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说:龙象共舞的意义,天就地设是他说的吗?

驻印度大使乐玉成谈中印关系:龙象共舞 合作共赢
日前,《龙源》杂志2015年春季号发表驻大使乐玉成的署名文章:《龙象共舞 合作共赢 一一谈中国龙与印度象在中印关系中的作用》。全文如下:
龙象共舞 合作共赢
——谈中国龙和印度象在中印关系中的作用
驻特命全权大使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中印关系历史上的重要一年。习近平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历史性的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龙象共舞”正由设想变成现实。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生机勃勃、平和温驯,寓意幸运和成功;象为印度人民钟爱,憨态可掬、步态沉稳,标志着吉祥太平。习近平主席曾在印度媒体上撰文指出,“‘中国龙’和‘印度象’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崇尚和平、公平、正义”。这生动诠释了中印两国人民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得到印度各界广泛认同,“中国龙”与“印度象”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形象深入人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回顾中印关系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民之间源源不断的文化交流始终在拉紧两国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和作用。
习主席访印时,不仅访问了印度首都新德里,还访问了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亲自向习主席介绍当地历史,并自豪地告诉习主席,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在其家乡修行求法,至今尚有遗迹。中印文化交流影响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和印度是历史上相互接触时间最长、彼此影响最深的两大邻国。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据可查的交往史长达2000余年。白马东来,佛兴震旦,从此丝路上马蹄声声,驼铃悠悠,海上风帆络绎不绝。在这宏伟的历史进程中,中印两大文明相互接触、碰撞,进而借鉴、融合,演奏出一章又一章壮美的人类文明交响乐。印度宗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等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传入印度,极大地丰富了两国的文化。中国史书和高僧大德的游记更成为印度构建古代历史的基础。尤其是玄奘西行取经,写下了蜚声海内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更是以此为题材,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而孙悟空身上也可以看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的影子。
近代以来,两国人民都为抵抗外侮而顽强抗争,但文化交流未曾中断。20世纪初,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两度访华,向中国人民传递印度人民的情谊,对于加强两国人民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泰戈尔诗句从此家喻户晓,成为数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在两大古老文明都处于低谷的时刻,中印文化交流加深了人民间的理解和同情,有力推动了两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的相互支持,促进了亚洲的觉醒。在抗日战争期间,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中国人民舍生忘死,柯棣华大夫长眠于中华大地,成为中印友好的不朽丰碑。
1950年中印建交,翻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在此大背景下,中印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在科技、宗教、文学、艺术、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领域, 双方的往来和交流更加频繁,涌现出了季羡林先生等一大批潜心研究印度文化、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印度两大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和《摩珂波罗多》被翻译成中文,宝莱坞电影《大篷车》、《流浪者》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起了情感共鸣,电影歌曲传唱至今。进入新世纪后,中印文化交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两国往来更加密切和机制化,双方于2006年、2012年、2014年分别举办“中印友好年”、“友好合作年”、“友好交流年”等系列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沟通。印度在华设立文化中心,而中国在印开办“孔子学院”,分享古老文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印度电影再次风靡中国荧屏,颇受中国年轻人的好评。