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皆因任性使然..我欲乘风破浪 100420..怎耐船小无舱,今后将无依可靠,愿男儿

&>&&>&佛道看《西游记》
佛道看《西游记》 投稿:陈鬘鬙
佛道看《西游记》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一…
龙源期刊网 .cn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几个问题作者:胡昌鸿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6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力的加速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对建筑工程施…
佛道看《西游记》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第六识在意识活动中已形成为一个自我中心,术语叫做‘分别我执’(即‘分别计度,执为实我’之意)。不过, 自我中心还不是持续的, 他本身以外境为对象而具有间断性。但唯识论者正是依此安排了‘分别我执’的必备条件,窥基说︰‘间断粗猛,故有此执,余识浅细及相续故,不能横计起邪分别,邪分别者,必有间断及粗猛故。(’《述记》卷四)然而真正的自我中心的建立,乃在于第七末那识,它是我执的最后根源,主体即依此而建立,第六识的我执亦依此而起。
第七识属于另一种范畴,它和前六识不同,并不以外境为对象, 以内在的第八阿赖耶识为它的‘境’。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思量为自我。这种坚执是强烈而生动的,它不随外境的迁流而有间断, 它所坚执的第八识是永恒的。
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皆由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所综合变现而起,并非由某一识单独生起的。人身因有六根,则有六识;因有六识,则有六尘;因有六尘,则有六贼;因有六贼,则耗六神;因耗六神,则坠六道也。慧远在《大乘义章》卷二十六里说:“六识之心,随根虽别,体性是一,往来彼
此,如一猿猴。”佛门一直把心猿意马当作明心见性的大障碍,必须遏止以达到“心猿罢跳,意马休驰”的清净地。《心地观经》则称:“心如猿猴,游五欲树不暂住故。心如画师,能画世间种种色故。”前五识中,只要有一识生起,意识便同时俱起。因而前五识所作所为,意识看得清清楚楚。
佛教的观点来看《西游记》。
悟空是“心猿”,八戒是“前五识”,沙僧为“末那识”,那人人想要吃的唐僧则是“阿赖耶识”。
道家认为是修道的,五行生克,九宫八卦,夹杂《性命圭旨》、《黄帝内经》及道教传说故事。
如孙悟空,火象,离卦。猪八戒,木像,震卦。沙僧,土象艮卦。唐僧水象坎卦,白龙马金象兑卦。
让我们看看书中的描述:
1) 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Ramayana)里寻得一个哈奴曼(Hanuman),
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2) 为何说孙悟空是人心的代表?
a) 开篇的题目: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b) 开篇石猴出世写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
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祖国中医学将
心脏比喻为“象如莲花下垂”。这里描写的不正是一个硕大的心吗?
c) 悟空拜师,樵夫回答“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
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
《辞海》和《辞源》中都还有一种解释,灵台是指心,因为“心有灵智能任持也”,所以称心为灵台。 人体后背有灵台穴,属督脉。这灵台穴有特殊之用。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一书中有《天轮地煞图》,文中说:“在《督阳玉照图》中,上轮又有‘灵台’、‘肩井’三穴。‘灵台神室’之属是元神必操之地(过去庙中所见之神像佛像,亦是在背后灵台之处装藏封金)。”(《天轮地煞图》由《壬阴玉照图》和《督阳玉照图》组成,载于《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三)古时候,“灵台”喻心是很普通的知识,只是进入到了现代,人们对此有些陌生了。
“方寸”的本意是“一寸见方”,后引申为指心。“心为方寸之地”这句话有时还可以看到;“方寸大乱”是指人在重大变故面前,心中完全没有了主意,乱了章法。 所以“灵台方寸山”这句话是指心。
再来看看“斜月三星洞”,这句话也是指心,只不过是从“心”字的笔画特点上去描述的。“斜月”是指心字的斜钩一画,“三星”是心字的三个点画。 虽然汉字从甲骨文起经历了几个演化阶段,但是心字的这种笔画结构已有一千多年了。
