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韩国评价中国中的彭邓洪韩解杜指的是谁

您好: | 
> 一个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阅读 6612|回复 2
一个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一个韩国华侨眼中的朝鲜战争
张先生是我到韩国后认识的第一个人,现年67岁,他为人热情谦逊,对中国人尤其真诚友善,我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经常一起聊天、聚餐与出外郊游。2009年10月的一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起畅游了水原市的八达山,亲身聆听到他关于朝鲜战争的亲身经历,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1945年二战胜利后,日本从朝鲜半岛撤走,张先生随父母一起到朝鲜半岛的汉城(今天的首尔)淘金,那一年张先生刚刚两岁。据他说,当时像他们这样到朝鲜半岛发展的中国人大约有40万人,许多人在战后百废待新的韩国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成为当地的富豪。张先生的父亲也是其中一员,他们在水原曾经拥有过500坪(约1700平方米)的土地。
张先生在汉城和水原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这一切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而发生中断,7岁的张先生被迫与家人一起四处逃难,忍饥挨饿,风餐露宿,过早地体验了血与火的洗礼。
童年的切身经历让张先生对战争抱有强烈的反感,在讲到朝鲜战争爆发时的原因时,他会情绪激动,并义愤填膺地表示,那都是金日成的错,他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悍然发动了“韩战”。(张先生对朝鲜战争的特定称呼:“韩战”,又称“6.25战争”)然后他意味深长地问我,你们大陆人知不知道是金日成发动的“韩战”?我说大部分人都知道,不过当时情况特别复杂,处于美苏争霸前沿的朝鲜半岛,随时都会成为东西对峙冲突的激战阵地,中国最后出兵朝鲜,也是国际大环境下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金秋十月的阳光显得特别绚烂耀眼,张先生领着我们一起登上八达山的山顶,这处水原市中心的高地远远称不上险峻,然而它却在韩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朝鲜时代的华城行宫,朝鲜国王经常到此休憩,更是因为在这里曾发生过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殊死较量。张先生便是这一次战役的新身见证者。
据张先生回忆,当时他年龄还小,对双方的穿着都不是特别熟悉,但他清楚地记得美国军人都穿得非常厚实,包得严严实实的,而中国军人都是棉帽棉衣棉裤,整个身子都显得非常单薄,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每个人脚下只穿着橡胶鞋,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冬天里,这样的衣着如何能够防寒呢?其实他不知道,许多志愿军战士甚至是赤脚在雪地里战斗的。
张先生指着我们山脚下的一大片水田说,这就是当年双方角逐的战场,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志愿军向八达山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一批倒下了,另一批又跟着上来,山下的田地和山上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被鲜血染红了。亲历过这次战斗的张先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一点都不怕死,为什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他们还敢于拼死奋战。
战斗最后以志愿军的胜利告终,作为当地的居民,张先生并不感到害怕,因为他和其他的当地人一起,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友善。四处逃难的张先生与家人一起,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更没有一间可以安睡的小屋,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得到了志愿军战士的优待。不仅分到了粮食,而且还发给他们御寒的衣物,让他们挺过那个难熬的寒冬。张先生还清楚地记得,一个志愿军战士分给他窝头的那一幕,那一幕他终生难忘。说到此处,张先生有些动情地说,当年,如果朝鲜军队和美国军队来了,他们会逃难,尤其是朝鲜军队,经常会迫使他们当兵或者以汉奸间谍的罪名处死,而当志愿军来时,他们不会逃走,因为他们知道志愿军不会对普通百姓下手。因而对于朝鲜战争,他只会怪罪于朝鲜与金日成,而不会埋怨中国。
听到这里,我的眼里顿时涌出一股热流,既为志愿军战士的热血奋战、勇敢赴死的精神所感动,又为他们的高风亮节、勇于奉献所折服。可能张先生不知道,这每一个窝头的背后,都可能是用几条生命换来的,由于美军的狂轰乱炸,许多志愿军战士只有以雪水和冰冻土豆充饥。在他们将自己舍不吃的窝头送给韩国百姓时,该是发扬了一种怎样的可歌可泣的国际主义精神?他们确实无愧于“最可爱的人”这一光荣称号!
