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李天佑资料当过兵吗??,,,,,,,,,,,

mc李天佑个人资料和韩先楚那个厉害 - 米需爱网 - 老鼠爱大米,人人需要爱!
mc李天佑个人资料和韩先楚那个厉害
林彪和韩先楚
林彪和韩先楚:林彪在组建赴朝的十三兵团时,从十二兵团调来韩先楚任副司令、解方任参谋长和十五兵团邓华司令、洪学智副司令与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杜平联合组建十三兵团领导层。其中的韩先楚与林彪的关系很值得研究。有人用韩先楚在《辽沈战役》书中贬林彪证明两人矛盾,其实在《辽沈战役》发表的1988年韩先楚已经去世,因此不能保证用他名义发表的内容都是他个人观点,而且排除书中贬林观点外,也记载了林彪对东北战局最重要的几次贡献,仍然起到为林彪平反,还原真实历史的作用。林彪任抗大校长时韩先楚是二期学员,算是林彪早期学生,韩先楚是徐海东、程子华系统将领,也是在东北战场上林彪重用的著名将领之一,继程世才、曾克林后任第三纵队司令,到解放战争后期,各纵队司令除邓华任兵团司令最高外,仅韩先楚、李天佑、刘震、贺晋年、黄永胜担任副司令级别。在解放海南战役中,林彪也特意让韩先楚和邓华指挥,让韩先楚亲帅四十军等渡海作战,任前敌总指挥,使韩先楚成为中共唯一亲帅大兵团渡海作战获胜的将领。朝鲜战争时,又让韩先楚帅温玉成的四十军加入十三兵团入朝作战。韩先楚在朝鲜曾亲自指挥三十八军、五十军、人民军一兵团等组成的西线韩先楚集团和东线的邓华集团协同作战,进行过被魏巍称颂的著名汉江以南防御战。在中共首次陆空配合渡海登陆战的大和岛战役中,也是他指挥的五十军等在空十师等空军配合下获胜的,所以韩先楚在中共军队中最擅长渡海登陆战,属于中共军队中的特殊技能人才,这也是他后来尽管和林彪、彭德怀等关系密切,反对打击林彭但扔没有罢官的原因。因此韩先楚能同情彭德怀而仅检讨,反对丑化林彪而幸免。韩先楚是毛主席和林彪的爱将,深受信任,遭到很多指责他是林彪共犯仍不改亲林初衷,坚持客观对待林彪,结果受到毛主席称赞他是打不倒。尽管毛主席迫于党内反林压力默认对林彪派系打压,但四野的高级将领中韩先楚等极少数人仍被他保护幸免。韩先楚是直到毛派华国锋权力削弱后才下台,在1980年被解职。韩先楚刚下台邓华刚去世就开始审判两案,这不是偶然的。由于审判在国内外遭到严重抵制,实际也没敢株连韩先楚。随着与林彪、彭德怀密切的习仲勋、程子华、黄克诚等平反,两案后不到两年,陈云就在1983《辽沈战役》编辑时表示林彪正确的功劳也要客观对待,并让亲林的韩先楚负责领导编辑工作,开始了为林彪平反。不久杨尚昆、黄克诚和肖克等对林彪的平反也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以后就不再继续过分丑化林彪了。如果不是黄克诚和韩先楚在1986年去世,那1988年出版的《辽沈战役》对林彪的描写会更客观。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排行榜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韩先楚国语版/战将韩先楚电视剧/谁知道开国将军韩先楚的事迹?
韩先楚有何生平经历?韩先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 韩先楚于1913年2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二程田李家的一韩先楚红军时军装颜色韩先楚红军时期是红25军的,属红四方面军 军装颜色为蓝色,配大八角军帽 但参考同期他的搭档,日后开国上将刘震的回忆录,当时是有什么穿什么,没那么正规有人知道韩先楚是谁吗?  韩先楚()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二程,后迁上新集吴家嘴村。家贫受《水浒》英雄人物影响,立志杀富济和韩先楚一样的开国上将还有哪些?陈伯钧 陈明仁 陈奇涵 陈士榘 陈锡联 陈再道 邓 华 董其武 傅秋涛 傅 钟 甘泗淇 郭天民 韩先楚 贺炳炎 洪学智 黄永胜 赖传珠 李 达 李聚奎 李克农 李 涛 李天佑 李志民 刘亚楼 刘 震 韩先楚简历韩先楚,1913年2月生,湖北红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授衔为开国上将,1989年逝世,享年76岁。韩先楚子女都干什么妻子:刘芷。曾任抗大一大队宣传股干事,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十一小学协理员、教务处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谋部二部顾问。 大儿子韩先楚的生平简历韩 韩先楚先楚(1913 02 -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〇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二二五团班长四野十虎将是谁?有他们的简历吗?四野十虎将是谁?有他们的简历吗?九一三事件后他们有什么表现?尔陆 百岁上将:吕正操 威震四方:刘震 “赣南一面旗”:陈奇涵 塔山虎将:吴克华 能征善战:万毅 纵第一人:詹才芳 东北猛虎:刘亚楼 旋风司令:韩先楚韩先楚的身世我在老家听说,有一姓韩的老人,出生大概在1910年之后,他是被过继给本村一同姓的寡妇,而后该寡妇带着该孩子出走。后来在1958年的时候来过一封信,说是当上了大官,并且让本村的人去找他们,我所知道的就是在湖北那一片,由于家穷,本村人没有去,现在想知道其下落,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就湖北只有一个韩先楚将军,想知道一下更多韩先楚的身世,一,他有兄弟姐妹吗?二 她的母亲是否认识字?三 她母亲在上新集吴家嘴村时是否结婚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二程,后迁上新集吴家嘴村。 1927年参加乡农民协会。 1928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土湖北黄安有多少将军韩先楚上将:曾任东北野战军3纵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总司令兼19兵团司令员等职务。陈锡联上将:曾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第2野战军3兵团司令员等职务。
电视剧《战将》开播 韩先楚遗孀到场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1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1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1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1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
战将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13年2月,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省黄安(红安)县1个农民家庭,当过放牛娃,学过篾匠,在武汉做过短工.....帖子主题:奔袭威远堡的创意来自韩先楚还是林彪?
共&1673&个阅读者&
工&&分:7434排&&名:0劳动点:7268排&&名:0发帖数:222
军号:720729 工分:74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奔袭威远堡的创意来自韩先楚还是林彪?
