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右后旗公安局感应念佛堂

念佛堂仪规和丛林制度
& 念佛网:&
&&&&&&&&&&&&&&&&&&念佛时间选择
时-间-选-择
南无阿弥陀佛-灵岩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思乡佛号
南无阿弥陀佛-佛七版
南无阿弥陀佛-快音版
阿弥陀佛-配乐版
阿弥陀佛-引磬版
南无观世音菩萨-居士版
南无观世音菩萨-佛七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匀速版
南无地藏王菩萨-五音版
消灾延寿药师佛-拜愿版
-----------------------------
有关念佛仪规及问答
尊敬的各位念佛同修:
南无阿弥陀佛!弟子众等,有缘相聚一堂,同念佛,同发愿,同生西方极乐世界。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念佛堂乃具缚凡夫,于现生中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专修大冶洪炉。进堂念佛者,须万缘放下,深信切愿,精进念佛,一念单提“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表达对佛菩萨的至诚恭敬,创造一个庄严清净的念佛环境,以感得阿弥陀佛加持摄受,特设立如下“十条须知”,祈望我们大家共同严格遵守。
一、本念佛堂以发菩提心,信愿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恪守印光大师“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三十二字教诲,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真信、真愿、真行。
二、进入念佛堂,敬请各位同修共同遵守“六和敬”。按约定念佛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念佛堂做好准备工作。衣物、伞帽、茶具等放在指定位置。  三、有海青的同修请穿海青,注意不要在佛像前穿脱海青及衣服。绕佛及排班,皆依出家前于在家,男众前于女众,海青前于俗服的顺序。请勿乱动乱敲法器,关闭手机或调至静音、切勿影响道友念佛。举止安详,缓步低声,威仪具足,唯佛是念。  四、念佛止语。一说话,功夫完全破坏掉,惊扰大众念佛有过失。同修统一佩带“念佛止语”牌。
五、念佛时,至诚恳切,放下身心世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口念耳听,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请清楚楚,耳里听得清清楚楚。  六、进入念佛堂以后,端身正念,收摄身心,至诚恭敬,一心念佛,只管自家,莫管人家,听从护法师兄的统一安排,服从敲法器的法师或居士的统一指挥,不议论、不争论、不辩论,不说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自觉遵守维护道场秩序。对护法人员的指正,须先服从,待念佛完毕后再私下沟通。对念佛同修如有良好的帮助建议,应以谦卑恭敬的心、尊重的态度、委婉的方式在念佛完毕后私下予以建议。
七、念佛时大众应听随法器,保持音韵一致,步伐一致,队形一致,放掌手势结弥陀印,顺时针绕念六字二音,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走四步,“南无”一步,“阿弥”步,“陀”一步,“佛”一步。念“阿弥陀佛”时一句走两步,“阿弥”一步,“陀佛”一步。念佛时不得东张西望,高声大嗓,拖腔怪调。不缓不急,念兹在兹,勿生杂念,则一心不乱、三昧易成。念佛期间,欲上厕所及喝水等请绕佛至出口处方可离堂或归位。有事外出的居士,动作须轻,请勿影响别人。
八、念佛堂内负责念佛法务和护法的同修,应各尽其责,如理如法,尊重大众,关心同修,虚心听取和接受同修们的建议和意见,毕恭毕敬,统理大众,用至诚心、恭敬心、感恩心,真诚为同修们做好念佛服务及保障工作。  九、在念佛堂内,诸佛菩萨、龙天护法前,敬请大家切记勿作抠鼻涕、放屁及大声呵欠等不雅之动作与声音,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入厕后、搔痒、摸脏东西后请一定要记得洗手。爱护常住各物,不可浪费。物品有定位,摆放整齐,确保念佛堂及四周清洁卫生,保持道场清净、庄严。
十、敬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爱国爱教,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发菩提心,持戒念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专修专弘,自利利他,以成就一切念佛之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己任。
1、以上“十条须知”,若有违背者,请自觉到佛前忏悔,护法居士有提醒的义务。  2、护法工作:在念佛堂念佛期间护法工作由胡师兄、艾师兄两位师兄总体负责。领众排班、敲击法器、念佛仪规、起草章程等事务由沈师兄、黄师兄、王师兄负责。成立助念团、组织放生等工作由胡师兄负责组织通知,全体同修共同参与。念佛堂点香燃灯、开关门房、播放佛号等事务由邹师兄、胡师兄共同负责。另外,如果有需要恭请各类经书、佛像、刻录光盘等法宝的,王师兄为大家担任义工。  3、念佛时间:
每周日,下午2点准时开始排班,礼佛三称三拜“南无阿弥陀佛”,合掌齐念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开念《莲池赞》,读《弥陀经》1卷,《往生咒》3遍,唱《赞佛偈》,接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绕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至3时30分转念四字佛号坐念10分钟,默念5分钟,3时45分开静,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接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至4时45分,转念四字归位,三称三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念《西方发愿文》,三皈依,回向文,礼佛三拜,下午5点念佛结束。
每周三,晚7点准时开始排班,礼佛三称三拜“南无阿弥陀佛”,合掌齐念十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开念《莲池赞》,唱《赞佛偈》,接唱“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绕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佛号至8点45分,转念四字归位,三称三拜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念《小净土发愿文》,三皈依,回向文,礼佛三拜,晚上9点念佛结束。
以上所有一切,唯一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就是唯愿成就所有念佛之人最终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回到极乐本有家乡。
&&&&&&&&&&&&&&&&&&&&&&&&&&&&&&&&&&
&南无阿弥陀佛!