60年过去了,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短短的一瞬,而为了这场战争,数十万中国战士的英魂掩埋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多少中国人为了这场战争付出怎样惨重的代价!这一点韩国人不会体会,朝鲜人也不会体会,只有中国人才会有切身的体会。60年后,当我们回顾这场牵动世界的战争时,我们会进行怎样的反思,收获哪些经验和教训?明天就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祭,但愿我们先烈的血不会白流,但愿我们中国人能从这场战争中真正读懂血性、忠诚与众志成城的涵义! 
谨以此文献给为朝鲜战争最后胜利而付出鲜血与青春的中国军人们!
福利|必读|海景|抢票|
中国王牌38军在朝鲜如何打残美国王牌军
  38军铁拳一施,美军司令官麦克阿瑟在自己叫得最响亮的“圣诞总攻势”前丢了德川、宁远不说,还使美军5个师侧翼全暴露在志愿军的打击之下,随时可能遭到围歼。他丝毫不敢怠慢,急调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率部“堵塞缺口”。
  谁知麦克阿瑟此一举早就被梁兴初料定了。德川之战刚到尾声,他就命令112师、114师马上西进攻敌,113师打扫战场后尾随112师前进。结果,沃克一动,当面就遇上了38军。
  这沃克身为美军中将,在二战中曾是巴顿将军麾下的得意将才。于是,王牌军对王牌军,名将对名将,又一场鹿死谁手的大战又打响了。
  38军要实现合围沃克的任务,关键是113师能否插到敌后三所里。彭德怀亲自电令梁兴初:
  “113师(欠339团)沿安山里、船街里、龙湖里于28日拂晓前插至三所里、龙湖里,阻击南逃北援之敌。”
  可是,电报中提到的“龙湖里”,梁兴初在三所里附近怎么也找不到!关键时刻,找不到目的地,他急得快跳起来了!最后,参谋们在价川东南、鸣凤里以西找到了个叫“龙仗里”的地方。音相似,字不同,而且还不是一个方向。他有些纳闷,但又一想,甭管怎样,三所里是确定无疑的,于是把原电转给113师,又电话叮嘱:
  “到了三所里,准备南北两面作战,阻击南逃北援之敌。”
  一切安排停当,第二日早上,彭德怀又转来了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发来的电报,毛泽东在电报里说:“祝贺你们歼灭伪2军团主力的大胜利。”毛主席用“大胜利”来评价德川之战,梁兴初一看心里美滋滋的。他是受了批评能急起直追、受了表扬更是豪气大发的人,立即大声说:
  “快把毛主席的电报转到各师。告诉他们下一仗要打得更好!”
  一个钟头后,112师、114师先后接到了电报,纷纷表态:一定打好下一仗。可是,机要科与打扫战场后向三所里穿插的113师怎么联系也联系不上。梁兴初看了下表,已是早晨7点了。他皱起了眉头:这个刘海青,一个副师长是怎么带队的,是不是出了问题?但又想,要是出了问题,应该有报告呀。既然没报告,就说明还在路上。他望望天,敌人的早班飞机已开始转悠了,于是命令通讯科:
  “不停地与113师联络,有消息马上报告。”
  113师向三所里穿插,一夜要走145里山路,可能还会遇上“大鼻子”拦阻,这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梁兴初想着想着心又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煎熬,半个小时过去了,通讯科还是没和113师联系上。如果38军刚刚打掉了一个伪7师而自己丢了一个王牌113师,这孰轻孰重?他不敢想像这事!也不敢怠慢,于是立即打电话报告志愿军总部。总部一听也急坏了,113师近万人,全是王牌38军的精锐,如果被敌军歼灭了,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谁知过了一个小时,突然总部来电话,说:“113师已经按计划到达了三所里!”
  梁兴初这一听,摸了一把额上冷汗,长长松了一口气:“刘海青这浑小子,真把我急死了!”