2013年,中国影星成龙访印引发巨大轰动,所到之处被围得水泄不通,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焦点,掀起一轮“功夫热”。2014年,印度果阿电影节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梁朝伟、章子怡等影星备受印度观众欢迎。印度的瑜珈、舞蹈、美食也在中国广受追捧,尤其是瑜伽已成为时尚的健身和休闲方式,中印瑜伽峰会已举办两届。莫迪总理提出的设立“国际瑜伽日”的倡议,也得到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莫迪总理曾对中印关系做生动比喻,称中国和印度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确如莫迪总理所言,中印文化息息相通,有着特殊渊源。在世界文明中,中印文化同属东方多元文化,在认知上重经验和直觉,着眼长远和大局,强调伦理道德精神和修身自省。中印文化有亲和力,容易接受和包容对方。印度传统文化中的宽容精神、慈悲情怀、戒杀和非暴力观念,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通。中国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印度则主张“天下一家”。中华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印度文化则是“梵我一体”,理念十分相近,完全可以相互学习,交流互鉴。
文化价值理念趋同也是两国加强友好合作的重要驱动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先提出恢复中国在合法席位的国家之一。在此精神指引下,中国、印度、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就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东方智慧与和平追求,为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中印作为新兴市场大国,同处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两国面临相似的任务和挑战,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同等重大的责任。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印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印两大邻国加强战略协作、继承和发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不仅符合中印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怀有诚挚友好感情。西藏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山和玛旁雍错是中的“神山”和“圣湖”,到此朝圣是许多虔诚的印度教徒毕生夙愿。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方为体现友好,接受印官方香客入藏朝圣。中国边防、海关和地方政府为此做了大量保障工作,工作人员和印度香客一同风餐露宿,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高山,确保朝圣平安、顺利。朝圣之旅成为很多印度香客终生难忘的回忆,也让他们成为中印友好的使者。为便利印度香客朝圣,习主席去年访印宣布将为印度官方香客开通经乃堆拉山口的赴藏朝圣新路线。日前,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访华期间,双方已正式就今年开通新朝圣路线的具体安排达成一致,第一批印度香客最早于今年初夏即可成行。新朝圣路线的开通将大大方便更多香客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赴藏朝圣,帮助其实现多年心愿和梦想。
中印文化交流两千年的历史表明, 两国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结果也是双赢的。中印文化交流已成为双边关系中丰厚的资源和无价的精神财富。一些西方人士出于外交战略上的考虑,在展望中印关系未来时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印文化上的共同点,片面强调中印体制差异,无视中印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的客观事实,鼓吹“龙象相争”,离间中印合作,对中印间的个别分歧幸灾乐祸。这与西方自身的零和思维惯性分不开,也无法理解植根于中印古老智慧中的深刻内涵。西方殖民者和帝国主义制造的中印边界问题遗毒至今,成为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与中印2000多年友好交往史相比,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决不能说明两国之间有什么根本利害冲突。况且中印已运用其智慧和远见走在了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的正确道路上。