&&&&&&&&&&&&&&&
念佛堂仪规
1.请穿著海青、素色袜进入念佛堂,其他物品(含法宝)则放在柜子里,不得携带进入念佛堂。贵重物品请勿带来或者随身携带。
2.排班向佛问讯后进入,排班顺序同绕佛顺序:
引磬ΔΔ出家男、女师父Δ在家男众Δ在家女众。
(Δ:一人之间隔)
绕佛方向一律右行,右脚皆落在「阿」、「陀」上;「弥」、「佛」落在左脚。
3.禁语:进入念佛堂,万缘放下,惟「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随著念佛机及大众声调,心想弥陀、口念弥陀、耳听心摄,循环不已,不得有异声出现。
4.要绕佛或静坐或拜佛随个人身体状况调整,唯初入念佛堂,需至少绕佛一圈,始可进入大殿拜佛或静坐,静坐时若有打瞌睡、昏沉、掉举等现象,应随即改以拜佛或绕佛方式,以庄严佛堂。
5.各位同修从各地方来,为维护本念佛堂之秩序及道风,请随顺本念佛堂之念佛方式共修,包括:念佛声调、速度、绕佛步伐---等,不得私下聚众说法、募款、开小座、聚小餐。
6.茶水、食物、杂物都不可以带入念佛堂,以维持良好的共修环境。要饮水或如厕者请於绕佛队伍至出入口时,向佛像问讯出列,不得任意在内走动,擅自动冷气及电扇开关。拜垫上之毛巾只用於盖脚、披身,不得当坐垫或移作他用。
&&&&&&&&&&&&&&&&&&&&&
敬请大家共同遵守
&&&&&&&&&&&&&&&&&&&&&&&&&
------------------------
&&&&&&&&&&&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此八个字,为解粘去缚之第一法门、无上法门、秘密法门!亦为了生脱死的堂堂大路!朝念暮念,坐念行念,念念相续,必成三昧!必出三界!必生净土!&&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能蓦直念去,不生怀疑、不生间断、不生夹杂、则决定能生西方。&&
○杂念是病,念佛是药,念佛正治杂念,而不能治者,因念佛不亲切也!不笃信也!不实干也!&&
○念佛为正行,改恶修善为助行;善则回向求生,恶则忏悔求生。&
○种种杂念与佛念同为一念,但佛念如狮弦琴,杂念如众弦琴;佛念之威神,如众弦琴音一遇狮弦琴音,其弦顿断!故佛念一起,杂念销止,此即转万念为一念,一念能克万念!&&
○寻常念佛,大致不出三种方法,即高声念佛、心中默念,及声在唇齿间之金刚持。不过,不须执定一态!高声念佛,若觉费力时,不妨转为默念或金刚持;又若默念觉昏沉时,则不妨高声!总之必须绵绵密密,出声入耳,默念亦有音声相,声声弥陀,即声声唤醒自心;犹如一人酣睡,一人连番叫唤“某人”,则其人即醒矣!&&
○日用种种杂念妄想,不出人我、是非、爱憎、瞋嫉、诳谄……等等无明烦恼,澜翻潮涌,刹那不停;殊不知此等烦恼业浪,若有一丝未断,仍不能跳离六道幻网!倘将此等杂念妄想之心转为念佛之心,所谓以想除想,以净转染,则可翻三界而生净土矣!&&
○念佛佛在眼前,不念佛佛在西天!&&
○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极乐!”诸位!我们从无量劫生死轮回到今日,大家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业呢?弗晓得!我们声声说要远离贪爱,但贪爱轻了多少,大家肚子里明白!照这样看,我们能了生脱死吗?我们连生死的根株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了呀?不过,不要丧气,只要念佛消旧业,不再做新殃,恳切求生净土,则了生死大事,定能如愿!&&
○念佛就是忏悔业障,念佛就是消宿业,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再造新殃!别人怎么说呢?他们说“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这本来也很好,但这“随缘”二字是需要力量的,甚么力量呢?就是当遇善恶缘时,随时要有股提醒自己的力量生起,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还是实实惠惠地“念佛消宿业”来得稳当!”&&
○芸芸众生,无量劫来,头出头没,浸滛在爱欲长河之中,为罪所覆,难以自拔!若诈闻佛号,汗毛倒竖,此为宿昔善根种子激发现行所致。若从此一反念善,执持名号,罪即消灭,盖念佛是诸善中第一大善!所谓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如少金刚能坏大山,如星星之火能燎大原,如小毒能害众生;小善亦尔,能破大恶!&&
○看经如同洗脸,念佛如同喝水,出生死大道,二者不可缺也!&&
○地藏经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做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所以我劝各位,念佛做功德,必须在生自做,分分自获!固能老实念佛,临终定得诸圣接引,往生净土,丝毫不须怀疑!若处病苦或厄难,能信心不二,坚持弥陀及观音圣号,决定有不思议的感应,所谓有求必应,无感不通!&&
○念佛暂念能消罪,常年生极乐!&&
○八万四千妙法皆殊胜,唯有万德洪名保往生。&&
○根有千差,法有万别,既烦恼实繁,劳我世尊说出八万四千法门,以相对治;莫非应机施教,照病投药而已!惜今去圣时遥,余法难契,幸有无问自说“念佛一门”,如怒海明灯,排闼而进!故欲要即生了脱苦轮,只有专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经云“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即是不生不灭法,而“不生不灭”,乃涅槃之异名呀!所谓“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将六字出乾坤;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花国里人!”&
○念一句阿弥陀佛,除了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之外,亦含有请佛来度我的意思,因为佛既有广度众生之愿,当然不能忘记把我漏掉,故念佛就是请佛来度我!&&
○念佛人应当学,应当奉持观经中所说之净业三福,三福囊括十一大纲,那就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等。固能具足行持,则上上品生就,五六具足则中品可望;若但得一二具足,则下品可冀矣!&&
&○心多散乱,下品下生,散乱渐少,下品中生;便不散乱,下品上生,念佛行者,当自珍重!
&○念佛九种殊胜,我为你们一一道来:
(一)字少易念易记,不若经咒之难持!
(二)随处可念,不必恭对佛前!
(三)随时可念,不管早晚闲忙!
(四)随人可念,不分贵贱智愚,不须授权灌顶。念一句阿弥陀佛,即为阿弥陀佛灌顶一次;念十百千万次阿弥陀佛,即得十百千万次灌顶!
(五)增长福德智慧,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缘”!