原来,113师接到向三所里穿插的命令后,立即收拢部队前进。可是从青龙里到三所里只有一条山路,都是高山峻岭,145里远还不说,还要从敌军的地盘上穿过,即使遇不到敌正规大部队,遇上地方部队也是够麻烦的。为了按时插到三所里,副师长刘海青率领338团作前卫,全团只带武器、弹药,轻装前进。出发前,他交代各团长说:
  “每个营、连都要准备当尖刀作前卫。遇到敌人,前面的营、连打,后面的部队继续前进。再遇敌,依然是打的打,走的走,交替前进,决不恋战。”
  为了便于边走边打,他又命令部队各营、连、排、班都要火器提前,指挥提前,团长随前卫营,营长随前卫连,尖刀班由连的干部带领。就这样,全师紧走死跑,在拂晓前,到达了离三所里只有30里的大同江边。
  东方泛出了鱼肚白,不久太阳出来了。敌人的早班飞机开始出现在338团上空了。飞机一来,司号员就吹号防空,部队就地隐蔽,走走停停,减慢了行军速度。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立即赶往前卫团,研究天亮后的走法。刘海青副师长说:
  “敌机飞得高。我们已插到了敌后,它们一般不会怀疑我们,飞那么高,也不会看得很清楚,所以我建议,干脆去掉伪装,大摇大摆地行军。躲躲藏藏,反倒引起他们怀疑。”
  江潮师长说:“分析有道理,那就丢掉伪装,快速前进。”
  结果,美军侦察飞机果然上当,误把113师当成了从德川逃出的伪军,不但没干扰行军,反而通知三所里的伪治安队:“为即将到来的部队准备咸鱼、米饭和开水。”
  338团终于以14小时,急行145华里,先期插到了三所里。经过短暂的战斗,占领了三所里,关住了敌人南逃的“闸门”。
  可是,为何113师一夜无消息,而获得他们消息的竟然还先是“志司”呢? 原来为了保密,113师出发后采取了“无线电静默”,既没与38军军部联系,也没与志愿军总部联系。彭德怀与副司令员邓华和洪学智接到梁兴初与113师“联系不上”的报告后,都个个也心急如焚。
  在作战室里彭总一直问:“这个113师怎么搞的,跑到哪里去了?”最后,参谋长解方带着作战处长和通讯处长亲自来到电台,命令所有电台搜索113师的信号……但还是音讯全无。最后,邓华和洪学智也忍不住跑去电台。结果,志愿军司令部的通讯处长、电台台长全上了机,进行搜索。可113师还是没有消息!直到占领三所里后,338团才决定向上级报告,可没无线电台,只带了台报话机,报话员一开机,就听到了“志司”电台向113师呼叫。报话员马上用密语应道:“我是338团,我们按时到达了指定位置。”
  “志司”电台追问:“你们到了哪里,你们到了哪里……”
  报话员没有“三所里”的密语,“志司”电台问急了,竟然脱口用明语回答:“我们到了三所里。”
  在报话机里用明语,是违反通讯纪律的。可是这一次报话员用了明语,倒成了一条“经验”。听说338团到了三所里,大家都乐了,马上报告了彭总。彭德怀长出一口气,说:
  “哎呀!这下子可放心了,总算出来了,总算找到了。”
  接着,113师无线电也开机了,当即向“志司”和38军前指报告了情况。一直严肃的梁兴初听到了报告,也有了笑容。他所期盼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当即指示113师:
  “坚决堵住经三所里南逃之敌。”
  三所里是美军“开国元勋师”第9军从军隅里向顺川退却的必由之路,113师一插到三所里就落下了“钢铁闸门”,把美9军关住了。
  战斗很快就打响了。北援南逃的“开国元勋师”在113师阵地碰得头破血流,打到黄昏时,就停止了对三所里的进攻,向北逃去。
  梁兴初接到113师到达三所里的电报后,就等他们报告占领龙湖里的消息,半天过去了,他只得到在三所里阻敌的情况,于是发出命令:“分兵龙湖里。”
  113师出发时,“志司”电令写了两个地点:三所里和龙湖里。当时江潮师长等人也在地图上没找到龙湖里,而发现在价川、军隅里附近有个龙伏里,于是几个人都认为龙湖里就是龙伏里。此刻他们还把龙湖里认为是价川附近的龙伏里,江师长接到电令很纳闷:三所里这么重要,为什么又要我们北上呢?方位不对呀,一定是地名上出了问题。他立即派出侦察员,看西面是否有叫龙湖里的地方。不久侦察分队报告,三所里正西30里处,在平壤到价川的铁路线上有个龙源里。顿时闷葫芦打开了,江师长说:“这就对了,龙源里就是龙湖里。一字之误,差一点误了大事。”
  随即,338团3营留守三所里,1、2营向北追击;339团3营向新安州、肃川方向破路炸桥。337团插向龙源里,断敌另一退路,拂晓时前卫1营3连到达龙源里,消灭了一伙美军,在龙源里再落下一道“闸门”。就这样,113师连续5天紧张的行军作战,孤军深入敌后,以两个团的兵力,在三所里和龙源里,卡住了美骑1师、美2师、美25师及伪1师的撤逃之路。随之,38军其他各部围歼而来!