文章提交者:阅江楼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现在一些元帅、将军的传记普遍存在着吹捧传主的倾向。比如大量吹捧韩先楚的文章中都以威远堡战役为例吹捧老韩,说奔袭威远堡是韩先楚的天才大胆构想,但遭到罗舜初等大多数人反对,最后报给林彪,林彪回电”按先楚案实施战斗&。
但是,三纵政委罗舜初的回忆、东野阵中日记和南满军区的电报都说明袭威远堡的构思实际来自林彪。罗舜初关于奔袭威远堡的回忆中说:“在师以上干部会上,多数同志赞成我的想法,少数同志表示,应该按照东总的命令,同时包围四个点。以两个师攻威远堡,一个师包围其它三个点。” 罗的回忆说明以“两个师攻威远堡,一个师包围其它三个点”的构想来自东野总部,韩先楚等少数人当时只是赞同东总的意见。东野总部的命令先于三纵讨论的时间。
罗舜初还回忆道:“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决定把两个方案都报上去,请林彪考虑决定。······· 几个小时以后,先是辽东军区来电,要我们按照林彪的作战部署,以一个师包围西丰、头营子、孤榆树,集中两个师直插威远堡。紧接着,林彪、刘亚楼的急电也到了,内容是要我们以主力包围威远堡,对另外三处敌人各应以一部包围与监视,然后再视情况逐一消灭。”罗舜初的回忆都得到了东野阵中日记和南满军区回电的印证。南满军区当时的给三纵的回电明确指出:“为实现林总二十六日二十一时歼敌部署补充指示如下:三纵除以一个师包围西丰,头营子,孤榆树外,应集中使用两个师直插威远堡。”
可见,军区的指示根本不是一些报告文学说的那样是“按先楚意见办”。相反是“为实现林总二十六日二十一时歼敌部署”,明确把集中主力(2个师)打威远堡看成是总部林彪的指示而不是韩先楚的意见。 东总的阵中日记也记载林刘26日的具体布置:“应以较大兵力控制威远堡附近,先攻威远堡,后攻西丰”。也有27日的回复:“三纵应以主力包围威远堡,对莲花街、头营子、西丰三处各应以一部包围与监视。”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奔袭威远堡首先是总部林刘提出的,得到南满(军区)和三纵新任司令韩先楚的支持,但是罗舜初等多数三纵同志有顾虑,主张先打西丰等地。罗舜初顾虑敌人援军似乎有他的道理,不过敌人的援军与先打哪里有多少关系呢?难道先打西丰,其它敌人就不会增援了吗?此战根据四野战史和罗舜初的回忆,这次东野能全歼敌人一一六师,除了三纵打的好外,还有很多因素。首先,林彪指派一纵阻击敌从四平来的援军也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林彪提前发起战役,否则敌人就跑光了。一个师的敌人被迅速消灭,并不是因为先打敌人师部导致三个团的敌人回援师部时在运动中被歼的,而是三纵暴露了企图导致各处敌人逃跑,林彪提前发起进攻和三纵&全线开展奔袭和追击&拼死追赶才把这些敌人消灭的。这些以前都没人提。尽管奔袭威远堡的创意来自林彪,但也不能否认韩先楚的作用。没有韩司令的坚持,林彪的命令很可能被三纵打折扣。由于韩先楚首先认识到了林彪部署的英明正确,极力坚持才会有后来的结果。这也说明,战争的胜利不是靠一二个英明的统帅就可以取得的,各级军事主官的认识能力、积极主动的求战欲望都非常重要。当然,首先统帅要把有才能有主见的军事将领提拔到适当的岗位。否则,如果统帅的战役计划得不到正确的贯彻,依然会打败仗。四野能够以极高的效率、极小的代价迅速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除了林彪高超的指挥艺术外,也与林彪提拔了一批韩先楚式的能征善战的将领有很大关系。附:阵中日记:秋季攻势命令林彪与刘亚楼电:(一)新六军两个主力师二十五日确已调赴锦州,我军决利用目前有利时机立即发动攻势。(二)作战方针是以轻装奔袭手段,分兵同时包围各处分散之敌,使敌不能集中;我军则一面准备攻城、一面准备打援。四平与开原周围之敌,有收缩阵地动向,故我军决迅速行动。(三)各兵团任务如下:(1)二纵五师应以奔袭方法用主力包围八面城,以一部包围梨树,纵主力加骑兵师向梨树前进。(2)十纵二十八师包围郭家店之敌,防敌退四平。(3)三纵应以奔袭和渗透手段,分兵包围西丰、头营子、威远堡、孤榆树,四纵包围八棵树、貂皮屯,歼敌后与三纵靠拢。(4)三十师、独四师统归方(强)孔(石泉)指挥,奔袭与迂回,同时包围伊巴丹站、伊通,望注意进行侦察,歼敌后参加打援。(5)一纵第一步移平岗,六纵应移二道河子,准备打援,策应各方。(6)炮兵司令部 及炮兵移西安待命。(7)骑兵师到达公主岭东北附近,防止公主岭之敌逃窜并进行翻烧铁路。(四)各担任奔袭部队皆应轻装出发,于二十九日进至距敌八十里以外地点宿营,于三十日拂晓至十二时以前以急行军完成包围。(五)七纵应于二十八日白天出发,向新民、黑山之线前进,担任翻烧新民黑山间之铁路,阻止北返,应力求十月一日赶到,立即大胆实行翻路。(六)第八、九纵队应于二十八日白天向锦州、绥中之间前进,力求三十日到达铁路上破路,并派部队佯攻高桥之新二十二师,以箝制该敌。9月26日十八时,林彪与刘亚楼电:南满三、四纵队包围敌人,具体部署由你们自定,但须防止开原之敌向威远堡会合,因此应以较大兵力控制威远堡附近,先攻威远堡,后攻西丰,望以必要地方武装配合三、四纵作战。9月27日:南满(军区)十二时(致三纵,四纵)电:为实现林总二十六日二十一时歼敌部署补充指示如下:三纵除以一个师包围西丰,头营子,孤榆树外,应集中使用两个师直插威远堡。四纵(欠十一师)围歼八棵树,貂皮屯,并打击由下肥地,尚阳堡之援敌。十三时,林彪与刘亚楼发布命令:奔袭部队完成包围时间改在十月一日拂晓和上午,各部应根据自己具体地点自定出发时间。十五时,林彪与刘亚楼电:三纵应以主力包围威远堡,对莲花街、头营子、西丰三处各应以一部包围与监视。四纵担任包围八棵树,貂皮屯、尚阳堡,然后组织进攻。十八时三十分电:叶赫站,莲花街,孤榆树,半拉山门之敌,归一纵担任包围,三纵负责包围西丰,头营子,威远堡之敌。其它三纵罗二十四时报:三纵攻击,经研究讨论有两个方案:(1)主力在头营子,西丰,以一部相机消灭二道河子敌,并监视威远堡。完成西丰,头营子的歼敌任务后再攻威远堡。(2)应以两个师攻威远堡。9月28日:十七时,林彪与刘亚楼电:总部全部炮兵,须准备协助一,三,四纵消灭老开原以外的全部敌人(包括新开原),你们须于十月二日到达西丰。南满(军区)十九时致三,四纵电:根据林总意图,军区对三,四纵作战方针仍同二十七日十二时电,再补充指示如下:三纵以一个师的主力包围头营子,以一部包围西丰,以两个师歼威远堡之敌师部,四纵任务不变。二十四时,林彪与刘亚楼致八师电:同意十九时电述之部署,但钓鱼台离西丰很近,请特别注意封锁消息。9月30日:九时三十分,林彪与刘亚楼致电各部:我八师昨已完全暴露目标,为防止敌人逃跑,各师皆应立即出发向预定目标奔歼。林彪已经把作战时间,部署,都详细道这份上,真替陷入牛皮门的老韩脸红啊!10月1日:十二时,林彪与刘亚楼致电各部:独二师到达宿营地休息,八小时后即向昌图站及该城前进,以两个团歼昌图站敌,一个团包围昌图城,防敌退开原。二师在现地休息,八小时后向威远堡西北陆家沟、西朗沟前进,准备打由开原向威远堡前进之敌。一师应进到莲花街、欢喜岭,准备打援。二师派得力干部率一个营破双庙子至邙牛哨铁路。五师速插至八面城与四平间切断敌人。三十师、独四师经八小时休息后,继续包围范家屯、大屯之敌,由方(强)孔()指挥。十七时,林彪与刘亚楼致电萧劲光、萧华、程世才:威远堡、尚阳堡之敌,今晚必然突围,三、四纵应严密截断敌退路.10月2日:九时三十分,林彪与刘亚楼致电李天佑、万毅、李作鹏:威远堡之敌被围,一、二师应立即出发,一师进至双城子、马家沟、西朗沟。二师应进至下城子、东朗沟、柴大沟、干家沟协同三纵队围歼威远堡之敌。三师应不顾疲劳,立即向拐磨子前进,协同八师歼拐磨子之敌。四纵应向开原与威远堡之间何家堡子、廖家洼子前进,协同三纵歼敌。十时,三纵致电林彪:九时结束威远堡战斗.附, 罗舜初关于奔袭威远堡的回忆:对作战方案有不同意见,林彪半天内连回三电9月底,在我们结束土改教育,转入练兵运动不几天,接到林彪和刘亚楼签署的命令,准备打仗。命令中指示三纵队要以远程奔袭手段,同时包围国丨民党军第一一六师据守的西丰、头营子、威远堡和孤榆树这四个据点。一一六师隶属国丨民党第五十三军,是张学良东北军硕果仅存的一点老底子,抗战时被定为远征军甲种军,到越南作过战,日本投降后回国到河北保定打内战,刚调到东北不久,和我们还没有交过手。五十三军的军长周福成带着军部和另一个师驻在开原一带,一一六师的师部驻威远堡,三个团分别在西丰、头营子和孤榆树,其中西丰、头营子和威远堡在东西一条线上,距离约四十公里。孤榆树、莲花街和威远堡在南北一条线上,距离约二十多公里。从威远堡再往西南约二十多公里就是开原,往西二十来公里是中长路上的昌图县城。林彪在作战命令中规定了这次作战的总方针:远距离轻装奔袭,同时包围各处分散的敌人,围点打援。如果敌人不增援,就各个击破,消灭被包围的敌人。接到命令后,我考虑,如果我们包围了一一六师师部,敌人肯定会派兵增援,而我们同时包围的是敌人的四个点,一旦敌人派兵增援,打援的兵力明显不足。我又看了一下命令中其它部队的任务,都安排了奔袭目标(他们都是一个纵队包围一个团,只有三纵是奔袭包围一个师)。唯有一纵和六纵的任务是准备打援,策应各方。六纵的位置在四平以东,中间隔着一纵,我们指望不上。而一纵在夏季攻势时打四平打得很艰苦,一直在休整,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他们的待机位置远在我们北边几十公里以外的四平附近。