书中让悟空修行选择在这个地方,不仅说明“心即猿”,更是说明修心即修行。正如唐僧在取经之初时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你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d) 悟空跳出八卦炉时,作者有诗曰: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e) 取经途中每次都逃脱。不被抓住。火,无法抓住。心无法抓住,使我们的
心停止胡思乱想。“根本烦恼”又称大烦恼,简称为烦恼,共有六个根本
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随烦恼”共有二十个:忿、恨、覆、
恼、嫉、悭、诳、害、骄、无惭、无愧、掉举、惛沉、不信、懈怠、放逸、
失念、散乱、不正知。佛家讲我们有主要三种状态:昏沉、散乱、掉举。
f) 《唯识论o六》曰:“云何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
他为业。”大意是说,什么是掉举呢?对于外界或五阴之境,心里面
不能保持寂静、安静,总是动摇,不能稳住心神,能障碍人的禅
定。它常常和“悔”在一起,所以往往二者被合称“掉悔”。“不是昏头昏
脑地闭着眼睛打坐,就以为是无心,那是昏头不是无心,是大昏沉。换句
话说,成佛以后入定是无所不知。那么你说是真的啊?那我问个难题。
g) 根据佛经记载,佛有一次在恒河边上打坐,当时有很多弟子在一起,有一
大队骡马过来要渡过恒河,他们走了好几个钟头也吵了好几个钟头,佛就
在河边打坐,当佛出定一看,唉哟!旁边怎么有那么多的马大便,河边也
都被水花给溅湿了。他就问徒弟,怎么搞的,这个地方变成这个样子?徒
弟说,刚才有一大群骡马队从这儿过去。佛您怎么不知道啊?由此,佛也
入浑然之定啊!怎么讲是有知呢?你说佛无知吗?佛说自己入定三千大千
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看得清清楚楚,可见他有知啊!这要如何说?古
人没有提出来问,我现在提出来。
我们要知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明白了道
理,昏沉也是定,散乱也是定,无往而不定。假如不明白道理,就是入定
也是昏沉啊!散乱更是混帐!佛者觉也,最主要的是觉与不觉。佛在那个
时候讲经说法,说得疲劳了,他要休息就入那个定去了。佛经上可以看
到,佛有一天“烦”极了,跟着那么多人,一天到晚围着他,鸡毛蒜皮的事
情也问他,你说他烦不烦。针怎么缝衣也问他,针怎么穿线也问他。他被
啰嗦得走开了,一个人跑出来,跑到山里头。他在那里也听到那一边有一
群大象在聚集,那些象吵起来,打啊闹啊!那个象王也烦得很,也走开
了,刚好跟释迦牟尼佛碰了个头。释迦牟尼佛摸摸这个象王的头,这个时
候我的心情跟你是一样的,我懂得你!
h) 因此,佛的喜怒哀乐与大家平常人都一样,只是他即用即空,背美女过
河的故事。即用即空才是道
i) 唐朝大颠禅师:若得心空皆及第,凡圣原来共一家。
j) 石猴取名悟空,其中含义亦是从修心而来。
石猴求道之初,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人之初,性本善。”呀。为何悟空学会七十二变后,却要自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呢?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也。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未“悟空”,就不可能打破“顽空”! 然而,何谓“悟空”?何谓“打破顽空”? 学道之人,必然潜心悟道,必须要达到悟空,要打破那个顽空!何为顽空?心经曰: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可见自悟才可破空。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祖师给他取名“悟空”,就顺理成章了。
k) 筋头云为何是十万八千里?
《五灯会元》记载有:“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十万八千真跋涉,直下西来不到东。”这里十万八千里恰恰是长安出发至灵山取经的路程,如果说取到真经就修得正果,那么,孙悟空这个跟头就上乘到一次能修成正果。
l) 为何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人心到处跑,真要得到什么,绝不出你的手指。如来佛的手就是你的手。
3) 从道教角度看孙悟空为何是“离火”
a) 火象,八卦归离。现在有人认为算疾病时,心归震木。就被称作心猿、
姹女,是心脏的象征;
b) 八卦:离,射覆:文字,兵器上唯一有文字的是金箍棒;
c) 悟空火象:火爆脾气、不怕炼丹炉。大闹天宫时被狗(戌)咬住,戌
为火之库(墓)的原因。论墓库之义象 - 墓库,顾名思义就是坟墓与仓
库。在命理上,墓库是用辰戌丑未这四个字来代表的,简称“四库”。其
中辰为水土库,戌为火库,丑为金库,未为木库。广而言之,墓库代表
一切藏人盛东西的地方,如医院、停尸间、棺材、坟茔。
m) 孙悟空为何是猴子?