(六)消灭众罪,经云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七)天神恭敬。
(八)恶鬼远离。
(九)临终必获诸圣接引往生,必蒙佛授记,见之身光威严,触之色色无碍。&
○念佛之成就,是在命终时现;但诸灵瑞之净业,则不是命终时候才现的,而是在平时成就的!今日念一千,即成就一千,念一万即成就一万;成就甚么呢?此土念一声佛号,彼土即生莲花一朵,并能成就台阁庄严、宝树……等等。乃知道心长,净业长;道心退,净业退!若道心退,则台阁渐倒,宝树莲花均萎谢,弥陀慈父亦为之悲泣矣!&&
○劝修念佛的话太多、太多了!一言难尽,千言万语说不完;还是一句,就是念佛!再送四句偈:“脆弱之躯终告坏,法身常住唯如来;不了修时空错过,娑婆轮转几多回!”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堂管理问答
问:这位同修问,我是梅州千佛塔寺念佛堂的负责人,请问老法师要怎样管理好念佛堂,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答:不要管理,每个人都学《弟子规》就好了,个个都是好人。你有没有听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管人的?只要大家都学《弟子规》,就不用管了。现在我们这里杨老师在北京“大方广”,她底下员工很多,她从来不管,也从来没有开过一次会。为什么?人人都学《弟子规》,人人工作都非常勤奋,都很认真努力,都很感动人,哪里要管!要管就坏了,要教,不要管,要教。在家庭里面,你懂得这个道理,你的儿女多,不要管,要教。管,管得你心烦,天天生烦恼;你要教,快快乐乐的,他都上轨道了。整个社会亦复如是,你像现在国家要管理,管得好辛苦。从前做皇帝、做官员的,他天天快乐得不得了,什么原因?他教,“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不是“建国君民,管人为先”,不是的,教!从家庭到团体、到国家一个道理,一定要教。教的时候首先是以身作则,你自己要做到,你自己是大众好榜样。自己守法,大众不能不守法;自己不守法,叫别人守法,人家就有疑惑,就不会服从你了。所以自己要以身作则,这才行。(净空法师·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 )
  问:第一个是北京居士们问,学佛的弟子都知道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的典故。请问老法师,建道场与立清规是否同等重要?所谓清规,在当代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个道场如果不重视清规的建立与遵守,是否能达到教化众生的目的?请老法师慈悲开示。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建道场跟立清规这两桩事情哪个重要?立清规比建道场还要重要。如果有清规没有道场,你一个人在家里依照规矩修行能成就;道场没有清规,没有一个成就的,所以这一定要知道。清规就是戒律,是戒律的现代化。戒律的精神永远不变,但是戒条有很多事情古今中外不一样,一定要配合我们的生活习惯,配合我们当地的状况,我们才便利于遵守。所以祖师把这个戒律合乎我们此时此地订一套清规,必须要遵守的。
  现在佛教出了问题,是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佛只是一腔热情,佛是什么不知道,从哪里学起也不知道,念佛,心口不相应,口里念佛,心里面还在打妄想,所以成就的人很少很少。过去我在台湾求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这真正天天念阿弥陀佛,每天拿着念珠念的,一万个人,真能往生的大概只有二、三个,万分之二、三,大多数都不能往生,这原因在哪里?古来的祖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叫易行道,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为什么现在一万个人修,会有九千九百九十多个都不能成就?道理在哪里不能不知道,道理就是我们不守规矩,清规纵然订下来,你还是做不到。
  不要说别的,佛门里面基本的规矩,这还不是戒律,十善业。十善是根本,戒律是在十善之上。你们听了《十善业道经》,读了《十善业道经》,你就晓得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多清楚。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于无上菩提,人天善法都是以十善为基础,没有十善,人身都得不到,人死了以后,就不能再得人身。人身都得不到,你怎么能成佛?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这是佛法里头的基本法。
  我们学净土,净宗学会的成立是夏莲居老居士他老人家的愿望。在往年都是建念佛堂,都是建莲社,从来也没有想到是净宗学会。净宗学会这个名词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但是没有成立。以后在战乱当中,他也往生了,所以这桩事情,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是他的传人,一直就放在心上。我们在美国这才有联系,但是没有见面,他回到北京去了。我特地到北京去看他老人家,了解夏莲居老居士一些状况。他就把净宗学会这桩事情拜托我,他说:法师,你在海外弘法,希望在海外到处建立净宗学会。我们现在在海外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
  净宗学会就跟从前莲社一样,名词现代化了。这个名词非常好,希望让社会许许多多的大众不再误会佛教是迷信,所以它称为学会,这净土宗的学会。当然禅宗可以有禅宗学会,天台学会,华严学会,都可以这样子成立。这个构想、建议非常好,所以我们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加拿大温哥华成立的,第二个是在旧金山成立的。这以后在各个地区,在美国好像就将近有三十个净宗学会,最多的是南洋,我听说单单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就有一百多个净宗学会,所以念佛的人愈来愈多。
  我们冷静的观察,无论在家出家十善做不到。净宗学会修行的指导原则,可以说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净业三福,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我们用这三条作为我们依靠的准则。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就落在十善业上。十善业做不到,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所以孝亲尊师是落在十善上,没有十善这都没有了。十善没有,三皈五戒就没有。要知道三皈五戒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你有十善,你才能受持三皈,才能受五戒、菩萨戒。所以十善没有,那你要是受戒皈依,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我们佛门常说叫名字位中人,有名无实。受了三皈做不到,五戒也做不到,就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把这个因找出来,这才能救。原因是佛在经教里头教导我们,学佛如果不能够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佛说这个人不是我的学生,非佛弟子,所以学佛要按部就班来。像读书,你要从小学念起,小学念完了念中学,中学念完了念大学,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才行。
  佛法传到中国来,小乘经论是非常完整,我们现在《大藏经》里面,阿含部就是小乘经。所以初期到中国来的时候,确实从小乘学起;但是到唐朝中叶以后,中国的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不学小乘了,宋朝以后完全没有了,所以小乘本来两个宗(俱舍宗、成实宗)就失传,没了。为什么?中国佛弟子用儒、用道(儒家、道家)代替小乘,行,以这个基础直接入大乘决定没有问题。所以小乘这样在中国就衰了,经典是留下来,没有人学了。从前学佛的人统统都有儒家教育的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有这个基础。中国传统教育疏忽、断掉了,至少断了七十年。七十年,三代,我小的时候还沾上一点边,那点边就很管用。如果没有这点边,你在这一生在佛法上没有办法契入,所以中国传统教育重要。
  儒家的教育,它的特色是在家庭,家庭教育。从小父母教,大人教,是以身教不是以言教。小孩出生三、四天就开始接受教育,做父母的人在小孩面前,一举一动都规规矩矩。他会看,他会听,虽然他不会说话,他统统看清楚、听清楚,都记在阿赖耶识里头。所以中国有句谚语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就是说三岁,他三年的学习,你就能够判断这个人到八十岁他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就能够知道,根扎下去了。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家教好。
  我们这个家教,满清亡国之后,中国这个地区一片混乱,军阀割据。民国成立不久,你看看日本人侵略中国,八年抗战,把整个社会打乱,把我们的家庭教育毁掉了,大家都逃难。抗战期间八年,我走了十个省,日本人在后面追,我们在前面跑,过的是非常艰苦的生活。所以这七十年不算长也不算短,现在要救还来得及。现在不救,再等十年,神仙都救不了,没法子救了。好在这几年来国家领导人提倡“以德治国”,提倡“和谐社会”,大陆许许多多地方有儿童读经班的出现,这是好现象,从根救起。
  所以我劝勉学佛的同学,真正要成就,那你不学小乘;小乘实在经很多是不太容易,要很长的时间,还是用儒家的。用儒家最根本的就是《弟子规》。《弟子规》分量不多,总共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三个字一句,总共三百六十句。真正用一年的时间,一年的时间你读经没有关系,你每天功课可以照做,佛可以照念,全心全力把《弟子规》落实,要统统做到,那是戒律,那是戒律的基础。你有《弟子规》,《十善业道》不难,你真的可以落实。因为《十善业道》,你的三皈五戒是真的就不是假的,戒律清规你才能做得到。今天说做不到,原因是没有《弟子规》的基础,也没有小乘教的基础,所以就是连十善都做不到。原因在此地,我们要懂得,要知道从哪里下手。过去没有学,现在学来得及,有个一年的时间,决定可以落实。那我们学佛的条件具足了,这才能够向上提升。所以提到清规,这《弟子规》就是清规的基本法,必须要学,必须要做到。(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一 )
  问题:在协学会结缘书架上,有书籍只限取一册之类的提示,请问这样如法吗?
