美国内战太过荒谬,兴战理由太过薄弱 ,但,美国人就是非打出个明白,非打出个胜负不行,这种「开拓者性格」「移民性格」 ,一般的老牌欧陆帝国主义(包括日本),根本不能想像。&br&&br&用中国话来形容,帝国主义者,是求利。而美国人打仗,多有大义名份。&br&&br&「为真珠港复仇」,那大义名份,有如天火一般,啥神仙水也浇不灭。&br&&br&换言之,日本对付的美国,有第二项制胜利器,那就是「战争决心」。&br&&br&日本没有胜利的可能。&br&&br&-
-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力差距,一是决心高低。一、先简单来说「国力问题」。最好的例子,南云忠一的联合舰队,从出吴港,偷袭真珠港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日本国,先是跑土鲁克修船,然后是跑新加坡,就再也没回国了,新加坡成了联合舰队的驻扎地,一方面疲於…
&p&以当时日本军部的疯狂程度而言,中国投降会让日本军部进行更大规模的冒险。&br&
到时候,甚至用不上等到41年,中国就可能被日本拉上战车去与美国开打;同时,考虑到没有中国的牵制,日本进攻苏联也有可能。&br&
以美苏的实力,日本加上个孱弱的中国也会被打爆。&/p&&p&由于没有中国的牵制,一方面苏日开战会更早,另一方面美日战争会持续更久。所以战后中国应该会存在一个在北方的苏占区和一个在南方的美占区。&/p&&p&之后,美苏处理战后中国的方式应该会类似于朝鲜,维护一个雅尔塔格局,也就是南北中国分治。北方苏占区在苏联扶持下形成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南方美占区在美国扶持下形成一个资本主义中国。&/p&&p&再之后,说不定会类似于朝鲜战争,南北中国爆发战争,美国介入。这时候北中国就成了没有全中国支持的北朝鲜,那只有等苏联介入。于是,美苏在中国大打出手。&/p&&p&这场战争结果不好说。但我知道朝鲜战争使得朝鲜半岛有十分之一人口死亡。到时南北中国之间的战争造成的损失应该差不多。于是,中国十室九空,生灵涂炭。&/p&&p&所以,蒋介石在抗战中没有投降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中国历史很大的贡献。&/p&
以当时日本军部的疯狂程度而言,中国投降会让日本军部进行更大规模的冒险。
到时候,甚至用不上等到41年,中国就可能被日本拉上战车去与美国开打;同时,考虑到没有中国的牵制,日本进攻苏联也有可能。
以美苏的实力,日本加上个孱弱的中国也会被打爆。由于…
来自子话题:
主要是战争或说是政治需要。&br&&br&网上摘了一段希魔的“成就”:把个税起征点定在6000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拯救“啃老族”;鼓励生育,奖励“光荣妈妈”;补助儿童,提升工人养老金;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征收房东房产税,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许诺给人民发放汽车,推强制车险;抬高关税壁垒,补贴本国农业;发行国债,狂铺高速公路;&br&&br&这样的政策,导致国内民众对他的疯狂支持。但是,我们知道,钱不会从地里长出来,更不可能靠大量发钞,这就需要寻找来源。希特勒的主要手段来自两个方面,对内,抢犹太人和富人;对外,发动战争,通过战争赔款、占领费、控制别国金融。&br&&br&尽管如上面一些兄弟所说,因为犹太人占据了财富,但也没必要消灭他们,消灭的原因,不过是为了彻底占有他们的财富——这一点,某国也干过。&br&&br&首先给犹太人戴上“人民的异类”和“人民的敌人”的帽子,然后百般刁难他们,致使他们“被自愿”地或者被迫地交出财产和产业,完成犹太人财产“雅利安化”或者说“国有化”的进程。到了1938年,对延误者对抗者就开始使用暴力了。纳粹的财政专家们竭泽而渔,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空,又想出“犹太人赎罪金”的怪招,为缴纳赎罪金,犹太人出卖住房、证券和公债。这十亿帝国马克的赎罪金转化成全民所有,全体德意志人所有,“用于所有德国民众的福祉”。同时,要求犹太人必须缴纳高额的社会保障金,在保障金进入领取期后,直接对他们进行灭绝,完全占有。&br&&br&以上,主要是来自对《希特勒的民族帝国》一书阅读及相关的书评。