猴为申,申为金。石中生猴,土生金也。后又称
美猴王,离,美也。隐去石字,现离火之象。大闹天宫,火烧天宫也。,
更加说明猿猴既是“心猿”。火眼金睛,跑到巽卦的位置,被烟熏成。
n) 猴子住的地方花果山,木象,取震木,雷山小过卦:亨,利贞。可小事,
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②,不宜上,宜下,大吉。
o) 【译文】 小过卦:亨通,这是吉利的贞卜。但是只适宜于小事,不适宜大
事。飞鸟空中过,叫声耳边留,警惕人们:登高必遇险,下行则吉利。
p) 《彖tuàn》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
【译文】《彖辞》说:小过之卦,有亨通之象,意思是小事错误,无碍大局,仍能亨通。小事错误,但能存利人之心,行中正之道,进退合时,还是可以通行无阻
q) 取经的过程中:身为离火,住在山上,得火山旅卦:《象》曰:山上有火,
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r) 【白话】《象辞》说:《旅卦》的卦象是艮(山)下离(火)上,为火势
匆匆蔓延之表象,象征行旅之人匆匆赶路;君子观此应谨慎使用刑罚,明
s) 金箍棒: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juan)成的一
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4) 金箍棒为何在东海龙宫?
“东”者,生气之乡;“海”者,聚水之处,生物之本;“龙”者,兴云致雨,
生物之德。由杀求生,以生济杀,生杀兼全,方是法宝。此金丹一定不易之道,如铁板之印证然。且东龙者,我家也,求慧器当问我家,何云“问他’?特以慧器原是我家之物,因为后天所陷,不属于我。如金在水中,为水中之金,未归则为他家,已归则为我家,问他要而为我有。他家我家,俱是一家,只在未归已归分别之。故本洞桥下水通龙宫,虽问他要,却在本洞,不于外求也。
b) 中医认为人的一呼一吸是由肺和肾共同完成的,即“肺主气”、“肾主纳气”。前人总
结为“肺为呼吸之机,肾为呼吸之根。”所以中医对久咳、喘证、哮证等最终必从肾论治。《庄子?大宗师》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c) 肺于五行属金,故称为“金箍棒”。由于肾居下焦,肾纳气藏下底部,穴位于脐于有
关元气海,任脉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故金箍棒本藏于海底。
d) 由于肾开窍于耳,故孙悟空的金箍棒不用时则藏于耳。
5) 龙宫宝贝的重量
e) 龙宫者,《乾》卦卦爻图略也,龙王取出一把大刀,乃《乾》之初九也,九为阳象,
初为大,故为《乾》之初九。
f) 又抬出一杯九股叉,乃《乾》之九四也,叉,交叉之意,叉与四同,故为《乾》之
九四,合数四九三十六,故为三千六百斤重。
g) 又抬出画杆方天戟,,画杆、离卦为三,方形为四,天在上,统三爻,九三、九四、
上九也,总三爻取象为画杆方天戟;统三爻,三九、四九、一九,为八九七千二百斤重。
6) 金箍棒为何13500斤?
a) 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juan)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
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b) 《黄帝内经。五十营》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主呼吸而行经隧,一呼气行三寸,一吸
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一息六寸推之,则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行五十周于身,则脉行八百一十丈。
人昼夜的正常呼吸是13500次!可见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本领,来源于他能如意控制自己的呼吸!每分钟9.4次。
现代医学:正常平和的呼吸。一分钟16次左右。960/h。23040次/天。
庄子说“众人之息以喉”, “真人之息以踵”。普通人的呼吸只到胸部肺部,或者身体不好,只到喉部。,浅呼吸,使用肺部的一部分。深呼吸、腹式呼吸,使用让肺全部动起来。降低呼吸次数。进而达到禅定。
息,喘也。——《说文》
息,安也。——《广雅》
息,休也。——《释言》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
呼吸为一息,下一呼之前的停顿为息。六妙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数息就是数这个。注意数出息,不是注意数入息。
c) 中医认为人的一呼一吸是由肺和肾共同完成的,即“肺主气”、“肾主纳气”。前人总
结为“肺为呼吸之机,肾为呼吸之根。”所以中医对久咳、喘证、哮证等最终必从肾论治。由于肾开窍于耳,故孙悟空的金箍棒不用时则藏于耳。
d) 呼吸之长短,自然是随人意变化,粗细长短有自己控制。故称如意金箍棒。
e) 《证道书》:猴王两手挝过,粗细长短,随心所欲,正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故号如意金箍棒。“其本来斗来粗细”者,方圆如一也;“二丈长短”者,阴阳混合也;
f) 易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者,《乾》元用九,乃九千斤,龙宫得宝者,即九五飞
龙在天,大禹留下的定子。大禹九五之至尊,又合九五之数。五九四千五百斤,加用九之九千斤,合之为一万三千五百斤;
g) 由于阴历一年354天,一个阳历年365天,差11天,故每三年需加一个闰月,五年需加两个
所以上述四年(阴历)里需加一个闰月。四年(阴历)后,共49个月,第五年需再加一个闰月。这样一来总共50个月,这50个月就是易传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来历。 阳爻曰九,代表大月30天,故“用九”代表:闰大月30天。 阴爻曰六,代表小月29天,故“用六”代表:闰小月29天。晋代杜预注解《易经》时“用九”意思是乾卦六爻皆变
h) 阳爻为什么叫九?阴爻为什么叫六?这是源于周易筮shì法,筮法经过分二、挂一、揲[shé]
四等步骤,最后得出“六、七、八、九”四组数。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老阳。老变少不变。卜筮占变爻,不占不变爻。九、六为变爻,故取九、六命名各爻做爻题。这是
九、六的名称起因。
i) “中间一段乌铁,两头两个金箍”者,执两用中也;乌铁为坎水,金箍乾金,水里
才会有金箍棒。藏在海底。又和金生水之象。
7) 悟空为何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逃脱?
