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书收录的是不同作家的朱自清散文集,一个作家的朱自清散文集集不好看。谢谢……

推荐出版社
购物车 0 件商品 共 ?0.0 元
英子的乡恋:收录最全面的林海音回忆性散文集
国宝级作家林海音经典作品全新编录。最新修订超值珍藏版!老北京的胡同早已不复当年模样,小英子记忆中的故乡却依然鲜活如初……
出版日期:2014-09
字数:300000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定价:29.8
折扣:60折
蔚蓝价:?17.9
vip(2-3星):?17.9
svip(4-5星):?17.9
商品评论(0)
商品问答(0)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编号:
京 东 价:
[定价:¥]
在线客服:
服务支持:
纯良的面容(新版)
本书还收录了作家在这一时期的访谈、演讲集,作家的故地游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素年锦时:安妮宝贝最新小说散文集-搜狐读书-挖掘更好看的阅读-搜狐
& 素年锦时:安妮宝贝最新小说散文集
出版社: 定价:27元 总点击数:958134
 本书是著名青年女作家安妮宝贝小说散文新作集。在这本书里,安妮宝贝以文字探索呈现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使她得以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
阅读全部简介
关 键 字:
综合评分:9分
1656 人参与评分
《素年锦时》 总序
  一个人写完第一本书的时候,不会畏惧。越写越多之后,畏惧开始出现,如同跋涉到临渊深谷,看到前面漫漫长途,巍峨峰顶,不知边界何在。”
《素年锦时》 世间,情分。相持①
  那一天在梦里,见到旧日南方家乡的大宅,青砖黑瓦,白墙高高耸起,有古老石雕的壁檐缝隙,生长出茁壮的瓦松和仙人掌。宅子内光线阴暗,木楼梯窄小破败。
《素年锦时》 世间,情分。相持②
  小学四年级,得到第一个图书馆借览证。父亲常去市立图书馆借书,给我也做了一个。他爱读书,偏向政治经济和历史,也喜欢文学,订阅文学期刊。
《素年锦时》 白茶,清欢。无别事。
  大概凌晨两点多入睡,五点左右,天色未亮,被猫咪惊醒。它也许刚睡醒,蹿到枕头边贴近我的身体,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流连之后跳下床去,在客厅里玩耍,发出追逐小球和兔皮老鼠的声音。
连载结束,更多精彩内容待书中见,谢谢关注!!!
 《纽约不顺利抵达》是张哲从事记者生涯以来的精彩报道和记者手记的结集,篇篇精辟入
 这本《白纸黑字(NO.1)》由鄢烈山主编。时间不会因为它而开始,时代却因为有了
 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撰写的回忆、随笔、散文、小说、对话等多类文章
同类作品排行
最新图书榜
月点击排行
连载: sohubook@原创: yuanchuang@书友会: sohubook@听书: 010-有没有好的现代散文的书籍 和作者_百度知道
有没有好的现代散文的书籍 和作者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当然有冰心《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鲁迅《朝花夕拾》《野草》还有巴金、老舍、萧乾的好多书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 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 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 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 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 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 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问题:这段自然景物描写的顺序是:
1.①时间...