主要是战争或说是政治需要。网上摘了一段希魔的“成就”:把个税起征点定在6000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拯救“啃老族”;鼓励生育,奖励“光荣妈妈”;补助儿童,提升工人养老金;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征收房东房产税,且禁止其擅自提高房租;…
扩大一下题目:战前天皇有无实权。&br&&br&这个问题应从1889年明治宪法的矛盾说起:&br&第1条规定:日本万世一系由天皇统治&br&第4条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宪法而实行&br&&br&两条象征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第1条声明日本由天皇统治,还万世一系由一个家族统治,这是绝对君主制的说法;第4条虽然提到统治权,却又说“依宪法而实行”,这就说明天皇不能违背宪法,典型是君主立宪制。&br&&br&两者区别这么大,究竟为何?&br&&br&宪法制定者伊藤博文存在两种不同考量:一方面日本倒幕结束,百废待兴,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一个领袖,于是祭出天皇家族。事实上“万世一系”4个字在江户时代以前(1868年以前)很少见,基本算是新造词。另一方面伊藤博文希望建立英式君宪制,当有人质疑第4条“依宪法而实行”时,伊藤博文当即表示:“这一条不必再论,这是本宪法核心。”&br&&br&按明治宪法,天皇是虚君。但在宪法解释中,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穗积八束将第1条解释为绝对君主制,认为国家是天皇私产,天皇就是国家主人,是神权君主。这种中世纪性质的思想为明治藩阀(萨摩、长州)所接受,因为只有这么解释,他们才能绕过国会,以天皇名义直接指定首相及内阁人选。明治初期,国家实权本身掌握在藩阀手中,天皇本人又能“成神”,明治天皇当然不会说什么,明治40余年(),天皇除巡幸各地、签字颁诏、御前会议象征性拍板,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作用。&br&&br&天皇权力到大正时期()更加恶化,一来大正天皇本人能力的确有限;二来东大内部也出现了美浓部达吉祭出“天皇机关说”,即认为天皇只是国家最高机关,而不是国家本身;三来大正民主浪潮兴起,民众运动增多,桂太郎、寺内正毅等藩阀内阁相继倒台,以立宪政友会(伊藤博文成立)原敬、高桥是清等人为首,政党内阁建立,进一步削弱了藩阀及军方的势力。&br&&br&但由于政党内部分裂,国际局势恶化,政党开始寻求军部支持,军部借机反噬,推翻“天皇机关说”,重新将昭和天皇放到了神的位置上,1935年,美浓部达吉(时任贵族院议员)本人被迫辞职。事实上美浓部辞职之前,昭和天皇本人还嘟囔过“我其实支持(天皇)机关说”。&br&&br&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天皇想坚持的东西很难坚持,对军部有利的原则反而获得支持,这本身就说明在天皇、军部博弈中,天皇处于弱势,虽然军人一个个喊着为天皇而死,一个个都说完全支持天皇决定,但高层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只把天皇当工具。天皇本人名义权力不小,但他确实无法出面阻止。&br&&br&有人会说,即便实际上无法阻止,表面上阻止一下也可以吧?个人认为这跟昭和天皇性格有关。&br&&br&首先昭和这人不太爱表现,感觉有点内向。其次他非常鸡贼,政府、军部分裂时,他不支持任何一方,而是让两方都去干,谁干好了,功劳归我,谁干不好,自己受罚。这点从1931年满洲事变(918)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都是如此。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日本备受难堪,1941年太平洋战争之前,其实日本内部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开战无利,但美国已经石油禁运,并要求日军全面撤出中国,这就导致无人敢来下令制止,天皇本人也不发话,最终导致战争爆发,个人认为这一系列过程中,昭和天皇行为虽然可以解释为鸡贼,但不说话本身就是大过,甚至是大罪。&br&&br&扯远了,大体来说,天皇本身权力并非想象中那么大。