五行山的意义我觉得有几点:
1) 五行金木水火土,幻化成山。悟空本是石头受天地灵气而生,自
然归五行,所以五行山才能压住他。火象,五行聚齐不能压制,
只有嗡嘛咪呗美吽。
六字真言——观音菩萨的。如来写的?奇怪?
藏传佛教宝典∶《Mani Kambum》尝详述此六字的由来,谓昔有无量光佛,欲救济世界庶民,而现观自在菩萨之身,生于西方福德莲华国的王苑莲池。因生于莲华上,故称为莲华生菩萨。此菩萨在无量无边佛前发利益一切有情之大愿时,从身上发出六道光明,救济六欲界众生。后又为普度苦海,而现一面千手千眼之相。
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坐化。
弥勒的名字,用梵文念,或用巴利语念,跟弥勒二字毫无关系。玄奘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玄奘说你们翻错了,从梵文翻译过来,应叫梅旦利耶。玄奘认为,弥勒应该叫梅旦利耶菩萨。跟观自在菩萨的命运一样,大家都不接受玄奘的意见,还是叫弥勒菩萨。弥勒是音译,意译叫慈氏菩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季羡林先生解决了这个难题。梵文的梅旦利耶译成吐火罗语后念弥勒,所以弥勒是从吐火罗语音译过来的。而这个词又跟梵文的慈悲一词音相同,所以弥勒菩萨又叫慈氏菩萨。慈氏菩萨比观自在菩萨更多的带有慈悲的意义。玄奘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梅旦利耶的译名,固然是原汗原味,但终究抵不过约定俗成的巨大力量,大家不认可,不接受。
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中国通用的则为罗什的旧译。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但照梵文原义,尚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窥音」、「现音声」、「圣观音」等。
8) 为何只有孙悟空带紧箍儿
书中写到: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
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
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可见紧箍儿本是三个,可后来书中交代只有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儿,而且此紧箍儿经常被用到。要把持“眼耳鼻舌身”,首先要平复意识。只有勘破虚空,把持内心,才能明心见性。戒、定、慧三学,慧的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心著手,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内心,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这可能是只有孙悟空才带“紧箍儿”的道理吧。
9) 为何孙悟空皈依后要棒杀六贼?
书中描写三藏收服悟空后,遇到六个劫匪。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佛教认为人生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是由六根、六识、六尘互相牵连而成。根,有生长的意思。六根,指眼、耳、鼻、舌、身、心等六种能生起感觉的器官。尘,是动摇、污染的意思。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种能污染身心,并且动摇变化的境界。识,是认识、了别的意思。六识,指眼、耳、鼻、舌、身、心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接触时,所产生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等六种认识、了别的作用。因此,以现代的话来说,六根是生理的器官,六尘是物理的世界,六识是心理的作用,三者构成了整个世界。其中,六根追逐六尘,而后产生六识,佛说六识是家贼,就是因为六根和它串通,由六根对六尘而引发六识,所以便起惑造业。
因此本章题目为:“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真正的皈依必定是扫荡六贼,摒弃六识,才能不堕六道。
1) 猪八戒的神话传说
鲁迅认为猪八戒的形象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发展演变而来, 例如干宝《搜神记》“猪臂金铃”故事,
晉有一士人姓王,家在吳郡,還至曲阿,日暮,引船上,當大埭,見埭上有一女子,年十七八,便呼之,留宿。至曉,解金鈴系其臂,使人隨至家,都無女人。因逼豬欄中,見母豬臂有金鈴。
眼耳鼻舌身的代表,故而变化粗鲁笨拙,能大不能小,能丑不能美,猪脸人身,一副贪像。色情行业也以猪八戒为主神而朝拜祈福,恐怕也是提供“眼耳鼻舌身”的享受之意吧。
2) 书中如何描写八戒是五识代表?
