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家,在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之前,也是一个落后国家,常受列强的欺负,也签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日本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纵观世界各国,唯有一个国家最忘恩负义、最爱制造事端、最愿发动战争,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好战、凶残、变态就是“大和民族”的本性!为何要这样说呢? 第一,日本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日本之所以有今天的发达和繁荣,虽然原因是多元的,亦有其自身奋斗的结果,也有美国扶持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离不开中国的影响。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等方面都从中国获利颇多。1.文化上的受益:打开古代世界地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地区,是比邻而居的中国、朝鲜、日本三个国家。由于之间地理上相邻,思想文化是以中国为核心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被通称“汉字文化圈”。由于汉文字、汉文化的影响,三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相似、相同之处甚多,如都用筷子就餐的习惯,因此又有“筷子文化圈”的称谓。2.体制上的受益:在古代,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较先进,朝鲜、日本等国上下都醉心学习和模仿,出现了一股又一股学习高潮。其体制都是仿中国而成。特主要别是在时期,日本节学习中国的国家体制和传统文化,回国后直接参与朝廷枢要,进行锐意改革。在学制、服饰、建筑等皆仿效中国。3.教育上的受益:与朝鲜同样,日本本无文字。公元720年至901年间成书的《日本书纪》、《续日本纪》、《日本后纪》、《续日本后记》、《日本文德天皇实录》、《日本三代实录》、《怀风集》、《经国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都是用汉字写成的。直到九世纪,日本才出现用汉字草体的字头、偏旁作为字母的平假名,十世纪又出现用汉字正楷的字头、偏旁作为字母的片假名。这样,日本才有了自己本国的文字。4.思想上的受益:中国传统的学说对日本、朝鲜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公元285年,古代中国的王仁应日本国王之邀任太子师,主要讲授的内容有《论语》10篇、《千字文》1卷,他是日本的“文首之祖”。公元2世纪,派遣徐福(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是其故里) 率3000名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及弓弩手,去大海中的“三神山” 求长生不老药,因求仙药不得,不敢回国,后在日本纪州熊野新官登陆,并在此开荒种地,繁育后代。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司药神”,至今在和歌山县新官市还保留着徐福的墓,并修有徐福祠。徐福在日本建国,创天皇制,被日本人尊称“国父”。再如唐代高僧鉴真东渡等。明末清初的浙江余姚人朱舜水对日本社会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知行合一”理论,创造适应日本改革的“水户儒学”等,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声誉。5.经济上的受益: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两国在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也得到更广泛的交流。中国的医学、建筑技术、纺织技术、制陶技术和书法绘画艺术等大量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662年至1839年间到中国经商的日本船只达到6200多艘。特别是从1874年至1945年蚕食与侵略中国期间,获得的经济利益更是无法估量的。而1945年日本战败后到目前的67年间,日本在中国获取的经济与资源也是无法计算的。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受益最多的国家,却忘恩负义,屡屡祸害中国! 第二,日本就是一个频频制造事端的国家。懂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自明代中后期以来,日本在中国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事端:1.倭寇横行中国。在中国明朝统治的300年间,中国沿海倭患严重。倭患以16世纪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日本籍的海盗,他们多是流浪四方的无主武士和一些破产的日本农民,还有一些是由商人豢养的武装贸易船队。他们少则二三艘船三五个人,多则二三百艘船三五百人人,在中国和朝鲜沿海杀人越货,为非作歹。2.新大陆政策祸害中国。日本明治维新后,就确立了向大陆扩张的侵略政策,并叫嚣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1870年,日本官员佐田白茅提出臭名昭著的《征韩论》主张要占领大陆,必先征韩。1872年觊觎中国的日本派兵300人侵犯中国台湾。1876年,日军侵入朝鲜。1879年正式吞并中国的琉球,并改称冲绳。对外侵略频频得手,大大刺激了日本的扩张野心。1885年,日本政府正式制定10年扩军计划,即所谓的《征讨清国策》。3.将战争机器驶向中国。为做好对华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准备,日本参谋部还不断派遣特务潜入中国,窃取情报,秘密绘制中国东北和渤海湾详细地图。1894年(农历甲午年)5月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当中国6月5日出兵朝鲜后,日本以极快速度派兵到朝鲜,并对清军形成战术包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中国兵船,对华不宣而战。清政府被迫于8月1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日军从战争一开始就表现出极其残暴的侵略本性。如攻占旅顺后,日军对中国军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全旅顺剩下的活口仅36名抬死尸者。1895年1月,北洋舰队在日本陆海军夹击之下,全军覆没。并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4.无耻索要战争赔款。通过《马关条约》,日本迫使中国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四个通商口岸,攫取了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和货栈权利,“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割占中国台湾及其岛屿,索要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和“还辽费”3000万两白银。凭着中国这一广阔市场和勒索到的巨额资金,日本加快了军事近代化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步伐。5.独占中国东北权益。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加紧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渗透和政治阴谋活动。1904年与沙皇俄国发生冲突,在中国东北领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战争以俄国战败而告结束,日本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南满)纳入势力范围。