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一站之前 美军自由号濒海战斗舰的大型战舰发展有什么特点没有?

濒海战斗舰到底有什么优势?_百度知道
濒海战斗舰到底有什么优势?
以美国自由号来说,吨位又不大,火力又不猛,穿龚扁夹壮蝗憋伟铂连没有多功能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又没有对地攻击巡航导弹,除了速度快点其它好像没什么优势了。还有那个什么模块化设计、建造到底有什么好处?一提到濒海战斗舰就要说“模块化”,真心不懂有什么好处。所以这样一型战舰到底为什么受到各国海军的重视?为什么为什么?有错误说法还请纠正,谢谢~
提问者采纳
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新军事思想穿龚扁夹壮蝗憋伟铂连的产物。美海军作战对象从前苏联这样的强大对手变成了“不听话的区域势力”以及海盗和恐怖分子等,这使得沿海区域的战斗任务增加。大型战舰在沿海区域的任务灵活性不高,还易受到威胁,所以濒海战斗舰应运而生。我觉得濒海战斗舰其实是轻型护卫舰的升级版,提升了远洋航行能力,吃水浅、隐身且高速,具备多任务执行能力。低强度作战时,像警察一样,在别国近海区域游弋,保障本国利益。中等强度作战时,为航母战斗群提供侦查、渗透、扫雷、开辟航道等。模块化设计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反潜战模块对付潜艇,反水面战模块用来攻击敌方小炮艇和导弹艇,反水雷模块可以扫雷布雷。另外,依赖其隐身、高速和先进的电子设备可以协助完成侦查、渗透等特殊任务。各具不同的任务需要调整不同的模块,当然比建造专用舰艇的效益高很多。这种舰艇并不是万能的,只是适应美军任务要求有效提升了近海作战能力。很多海军重视这类舰艇是为了提升防御能力,霉菌是为了提升在别人家门口的进攻能力。
其他类似问题
  美军发展濒海战斗舰与其担负的任务密切相关。  一、濒海战斗舰  世界各国当前正在发展下一代海上舰艇,其中未濒海战斗舰广受关注穿龚扁夹壮蝗憋伟铂连。美军在转型中,为应付新的作战形式需要,重点提出发展能够适用于近海作战的舰艇,从而掀起了这一股热潮。其实,最早开始着手设计建造“濒海战斗舰”是瑞典、英国和挪威等国。  濒海战斗舰的共同特点是:全隐形、高航速、适航性极强、自动化程度高。  二、发展原因  1、瑞典和挪威发展小吨位“近海战斗舰”--用于自身防御  从作战指导思想看,瑞典和挪威等国发展“濒海战斗舰”用于自身海滨防御。专门根据挪威群岛和峡湾遍布的海岸地形,去实施搜索和监视敌方潜渗兵力并利用自身隐形能力接近、交战;  2、英国发展大吨位“濒海战斗舰”--具有远洋能力,用于在敌方近海水域部署  英国海军因为经常参加诸多军事行动,因此发展护卫舰型“濒海战斗舰”,能够横跨大洋。  3、美国发展“近岸舰队”--为了全面实现网状战斗力量分布共同作战方式构想  冷战结束后,美苏大洋对峙结束,从90年代海湾战争开始,美军所有的作战已经是近海,并沿着海岸,而且大量威胁日益增多。不只是礁石和浅滩等恶劣水域环境,主要还有敌对武力大量数目、种类繁多的武器。美国海军舰船三十年损坏五艘,都发生在近海水域:三艘被水雷损坏(都在波斯湾,一艘在1988年,被伊朗破坏;二艘在1991年,被伊拉克破坏),一艘被一枚反舰导弹击中(波斯湾,1986年) 和一艘被自杀小艇炸弹炸坏(也门,2000年)。  拉姆斯菲尔德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后,由于“近岸舰队”能在敌方水域灵活、快速的进行作战,尤其在一些大型舰艇无法靠近近海的恶劣环境中发挥作用,美国军方对组建“近岸舰队”设想开始支持,同时美军必须航行大洋,远距离部署,所以海军设想的“濒海战斗舰”不是一种较小舰船,而是2,000-3,000 吨等级军舰。& & & &三、为了控制、支配近海的作战空间!任务决定了濒海战斗舰的功能设计。  美军濒海战斗舰是美国军事力量网络化和全球化作战的重要组成。美海军转型构想提出部队网络化和全球作战概念,通过创新的概念和技术,把海洋、陆地、天空、空间和计算机网络空间,以前所未有的程度综合到一起,极大地提高精确、抵达、连接能力。美国海军的水面作战舰队的转型,需要非常有能力的多任务驱逐舰、先进巡洋舰和新种类聚焦任务“濒海战斗舰”。在近海作战空间中,美军想控制、支配近海的作战空间。因此设计上濒海战斗舰使用一种能兼顾高速、耐海能力与隐身性的舰体构型,以轻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以便能在充满变数与威胁的敌国近海执行任务并确保生存。  美国海军之所以积极建造濒海战斗舰,主要是它具有濒海制海功能,可以完成传统的大型水面舰只所不能完成的一些作战任务。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建造濒海战斗舰的目的是:发展一种平台,它能相对大量地部署并依靠灵活的作战模块,支持大范围的联合作战行动,保障海军部队在敌方水面舰艇、潜艇和水雷的威胁下进入濒海地区。& & & &美军的濒海战斗舰,已经足以完成近海控制的任务了。别忘了,美军并没有忘记超级航母战斗群的发展!  