  答:这个如法不如法是他们负责人员规定的,他规定就如法,他不规定,就不如法。所以法没有定法,每家的道场都有他们家的法。香港这么多店铺,每个店铺都有他店铺的法。如果你多要是可以的,你问他们,他们会给你。在我想像当中,大概只限于一册,可能为了防范有人在这里多拿去,拿去卖钱,这有可能。卖钱是好事情。也有可能他拿去之后,把它毁掉,那不信佛教的、排斥佛教的,他会拿去把它毁掉。那拿一本毁掉,罪轻;要拿个几百本回去毁掉,这罪太重。你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向他们负责人说清楚,我相信他会赠送给你的。(之二十三 )
  问:有几位法师来到弟子的念佛堂,刚开始时还是好好的,到现在虽说表面还是念佛,暗地里却收钱,借着念佛名义应酬佛事,又时常吵架。请问如果我们继续护持他们,会有什么果报?
  答:我不好说,说了得罪人,果报你自己去想去。多听佛经你就懂得,多读佛经、多听佛经就明白到底会有什么果报。(之五十五 )
  问:在念佛堂念佛时,大众音调不一,互相干扰,产生烦恼。请问师父,弟子如何是好?
  答:多参访其他的念佛道场,认真去学念佛堂的仪规,回来之后好好的领众。念佛堂的音调不整齐,这是不恭敬,你在念佛堂念佛,佛听了都跑掉,什么人来了?妖魔鬼怪都来了。你那个道场就不是佛道场,魔道场,这不可以不懂。(出处同上)
  问:道场负责人劝导义工应学佛,学《弟子规》,但义工感到不喜欢而离开道场,应怎么办?
  答:那就随他去!“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刚才讲,他不愿意学《弟子规》,他不愿学做人,有什么办法?这个无可奈何。所以要学佛菩萨,佛菩萨大慈大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愿意学畜生,你去作畜生,愿意作饿鬼,你去作饿鬼,佛不障碍你,你愿意干什么都可以。等到你哪天干了觉得太苦了,要想求救了,佛菩萨还是来救你,慈悲到极处,这是应当要向佛学习。(之五十七 )
  问:怎样管理念佛堂,才能真正快速有效的成就人往生?
  答:管理道场不限定是念佛堂,最重要的是六和敬,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能够遵守六和敬就是如法的道场。净宗道场如果真正要想成就,最重要的是“止语”,不说话。让你在念佛堂,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念的是阿弥陀佛,拜的是阿弥陀佛,心里面想的是阿弥陀佛,这很容易成就。东北长春的百国兴隆寺常慧法师的念佛堂,她就用这个方法。而且长年举行佛七,一般都是十个佛七连着做一节。你到那边进入念佛堂七十天,七十天就是叫你想佛、念佛、拜佛,都是阿弥陀佛,没有第二句。七十天不要说话,不要跟任何人说话,也不要跟家里联系,凡是去的人都很有效果。这个方法就是给我们做了个示范,真正念佛堂就是这种方式。(之五十九 )
  问:念佛堂共修应如何管理,才能让每位同修身心自在快乐,又能发挥共修的优势?
  答:这没有别的,要真正慈悲爱护。念佛堂的护法就跟慈母一样,把念佛堂里面的同修要照顾得很周到。他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因为他不说话,所以处处你都要想到、要照顾到,这是真实的功德。(之五十九 )
  问:道场念佛堂也包括了共同听经的时间,请问听经念佛的时间安排,应固定不变还是依情况时常调整为佳?
  答:念佛堂是固定的,生活起居是固定的,所以还是以不变为原则。听经的时间一天最多不要超过四个小时,为什么?要以念佛为主。为什么要加上听经?因为听经可以帮助你断疑生信。譬如七十天是很长的时间,天天念佛,怕自己有疑惑,听经可以帮助你破迷生信。开悟是困难,但是帮助你生信心这没有问题,让你能够心安,心安理得。道理明了之后,心就安定,这是个助缘,可以这样做的。(出处同上)
  问:如果道场遇到有人往生等重大事件时,是否可以调动打佛七的同修一起助念?应怎样安排才真正达到两全其美?
  答:念佛堂有人往生,决不能干扰念佛堂。送往生的人,自然有平常发心做助念的人,由他们去帮助他。如果念佛堂他们在用功,你再一帮助助念,他的心就乱了,他就不能专注。他往生,破坏别人念佛,这个不好。所以对于往生的人,是专门有个小组,我们通常叫助念小组,由他们来负责照顾,临终关怀由他们来照顾,这就是正确的。(出处同上)&&&
问:听说念佛堂最好分礼佛、念佛和打坐三个区域。请问应如何安排?佛七全日流程应如何安排?&
答:这些都有念佛的仪规。看你佛堂大小,共修的同修有多少人,怎么个分配,这里头只有一些原则,细节每个道场都不一样,各道场有各道场的规矩。总而言之,现在学佛我们记住一个总原则,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没有什么关系,
实质就是真诚、恭敬。印祖告诉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诚的恭敬非常重要。&
念佛最忌讳的是怀疑、夹杂、间断,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他说得很白,很容易懂,念佛最重要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实际上渊源都是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圆通章》所讲的念佛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让心恢复到清净,一心称念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净念?不怀疑、不夹杂,这个念就是清净的,就是净念。我们半信半疑,念佛的时候还有妄念,所以念佛的时候,你如果在家里面的话,最好能把电话都拔掉,把门铃也关住。不能够有闲杂的来打闲岔,会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你就不能得到净念,所以净念一定要懂得这些措施。念佛堂里面要有护法,护法什么?念佛堂外面周边要有人巡查,如果有人接近念佛堂,都要请他离开,不要干扰。走路脚步要轻,说话要小声,不要干扰念佛堂的念佛。所以外面要有人护持,有人照顾,这个道场才如法,这都可以提供大家做参考。
-----------------------
丛林制度 丛林制度 丛林制度 丛林制度 丛林制度 丛林制度
&&&&&&&&&&&&&&&&&&&&
一& 破根本大戒者,不共住!