尽管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了全方位发展,但我们应该看到,两国人民间的了解、理解和相互认同还不能满足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中印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已滞后于时代变化。一提到印度,很多中国人的反应还停留在“脏、乱、差”;而对于中国,一部分印度人仍把中国视为其“安全威胁”。中印还有许多认识上的“欠帐”需要弥补。中印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客观地看待对方,如何防止或减少因战略误判带来的干扰,增进彼此信任和了解,都需要双方创新方法,加强交流,依托两国文化纽带,求同存异,不断充实面向繁荣和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中印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要发掘共同价值,促进文化认同。中印传统文化都受西方文明冲击。尽管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记载和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但与研究西方文化相比仍属“冷门”,其丰富内涵和巨大影响都有待挖掘和拓展。中印应重现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盛景,弘扬东方文化的“软实力”,携手扩大中印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话语权,共同唱响“亚洲世纪”。
二是要办好交流项目,夯实合作基础。落实好中印文化交流计划,拓展青年、文化、教育、旅游、宗教、地方省市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让更多民众近距离感受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感性认识。以互办“旅游年”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两国人员往来。积极推进两国影视作品合拍,打造中印文化交流的新亮点。加大两国文化推介力度,鼓励互译出版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代表性著作。
三是要加强媒体引导,营造客观、友善舆论环境。媒体是中印文化外交的重要推手,对改善相互认知、增进互信作用重大。要引导两国媒体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多介绍中印历史文化联系,报道两国发展进步与成就,更多报道两国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使媒体成为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窗口,成为中印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今年是中印建交65周年。中印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中印两国梦想相通,战略相向,市场相融,民心相印,“龙象共舞”一定能舞出两国友好合作的新气象、新前景。
***************************
《龙源》杂志由甘肃龙文化研究院与龙源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以中华龙文化为主题,以研究、解读、传播龙文化为宗旨,探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荟萃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历史留存、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面向全球华人构建共同探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思想交流平台。杂志为季刊,内设栏目均突出“龙”的主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继续阅读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内什么,过节了,同学们吃月饼了吗?小编们给大家送祝福来啦大中秋的,谁吃月饼那么素啊!月亮女神是这样过节的。()她是肿么做到的呢?小编好想知道啊。(微博搞笑排行榜)&晚上要赏月的,好好吃东西,别太像个二货……昨日凌晨,北京一男子与朋友吃完宵夜后,打赌称自己能穿过路中间的护栏,结果头被卡,动弹不得。就在消防人员紧张的救援中,弓着腰的男子还与朋友嗑瓜子。。。。。(新京报)&&&要不,咱们组团去吃人肉馅儿的吧~在北京朝阳区,人体月饼大餐,是不是看起来……很香艳?再看看这个女子的脚……当然,说到这里,小编绝对没有天马行空想到女神幂幂哦。咱们来看一下幂幂的大伯杨晓京老师执教的清华数学课堂吧~(史根茂)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教师。大伯是清华大学复变函数教授,教高等数学。表弟也是清华大学学生。幂爸和季羡林关门弟子钱文忠是好战友。怪不得杨幂那么聪明,以专业课全国第一的成绩考入北电,这书香世家…学渣膜拜(瘦猴哥)复变函数教授……难道幂字是大伯起的?好吧,不明觉厉。这种块头的老师,今天还火了一个。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德民年轻时候的在网上走红,1960年在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毕业。近日,他的学生注册片被同校校友翻出,并被称为石油大学史上最帅校友……学霸版吴彦祖,有木有!不像我们,就知道吃了不饿。。。内什么,过节了,小伙伴们的长发都到哪儿了?实际上,“待我长发及腰”体爆红的原因来自这一对儿。如果,你陪我从齐肩短发到腰际长发;那么,我陪你从纯真青涩到沉稳笃定。回首长发飘飘的年纪,满满的都是我的青春,待我长发再及腰,那便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岁月。而正规的说法来自这里: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十里红妆》这……首先,你要有个少年;其次,你得有腰。可惜,秋天了,待我长发及腰,秋风()为你上膘,哪里还能有腰……从前,有个长发及腰的妹子非常清纯,但她患了厌食症,只有40公斤,只能穿童装。。。直到她交往了一个日本健身教练……(英国那些事儿)嗯,待我长发及腰,和我掰手腕如何?