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保持当年的精神中国曲谱网

当前位置:
>>>我爱我师我歌颂老师/歌颂老师您那双勤劳伟大的手/那双教导我们的..
我爱我师我歌颂老师/歌颂老师您那双勤劳伟大的手/那双教导我们的手/歌颂老师您那无私奉献的精神/那陶冶我们的精神/老师您是谱不完的歌曲/老师您是吐不完的春蚕/老师您是烧不完的蜡烛/让我们永远歌颂亲爱的老师。——摘自一位同学写的诗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举办以“构筑和谐师生关系,师生携手共成长”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策划:请你写两条宣传标语张贴在教室的适当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流共享:我们为什么要“永远歌颂亲爱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真情建议: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请写出5条具体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快乐成长;我尊师、师爱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等(两条即可)。 2.(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他们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交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3.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见到老师热情地打招呼、问好;老师同我们谈话时,我们要起立、认真倾听;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行;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进老师办公室,先报告,经老师允许后再进去;老师批评我们时,要真诚地接受,不顶撞老师等。(开放性试题,只要回答5个方面,合理即可)(尊敬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提出的要求;对老师有礼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爱我师我歌颂老师/歌颂老师您那双勤劳伟大的手/那双教导我们的..”主要考查你对&&师生交往&&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每个同学都希望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老师的关怀与鼓励,获得进步的动力。良好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的影响:①有利于身心发展;②影响学习质量;③有利于我们学习交往,掌握交往技巧。 教师工作的特点: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对人类文明所做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②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③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老师有高尚的人格。(教师的工作内容:育人和教育) 苏教版: ①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天和天真纯洁的学生交往。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修养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无私地、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③教师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传统师生关系:“权威—遵从”的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引发了师生交往的重重障碍。 新的师生关系: ①老师对学生要求的提高:在学习中,老师要求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在班级活动中,老师让学生锻炼自我管理,学习做活动的组织者;在思想交流中,老师让学生谈想法,自我反省,自我严格要求。 ②学生对老师要求的变化:希望老师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更大空间发挥想象力;喜欢更加平等的师生关系;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尊重、信任、帮助和谅解。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教育:尊重和理解老师;积极协助、配合老师的工作;有问题主动与老师沟通,取得老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获得表扬不自满,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抱怨;体谅和宽容老师,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缺点,应善意提出。 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①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②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③老师为我们扫除心理障碍; ④老师是我们的朋友,尊重、理解和爱护我们; ⑤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终生; ⑥老师的工作辛苦繁重,为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师生交往中的几种误解:1、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他们教育我们是应该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尊重他们。2、老师冤枉了我,这说明他对我有成见,我再也不愿意听他的课了,也不想和他说话。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往: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社会关系。我们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学会与老师沟通和交往才能保证学习正常进行。这就需要1、让老师了解①上课积极发言。②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④多与老师直接接触。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尊敬老师: ①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努力达到老师的要求。 ②感激老师的关心和教育。 ③与老师交往时,谦虚、恭敬、有礼貌。 ④关心、体谅和帮助老师。陕教版: ①尊重老师的劳动; ②对老师有礼貌; ③尊重老师的人格,维护老师的尊严; ④正确对待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⑤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①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解、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②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a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b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c原谅老师的错误。 ③掌握与老师交往的礼仪:a礼貌待师b注意场合c勿失分寸教科版: ①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②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③了解老师的优点和长处。 ④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陕教版: ①理解老师,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理解老师,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②让老师了解你,适时地表现自己,相互了解是顺利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条件。 ③尊重老师,是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和增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的基础。 ④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建立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与老师交流与沟通:①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②理解老师,帮助老师解决困难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④虚心请教于老师,促进教学相长陕教版: 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面对老师都要坦诚地谈出自己的观点,让老师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 ②有些问题要把握和老师谈话的时机。比如自己学习之外的私人问题一定要在下课以后找老师面谈或写信。 ③不强求老师对自己格外关注。 ④学学“冷处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不因老师的批评而懊恼,不也必因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 ⑤每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主动同老师探讨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⑥如果老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出错,最好以委婉的方式提出来。 在与老师的交往中也难免会遇到摩擦,这就要求我们1、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①当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比如,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作出解释,说明情况;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能不分场合与老师顶撞;不能对老师不理不睬,背后议论老师;不能对老师产生嫉恨心理;一不能采取消极态度与老师对抗) ②当发现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差错时,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2、理性应对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对立、争执和冲突,①停止争辩,保持冷静,让情绪降温。 ②反省自己,查找自身原因。 ③陈述事实,让老师明了情况,取得老师的理解。 ④请他人帮助分析,寻找解决办法。 ⑤寻找时机,真诚地与老师交换意见,化解矛盾。 向老师提意见的技巧:1、把握时机。一般来说,老师在全神贯注地讲课或者讲话时不要打断,那样会影响老师的思路,干扰教学进度,甚至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可以等老师把一个问题讲完,或者讲课结束之后,再找机会与老师交流。2、语气平和。我们在向老师提意见时,应用商量语气口吻,用交换意见的语气进行。不能不尊重老师,甚至让老师在学生面前丢面子。3、坦诚相待。在提意见时,应该客观地表示自己的态度,说话要有分寸,力求阐明自己的观点,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4、方式恰当。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写成信或者字条寄给老师,也可以通过日记、周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主张。
发现相似题
与“我爱我师我歌颂老师/歌颂老师您那双勤劳伟大的手/那双教导我们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6526555919131172249244621914上传时间:
轻音乐与歌曲《是否保持着当年的精神》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材料中人类社会和中华民族在经历灾难的同时获得了历史的进步和民族精神的升华体现了这一点;(2分)恩格斯的名言在2008抗震救灾中得到印证,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分),材料中“抗震救灾使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在剧创中迸发、在苦难中升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体现了实践是认识来源和发展的动力。(4分)(如考生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来说明“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剧创中迸发”、用联系的观点阐述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灾难以及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可分别得1分)
(2)如: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人冒险来到地震灾区指挥抗灾、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帮助地震灾区共克时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4分)www.kswww..com
解析见答案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基础测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在人们探索人类发展的规律中,恩格斯认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而李泽厚则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以上两个观点①都看到社会历史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发展的②都认为进步和灾难相互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③都承认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都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与人民群众的努力无关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5届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矛盾的斗争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3届北京市高二上学期级期末考试(理科)政治试卷
题型:选择题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测试一政治题
题型:单选题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进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和“进步”的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矛盾次要方面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正常精神现象和病理精神现象之间是一个连续谱的过渡
1:如何理解精神病理现象-----连续谱
&&&&非精神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可能要认真学习《精神病理学》才能真正理解人和来访者的心理现象。
精神病理学试图在理解人类极端精神现象:如文章中的幻觉、妄想,以及病理性嫉妒、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病理性偏执、病理性依赖、病理性心理冲突、等
我们可以给人类这些极端精神现象贴个标签叫做:精神病理现象,之所以叫他病理现象,主要根据的是以下原则:
统计学原则:极端的是少数人出现的和少数人是严重的,多数人也有但是相对不严重功能受损原则:心理功能、人际功能和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精神现象和心理健康其实是个连续谱的概念。
正常精神现象和病理精神现象之间是一个连续谱的过渡,例如:
焦虑——焦虑症之间是是过渡连续的,越往左越接近正常,越往右病理性越严重,两级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严重程度不一样。所以,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身上存在同样的精神现象,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越严重的就是越是病人,越轻就越不是病人。所以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病人和绝对的正常人,只存在相对正常的人。
这就是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先要做自我体验和成长,自我体验和成长就是被治疗的过程,如果你是当咨询师的人都是很正常的,为什还要做自我体验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咨询师那?说明我们身上有着和病人一样的东西,不同的可能是严重程度较轻吧。&这一点很不容易被自己看清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主观地认为自己是最健康的人。其实最健康的人是做不了好咨询师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在过那个位置,很难理解病人。
2:凭什么来判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病态的?