人们常说六根清净,六根为:“眼、耳、鼻、舌、身、意。”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指的极微极远的无从捉摸的东西,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
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
3) 如何用易经解释猪八戒的生活情况?
a) 木象,八卦归震。肝脏为木名仁龙。被称做木龙、木母,就是肝脏的象征; b) 猪八戒在天上被称作天蓬元帅,统管天河,天河水象。水生木也。
c) 天蓬元帅管理天河,得天水讼卦:调戏嫦娥被贬。
d) 讼卦:【原文】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文】 《象辞》说:上卦为乾,乾为天;下卦为坎,坎为水,天水隔绝,流向相背,事理乖舛[chuǎn,这是讼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杜绝争讼为意,从而在谋事之初必须慎之又慎。
e) 住在高老庄,为坤。雷地豫卦:自然卦象是平地炸雷,不生不响炸一声,正在安稳生活被捉,唯一一个被逼西天取经,故常生悔意。
f)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①,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②。而
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③。圣人以顺动,则
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④,义大矣哉。
g) 【译文】 《彖辞》说:豫卦的结构为五阴爻和应一阳爻,象征着弱者服从强
者,强者能够贯彻实行自己的意志。下卦为坤为地,意味着顺,上卦为震为
雷,意味着动,豫卦的意义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的意义在于顺时而动,
所以天地尚能随和其意,何况“封侯建国,出兵打仗”这类事情呢?天地能顺时而动,日月运行无差错,四时循环无讹误。圣人能顺时而动,刑罚清明,万
民服从。豫卦所蕴含的“顺时而动”的哲理,其意义是伟大的。
4) 为何取名猪八戒?
《西游记》中猪刚鬣[liè](马背鬃毛)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唐
僧因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叫做“八戒”。五荤三厌,属宗教戒条,信徒不准
食用。 五荤,即五辛,指五种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葱、韭与渠(形
似萝卜味如蒜)。三厌,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列
为教条。认为“雁有夫妇之伦,狗有扈主之谊;乌龟有君臣忠敬之心,故
不忍食”。厌,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过,这五荤三厌是佛道二教的混合
物,佛教的“八戒”实际另有所指。 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
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
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
唐僧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只有守戒才能获
得智慧,所以观音给他起名叫悟能。
5) 八戒皈依
书中菩萨问猪八戒的出身,八戒答道“此山叫做福陵山。山
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
把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查门’。不上一年,他死了,将一洞
的家当尽归我受用。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菩萨
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
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
前程!若依你,教我喝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
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
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
从之。’汝若肯皈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五谷,尽能济饥,
为何吃人度日?怪物闻言,似梦方觉。
八戒在福陵山有吃有喝,有家有产,本是个快活的妖怪。只是天长
日久,贪心暴涨,才去吃人。菩萨的点化得知“人有善愿,天必从之。”的道理后皈依佛门。这一段读后,一定要对照到自己。人出生后,便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接触外界,正因为有这五识的存在,我们才能感知这个世界,又因为我们放纵这五识,才有痛苦、悲伤。因为五识的迷恋造成大罪,承受不必要的烦恼。然而熄灭五识是第一步,正如《大学》中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摒弃五识的享受才能得到快乐。所以以后书中描写凡是被妖精抓住后,受到惩罚的首先是猪八戒,逃走的是心猿——孙悟空。
6) 八戒为何使用钉耙?
a) 又有九宫八卦之数,故齿九、柄八节。人有九窍,。通俗的讲:“九窍”
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言。
b) 一年四季,四时分八节。整年为九窍(吃喝玩乐)奔波。
c) 钉耙、禅杖重量5048斤,取经5048部,合一藏之数
7) 净坛使者
五圣取经完成后,佛祖加封“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佛教之中没有“使者”的称谓,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使者意为“先知、天使”。八戒有功被封为净坛使者,难道只是因为吃的多吗?这更证明八戒是五识的代表,因五识而归佛门,因五识难除而累。五识不破难成圣矣!可见勘破五识才入佛门,不然永远被五识所累。净坛岂不意为坛净?坛净五识即除,六贼即灭。
沙僧——末那识的代表。
1) 来自深杀神《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一物否?答曰:“不识。”深沙云:“项下是和尚两度被我吃你,袋得枯骨在此。”和尚曰:“你最无知。此回若不改过,教你一门灭绝!”深沙合掌谢恩,伏蒙慈照。深沙当时哮吼,教和尚莫敬(似当作“惊”)。只见红尘隐隐,白雪纷纷。良久,一时三五道火裂,深沙衮衮,雷声喊喊,遥望一道金桥,两边银线,尽是深沙神,身长三丈,将两手托定;师行七人,便从金桥上过。过了,深沙神合掌相送。法师曰:“谢汝心力。我廻东土,奉答前恩。从今去更莫作罪。
2) 从佛学角度解释沙和尚: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第七识属于另一种范畴,它和前六识不同,并不以外境为对象,而是以内在的第八阿赖耶识为它的‘境’。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思量为自我。这种坚执是强烈而生动的,它不随外境的迁流而有间断,因为它所坚执的第八识是永恒的。
书中正是这样描述沙僧执定了唐僧,与唐僧形影不离,无论是化斋还是巡山,无论降妖还是救人,都是悟空和八戒的责任,而他要留下来陪伴和照顾唐僧。于是在去西天的路上,他只负责牵马挑担,护持师父。
3) 沙僧在天宫的职责为何是“卷帘大将”?
