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遗言既生瑜何生亮谁说的

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遗言既生瑜何生亮_百度知道
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遗言既生瑜何生亮
实这句话到底有没有我们根本无从考证,其实真正的周瑜文武双全,不然小乔也不会嫁给他,相貌俊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既生瑜何生亮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就是有点遗憾和嫉妒的意思吧,,或者惺惺惜惺惺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国演义》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慨叹:“既生瑜,何生亮!”海明威历经生命磨难,领悟了: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悍,逼迫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对手”。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他(它)”身上照见了自我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从“他(它)”身上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他(它)”。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题型:写作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感谢对手“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在临终前发出这样的慨叹。风流倜傥、足智多谋的周瑜在碰到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后,处处受牵制,事事不如意,最后郁郁寡欢而终。这是历史上“一山难容二虎”的一个典型事例。也许很多人也有类似的担心,就怕自己遇到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对手可以使你激发更强的斗志,更有创造力,更有动力。我们这个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其实这背后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强大的对手竞争。苹果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因为有三星这个强大的对手促使它不得不强大。而诺基亚因为不重视对手,只顾埋头走自己的路,最终被淘汰出电讯大哥大的行列。淘宝网的功能和服务越来越好,因为有众多的网络运营商促使它不得不前进。“龟兔赛跑”中兔子中途睡觉,原因是轻视了乌龟这个弱小的对手。我们不得不说,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多么重要啊。“既生瑜,须生亮!”有了对手之后,我们不仅仅需要打败、征服,更重要的是尊重、学习。海明威在历经磨难之后领悟到: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悍,逼迫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曾经为敌多年,但是他们相互尊重各自身上的血性和才能,虽然两人阵营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真正的男子汉。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熏在向客人介绍自己企业的同时,总要带着尊重的口气,花几乎相同的时间来介绍同行业的强劲对手:索尼、松下、夏普电器……或许就是这种“尊重”,才使日本的电器能从一种集团的态势傲然纵横于世界市场。没有对手,有时候是孤独甚至痛苦的。金庸小说人物独孤求败晚年剑术奇高,苦于没有对手,只能退隐山林,郁郁寡欢而终。中国乒乓一直雄霸世界乒坛,难逢对手,这对观众来说观赏性差多了,对自己来说技术也难以进一步提高。于是,中国乒乓毅然做出一个决定,输出球员,输出技术。培养对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只有足够自信、强大的人、集体、国家才有这样的气魄。重视对手,可以使我们不断前进;尊重对手,可以使我们获得力量;感谢对手,可以使我们境界超群。人生路上,因为有各种各样对手的存在,使我们观赏到不一样的风景。试题分析:这题材料作文,有三个材料,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对手”这一话题展开的。其中一二两个材料是相对立的两个材料,第一则材料是哀叹自己遇到了强硬的对手,第二则材料则是强调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悍,逼迫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第三则材料则是列举了我们身边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对手。所以,从这些材料内容出发,本题材料的意思范围,其实就是谈一谈你对“对手”的认识与理解,更倾向于哪一种对手。也就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对手:感谢对手、尊重对手、祟拜对手、敬重对手等等,这也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立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国演义》中..”主要考查你对&&材料作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三国演义》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4622260916270196267146296105251126《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经典遗言-精华10大网
按模块条件查看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经典遗言的汇总欣赏。以下内容由买购网整理,提供给您参考!
一、最搞笑的遗言:“吾儿奉先何在?”
喊出这句话的,便是恶贯满盈的董卓。
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朝野,穷凶极恶,滥杀无辜,人神共...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经典遗言的汇总欣赏。
一、最搞笑的遗言:“吾儿奉先何在?”
喊出这句话的,便是恶贯满盈的董卓。
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朝野,穷凶极恶,滥杀无辜,人神共愤,纷纷欲除之以为快。司徒王允设计,派人对董卓假说汉献帝要禅位与他。董卓听后大喜过望,高兴得昏了头,立马从老巢郿坞出发,乐颠颠的到京城登基。进宫后,董卓发现进了王允布下的伏击圈,顿时感觉大事不妙,马上向他的干儿子兼卫队长吕布喊出了那句话:“吾儿奉先何在?”他没料到的是,吕布早已被王允事先利用美女貂蝉离间并成功策反,而且已经成为伏击他的一支重要力量。没喊来帮手,倒叫来了杀手。当董卓喊出这句话后,吕布大喝一声“有诏讨贼”,然后挥动自己的成名兵器方天画戟刺进了他的咽喉。
估计董卓在弥留之际,一定会用一只手捂着正在汩汩冒血的脖子,另一只手指着吕布,用眼神死死盯着他,似乎在质问“怎么会是你!
可笑董卓不舍得一个女人却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临终还留下了这么一句搞笑的遗言。
二、最愚蠢的遗言:“谁敢杀我?”