临时调他们南下为我们打援不一定来得及,况且他们的任务是策应各方,并没有明确只是策应三纵,如果在四平以西作战的二纵需要的话,他们还要牵制四平的敌人,策应二纵,那我们就更指望不上了。于是我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围点还是打援,一切只能靠自己了,对于威远堡的敌人师部不妨以一部兵力先把它监视起来,看住它,不让它跑了,但又不惊动它,免得它呼叫援兵,而以主力先将西丰等地的敌人消灭,并相机消灭威远堡外围的敌人。最后再以优势兵力攻威远堡。那时,即使敌人来增援,我们也有足够的兵力对付,可以从容不迫。在师以上干部会上,多数同志赞成我的想法,少数同志表示,应该按照东总的命令,同时包围四个点。以两个师攻威远堡,一个师包围其它三个点。于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焦点在打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上级让我们同时包围敌人,就会考虑打援的问题。我说,从命令上看,一纵、六纵的任务是策应各方,万一各方都需要,派不出为我们打援的兵力怎么办?我们只好自己考虑安排打援的兵力。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决定把两个方案都报上去,请考虑决定。我很快就把电报写好,发了出去。我记得电报的言辞比较激烈,为的是能引起林彪的重视。这时,已是午夜以后了。几个小时以后,先是辽东军区来电,要我们按照林彪的作战部署,以一个师包围西丰、头营子、孤榆树,集中两个师直插威远堡。紧接着,林彪、刘亚楼的急电也到了,内容是要我们以主力包围威远堡,对另外三处敌人各应以一部包围与监视,然后再视情况逐一消灭。电报还说,第一步在抓住分散的敌人,以免其集中。关于如何打援的问题,电报中没有说,看来林彪对于我们能否抓住敌人信心不足,他担心万一我们抓不住敌人,打援的部队白跑一趟,看样子他是想把打援的部队抓在手上,担任奔袭的部队哪个真正抓住了敌人,他再根据情况把打援的部队派过去。他这样考虑自然有其道理,在东北战场上,敌人掌握了优越的交通条件,兵力转运灵便,随时可以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或增援被我攻击的点。我们过去曾经吃过亏,这也是林彪为什么要用远程奔袭的办法去抓住分散之敌的原因。但是,等我们真的把敌人抓住了,再派出增援部队打敌援军,敌人有优越的交通条件,我们只有两条腿,时间上是否来得及?不知道林彪是否想过这个问题。大约又过了三个多小时,林彪、刘亚楼又给我们发来一封电报,在这封电报中,林、刘对原来的部署进行了调整,通知我们说,莲花街、孤榆树那一个团的敌人划归一纵包围与消灭,三纵只负责包围与消灭西丰、头营子、威远堡的敌人。看来,林彪还是认真考虑了我们的意见,把威远堡以北的孤榆树、莲花街这个方向的敌人交给一纵就近去包围,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应变能力加强,而且在兵力对比上取得了优势。到了晚上9、10点钟的样子,林彪和刘亚楼又给我们来电了,这是半天之内的第三次电报,内容是命令一纵以一个师留在四平外围,两个师过至孤榆树,另以一个师出昌图,包围、监视或单独歼灭昌图守敌(独二师长期配属一纵,因此共四个师)。威远堡西边的昌图,是我们担心敌人可能前来增援的一个方向。林彪的这份电报中虽然一字未提三纵,但他这一系列调整,都与我们有极大关系,终于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决定以一个师奔袭包围威远堡,一个师奔袭包围西丰和头营子,另以一个师插到开原、威远堡之间担任警戒。方案报上去以后,林彪又发现问题了,他这个人考虑问题很细,他最担心的是把敌人吓跑,无功而返。他一对照地图,就觉得八师的集结出发地域离西丰近了,容易走漏消息。就给我们发电报,提醒我们注意。结果真让林彪给说中了,八师出发不久,就被敌人发现了,暴露了我们的意图。于是敌人像惊弓之鸟,相继逃跑收缩。一看这种情况,林彪果断决定,作战时间提前一天,全线开展奔袭和追击。由于刚刚进行了忆苦和土改教育,部队士气旺盛,九师路程最远,一夜赶了一百四十多里,没有掉队的。七师边打边走,动作也很快,终于把敌人分割包围在威远堡地区。八师也抢在敌人前面,袭占头营子,把从西丰西逃的敌人一个团围堵在拐磨子。当我们对威远堡发起攻击时,四平的敌人立即乘坐七八十辆汽车南下增援,在昌图以北遭到一纵的阻击,双方发生激战,直到我们把威远堡的敌人全部歼灭,敌人的援军也没能突破一纵的防线。这一仗,我们在一纵的配合下,全歼了国民党军一个师。战后,林彪向各纵队和各师发通报,说担任攻击西丰的部队由于奔袭出发地距敌过近,进入时间过早,停留时间过长这三个缺点而过早暴露我军企图,以致敌人自动撤退。同时他又表扬我们包围攻击坚决迅速,将敌人在威远堡全部歼灭。他对我们表扬不过火,批评不讲情面,分析透彻,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对我们后来制定作战方案很有益处。
延伸阅读:
本帖已赚工分: 36本帖已赚金币: 0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奔袭威远堡的创意来自韩先楚还是林彪?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工&&分:7434排&&名:0劳动点:7268排&&名:0发帖数:222 军号:720729 工分:7434
左箭头-小图标
顶一下(&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奔袭威远堡的创意来自韩先楚还是林彪?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林彪的班底----林彪的班底-----一个真实的黄、吴、李、邱_白马茶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45贴子:
林彪的班底----林彪的班底-----一个真实的黄、吴、李、邱收藏
林彪的班底----林彪的班底-----真实的黄、吴、李、邱               奇特的组织    维护林彪地位的组织叫军委办事组,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可以说是军队的文革小组。    文化大革命进入高峰的标志是两次组织变更:第一个标志是中央文革小组代替中央政治局,这个在文化大革命篇章里说了。第二次组织变更就是中央军委办事组代替中央军委。只不过军委办事组没有中央文革小组那么显眼,没有干那么多荒谬的事情而已。毕竟都是军人,异想天开的事情少些,相对靠谱。    一九五四年,抗美援朝结束之后,一切转向正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即九月二十八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军委,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二人组成,就是未来的十大元帅加上毛泽东和邓小平。两天之后,军委设立了秘书长,由黄克诚担任。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黄克诚等人挨批,军委改组。新军委扩充为二十一人,军委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为林彪、贺龙、聂荣臻;罗瑞卿大将为军委秘书长,苏振华上将、肖向荣中将为副秘书长。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由林彪(兼国防部长)主持。当时国防部的十位副部长,除了南京军区司的许世友上将和廖汉生中将之外,其他八位都是中央军委委员。    随后一系列政治运动,基本上没有冲击到军委,只有小的调整。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军委发生最大的事,就是谭政大将被错误批判。文化大革命打响之前,作为第一炮,罗瑞卿被拿下。罗瑞卿当时除了是总参谋长,还是国防部副部长,还是军委秘书长。相当于说,是军委经历一次地震。    地震之后,军委再一次调整,一九六六年一月分增补陈毅、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五月二十三号,中共中央决定叶剑英兼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日后叶剑英也在二月逆流中被批判。文革闹起来之后,毛泽东主张不再设立军委秘书长,理由:“秘书长是个怪物。秘书带个长,放屁真是响!黄克诚、罗瑞卿都没有干好,以后,军委不要设(秘书长)了,国务院留一个。”军委秘书长原本是要处理日常事务的,也就是干活的。没有那个职位不要紧,活得有人干吧。    作为军委负责人的林彪就换一个名字,叫军委办事组,代替原来军委秘书处。但是那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职务取代。当时文革风暴正猛,军委老帅们挨批的挨批,在家写检讨的写检讨,没有时间、精神、客观条件执行权力和履行义务。    ——大权基本上被军委办事组拿去了。    