扩大一下题目:战前天皇有无实权。这个问题应从1889年明治宪法的矛盾说起:第1条规定:日本万世一系由天皇统治第4条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依宪法而实行两条象征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第1条声明日本由天皇统治,还万世一系由一个家族统治,这…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海军假日前后几十年的时间英美日意法这几个海军大国在巡洋舰武备的竞争上十分精彩也十分有意思,但巡洋舰竞赛这个话题比较大,以我的能力也写不好,这里只能抛砖引玉了。&br&&br&轻巡的思路源自一战时期英德两国海军的军备竞赛,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巡洋舰的需求是很大的,首先是英国拥有广袤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驱逐舰续航力不足以满足需求,主力舰一则数量有限,二则是作为海军主力,不能轻易派出,所以英国海军当时的主力是巡洋舰这样的中型舰艇。&br&这个用途也说明了英国对巡洋舰的要求,首先要有足够的续航力和良好的适航性,其次航速不能太慢,再次作为巡游殖民地的舰艇,巡洋舰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居住性。&br&这种巡洋舰我们可以笼统的称为殖民地巡洋舰;另一种主要在战斗中使用的巡洋舰,我们可以称之为战斗型巡洋舰。&br&&br&日本在当时是拥有很少的几个殖民地的,而且相距日本本土也不是特别远,因而对殖民地巡洋舰的需求不是很重要,实际上日本海军给商船护航的情况并不多,但英国的林仙级(1913年的林仙级,战舰少女里面的是1934年的林仙)在一战中在侦查、跟随驱逐舰、攻击驱逐舰、护航上的表现比较突出,所以日本也提出要做自己的轻巡洋舰,也就是天龙型。&br&&br&但是日本与美国、英国情况不同,日本一直以来比较重视鱼雷(中小型舰船)和火炮(主力舰),所以再设计天龙型的时候留有很浓重的驱逐舰风格,从实际上来说,作为主要由驱逐舰构成的水雷战队的旗舰,天龙的确很像是放大版的驱逐舰。&br&&img src=&/aa8cf3c30a3b5cbcedc76f_b.jpg& data-rawwidth=&1299&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9& data-original=&/aa8cf3c30a3b5cbcedc76f_r.jpg&&(严格说给天龙和后来几艘轻巡加装火炮也不对,长宽比太大舰船稳性不好&br&&img src=&/397d42accad3_b.jpg& data-rawwidth=&1130&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0& data-original=&/397d42accad3_r.jpg&&下图是英国部族级驱逐舰,可以看见天龙上有非常浓重的大型驱逐舰风格。只不是过是长艏楼。&br&&br&&br&&br&这基本也确定日本轻巡注重&b&鱼雷&/b&和&b&航速&/b&的两点要求,但也基本奠定了日式轻巡火力不足的问题。&br&&br&但是天龙作为3500吨级的轻巡实力还是太弱了一些,实验了一些技术和船体之后日本转向了5500吨的轻巡,也就是后来的球磨型,基本上说,在设计思路上日本这时期的轻巡设计思路是几乎一致的,天龙可以认为是试验舰,球磨是实际应用版,长良和川内是小改版本,基本都是负责带领水雷战队。&br&&br&随后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了万吨以上,8寸火炮的重巡洋舰,英美日三国都开始制造6寸轻巡,英国首先制造了6寸火炮的5000吨级轻巡洋舰(1934年的林仙也是其中的一员,吨位偏小是因为英国对巡洋舰的数量需要)。&br&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个想法,双方都想制造比对方强的巡洋舰,但8寸炮因为条约不能装,重巡吨位又受限,日本欺骗式的去造了最上,英国、美国方面一下子就很尴尬,所以被逼不得已也去做万吨轻巡了。&br&&img src=&/b47d885e0ae_b.jpg& data-rawwidth=&883&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3& data-original=&/b47d885e0ae_r.jpg&&最上&br&&img src=&/aed2c3d8f0a7_b.jpg& data-rawwidth=&715& data-rawheight=&3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5& data-original=&/aed2c3d8f0a7_r.jpg&&美国对应的15炮轻巡&br&(不要因为是6寸就看不起,这种15炮轻巡因为投射量大在巡洋舰炮战的时候经常创造奇迹&br&&img src=&/7f4c1c6a851eab00a933f9d45cd1166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7f4c1c6a851eab00a933f9d45cd11664_r.jpg&&英国南安普顿&br&&br&&br&当然日本一开始就没打算把最上当轻巡用,所以严格说英美都被耍了。