&&&&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是病人,是否是精神病态,这其实是精神病学的要求,而心理学中只有不同程度的病态,没有规定谁是病人,谁不是病人。丛中博士是医生出生,所以凡事他都要问是不是病人?谁病了?因为医学需要判定谁是病人,否则给不是病人的人用药是违法的。
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不需要非要判定谁是病人,在心理学家的眼里,人是具有不同程度问题的精神存在,只不过有些人的精神现象问题严重一些,影响了他想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也有很重的主观痛苦,有些人的精神现象问题轻一点,他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相对好一些。
医学需要靠有没有病来判断这个人需不需要治疗,所以诊断病就很重要了。
一个人需要不需要做心理咨询其实靠的是这个人主观上的需要和期望,一个人感觉需要成长,需要改变性格,他就回来做心理咨询。而咨询师不会主动判他有病请他来做咨询。这样疾病诊断对咨询师来说显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尽管精神医学诊断对心理咨询不太重要,但是咨询师毕竟是和人打交道,而且是针对人的精神现象做工作,所以咨询师必须要对精神病理学有很好的修养。尽管精神病理学描述的精神病理现象是人类精神现象的极端,但是:在理解人和人的精神现象的时候,理解极端是理解常态的钥匙。只有理解了人和人的精神现象我们才能帮助病人。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精神医学是如何判定一个精神现象是病理现象的,是如何判定一个人是有精神疾病问题的。
判定一个人是精神疾病问题要同时考虑一下几个标准:
1)症状学标准:存在一定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妄想等
2)痛苦标准:具有一定的主观痛苦
3)心理功能损害标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障碍、情感控制下降,学习功能下降,工作能力下降。
4)社会功能损害标准:人际关系效率下降,人际障碍。
&&&&要想判定一个人是否是精神障碍,需要同时考虑以上几个标准,这有ICD-10(精神障碍国际诊断标准)等
3:如何真正去尊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活在自己“内心里面的心理现实”中,活在内心的意义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我们内心的意义和感受来看待这个世界的。精神障碍的病人也不例外,他们也是活在自己内心世界里面。人的内心现实世界是从出生后和环境中的重要任务互动的结果。所以每个人的内心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直接和这个人儿时与重要人物的互动质量有关系。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非常好的妈妈,所以我们每个人赖以存活的“内心心理现实世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只不过是精神障碍病人的“内心心理现实世界”扭曲的程度要更加严重而已。
相对正常的人还是精神障碍病人,他们都有权利活在自己的“内心心理现实世界”中。他们完全有权利不去接受任何治疗,享受自己的内心幻想带来的快乐,享受神经症的苦难和快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神经症性生活方式,还是精神病性生活方式,都是活在自己内心心理现实中的方式,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可是,人是社会动物,人又是活在社会人际关系当中的,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一个人的行为,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总会影响别人,至少会影响到你的亲人。当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相对健康的人,还是精神障碍病人,一旦你的生活方式影响到了其他人或影响到了社会。那么改变你的这个生活方式可能就成了你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照例是对等的,互相依存存在的。丛中大夫只强调了一个个人生活方式的权利,忘却了一个人生活方式的义务。
一个人有权利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这是权利,甚至有可能的话精神障碍的病人完全可以自主去不去看病和做治疗。同时一个人也有义务让自己生活的更快了些,同时也让和你有关系的人生活的快乐些,那么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其改变扭曲的生活方式和治疗精神障碍也就成了你必须要尽的义务。
给予一个人自主的权利生活,这是尊重一个人,同样,帮助一个人尽他应该尽的义务也是尊重这个人。
4:谈谈错觉
人类的错觉有的是生理性的,那么幻觉和妄想也是生理性的吗?
&&&&丛老师在文章中举了一个红绿色盲的例子,来说明人类人是世界的主观特性。这其实有点偏颇和不恰当。我们知道红绿色盲是生理性错觉,是人类生理的特殊结构造成的错觉,这是遗传和出生后就存在的,所以人类其实一直活在人类自身的生理性错觉当中,这也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特点。人类的生理性错觉很多,比如,我们总是觉得太阳早上大,中午小,其实科学可以证明太阳就那样大。这是个错觉,原因就在于我们人类的眼球的特殊位置和结构决定的,这个错觉叫月亮错觉,所以生理性错觉也叫月亮错觉。人类生活在生理性错觉中,并不影响什么。我们不知道狗眼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也许是早上小,中午大,也许狗也有生理性错觉。