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军委办事组由吴法宪(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叶群(林彪办公室主任)、邱会作(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张秀川(海军副政委)组成,吴法宪负责领导。时间是一九六七年八月十七号。    一个月之后,经周恩来提议,中央文革决定,由代总长杨成武兼任组长,吴法宪任副组长。成员又增加了李作鹏,和其它几位(相当于群众演员)。按照当时的游戏规则,军委办事组还是军委下属分支,接受军委领导。但是军委老帅日子相当不好过。代总长杨成武按规矩办事,该请示老帅们还是去请示,该向老帅们汇报工作还是去汇报。然后——杨成武被打倒。中间涉及到杨、余、傅事件,这个在周恩来篇章里谈。    当时讨论继任者时,毛泽东比较倾向于皮定均。林彪没有接话,沉默许久之后提议黄永胜出任总参谋长。毛泽东也没反对,还说了一句:永胜、永胜,永远胜利。最后说:那就让黄永胜干吧。林彪表示:让黄永胜代理一段。毛泽东说:“你觉得行,就不用代理,直接干吧。”于是,黄永胜出任总长,同时兼任军委办事组组长。    这样军委办事组就成了林彪团队的天下。    一九六八年三月二十八号,毛泽东和林彪接见黄永胜、吴法宪、温玉成时说:军委就是办事组。四月一号,吴法宪宣布:军队重要文电,今后不再抄送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刘伯承等军委常委。五天之后,黄永胜在谈话中说:“今后打电报找办事组和林副主席,军委常委不执行权力,办事组代替军委常委。”从此之后,彻底架空了中央军委。正如之前中央文革小组架空中央政治局。而且办事组的几个新兵还写了一篇大作,叫《“二月逆流”反党集团在军内活动大事记》,作为整人教科书,去搞臭军委常委。    由于黄永胜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拉链,以至于很多人对他有意见。其中意见最大的是他老婆项辉芳,曾经给林彪和叶群写信揭发过黄永胜。黄永胜当时参谋长和军委办事组长之后,那些花边新闻传播更广了,甚至传到毛泽东那里。某次开会,毛泽东突然对林彪、周恩来、康生说:“听说黄永胜的生活作风不太好。”    林彪听了吓一跳,赶紧为黄永胜辩解:“用这种东西搞臭人是流氓的做法!我看是詹才芳搞的鬼,要不就是韩先楚。”詹才芳和韩先楚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四野扬名立万的猛将。他们和黄永胜之间有竞争关系。林彪是旗帜鲜明的支持黄永胜。    军委办事组成立之后干过两件事,第一,整人,这个前面说过了;第二,准备战争。但两者的作用是一致的。整人是为了抓权,战争也是为了抓权。    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边境常常擦枪走火,还在珍宝岛发生冲突。当时中央军委内部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军委办事组的意见:认为苏联发动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极大,战争危险迫在眉睫。另外还有一个小组,以陈毅牵头,有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参加的国际形势研究小组。几位老师虽然挨批写检讨,但本性不改,依然对战争和国家前途关心。他们得出的结论: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对方马上就要开始向中国大举进攻。因为当时世界的主旋律是苏美争霸,争夺的焦点在欧洲。苏联不可能拿出全力进攻中国。中国应该一方面要做好战争准备,用谈判方式进行斗争,用外交解决问题。几年之后,中美建交。    但最后还是军委办事组的意见占上风。因为人家有实权嘛。军委办事组落实林彪的要求:“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那个结果是很严重的。因为按照那个要求,就要大规模扩大军工生产。军费比例大幅度增加。中国那个时候都在搞文化大革命,没有心思、没有钱去搞那些。但是搞军工生产,就可以增加人事调动,就可以在调动中增加新的人手,扩展自己的势力。那些老帅们分别被疏散到各个地方。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八号,纠结九届一中全会通过的军委办事组成员名单:组长:黄永胜;副组长:吴法宪;成员(按姓氏笔画为序):叶群、刘贤权、李天佑、李作鹏、李德生、邱会作、温玉成、谢富治。    看看吧,这张名单一共十个人。四大野战军中,第一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出身的没有一个。第二野战军的有两个,李德生和谢富治。其中谢富治是当时的公安部长,国家机器的重要一员,参与其中理所当然。李德生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亲自放进去的,日后自有妙用。其余八个人基本上都是林彪的人。其中,李天佑将军去世比较早(一九七零年),温玉成将军又被打倒了。刘贤权不是中央政治局成员,且长期在外任职。    如此以来,军委办事组基本上就是叶群和四大金刚,林彪的肢体。他们和林彪一样,都站在文革之风中,逆风而上,先到人生巅峰,再到人生谷底。                       林彪的肢体    文化大革命暴走,灵魂人物当属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毛泽东的左膀右臂,江青勉强也算一个。他们分别又有自己的力量和团队。    江青的团队是文革小组里的那些秀才,文革吹鼓手,表面上红红火火,经常没事找事、把左右两派得罪一遍,实际上没有多少实际力量,靠毛泽东的支持方才得以存活。    周恩来身边围绕着一大群老人家,经常被敲打,看起来惨兮兮的,实际上能量极大。毛泽东刚刚离世,就把江青一伙收拾了,干脆利索。    林彪也有自己的班底。军委办事组内,林彪就是灵魂。林彪的耳目是叶群。    叶群之外则是肢体。林彪的肢体就是所谓的四大金刚,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几个人。这几个人共同特点。    特点之一:四野出身,林彪铁杆。    四大野战军中四野规模最大,人员最多,装备最好。四野出身的高级将领比比皆是。五五年评军衔,只有四野两位元帅,林彪和罗荣桓,占十大元帅的五分之一。大将有三位,黄克诚、肖劲光、谭政,占十大将军将近三分之一。 上将十九位,占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三分之一。中将五十七位,占开国中将一百七十七位三分之一。这还没算早死的陈光、高岗。还没算转业的那些人,如陶铸。其中很多是跟着林副主席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四大金刚也一样,清一色四野出身,跟着林彪征战沙场。——这就是林彪的实力。    特点之二:级别不高,资格不老。    那些人中,四大金刚处于哪个位置呢,级别最高的是黄永胜,上将。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几个人也就是中将。即使上将里面,论资格老,肖华当仁不让;论战斗力,李天佑、韩先楚那些人都没得说。也就是说上将里面黄永胜并不是最优秀的。而且黄永胜本人缺点很显著,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拉链。    特点之三:他们家庭条件都不好。都需要闹革命生存。    四个人中间,只有黄永胜是湖北人,跟着罗荣桓参加秋收起义。其他三围都是江西人,朱毛井冈山会师之后扩充的。有趣的是,四个人年龄相当,年纪最大的黄永胜是一九一零年出生,最年轻的吴法宪是一九一五年,另外两个是一九一四年的人。他们参加革命时都是十六七岁的年纪,都是为了要吃饭生存。当初参加革命那会,他们都是一腔热血,谁也没想过将来会成为所谓的金刚。    同时四大金刚又各有特点:论战功,黄永胜排第一;论功能,吴法宪排第一;论心机,李作鹏排第一;论残忍,邱会作排第一。                   特点鲜明的黄永胜     黄永胜一辈子有三大特点,打仗、玩女人、整人。    打仗就不用说,从秋收起义开始,到井冈山历次反围剿,到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甚至抗美援朝,基本上都有过精彩表现,勇猛凶悍程度不逊许世友。他的开国上将的军衔完全是打仗打出来到的。战场上的黄永胜还有一点和许世友类似,就是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悍。当然,那年头能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将军都强悍。不强悍也走不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但黄永胜是悍将中的悍将。他可以手持双枪打天上飞鸟,所谓百步穿杨不过如此。近身搏斗能单挑好几个。广州军区司令员那会,还在一次部队训练中表演过五十米开外飞刀削树叶的绝学。