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预言诗大全的诗帖值多少钱

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李白的一首经典诗词~~保准你从未读过!!
这真的是一首李白的诗,大家见过伐?李白早在年间就已断定了结局。膜拜~~~~&&&&&&&&&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9-19 14:0009-19 14:0209-19 14:0209-19 14:0409-19 14:0409-19 14:0809-19 14:1009-19 14:1109-19 14:1209-19 14:13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李白诗全集
电子版李白诗全集 卷二十二 (古近体诗四十七首)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
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
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
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
因得通寂照。
朗悟前後际。
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
酌玉坐相召。
彼我君若丧。
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
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
永愿恣游眺。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寻幽无前期。
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
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
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
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
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
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
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
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
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
清晓方言还。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义
【义去点】
口然金园赏。
【倏犬换羽】
远近含晴光。
楼台成海气。
草木皆天香。
忽逢青云士。
共解丹霞裳。
水退池上热。
风生松下凉。
吞讨破万象。
搴窥临众芳。
而我遗有漏。
与君用无方。
心垢都已灭。
永言题禅房。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昨日东楼醉。
( 楼醉一作城饮 )
还应倒接口。
( 还应一作归来 )
【上四下离】
阿谁扶上马。
不省下楼时。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
陶令八十日。
长歌归去来。
故人建昌宰。
借问几时回。
风落吴江雪。
纷纷入酒杯。
山翁今已醉。
舞袖为君开。
月下独酌四首
花间一壶酒。
( 间一作下, 一作前 )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後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 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
天若不爱酒。
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
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
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
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
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
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
( 城一作时 )
千花昼如锦。
( 上二句一作
好鸟吟清风。
落花散如锦。
园鸟语成歌。
庭花笑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
( 千万一作有千 )
美酒三百杯。
( 三百一作唯数 )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
(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 )
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我来南山阳。
事事不异昔。
却寻溪中水。
还望岩下石。
蔷薇缘东窗。
女萝绕北壁。
别来能几日。
草木长数尺。
且复命酒樽。
独酌陶永夕。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醉来脱宝剑。
旅憩高堂眠。
中夜忽惊觉。
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
晓雪河冰壮。
哀哀歌苦寒。
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
李斯鹰犬人。
□起匡社稷。
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
叹息龙门下。
富贵未可期。
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
举声梁甫吟。
青云当自致。
何必求知音。
寻山僧不遇作
石径入丹壑。
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
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
挂壁生尘埃。
使我空叹息。
欲去仍徘徊。
香云遍山起。
花雨从天来。
已有空乐好。
况闻清猿哀。
了然绝世事。
此地方悠哉。
过汪氏别业二首
游山谁可游。
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
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
池馆清且幽。
( 清且一作涵清 )
我来感意气。
槌炮列珍羞。
【煎前换包】
扫石待归月。
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
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
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
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
( 星一作大 )
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
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
相过醉金□。
【垒土换缶】
我行值木落。
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
吴愉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
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
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
枕石拂莓苔。
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山花向我笑。
正好衔杯时。
晚酌东窗下。
( 窗一作轩 )
流莺复在兹。
春风与醉客。
今日乃相宜。
春草如有意。
罗生玉堂阴。
东风吹愁来。
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
闲歌面芳林。
长松尔何知。
( 尔何知一作本无情 )
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
膝横花间琴。
过此一壶外。
悠悠非我心。
( 上诗一作本
春草遍绿野。
新莺有佳音。
落日不尽欢。
恐为愁所侵。
独酌劝孤影。
闲歌面芳林。
清风寻空来。
岩松与共吟。
手舞石上月。
膝横花下琴。
过此一壶外。
悠悠非我心。)
涤荡千古愁。
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
皓月未能寝。
( 未一作谁 )
醉来卧空山。
天地即衾枕。
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
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
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
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
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
长醉歌芳菲。
( 醉歌一作歌醉 )
我有紫霞想。
缅怀沧洲间。
且对一壶酒。
( 且一作思 )
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
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
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