《中国精美散文100篇》大约20元,分年度的。09年的可能出了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现代散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最美散文书系出版——新世纪以来最权威、全面、精美的散文书系
&丛书名:经典散文书系
作 者:林非 主编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图书策划:千卷传媒
出版时间:
册数:全六册
开 本:16开
原定价:190元
当当价:132.50元
当当网购买地址:
请购买之后,一定记得在当当网写上您的图书评论。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亲自担任主编,李晓虹、王兆胜、古耜编选,力邀数百位知名作家,倾情打造最权威、最全面、最具代表性、最豪华的散文特辑阵容
◆丛书入选作者:莫言、贾平凹、周国平、沈从文、徐志摩、梁漱溟、林清玄、梁实秋、王安忆、毕淑敏、柴静、季羡林、高晓声、池莉、刘震云……
1.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林非 主编精选,李晓虹、王兆胜、古耜编选
2.一套收录最全面的经典散文书系,一书在手,横扫国内所有精美散文
3.数百位知名作家一致认证,收录他们最高水准的文学作品
4.尤其精选当代名家的文章,如莫言、徐志摩、沈从文等
内容推荐:我们多年来从事现当代散文研究和散文创作,曾单独或合作编选过多种散文选本,各自都有不止一部的散文理论著作,并且在创作中深得散文三味。但是,我们自身首先是阅读者,对散文理论及发展状态的思索与判断,首先来自对于散文的海量阅读。
我们清楚地知道,散文创作从本质上讲,是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展开自己内心的世界,而读者也有自己的精神天地和内心需求,写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对话,共同构筑起一个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只有那些被读者认可的作品,才能冲破时空界限,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了解读者需求,从接受者的角度考虑入选篇目,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出发点。
我们希望为读者编选一套能够长期放在书架上,反复阅读的散文选本。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首先选出百年以来那些称得上佳作的文章,同时,将其按照内容做了分类,由“哲理散文”、“人物散文”、“历史散文”、“田园散文”、“生活散文”、“科学散文”六部分构成。尽管对于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说,简单的分类存在弊端,但是,将相近题材的作品集中起来,不仅其自身会显现一种结构的力量,同时,也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方便。当然,分类本身也体现了我们对散文内容的一些看法:
哲理散文:最具有精神张力的作品。一个人的思索唤醒他人内心沉睡的东西,一个人的提问关乎我们大家的精神困惑,一个人的洞察引来许多人的会心一笑……大家共同关注生命的意义,体味思维的乐趣。
人物散文:散文中永远不衰的主题。人生在世,世事纷扰,贫富贵贱、荣辱喜悲,千般滋味从心里流过。父母儿女,亲朋好友,文坛交往,学界风云……无数人从生命中走过。他们或许影响了你的一生,或许触动了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真情入文,发乎情性,自然出之,乃成天地至文。
历史散文:在回望中关注现实。近年来历史文化散文红红火火,却毁誉参半。历史虽然已成陈迹,但一些人却留下跋涉的足音。翻检故实,重要的不是用散文的形式卖弄知识或者讲故事,而是在过往的生活中找到与当代人的心灵契合点,成败得失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够引起我们内心的感悟,在打通的时间隧道中倾听生命深处的声音。
田园散文:在与土地的紧密联系中,寻找生命本来的意义。人来自乡野,与泥土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曾几何时,我们逐渐淡忘了生养我们的泥土,忘了那些在泥土上劳作的人们,忘了那些古歌、乡戏、土炕、空山、饭场、菜地……唤醒这些不仅仅是牧歌的情思,也有几多惆怅,温暖却又沉重。
生活散文:无关宏旨却颇有人气。生活有百般滋味,人生的情趣渗透在每一个小场面,小情怀,小片断里。养花、喝茶、散步、读书、独饮、集邮、对弈……对人生抱有热情的人感觉“生活比小说精彩”,甘愿“把苦闷放逐”,“在岁月的呼吸里醒着”。
科学散文:离科学最近,却闪烁着文学之光。科学和散文,本来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条道上的车,一个向左,一个在右。但是,科学散文却使两者相得益彰。诗性地讲述科学现象,让读者获得知识和文学双重的力量。