  这一下好了,38军一把阻击住了美骑1师、美2师、美25师、土耳其旅、伪1师5个师旅番号的敌军,后来查出还有英27旅。这么多的大鼻子小鼻子,多则七八万之众,少则也不低于5万人。而38军出国时,全军4.5万人,其中四分之一是机关和后勤部队。并且,经过上次战役的伤亡和非战斗减员,再刨除留德川搜剿余敌的一个营和执行破路炸桥任务的先遣支队,实际投入阻敌战场的兵力不过2.5万人。但38军终究不愧为王牌军,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勇士,在三所里时,338团两个营阻住了美骑1师几千人的南北夹击;在龙源里,337团1营先后打退了“大鼻子”5个团的攻击;在松骨峰,335团的3连先后打退了上千敌人的冲锋……尽管美军还出动了几百架飞机,坦克、大炮轮番上,但38军就像钢打铁铸的,英勇无敌。
  战争终究不是儿戏,梁兴初虽久经战场,仍是越打越紧张:两万多人封堵住两三倍于自己、且武器装备精良的“大鼻子”敌兵,僵持的时间一长,如果老奸巨猾的沃克明白众寡悬殊变突围为攻击,后果将不堪设想!面临如此险境,他以超人的胆略决定趁敌溃逃心切之时奋起反击,分割歼灭欲逃之敌!于是又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大胆部署,命令:
  112师334团向药水洞之敌发起攻击;335团向青龙里之敌发起攻击;336团向药水洞之敌发起攻击。114师341团向薪岘里、云龙里之敌发起攻击;340团向仁川站之敌发起攻击;342团向岑溪里之敌发起攻击。113师338团向薪仓站之敌发起攻击;337团向青龙站之敌发起攻击。
在命令的最后,他补写道:“不要怕打乱仗,要以乱对乱,以团或营为单位,各自为战,多捉俘虏多缴枪。”
  随后,38军又是如何以乱对乱、乱中取胜的呢?
  112师“各自为战”去了。师长杨大易带着指挥所的十几个人插向价川以南,结果在涧洞钻进“大鼻子”堆里,这时师警卫连早派给325团了,手下无兵,杨大易大声命令:
  “司号员,吹号联系部队。”
  可是,指挥所根本没有号兵,幸亏侦察科长魏德才是号兵出身,懂得号谱。他爬上树,用号音召唤部队。恰巧338团1营奔向薪仓站路过,解了杨大易的围。
  114师接令后插到麻洞,带队的江拥辉副军长找到个铁路隧洞准备作师指挥所,正忙着架电台、电话,突然发现自己竟钻进了敌兵堆里,隧洞周围到处是“大鼻子”呜里哇啦乱叫,坦克、汽车乱跑。此时师指挥所官多兵少,除了副军长江拥辉、师长翟仲禹、师政委李伟、副师长宋文洪之外,可用的兵力只有一个后勤监护排,他们还看管着十几个美军俘虏。翟师长只得令监护排留一个班看俘虏,另两个班分别把守在两侧洞口。江拥辉说:“大家沉着,敌人已经是惊弓之鸟,不敢和我们决战。要守住洞口,把电台和电话保护好,不要耽误了指挥。”
  电话接通后,342团派2营来增援。113师337团3营北上青龙站来到麻洞,正好也做了解围之兵,各部立即分头出击。结果,“大鼻子”不敢决战,一打就跑。3营歼敌一部,顺势又消灭了麻洞车站的敌兵。2营跑步赶到后,见“师指”之围已解,立即又原路返回。
  谁知他们一走,又来了一伙“大鼻子”,混乱一团,从隧道中急急逃跑。翟师长气得直跺脚:“妈的,我要有个营,决不能叫他们在眼皮底下逃跑。”
  在这场乱仗中,113师指挥所还算清静,但也遭遇敌人坦克和步兵的袭击。刘海青副师长亲率警卫连将敌人打退。
  这一夜,价川以南、龙源里以北,纵深30公里的地域,38军围歼战打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犬牙交错,交织一起,到处都在厮杀、搏斗。暴雨般的枪声、滚雷似的炮鸣,遍及整个战场。尖啸飞行的炮弹、成串划过的曳光弹、腾空飞起的信号弹以及明灯般高挂的照明弹,将战场的夜空点缀得流光溢彩。至12月1日下午7时,围歼战胜利结束。被堵截的美2师主力、美骑1师、美25师、土耳其旅、伪1师各一部,除少数越山潜逃外,大部被歼灭。敌军遗弃的坦克、汽车、大炮一眼望不到头;38军共毙伤敌7485名,俘3616名,缴榴弹炮136门,其他各种火炮253门,汽车1500余辆,坦克16辆,电台51部。军用物资无数。