6.加快分裂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政府认为实施《征讨清国策》方案的有利时机已到,加紧策划在中国建立两个由日本操纵的政府,进行分裂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认为西方列强无力东顾,于日,借口对山东半岛的德军作战,并占领整个山东半岛。日提出了旨在完全控制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强迫当时的段祺瑞政府贷款,总额达到3.86亿日元,目的是将中国大量权益出卖给日本。7.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27年5月至1928年9月,日本三度出兵山东,干涉中国内政,制造济南惨案。日制造“柳条湖事件”,即“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整个东北。并一手炮制了所谓的“满州国”,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法西斯殖民统治。日又进攻上海。随后又攻占热河,进逼北平、天津等地,制造了一系列的“华北事变”。日,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突袭中国驻卢沟桥驻军,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8.战败后依然制造事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日本战败后的67年间,针对中国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事端……特别是2012年以来,日本从首相到民众、从政府要员到民间组织、从右翼势力到政府退休高官,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明目张胆地把中国作为“假想敌”。3月6日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在南京否定大屠杀事件;3月27日,日本文部省通过的教课书“北方四岛及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事件;4月11日借机朝鲜发射光明3号卫星,进行一系列的军事部署;6月25日与美国进行的军事演习;6月29日又参加了由美帝主导的环太平洋22国军演;8月份又与俄、韩展开“夺岛战”;9月份对中国的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并抓中国的保钓人士,10月份与美国又进行的各种军演等等,时至今日,其首相野田佳彦甚至狂妄叫嚣,在钓鱼岛上不惜动用自卫队。第三,日本就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从1874年到1945年的71年间,日本共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就达10次,并且战争越打越大,越打越凶狠。第一次于1874年派兵侵略中国台湾。这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的首次对外扩张,战争虽未达到占领台湾的目的,但“顺道”消灭了中国的蕃属国琉球王国,并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第二次于1875年侵犯朝鲜,逼迫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第三次于1894年挑起中日战争,战后通过《马关条约》获得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的主权,勒索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后中国收回辽东半岛,又追加3000万两白银。第四次1900年派兵3828人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勒逼中国政府签署了空前的卖国条约《辛丑条约》。第五次于1904年同俄国交战20个月,将中国东北划入势力范围。第六次于1914年,以对德宣战为借口出兵山东,侵占青岛和胶济沿线,不久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七次于1918年8月,强占中国的哈尔滨、满洲里、齐齐哈尔等地。第八次1918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第九次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大举进攻中国,将大半个中国置于铁蹄之下。第十次于1941年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几乎“扫荡”整个亚洲。 第四,日本就是一个凶残的国家。从1874年至1945年的71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的杀人血案就达到4000多起,杀害中国人达到了3500多万人,造成中国直接财产损失达到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惨案和一片又一片“无人区”;而在1945年2月份的硫磺岛战役中,守岛的2万余名日军,竟然牵制着美军的6万兵力,并造成登陆作战美军付出2万8千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硫磺岛战役曾被美军称为太平洋绞肉战,原计划5天攻占的弹丸小岛,足足打了36天,造成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的惨重代价。而日军守岛部队则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 :1,该典型战例从中验证了日本人的凶残。第五,日本就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国家。日本自1945年8月战败以来的六十七年间,非但不反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的深重灾难,反而不甘心失败,妄图与邻国再次挑起事端!昔日它一个小国家都能够单独挑战中国、苏联和美国三个大国,更何况是今日的日本!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美化侵略战争、粉饰诸如东条英机之流的甲类战犯、篡改历史、修改教科书、否定大屠杀、进行海外派兵、参加美日军演以及将中国的钓鱼岛进行“国有化”等等反常行经。就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频频制造事端、好战、凶残、顽固不化的国家,无论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世界来说都将是危险的!都将是麻烦的!一个不能正视历史的大和民族,一个篡改历史的大和民族,一个顽固不化的大和民族,一个怀有野心的大和民族,一个不与邻为善的大和民族,一个不与邻国为伴的大和民族,必将被世界人民所唾弃!必将走上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说明:以上图片均为网上下载-----------------------------------------------------------------------------引用网友本人以前所发内容过多,不再进行精华评定。本文内容于
16:25:51 被小编a13编辑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但我这人不喜欢装,有话就直接说。我去过台湾,感觉吧,你的很多方面都像一个台湾人。我遇到有一类型的特别台湾人就和你一个样,哈日亲美当基础,仇视祖国是大纲。开口民主,闭口自由。还爱嚼舌根儿.......这类特别的台湾人一旦发现说不赢我就立马翻脸,指着我的鼻子就骂:“你就是条狗,一条被洗脑的狗。”狗就狗呗,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不在乎再听你跳出来叫上一百遍,你不嫌累叫一千遍一万遍也行。对了,我又有一事不明......你说我是狗,可我这狗粮找谁领呢?我自己也养狗,正宗昆明犬,我的狗儿很忠实,每天只找我要狗粮吃,别人拿得吃的它看都不看。你呢?