二& 破口相骂、拳脚相打者,不共住!
三& 私收徒众、破和合僧者,不共住!
四& 私自化缘、错昧因果者,不共住!
五& 不存正念、不依规矩者,不共住!
六& 有犯清规、不遵守者,不共住!
七& 闲闯寮房、吸烟杂语者,罚!
八& 任意出入、不白执事者,罚!
九& 私造饮食、私应经忏者,罚!
十& 不习僧体、粗心忽略者,罚!
十一& 公事不到、坡事不随众者,罚!
十二& 非理责人、私心讪谤者,罚!
十三& 所司不尽职、失事者,罚!
十四& 侵损常住、破期告假者,罚!
十五& 住不满期、私自逃单者,挂牌!
以上条约皆是警策身心之规,必须谨守,不得轻忽。参方上士各宜珍重。
&&&&&&&&&&&&&&&&&&&&&&&打板方法
一、早晨从三板、四板、五板开始。
、三板三下&&三阵&&(丛林里请烧开水的师父起床)
++&&(第二板较轻)
2 、四板四下.
①慢打&&&&
绕寺院一周&&&
叫大众起床.
& ②绕到净念堂或禅堂&&&&
四阵四下&&&
打板时心要定也是修行,先观想诸佛菩萨加被,愿听到这板声,一切贤圣僧、师父们都来集会,同享法乐;也愿十方诸佛菩萨、护法、诸天龙八部都来集会,同享法乐,一切三恶道的众生听到板声都停止受苦。打板时走路要有威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里默念佛号,板声打得平静悦耳,不急不慢、不重不轻。慢走四步(阿弥陀佛)再打。丛林地方宽可能要打10分钟,不过都是绕寺院一周。最后打到大殿前也可。
++& (第三下轻)慢打,
+& ++ 急打四阵
③四板后刹五板&&&
+&& ++ (第四下轻)
紧接着刹“若人欲了知(快)&&&&
三世一切佛(慢)”&&
三阵之后套报钟.
++ ●(报钟)& +
●(报钟)& +
●(报钟)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三遍后刹
●&&●&&&●●
◎(洪钟)&&
◎(洪钟)&&●
◎(洪钟)
二、晚(晚殿、上供、诵戒都一样,先作观想)
(走四步)&+
(走四步)……在寺院四周绕一圈到大殿门口刹板
●(报钟)&&&&
●(报钟)&&&
+ ●(报钟)&
大鼓后接洪钟,洪钟刹板
◎&&&
◎◎+(接板)&&
◎+(接板)&&
◎+(接板)
观想愿一切贤圣僧、师父们,一切三恶道众生及一切劳动人民,身得安稳,心不动乱,安静休息!
走四步)&&&
++(走四步)&&&&
++(走四步)……到僧寮门口,收板
++ (轻打)
&&&&&&&&&&
祖师大德兴立清规戒律,警策佛子,续佛慧命实乃修道之源,应依教奉行。自古以来僧团修习都依止而行,为了适应我寺的具体情况,特制定以下殿堂规约,希遵照执行。
一、&二时课诵,大众熏修,庄严肃穆。应虔诚恭敬,衣袍整洁,用心奉诵,回施斋信。不可马虎草率。
二、按时早晚殿,不得无故缺席,除去病老公务外,有事必须提前向客堂请假,请假条交僧值备案。无故缺席者罚。
三、早晚课诵不得随意迟到早退,迟到早退者罚。
四、上殿时按佛门礼仪专心诵念,不得发出怪声怪调。
五、殿堂修学结束,应依次排班而出,严肃恭谨,不得闲散喧哗,交头接耳。
六、保持殿堂的清洁卫生,随时检查。不得随意吐痰,乱仍纸屑。
七、二时课诵由维那师带领礼诵,听从法器,随众念唱,互相配合。法器为龙天耳目,不得前后参差。
八、&此上规约制度,大众(僧团)共住遵守,从公布之日起执行。
一、早起板.
1、时间:凌晨3:45分平常(或3:15分打普佛、朔望日、拜愿)——4:00点平常(或3:00分打普佛、朔望日、拜愿)
2、起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 ○○○○○···
○○○·○& ○○○○○·····
○○○·○&
○○○○○·······&&
○& ○○
3、起三更板:
(1)念“三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共计快25下)
○···○···○···○···○···○··○○
(2)接钟:於第一遍报更后,快二十五板前,轻接三下钟。
默念“闻钟声,烦恼轻,智能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唵,伽啰帝耶莎诃三遍。”再接钟七下(‘南无地藏王菩萨’一字一下)。
(3)伽蓝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
○○○·○&
○○○○○·······○& ○○
念“三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同上。
(4)至客堂、圆通门阶下、丈室门阶下、念佛堂门口,敲法仪规皆同(3)。(5)念佛堂门口敲毕,到念佛堂院中刹三更板,三遍共计九下:
○○&&&
○○&&&
○& ○○
4、起四更板:
(1)祖师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
○○○·○&
○○○○○·······○& ○&
○○
念“四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
(2)至伽蓝殿、客堂、圆通门阶下、丈室门阶下、念佛堂门口,敲法仪规皆同(1)。
(3)念佛堂门口敲毕,刹四更板:
4&&&&&2&&&2&&
4&&&&&&3&&&2&&
4&&&&&&4&&&2&&
○& ○&
○○&&&&
○& ○&
○○&&&&&
○& ○&
○○&&&&&
○& ○&
○○
5、起五更板:
(1)祖师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
○○○·○&
○○○○○·······○& ○&
○& ○○
念“五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
(2)至伽蓝殿、客堂、圆通门阶下、丈室门阶下、念佛堂门口,敲法仪规皆同(1)。
(3)念佛堂门口敲毕,刹五更板:
○ ○ ○
○○& ○ ○ ○ ○○& ○ ○ ○
○○&& ○ ○ ○
○○&& ○ ○ ○
○○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遍后接钟.