濒海战斗舰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快速,稳形……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渡江战役之前英国军舰为什么要进入长江?而美国军舰为什么没有呢?_百度知道
渡江战役之前英国军舰为什么要进入长江?而美国军舰为什么没有呢?
有点感觉是英国鬼子不甘寂寞要去装x?
美在百度百科上搜索 渡江战役
在背景里有这么一句话,威胁或伺机阻挠人民解放军渡江:此外、英等国也各有军舰停泊于上海吴淞口外海面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濒海战斗舰:从概念到项目
来源:搜狐军事
作者:知远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意识到其在公海上面临威胁几乎不再存在,而沿海地区威胁更加突出,它需要建造一种新的小型军舰在沿海地区执行任务。此时美国海军内部有人提出沿海地区执行任务小型军舰的概念,美国国防部和海军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充分研究、论证,最终在2002年8月发布了濒海战斗舰需求方案说明书。本文详细介绍了濒海战斗舰相关概念提出到开工建造的研究和论证过程,分析了濒海战斗舰的主要任务、优势与不足。文章编译如下:
  该研究课题由美国国防部部队转型与资源助理部长帮办办公室资助,美国国防大学技术和国家安全政策中心编写。本文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并不反映美国国防大学、美国国防部或美国政府官方政策或立场。本文采用的所有信息和资料都来自公开资源。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上公域面临的威胁急剧减少。前苏联解体后,它的海军由俄罗斯联邦接管。俄罗斯联邦的造船业和作战部署规模也大幅缩水。美国海军很快就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全球性的竞争对手。
  1992年9月,美国海军重新调整自己的优先事项,以满足冷战后的作战环境要求。当时,美国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共同签发了《……从海上》(… From the Sea)战略白皮书。这份白皮书概述了“在海上进行公海作战向从海上出发进行联合作战的根本性转变。” 1994年11月,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随后发布另一份文件《前进……从海上》(Forward … From the Sea)。这份文件精简了《……从海上》,阐述了和平时期前沿存在行动的重要性。美国海军在保留其维持海上公域战略主导权能力的同时,正在采取一种非常注重岸上发生事态的全新干预主义态度。
  注重对岸上行动的影响,使美国海军开始进入沿海地区。 美国海军的战略家们指出,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居住在沿海地区,世界财富的大部分聚集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还是海上货运交通线的起点和终点。此外,沿海地区是远征军事力量必须经过的区域,还是支援海军部队必须运行的区域。
  在沿海地区行动带来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如《……从海上》提出的那样,“不应推测沿海地区的控制权”。《……从海上》认为,“一些沿海地区的威胁――特别是水雷、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使我们目前系统和兵力结构的能力大打折扣。”在过去的十年间,成群航行的小艇(装备近程导弹或者爆炸物)和柴电潜艇也被美国海军说成是阻碍着美国进入沿海地区。这些系统使那些相对落后敌人也能够采用反介入与区域封锁(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 A2/AD)战略,据此,防守方试图阻止攻击方运用攻击力量来参与分层、但不对称的对抗和实施路线防御。
  新时代的小型新军舰
  面对反介入与区域封锁挑战,美国海军的战略最初注重避免在沿海地区作战,相反,更加突出通过舰队中已有的飞机、水面战舰和能够发射导弹的潜艇发射空中力量、导弹和炮火来向沿海地区投射力量。通过使用远程武器和尽可能远离海岸,将使舰队置身于水雷和反舰巡航导弹攻击之下的可能性最小化。这种作战重点体现在DD-21对地攻击驱逐舰(Land Attack Destroyer)项目中。DD-21对地攻击驱逐舰是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采购计划的核心。拟建的这种战舰为向地面投射力量而量身打造,美国海军最初打算建造32艘。它的主要任务会是支援地面部队。然而,美国海军的各个组成部队渐渐开始设想在沿海地区行动的必要性,在那里的行动是持续不断的,而不是依靠防区外弹药和偶尔几次经过沿海地区的飞行来支援地面战斗。这些部队看到《……从海上》提到的当前系统和兵力结构存在的缺点,并提出一种用小型水面舰艇来弥补差距的方法。