如果不是政治上出了问题,应该和许世友一样成为“传奇”。    玩女人是黄永胜一辈子的污点。不管战争多么环境多么困难,生活条件多么艰苦,都改变不了黄永胜找女人的习惯。抗战关键时刻,黄永胜还有时间和精神与一个地主的女儿打得火热。聂荣臻看不下去,把他好好教育一番。解放战争共军挺近东北。当时的黄永胜已经是热辽纵队司令员,高级将领了,狗改不了吃屎,继续找女人,搞出丑闻。老上级罗荣桓特意把黄永胜拉过去大骂一顿:这么大年纪,这么高职务,还是不改,还是不要脸了?    据说那是罗荣桓在东北最大一次动肝火,可见黄永胜的能耐:玩女人和打仗一样在行。咋一看还以为是跟高岗混的,其实他是清教徒林彪的跟班。也许是精力太过旺盛吧,其实可以学学人家许世友嘛,多喝点酒,少造点孽。    黄永胜是四野猛将。但是四野猛将并不是黄永胜一个。能和他匹敌还有好几个。像刘亚楼、李天佑、韩先楚、邓华、洪学智等人都不在他之下。他所以能成为林彪的四大金刚之一,关键还是在第三点,政治能力,或者说整人。    共军里面很多将军相当有趣。许多政委出身的人打仗一点都不含糊,粟裕将军就是杰出代表。而有些司令出身的人,搞斗争则是技高一筹,比如黄永胜。    第一次庐山会议上,大家都对彭德怀群起攻之。黄永胜意识到机会就在眼前。同为四野出身的钟伟将军不顾压力替彭德怀辩解疑难时,黄永胜意识到机会来了,出动出击。除了攻击彭德怀之外,还把火力集中在彭德怀“司令部”成员之一,老同事邓华身上。黄永胜主持一个小组开会,搞邓华的关于“反党反毛主席”和“军事俱乐部”问题。    第一次开会时,大家是老同事,黄永胜还留点余地:“你现在还不是反党,把问题讲清楚就行了。”可是搞出的材料没能让领导满意。据说是林彪看了《会议简报》上对邓华问题的提法表示不满。黄永胜立马意识到自己该怎么做了:主持第二次批斗会时,声色俱厉地说道:“你已经走上了反党反毛主席道路,老实交代你的反党反毛主席罪行。”    给人家扣帽子当然要有证据。邓华本来就是冤枉的。随便安点其它“罪名”,邓华也可以接受,但是让他去“反党反毛主席”,打死也不干。邓华也是毛泽东思想忠实的捍卫者,也是毛泽东的铁杆粉丝。    黄永胜也懂得那个道理,他很快亮出自己的逻辑:“高(岗)、彭就是个反党联盟么,彭、黄也是个反党联盟么,高、彭联盟中你是个成员,彭、黄反党集团中你是个重要成员。你的错误性质就是反党反中央的。”其他人马上附和:“实质上是这样,不承认不行。”    这个逻辑本来就很混蛋。邓华有口难辩,流下了伤心的英雄泪。朝鲜战场上铁打的汉子,竟然在会场上流眼泪,可见斗争之残酷。可见黄永胜整人扣帽子水平之高超。黄永胜当然不会在乎邓华的眼泪。他完成了任务,赢得领导赏识,为日后升迁,整人更多奠定基础。    此外黄永胜还有一个政治表演者的必备素质——会做人。所谓会做人,实际就是站队问题。文革开始之际,黄永胜是广东军区司令员,也少不了被批。在“揪军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狂潮中,广州“红色造反者”一派的造反派猛批黄永胜反对中央文革,还写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件:敦促黄永胜向毛主席革命路线投降。    黄永胜当然很生气,向来都是他去修理别人,没有被别人修理的经验。斗争经验丰富的他没有向其他人一样低头,而是主动出击:黄永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大声向江青喊:希望中央文革多听毛主席的话,特别是江青同志要多听毛主席的话!    他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当然没有。为啥要“江青和中央文革听毛主席的话”呢,原因很简单:毛泽东让林彪做接班人。江青和中央文革虽然对林彪很尊重,绝不是没有自己的打算。那也是日后第三次庐山会议导火索,林彪的悲剧因素之一。    黄永胜其实间接向林彪表达忠心——眼中只有林彪。做得如此彻底且不漏痕迹,难得。    不久之后,黄永胜达到人生巅峰,成为解放军总参谋长。那可是解放军的核心位置。看看之前的各位前任,徐向前,聂荣臻,粟裕,黄克诚,罗瑞卿,级别分别是元帅和大将。罗瑞卿之后,杨成武代了几天,之后就是黄永胜。也就是说除了没能转正的杨成武,黄永胜是第一个以上将级别的总参谋长。当时十大元帅九个还在世(罗荣桓去世),十大将军九个在世(陈赓去世)。    黄永胜能当总参谋长,是因为林彪。林彪看上黄永胜,是因为黄永胜站队精明。黄永胜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和江青划清界线。他那是火中取栗。取得荣耀,也将带来灾难。至少从当时看,他是成功的。而在当时那种风气之下,他也不可能想太多。因为一步走错,甚至走慢一点,都可能被造反派搞得很难受。许世友就是一个例子。还是毛泽东心腹呢,依然被一群小年轻从南京追赶到北京。当然黄永胜也是毛泽东的干将。他的名字就是毛泽东改的。他跟毛泽东的时间比林彪还要长很多。正因如此,林彪九一三出逃时,黄永胜也基本上不知内情。    黄永胜有多成功呢,看看那个“李必达事件”就知道了。    刚建国那会,人才奇缺。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不像现在这般臭大街,都是香饽饽。广州军区政委陶铸磨破嘴皮子才要了一百多个大学生,分配到机关单位。其中就有李必达。李必达是个文艺青年,擅长诗书绘画。黄永胜虽然是半个大老粗,就有半吊子大老粗的习惯,喜欢附庸风雅,看上李必达,有意提携。李必达虽然是文艺青年,却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特点,狂热崇拜毛泽东。黄永胜和江青划清界线之后,私下里常常议论一番江青。    李必达在旁边,常常听到那些议论。李必达觉得黄永胜如此这般议论伟大领袖的夫人似乎不妥。就写信揭发黄永胜。李必达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信交给了当时的北京卫戍区司令的温玉成。温玉成把信转交给了林彪。然后,李必达就光荣的进了广州军区监狱。    ——那就是黄永胜当年的实力。李必达的行为固然不怎么样。但是一封检举信能把自己送进监狱,可见黄永胜走红到何种程度。原因很简单,林彪需要忠心耿耿的黄永胜作伪他在总参的代言人。正如毛泽东需要林彪在军方代言一样。    李必达还算比较走运的。仅仅在监狱一直呆到九一三事变之后。而且李必达成了反对林彪集团的“英雄”。只是他那英雄比较尴尬。因为他揭发黄永胜议论江青的那些事,事后看起来都是事实。所以李必达的英雄也比较尴尬。世事往往就是这样尴尬。    那么走上人生巅峰的黄永胜又在干嘛呢,具体说,也没干啥。如果是林彪站在毛泽东巨大的阴影里。那么黄永胜则是站在林彪的阴影中。和他一起站在那里的,还有几个人。
                  多功能的吴法宪
    如果说黄永胜是会做人的司令,那么吴法宪就是能打仗的政委。    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整体被动情况下红一军团打了几个漂亮仗。吴法宪所在的二团伤亡很重,但他始终冲锋在前,而且没死,很幸运。后来每当作战艰苦时,林彪总是让二团顶上去。二团总是能完成任务。林彪对二团青睐有加,视吴法宪为虎将。另一个例子是飞夺泸定桥。吴法宪和全团一起强行军按照既定时间抵达。战斗中吴法宪率先冲锋,手指被弹片切掉两根,简单包扎后,继续冲锋。吴法宪表明,政委也可以很猛。    吴法宪一开始就跟着林彪干,林彪死党。林彪很看好他。虽然四野之中猛将如云,吴法宪并不拔尖,但一直得到林彪的信任。因为林彪的信任,吴法宪才能进入空军系统,最后成为空军司令员。实际上吴法宪应该是替补,刘亚楼的替补。四野之中,林彪最看好的人是刘亚楼上将。刘亚楼早逝,肖华没有跟林彪走,吴法宪才得以上位。    陆海空三军,空军是最后成立的兵种。空军历史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有的。共军直到一九四九年之前基本上都没有空军。共军闹革命、打江山,主要靠两条腿。所以说共军两条腿能打赢国军绝对是一个奇迹。    共军战争年代没有空军不代表不重视空军。战争一结束立马筹建空军。早在开国大典之前,毛泽东就写信给周恩来,要建空军。周恩来立刻动手去搞。结果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肖华为政委。二位都是四野系统。    看看司令和政委的组合就知道空军是四野的菜。四野原本就是井冈山老底子,又在四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算是精锐中的精锐。空军虽然是一个新组建的兵种,战争中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激动灵活,反应速度快,效率高。    应该说从那时候开始,毛泽东就有意扶植林彪。只不过后来朝鲜战争中打断了那一切。那个路子直到第一次庐山会议之后再接上。林彪把吴法宪推入空军,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吴法宪一直以来都很可靠,很听林彪的话,政治上没有问题;另一个理由是脾气好。    吴法宪在空军的职位是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来肖华去了总政,吴法宪就成了空军政委。刘亚楼是典型的军人,作风强势,在空军一言九鼎;脾气比较暴躁,爱骂人。