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顾惠刘琪现任职务务

2002年12月份大事记 - 扬州市档案局 - 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
您当前的位置:
字体大小: &&
2002年12月份大事记
《扬州日报》庆祝复刊20周年
第一部ZTE中兴G218CDMA手机在扬制成
市委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报告会
我市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在宁展出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扬召开
我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
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在扬举行
扬州电视台摘取四项金鹰奖
我市集会纪念史可法诞辰400周年
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隆重开工
季建业等7位同志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12月份大事记
  1日第18届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闭幕。
  2日宝应县在浙江宁波举行投资环境推介会。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台湾、香港地区及山东、上海、浙江、南京等地100多位客商参加了推介会。会上签订合资合作项目43个,总投资2.017亿元;其中正式合同20个,项目投资额9910万元。(注:5日A2)
  4日孙志军撰文纪念《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市委书记孙志军在《扬州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加速奋进、率先崛起”营造优良法治环境》,就打造“富民强市、建设名城”的优良法治环境提出几点要求:提高市民素质,形成“扬州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的良好氛围,筑牢实施名城战略的基础工程;树立法治诚信,强化加快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让法治与诚信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金字招牌;开展综合治理,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措施,围绕“构筑安全高地”目标,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将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有机结合;推进民主管理,拓展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行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扬州东风宏运客车有限公司生产的20辆东风豪华客车远销柬埔寨。
  5日市委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今年经济工作情况及明年经济工作思路和计划安排的汇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开稳增的良好势头,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好于去年,至11月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是“九五”以来完成最好的1年,结束了几年来低速徘徊局面,开始进入奋力爬坡、加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扬的全体市委常委出席会议。市政协主席,市政府副市长、市长助理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6日《扬州日报》召开复刊20周年庆祝大会。市委书记孙志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黄文虎、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刘向东等到会祝贺。孙志军希望《扬州日报》和全市其他新闻宣传单位,突出“一个主题”(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六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抓住“三个重点”(宣传十六大的重大意义;宣传十六大报告的主要精神;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做法和先进典型,宣传报道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新思路、新措施、新风貌,推动全市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省有关部门领导,各省辖市报社、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及报社负责人,市直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以及报社历任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第一部ZTE中兴G218CDMA手机在扬制成。 “扬州中兴”是我市第一家自主研发手机终端产品的通讯企业,注册资本600万元,位于西部开发区,今年8月投入研制和生产。按照与中国联通公司达成的协议,“扬州中兴”生产的CDMA手机主要通过中国联通推向市场。
  7日我市首期市级机关干部“英语300句”学习班举行结业考试。市直20家窗口单位近300名干部接受了英语 “听、说、写”技能考核。
  8日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人、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市领导季建业、洪军、朱克昌、潘湘玉、祝庭龄参加了挂牌仪式。
  9日市委在扬州大剧院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精神报告会。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副校长汪锡奎教授围绕党的十六大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改革、政治与文化建设和改革4个问题作了宣讲。市委书记孙志军主持报告会并讲话。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江都、仪征、邗江区、广陵区、维扬区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共10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被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教育厅共同命名为“江苏省第三批科普教育基地”。
  10日市委书记孙志军,市委常委、秘书长王荣平率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赴仪征市调研农村经济工作。孙志军一行考察了月塘乡大云村的意杨林建设基地、登月湖风景区花卉苗木基地,陈集镇的意杨林种植基地及青山镇的7000亩荒山开发、“白沙玉叶”生态茶园、龙山养殖场等项目。孙志军希望各级干部把富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双高一优”现代农业,加快劳动力转移,实现我市农村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10—11日省建设厅厅长黄卫、副厅长彭向峰率调研组来我市调研城建工作。市委书记孙志军、市长季建业会见调研组一行。季建业向调研组汇报了我市城建工作。目前,我市已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市将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争创中国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为抓手,打造文化扬州、生态扬州,带动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台阶。调研组对我市的城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1日今天是全市人大换届法定选举日。我市7个县(市、区)3506584位选民选举产生了1822名县级新一届人大代表。