纵观世界各国,唯有一个国家最忘恩负义、最爱制造事端、最愿发动战争,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好战、凶残、变态就是“大和民族”的本性!为何要这样说呢?
第一,日本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国家。日本之所以有今天的发达和繁荣,虽然原因是多元的,亦有其自身奋斗的结果,也有美国扶持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离不开中国的影响。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等方面都从中国获利颇多。1.文化上的受益:打开古代世界地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东北亚地区,......说得好(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iPhone手机客户端)
把这套害虫吃掉
那么,中国还会崛起,并且这个崛起不可阻挡。最让人期待的是很可能就是20年内的事了。到时,中国应该顺应天理,顺应日本人的愿望和逻辑。让他们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消失掉。我以上说的这些,真不是中国人的想法,真的是日本人的要求。大家看看那个野狼驳斥楼主的逻辑。按这个逻辑只能推论出,中国强盛就要灭了日本,否则留日本来干什么?留着它反水么? 那个野狼,你说,是不是这个逻辑?
天使和禽兽都是一念之间转变的,越高智商的坏人越狡猾凶残,知道为什么不叫聪明智慧吗?不明白回小学语文老师那再学学!竖子不可教也,实在懒得说你了。反正丢人的是你。(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点击加载更多4发现相似题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是如何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_百度知道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是如何废除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提问者采纳
不得担任经营开采。  明治政府在收回民族权利之后,因此“向外部拓展势力范围:实力决定一切,大久保力通、木户孝允,既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仅拒绝了日本恢复关税自主权的要求,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修约方案。明治维新时期的外交就是围绕这两大任务进行的,由于其他西方列强态度也很强硬。使节团离美赴欧,日本人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日本人从滑落的深渊中开始慢慢挣扎出来,才能取得相应的国际地位,又是一个落后的主权不完整的国家,这些民族权利的收回,岩仓使节团  横渡太平洋到达旧金山,才有可能真正平等独立”。日,1877年解雇了由日本政府付工资雇用的外籍警官。使节团就恢复关税自主权、允许美国人自由行动等为先决条件。1875年英法被迫撤退了横滨的驻军。1873年从荷兰人手中收回长崎高岛煤矿。结果谈判也以失败而告终,规定外国人不得勘探矿山,日使节团抵达英国、冶炼等业务的企业主或合办的参加者。并且这次出访使日本人“痛感国家贫弱之可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涉修改旧幕府签定时期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就改约问题探询英国意见。这一特点使得日本在外交方面实行了一套双轨外交。而另一方面在与西方列强艰难的谈判过程中、军事实力。  日,2月25日抵达华盛顿、租用矿区,废除领事裁判权等问题与美国进行了谈判,同年公布了《日本矿业法》。如1869年明治政府在英国的支持下收回了旧幕府时期给予美国修建江户----横滨之间铁路的权利,因此仓岩使节团的修约目的没有达到,深知只有自身迅速富强,明治政府在国内收回了一些民族权利。[6](P104)  在对外修约的同时,“一方面是修改不平等条约,把自己变成一个强大的帝国”[5](P355)也就成为了既定目标,并试图使日本陷入更大的灾难,但其向西方表明了日本恢复独立的决心,交涉失败,明治政府派遣由岩仓具视为全权大使,但由于美国提出关税自主权的归还应以日本开放内地、伊藤博文为副使的48人使节团出访欧美,进行殖民扩张,争取民族独立”[5](P354),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期望能得到与西方列强平等的地位  明治维新之初的日本
参考资料:
金熙德,冯昭奎,王新生,崔世广.再生还是衰落---21世纪日本的战略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因为仍然有部分守旧派誓死维护皇权与武士道,所以天皇并没有全部签订与列强的不平等协议,再加上维新运动的成功所以国力等也有所提升。