  朝着一种新级别沿海地区作战战舰的发展演变逐步开始。虽然美国海军舰队中多年来就有小型舰艇(包括像“阿什维尔”级巡逻炮艇、“飞马”级水翼导弹艇和“旋风”级海岸巡逻艇那样的平台),但是它们从来没有被充分纳入舰队并很少得到有效使用。当时也有一些扩展小型舰艇在战斗中作用的倡议,尤其是当时任海军少校的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教授韦恩•休斯(Wayne Hughes),在1986年写了一部关于舰队战术的有影响力的著作。 休斯认为,在导弹互射期间,舰队作战将有利于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战斗力的一方,战斗力的生存能力可能通过将其从几艘大型导弹战舰上分布到一群分散的小型导弹战舰上来实现。这些小型导弹战舰可以离开母舰出击,就像飞机离开航空母舰出击那样。然而,休斯及那些赞同这种主张的其他人,并没有轻易地发现推动力量。
  小型军舰的另一项推动力量是有计划的。像美国审计总署1997年一份报告指出的那样,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面临显著的财政挑战。美国海军设计用于取代其老旧舰队的军舰单位成本大幅上升。如果美国海军要满足其346艘军舰的既定兵力结构目标(后来增加到375艘),它将不得不要么花费更多资金,要么采购更加便宜的军舰。美国审计总署并没有明确提出一种小型军舰,也没有重视反介入与区域封锁和沿海地区,但是它的确指出,多用途军舰增加更多的功能(如“宙斯盾”雷达系统)是造成单位成本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为了满足兵力结构的目标,美国审计总署建议,美国海军可以考虑更加便宜的(如果不一定更小)、“具有量身定制功能”的军舰,它们将仅执行一种或两种任务,像反潜战(anti-submarine warfare, ASW)或者防空(anti-aircraft defense, AAD)等。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战略研究小组(Strategic Studies Group, SSG)常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该小组接受了进入沿海地区及其附近,并在那里行动的必要性。该战略研究小组由一群美国海军军官组成,为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承担创新海战理念方面的专题研究。从1998年到2000年,该战略研究小组主要集中于美国海军应该如何在沿海地区行动,并在那里占据主导权的研究。虽然该战略研究小组并没有提出一种新类型的小型战舰的具体建议,但是他们认为未来舰队及其平台的两种属性成为小型军舰辩论的中心:分散的战斗力,包括更多数量的网络化战舰、使用无人驾驶工具(unmanned vehicle, UV)和舰外传感器;提供任务灵活性的模块化。
  该战略研究小组的结论是,美国海军当时战斗力捆绑在特定的军舰上。美国海军战斗部队的军舰能够执行各种任务。例如,美国海军主力驱逐舰DDG-51“阿利•伯克”级(Arleigh Burke)能够实施反潜战、舰队防空、对陆攻击、水雷战(mine warfare, MIW)和其他任务。如果舰队失去了这样一艘军舰,所有的这一切战斗力都将不复存在。该战略研究小组认为,将这些战斗力分散到无人驾驶工具上,例如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提供对岸打击,无人驾驶水下航行器(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 UUV)搜寻地雷和潜艇,将使舰队的战斗力生存能力提高。在这方面,该战略研究小组呼应了休斯的分析。此外,分布式无人值守传感器将使舰队能够发展比传感器限制一艘船附近区域更加强大的战场认知能力。该战略研究小组将战场认知和利用这些认知所需要的网络看成是控制复杂的沿海地区环境所必不可少的。
  在该战略研究小组对于沿海地区挑战的思考中,模块化设计也非常重要。模块化――根据任务转换定制平台功能的能力――提供了宝贵且负担得起的灵活性。利用无人驾驶工具分散舰队的战斗力,本质上就是模块化;军舰可以搭载手头任务所需的无人驾驶工具。 模块化还可以实现深层次:无人驾驶工具本身可以被配置成携带不同的传感器和武器套件。当新技术面世时,模块化也使各种平台更加容易升级。
  在该战略研究小组分析沿海地区挑战的同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在其院长亚瑟•塞布罗夫斯基(Arthur Cebrowski)海军中将的领导下进行了一项并行的工作,以解决美国海军在沿海地区发挥作用的问题。塞布罗夫斯基海军中将担心的是,美国海军并没有使自身适应新兴的威胁环境。如果美国海军将要“从海上向前沿”投射力量,他们将必须能够维持在沿海地区的持续存在,而不只是派飞机飞入或者飞越沿海地区来发射导弹或者投送部队。美国海军现有的舰队和计划中的舰队都不适合这样做。
  1999年秋天,塞布罗夫斯基和休斯共同撰写一篇广泛讨论性的文章,发表在美国海军学院《进程》杂志上, 这篇文章进一步发展了分布式力量的概念,并将其具体联系到一种新类型的军舰。正如这篇文章作者发现的那样,主要问题是舰队“在战术上不稳定”。美国海军战斗力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归属于更少数量的军舰,而这些军舰的战斗力同其生存能力不成比例。美国海军已经引起人们担心其能否在高风险的沿海地区环境中作战。
  对手们可以运用比较便宜的手段――当然有潜艇和水雷――但是,塞布罗夫斯基和休斯特别关注装备可以攻击美国在沿海地区的水面战舰的反舰导弹的小艇。同时,美国水面战舰的价格和功能都在增加,而数量在减少。由于损失一艘军舰,无论是以美元计算还是以战斗力计算,代价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昂,所以塞布罗夫斯基和休斯警告说,美国海军正处于变得不愿意承担风险或者自我威慑的危险之中,使自身在沿海地区军事行动中处于明显的作战劣势。