△我市城建110指挥系统正式开通。城建110指挥系统通过互联网与12家市政公用单位互联,主要为市民提供自来水、煤气、市政、路灯、公交客运、排水报修、违章举报、业务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12日我市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在宁展出。在南京举办的“历史昭示未来——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5周年”书画展上,高邮艺术家赵勇创作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陈列在展厅最显著位置。该油画分《生死之路》、《金陵罹难》、《石城人证》3个部分,总长31米,总面积80平方米。
△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驻沪办事处经济合作协会考察团来扬考察。市领导孙志军、季建业、洪锦华、王荣平会见考察团一行。
孙志军希望各地驻沪办充分发挥协调作用,集中各地的资金、人才、信息资源,发挥优势,推进各地与扬州在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中的交流合作。
△我市召开林业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明年我市林业工作的两大主题是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我市的“绿杨城郭,生态扬州”工程,将从城区和周边地区实施绿色产业工程依次向各县、市、区推进,鼓励广大城乡居民营造绿色家园。
△胡生案一审宣判。原江苏江扬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生一案在广陵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胡生因受贿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财产6万元。
  13日市委书记孙志军会见来扬考察的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一行,双方就加快上汔仪征公司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在考察了上汽仪征集团生产线后,胡茂元表示,上汽将充分利用扬州和仪征的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人力资本优势,把仪征作为继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之后的又一生产基地,使之成为沪苏合作的典范。
  13—14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扬召开。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按照“加速奋进、率先崛起”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新目标、新思路、新举措,加快推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市委书记孙志军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全面部署。会议认为,今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高开稳增的势头,是“九五”以来我市各项事业进展最快、突破最大、亮点最多、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是获省级以上奖励和荣誉称号最突出的一年。经济工作有3个鲜明特点:保持“一个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8亿元,增长11%,比预期调控目标高1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2.9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创下“四个历史新高”,利用外资、利用民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总量及增幅均创“九五”以来最好水平,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和民资的增幅列全省前茅;实现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城市建设、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四个重大突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顺利实现。会议确定了明年我市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经济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强大动力,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围绕“加速奋进、率先崛起”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抢抓战略机遇,突出发展主题,加大改革力度,加速全面开放,推进名城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明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增长60%以上;吸引民资投入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6%。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市开发区全体负责同志,邗江、杭集、江阳、港口工业园和广陵产业园主要负责同志,各省级经济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市委各部委,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驻扬各单位负责同志;市重点企业集团和市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参加了会议。部分私营、合资(中方)、外资企业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14日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在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世康陪同下来扬参观考察。市委书记孙志军在迎宾馆会见王国庆一行。在扬期间,王国庆一行考察了瘦西湖、汉墓博物馆、汪氏小苑等名胜古迹。
△市长季建业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研究加快培育、发展重点企业(集团)以及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问题。季建业指示,做大做强有市场、有竞争力、有后劲的成长型企业,政策上参照享受与外资企业同等的有关待遇;引进国内外著名大企业来扬投资,鼓励企业挂靠、嫁接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对市直工业企业经营者的年薪制,要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经营实绩、职工权益保障3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
  15日我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我市在金陵西湖山庄举行维扬区揭牌仪式。市委书记孙志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市委副书记洪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吉宜才,市政协主席施国兴,市委常委冯树云为维扬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区人武部揭牌。经市政府研究,并由省政府报国务院批准,扬州市郊区正式更名为维扬区。维扬区现辖1个镇、3个乡、2个街道和1个国营场圃,总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人。
  16日农行江苏省分行与新城西区建设指挥部在扬州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签字仪式,由农行为新城西区建设提供8亿元授信额度。农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嵇华光,市领导孙志军、季建业、桑光裕参加了签字仪式。新城西区是我市城市发展战略“西进南下”的重要区域,是集科教文化、行政办公、商贸居住、商业会展等为一体的具有古城文脉和现代气息的生态城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明年该区将完成职大(电大)中心校区、体育公园、火车客站、博物馆及雕板印刷博物馆、文昌西路二期工程、新区商业中心、人工湖及跨湖大桥、新区安置居住小区、江苏园林博物馆、环形路及西侧南接线等十大工程。