如果这套散文选集能够带给读者阅读的快乐,我们将为此欣慰。如果读者反复阅读,获得长久的精神滋养,我们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
作者简介:林非:江苏海门人,当代著名散文家、学者,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迄今共出版30余部著作,并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海外学者对其评论颇多,有些论著和作品已被国外翻译出版或发表。
《中国最美历史散文》目录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鲁迅 //00·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吴晗 //0·
·扬州的仙鹤张承志 //0·
·金梁桥外月如霜——考古游记之四郑振铎 //0·
·苏东坡与其堂妹林语堂 //0·
·内蒙访古翦伯赞 //0·
·《长恨歌》里的谜林非 //0·
·遥想“天京”潘旭澜 //0·
·终古凝眉王充闾 //0·
·永乐大帝的边墙朱增泉 //0·
·世内桃源李元洛 //0·
·让远古的歌声自由歌唱
——我的《诗经》“读白”雷抒雁 //0·
·从“蒙曼说唐”看帝王之爱雷达 //0·
·陶渊明PK秦始皇的随想鲁枢元 //·
·白云深处留侯祠杨闻宇 //·
·读柳永梁衡 //·
·换个角度看《水浒》唐翼明 //·
·古今难寻彭玉麟唐浩明 //·
·一曲虞歌唱到今王本道 //·
·人生贵在行胸臆周国平 //·
·独步当世黄文山 //·
·滕王阁刘上洋 //·
·红粉王彬 //·
·伶魂乔忠延 //·
·与李白对饮熊召政 //·
·杜甫和草堂赵丽宏 //·
·辽西那片海王秀杰 //·
·流在剑上的酒与浸过酒的剑蒋新 //·
·青铜凤:蹈云浴火唱大风吴克敬 //·
·教之未必成尧舜王重旭 //·
·怀念齐国·稷下学宫张炜 //·
·雪里芭蕉初国卿 //·
——楚灵王传之一李敬泽 //·
·谒嵇康墓陈启文 //·
·转在弘一法师围墙外面刘江滨 //·
·英雄不是杀人狂王开林 //·
·“战国四公子”得失谈徐怀谦 //·
·红楼隔雨相望冷潘向黎 //·
·衙门祝勇 //·
·女人慈禧张宏杰 //·
·笔底明珠无处卖
——我看徐渭钱红丽 //·
·李贽:童心里溺一生王芸 //·
《中国最美的人物散文》目录
·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 //00·
·夏衍的魅力王蒙 //00·
·王木犊传贾平凹 //0·
·弘一法师之出家夏丏尊 //0·
·永在的温情——纪念鲁迅先生郑振铎 //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0·
·忆白石老人艾青 //0·
·悼夏丏尊先生丰子恺 //0·
·百年明镜季羡老梁衡 //0·
·孩子和哲人——怀念铁生周国平 //0·
·雕刻家刘开渠郁达夫 //0·
·《生死场》外忆萧红荒煤 //0·
·忆韦素园君鲁迅 //0·
·记周扬韦君宜 //0··知堂先生废名 //0·
·怀念乔木季羡林 //0·
·我心中的秦牧林非 //0·
·早春二月——怀念孙道临先生肖复兴 //·
·怀念孙犁先生铁凝 //·
·忆赵树理尧山壁 //·
·苏老,苏金伞鲁枢元 //·
·我的船长——缅怀冯牧高洪波 //·
·我的邻居吴冠中阎纲 //·
·祭马思聪文徐迟 //·
·鲁光作画还“牛”债柳萌 //·
·光荣的孤独者韩少功 //·
·中才之我见刘兆林 //·
·人在故事中行走——记黄永玉李辉 //·
·回归大地——怀念苇岸彭程 //·
·记周佛海聂绀弩 //·
·忆黄仁宇先生王春瑜 //·
·维特克女士唐翼明 //·
·我的母亲胡适 //·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
·父亲的菜园,母亲的花园高海涛 //·
·沉重的负债王巨才 //·
·怀念一个叫李玉和的人安然 //·
·骑兵流韵鲍尔吉·原野 //·
·婆婆的目光马晓丽 //·
·亡人逸事孙犁 //·
·与姐姐永别王兆胜 //·
·晶莹的泪珠陈忠实 //·
·那里是精神病院梁晓声 //·
·颖影蒋子龙 //·
·王仁先刘亚洲 //·
·西厢里的房客王充闾 //·
·同在“加加林”宁明 //·
《中国最美的科学散文》目录
·牵牛花叶圣陶 //00·
·银杏郭沫若 //00·
·浅谈数华罗庚 //00·
·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邹韬奋 //0·
·螟蛉与萤火周作人 //0·
·桂花树和树上的生物周建人 //0·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渭敏 //0·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胡适 //0·
·字是怎么来的?鲁迅 //0·
·论石与树林语堂 //0·
·森林中的绅士茅盾 //0·
·两脚跨过钱塘江茅以升 //0·
·一个最大的数刘薰宇 //0·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宗白华 //0·