吴法宪脾气很好,而且一直是刘亚楼的下级,对刘亚楼比较尊重。刘亚楼也享受那种尊重。所以二人关系挺好,简直是天生一对。空军干部被骂了就来找吴政委,政委就劝说一下。对司令不满意的,政委帮忙转达。    一九六五年,刘亚楼病逝。吴法宪随即升级为空军司令员。毫无疑问,也是林彪的力量。因为林彪要把空军抓在手里,没有比吴法宪更为可靠且听话的人选了。    林彪对吴法宪说:“空军司令员这个位置,许多人想干,我推荐你干,先不要出去讲。”林彪不对吴法宪说这些话,吴法宪也知道他当空军司令员是林彪的作用。所以吴法宪对林彪有感恩之心。他曾经对自己的老婆说:“我这个空军司令员是林副主席叫我当的,真正的空军司令员是林副主席。他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吴法宪对林彪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那是绝对尊重。因为吴法宪本质上还是军人。军人都崇敬战场上的强者。林彪就是那样一种人。吴法宪清楚的记得,井冈山后期,还有长征时代,多少次陷入死地,都是依靠林彪走出绝境。所以吴法宪对林彪的崇拜那是如同滔滔江水啊。正是因为他对林彪的崇拜,才导致对林彪的盲目跟随。    在林彪的班底中,吴法宪功能最多。    林彪让吴法宪干啥,吴法宪就干啥。比方说罗瑞卿问题上。叶群去告状。那些玩意很大一部分是无中生有。但是叶群说,吴法宪可以作证。吴法宪就去作证。不仅作证,还绘声绘色地说,罗瑞卿曾要刘亚楼转告叶群四条意见,大体意思是林彪身体不好,早晚要退下来,要放手让罗总长管军队。刘亚楼都死了,还把刘亚楼拉出来搞一个死无对证。    因为吴法宪的功能,空军成了林彪的私家花园。在那个花园里,有一个小主人叫林立果。吴法宪那一套,很难说是帮林彪还是坑林彪。事后很多事实表明,如果不是林立果那毛头小子瞎折腾,林彪或许是另外一个结局。    第三次会议之后,林彪危机,需要有人扛炸药包,也是吴法宪出来写检讨。
                      军方官僚
    四大金刚很多相同点,却又各不相同。黄永胜原本是将军,日后是在政治斗争中卖力而巧妙的正在表    演成为林彪心腹,进而走上总参谋长位置上的。吴法宪可以说一直以来就是林彪的心肝宝贝。同样是林彪心肝宝贝的,还有李作鹏。    林彪把吴法宪安排到空军时,把李作鹏安排到海军中上班。    李作鹏也是政委出身,但是和吴法宪不同,他更像一个官僚,心机很深。    李作鹏读过几年书,加入红军之后,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向领导提意见,算是重点培养对象。他的级别一直是、什么处长、什么科长、参谋长之类,算是在军队机关单位工作的文职人员。李作鹏的经历不像共产党,更像国民党出身的军人。    共产党的将军基本上都是在前线摸爬滚打,一边打仗一边摸索经验。很少像李作鹏那般搞教育出身。李作鹏在井冈山加入共军时有一定文化,属于稀缺货,重点培养对象。李作鹏本人也勤于学习,热心干事。经过井冈山和长征考验后,李作鹏更加成熟,成为一个人才。所以到了延安就被调到抗大上班,去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且当上了基层干部,级别相当于班主任的小队长。要知道能进抗大学习的都是战场上高人。李作鹏能当一帮战场高人的小队长,个人素质当然也不会差。当时林彪是抗大校长,对李作鹏印象不错。日后林彪出任一  一五师师长,就把李作鹏带在身边,让他当侦查科长。    后来林彪受伤出国,李作鹏跟着部队一起去了山东,一直搞文职工作。但是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被日军的毒气弄瞎了一只眼睛。所以此后李作鹏一直带着黑墨镜。不是耍酷,而是需要保护那只眼睛。抗战胜利后,李作鹏跟着罗荣桓去了东北。在那里他又碰见林彪。在林彪手下,他有了领兵打仗的机会,出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第十六师师长。随后队伍扩大,李作鹏变成六纵队司令员。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练兵能力。因为六纵队大部分是新兵,需要训练。    李作鹏在东北也有不错的战功。由于当时猛人太多了,他并不起眼。但是并不起眼的李作鹏还是进入林彪的视野,在海南岛。李作鹏率四野王牌四十三军抵达雷州半岛,接下来和韩先楚联手,解放海南岛。    当时国军处优势,共军处弱势,因为中间有大海,共军没有军舰,只有木船,而国军有军舰掩护。那种的情况下,共军实施海南岛登陆作战,实在是兵行险着。但是在那种情况下,共军成功了,而且消灭大部分国军,迅速解放海南岛,打得非常漂亮,创造了战争史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李作鹏作为主要指挥官之一,得到林彪另眼相看。战争结束,林彪让李作鹏干起了老本行,担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校长。后来又担任了一系列校长。转来转去都是文职,都是搞教育。情况到一九六二年发生了变化。    第一次庐山会议之后,林彪取代彭德怀主持军方。需要有可靠之人在各个部门。当时海陆空三军中,海军和空军都是新军种,建国之后组建的。第一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只是上将。海军稍微好一点,第一任司令员肖劲光为大将。当时情况下,海军和空军都比较薄弱。但是也需要人。吴法宪已经在空军中落地生根。那么海军呢,林彪想到李作鹏。    一九六二年,林彪推荐李作鹏担任海军副司令。李作鹏在海军的功能和吴法宪在空军一样:凡是听林彪的指示。只要林彪有需要,无条件满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满足。比方说同样罗瑞卿问题,叶群让空军的吴法宪作证。同时叶群也打电话给李作鹏,让他从“海军的角度”写点材料证明叶群的论点:罗瑞卿有野心,想当国防部长,正在组织新班子。李作鹏也和吴法宪一样,选择了顺从,向叶群表示:我决不会做对不起林彪的事情。    文革初期,批斗军内一小撮时,李作鹏受到冲击,林彪得知情况后说:我活着不准反对李作鹏,我死了也不准反对李作鹏。这个诺言只完成了一半。他活着是没人再批判李作鹏了。但是他死后,李作鹏还是挨批了。    正是在林彪的担保,李作鹏跟随林彪更紧密了,晋级到四大金刚之行列。对林彪和李作鹏而言,遗憾的是李作鹏始终没能当上海军司令。肖劲光在海军司令位置上摇摇晃晃,就是没有倒下。李作鹏用尽全身力气也没用。    原因很简单——毛泽东信任肖劲光。
              “红小鬼”和“鬼”
    邱会作一直是搞政委的。他能干很多事,包括搞墙报,写标语,编快板,演活报剧,唱歌,每一样他都能组织得起来,而且自己带头干。当初在陕北,邱会作因为善办事,能周旋,会说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均呼之“红小鬼”。    邱会作原本和林彪没啥关系。加入革命队伍之后,因为为人机灵,进入中央领导视野,没像其他人一样去前线,而是留在后勤工作,彻底的文职工作。    直到解放战争,邱会作去东北野战军,由文职转入行伍,才有了和林彪见面的机会。邱会作参加了东北战场上的历次重大战役,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出色。特别是阻击廖耀湘兵团,邱会作把指挥所前线的一条大雨冲刷出来的沟里。炮弹倾泻而来,身边不时有人伤亡,邱会作冒着炮火,坚持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表现堪称英勇。    邱会作和黄永胜一直是搭档,第八纵队是搭档,后来四十五军也是搭档,再后来十五兵团还是搭档。与黄永胜不同,邱会作与林彪的历史渊源要浅得多。直到辽沈战役开打之后,邱会作才在四野指挥部首次见到林彪,第一次谈话。    整个战争年代和林彪都没特殊关系。    但是邱会作是那种为人机敏,善于随机应变的人,早期的放牛娃出生参加革命却可以混到首长眼中的“红小鬼”。多年从事军队的后勤工作,练就了精于盘算的本领。对于时局和人事的揣摩已经有很深的造诣。    林彪主持军委工作后,需要在各个部门安插人手。他手下能打仗的人很多,善于搞后勤的却没多少。于是就让关系不是很深的邱会作担任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也是精明之人,自然知道谁提拔了他。对林彪也有感激之情。    真正使得邱会作铁心追随林彪的,正是文化大革命。    邱会作和黄永胜性格不太一样,属于互补,至少有一点是相似,就是好色。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对那一套还不能容忍。文革之风刮起之后,邱会作自然就惨了。    当时邱会作被造反派抓住,享受经典的疲劳战、车轮战。直接把他在总后礼堂批斗到昏厥过去。危难之际,又是林彪伸出温暖的手。当时林彪批示:没有我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命令,邱会作不许下西山。    但是林彪依然没能保住邱会作。三个月之后,邱会作接到中央文革小组的命令,被迫从西山回到总后机关,迎接更为残忍的批斗。过程:罚跪、坐喷气式都是基本的,肋骨被打断一根肋骨,肩胛骨骨膜、两片肌肉断裂。    