  塞布罗夫斯基和休斯建议,这种新兴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支由经济A部队和经济B部队构成的两层舰队。经济A部队包括核动力航空母舰、DDG-51驱逐舰、CG-47巡洋舰和后来的DD-21驱逐舰,将提供力量投送能力,并控制广阔的海洋公域。经济B部队由一系列更小、更便宜的军舰组成,将反击沿海地区的拒绝进入威胁。在更多平台间分配战斗力,将使该舰队在战术上更加稳定,并减少了使经济A军舰及其包含的大量战斗力暴露于沿海地区危险下的需求。更多的军舰也将提供在杂乱的沿海地区环境下更强的感知能力,从而发展了更强的战场意识。
  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经济B部队建立在所谓“街头战士”的概念之上。 塞布罗夫斯基提出并推崇“街头战士”概念,该概念在关于美国海军是否需要一种新级别的小型军舰的辩论中处于中心位置。这种“街头战士”概念呼吁建造一系列小型军舰,它们将行动迅速、网络化和模块化,会大量使用无人驾驶工具。它们也会很少配备人员,便宜到足以大量采购。塞布罗夫斯基和其他人还指出,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船速、适航性和有效载荷方面,是建造一种新级别小型军舰的有利因素。
  可消耗性是街头战士概念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海军可以用这些军舰执行危险任务,因为如果损失了一艘,其只是丧失了分散的经济B舰队中固有战斗力的一小部分。在他们关于重新平衡舰队的文章中,塞布罗夫斯基和休斯呼吁街头战士/经济B部队“成本不到经济A部队的10%,包括军舰总数的25%以上,预计会在沿海作战中遭受大多数损失。” 这种思路引起争议。美国海军中许多人对于“设计用于损失的军舰”想法不满意。
  除了恢复舰队的战术稳定性和提高美国海军确保进入的能力外,这些主张认为一种新级别的小型军舰还有其他各种好处。其中包括:
  •非常强大的多任务军舰需要执行海上拦截行动(maritime interdiction operation, MIO)等任务,这些任务已经使其强大的潜在战斗力严重利用并且降低了当前舰队的部署密度,小型军舰将减轻对这些多任务军舰的需求压力。
  •通过使那些不能生产大型水面战舰的船厂参与合同竞争,小型军舰的建造将振兴海上工业基地。只有少数的海军造船厂有能力建造大型水面战舰,这造成了产业界和海军之间相互依存――造船厂需要不断运转以维持其基础设施,而海军需要造船厂不倒闭以保证未来军舰的来源。预计更多、更小的军舰将创造一个更具竞争性的产业界,刺激创新和降低成本。
  •一支包括部分更小、更便宜军舰的舰队,其规模将会比当时设定的舰队规模更加合理。按照当时设定的舰队,如果美国海军需要减少采购预算,它除了削减每年拨款建造的就几艘价值数十亿美元军舰中的一艘外,其他别无选择,因此美国海军必须选择是减少大块战斗力,还是什么都不做。同样的道理,即使再多采购一艘军舰也需要再花费大量资金。在不造成造船计划剧烈振荡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或减少更小、更便宜的军舰数量。
  1999年至2000年间,街头战士概念出现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牢牢扎根于新级别数量众多、小型、快速、网络化和模块化的军舰。三种主要变化可以概括地描述为:分布式进攻、分布式防御与投布离舰武器和传感器。
  分布式防御模型采用小型、快速军舰作为沿海地区主战力量的屏障。当街头战士概念在海军战争学院全球1999军棋推演中首次曝光时,这种模型接受了测试。一年一度的全球军棋推演一直是美国海军领导层探讨和评估兵力结构创新和作战概念的重要手段。塞布罗夫斯基指示,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型战舰加入这次推演中。一种军舰有效载荷能力为160吨,可以携带反潜战或者水雷战模块;另一种军舰有效载荷能力为400吨,主要作为导弹弹药库使用。 参演人员将这些小型军舰作为前线战舰有效使用。一项关键的发现是,因为一艘小型军舰开火,红军部队的潜艇和水面战舰勉强发现了它们,所以这些小型军舰在行动时具有令人吃惊的生存能力。
  分布式进攻模型被设想成由母舰支援的非常小的军舰组成的舰队。休斯在其早期著作和发表在《进程》杂志2000年2月号上的一篇文章中都论述了这样一种概念。 休斯设想的军舰采用模块化设计,排水量300吨,并且可以配备成应对水雷等沿海地区威胁和发射对地攻击导弹。母舰是一种解决所谓造船学“铁三角”――任何船舶设计不可避免地要权衡速度、有效载荷和续航能力――造成挑战的方案。通过使用母舰,小型军舰可以迅速行动并搭载有用的载荷,因为它们执勤时不需要远距离自行部署或长时间自我维持。
  最充分发展的街头战士样式设计集中在离舰武器和传感器的投布。它来自一种称为“海上长矛”的设计工作。“海上长矛”产生于海军战争发展中心(Naval Warfare Development Center, NWDC)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2000年一项称作海军超越未来能力(Capabilities for the Navy After Next, CNAN)的研究。海军超越未来能力研究提出实现进入沿海地区的重要性。海军超越未来能力研究对于该问题部分解决方案是远征作战网络(Expeditionary Warfare Grid)。该网格是一种布置在沿海水域的无人值守传感器(如雷达浮标和声呐浮标)和无人值守武器(如浮动鱼雷和巡航导弹)网络。在2000年中期,塞布罗夫斯基要求海军研究生院的学生们设计一种能够实施海军超越未来能力研究概念的系统。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的团队提出了两种军舰的组合:一种小型战舰和一种“骡子”,一种军舰后面拖着将搭载远征作战网络要素的战舰。虽然网格和“骡子”在街头战士样式的提案中独特,但是海上长矛作战(如设计的那样)严格坚持街头战士的重要原则。它是小型军舰:满载排水量不到500吨。它设计用于实施网络中心战。它充分使用离舰系统,因此本质上具有模块化能力。它也是可消耗的:成本低(首舰价格不到1亿美元),编配人员少(13名舰员)和数量多(每个中队将有10艘军舰及其拖舰),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危险的沿海地区环境下行动。