书中第八回观音收服沙僧。告道:,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 ……。
卷帘大将即是看门人,看什么门呢?难道卷帘子还需要专门的大将军?这里需要了解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的关系,末那识的特点是执我和思量。虽然末那识是因第六识意而起,但是他所依的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藏识,像个仓库,末那识则是阿赖耶识的站岗人,也就是所谓的——卷帘大将
4) 易学观点看沙僧:
土象,八卦归艮。脾脏为土名黄婆,心肝肾肺四脏围绕着脾脏而得其调和。被称为黄婆、真土,就是脾脏的象征;只有沙和尚默默无闻,但却起着调和取经人关系的作用。
卷帘大将,开口之意,八卦归兑,蟠桃会归木。得泽风大过。
【原文】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巽为木,上兑下巽,泽水淹没木舟,这是大过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舟重则覆为戒,领悟到遭逢祸变,应守节不屈,稳居不仕,清静淡泊。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初六: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可以无灾祸。
《象辞》说:“恭敬地用白茅垫着祭品”,柔软之物铺垫在下面,正像初六阴爻居一卦之下位
5) 住在流沙河
山水蒙卦《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象辞》说: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泉。山下有泉,泉水喷涌而出,这是蒙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一往无前的山泉,从而以果敢坚毅的行动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彖tuàn》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将蒙昧无知的人培养成具有贞正之德的人,那是圣人的功业
是除了唐僧最坚决取经的。
6) 沙僧为何要受每七天一次穿心惩罚?
书中言:…… ……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既然已经被贬下界,为何又要遭七日穿剑之苦?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佛教之中的“七”。据《佛说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
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净空法师在答问“佛七为什么是七天,而不是八天九天?”时,回答:“佛家用数字来代表圆满,七是圆满的数字;我们常讲六方,东、南、西、北、上、下、当中,所以七代表圆满。七在大自然界里面,它是个周期,七天是个周期,七个月是个周期,七年是个大的周期,这是自然界里头的循环,循环的周期,所以用七代表圆满。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一定要七天,而不是八天、不是九天,它假如定了八天,你又问为什么不是七天、六天,这个疑问就毫无意义了。佛用七表圆满,用十代表圆满,《华严经》上都用十;在密宗里用二十一代表圆满,二十一很容易懂,三个七,三个七是代表过去、现在、未来,统统代表大圆满的意思。所以,它是表法的意趣,也适合于宇宙循环的周期。”
了解佛七也就明白了七是圆满之意,沙僧已无六识之祸,仍然不得圆满,既末那识不破,难得初定,末那识又是第七识,是由于心所引起的妄念,执着自我,自然要受穿心之苦。
7) 流沙河的意义。
书中:忽见岸上有一通石碑。三众齐来看时,见上有三个篆字,乃
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既然鹅毛、芦花都不能浮起,沙僧又是如何生活在流沙河呢?作者为何要设定如此的环境给沙僧呢?一切的疑问都要从末那识来认知。
世间根本烦恼是:贪、瞋、痴、慢、疑、恶见。末那识与四种根本
烦恼相应: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其中的我爱,就是贪。佛教所说的爱,不是仁爱或博爱,而是贪爱。但因第七识太微细了,它的烦恼形象就不明显,所以叫做无记。末那识的特征是我执,它一直影响第六识及前五识,以致表现出种种自私自利的思想行为,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由此可见,沙僧已无眼耳鼻舌身意之烦恼,他的烦恼来自执我。
所以流沙河里鹅毛、芦花都不能浮起,河里自然也不是世间之水,
而是无记烦恼。
8) 沙僧的成就为何是金身罗汉?
