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甘肃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任是哪几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
邮编:100190
邮件:iecas@mail.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调研广州生物院
作者:朱丹萍
供稿:院务办
发稿时间:
3月22日,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一行到广州生物院调研信息化工作。生物院副院长邢雪荣接待了廖方宇一行。
座谈会上,邢雪荣介绍了生物院建院历史、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成果、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园区建设等基本情况,并汇报了生物院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情况以及“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别是科研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和工作设想。
廖方宇表示,生物院的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办公厅将会继续大力支持生物院信息化工作。他指出,“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信息化工作将围绕科技云、管理云、教育云等三个方面的建设思路展开,以满足研究所和一线科研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支撑科学决策的能力、深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针对生物院下一步的信息化工作,廖方宇给予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他提出,生物院的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中科院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全面、深入、扎实地推进信息化的各项工作,为研究院科技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加快“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
调研过程中,廖方宇与生物院信息化工作人员及有关科学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中科院办公厅信息处处长陈明奇、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唐亮博士及中科院广州分院办公室副主任卫红陪同调研。
座谈会现场
                           & (摄影:冯志刚)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院办公厅高春东副主任来所考察安全保卫保密工作
| 编辑: | 【&&】
  5月14日下午,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高春东一行在长春分院党组书记甘建国等的陪同下,到所就安全保卫保密工作进行考察调研。邹泉清副所长、党政办公室主任衣卓、战略高技术处处长王震及相关人员陪同考察。&  高春东副主任首先对安全保卫保密重点部门和要害部位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先后参观了安全控制指挥中心、剧毒品库及保密室,详细询问了安防设施的运转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建议。&  随后,高春东副主任听取了安全保卫保密工作汇报,并对安全保卫保密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的管理,二是要加强保密风险防控,三是加强危化品管理,四是重视对研究生的安全保密教育培训。&  邹泉清副所长对高春东副主任前来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措施,切实做好安全保卫保密工作。&  高春东副主任一行还参观了科技展馆。&参观科技展馆参观安全控制指挥中心听取汇报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Copyright.
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邮编:130022
电话:86-431-中科院信息化:鱼归大海向深处——专访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中科院信息化处处长陈明奇-信息改变世界_中国信息化
. > > >浏览文章
中科院信息化:鱼归大海向深处——专访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中科院信息化处处长陈明奇
&日&&来源:&&本刊记者|姜红德
   对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中科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廖方宇来说,中科院与信息化的渊源始自于上个世纪从中科院发出的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那时开始,中科院实现了与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和Internet相连,并逐步建立起了链接中科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一张全国性网络,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络——中国科技网,尽管中国科技网没能像预想的那样走向规模化,但是它带给互联网的影响却是独一无二的。
   从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开始,互联网走向社会就像鱼儿游向大海,一发不可收拾。今天中科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优势,通过建设e-Science和ARP(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把信息化手段和科研创新、管理、教育等环节结合在一起,将科研信息化推向中科院所属的科研单位、以及院外的科研机构以及科技单位,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仅在科研院所内部使用到走向全社会普及一样。
   全力建设e-Science和ARP
  早在“十五”期间,中科院就已经开展了信息化战略研究,提出了打造数字科学院的信息化长远发展目标,并建成了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据介绍,“十一五”期间中科院正式提出了信息化总体思路:以实施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ARP)二期工程与e-Science(科研活动信息化)为两大重点,确定了“优化三大环境、构建五大平台、完善三大体系”的总体任务,全面推进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e-Science一词由英国人约翰·泰勒提出,被定义为“在重要的科学领域中的全球性合作”,以及使这种合作成为可能的“下一代基础设施”,其实质就是科研信息化,e-Science使得一种崭新的从事科研活动的方法和模式成为可能,即包括全球性的、跨学科的、大规模的科研合作,跨越时间、空间、物理障碍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等等。可以预见,如果e-Science能够实现,那么它对科研信息在整个科学界的共享将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