  全球2000军棋推演中运用了这三种街头战士样式的概念。 在这次推演中,这三种概念开始融合在一起。 开始的核心要素是相同的:军舰小型、速度快、网络化和模块化。开发人员将3种军舰最具有吸引力的属性加入这些要素中,抛弃了其他属性。海上长矛强调的离舰能力(也是战略研究小组早期所强调的一种特性)成为街头战士概念的一种单一特性,街头战士概念既包括有人驾驶离舰系统,又包括无人驾驶离舰系统。最小的街头战士样式设计最终完成,同样采用了母舰的想法;开发人员注重军舰能够自我部署。
  这种初步设计工作得到了一些造船设计和实验的补充。海军战争发展中心在2000年用一艘借来的澳大利亚快速双体船进行了试验, 后来在2001年同海军研究办公室、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和陆军、海军陆战队合作租用了这样一艘船。这种船被称为高速船(High Speed Vessel, HSV),用在验证小型军舰概念的部分试验中。虽然它不是一种战舰,但是因其速度快、吃水浅、空间大,可以作为街头战士样式军舰的替身,还可以演示未来海上基地快速连接器的价值。此外,海军研究办公室研制了一艘实验型濒海支援舰(Littoral Support Craft-Experimental, LSC-X)。它于2003年安放龙骨,于2005年交付使用。这种军舰采用铝制双船体,排水量950吨,设计用于安装模块化有效载荷,能够以高达50节的速度航行,并且可以部署2架直升机。该计划旨在验证在沿海地区行动中有一种小型军舰的好处。美国海军在2005年接收了这艘实验型濒海支援舰(改名为FSF-1“海上斗士”)。
  虽然特定街头战士军舰的设计特点仍然相对模糊,但是这并不影响对其属性的批评。因为速度、有效载荷和续航能力之间存在必要的取舍,有人质疑街头战士的速度优势。最高速度50节以上值得减少有效载荷和续航能力吗?如果是这样,哪些分析支持这一结论呢?另一些人质疑目前技术是否允许实现塞布罗夫斯基提出可行的大载荷部分。
  接收一艘小型军舰
  尽管海军战争发展中心和其他机构继续发展及街头战士概念,但是美国海军开始重视开发一种新的小型军舰的想法。虽然并非美国海军所有人都欢迎一种新级别小型战舰,但是美国海军内部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即确保进入沿海地区非常重要,美国海军没有准备好应对一些重要的沿海地区威胁(如潜艇、水雷和小艇),而且预期的兵力结构不足以满足海军的全球需求。 1999年至2001年间进行的机密战役分析表明,预计的舰队缺少一些在预期作战想定情况下应付敌人沿海活动的能力。 这种认识导致美国海军参谋部在2002年年初编写一份报告,呼吁建造一种小型军舰来提供街头战士倡导者要求的各种功能:反潜战、水雷战和反小艇水面战。
  华盛顿的两项重要事态发展使美国海军转向研发一种具有上述功能的新一级小型军舰:韦恩•克拉克(Vern Clark)上将在2000年成为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在2001年成为美国国防部长。当克拉克上将在2000年7月成为海军作战部长后,他命令其参谋人员研究街头战士概念的优点和缺点。 这代表了美国海军首次对新一级小型军舰优劣进行重要评估。对新型军舰的兴趣同对已规划军舰的仔细研究同时出现。在克拉克成为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不久,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提出转型军队是一项重要任务。《2001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2001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2001 QDR)要求审查每项防务项目。DD-21驱逐舰是美国海军的改造依据受到质疑的项目中最重要的。DD-21驱逐舰采用众多先进技术,但是其巨大且昂贵。此外,它的主要火力――甲板上的巨大火炮――让人联想到最近才退出舰队的战列舰。
  日,在这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发布1个月后,美国海军的小型战舰取得了重要突破。DD-21驱逐舰被一系列军舰所取代:DD(X)(今天称为DDG-1000驱逐舰)、CG(X)巡洋舰和一种小型战舰濒海战斗舰。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厅要取消DD-21驱逐舰项目,部分原因是成本高,部分原因是判断它不足以转型到可以应对新兴的安全环境。另外,在海军作战部长克拉克的强力倡导下,美国海军希望增加一种小型军舰。新一级的小型军舰将弥合既定的能力差距,并使美国海军能够达成其众多兵力结构目标。正如前面美国审计总署1997年报告中所提到的那样,人们普遍认识到美国海军承担不起375艘现有军舰设计。成本相当低的濒海战斗舰是实现所需最终实力的唯一途径,它可以被大量采购,也可以执行各种占用现有舰队实力的低强度平时任务。