宿昔成秋颜。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心爱名山游。
身随名山远。
罗浮麻姑台。
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
就我石上饭。
空言不成欢。
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
黄云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
徘徊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
( 共一作一 )
留连夜将久。
解我紫绮裘。
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
兴酣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
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
离恨满沧波。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夜坐明月。
( 夜坐一作坐夜 )
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
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
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清溪半夜闻笛
羌笛梅花引。
吴溪陇水情。
( 情一作清 )
寒山秋浦月。
肠断玉关声。
( 声一作情 )
日夕山中忽然有怀
久卧青山云。
( 青一作名 )
遂为青山客。
( 青一作名 )
山深云更好。
赏弄终日夕。
月衔楼间峰。
泉漱阶下石。
素心自此得。
真趣非外惜。
鼯啼桂方秋。
风灭籁归寂。
缅思洪崖术。
欲往沧海隔。
云车来何迟。
抚几空叹息。
懒摇白羽扇。
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
露顶洒松风。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春日醉起言志
处世若大梦。
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
秃然卧前楹。
觉来盼庭前。
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
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
曲尽已忘情。
庐山东林寺夜怀
我寻青莲宇。
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
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
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
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
旷劫断出没。
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
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
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
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
独自下寒烟。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劝君莫拒杯。
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
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
明月窥金□。
【垒土换缶】
昨日朱颜子。
( 日一作来 )
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
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
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
昔人安在哉。
醉题王汉阳厅
我似鹧鸪鸟。
南迁懒北飞。
时寻汉阳令。
取醉月中归。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
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
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
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
吾于尔何有。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对酒不觉暝。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鸟还人亦稀。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日下空庭暮。
城荒古迹余。
地形连海尽。
天影落江虚。
旧赏人虽隔。
新知乐未疏。
彩云思作赋。
丹壁问藏书。
楂拥随流叶。
萍开出水鱼。
夕来秋兴满。
回首意何如。
秋夜独坐怀故山
小隐慕安石。
远游学子平。
( 子一作屈 )
天书访江海。
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
出陪玉辇行。
夸胡新赋作。
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
非邀青史名。
庄周空说剑。
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
归闲事耦耕。
顾无苍生望。
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
微茫旧壑情。
秋山绿萝月。
今夕为谁明。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昔在南阳城。
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
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
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
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
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
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
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
长扫狐兔窟。
( 扫一作归 )
忆东山二首
不向东山久。
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
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
开关扫白云。
清泉映疏松。
不知几千古。
寒月摇清波。
流光入窗户。
对此空长吟。
思君意何深。
无因见安道。
兴尽愁人心。
对酒忆贺监二首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
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
而作是诗。
四明有狂客。
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
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
翻为松下尘。
( 翻一作今 )
金龟换酒处。
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
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
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
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
凄然伤我情。
欲向江东去。
定将谁举杯。
稽山无贺老。
却棹酒船回。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沅湘春色还。
风暖烟草绿。
古之伤心人。
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
但美采菱曲。
所愿归东山。
寸心于此足。
落日忆山中
雨後烟景绿。
晴天散余霞。
东风随春归。
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
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
学道飞丹砂。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桃花春水生。
白石今出没。
摇荡女萝枝。
半挂青天月。
(挂一作摇)
不知旧行径。
初拳几枝蕨。
三载夜郎还。
于兹炼金骨。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net)您当前的位置是:
李白忆旧游诗 手卷 水墨纸本
中国书画(二)
编号:0248
估价:120,000-300,000
编号:0249
估价:8,000-15,000
编号:0250
估价:10,000-20,000
编号:0251
估价:30,000-50,000
120,000至300,000
25.5×276cm
09:30-- 18:00
上海四季酒店3楼(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500号)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上海四季酒店3楼(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500号)