是不是,小威?人家快要长发及腰了,娶我的汉子你在哪??也许,待我头发长了,你的性功能也就恢复了。待我长发及腰,分如二叉树梢,早起满冠枯草,睡前一头蓬毛;洗发水夕添朝尽,香波瓶堆等人高;厚发圈一束即断,小发卡深陷难捞;进可结绳攀城堡,退能卷棒逗家猫;啊卧槽,欲以人样出门去,先来一斤发胶。要是糊上这么些发胶,我想“待长发及腰,爬出你家电视可好”?其实,管他什么长发及腰,能对出下文来就是好的嘛。内什么,翩翩长发的不一定就是女神,将长发盘起的女生有很多挺厉害的。比如,甄嬛。人民日报今天点名批评了甄嬛传。甄 嬛刚刚入宫时还是一个简单纯朴的女孩,但在残酷的宫廷环境中,时刻受到以皇后为首的宫廷势力的暗算和迫害。经历了一系列惨痛教训之后,她终于懂得了一个 “真理”:你必须学会比对手更加阴险毒辣,你的权术和阴谋必须高于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说,你必须更坏才能战胜对手。(人民日报)相反,看一下咱们的邻居——不是小恩恩。近年一些领域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反映在文艺创作中就是渲染权谋,如电视剧《甄嬛传》。反观韩剧《大长今》,其价值观更正确。在评价历史题材作品时,最重要标准不仅是真实性标准,而是价值观标准。(人民日报)嗯,那些贱人就是矫情,的确是要整治一下~不知道另外一部电视剧作品大家有没有意见。每年暑假都要重播一次的神剧《还珠格格》,今年并未如约而至;让大家充满希望的是,芒果台中秋又回心转意了,每天六集重播!常言道,卫视有三宝,江苏:问答、相亲、俩光头;辽宁:本山、乡爱、谢大脚;湖南:何炅、谢娜、播琼瑶;陕西:不孕、不育、包治好;CCTV:和谐、稳定、好。还好,芒果台终于正常了!不过,似乎那翻拍过的还珠格格也不错嘛,很多镜头都是小编喜欢的~还有长发及肩的女神汤唯的某些片子,我也非常中意。这姑娘穿得也太省了!不过,看到她被搞成这个样子,我实在是痛心疾首。这不是赤裸裸地羞辱我们的艺术家吗?为什么要这个样子,你们有想过她本人的感受吗?这种毫无下限的行为,我只是想说,哪里能买到?国外的艺术家们也毫不逊色,比如,头发不太长的酒井法子。酒 井复出后参加了全裸的大尺度的电影拍摄。一位编剧透露:“她的胸部像20多岁的年轻女子,巨乳像写真女星,皮肤白嫩,臀部紧致,看不出生过孩子,还和偶像 时代一样。演激情戏发出娇喘,和对手戏男星肢体交融,为了拍出真实感主动提出不使用贴布,胸部和下身都没用,在场的男职员都很兴奋。”剧透也太多了……还是易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这种赤果果的趣味,大家不是应该毫无违和吗?东兴男子黄某某住在东兴镇深沟电视塔旁简易屋处,而邻居黄某经常深夜观看色情片。某日某晚,邻居黄某又看色情电影,声音开得很大,黄某某自觉生活被影响,小孩的身心也受到不良影响,就前去劝说黄某把声音调小。女友和我视频,有什么不对劲吗?两人一来二去动起手来……日本用拍摄并输出成人片的方式,肆意挑起我国内矛盾,狼子野心何其毒也!剧情的发展不是应该两人和谐相处,一起共同品鉴互相切磋么……你懂得欣赏吗?那些片子虽然剧情拙劣,动作重复,表情夸张造作,但是完全听不懂台词也会日语减少欣赏的快乐啊魂淡!(和菜头)世界多奇葩,轻松一刻好。咱们进入今天的【中场休息】。小兔子想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幸福,于是出门去找答案。狮子说:幸福就是家人永远在你身边!豹子说:幸福就是你爱的人也在爱着你!灰狼说:幸福就是永远朝着梦想的方向跑!小兔子高兴的跑回家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说其实今天的你就很幸福啊,小兔子问那是为什么呢,妈妈说:直到现在你还没被吃掉啊,傻逼!(大头和他的朋友们)其实,这也可能是爱。你们能不能给异性恋留条活路?能不能?能不能?能不能??!!(朱大寶XD)<img alt="每日轻松一刻(9月19日)" src="http://img6.//19/201
1676阅|0回
网上嘉院&2013&异星战场1,和机器性交自拍美女 爱色网
友情链接:最新播报:
乐玉成谈中印关系:龙象共舞 合作共赢
新华网北京2月11日电 《龙》杂志2015年春季号日前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乐玉成的署名文章:《龙象共舞 合作共赢 一一谈中国龙与印度象在中印关系中的作用》。新华网转发文章全文如下:
龙象共舞 合作共赢——谈中国龙和印度象在中印关系中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乐玉成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中印关系历史上的重要一年。习近平主席对印度进行了历史性的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龙象共舞”正由设想变成现实。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生机勃勃、平和温驯,寓意幸运和成功;象为印度人民钟爱,憨态可掬、步态沉稳,标志着吉祥太平。习近平主席曾在印度媒体上撰文指出,“‘中国龙’和‘印度象’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崇尚和平、公平、正义”。这生动诠释了中印两国人民和平向善的共同本质,得到印度各界广泛认同,“中国龙”与“印度象”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形象深入人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回顾中印关系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人民之间源源不断的文化交流始终在拉紧两国关系、增进相互理解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习主席访印时,不仅访问了印度首都新德里,还访问了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莫迪总理亲自向习主席介绍当地历史,并自豪地告诉习主席,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在其家乡修行求法,至今尚有遗迹。