  濒海战斗舰项目
  濒海战斗舰项目迅速开足马力。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厅、海军战争学院一个专责小组和濒海战斗舰项目办公室(成立于2002年2月)的分析有助于制定这种军舰的基本属性。争论关键点包括这种军舰是否应该搭载直升机,是否需要达到50节的速度以及是否需要能够跨越太平洋自我部署。一艘没有直升机也不必自我部署的军舰可以非常小,并且速度达到50节以上。这种说明最接近早期的街头战士设计,虽然有些街头战士样式的提案包括一架直升机和向未来设计人员提出了续航能力的问题。自我部署、搭载直升机的军舰就必须更大、更慢。
  美国海军鉴定局(N-81)和国防部长办公厅项目分析与鉴定局(PA&E)的分析强烈支持自我部署的军舰,它主要用于反潜战和水雷战,并且搭载直升机。 后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作出响应。美国海军水面战(需求)局(N76)赋予海军战争学院学研究濒海战斗舰应该做什么以及需要采用哪些技术的任务。一个濒海战斗舰专责小组举办一系列研讨会来分析这些问题。该专责小组确定了濒海战斗舰的3项主要任务和3项次级任务。 主要任务匹配海军先前分析确定的能力差距:
  1.反潜战
  2.水雷战
  3.反小艇水面战
  次要任务是:
  1.海上遮断
  2.特种作战部队渗透与支援
  3.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相关任务
  该专责小组还建议,濒海战斗舰任务应由3种不同类型的军舰完成:一种军舰快速驶进沿海地区,部署离舰(非常自主)的传感器和武器,最后离开;一种小型战舰主要用于同其他小型军舰作战;一种更大的、护卫舰类型的军舰,将具备上述两种军舰的部分功能。然而,如果只建造一种类型的濒海战斗舰,该专责小组建议建造护卫舰类型的。通过模块化、固有战斗力并利用无人驾驶系统,这种护卫舰可以执行已经确定的所有任务。
  该专责小组还得出结论,濒海战斗舰应随身携带一架直升机,主要是能够实施反潜战和反水雷战。直升机也必须同其有机结合,用机库遮避直升机,以减少军舰的雷达反射信号。这样以来就增加了军舰的尺寸。
  濒海战斗舰项目办公室和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NAVSEA)也进行了自己的代号为“多概念分析”(Analysis of Multiple Concepts, AMC)的分析。 它们考虑了5种基本濒海战斗舰方案。位于达尔格伦的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在2002年至2004年间对这5种方案进行了审查。 这5种方案分别为:
  •一种小型高速、低续航力战舰;
  •一种海岸警卫队快艇;
  •一种更大的类似护卫舰的战舰;
  •一种稍小、自部署的模块化先进战舰;
  •一种多用途运输舰。
  多概念分析决定,最好的选择是先进战舰。同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厅和海军战争发展中心的分析相一致,多概念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战舰会有一些固有的自卫能力,但是将从模块获取其大部分战斗力;携带一架直升机;具有越洋续航能力;最佳速度在40至50节之间。
  濒海战斗舰曾经面临一些计划性的障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克拉克是这种军舰的坚决拥护者,无论是在海军内部,还是美国国会都称濒海战斗舰是克拉克的“头号预算重点”。 克拉克的海军愿意宣言《21世纪海上力量》具有讨论沿海地区威胁和濒海战斗舰在战胜这些威胁方面作用的特点。 2002年8月,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这个专责小组完成最终报告后不到一个月,美国海军向业界发布了初始需求方案说明书,以提出濒海战斗舰概念。2002年11月,美国海军对外授予6份濒海战斗舰概念工作合同。2003年7月,3家公司的提案被选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雷神公司获得制定首批濒海战斗舰详细设计的合同。美国海军决定最初采购多个海上框架设计,在最终选定单一的主承包商之前用它们进行试验。2004年5月,洛克希德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都被授予濒海战斗舰建造合同。它们都在最近一直没有建造海军主要战舰的造船厂建造濒海战斗舰(通用动力公司在阿拉巴马州奥斯塔美国造船厂,洛克希德公司在威斯康星州马里内特海事造船厂和克萨斯州与路易斯安那州布林造船厂)。
  美国海军计划采购55艘各批次濒海战斗舰。Flight 0型濒海战斗舰正在研制,使用了现成或低风险的技术。美国海军于2006年决定将Flight 0型濒海战斗舰从4艘增加到至少15艘,并且保留洛克希德和通用动力公司都作为主承包商直到第15艘在2009财政年度开工建造。 Flight 1型濒海战斗舰处于研发阶段。
  濒海战斗舰的三大任务将是海军战争学院专责小组所确定的那些:反潜战、水雷战和水面战。濒海战斗舰也将有能力执行需求文档术语“固有任务”:联合后勤、特种作战部队渗透与支援及情报、监视与侦察。它进一步将具有实施海上拦截作战(maritime interdiction operations, MIO)的灵活性。一艘前沿部署的濒海战斗舰将可以在有限情况下(例如海上拦截行动和特种作战部队支援)独立行动,可以同其他前沿部署的濒海战斗舰组成中队,以维持敌对行动前在重要战区的存在,也可以在高威胁情况下同航空母舰或远征打击大队共同行动。这些军舰将编配舰员75人左右:40人为核心舰员,35人负责任务模块和直升机。