○○○·○&
○○○○○···
○○○·○&
○○○○○·····
○○○·○&
○○○○○·······
○○&&
○& 钟&
○& 钟&
○& 钟
二、止静板:
1、初更板:
(1)一般晚上9:10分左右,就应手持椎板立於祖师殿前,听第三遍钟刹钟后,就接板,如下图:
○& 钟&
○& 钟&
(2)再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遍,接初更板。
○○○·○&
○○○○○···
○○○·○&
○○○○○·····
○○○·○&
○○○○○·······○
(3)念:“一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接钟一下。
(4)至伽蓝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一遍,打初更板;
念:“一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接钟一下。
(5)至客堂、圆通门、丈室门、念佛堂门口,敲板仪规皆同(4)。
注:初更板共计接钟6下 。
2、二更板止静:
(1)祖师殿:“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一遍,接二更板。
○○○·○&
○○○○○·······& ○&
念:“二更已到,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一心念佛。”接25圆通。接钟一下,然后再轻撞钟三下。
(2)至伽蓝殿、客堂、圆通门阶下、丈室门阶下、念佛堂门口,敲板仪规皆同(1),唯除不接钟。
3、拜愿止静板:
如佛菩萨圣诞或特殊日,晚於大殿拜愿,后接鼓、钟、板等与平常敲法一样,只是敲完初更板后,再等到约9:15左右再敲二更板。
三、念佛法会板:
上午10:00开梆,叩钟两下,敲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遍。
接一板,绕大殿一周,三步一板,见时至刹板。
四、晚殿板:
下午4:00(或3:50分)开梆,於大殿叩钟三下,接一板,绕大殿一周。接着念佛堂引磬♀、报钟∩:
磬(起立对面站) 磬(对面问讯)&
磬(向上问讯)&
○& ○○&
♀&&&&&&&
♀&&&&&&&
♀&&&&&&&
∩& ♀&
报钟:“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上佛菩萨……”三遍,后接大殿引磬拜佛。
五、诵戒、拜愿集众法:
一般晚上5:45分叩钟,5分钟一遍,一遍叩三下。
拜愿三遍钟叩毕,要绕大殿打板一周,才正式上殿;
诵戒只要三遍钟叩毕即可开始进入诵戒仪规。
钟鼓楼法器仪规
(1)早3:45(或3:15),搭衣上香毕,立於钟旁,听起板声接钟:
於第一遍报更后,快二十五板前,轻接三下钟。
默念“闻钟声,烦恼轻,智能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唵,伽啰帝耶莎诃三遍。”
25板敲毕,再接钟七下(‘南无地藏王菩萨’一字一下)。
(2)五更板毕,叩钟18下,接着唱叩钟偈:
&&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3)叩钟偈三遍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第三遍:唱完“阿弥陀佛”后,再紧叩两钟,接鼓四下,再叩两下钟,各接鼓四下,钟鼓交接后,钟停敲鼓,如下图:
阿弥陀佛钟&&
钟钟& ⊙ ⊙ ⊙⊙&
钟& ⊙ ⊙ ⊙⊙&
钟& ⊙ ⊙ ⊙⊙
注:敲十八下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1)一般在晚8:40分(诵戒、拜愿提前)左右,听到三遍刹鼓时,准备接钟,接法如下:
⊙ ⊙
⊙⊙& 钟& ⊙ ⊙
⊙⊙& 钟& ⊙ ⊙
⊙⊙& 钟
(2)接过三钟,唱叩钟偈:
五风十雨,……
(3)叩钟唱三遍,每遍后皆叩钟18下,三遍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遍从“五风十雨”开始,第二遍从“洪钟二叩”开始,第三遍从“洪钟三叩”开始。
此遍完之后的十八下中,第十五、十六下连敲,接板一下,十七接板一下,十八接板一下。如下图:
南 无 大 乘妙法莲
华 经南 无 法 华 会
钟 钟 钟 钟 钟 钟 钟钟钟钟
钟 钟钟 钟 钟钟&
○& 钟&
○& 钟&
(4)接下来敲止静,见“止静板”条目
(1)准备:4:30分(或4:00)前,穿袍搭衣,上香,三拜。双手持鼓椎,待第三遍刹钟套鼓,套法如下:
阿弥陀佛钟&
钟钟& ⊙ ⊙ ⊙⊙&
钟& ⊙ ⊙ ⊙⊙&
钟& ⊙ ⊙ ⊙⊙
(2)接着敲鼓三遍,前二遍,每遍5分钟,后一遍4分钟,每遍鼓念大悲咒一遍。(早大悲,晚心经)
(3)三遍毕,敲边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三遍,毕,敲三遍,每遍四下套云板,如下图:
○○○·○&
○○○○○···
○○○·○&
○○○○○·····
○○○·○&
○○○○○·······&&
○& ○○&
○(以上为敲鼓边)
○& ○○&
○& 云板&
○& ○○&
○& 云板&
○& ○○&
云板(此为敲鼓的中心)
(4)接三下云板后,慢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严’字轻板)”三遍,第三遍“严”字后压引磬转身向上,於“经”后、“华”后各一引磬问讯,云板煞尾接引磬鼓各三下(铛&
铛铛& 铛轻&
铛轻& 引磬&
引磬& 鼓)接下来引磬与鼓互套礼佛三拜。
(1)准备:晚8:25分(拜愿、诵戒7:00),穿袍搭衣、上香、三拜,双手持鼓椎,待念佛堂(或大殿)敲报钟,堂中敲钟三下,鼓头套鼓三遍(套法如早鼓套钟法同)。
(2)套毕,接敲鼓三遍,敲的时间、速度同早鼓,只是每遍鼓念心经一卷。
(3)三遍毕,敲鼓边,再四下套钟,与早鼓套云板相同。
最后,敲鼓边一下问讯,即可抽衣养息.