日本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极大提升了国力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公馆: 一个理工男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透明思考 宗泽亚有两个身份,分别印在名片的两面:正面写着“作家”,背面写着“化学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这位已经出版过《清日... - 雪球&:一个理工男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透明思考宗泽亚有两个身份,分别印在名片的两面:正面写着“作家”,背面写着“化学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这位已经出版过《清日战争》、《明治维新的国度》、《日本近世性文化》等著作的历史写作者,其实是个毕业于中山大学的“理工男”,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宗泽亚于1980年代末移居东京,从事药品研究开发、电子设计等工作。受到日本良好的公众学习氛围影响,他开始把每天花在路途上的三个小时用来看书,后来慢慢积累成业余研究和写作的兴趣,尤其关注日本古代民间风俗文化及近代中日甲午战争史。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宗泽亚正在南京郊区出差。他说,《清日战争》介绍了日本人眼中的甲午之战,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好反响,这促使他进一步思考这场战争的缘起,便有了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探究。他认为现代中国缺少对于明治维新的深入了解,“目前为止我们的官方没有给它一个定论,研究仅局限于学术界。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知道日本近代史上发生的这场维新改革的真相。”宗泽亚  澎湃新闻:明治维新如何由“幕府派”和“倒幕派”之间的政治和军事争斗变成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年仅15岁的明治天皇扮演什么角色?  宗泽亚:1853年黑船来航以后,日本国内普遍意识到国家要维新改革,只是“幕府派”希望维持现有的政治结构,而“倒幕派”则是推翻幕府,重新建立一个国家。  在斗争过程中,“幕府派”和“倒幕派”都意识到国家需要一个“根干”才会有号召力。当时国家的实际统治权在幕府手中,可幕府周边还有很多藩阀,像小国一样。幕府统领这些小的藩国,给他们土地、优惠条件,大家相安无事,维持了260多年。现在“倒幕派”要把他们彻底推翻,把藩阀全部统一到一个国家机制下面,这就要从根本上颠覆政权。而当时“幕府派”和“倒幕派”都在拉拢天皇,他们都知道谁能树立起国家“根干”,谁就能取得胜利。  当时天皇只有15岁,谈不上有自己的改革思想,双方都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最后天皇选择了“倒幕派”。而在此前,天皇只是隐居在京都,不参与国家大事,而实际上统领国家政权的是幕府将军。在改革中,天皇成为名义上的推动者,维新志士提出的方案,包括版籍奉还、《军人敕谕》等等,最后都是以天皇的名义发布。可以说,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有赖于三方力量:天皇是“国家象征的根干”,福泽渝吉是思想家,伊藤博文是改革维新的执行者。明治天皇全家  澎湃新闻:在废除地方藩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明治维新实现了和平过渡,这个所谓的“明治维新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宗泽亚:此前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已经在改革派压力下意识到国家需要改革,同意将权力交给天皇,也就是“王政复古”。可他们达成统一意见以后,改革派又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要废藩,就出现了强烈的反弹。当时那些藩阀叫“大名”,他们有自己的领土、规章制度、臣民,对明治维新比较抵触,并不想被统合起来。但维新派希望这样做,这是国家政治改造的重要举措。这样幕府军队就和“倒幕派”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结局是“倒幕派”取得了胜利。在各国历史上,一个朝代推翻另一个朝代,往往要经过几年的大规模战争,筋疲力尽,伤亡很多。但“倒幕派”和幕府之间的战争其实只是短暂的小战争。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个奇迹。  