书中:,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
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
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悟空、唐僧都成就佛,沙僧辛勤劳动,不生邪念,为何不能成就佛呢?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是从印度传入我国的。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大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是佛,佛和阿罗汉的差别在智慧,佛是觉悟者,佛是无师自通,阿罗汉是听闻佛的教法而解脱的,缺少智慧能成阿罗汉却不能成佛,如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名叫周利盘陀伽的弟子,资质鲁钝,三个月不会颂一首偈, 佛陀知道后,给他一把扫帚,吩咐他每天打扫精舍,并口念“扫除尘垢”,但就这几个字也是念了前面,忘了后边,最后,佛陀只让他念“扫帚”二字,他坚持念,念到心无杂念,最后终于证得阿罗汉。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沙僧的愚钝,每遇到妖怪挡道,只知护持唐僧,不能出战。唐僧被抓,更是一筹莫展。然而他却是信念不变,坚持到底。执着自我,这正是末那识的特点,他的成就只可能是阿罗汉。
唐僧——阿赖耶识的代表。多数人看《西游记》都喜欢看孙悟空的章节,其实真正看懂唐僧的故事,才会明白《西游记》的真正含义。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
也像是宇宙爆炸学说中的“原点。”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
唯有此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能变现万有,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
1) 金蝉子的意义
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金蝉子之意:
一、所有佛经中都没有金蝉子的称谓,金蝉是一个道家炼丹术语,明初《三峰老人丹诀》一书中,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象征。被喻作“金蝉脱壳”,然后才能成为神仙。也就是暗喻唐僧必须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道成佛。
二、金蝉子亦有金刚不坏、禅定之意。阿赖耶识为万识根本,历劫不坏,故书中唐僧屡次遇难都是有惊无险,最终取得真经。
2) 唐僧取号“三藏”的意义。
书中太宗皇帝给取号“三藏”,是因为观世音菩萨说,西方有大乘佛法三藏。佛经分“经、律、论”三藏。定学就是经藏,戒学就是律藏,慧学就是论藏。藏就是库,如“四库全书”。
其实这也说明唐僧是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即︰ 能藏——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所藏——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执藏——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这便是三藏之意。
3) 为何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书中众多妖怪都想吃到唐僧肉,因为“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长生长寿就是不再进入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指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中循环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从凡夫到佛地,就一定要先得阿赖耶识法身,成就阿罗汉;再闻法修行,净除染污种子成为证入菩萨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成就佛地。此过程如同沙中淘金,黄沙在手,水淘汞炼,得粗金几许,汇集入炉精炼,方得纯金灿灿。众生只争抢灿灿纯金,却看黄沙如弃物。阿赖耶识为根本识,为万物之根本,如黄金本来就存在黄沙之中。
由此可见,唐僧肉就是指阿赖耶识法身,吃了唐僧肉如同得到阿赖耶识法身,认清自我,明辨真理,进而修行超越六道,得长生长寿。
4) 易学看唐僧
a) 水象,八卦归坎。生来就离不开水,所以名叫江流儿,是婴儿,是水,为肾脏
b) 《坎卦》出生就被扔到河里。取重坎为。坎水、为险,两坎相重,险上加险,
险阻重重。一阳陷二阴。所幸阴虚阳实,诚信可豁然贯通。虽险难重重,却方能显人性光彩
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白话】《坎卦》象征重重艰险:像水奔流一样,胸怀坚定的信念,执著专一,内心才能不畏艰险而获得亨通,这种奔流不止、坚强刚毅的行为必然被人们所崇尚。
《象》曰:水洊(cun)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为水流之表象。流水相继而至、潮涌而来,必须充满前方无数极深的陷坑才能继续向前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因此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推进教育事业。
因此,唐僧是师傅,又是一路困难重重。
c) 取经从长安开始,得水天需卦
【原文】 需①:有孚②,光亨,贞吉③。利涉大川。
【译文】 需卦:抓到俘虏(徒弟)。大吉大利,吉利的卜问。有利于涉水渡河。
【原文】 《彖》曰:需,须也①。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②,位乎天位③,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译文】 《彖辞》说:需,意思是等待。危险在前,人有刚健之德,不会贸然陷入危险之中,照理也不至于困窘穷迫。“需卦具有诚信、正大、通达、贞正的品德”,因为九五之爻处在上卦的中位,具备至中至正的本性。所以有利于涉水渡河,所往必有功。
【原文】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文】 《象辞》说:需的上卦为坎,表示云;下卦为乾,表示天。云浮聚于天上,待时降雨是需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可以宴饮安乐,待时而动。
d) 为何第一次取到无字经书?