中印文化交流影响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和印度是历史上相互接触时间最长、彼此影响最深的两大邻国。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有据可查的交往史长达2000余年。白马东来,佛兴震旦,从此丝路上马蹄声声,驼铃悠悠,海上风帆络绎不绝。在这宏伟的历史进程中,中印两大文明相互接触、碰撞,进而借鉴、融合,演奏出一章又一章壮美的人类文明交响乐。印度宗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等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传入印度,极大地丰富了两国的文化。中国史书和高僧大德的游记更成为印度构建古代历史的基础。尤其是玄奘西行取经,写下了蜚声海内外的《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更是以此为题材,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而孙悟空身上也可以看到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的影子。
近代以来,两国人民都为抵抗外侮而顽强抗争,但文化交流未曾中断。20世纪初,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两度访华,向中国人民传递印度人民的情谊,对于加强两国人民友谊发挥了巨大作用。泰戈尔诗句从此家喻户晓,成为数代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在两大古老文明都处于低谷的时刻,中印文化交流加深了人民间的理解和同情,有力推动了两国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的相互支持,促进了亚洲的觉醒。在抗日战争期间,印度援华医疗队为中国人民舍生忘死,柯棣华大夫长眠于中华大地,成为中印友好的不朽丰碑。
1950年中印建交,翻开了两国关系新篇章。在此大背景下,中印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在科技、宗教、文学、艺术、教育、卫生、体育、新闻等领域, 双方的往来和交流更加频繁,涌现出了季羡林先生等一大批潜心研究印度文化、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印度两大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和《摩珂波罗多》被翻译成中文,宝莱坞电影《大篷车》、《流浪者》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起了情感共鸣,电影歌曲传唱至今。进入新世纪后,中印文化交流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两国往来更加密切和机制化,双方于2006年、2012年、2014年分别举办“中印友好年”、“友好合作年”、“友好交流年”等系列交流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沟通。印度在华设立文化中心,而中国在印开办“孔子学院”,分享古老文明。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印度电影再次风靡中国荧屏,颇受中国年轻人的好评。2013年,中国影星成龙访印引发巨大轰动,所到之处被围得水泄不通,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焦点,掀起一轮“功夫热”。2014年,印度果阿电影节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梁朝伟、章子怡等影星备受印度观众欢迎。印度的瑜珈、舞蹈、美食也在中国广受追捧,尤其是瑜伽已成为时尚的健身和休闲方式,中印瑜伽峰会已举办两届。莫迪总理提出的设立“国际瑜伽日”的倡议,也得到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莫迪总理曾对中印关系做生动比喻,称中国和印度是“两个身体,一种精神”。确如莫迪总理所言,中印文化息息相通,有着特殊渊源。在世界文明中,中印文化同属东方多元文化,在认知上重经验和直觉,着眼长远和大局,强调伦理道德精神和修身自省。中印文化有亲和力,容易接受和包容对方。印度传统文化中的宽容精神、慈悲情怀、戒杀和非暴力观念,与中华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通。中国倡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印度则主张“天下一家”。中华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印度文化则是“梵我一体”,理念十分相近,完全可以相互学习,交流互鉴。
文化价值理念趋同也是两国加强友好合作的重要驱动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先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之一。在此精神指引下,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就了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东方智慧与和平追求,为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中印作为新兴市场大国,同处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两国面临相似的任务和挑战,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肩负着同等重大的责任。