&br&&br&但这一点其实挺重要,这就说明日本设计最上的时候就没打算把6寸火炮轻巡当作一个发展方向,日本当时对于巡洋舰的要求就是不论吨位首先必须有带领水雷战队的能力,因而必须有鱼雷,必须能跟得上驱逐舰,至于火力则是重巡的要求。&br&&br&随着美国的布鲁克林级和几艘条约巡洋舰的下水日本意识到自己在巡洋舰上已经落后于美国海军,这个时候因为陆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导致海军的造舰经费有所不足,也正是这个时候日本海军在丸四计划提出阿贺野型和大淀型的建造计划。&br&&br&&b&但经费因为侵华已经不够了。&/b&&br&&br&阿贺野和大淀再设计上和日本以前的轻巡有所不同,但是依然保留了雷击能力和高航速这两条,最大的不同之处来自于这两艘船对于防空火力有所加强,侦查能力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br&&img src=&/6da9dbc3ad1c_b.jpg& data-rawwidth=&2051& data-rawheight=&10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51& data-original=&/6da9dbc3ad1c_r.jpg&&&img src=&/a94f9eb40a9be0c5bb46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94f9eb40a9be0c5bb462_r.jpg&&这个时候的日本的轻巡基本已经走上平甲板船型,和重巡在外型上的区别也不大,可以说还是在进步的,但是除了航速之外,没有什么很占优势的地方,注意弹射器。&br&&br&&br&这里也能看出来日本海军对于轻巡的要求,在传统的海军国家中,战斗型轻巡一般是作为大型舰艇的护卫船只或者是单独编成的巡洋舰队使用,而日本海军则是要求作为水雷战队和潜水战队旗舰,这就诞生了日本海军对于轻巡的第三个需求:&b&侦查&/b&。&br&反映出来就是电探的搭载和水侦。&br&&br&在这些要求里面唯独一直没有提到的就是火力和防空,防空因为后期形势所致大家都在加装各种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不太明显,而日本的这些后期轻巡洋舰从设计一开始就不重视火力,更不必说日本一直没有很好的6寸炮,大淀的炮是从最上拆下来的,阿贺野则是从30年前的金刚上拆下来的维克斯MK.II。&br&&br&&br&&br&&br&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缺少优秀轻巡的原因,我个人的观点是首先日本对于轻巡的定位和英美的定位有较大区别,美国用来主力作战的火炮轻巡一般是不带有鱼雷的,严格地说CLAA和火炮轻巡都不适合装鱼雷,而美国那种舰队编成方式也导致基本驱逐舰随处都有,所以巡洋舰能不能打鱼雷不重要,而日本则非常重视鱼雷的作用,所以限制了后来火炮轻巡的发展。&br&&br&其次就是建造计划因为侵华战争导致造舰经费不足,延后了日本后期轻巡的建造和相关设备的研发。这一点其实很要命,经常会有人问为何日本不生产亚特兰大和黛朵级那样的防空轻巡,然而日本当时好一些的98式10cm高射炮的产能都是大问题,更不可能去造防空轻巡。&br&&br&但我认为日本如果有足够的经费也未必能够生产足够多的轻巡,在研发上的经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日本海军更重要的驱逐舰损失的实在太快,全国的产能能够补齐损失的驱逐舰就已经非常不错,发展轻巡这种余力之外的事情,实在很难做到。&br&&br&&br&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海军假日前后几十年的时间英美日意法这几个海军大国在巡洋舰武备的竞争上十分精彩也十分有意思,但巡洋舰竞赛这个话题比较大,以我的能力也写不好,这里只能抛砖引玉了。轻巡的思路源自一战时期英德两国海军的军备竞赛,英国在很长一段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