净行堂须知
一、日课:
1、早起香:7:15打板集众,先敲报钟三下,然后从堂内到安养堂打板48下。
上午7:30——9:30诵《佛说阿弥陀经》一卷,念佛。
2、下午1:45起香,念佛至3:30结束。集众法同上。
3、晚上6:45起香至8:30结束,此段时间放蒙山、念佛,集众法同上午。
二、放香日:
每月初八、十四、二十三、月末(二十八、二十九或三十)。
一般於净行堂放,只有在佛菩萨圣诞、打佛七、春节十天佛事、放焰口等,在大殿施放蒙山。
五观堂过堂仪轨
1、早6:00,大众师听到叫响,云集五观堂,摆放碗筷,端坐思惟五观。
2、行堂者听到叫响,刹板即可从班首、维那依次打饭菜。
3、法器:打板——开梆——钟一下——云板三下——僧值走至五观堂居中合掌——悦众敲二下半引磬,领众向上问讯——侍者关好门敲火点“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三遍——套三下引磬,再压一下,敲一下——维那举腔念供养咒——侍者出食——回向。
4、大众供养回向毕,即可用餐。
1、中午10:50分(或10:40分),大众师听叫响云集五观堂,摆放碗筷,端坐思惟五观。
2、行堂同早上。
3、念供养毕,大众即可作餐。
1、晚药食:晚5:00,用药食师听叫响云集五观堂,摆放碗筷,端坐思惟恐用引药食深感惭愧。
2、行堂同早上,叫响一刹,即依次行堂。
3、僧值见行堂差不多时,走至五观堂中间,合掌呼“火点”,侍者关门,敲火点两下,大众即可用餐。
一&&客至茶汤,点心,单被一一调停,若不识面,即请问名号,住处,不得疏慢,失误者罚。
值日知客,不拘有事无事,必须课堂静候,失误者罚。
早晚上殿,若无僧植,即知客照应路灯及大殿蒲团,并照管诸师站立行列,查问无公事而不到者罚,殿堂失误照应者罚。
闻梆声诸师过堂,若无僧值即知客照应,打火板接滚板及端站斋堂,照应失误者罚。
凡遇官员往来帖到,即差照客白住持,知客先为侍陪奉茶乃至跟住持候送,失误者罚。
凡二板客堂议事,副寺举买卖用费事,出坡事,悦众报堂中事,侍者举住持上下通事,知客开时节人情,当一切大小等事议毕同白住持。
七& 内外诸师有事白客堂,值日知客须当理直,置不理者罚。
口角相争,客堂值日知客要秉公直言,如不服者请众知客公议处罚,倘再不遵公摈出院,倘徇私情,断事不公者,一并议罚。
九& 知客无事要过堂,上殿除有病出坡不到者罚
十诸师出入不到客堂告假者及在外闲游放逸者罚,职事人知而不举者同罚。
十一 客堂一应事务或有专权自任或同僚互相嫉妒急私情偏袒者白众同僚议罚。
十二 知客须非值日亦不得在外闲游,违者罚。
十三禅客至,待遇不得一律,如诸方耆德,安上客房,就职事回来,素有功于常住,安上客房,五日做客,次安贤者寮。远来得禅衲及久住者,三日做客。初参晚学,一日做客即随众行事。至于江湖混杂之辈,早到一食,晚到一宿,即请别行,不安客房,失误者罚。
十四别刹长老至,客堂先请净面,更衣吃茶,即报住持,然后领见,至斋毕送尊客单休息,后安侍者一一座,两序另外看单,若彼不参堂巡寮,则大众不礼,惟两序看单,彼亦面看两序。
十五 施主设斋散衬等寺副协同知客公议各式。
十六 斋堂小食,除客堂待宾客,要内外一律,散衬单衬,照规。
十七 客众及法眷道友到者俱安上客单暂住,然后斟酌送堂,如混送堂者罚。
十八凡求住者令先看常住规约,欲进堂者,先看禅堂规约,须查其立志,系参学好人,可许安单,若邪知邪见者,皆不许入堂,有防大众若混入堂者罚。
十九 安客床帐等一切物件,俱宜检点如法,不得私行陪二,不能陪者责已迁单。
二十& 凡有佛事命照客预挂牌,失误者罚。
二十一 凡书信至,或礼物至,须问明送某处,即登簿或当时送交收代,仍将回书付来着手,失误者罚。
二十二 客堂众职犯争闹者,即时迁单诼出,无论是非或恃强偏见,障碍同僚等,执不肯和气商议,有碍常住事,陪罚出寮。
二十三 凡起单必须细查物件,以防错携常住等物,如失误者罚。
二十四 或开期凡求戒者问其来历,并经查其衣钵,香敬,堂银;俱齐备,引彼见书记登簿,若不如法而失误者罚。
二十五 应用人情钱物及公署礼物等,须两序大众商议若执己见而行者罚,失误者重罚。
二十六 施主往来银钱多从客堂经手,善恶因果昭然不爽,慎之。
&&&&&&&&&&&&&&&&&
佛教丛林执事概说
丛林古规的职事,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名目。这些职事之上,则有住持(方丈)加以统领。唐代的寺院是由三纲共同负责全寺事务的。至丛林大盛之后,三纲之制废而住持之位立。唐代的三纲是政府任命的,而宋代的住持则是由当地州官和僧人备文邀请的,其他僧职都是由住持委任。后世丛林组织日渐庞大,各寺家风不同,同为十方丛林的住持,往往因时制宜,自立职事,致使丛林名目层出不穷。宋宗赜《禅苑清规》的序文写道:“庄严佛社,建立法幢,佛事门中,阙一不可。岂立法之贵繁,盖随机而设教。”在《禅苑清规》中所载的丛林职事就有二十三种。宋宗赜还写了《龟镜文》说明设立各种职事的必要:“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生作务故有直岁,为众生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有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禅苑清规》卷八)
以上制度,自宋以来通行很久,少有更改。&&&
根据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更有增益调整。
&&&&住持(方丈)为整个丛林的核心,住持之下有四大班首和八大执事辅佐。
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和堂主,
八大执事为&&&监院、知客、僧职(又叫纠察)、维那、典座、寮元、衣钵、书记。
丛林的执事,细分起来共有一百零八位。但这些不一定全部设置,而是随寺院的大小、僧人的多少或某种特殊情况灵活掌握,其名称也有差异。这些职事名称,以承担的职责轻重又可分为列职与序职两部分。
列职&&相当于职务,侧重按办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职别;
序职&&相当于职称,侧重按出家资历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
列职和序职又可分为东序和西序。
东序为主位.
西序为宾位.