  据介绍,由于科研体系既有的评价体系的存在,导致了目前科研信息资源处于“封闭”的状态,要做到信息共享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此巨大的资源库如果只是自己才能使用,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在对科研信息资源共享方面,信息化将会发挥推动作用,中科院信息化处处长陈明奇介绍,中科院全球变化数据共享平台构建了一个可以动态进行全球变化资源汇聚和共享的数据运行服务环境,初步具备了本地100TB的存储能力,并通过IPv6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PB级存储互联,使用其中大规模存储,直接服务多个973、863和国际合作等全球变化研究项目。
  ARP是江绵恒副院长提出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即把ERP中的“E”,改为“A”(Academia),具体指的是“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目标是全面推进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决策水平。
  通过几年时间的建设,ARP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可用的系统,为实现管理活动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ARP二期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进行优化完善和适度提升,使这个系统更易用、更好用,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和辅助决策发挥作用。而在e-Science方面,中科院已经开始在一些领域进行试点,并且已开始将超级计算、科学数据库和大宽带网络集成为“先进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
  作为中科院长期的信息化战略规划,e-Science和ARP在中科院“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将继续得到重视和建设,重点服务科研创新、科研管理和教育领域,为中科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添砖添瓦。
  高性能计算、科学数据库和网络环境为基础
   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幅中科院未来数字化的远景蓝图展现在记者眼前:“优化三大环境——超级计算机环境、互联网络环境、数据应用环境;构建五大平台——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网络化信息发布平台、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网络化教育培训平台、网络化运行管理平台;完善三大体系——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化制度规范体系。”陈明奇处长介绍,这是中科院现在和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框架。
  日,联想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国内第一个实际性能突破每秒百万亿次的异构机群系统——联想“深腾7000”在京研制成功,其运算能力达到每秒106.5万亿次。该系统位居最新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排名(TOP500)第19位,“深腾7000”也由此成为入选该排行榜的第五台联想“深腾”系列高端超级计算机。
  4日中午,联想集团与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联想“深腾7000”将落户中科院,成为国家网格主结点的关键设备。联想与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将共同投资,搭建异构体系的公共商用计算平台,为科研、企业用户提供公共商用计算平台。据介绍,目前中科院超算中心平台主要有院级、分中心级、所级三级架构,长期以来在超级计算领域和中国超算界合作为科学家提供超级计算,不论是基石服务还是并行计算服务,或者可视化程序优化等各方面在超算方面的支撑服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展。
  促进科研、教育信息共享
  对于以高性能计算、科学数据库和网络环境为基础的e-Science来说,尽管中科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开展了服务于生态系统碳收支集成研究、面向青海湖区域、高能物理以及虚拟天文台的e-Science示范应用,部署了e-Science协同工作环境,支持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联合行动计划”等重大应用。
  在北京奥运期间,中科院指挥中心对北京、上海、安徽等地汇聚而来的大气测量数据进行了集成、并与北京车辆运行数据配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陈明奇对记者表示,这次大气测量,虽然在数据量上没有太大压力,但是在重要性方面却是非常独特,为整个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是中科院科研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据介绍,近年来虚拟技术在各个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科院也开始把虚拟技术应用到相关科研和教育工作中。虚拟天文台是天文信息技术的代表,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全球范围内的天文研究资源无缝透明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数据密集型网络华天文研究和科普教育环境。它将打破现有科研工作的时空界限,天文学家通过登陆虚拟天文台系统便可以享受其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强大服务。
  中科院有关负责人对自身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高要求,严标准。日,首届中国科研信息化论坛召开,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指出,科研信息化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已经引起广泛重视,中科院作为科研机构的重要一员,必须发挥“火车头”作用,在我国科研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头。
  “没有因为自己是科研单位就放松对信息化的要求”,中科院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表示。相反在科研信息化方面,中科院一直重视与产业界的合作,产生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为科研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陈明奇也介绍,借助首届中国科研信息化论坛的召开,中科院在科研信息化方面将会有所作为。&
地址:北京市万寿路南口金家村288号华信大厦中国信息化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36
投稿信箱:tengj#(请把#改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象,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