  12月4日,二次战役全部结束。志愿军迫使敌撤至“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
  梁兴初打了个大翻身仗。
  围歼战胜利后,38军传出了许多的趣事。
  战斗一结束,38军几万人分散在南北30公里、东西20公里的战场上,捉散兵的捉散兵,收集战利品的收集战利品。可英勇善战的38军还是遇到了一个从没遇到的“大难题”。
  这就是那缴获的1500多辆汽车。战士们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汽车,几个山头都放不下!但如不及时藏起来,天一亮美机就会来轰炸。尽管战前,军部已组成了专门来开车的徒手司机排,但还是汽车多司机少,司机们使出浑身劲,都忙不过来。
 当初“大鼻子”把汽车停在这里后,把车上的分火头都卸掉了。司机们必须开走一辆隐蔽好,卸下分火头,才能再跑回来安在第二辆汽车上再开走。这样徒手司机排再能干,一时也开不完这1500辆大汽车!
  梁兴初见状,命令后勤部发动所有会开汽车的人都去抢运汽车,可还是回答说: “人手还不够。”
  “动员一批俘虏去帮着开车。俘虏有分火头的交出来了,给予奖励。”
  梁兴初一说完,112师师长杨大易来电话:
  “军长,我挑了4部崭新的吉普车,军首长1人1辆,什么时候给你开去?”
  “我现在不急着坐,你先给我藏好。快,组织部队在天亮前多抢出些大汽车。”梁兴初停顿了一下,又说:“大易,把敌人丢弃的武器、弹药都抢出来。这次你们112师要全部换上美式装备。”
  “军长放心吧,我收缴的武器、弹药,两个112师也用不完。”杨大易电话里嘿嘿直笑着。梁兴初小声问:“有小手枪吗?”
  “这个我可没注意,我想办法给你找两支。”
  “不是给我,而是给彭总和‘志司’首长收集点儿,还有望远镜、照相机、打火机、刮胡子刀啦,什么玩意儿稀罕要什么。”
  原来他还惦记着上次军委扩大会议被“剋”的事呢,准备到时派人送给“志司”,让他们看看,他38军到底还是不是主力呢!这一仗打得38军上下个个都乐哈哈的,杨大易明白军长的心思,得意地说:
  “没问题!这次看谁敢说我们38军不是主力!”
  “娘卖×,你又要翘尾巴啦?上次‘黑人团’……”
  梁兴初说到这就打住了。这时军政委刘西元挥动着电报,冲了进来,大声喊道:
  “老梁,志司来嘉奖令了,上面还有‘38军万岁’呢!”
  “什么,38军万岁?”
  梁兴初愣住了。
  刘西元兴奋地说:“是啊,38军万岁!”
  杨大易在电话那头也纳闷地问:“军长,你们说什么‘38军万岁’?”
  梁兴初没理他,接过电报嘉奖令电报,一看:
  梁刘并转38军全体同志:
  此次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的某些过多顾虑,发扬了38军优良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先后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飞机坦克各百,终日轰作,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卅日,战果辉煌,缴获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足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彭邓朴洪韩解杜
  十二月一日
  梁兴初的目光死死地盯在“38军万岁”上。这歪歪斜斜的几个字是彭德怀亲自加上去的,虽在末尾并且很小,但此刻却特别的醒目刺眼,突然,一颗大泪从他的眼眶里滚了下来。
  “喂喂喂,军长,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不说话?”杨大易还在电话里呼喊。
  梁兴初略带哽咽地说:“志司来了嘉奖电报,上面写着‘38军万岁’。彭总不会斩马谡了,你没有事了。”
  说罢,他怕失态被手下发现笑话,“啪!”立即把电话挂了,谁知他刚挂,电话又响起来了,他拿起话筒却还是那个杨大易!他在那边一个劲地问:
  “军长,什么嘉奖电报,什么38军万岁?”