△ 我市开通“陈先岩热线”,接受群众对户口、法律等问题的咨询及紧急求助。这是全省首家以个人命名的警方热线。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朴永范率小麦原种专家组调研仪征弱筋小麦育种基地建设情况。自2001年开始,仪征市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合作建立“江苏省弱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及“小麦原种基地”,开发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目前已建立小麦原种生产基地5000亩和大田用种生产基地10000多亩,具备年生产加工小麦原种150万公斤、大田用种300万公斤左右的能力。
  16—21日第三届江苏省扬剧艺术节在扬举行。我市创作的大型史诗扬剧《史可法》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设计奖、优秀灯光设计奖、优秀服装设计奖、优秀作曲奖7项奖项。仪征扬剧团的《贡茶奇案》获优秀剧目奖。汪琴艺术团的《好人高仁林》、高邮扬剧团爱华演出组的《雁归何方》、省地方戏曲剧院扬剧团的《马娘娘》、扬州市扬剧团的《柔福公主》获优秀演出奖。扬州青年演员李政成、葛瑞莲、孙爱民获优秀表演奖。
  17日扬州五洋造船有限公司(仪征)与安徽省技术进出口公司签订2003年出口船舶生产销售合作协议,五洋造船公司为安徽省进出口公司生产11条5000吨以上的出口驳船,总金额达700万美元。(注:20日)
  18日我市召开招商引资专题研讨会。明年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突出“四大战役”(‘2003省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暨项目洽谈会、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招商活动、赴东南亚举行投资洽谈会招商活动、二分明月文化节),围绕“两大主题”(园区建设、沿江开发)。
  19—20日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接受省级调研。省建设厅副厅长王翔率省调研组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我市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汇报,察看了我市景点、道路绿化情况,并对我市迎接2003年创建园林城市国家评审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市委书记孙志军在迎宾馆会见调研组一行。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7次会议。会议对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治市实施情况,扬州市200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3年财政预算初步安排及《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情况进行了审议;通过了召开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通过了人事任免事项。
  20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真正把沿江开发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扬州“加速奋进、率先崛起”的关键举措、重要战略来抓,举全市之力务求突破。市委书记孙志军主持会议。市领导季建业、徐益民、洪锦华、施国兴、冀仁贵、赵昌智、王军、陈明、冯树云、王荣平、祝庭龄等出席了会议。
△我市“盐商民俗文化风情馆”开馆。该馆征集了若干清代盐商的真实历史遗存,再现扬州康乾盛世维扬盐业的盛况和盐商的文化生活,融鉴赏和体味于一体。这是中国惟一的盐商民俗文化风情馆。(注:21晚)
  21—24日省公安厅副厅长刘志伟率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检查组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检查组检查了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开发区、仪征市和宝应县等县(市、区)及其基层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并对我市的综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2日扬州电视台摘取四项金鹰奖。在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晚会上,扬州电视台选送的《阳光下——2001年江苏省中学生电视作文大赛作品集锦》获金鹰奖专题电视文艺节目最佳作品奖;《天涯共此时——2001年中秋晚会》获金鹰奖综合电视文艺节目优秀作品奖;《坐标》获金鹰奖短篇电视纪录片优秀作品奖。扬州电视台城市频道总监、国家一级导演陈韵强获金鹰奖综合电视文艺节目最佳导演奖。扬州电视台的获奖数量与奖项,列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之后,位居全国第四,在全国城市电视台中高居榜首。(注:新华26C3)
△市委书记孙志军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经江都、高邮、宝应,沿水道检查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开工准备情况。同日,孙志军赴宝应县小官庄镇,走访慰问部分经济薄弱村、困难户,向他们送上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市领导陈明、王荣平、潘湘玉参加了检查和慰问活动。
  23日市委书记孙志军应邀为扬大师生作《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创扬州大学和扬州市的美好明天》的学习报告。孙志军说,实现扬州从历史名城向现代名城的跨越,最根本的是要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确定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力推进“两个加速”(加速经济发展、加速名城建设),明晰打好“三张牌”(长江牌、文化牌、生态牌)的思路,树立加速奋进的四种意识(率先意识、机遇意识、协调意识、责任意识),采取五项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以沿江开发、园区建设为载体,推进开放型经济新突破;以市场化取向改革为关键,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新突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新突破;围绕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推进服务业发展新突破;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推进城市竞争力提升新突破)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孙志军希望扬州大学成为我市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库,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24日我市集会纪念史可法诞辰400周年。市委、市政府在史可法纪念馆集会纪念民族英雄史可法诞辰400周年。市委书记孙志军发表纪念讲话。孙志军要求,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对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求实重行”原则,把爱国主义教育同推动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培育追求理想、献身理想的崇高精神。市领导季建业、洪军、吉宜才、施国兴、赵昌智、冯树云,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惠芬,省社科联副主席缪小星,史可法12世裔孙史源川,军分区副政委董文林,扬大副校长周新国及各界人士、学生代表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扬州港口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合资合同及章程在宁签约。该热电项目由协鑫电力(扬州)有限公司(外资)、江苏协鑫环保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扬州苏源集团有限公司、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总公司5方共同出资兴建,预计规划总投资12亿元,是港口工业园区目前最大的引资项目。项目规划容量150MW,主要向扬州经济开发区提供工业生产蒸汽和电力,满足开发区新建企业用汽用电的需要。