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印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中印两大邻国加强战略协作、继承和发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不仅符合中印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人民对印度人民怀有诚挚友好感情。西藏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山和玛旁雍错是印度教中的“神山”和“圣湖”,到此朝圣是许多虔诚的印度教徒毕生夙愿。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方为体现友好,接受印官方香客入藏朝圣。中国边防、海关和地方政府为此做了大量保障工作,工作人员和印度香客一同风餐露宿,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高山,确保朝圣平安、顺利。朝圣之旅成为很多印度香客终生难忘的回忆,也让他们成为中印友好的使者。为便利印度香客朝圣,习主席去年访印宣布将为印度官方香客开通经乃堆拉山口的赴藏朝圣新路线。日前,印度外长斯瓦拉吉访华期间,双方已正式就今年开通新朝圣路线的具体安排达成一致,第一批印度香客最早于今年初夏即可成行。新朝圣路线的开通将大大方便更多香客特别是年老体弱者赴藏朝圣,帮助其实现多年心愿和梦想。
中印文化交流两千年的历史表明, 两国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结果也是双赢的。中印文化交流已成为双边关系中丰厚的资源和无价的精神财富。一些西方人士出于外交战略上的考虑,在展望中印关系未来时有意无意地“忽视”中印文化上的共同点,片面强调中印体制差异,无视中印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的客观事实,鼓吹“龙象相争”,离间中印合作,对中印间的个别分歧幸灾乐祸。这与西方自身的零和思维惯性分不开,也无法理解植根于中印古老智慧中的深刻内涵。西方殖民者和帝国主义制造的中印边界问题遗毒至今,成为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与中印2000多年友好交往史相比,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决不能说明两国之间有什么根本利害冲突。况且中印已运用其智慧和远见走在了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的正确道路上。
尽管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了全方位发展,但我们应该看到,两国人民间的了解、理解和相互认同还不能满足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中印对彼此的了解和认识已滞后于时代变化。一提到印度,很多中国人的反应还停留在“脏、乱、差”;而对于中国,一部分印度人仍把中国视为其“安全威胁”。中印还有许多认识上的“欠帐”需要弥补。中印作为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客观地看待对方,如何防止或减少因战略误判带来的干扰,增进彼此信任和了解,都需要双方创新方法,加强交流,依托两国文化纽带,求同存异,不断充实面向繁荣和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推动中印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是要发掘共同价值,促进文化认同。中印传统文化都受西方文明冲击。尽管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记载和研究文献汗牛充栋,但与研究西方文化相比仍属“冷门”,其丰富内涵和巨大影响都有待挖掘和拓展。中印应重现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盛景,弘扬东方文化的“软实力”,携手扩大中印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话语权,共同唱响“亚洲世纪”。
二是要办好交流项目,夯实合作基础。落实好中印文化交流计划,拓展青年、文化、教育、旅游、宗教、地方省市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让更多民众近距离感受两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加感性认识。以互办“旅游年”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两国人员往来。积极推进两国影视作品合拍,打造中印文化交流的新亮点。加大两国文化推介力度,鼓励互译出版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代表性著作。
三是要加强媒体引导,营造客观、友善舆论环境。媒体是中印文化外交的重要推手,对改善相互认知、增进互信作用重大。要引导两国媒体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多介绍中印历史文化联系,报道两国发展进步与成就,更多报道两国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使媒体成为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窗口,成为中印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今年是中印建交65周年。中印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中印两国梦想相通,战略相向,市场相融,民心相印,“龙象共舞”一定能舞出两国友好合作的新气象、新前景。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象共舞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