要说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天皇站在倒幕派这边,师出有名,同时改革派在军事上有优势。那些小藩阀是各自为战的,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国。而改革派的军事力量主要是长州藩和萨摩藩的武士。他们的势力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壮大,算是两个大的幕藩军事力量的统合。王政复古  澎湃新闻:您曾说明治时期的改革政策,事实上给人们带来了利益阵痛,为什么这样说?明治政府是如何处理这种阵痛的?  宗泽亚:明治维新改朝换代,国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改革,政府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确保国家税收。日本是农业国,山多土地少,此前幕府的政策叫“物纳制”,可以将收获的粮食作为税收上交。但明治维新以后土地改革,不要粮食就要现金,以便国家统筹应用。可是农民哪来那么多现金,就非常不满。当时要交3%的地租,土地都是国家的,各地就出现了很多农民引起的暴力事件。政府不得不采用了一些镇压手段。最后地方百姓和政府交涉,政府退了一点,降低到2.5%,算是达成一个妥协。  还有,“废藩置县”显然触及了藩阀的利益,但明治政府采用了一些策略,给这些幕藩授予地位很高的“华族”称号,让他们享受特权。他们虽不情愿,但是接受了。这有点像袁世凯要满清皇室退位,但给了他们不错的待遇。  明治政府还发出“废刀令”,要把武士从特权阶层降为平民,从此再没有俸禄。这造成大批武士不满,他们找到西乡隆盛,他原本是支持明治维新改革的元勋,但因为这件事站到武士阶级的立场上去了。在他的运作下发生了西南战争。这就体现了改革中比较明显的阵痛,发生了武力战争。政府军最后镇压了西乡隆盛,他自杀了。  再有一个例子是宗教改革。我称之为“日本的文化大革命”。日本当时有佛道、神道,都在一个大院里。明治维新改革提出要“神佛分离”,把佛家赶出大院,树立神道的权威,把神和天皇融合在一起,天皇就是神。国家把佛家的寺庙都拆了,采取“废佛毁释”的极端做法,强行改变日本人的信仰。  我觉得明治政府在维新国家的过程中,也使用过一些镇压手段。当时只要各方势力俯首称臣就好商量,如果不接受的话下一步中央政府会采取行动,属于恩威并施的政治模式。位于上野公园的西乡隆盛铜像  澎湃新闻:明治维新是全面学习西方的一次改革,为什么在推行教育时讲“忠”?  宗泽亚:日本的教育从江户时代开始就非常发达,清日战争以后获得的赔款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日本的教育。1870年代就开始有来自西方的算术、地理、几何、绘画、音乐教育模式被引入日本。但这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要有“根干”,天皇就是象征。“忠孝礼义”的教育在日本国家的成长、国民意识的塑造中起了很大作用,使得日本国民非常忠于天皇,只要是天皇说的事儿,老百姓都赞成。  所以天皇在日本社会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被“教育”出来的。过去他只是待在京都的密室里,老百姓都不太知道,幕府将军才是掌权的人。现在天皇走向前台,法律上也规定他是国家的象征。  澎湃新闻:这一时期日本人的自我认识、国家意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与后来日本的对外战争有何联系?  宗泽亚: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人首次拥有了近代的“国家”这一概念,谁都成了“国民”,尽管也许还有些不习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日本的社会上有一种“乐天主义”,大家的精神面貌都很昂扬。  后来的三场战争是清日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北清战争(义和团)。如果说清日战争奠定了日本老百姓对明治维新改革的信心,日俄战争奠定了大和民族的信心,北清战争就是让日本这个国家与西方国家有了可以比肩的地位。这种自豪感,就是他们觉得我这个国家已经不是一个小国了,甚至不只是正在崛起的国家,而是能够和列强并肩说话的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靠着自身的实力,废除了所有与列强的不平等条约。  澎湃新闻:您曾多次提过这种“乐天主义”,就是人们相信奋斗的价值,没有显赫的出身也能过上好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氛围?这种昂扬的精神状态对日本的国家发展有何影响?  宗泽亚:日本有一部很有名的历史剧《坂上之云》,介绍了明治维新时期的社会:“社会上,无论何种阶级,无论家庭出身,只要取得一定的资质,只要你有必要的记忆力和毅力,就能成为博士,成为官吏,甚至成为军人,成为教师。这个时代的活力,便是来自于这种乐天主义。”“就这种国家的这么一群人当时竟然要向欧洲发达国家看齐,想拥有海军,陆军也是一样,财政上不可能支撑得住。