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彭卫坚做一首爱情诗句经典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解题步骤及解题示例 本文档属于精品文档、课件类技术资料,转..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考现代文散文阅读解题步骤及解题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南方的竹子跟北方的竹子
我听好多北方来的游客说北方的竹子是一根一根长的!不想我们南方这边是一簇一簇的!在这想一下专家高手们怎么说!
09-09-26 &匿名提问 发布
竹地板在南方的认知度比较好,而在北方认知度就一般,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竹地板的含水量。尽管我们国家的标准规定了竹地板的含水率是6%—15%,但是,如果含水率为15%,我们国家将有大部分的地区不能够比较好地使用竹地板。因此,希望生产企业要努力地降低竹地板的含水率,如果能够达到12%,大概我们国家有70%的地区可以接受竹地板,如果能够达到10%,我们国家可以有90%的地区认知竹地板。如果是在北方地区使用,竹地板的含水率应在6%—8%。 (来源长春家居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便说说,1、周世宗和宋太祖是君臣关系,宋太祖早年便投奔了郭威,后来又得到世宗极大的信任,高平之战中,在樊爱能等高级将领退却的情况下,惟独初出茅庐的赵匡胤振臂一呼,挥军直击汉辽联军,为周军挽回了战局,并奠定了周世宗的威望。延伸到2,赵匡胤出自军旅,一辈子都跟军事打交道,而柴荣从小跟着义父郭威,对于他早年从军的记载较少,较多的是跟父亲处理政务,应该说,在政治能力上突出,类似于现在的普京,当一把手能起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赵匡胤的军旅生涯如数家珍,除了高平之战外,还有随世宗三征南唐,北征辽国,均是领兵在第一线的将领,所以在军事能力上,我个人认为赵匡胤高出一筹。二人在军事上也有分歧,在世宗北伐,平定燕南之地的时候,诸将纷纷表示出兵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复三州十七县,乃不世之功。一番恭维后,又劝言,幽州乃辽国南京,有重兵把守,不容易攻克,不如就此撤军,世宗不允,后来赵匡胤单独面见柴荣,意见仍然是撤军,后来世宗病重,才不得已撤军。当时幽州的形势,当辽国皇帝听到周师逼近幽州后,已亲自带兵增援,若两方相撞,真的是一场大战,但是幽州仍不能顺利攻克,诸将可能有畏惧心理,但赵匡胤久经战争,他也认为不如见好就收,可见从纯军事观点讲,周军并无攻克幽州的十足把握。世宗的意图应该是政治上的,消除北方的边患好放心统一全国,而赵匡胤从纯军事的观点入手,劝世宗收兵,也有统一全国再北伐,成算更大的意思。另外,虽然世宗北伐时期,正是辽国“睡王”当政时期,政治黑暗,贵族倾轧不休的时期,但是周军的逼近,无疑于一场国难,内部再大的矛盾也能团结到一起,加上辽国军事实力本来就不弱,若团结一心与周国作战,胜负真的不好说。3、4合起来回答,周世宗刚正严明,大权独揽,而宋太祖八面玲珑,工于心计,尤其是赵匡胤的为人处世哲学高明,文的,他有赵普这个核心谋士,武的,又有义社十兄弟,所以,赵匡胤的人望非常好,善于拉拢人心,而周世宗,在这方面就逊色的多,比如周世宗的一个美谈,一次开封建造宫殿,世宗视察时,发现民工连吃饭的筷子都没有,于是立斩内侍孙希延,此举很振奋人心,但是五代时期北方经济残破,民工的生活状况更不用说,世宗此举过于鲁莽,已有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这是一桩冤案。另外立有大功的大将孟汉卿,只因一点贪污就被世宗赐死,当时就有言官表示孟汉卿罪不至死,但世宗表示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世宗时期,执法严峻,不少功臣大将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沙门岛,虽然执法刚正不阿,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大臣武将极为畏惧,战战兢兢,对他们来说,皇帝是一个让他们畏服的人,这一恶果,和陈桥的出奇顺利也有关系。可以说,世宗是个刚正、严明、重大义,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和心计的人。