·甲子谈鼠夏衍 //0·
·昆虫的母爱朱洗 //0·
·萤火虫贾祖璋 //0·
·我在你们的眼睛里确实是倒立的严济慈 //0·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沈从文 //0·
·越想越糊涂顾均正 //0·
·活?贝时璋 //0·
·大峡谷的奇迹钱歌川 //0·
·生巴金 //·
·大王,鸡,蚂蚁高士其 //·
·昆虫界的老虎——螳螂董纯才 //·
·春花秋月解人语臧克家 //·
·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曲仲湘 //·
·草原上的马费孝通 //·
·孔子也莫名其妙的事艾思奇 //·
·牛郎织女戴文赛 //·
·围田的教训邓拓 //·
·春菰秋蕈总关情王世襄 //·
·死海不死周而复 //·
·桃子熟了叶君健 //·
·金鱼杨宪益 //·
·蛇和图腾崇拜伍律 //·
·榕树的风度秦似 //·
·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冯牧 //·
·谈北京药材铺秦牧 //·
·地下水晶宫峻青 //·
·谈谈《诗经》与科学刘后一 //·
·寻鸟启事黎先耀 //·
·顿悟的欢欣程不时 //·
·大自然的哀鸣叶楠 //·
·蜻蜓不再飞回来流沙河 //·
·峨眉鸽子树汪嘉熙 //·
·地图信息找病因毛继周 //·
·千年古莲开了花周信学王进学 //·
·爱因斯坦谈好奇饶忠华 //·
·失传的蒙汗药郭正谊 //·
·生命需要等待詹克明 //·
·大圣偷丹朱毅麟 //·
·丹顶鹤传奇华惠伦 //·
·鸟岛初探王家骏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
·宇宙之谜的探索者吴忠超 //·
·旅鼠之谜位梦华 //·
·以雷鸣夏叶永烈 //·
·脑的纪念王直华 //·
·寄生蟹王维洲 //·
·仰愧于天张抗抗 //·
·从半坡陶瓶的原理想到的王玉德 //·
·长河落日扁李海沧 //·
·从金山寺陨铁说起翁士达 //·
·人体内的“细菌城”揭秘汪宗俊 //·
·脸的自传储品良 //·
·窗刘敏 //·
·动物的衣裳林颂茵 //·
·人脑中的河陈朴 //·
·科学和音乐方劲戎 //·
·宇宙六问吴智仁 //·
·猫儿梦到了什么?徐世延 //·
·眼泪与哭陆晟 //·
·刘姥姥红楼夺寿魁汪佩琴 //·
佛鼓/林清玄/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了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蒙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行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然后钟声响了。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慢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听着这佛钟,想起朋友送我们一卷见如法师唱念的《叩钟偈》,那钟的节奏是单纯缓慢的,但我第一次在静夜里听叩钟偈,险险落下泪来。人好像被甘露遍洒,初闻天籁,想到人间能有几回听这样美的音声,如何不为之动容呢?
晨钟自与叩钟偈不同,后来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惊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面前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飚风……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抚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叫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次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咻咻,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邪,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殿里的燕子也如潮地在面前穿梭细语,配着那鼓声。
渐/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功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从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地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地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小娴散文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