  完成三大任务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是模块化的。洛克希德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正在建造濒海战斗舰的海上框架,这种海上框架能够以45节的最高速度航行,排水量为3000吨左右(“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排水量的三分之一),航程3500英里(使其能够跨太平洋航行),有效载重量在180至210吨之间。这种海上框架将使用有效载重量容纳模块化任务包,模块化任务包同海上框架分开建造,并根据作战需要安装在军舰上。Flight 0型濒海战斗舰将有三种类型的任务包,分别用于反潜战、水雷战和水面战。它们将在1至4天内完成转换。这些任务模块大量利用载人和无人的离舰系统。美国海军计划共计采购大约90个模块化任务包,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获得模块化任务包集成合同。通用动力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的设计都可以容纳两架MH-60直升机,这些直升机为水雷战和反潜战提供了关键功能。
  虽然濒海战斗舰项目从计划到建造一直进展迅速(洛克希德公司建造的首艘应该在2007年2月完成,距该项目首次公布不到6年),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待解决。该项目要比预期的更加昂贵。美国海军最初计划在每艘海上框架上花费2.2亿美元。现在成本估计达到2.7亿美元。每艘濒海战斗舰上的任务模块平均花费1.5亿美元。每艘濒海战斗舰系统总采购成本可能超过4.7亿美元。 批评人士还指出濒海战斗舰可能存在的作战缺陷。比如,将不具备对其他军舰或者飞机的显著自卫功能,这限制了其在高度威胁区域单独行动的能力。濒海战斗舰的少量舰员将难以执行人力密集型的海上拦截行动,它也将难以容纳保障直升机分队所需的大量人员。濒海战斗舰依靠速度较慢的离舰系统来执行其主要任务,这将限制其在护送等情况下高速效用的发挥。即使所有工作都按计划进行,美国海军还面临着学习如何运营一种新级别军舰的任务,这种体积小、模块化和配备人手最少的军舰在带来新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濒海战斗舰案例研究教师指南
  问题1:如果关于以下五个关键方面的决策已经作出,那么濒海战斗舰将会如何不寻常呢?
  直升机。使濒海战斗舰能够支持直升机,是几种军舰特性的一项重要驱动因素。首先,它使军舰更加庞大。飞行甲板需要占用军用表面积和加强军舰结构,从而增加了军舰的尺寸、重量和成本。此外还作出“人造两栖岛”作战概念(即,濒海战斗舰将被配置成仅为短暂延伸使用直升机)不适合濒海战斗舰任务需要的决定:它必须能够无限制地起降和保障直升机。这意味着,需要为这种军舰设计一个机库。机库将直升机同其他要素隔离开,并且具有比停在甲板上直升机更低的雷达反射信号,但是也占用了更多的空间。
  濒海战斗舰上的直升机也增加了军舰人员编配要求。不属于核心舰员的35人中,15人应该负责安装的任务模块,而20人应该保障直升机和无人驾驶系统。这些人要比今天保障水面战舰上直升机的人数要少,美国海军航空界坚决反对配备更少人员并设想让这些人员来负责直升机和无人驾驶系统。然而,如果没有直升机,濒海战斗舰将不得不寻找不同的选项来执行其核心任务,尤其是反潜战和水雷战。
  母舰。关于新一级小型军舰的一种创新想法是充分利用母舰,小型战舰将从此出发,就像飞机从航空母舰上出发那样。通过采用休斯等人提出的这种概念,美国海军将能够建造较小、单价更低的军舰在沿海地区使用。由于这些军舰没有必要长时间自我部署或者自我维持,造船工程师可以省去跨洋部署需要,而执行战术任务不需要的续航能力那部分,用于设计增强速度和有效载荷。它们的低成本、少配员以及较多数量,会使在作战中损失一艘军舰的代价更小。
  濒海战斗舰转而被设计成自我部署,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单独行动。这意味着它必须足够大到携带跨太平洋所需的燃料和补给,同时还必须携带有用的有效载荷。它的大小是致使其要比从母舰出发的假想濒海战斗舰成本高、计划建造数量少的一项因素。
  模块化。濒海战斗舰执行主要任务所需的功能来自模块化任务包。尽管模块化是先于濒海战斗舰项目前辩论的设想小型军舰的一项长期特征,然而如果没有采用模块化,一种小型军舰可能已经建成。事实上,按照当初一系列小型军舰的街头战士概念,通过根据不同任务量身定制不同数量的系列军舰,舰队可能已经获得了众多的沿海地区能力。这些量身定制的军舰将带来较少的后勤挑战。这些量身定制的军舰也将有较低的前期单价,而无需投资多功能接口,无需为每艘军舰采购定制的战斗套件。尽管美国海军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濒海战斗舰的模块和编配的专业舰员立即准备好进入战区,但是这种军舰带来了能够改变舰队的能力组合,以满足海军迫切需求的希望。从长远来看,美国海军可以期望濒海战斗舰将实现较量身定制的沿海方案更加节省成本,因为这种军舰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比较容易升级现有系统或添加全新的系统,因而实现了对老式军舰的对冲。