  梁兴初却不告诉他了,答道:“你等着传达吧。”随即又“啪”的一声挂了,然后指着电报,兴奋地对刘西元说:
  “政委同志,快向全军传达吧!”
  刘西元郑重地说:“这不是一般的嘉奖令,不能一般地传达,不过部队正忙着扩大战果,也只能先电话通知各师,就说志司嘉奖38军,等战士们全部下来再正式传达吧。”
  谁知政治部这些负责打电话的通知各师后,总忍不住加上句:“上面还写着‘38军万岁’呢!”这一说,部队受到极大振奋,纷纷要求详细传达。为此,军部电话响得都打不出了,离此不远的师还专门派人来问!梁兴初见状,直骂:“娘卖×,这些躁猴子一点耐性都没了!”
  顿了顿,他只好说:“那就派人分头到各师传达吧。”
  114师离军指挥所最远,相隔几座大山。军党委秘书赶到时,已是后半夜了。师长翟仲禹、政委李伟、政治部主任余琳正等得心焦。秘书全文传达完嘉奖令后,李政委激动地说:“我当兵打仗十几年还从来没听说喊哪一个军万岁的呢!”
  为此,几个师干部又专门作了一首打油诗,什么“人生能建几多功”,什么“军威难得如此壮”,他们所想到的“好话”全用上了。除此之外,一个个还不尽兴,这时天将破晓,114师直属队在一个山沟里集合。师政治部主任余琳跑到队列前,望着晨曦中的将士们,庄重地大声问:
  “同志们,你们喊过‘毛主席万岁’吗?”
  指战员们齐声答道:“喊过!”
  “你们喊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吗?”
  “喊过!”
  “你们喊过‘38军万岁’吗?”
  指战员们不由愣住。晨风中,他激扬振奋地说道:“二次战役我们打得好,胜利很大,彭德怀司令员和志愿军首长发了嘉奖令,最后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指战员们一时惊愣,随后惊喜雀跃起来。数千名战士振臂举枪,连声高呼“38军万岁!”“38军万岁!”战士们的欢呼声在峡谷中激荡,震得群山共鸣。
  梁兴初听到这件事后,说:
  “这个114师的翟仲禹、李伟,还有政治部主任余琳,就是受不得表扬!看把他们乐的!”
  这时政委刘西元笑着接嘴说:“老梁,我看你比他们还高兴呢!”
  “我,没有吧?”梁兴初故作严肃起来。
  “你没有?我数了一下,看你这两天骂了17个‘娘卖×’,高兴得饭都比以前吃少了。”
  “哈哈……”梁兴初大笑着走了。
  战后,彭德怀把志愿军现场会开到了38军。
  这一天,西线各军军长参加。会议开了一天。吃饭时,梁兴初全部用缴获的战利品招待。餐桌上是清一色的美国食品,有牛肉、火腿、蛋黄午餐肉,还有罐头青豆、玉米,喝的是威士忌。这些“美味”全是写着洋文的。这顿饭吃得军长们是乐哈哈的。酒足饭饱之后,39军军长吴信泉一向不爱开玩笑,这回把嘴巴一抹,也禁不住大声说:
  “哎呀,俺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这么丰盛的美国酒宴呀,应该感谢麦克阿瑟呀。”
  说得大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谁知散会准备“回家”时,到会的每人又获梁军长“赠送礼品”一大包——仍然是38军的战利品,内装有望远镜、照相机、鸭绒被、香烟、打火机……全都印有“USA”,清一色美国货。众军长的警卫员个个背着大包小包的,军长们高兴地说:
  “大牙军长呀,我们是嫁女,都没收到过这么贵重、这么多的礼品哩!”