△我市召开质量振兴工作会议。市长季建业要求,从4个环节抓好质量工作:打造信用扬州,以诚信理念打造城市形象;从源头上狠抓质量生产,采用国际化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权益;狠抓工程质量,使每一项工程成为政府放心工程、百姓满意工程。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开发区签订了质量振兴管理目标责任状。
  25日市长季建业主持召开沿江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季建业指出,加快沿江开发是关系全市开发开放、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关键举措,全市上下要形成共识,高起点规划沿江开发,将明年作为“沿江开发年”,启动6大产业板块(纺织、化工、汽车及船舶制造、高科技信息产业、生态农业和林业、物流旅游服务业)。会议通报并讨论了我市沿江开发初步的总体规划纲要。市领导洪锦华、张厚宝、桑光裕出席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23次主任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今年工作完成情况和明年工作初步安排的汇报。市长季建业代表市政府作了情况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吉宜才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体明、薛庆仁、朱克昌、马家鼎、魏芝田、张阶平、顾黄初、吴德林出席了会议。
  26日市委书记孙志军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广陵区和维扬区部分社区,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向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并实地检查各项解困帮扶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市领导王荣平、桑光裕参加了走访慰问活动。
△江都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公司第八分公司总承包的上海嘉利明珠城奠基。该工程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工程造价3。5亿元,由15幢高层建筑(9幢33层,2幢28层,2幢26层,2幢18层)组成。这是迄今为止江都市承接的最大体量的工程项目。
  27日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隆重开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东省同时举行。江苏分会场设在扬州市宝应县潼河施工现场。主会场典礼前,江苏举行了南水北调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开工典礼。开工典礼由副省长吴瑞林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为工程奠基石揭碑。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梁保华发表重要讲话。国家计委副主任姜伟新,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邱志明,南京军区副政委李继松,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焕友,省政协主席曹克明,省委副书记许仲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少麟,省军区政委吴齐,省武警总队总队长顾惠琪,省长助理、省政府秘书长张长胜,省水利厅厅长黄莉新,市领导孙志军、季建业、吉宜才、施国兴、冯树云、王荣平、潘湘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工程沿线24个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代表及当地干部群众3000余人参加了开工典礼。南水北调工程总投资5000亿元以上。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这项世界最大的调水工程由规划转入正式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干流扬州段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为输水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并连通作为调蓄水库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在山东省位山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后自流到天津,输水主干线全长1156公里。整个东线工程规划分三期实施,总投资650亿元,其中江苏境内投资203亿元。这次开工建设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是东线工程的水源项目,总投资9.12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增加抽引江水能力100立方米每秒。
△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友好会馆举行博士义诊咨询活动。该院心血管内科、骨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的9名医学博士现场为近千名群众提供了义诊咨询服务。
  27—30日“第三届江苏农业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展销会”在宁举行。我市有34家企业参加,参展品种达200多个,销售产品60多万元;签订购销、合资合作合同、协议20多份,总金额6000多万元。
  28日扬州体育中心二期工程竣工。该工程总投资1300多万,系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它的竣工为我市承办更高级别的体育赛事创造了条件。
  29日市政府召开表彰大会,对在江苏省第15届运动会上成绩显著的市体育局、广陵区人民政府、江都市人民政府、邗江区人民政府进行了表彰。在省第15届运动会暨省第8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29.5枚,银牌22.5枚,铜牌15枚,总分980.5分,其中金牌和总分均超过上届。市领导季建业、孙永如,省体育局副局长殷宝林出席大会。
  30日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在京华大酒店举办2002年台商“尾牙”联谊会,140余名台商及其眷属欢聚一堂迎新年。市领导孙志军、季建业、徐益民、王荣平、张阶平、张厚宝、刘天鹏出席联谊会。
△在今天闭幕的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6次会议上,我市季建业、徐正宁、毛0洪梅、陈先岩、陆琴、陈秀兰、刘秀梵当选为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市委、市政府召开“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班”先进事迹报告会。柳堡镇有关负责人、“二妹子”新老班长分别作了《弘扬双拥传统,培植爱国拥军先进群体》、《让“二妹子”传统在双拥工作中闪光》和《与伤残军人组建家庭,努力为社会多作贡献》的演讲。市委副书记徐益民,军分区领导冯树云、陈昌权,预备役师领导朱宗亚,各县(市、区)双拥领导小组、市直单位负责人和驻扬部队官兵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2002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项目之一的世纪广场竣工。世纪广场位于江阳路与文汇南路交叉口,规划面积55685平方米,绿化面积25176平方米,工程总投资(含拆迁)800万元。
  31日市委书记孙志军到市环保局就巩固创建成果、加强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孙志军要求我市环保工作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基础上,再接再厉,加强规划,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向“国家生态示范市”迈进,在新的平台上推动扬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副市长桑光裕参加了调研。
11月21日扬州市被全国爱卫办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季建业市长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市长奖”。