邱会作老婆胡敏几次电话向叶群求救。叶群也觉得邱会作挨批是应该的:“邱会作小姘头一大串,现在人家都起来揭他,叫我们怎么说!”主要情况还是,邱会作当时还不是林彪的心腹。更好色的黄永胜也没有怎么样嘛。    最后邱会作实在没办法了,给林彪写呼救信:“向林总求救!今后仍同过去一样,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坚决跟着林副主席走!”据说信写好之后夹在裤子里,最后找到机会送出去的。林彪接信后,立刻与陈伯达共同签署一道手令:“立即将邱会作放出来,不得自由拘留。”   几天之后,叶群拿着林彪手令到总后大院,将邱会作救出。后来邱会作在日记中写道:“日零点40分,是我新生的时刻,是我一辈子、是我妻子儿女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时刻。我听到‘林副主席办公室派人叫我去’,我就知道得救了。抑制不住的感动从内心里像炸弹一样爆发出来。”有写道:“为我事林总亲自挺身而出,并派夫人来接,以我所知全军还是头一份。写到这里,我又不能不感动,不能不流下温暖的热泪。”    从此之后邱会作将全部政治赌注押到林彪身上。    邱会作那事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后林彪和江青大吵一架。其他的几个老帅更为愤怒,直接去大闹怀仁堂了。正因如此,大闹怀仁堂的谭震林给林彪写了那样一封“准备牺牲”的信,希望林彪出面和中央文革斗(详情参照文化大革命篇)。    由此可以看出。四大金刚之中,黄永胜虽然能征惯战,实在是因为自身政治选择投靠林彪;吴法宪和李作鹏是出于对林彪的知遇之恩;邱会作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感激林彪伸出的温暖的手掌。四个人相当于林彪的四肢,分别延伸在陆海空三军内部。    但此事对邱会作影响很大。得到权力之后的邱会作疯狂报复别人。四大金刚都有整人,要说整人之狠,谁也比不上邱会作。    或许是文革初期被折磨太狠了,邱会作心理上有点不正常,得到机会之后变本加厉折磨别人。在邱会作看来:光说理是不够的,必须向敌人专政。对那些拒不交代的人就没办法吗?应当是有办法的。邱会作在总后规定了总的办案方针,三狠方针。听这名字就够唬人的。哪三狠呢?分别是:狠斗,狠审,狠专。    狠斗:坚决打击他的反革命态度。    狠审:可以连续多少天进行审讯。    狠专:敌人拒不交代就整他。    在三狠方针下,总后进行了很多种审讯创造。仅摧残人身的刑法就达50多种。比方说车轮战:日夜连续审讯,不让休息。比方说打反骨:用棍棒打后颈骨。比方说吃元宵:集体拳打。还有坐高低凳、打嘴巴、烟斗烧踝骨、头顶大碗、烟头烫嘴、限制喝水、逼喝脏水、电击等等。其惨绝人性之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原总后军械部副部长梁冰反对邱会作遭到关押。在关押期间,梁部长遭受了二十多种刑罚。在车轮战中,最长的一次连续审讯达十七昼夜(超出人类极限)。残酷折磨下,致使梁冰身体致残,半身不遂。    邱会作在亲自在总后后专案会上指示:“心要狠,对敌人要残酷,斗争手段是专政的手段;对敌人要连续审讯,几天几夜地干;必要时手铐脚镣都戴上”邱会作指示:““我看四斗、五斗、六斗都可以,要死的,不斗他也死;不死的,斗他也不死,十六条并没规定要赔命嘛!”    在邱会作的操控下,总后私设监狱,刑讯逼供,从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一年,直接制造十七个反革命集团(仅仅总后哦),迫害干部群众四百多人。其中八人被迫害致死,如汤平。日后在法庭上。邱会作亲自向汤平妇人下跪认错。很多人落下残疾,如梁冰。    邱会作迫害的人中,最特殊的一个是傅连璋。因为他是毛泽东的人。    即使如此,邱会作也敢动手。不是他吃了雄心豹子胆。而是傅连璋涉及到一段很隐秘的事,就是关于林彪是否有吸毒问题。    傅连璋生于一八九四年,福建人,家庭条件不怎么样,很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到汀州城谋生,从小随父母加入了基督教会,并且读书学手艺。    一九一一年,读书识字结束,十五岁的傅连璋又借助基督教关系学手艺,加入亚盛顿医馆,那是英国伦敦基督教会教徒亚盛顿捐款兴办的。一开始由英国医学博士赖察理任院长,设有内、外、妇产科等,药品和器械均由英国进口,是一所设备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傅连璋在那里学了四年(相当于念大学了,呵呵),毕业之后开始当医生。    傅连璋本是穷人出身,对底层贫穷感同身受。在教会里又接受基督思想。不管基督教会如何有缺点。但基督思想的核心是一种普世的爱,就是告诉大家,深爱世人,世人互爱。真正的基督徒应该非常有爱心。那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傅连璋自然不会成为一个庸俗市侩之人。而且他的职业又是医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这样一些原因加在一起造就一个结果:傅连璋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也许他并不是热血澎湃的革命者,但对普通人看来比较宽泛的字眼“爱”和“正义”有坚定的信念。    所以他看见鬼佬欺负中国就不爽。他看见权贵欺负百姓就不爽。他看见为富不仁者就不爽。看见世人冷漠也不爽。所以就造成那样一个局面。当第一次国共合作搞革命,当共产党轰轰烈烈的领导工人搞文斗,当文斗中出现鬼佬屠杀中国工人的“五卅惨案”之后,教会背景出身的傅连璋签名通电:反对英日帝国主义。    随着第一次大革命闹起来,福建那一带不再平静。外国医生相继回国,医院傅连璋主持,摆脱了英国教会的束缚。傅连璋成为革命者。其实他不参加革命也可以好好生活,用他的职业谋生。真正的考验来自国共分裂。傅连璋当时虽然是一个积极革命者,但是并不属于任何一方。他跟着国民党走,也有一个不错的前途。经过一番思考选择之后,他还是偏向了共产党。因为那个时代,国民党右转,共产党还在左边。    国民党四处捕杀共产党。而傅连璋则暗地里救助红军战士。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傅连璋奇迹般保住了陈赓将军的腿。    原因无他,在傅连璋眼中,共产党红军那些人都不该死。不管是从普通大众视角,还是从基督教义视角,还是从医生视角,所以他要救他们。傅连璋利用自己的身份,救助了三百多人。从傅连璋那里可以看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为啥国共第一次分裂,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拿共产党没办法。共产党反而越来越强,逐渐壮大。不是共产党人多么厉害,有三头六臂,而是因为有一帮支持者。    一九二九年,红四军拿下汀州后,傅连暲开始和共产党合作,成为共产党最早一批高级技术人才。四年之后,医院迁往江西瑞金,创办中央红色医院。然后长征。直到一九三八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傅连璋才加入共产党。    傅连璋加入共产党后,就成了红色根据地王牌,得过一个绰号,叫活扁鹊。    毛泽东是傅连璋的长期病人,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毛毛,就是傅连暲亲自接生的。长征前夕,毛泽东在江西患了恶性疟疾,高烧不退。傅连暲骑着骡子从瑞金梅坑走了三百多里去给毛泽东治病,三天之内手到病除。毛泽东非常高兴,对工作人员说:“我们现代也有华佗,傅医生就是华佗。”那场抢救成功,保证了毛泽东的长征。想象一下,如果毛泽东像陈毅一样,因为伤病留在南方,历史会怎么样?    长征途中,周恩来病得不行了,傅连璋负责救治。过草地时,他又帮助朱德料理身体。三人组中的王稼祥负伤,也是傅连璋治疗。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傅连璋挽救了一大批高级干部。正义如此,他成为红色世界的权威。要是比人脉关系,很少有人能比得了他。因为他可以见到所有的高层领导。毛泽东对他一直信赖有加。尽管如此,他依然没能躲过文革风暴。不是因为毛泽东不信任他了。而是因为林彪的关系。    傅连璋和林彪之前有过关系。林彪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受伤,傅连璋应该给他查看过。但是之后二人接触不多。因为林彪去了苏联,回来后又去了东北。那场厉害冲突来自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原本让粟裕出场。粟裕上退。粟裕之后,毛泽东想到林彪。林彪的理由也是身体不好。而且列出一大堆病症。    毛泽东为了表示关注林彪身体,就上傅连璋去检查林彪的身体。傅连璋是毛泽东信得过的人,而且久经考验。检查过程还有一系列勾心斗角的细节,这里就不说了。据说检查出来的结果是,林彪上世纪吸食吗啡,也就是吸毒。
1楼 11:51&|
相关的贴子相关的图贴