故将直接为住持工作的丛林执事待以主礼,列于东序;
将辅助住持工作的待以宾礼,列在西序。
十方丛林中比较典型的是设四十八单执事,依东、西两序排列为:
&&&列职东序:都监、监院、副寺、库头、监收、庄主、磨头、寮元、殿主、钟头、鼓头、夜巡.&
&&&西序:典座、贴案、饭头、菜头、水头、火头、茶头、行头、门头、园头、圊头、照客.&
&&&序职东序:维那、悦众、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侍者、清众、请客、行者、香灯.&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参头、司水。
&&&十方丛林,一般有比较完备的组织和齐全的执事。近现代的丛林,基本设置五个部分,即禅堂、客堂、库房、大寮、衣钵寮,合称为“五大堂口”;
其中后四者又称为
“四堂口”。重要寺务由住持会同首座等班首与四堂口主事共议决定。
&&&&此外,尚有首座寮以款待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待初学新参,有行者寮以处务行者和童行,有众寮(云水堂)以接待过往僧众。又有蒙堂以待知事、僧值以上退职人员,有单寮以待副寺以下退职人员,有延寿堂以待老、病僧人,有庄田以供禅众从事生产。各堂又各立规约以资遵守约束。十方丛林的规模较大,财产为僧团公有。僧人们不准招收弟子,故其住僧来自四面八方合住一起。十方丛林具有开堂传戒的资格,一般都定期传戒,为子孙丛林的求戒者传授戒法。十方丛林依据方丈的产生办法可分为选贤丛林、戒眷丛林和法眷丛林。选贤丛林的方丈是寺僧经过民主协商,从广大僧人中推举的德高望众者;戒眷丛林的方丈,也是从僧人中推举的德高望众者,但其必须是在本丛林中受的戒;法眷丛林的方丈,是由原方丈在《寺院法眷》上载明的几位嗣法弟子依次担任。十方丛林的住持,一般是六年一任,但可以连任,也有实行终身制的。住持退位后称为“退院和尚”。十方丛林可以接待各地云游参学的僧人,叫作“挂单”或“挂褡”。“单”指僧人的行李,挂单是将行李安放起来,暂不他往的意思。僧人挂单于十方丛林,首先住在云水堂。云水堂住相当长时期后,以本人要求和住持同意,可以住进禅堂或念佛堂,成为寺中的基本僧众。住云水堂可以随时他往;住禅堂或念佛堂后,如果要离寺他往,只能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提出申请告假。禅堂或念佛堂的僧众名额是有一定限额的。
&&&&&&&&&&&&
佛寺中的挂单规矩
挂单规矩乃中国佛教丛林制度所特有,是破除私有私我观念,最前进的社会理想的实现,希望能够传流不断。千里求师,出外参方,挂单为必要的手续。如果进客堂想赶斋而不懂挂单规矩的话,除了吃不到饭,还会挨骂,甚至被赶出去。&
挂单又称挂搭、挂锡。单,指衣单行李;搭,指动作,初入丛林者,将衣钵挂在僧堂单位钩上;锡,指行脚比丘所持的锡杖。
挂单分:赶斋、一宿两夕、三天单、水火单与海单。
行脚者外出,必须携带衣钵包、被条包。行脚到寺不可径入殿堂。应先卸下行李,放在客堂门外柱脚。进门走两步半,问讯坐下。行李若放在门右,则坐在左侧长凳上;放在门左,则坐在右侧长凳上。以能照看到自己的行李为准,以免被马流僧所窃。坐姿宜挂腿坐,双手冬抄夏搭,不宜盘腿。
有照客或工友走到面前,合掌问:“老菩萨!来有何事?”行脚僧合掌答曰:“打扰常住,挂上一单”或曰:“前来赶斋。”若是忏悔堂则云:“回堂亲近诸位上人。”(刚到则不宜说亲近常住,待挂单几天互相观察后再作决定。如要讨单,再穿袍搭衣带具到客堂向知客师讨单。)
照客师知其来意,转白知客师,先在房门外弹指三下后说:“知客师慈悲,有老菩萨来挂单。”知客师出来,不打招呼,径走到客堂门口,向外先看有无衣单。此时行脚者照旧坐着,也不要理睬,因不知其人是否为知客师。(若进客堂久坐无人招呼,可轻咳几声以令人知。)等知客师从门口走回,同挂单者坐在同一侧椅子上,在将坐尚未坐下时,赶紧站起说:“顶礼知客师傅。”知客师答:“问讯。”依命问讯,等知客师命:“坐下。”则坐。否则不能坐。知客师站立,也须站立。
知客师坐稳后,一般先问:“老菩萨(或上座师)何处发脚?”(即问从何而来。)则答:“自某地来。”问:“到常住这边有什么好事?”答:“打扰常住,挂一单。”问:“衣钵常住何处?”答:“忏悔堂某地某寺。”问:“得戒和尚上下?”答:“上某下某大和尚。”问:“大师傅是谁?”答:“上某下某律师。”问:“老常住在哪座宝山?”答:“小庙某地某寺。”问:“师父上下怎么称呼?”答:“恩师上某下某和尚。”问:“曾到此间否?”答:“初到此地(或曾到此地)。”
知客问话宜温文有礼,语气平和。行脚者则宜惟恭维谨,小声而答。
知客师询问后,认为满意。即喊:“送单。”此时行脚者说:“顶礼知客师傅!”知客师说:“问讯。”依命问讯。照客接说一声:“请!”行脚僧背起行李,跟照客走。亦可由知客师亲自送到上客堂。到门外敲小板三下。屋内寮元师听到,即招呼香灯师挂帘子。知客师站门外,寮元师站门内,相对合掌。知客师说:“寮元师慈悲,有行脚的师傅来了。”寮元师说:“请进!”知客师父与行脚师傅进堂,知客师说:“礼佛三拜!”行脚僧即把行李放在地上,依言向上三拜。拜毕,知客师说:“顶礼寮元师父!”寮元师说:“问讯。”即说:“送知客师父。”知客师说:“免送!”即出去。行脚僧自己呼:“顶礼东西两边老菩萨。”在上客堂先住的师傅则答:“问讯,接驾!”行脚僧人依言问讯。此时寮元师指定单位,行脚僧即解开行李,鞋放在床下,鞋尖朝外与橙齐。衣钵包挂在里面墙上。具、海青摺好放在凳子与床齐。七衣搭在单上竹竿上。被长三摺,两头向内摺四分之一,再合摺形如龙口;钵夹在中间,如龙含珠;具则夹在中间似龙吐舌,人坐在凳上打坐,膝与边齐。
要离开时,先自己呼:“老菩萨们看衣单。”(意思是我要走了,你们检查自己的东西,避免将来发生物品遗失嫌疑自己)。收拾行李,先用衣钵盘将具海清、三衣、钵包妥,再捆其他行李,鞋子插在外边。收拾好后、放在地上。先礼佛三拜,再呼:“顶礼东西两边老菩萨”同住者应答:“问讯!送驾,有缘再会。”行脚僧将行李背起,自行上路。
如持方便铲、背蒲团挂单。蒲团放两边柱脚,方便铲靠两边柱摆,则为销假;若压蒲团,铲向内放,则是挂单;铲向外放,则为赶斋;如蒲团、方便铲直对客堂,则是会客。
如遇出尘上士,飞锡高僧来寺挂单。彼至客堂,先振锡摇铃三响。知客师即出,先礼锡三拜后,双手接过锡杖先行领至方丈室,请和尚出,接谈经过。办大斋,送尊客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察右后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