11月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我市第一家正式出版社——广陵书社成立。该出版社的出书范围主要是:利用古代雕版工艺,出版雕版古籍;影印、复印部分珍贵的古旧书刊;仿真复制我国传统的书画作品以及线装书。(注:12月1日)
△宁启铁路超额完成年度投资。去年宁启铁路扬州段完成投资5.6亿元,占宁启铁路全线投资总量的37%,其中:完成征地拆迁工作量9000万元,完成区间路基土石方501万方,站场路基土石方251万方,特大桥工作量2050万元,大桥工作量2144万元,中桥工作量4147万元,小桥工作量1781万元,完成涵洞9468横延米。(注:12月1日)
△在江苏淮安首届全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我市选送的高邮“双兔”牌大米获博览会金奖。(注:11日A2)
△我市规划网站开通。(注:12日B1)
△由赵昌智、高敏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扬州文化丛书》获第13届国家图书奖,这是我国图书出版界的最高奖项。(注:13日B1)
△日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将新培育成功的杂交籼稻新品种——K优818种子的经营开发权以2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我省神州种子集团。这是我省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第一例。(注:14日)
△我市维扬区选送的民间舞蹈《渔鼓声声》在“首届江苏省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获得金奖。(注:22日A2)
△在近期举行的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上,我市5名参赛选手获个人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另3名选手获优秀奖,并获团体三等奖。(注:27日A2)
△总投资2.6亿元的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日前竣工。该工程历时1年,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2426公里,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3847公里,新增和改造农村配电变压器1165台,为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奠定了基础。(注:31日A2)
△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揭晓。江都市继续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第56位。
市委决定:
  12月16日 李明安同志任中共扬州市粮食局委员会书记;免去周信桂同志中共扬州市粮食局委员会书记职务。朱建国同志任中共扬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免去申忠一同志中共扬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党组书记职务。申忠明同志任中共扬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免去蔡建中同志中共扬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职务。徐益民同志任中共扬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委员会书记。王骏同志任中共扬州市建设局委员会副书记(正处级)。卢桂平同志任中共扬州市教育局委员会书记、中共扬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免去谈振华同志中共扬州市教育局委员会书记、中共扬州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职务。樊必余同志任中共扬州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党组书记职务。
市政府决定:
  12月20日 徐益民同志任扬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免去潘永琪同志扬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职务。
  12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决定:
任命:周信桂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济泰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张日才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毛奇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田进生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主任;谈振华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陈国忠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
免去:赵祯清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职务;吴献中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职务;王加木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卢辉民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周天福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王方松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徐琪的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决定任命:卢桂平为扬州市教育局局长;申忠民为扬州市科技局局长;李明安为扬州市粮食局局长。
决定免去:谈振华的扬州市教育局局长职务;蔡建中的扬州市科技局局长职务;周信桂的扬州市粮食局局长职务;田进生的扬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职务。
任命李飞坤为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并决定其为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接受帅巧芳辞去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的请求。
批准:姚家驹辞去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任开志辞去扬州市郊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陈剑辞去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祝启贵辞去高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袁安国辞去仪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
  12月20日市政协四届28次常委会议协商决定:
任命潘永琪同志为市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免去朱永强同志的市政协办公室主任职务;任命申忠一同志为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免去李学渔同志的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曹元武同志为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免去金大青同志的市政协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范征南同志为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免去陆荫棠同志的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陈明山同志为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免去李孟星同志的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张大经同志为市政协海外联络委员会主任;免去刘天鹏同志兼任的市政协海外联络委员会主任职务;任命李晓向同志为市政协研究室主任;免去吉学锋同志兼任的市政协研究室主任职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小琳现任职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