题识:庚寅年立冬后二日于松云石屋,谷量。 钤印:谷量、悔于艺 说明 瞿谷量,1936年生于上海嘉定。1954年进新中国美术研究所随陈秋草学画。1956年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71年任教上海美术学校。1976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工作。1982年赴美国进修于纽约学联美术学校。1987年任美洲中华艺术研究会会长。2003年回上海定居。2005年瞿谷量70画展于上海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嘉定陆俨少艺术院举行。现为上海市中西美术融合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
传真:95518…[]
联系电话:-联系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华江支路566号所属地区:上海拍卖品:
估价RMB 20,000--40,000
估价RMB 120,000--180,000
估价RMB 10,000--15,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10,000--10,000
估价RMB 6,000--6,000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RMB 150,000--250,000
估价RMB 150,000--250,000
估价RMB 6,000--8,000
估价RMB 150,000--200,000
估价RMB 100,000--15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3,000--5,000
估价RMB 20,000--60,000
估价RMB 58,000--60,000
估价RMB 3,000--4,000
估价RMB 8,000--15,000
估价RMB 3,800--6,000
估价RMB 9,000--20,000
估价RMB 16,000--25,000
估价RMB 260,000--300,000
估价RMB 600--600
估价RMB 4,000--4,000
估价RMB 20,000--20,000
估价RMB 4,000--4,000
估价RMB 8,000--8,000
估价RMB 10,000--10,000
估价RMB 6,000--6,000
估价RMB 600--6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3,000--3,000
估价RMB 400,000--500,000
估价RMB 8,000--12,000
成交价RMB 1,150,000
成交价RMB 253,000
估价RMB 600,000--800,000
估价RMB 55,000--65,000
成交价RMB 207,000
成交价RMB 287,500
成交价RMB 1,380,000
成交价RMB 1,380,000
估价:估价RMB 40,000--80,000时间:公司:上海嘉鼎
估价RMB 40,000--80,000
成交价RMB 172,500
估价RMB 5,000--10,000
估价RMB 80,000--150,000
成交价RMB 34,500
成交价RMB 51,750
估价RMB 15,000--30,000
估价RMB 3,000--6,000
估价RMB 40,000--8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610,000时间:公司:上海嘉鼎
成交价RMB 1,150,000
成交价RMB 690,000
成交价RMB 632,500
成交价RMB 575,000
成交价RMB 540,500
成交价RMB 460,000
成交价RMB 368,000
成交价RMB 345,000
成交价RMB 345,000
估价:估价RMB 18,000--35,000时间:公司:上海嘉鼎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RMB 60,000--100,000
估价RMB 30,000--4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15,000--30,000
估价RMB 3,000--6,000
估价RMB 80,000--120,000
估价RMB 60,000--10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时间:公司:朔方国际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1,000--2,000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纸本,草书。纵37厘米,横392.5厘米,北宋黄庭坚书法作品,约书于1104年(北宋崇宁三年)。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创作年代宋朝类&&&&型书法作品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是北宋、诗人晚年草书代表作。
此为黄庭坚书《》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考定,此卷为在北宋绍圣年间(公元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此诗书法,深得,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之。
此卷将怀素瘦韧疾速的用笔,变得瘦硬而起伏多变,并将《怀素自叙》上下腾挪开合的行气章法,变得更为紧凑绵密,让布白空间呈现更多,左右摇曳的疏密对比,构成满纸云烟,飞花乱坠的意象。此卷多用“一笔书”,许多整行皆不换笔,卷舒多姿,把李白诗中惯有的豪迈机变空灵欲仙的意境作了倾情演绎。苏东坡讲“不践古人”,与黄庭坚所谓“方近古人”的宗旨是一致的,即非形似古人,而是对古人艺术的精神会合。黄庭坚得见《》后所作草书一变,并非是苏舜钦等人亦步亦趋的描摹怀素,而是“自成一家”的自家面目。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万遥相忆。(《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圣
正如在诗卷的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2]并称其为“平生神品”。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洪州分宁(今)人,世称“”。北宋诗人,与、、俱游学门下,天下称为“”,开创。黄庭坚既出于,自与苏东坡同气连声,共同倡导“尚意”书风的观念。他极力标举“学养”、“胸襟”、“不俗”和“有韵”,“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为书法进一步走向文人生活的空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楷行根源东坡,又融铸《瘗鹤铭》,形成独特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而主要精力则在,结构富于强烈的开合变化,用笔强调起倒擒纵的灵活运用,又有意识地引进的点法,丰富其笔划,穿插错落、节奏鲜明,在狂草的形式上贡献了许多新的创造,形成独特的个人面目。《李白忆旧游诗卷》(现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原帖已流入日本)十分集中地体现了他在狂草上的形式开拓。
黄庭坚在晚年回忆自己草书的经历云:“予学草三十余年,初以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又云:“元符三年二月己酉夜,沐浴罢,连饮数杯,为成都李致尧作行草。,忽然龙蛇入笔!学书四十年,今夕所谓鳌山悟道书也!” (《山谷题跋》卷七)他从名家周越入手,又追摹苏舜钦,五十六岁左右在四川眉山家见到《怀素自叙》墨迹,“顿悟笔法,下笔飞动”,草书大进。他的草书代表作均产生于这一时期,如《》、《刘禹锡竹枝词草书卷》、《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等,尤以《忆旧游卷》为代表。
将与怀素草作比较,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的创作与审美结论。其一,与怀素的相同处,均致力于把草书从实用书写中摆脱出来,成为纯艺术的表现。是对书法创作观念的重大拓展与转变。其二,与怀素的不同处,怀素追求非理性的激情表现,他则追求理性的“风韵”抒发。他与有一个共识,即“匆匆不及草”,非实用的草书书写,是要在并不匆忙时候所完成的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功。
他说:“元符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余将至青衣,吾宗子舟求余作草。作此,殊不工。古人云:匆匆不暇草。端不虚语。时涪翁年五十六矣。”( 黄庭坚《》卷八《书自草李潮八分歌后》)。可见,山谷非为求诗作书,乃是“求余作草”,“作草”是对实用书写的明确超越。
作为创作理性追求的另一特征,即是“左规右矩”之论。他说:“楷法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这是一反常人之见,对“草法”提出了“左规右矩”比“”更为严格的法则要求。他主张“锋藏笔中,” 。没有怀素那种“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激情气势,而追求用“变化无端”的“用笔之法”所表达的“风韵”之美。他主张学草书当学小草,而认为“大草殊非古”,是一种“俗气”。他还批评这种“俗气”说:“数十年来,士大夫作字,尚华藻而笔不实,以风墙阵马为痛快,以插花舞女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笔也。” ( 《山谷题跋》卷七《书十棕心扇因自评之》)他甚至认为:“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 纵观,虽结字、章法开合很大,但用笔大多迟缓,以小草法作狂草,戮力于草字造型的视觉形式感,故被调侃“黄庭坚描字” 。黄庭坚草书是盛唐草书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但已失去张旭、怀素极富激情和浪漫气质的盛唐气象了,这与他作为重理趣的宋诗代表人物的审美趣味是异曲同工的。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云李白原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