    问题来了,林彪有没有吸毒的可能性?    这一切只能是推测。因为九一三之前,林彪的形象是光辉的,任何缺陷,哪怕是人之常情的缺点也会被隐藏起来。九一三之后的林彪是可鄙的。任何缺陷,哪怕是人之常情的缺点也会被无限放大到丑陋地步。比方说在解放战争后期,因为配合问题和陈庚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摩擦,就有人借题发挥,说林彪打仗不如陈庚。甚至还有人厚颜无耻说林彪不会打仗。    根据现在的资料。第一段军事实践中的林彪,虽然行为有点怪异,但生活很正常,不存在吸毒可能性。但是第二段军事实践中的林彪就很难说了。林彪那个伤本来就很诡异。当时看并不严重,过一段时间还是不严重。可是总是无法痊愈。即使到苏联去疗养,依然没有痊愈。说那个是伤到了神经。因为伤到神经,又引起种种副作用,比方说怕这个怕那个。    战场压力又是巨大的。常常几个昼夜不睡觉。平型关战役开打之时,林彪就因为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支撑不住,需要戴健脑器了。当时的林彪才三十岁,身体处于顶峰。    林彪去东北之后,将近四十岁了,身体肯定在走先破路。伤一直没好,精神肯定大不如前。而且在东北最初一段时间又不顺利,搞战略大撤退。压力之大可以想象。精神和身体都不如前的情况下,还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在某些时候,借助吗啡提神是可能的。    吗啡也许伤害身体。但是比起战败的伤害,微不足道。对一个统帅千军万马之人,一举一动都关系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死存亡之时,那种压力绝对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对于很多人而言,修说吗啡提神,就是砍下手臂都愿意。    如果事情真是那样,即林彪吸毒的话,对整个共军是一个巨大的丑闻。所以绝对不能扩散出来。毒品同样对林彪那本来就不强壮的身体造成伤害。因为他神经本来就没有治愈,再加上毒品侵袭,肯定更为严重。而林彪后来那些病症,表现形式和吸毒者有几分类似。    这个证据从傅连璋后来的遭遇中得到佐证。    文革开始时,林彪的权威还在军队里。很遗憾,傅连璋也是军人,就在林彪打压范围之内。傅连璋的遭遇很凄惨殴打、游斗、抄家。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邱会作。    邱会作在总后勤部党委常委会上对大家说:“傅连璋是条毒蛇,这个人的党籍是长征时捡来的,卫生部不烧傅连璋就是没有党性。”    那话估计连邱会作本人都不相信。如果邱会作是毒蛇,那么高层估计会被毒死一半。实际上一个也没用毒死。但是邱会作就是敢说,昧良心黑心去说。不仅去说,还要去做,用对付毒蛇的防守对付傅连璋。    傅连璋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垂垂老矣。即使是毒蛇,也不可能有啥毒性了。被斗得实在没办法了,傅连璋写信给老领导毛泽东,希望他能替自己说句话。几十年来,毛泽东对傅连璋感情是很深的。接到傅连璋的信,毛泽东特意写了一个批示:此人非当权派,又无大罪,似应予保护。    整个文化大革命中,只见周恩来到处灭火救人。毛泽东很少写批示保某人。按道理说,以毛泽东当时的地位还有啥办不到的么?有!打倒刘少奇和邓小平,也就是一张大字报的事。举手投足间可以决定无数人前途命运。亲自写批示,那力量不下于之前皇帝圣旨。内容不过是挽救一个自己信得过的老医生而已。但结果偏偏就没有救得了傅连璋。    邱会作决定来一个欺骗:不让傅连璋本人知道毛泽东的批示,同时对一般干部群众保密,并继续组织对傅连璋的批斗。傅连璋的肋骨被打断,头也被打破。    他们那么做究竟是为了啥,就是为了把傅连璋整死,并且钉在耻辱柱上。在邱会作的主持下,成立了“傅连璋专案组”。文革中间,只要成立某人专案组,就表示那人前景堪忧。比方说刘少奇专案组、彭德怀专案组、贺龙专案组,都是没结案之前人就挂了。当然也有人熬过来了,比方说罗瑞卿,却也落下残疾。通常情况下,有资格享受专案组待遇的都是大人物。傅连璋只是个医生,手中没有实权,怎么会享受哪个?跟诡异。    专案组成立之后,一系列“罪行材料”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邱会作总结发言:以我看主要批他三点:一,三反言行;二,黑线关;三,斗志衰退。    接下来在康生、江青(注意这两个人)的插手下,傅连璋又有新的罪行:特务。    然后抄家、逮捕、投入秦城监狱。时间是一九六八年三月十四号,傅连璋七十四岁。在秦城监狱,他只有一个身份,六八四七囚犯。当时进入秦城监狱的高级干部都是数字代号。专案组让他交代罪行。他当然没啥交代,就说:“我的情况毛主席了解,你们去问他。”他们当然不敢去问。但是又想收集罪 证,只能折磨他的身体。    所谓继续折磨,就是继续疲劳审问,继续打。傅连璋肋骨一共被打断三根,没有医疗。虽然他自己是医生,对自己的伤也无能为力。他七十多岁了,胃不好。监狱只给他吃凉窝窝头和萝卜白菜。即使是健康的人,那种伙食也能出处胃病。何况原本就有胃病、七十多岁身体衰弱、肋骨被打断几根的老人家。他要求喝点稀饭,监狱不给。    四天之后,眼看没有希望之火,傅连璋失望了。他觉得自己老骨头可能要埋在这里了。开始吃不下饭。最后干脆绝食,拒绝吃药。三月二十八号,入狱两周之后,傅连璋痛苦地呻吟着、难以入睡。也没人管他。第二天一大早,打开牢门时,傅连璋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一动不动,浑身冰冷,已经冤死去多时。然后是火化,仍然只有一个代号。    这事名义上都是邱会作干的。实际上邱会作应该没有大的胆子。在毛泽东发话担保的情况下,邱会作没有理由一意孤行。即使邱会作想要去干,也不见得能拉动江青和康生。要知道那二位可是毛泽东铁杆中的铁杆。他们愿意暗地里去搞傅连璋只能说明一点,会得到很大利益。能给江青和康生利益的,放眼天下,除了毛泽东之外,也只有林彪了。因为林彪当时是军方代言人,又是法定接班人。能操纵邱会作的,也只能是林彪。傅连璋只是一个医生,一辈子行医医人,很少得罪人,更不太可能得罪林彪。二人地位悬殊,很少接触嘛。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唯一的解释就是,傅连璋掌握了林彪某些见不得光的东西。那见不得光的东西,就是吸食吗啡了。也就是说,从现在流传出来的资料分析,林彪有吸食毒品历史的可能性偏真。                从许光达遭遇看林彪
    说道文革的遗患,无非是法纪被践踏,从功勋到小人物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保证。具体表现,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这样的案例前面已经说了不少,主要发生在社会中。林彪的功能在于稳住军方。这个是职责所在,很难说对或错。    林彪也参与权谋斗争,对贺龙和罗瑞卿冤案有直接责任。这些现在看来很让人痛惜,但是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竞争对手,敌对关系。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对对关系就是你死我活。任何一方胜,都会遭受指责。任何一方败,都会得到同情。但是只要内斗还在,就是不可避免的。    九一三之后,林彪成了反面象征,五十人都拿着自家狗血往上泼。他们写文章、吐口水说林彪这不好、那不好,气势汹汹的样子,看起来很可笑。因为那些指责基本上局限于人际关系或政治斗争上,没有抓住重点。政治舞台就是斗争的舞台。任何人站在上面都会有斗争。要指责一个人,要看其职责范畴内部干了哪些不该干的事。林彪上台之后很懂得隐藏自己,站在毛泽东身后,好像没做过任何事。其实不是,军内破坏也很严重。标志性事件是许光达大将的遭遇。    开国功勋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自己的光辉。抛开光环不谈,个人私德方面,有些人让人不敢恭维,比如好色的高岗。但是许光达将军,堪称共产党人的楷模,公私两方面都是楷模。建国之后,许光达一直干实事,一直避免政治斗争,最后却不明不白的死于政治斗争中。尽管许光达的遭遇不像贺龙或罗瑞卿那般与林彪直接关联,但是却更为真实的反应了文革之风对军方的破坏,以及林彪的缺陷所在。    许光达,原名徐德华,湖南人,生于一九零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开国将帅中最年轻的一位。十大将军中的六位是湖南人,分别是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加上湖北的徐海东和王树声,八位来自两湖。只有四川的罗瑞卿和海南的张云逸例外。当然近代以来,两湖为多事之秋,有盛产军人的传统。    在共军高级将帅之中,许光达算是典型的沉默一族:信仰坚定,目标明确,默默干活,百折不回。而且在战争结束之后成功转型,成为中国装甲车领军人物,在军史上留下重重一笔。正因如此,他的在文革中的遭遇才让人更为叹息。    ……………………
2楼 11:53&|
木了????
收起回复3楼 11:26&|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c李天佑简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