但就是这样,无论如何,将一个近代国家先搭建起来,这本身,就是当时发动维新的最大目的。亦是维新之后新国民的,那份如同少年般的期盼。”这种乐天主义,它不是一种社会氛围,而是明治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社会公平性激发出了国民昂扬的精神状态。老百姓把自己和国家联结在一起,因为国家给老百姓国民的身份,国民便对国家负有责任。  这和国家的教育投入有很大的关系。过去在江户时代,教育水平虽高,但受教育的权力集中在士族身上,下层百姓的教育得不到保障。明治维新以后国家要求老百姓接受教育,甚至有的百姓出于家庭劳动力的考虑不愿意子女去学习,国家得勒令他们学习。民众接受了教育才能接受改革的思想,尤其脱亚入欧以后,要接触、阅读、接受一些外来的知识和思想。  社会的不公平性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看今天的中国就知道。我认为“乐天主义”主张的“公平性”是明治国家崛起和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坂上之云》剧照  澎湃新闻: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等财阀皆形成于明治时期,当时是怎样的政治社会条件促成了财阀的形成,并且维持至今?  宗泽亚:这些财阀和政治紧密相关,是通过支持维新改革起家的,政权诞生后发展越来越快。  三井财团是金融行业的,在改革派和幕府斗争时就已经支持明治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政商等等,做了大量工作。等明治维新走入正轨以后,这些支持者自然就会得到更多利益,最后成为全国金融业巨头。  三菱财团是在日本废藩置县后开拓了海上航运事业,成立三菱商会经营海运,还经营日本游船,同时他们还有皇家背景。  住友财团主要是在冶炼钢铁这些方面的业务比较突出。日本要对外扩张或者做国内建设,这些基础产业都很关键。  此外还有富士财团,是以钱币兑换发家的,也是得到政府的支持而成为特权商人。  这些大财团,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给予新政府很大的支持,国家反过来又给了他们很多政策上的优惠,一直到现代都是日本的经济支柱。其实后来的政府曾试图摆脱他们的影响,现在经过一代代的变化,已经和明治维新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时财阀能够轻而易举地影响政府政策,像住友集团在政府里都有人,有的还是特殊顾问。  澎湃新闻:您曾说,如果要追溯明治维新的成功,明治维新之所以比同时代亚洲其他国家的改革更成功,应该向江户时代去寻找原因,为什么?  宗泽亚:江户时代是一个文化灿烂的时代,奠定了日本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比如他们做事的严谨性、讲信用、守礼节、注重教育,等等。日本的江户时代民众阅读能力很高,印刷业非常发达。江户时代诞生了浮世绘,为此发明了彩色套印技术。到了明治时代以后浮世绘很快就被西方的铜版画所替代,因为印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再如,江户时代的经济基础也很不错,各个藩繁荣稳定,有独自的经济体系。从很多方面都可以显示,江户时代给明治维新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表现江户时代日本人在元旦饮茶的浮世绘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同一时期的日本和中国对西方文明的接受情况?您在书中说,西洋人称之为“日本猴子”。为什么在外来文明的吸收方面,日本人更加虔诚?  宗泽亚:这两个国家在思维方法上是不一致的。明治维新改革是在救亡图存的一种思想下进行的,而大清国的洋务运动没有拯救这个国家的危机感,引入外来的文化技术的时候,认为是西方的奇技淫巧,认为这东西是拿来把玩的,而日本人认为不救亡的话国家就完蛋了。我觉得不从本质上来改造国家的话,就不能达到最好的目的,就是学到再多的技术,也不见得有用。危机感不一样,学习态度不一样。  “日本猴子”是西洋人讽刺日本人,尽管如此,日本人愿意做这个猴子。日本人觉得,我学到好东西就行。有很多图片嘲笑日本人,但是他们无所谓嘲笑,仍然要学习,学习态度虔诚。这种不在乎脸面的学习精神和中国人有很大差别,我们中国人太顾及这张脸,传承了太多的面子文化,反映到社会效应,国家政治的走向,自然就会求虚多而求实少,国家的进步速度和质量就会出现差距。宗泽亚著《明治维新的国度》(彭珊珊/澎湃新闻)当今社会,艺术,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星期去看一次身边的艺术展览,应该是都市人的一个例行节目。您可以在忙碌的日子里忙里偷闲,释放压力让情怀飞扬;也可以在周末与家人一起,文化大餐天伦之乐两不误。那么问题就来了,您身边的哪里,下星期,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艺术展览?...进一步阅读请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