1. 无为空,无字为真,陶渊明,人生识字糊涂始。
2.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 大道不称(chēng),大辩不言、大音希声。书写的都是错的,道不可言也。
4. 庄子《逍遥游》大鹏、燕雀皆不逍遥,因为有待,有所依靠。无依无靠乐
得逍遥,视为真。
5. 武则天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6.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 九九八十一难——求证阿赖耶识的历程
在《成唯识论》卷九,圣玄奘大师依据佛菩萨圣言量而而撰述的成佛之道,共分为唯识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抉择分。三通达位,谓诸菩萨所住见道。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五、究竟位,谓住无上正等菩提。资粮
读《西游记》大家都知道九九八十一难,书中诸神交差簿上总结如下:人们常说:人生有三喜三悲,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他乡遇故知;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独子。《西游记》中却没有喜只有难,人生的三喜这里是三难。佛告诉我们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厄运:《心经》度一切苦厄,
a) 内苦:身苦和心苦
身苦:一大不调,生百病,四大不调,生四百病
心苦:忧、愁、苦、嫉、妒、疑
b) 外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 三苦 a) 苦苦,苦苦者,上苦字,逼迫义;下苦字,名词。种种忧患逼迫,皆名为
苦,故曰苦苦。 因为寒、热、饥、渴等原因造成的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由生理、心理、环境、积怨引起痛苦。
b) 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这种快乐是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
某种欲望,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快乐过后只会增加欲望的奢求,最终得到的依然是痛苦,因为这种快乐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c) 坏苦,坏者坏义,如十二支中老死,即坏苦义。乐境坏时所生之苦,比如
肚子饿时,想吃馒头,但等馒头一个一个地吃下去後,原先乐的事情,却慢慢变成了苦因;
d) 行苦,行苦:世间一切都是变化的,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而形
e) 行即诸行之行,色心诸行,粗重所随,谓一切亲染种子,恒与身心随转,
令不轻畅故。是故诸行自体是苦,说名行苦。 一切有为法无常迁动之苦,如四季更替、寒暑易节、迁流变化。 无量寿经上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从出生开始就是人生苦难的开始,面对娑婆世界,一切皆苦,如何离苦得乐呢?
就是要破「无明」而体悟「本明」。 可是我们修行,并不能直接从「无明」进入「本明」,我们一定是从「名色」、「六识」入手。因为我们能够直接进入的部份是识,即六识。书中“两界山头第八难——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便是从此处入手。以后书中从色、受、想、行、识几个方面阐述,如何由「识」升入「行」,再从「行」升入「无明」, 把「无明」打破了就到达「本明」。「识」就是「末那识」。「行」再深一层就会到「无明」,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这时再把「无明」打破,才能进入「本明」。 这个过程,就是八十一难的历程,也是人生离苦得乐的过程。让我们记住九九八十一难,或许我们此刻正经历其中一难。
6) 救唐僧的为何是观世音菩萨
《西游记》中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煎熬,救他的不是孙悟空,而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让我们读一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明白了,《普门品》中讲的普门三十二应,详细讲就是这九九八十一难。
书中乌巢禅师传给唐僧《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叮嘱此经,此乃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可见此经乃是本书的总纲。此经是观世音菩萨与舍利子的一段对话,融汇了大般若经要义。其中有一段经文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就是观世音菩萨在深入实践般若波罗密多的时候,能「照见五蕴皆空」,把五蕴都化空了,因此可以度一切苦厄。《普门品》中又告诉我们,观世音菩萨在世间能寻声救苦,察音救度,故称颂观世音菩萨,能离苦得度。正如《西游记》所描写的那样,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关键之时,观世音菩萨出现救他脱离苦海。
a) 金象,八卦归兑。为西海龙王之子,西为金方,古人认为金子白色,它又变成
白马,专管呼吸而乾乾不息,正是肺脏的象征。肺脏为金名仪虎。
b) 白龙马住在蛇盘山鹰愁涧(jian),涧
夹在两山间的水沟,如此地方会生活
一条龙?涧归艮。上兑下艮咸卦,《彖tuàn》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化成白马驮经,自下而感。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c) 兑是说话之意。艮不让说。白龙马只有一次说话的机会。变作宫娥,少女之象。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参照这五脏的形象来建立的:
西游写三徒皆具丑相。丑相者,异相也。异相即妙相。
正说着丑,行着妙,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三徒到处,人多不识,见之惊疑。此等处须要细心辨别。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佛道看《西游记》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
佛道看《西游记》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
佛道看《西游记》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风破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