魏延必反,这是诸葛亮生前就一直断言的,果然,诸葛亮刚死,魏延就开始扯杆子造反了。魏延的武功极高,一般人不容易战胜,所以,对付魏延,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这一点,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当魏延与诸葛亮的继任者姜维在阵前对峙时,杨仪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激魏延是不是敢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此时的魏延有些轻敌,没有觉察出来对方这样做的用意,于是,在马上大声喊“谁敢杀我”。他的喊声未落,但见背后刀光一闪,魏延被斩杀于马下。
挥刀的人,赫然就是跟随魏延一起造反的马岱。原来,马岱假意跟随魏延造反,实际上是诸葛亮授意埋伏在他身边伺机动手的杀手而已。魏延大声喊出来的这句“谁敢杀我”,不仅是向马岱发出的动手的信号,而且也成了一代名将魏延最终的愚蠢的遗言了。
三、最不平衡的遗言:“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这句遗言,是吕布临死时大骂刘备的。
刘备与吕布之间恩恩怨怨较多。最初,吕布在董卓麾下时,刘备与自己的两个把兄弟关羽、张飞曾经和他在虎牢关前有过一场恶战,结下了梁子。后来,吕布被曹操击溃,已经拥有了徐州之地的刘备不计前嫌,收留了他。不料,刘备此举是引狼入室,吕布趁他不备,鸠占鹊巢,占了徐州,将刘备赶到了小沛。不久后,袁术大举进攻刘备。刘备无力抵抗,只好硬着头皮向吕布求救。吕布耍滑头,采用了辕门射戟的办法,让两家罢兵,送了刘备一个人情。
再后来,刘备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再度恶化,刘备被打败,不得不投靠曹操。曹操打败吕布并将之生擒后,鉴于吕布骁勇善战就有心将他留用。当征求刘备意见时,正对吕布恨得咬牙切齿的刘备马上落井下石,列举了吕布曾经背叛过的丁原、董卓为例,劝说曹操将他杀掉了。
吕布临死骂刘备不仗义、不念旧情,实际上是他自己背信弃义在前,所以,刘备不替他说情反而添坏话,终结了他求生的希望,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罢了,心理不平衡也是活该。
四、最有智慧的遗言:郭嘉遗计
曹操最器重的两个手下,武将当属典韦,因为典韦不仅武功极高,而且对曹操非常忠心,被曹操任命为自己的卫队长。最后,典韦为保护曹操英勇牺牲,这让曹操十分伤心,曾经大哭不止。
曹操最器重的谋士,非郭嘉莫属。郭嘉是一个不可多得也是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的军事谋略天才,作为最年轻、最诡异的谋士,在跟随曹操担任军师的十一年间,不仅帮他制定了长远的、宏大的战略谋划,在具体的战术方面也设计得十分精准到位,并最终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地区,令曹操接近了自己事业的顶峰。
郭嘉籍此也赢得了“鬼才”、“世之奇才”等广泛的赞誉。很可惜的是,郭嘉年仅38岁就不幸病故,英年早逝。郭嘉在即将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病危期间,也不忘记为曹操出谋划策。他在留给曹操的遗书中,设定了处理袁绍残部的计策,帮助曹操一举平定了辽东。曹操对郭嘉的去世十分悲痛,曾经哭着对百官们说到:“ 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在后来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回时,曾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看得出,曹操对郭嘉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所以,郭嘉留给曹操的遗书,可以称得上是最有智慧的遗言。
五、最失望的遗言:徐母骂子
这里说的徐母,指的是徐庶的母亲。
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之一,曾经化名单福在刘备手下效力,出任军师一职。不久之后,徐庶小试牛刀,出谋划策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夺取了樊城。刘备的这一“不寻常”表现让曹操大为震惊,最后,他手下的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为了逼迫徐庶来投降,程昱将徐庶的母亲掳去,并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用假书信将他骗降。
徐母看到儿子受骗上当,非常愤怒,也大失所望,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完后,徐母便悬梁自尽了。徐母死后,悲痛欲绝、心灰意冷的徐庶虽仍留在了曹操手下,但他忠于辞别刘备时立下的“终身不设一谋”的誓言,致死不肯为曹操出力。
徐庶的昙花一现,使得他成为了最可惜的谋士。他母亲的含辱自尽,也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悲剧性色彩。徐庶最大的亮点,是在离开刘备时,为他举荐了诸葛亮。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下了山,为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基础。
六、最可敬的遗言:“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长坂坡一役,曹操PK刘备,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刘备一方大败,不仅差点全军覆没,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被冲散了。孤单英雄赵子龙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在曹操大军的包围圈中左冲又突,不停厮杀,终于找到了刘备的妻子糜夫人以及她的儿子阿斗。当时的情况十分危险,糜夫人又受了伤。赵云请求糜夫人带着孩子上马,自己在后面保护。糜夫人清楚,如果三个人一起突围,肯定成功不了,于是,她把孩子阿斗托付给赵云,说“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并希望他能带着孩子杀出重围,交给他的父亲刘备。为了让赵云少一份累赘,糜夫人在交待完后事之后毅然投井自杀了。
糜夫人无疑是一个烈女,在最危急的关头,毅然决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把死亡留给了自己,这是一位母亲的伟大胸怀,是值得人们尊敬的。
七、最不甘心的遗言:“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著名的遗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周公谨说的。
周瑜无疑是一位斗士。
在内部,他要和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作斗争,力争坚定孙权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好在,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自己的得力助手鲁肃的协助下,这个问题很快便摆平了,东吴统一了思想认识,上下一心,形成了共同抗击入侵之敌的坚强合力。