和人的精神世界关系更加密切相关的是精神性错觉,而不是生理性错觉。精神错觉是由于人的内心期待、欲望、情感等强烈到一定程度,加上一些背景因素造成的。
而幻觉和妄想等纯粹的精神现象可能和人的生理特点关系不大,尽管一些脑器质性病变可以出现幻觉和妄想。人类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和人在早期和重要人物关系互动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人的“内心心理现实”即使内心的、主观的,也是外界的、客观的,具有主客观两性质。也就是说,其实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形成更多是主观和客观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内心心理世界”其实并不完全是主观的世界,他是人在出生后与客观现实中的重要人物互动的结果,这个互动的过程和质量决定了人类“内部的精神现实世界”,所以也有客观现实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说,人不仅仅有按照自己“内心心理现实世界”存在的权利,也同时具有让自己“内心心理现实”能够与外界客观存在区分并适应它的义务。
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人不仅仅具有享受按照“内心心理现实”活着的权利,也同时具有承担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义务。不尽义务,享受权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精神障碍诊断中的价值判断与权利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丛中
大学毕业刚到精神科临床工作时,我时常能提出一些疑问,让带我的上级医生不知如何回答。
记得在学习神经病学的时候,上级医生时常告诉我们:诊断神经系统的疾病,一定要“先定位,后定性”。遵照这样的诊断原则,到精神科工作后,我就问我的带教老师:妄想定位于中枢的哪个部位?问得上级医生直瞪眼。
给精神分裂症病人做精神状态检查时,病人诉说,他正听见某个人骂他的声音,而当时我们几个做检查的医生却都听不到。这时,上级医生就告诉我们:这样的一种症状就叫做“幻听”,属于幻觉,与妄想一样,都是标准的精神病性症状。如果某人一旦出现幻觉或妄想,就肯定是属于精神病状态。我问老师:你怎么知道他听到的声音就是幻听?仅是因为我们听不到吗?如果他们能听到,我们听不到,只能说明我们与他之间存在差异,可有什么理由说我们是正常的,他们是精神病态呢?老师说:当然是他们不正常了,因为,他们原来也听不到,只有他们得了精神分裂症之后,他们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而且,一千个人里面,也就两三个人像他这样能听到“幻听”这样的声音。我很疑惑:难道,他过去没有听到别人骂他的声音,他现在能够听到了,就能说明他过去是正常的,现在是精神病态吗?!为什么不能说,他现在是正常的,他原来听不到的声音的时候才是不正常的呢?如果,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精神障碍,要看他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的话,那不就成了投票选举、多数人欺负少数人了吗?如果多数人总是正确的话,那么医生在病房里只占少数,占多数的是精神分裂症病人,他们都能听到声音,占少数的医生们却听不到,为什么就说他们是病态而我们医生就是正常的呢?是谁赋予我们这样的权力来裁决他人是病态的呢?
后来,我发现,还有更多的“真理”是值得怀疑的。比如,我们说这个世界是彩色的,可是,红绿色盲的人看世界就是黑白的,只有灰度变化,没有色彩变化。当时我就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色盲,这世界还会被大家认为是有颜色吗?
病人有时候会有视幻觉:看到桌上有一只水杯,而我们却看不到,我们因此就说他是幻觉。这时候,我拿一只杯子放到桌上,然后闭上眼,当然我就看不到杯子了。然后我问老师:你看到桌子上有什么?他说:有一只杯子。我说:我没看到,只有你看到了,所以你这就是幻觉!为什么不可以说你是幻觉呢?因为你是老师,我是学生,你是上级医生,我是新毕业的医生,我就不能判断你这是“幻觉”吗?!老师不甘心,拉着我的手去触摸那只杯子,问我:你摸到什么了?我说:摸到一个凉的、硬的东西,……他问:是什么?我说:不知道是什么。他说:这就是那只杯子,就是你刚才自己放上去的那只杯子,就是你刚才看到的那只杯子。我说:我只摸到了一个凉的、硬的东西,凭什么要我相信我摸到的就是我闭眼之前看到过的那只杯子?!大家看,遇到我这样执拗、不可教化的学生,老师不给气死才怪呢!
我继续说:如果我的触觉麻木了,你怎么能让我知道有那么一个凉的、硬的东西存在?如果我的本体觉、运动觉也丧失了,你怎么能让我知道那个凉的、硬的东西距离我有多远?如果我一开始就是盲人,你怎么能让我知道桌子上本来就存在一个杯子?如果你也是盲人,全世界的人都是盲人,我们谁能知道桌子上本来就有一个杯子?!
我们都生活在各自的“心理的现实”世界里!
人类生活在人类的“心理的现实”的世界里!
每个人都有权力生活在自己的“心理的现实”世界里!
——北京回龙观医院&赵丞智
欢迎加入这趟内在探索的旅程,预约个案或团体疗愈请联络:
博客:.cn/inyogalife
新浪微博&@吕玮克
公众微信:存在空间&Beingspace&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我们荡起双桨刚曲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