  一种濒海战斗舰还是几种濒海战斗舰?当初的街头战士概念呼吁建造一系列小型军舰,到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濒海战斗舰专责小组于2002年召开研讨会时,还有人主张建立一种以上的沿海地区战舰。这些倡导者们认为沿海地区任务最好由几种类型的小型军舰(与洛克希德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的设计不同,虽然它们有差异,但是都为相同任务需求而建造)执行,而不是由一种全能的小型军舰执行。备选小型军舰设计包括那些打算运用对地攻击和反舰导弹的军舰、一种同其他小型水面舰艇作战的军舰、一种小型航空舰、一种主要用于部署无人值守离舰传感器系统的军舰和一种像濒海战斗舰那样护卫舰大小的军舰。尽管濒海战斗舰的模块化使其能够灵活地参与各种任务,但是同濒海战斗舰相比,上述各种军舰无疑都为具体沿海地区任务进行了更好优化。例如,同濒海战斗舰相比,传感器部署军舰可以提供更强的战场感知能力。它执行反小型军舰等其他任务的能力也较差。同设计用于执行几种任务的军舰相比,设计用于适合执行一种任务的军舰(包括那些具备一些模块化功能,但是固有能力比濒海战斗舰要少的军舰)也可能更加简单,并且采购单价更加低廉。这种低成本、单任务军舰可以被采购更多, 更加严格运用了当初的街头战士概念,即要求军舰能够被视为可消耗。与濒海战斗舰相比,这些军舰也很可能独立行动能力较差并且航程较近,这些限制了其在某些情况下的使用。
  打击、防空和反舰能力。为了使濒海战斗舰成本相对较低,美国海军不能赋予它其他多任务水面战舰的全方位功能。最值得注意的是,濒海战斗舰并没有显著的打击能力、防空能力或反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为了省略这些领域的强大功能,美国海军在这些功能的成本及其价值方面作出重要决定。意识到的价值是基于美国海军设想濒海战斗舰所运行的环境、目前舰队能够提供讨论中能力的程度以及这种军舰的作战方案。因此,濒海战斗舰的作战方案要求其在许多情况下同作战舰队中的其余军舰一起行动,特别是在高度威胁环境中,而不是独立行动。
  问题2:濒海战斗舰一种转换平台吗?它改变船队结构吗?
  濒海战斗舰这种平台至少具有一种潜在的转换属性:其模块化。模块化任务包赋予这种军舰先前水面战舰不具备的作战灵活性。模块化也意味着新技术能够以更低成本、更加迅速地添加到濒海战斗舰上,如果其功能可以彻底整合。
  濒海战斗舰也可能对舰队全方位的海上行动造成革命性影响。在战斗和敌对行动出现前,濒海战斗舰在分发舰队战斗力和传感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本身及其运用的无人驾驶工具数量众多,濒海战斗舰将使舰队战斗力生存能力增强并且舰队整体战术稳定性增加,从而使其能够以更低风险战胜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更多数量的小型平台将给敌人带来更加复杂的情报、监视与侦察和目标确定挑战。更多军舰分布在更大区域,每个分布的传感器通过无人驾驶工具,将提供增强的战场感知能力。
  濒海战斗舰还可以对没有作战的行动造成变革性影响。通过为舰队增加更多数量能够自我部署和独立行动的军舰,美国海军可以提高其运营效率。濒海战斗舰将使高端、多任务战舰不用执行海上拦截行动(以守卫海上交通线或支持制裁)、人道主义援助和非战斗人员撤离等任务。
  问题3:濒海战斗舰如何类似于街头战士概念?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濒海战斗舰具有街头战士概念大部分相同的关键属性:它是一种小型、快速、网络化、模块化的水面战舰,并且将大量使用无人驾驶工具。在具备这些属性的程度上又有显著差异。濒海战斗舰更大,要比某些街头战士概念假定的速度更慢。这部分是由于决定突出濒海战斗舰自我部署和搭载直升机造成的,而大多数设想的街头战士类型的设计都没有这些功能。
  濒海战斗舰和街头战士之间受到争议的主要差异之一是可消耗性。最初的街头战士概念,如塞布罗夫斯基和休斯在1999年所简要描述的那样,要求建造一种足够小和数量足够多的军舰,以至于美国海军可以轻易地让它们在危险的沿岸水域冒险,而无须担心丧失大量战斗力。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许多人认为任何军舰都不应被视为可以消耗,而且美国海军不会愿意让其已有的军舰承担风险。无论如何,濒海战斗舰是肯定不会以明确的可消耗目的而建造。濒海战斗舰的成本(估计超过4.5亿美元)和数量(计划采购55艘)表明,美国海军不希望大量失去它们。此外,濒海战斗舰的作战方案要求其在最具威胁性的情况下,要在舰队中其他军舰的保护下行动。
  作者简介
  邓肯•隆(Duncan Long)是美国国防大学技术与国家安全政策中心的副研究员。他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获得国际事务硕士学位。
  斯图尔特•约翰逊(Stuart Johnson)是兰德公司的高级分析师。在此之前,他担任美国国防大学技术与国家安全政策中心的部队转型研究主席。他还一直担任兰德公司国际安全与防务政策项目主任、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资深科学家以及北约总部系统分析主任。约翰逊博士是阿默斯特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知远/杜和
(责任编辑:黄添翼)
军事热点推荐
4月1日美国2架F18舰载机迫降…[]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可惜都被人字拖给毁了!……[]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军濒海战斗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