在外部,周瑜的敌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正面的敌人曹操;另一个是潜在的敌人诸葛亮。对付曹操,周瑜运用自己的军事智慧和才能,在赤壁之战一举将之击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付诸葛亮,心胸狭隘的周瑜斗志斗法,使尽了浑身解数,最终还是落败了。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周瑜就是这样死的,但死得很不甘心,连喊了数声“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的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自此,孙刘联合的蜜月期到来了。
八、最明白的遗言:“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
这个道号叫做凤雏的人,就是刘备的副军师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故江湖上有“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的说法。
庞统作为一个大智慧的人,自然和诸葛亮一样,不但会指挥打仗、出谋划策,而且还能掐会算,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八卦。赤壁之战,就是庞统献上了连环计,为日后的火攻打下了基础。投奔刘备后,协助刘备一路西进,打下了大片的地盘。
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在对待自己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不应有的误判。
最先有不详预感的是诸葛亮,他推算出可能会出现对高层人物不利的征兆,并且专门派人入川送来书信进行提示。但庞统误解了,认为诸葛亮嫉妒他立功,于是,便对他的警示置之不理,建议刘备火速进兵。
第二次的警示来自于刘备的一个梦。他梦到了有人打击他的右臂,醒来之后还感觉到痛,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当他对庞统说了后,庞统不以为然,认为打仗有死有伤是自然而然的事,依然没有在意,坚持继续进兵。
第三次警示是来自于庞统的坐骑。那匹跟随他多时的老马忽然失了前蹄,将庞统摔了下来。庞统依旧没有意识到危险,只是和刘备更换了马匹,然后上路了。
庞统率领部队沿着小路前进,慢慢走进了敌人的伏击圈。当听说是来到了“落凤坡”时,庞统惊呼:“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只是,他的话音刚落,便招来了数万飞箭。因为庞统骑了刘备的白马,目标明显,显然就是攻击的重点,很快就被乱箭射死了。牺牲时年仅36岁,正是大好年华,令人叹息。庞统的死,不仅折损了兵马,也延缓了刘备攻取西川的进程。
九、最狡诈的遗言:“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曹操的真实写照和客观评价。曹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在内政、外交、文化建设等方面有诸多成就,运用自己的才能统一了北方地区,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了生产和社会秩序。然而,曹操的性格中又有阴暗的一面,他既心狠手辣又生性多疑,既坦直率性又阴险狡诈,既张扬不羁又会作秀,既能唯才是举又有不容人的地方。曹操是个聪明人,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一生的所作所为很清楚,知道生前得罪了一大批人,怕死后遭到报复,所以,才会想出狡兔三窟的主意,设立七十二处坟冢,以假乱真,让人找不到他的真正的葬身之处,以免被人掘墓辱尸。
曹操固然聪明,将自己的后事料理的很好,只是对自己的后人没有一个很好的设计规划。曹操死后没有多少年,他们家族的江山便被司马家族如法炮制地夺了去,曹家几代人的辛苦成果归入他人囊中。
十、最虚伪的遗言:刘备白帝城托孤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却从没有带过大部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他的最后一战,是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为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报仇,结果仇没报成,还全军覆没。刘备虽侥幸逃脱,回来后急火攻心,病入膏肓,眼看着就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刘备躺在病床上,为了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以留遗言的方式开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表演。此时,他最不放心也是唯一的可以依赖的人,就是诸葛亮。为了稳住他,刘备首先给诸葛亮来了个下马威,就是拿马谡说事,意思是告诉诸葛亮:不要看我很窝囊,其实心里亮堂堂;然后,刘备风格一转,用了一招“欲擒故纵”。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哭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番话,的确把诸葛亮吓一跳,头上的汗都下来了。他赶忙表态,说绝对不会篡位谋反,一心辅佐幼主。这个时候,刘备看到把诸葛亮压制住了,马上乘胜追击,让自己的儿子给诸葛亮磕头,算是认作了干爹。打出去再拉回来,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的暗斗取得了完胜。然后,刘备又交待了一些具体事情,便放心的死去了。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您可能关心的页面: 、 、
相关标签: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XXX"的知识/资讯/名人/访谈等文章,均由企业/经销商/用户自行通过本网站系统平台投稿编辑整理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仅供学习与参考等非商业用途性质使用,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提交说明:
注册登录发布:
精彩推荐&|&Recommend
按商城(推荐购物网站)查看:
按模块筛选: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谈《三国演义》之既生瑜何生亮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谈《三国演义》之既生瑜何生亮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彩虹咖啡(麦兜)
续:彩虹是多余~~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借这个借口杀他。诸葛亮为了保住孙刘联盟,也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颜面,所以才和他对联。鲁肃也是为了保住孙刘联盟,才从中调解。
要说周瑜有那些方面不如诸葛亮的话,那么首先应该是周瑜不及诸葛亮之(审时度势)才能,再次就是不及诸葛亮之(治国安邦)才能。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既生瑜何生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