  “哪里,哪里,这是麦克阿瑟嫁大鼻子女而已!”梁兴初笑着说。
> 一个韩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 Ctrl + Enter 快速发表)
免费获取无增项报价
累计人报名
热点楼盘论坛
热门楼盘推荐
社区热点社会星光大道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彭总失踪后,毛泽东给“邓洪韩解”3封A级急电
周恩来主持军委经过多次讨论,计划我军入朝后,先打防御战,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地区修建2至3条防御阵线,利用防御阵线,适时分割进攻的敌人。要先稳住防线。我军充实装备,加紧训练。如果平壤美军、元山韩军来攻,则选择薄弱一路围歼之;即防守一段时间后,再谈进攻问题。
这个方案与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恰好相反。麦克阿瑟在攻占平壤后,继续北上,要“在感恩节前让孩子门回家过节”,美军和韩军马不停蹄疯狂北进。
我军因夜行昼停,隐蔽前进,路况极差,速度很慢,均未能到达预定平壤、元山一线,更是谈不上修筑防御工事。
邓华、洪学智、解方、杜平几位领导都感到焦急忧虑,必须要改变作战方案。
他们在兵团司令部讨论敌我态势。根据作战地图标示,敌人兵力高度分散,高速冒进,而且中路伪军的3个师非常突出。可以看出,李承晚是急于抢头功了。而且,敌人东、西两线之间又有一个80余公里的大缺口。这个态势对我军集中兵力,瞅准一路,出其不意,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是太有利了!可是就是与彭总联系不上。怎么一出兵能出现了这种情况呢?
晨2时半,夜黑漆漆的,杨迪一身雪花跑进来报告,收到毛主席的紧急电报。
“念”!邓华走到杨迪面前。
电报发给“彭德怀并告邓洪韩解”指出:“截至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估计伪首都师、伪3师两个师要7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42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42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6师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3个主力师各个歼灭伪6、7、8等3个师。此次是歼灭伪军3几个师,争取我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彭、邓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杨迪念完电报,4位领导会意了。毛主席虽然远在北京,但他昼夜注视着朝北战局,研究朝鲜北部山区的敌我动态,思考着我军如何打如何才能打胜仗,毛主席对朝北战局态势看得很清楚,电报的意思很明确,志愿军在东线阻敌,在西线应该先打突出态势的3个伪军师,取得入朝参战第一仗的胜利。
解方高兴地说:“打伪军好打。”
洪学智说:“那就像打国民党一样。毛主席在电报中要求彭、邓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现在连彭总的音信都没有,这样下去要误大事的。”
邓华说:“是呀。怎么办?彭总暂时联系不上。老总到哪儿去了?会不会出事呀?”
他这一问,大家的心里嗵地一下,心脏好像下沉了许多。
洪学智摇头说:“从毛主席来电分析,老总没有出事。还不会。我估计是电台出了问题”。
邓华说:“像老哥估计的就好了。这样先把电报精神告42军,让吴瑞林把主力放在孟山以南地区。你们看行不行?”
洪学智和解方都说按毛主席的指示办。
大约到3时半,毛主席拍来第二封电报:“邓华同志并告彭及高(岗),你们是否已前进,我意13兵团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内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你和其余同志率必要机构即住彭处为宜”。
邓华满脸焦虑,手拿电报给洪学智,说:“我的老哥呀,你说怎么办?毛主席连来两封电报,催促我们与彭老总合在一起,改组为志愿军司令部,研究近几天内就开始作战的问题。可是我们找不到彭总呀!”
洪学智沉吟了一会儿,说:“立即把电报精神转告4个军3个师,让他们都知道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使部队都做好应敌作战的准备。现在看来,毛主席的意图很明确,在运动中做好歼灭伪军3个师的准备。42军的作用很重要,他们主要是打阻击,不使东西两线敌人联成一体。即不让美10军与第8集团军联手。至于与彭总合到一起,那还得等他的消息。”
邓华在电报上签了字,交给杨迪,杨迪出去通知各军去了。
然后,邓华抽着一支烟,拧着眉头,念叨:“彭总……”。
凌晨4时,初冬的夜寒意袭人,寒风从帐篷的各个缝隙顽强地钻进来。毛主席又给彭、邓发来电报,指示他们在战役部署上要注意控制平安南、平安北、咸镜三道交界之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隔断东西两敌,勿让敌人占去为要。
毛主席非常关心志愿军司令部的安全,他指示:敌人测向颇准,请加注意。在熙川或其他适当地点建筑可靠的防空洞,保障你们司令部的安全。
邓华他们感到,毛主席虽然远在北京,但他在中南海彻夜研究着朝鲜半岛的形势,运筹帷幄,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不仅把战局的发展前途预先告知,而且把战役的支撑点和各个细节都不厌其详地反复叮嘱。
邓华召集兵团领导立即按照毛主席3个电报的精神,研究了我军的作战部署。等待一旦与彭总联系上,就向老总报告,请老总决定。可是彭总……(根据作者1992年8月花山文艺出版社版《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摘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解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