反观赵匡胤,手段灵活的多,为人亲切平和,继位后讨伐后蜀,当时天寒地冻,赵匡胤特别派人送了件貂皮大衣给前线将领,让其感动不已。另外,赵匡胤做事很讲究政治利益,不过于拘泥原则,陈桥时,赵匡胤下令不可杀一人,但是军校王彦升不但把侍卫司指挥使韩通给杀了,而且还把他全家都屠了,赵匡胤本想和平的交权,在百姓心中建立一个正面形象,但全被鲁莽的王彦升所毁,而且直接暴露了他的篡位野心,光辉形象破产,使赵匡胤极为恼怒,几次声明要杀王彦升以正法纪,但最终没有动手,可见为了维护最高利益,他可以不杀王彦升这个“乱陈贼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赵匡胤统一全国的光辉功业背后,更应该重视的是,赵匡胤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这些,恰恰是世宗打下的,世宗即位时,国力贫弱,他硬是花了五年时间,是大周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代,这五年,他连年发动战争,征汉、征蜀、征唐、征辽,连年兴修工程建设,他营建都城开封,修造运河以利军运,他带头烧制瓷器,发展经济,兴建水军,为南征做准备,这热火朝天的五年,民生经济不但没有凋敝,反而有所提高,要是换在别的朝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正是世宗的励精图治,迅速使大周从一个贫弱的朝代变成一个具有统一实力的强有力的过度,这些,都是世宗创下的,并走上了统一道路,最后,由宋太祖接任。柴荣和赵匡胤,一个是大才,一个是天才,赵匡胤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军事才能一流,而且政治能力不输世宗,而且手段巧妙,做事圆滑,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但是有一点,赵匡胤永远比不了柴荣,这就是世宗的影响,远远大于太祖,赵匡胤虽然名列毛泽东的诗句“唐宗宋祖”之中,但他带来的,是一个积弱不振,三百年来只会称臣赔款的朝代。而世宗英武不凡,锐意进取,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迅速划过黑暗的天际,给汉人带来无比的希望,他励精图治、亲历亲为,爱民如子、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肉身也要促进国家的进步,他在那个汉族受胡骑欺凌的时代,敢于向强大的契丹铁骑挑战,并一举奠定了胜利,他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论人品,周世宗是正义的化身,是百姓的福星。而赵匡胤集大奸大忠于一身,是个最务实的政治家。不能用道德来评价他。当然,他的人品不如世宗高尚。套句关于将军的名言,伟大的将军,要么是让人畏服的,要么是让人敬畏的,世宗属于前者,太祖属于后者。最后说下陈桥,这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政变,在五代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显得非常干净、文明,相比之前历次血性政变,只死了韩通一家,可说非常完美。关于完美的原因,赵匡胤有些运气的成分,对世宗忠心的人不是没有,比如号称五代诸葛亮的王朴,就是对世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而且只死在世宗之前3个月,倘使他多活6个月,赵匡胤的把戏能不能成功还是个问题。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柴荣的皇后符氏,她是五代的一个奇女子,当初她的原配夫家造反,整门被灭,唯独她不惧追兵,大义凛然的表示自己是符彦卿的女儿,且与追兵的将军郭威是至交,追兵不敢伤害,护送到了郭威处,后来许配给了柴荣。她于显德三年病逝,世宗又少了一个肱骨之人,相比后来的小符后,真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弱小女子。显德六年,正是世宗班子最脆弱的时候,肱骨之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别看大臣对他都敬敬畏畏,其实都是墙头草,站在大树下而已,一旦有个强势人物出现,他们会立即追随,这也跟世宗平时用法严峻,刻薄寡恩有关。另外,世宗回京10天就病死了,也没时间从容布置后事,让赵匡胤钻了空子,可以说,世宗的身后真的是非常不幸。而赵匡胤的形势非常有利,他本来在军中就有很高的声望,又被提拔为殿前司一把手,在7岁的柴宗训和20芳龄的小符后面前,可以放心安插自己的亲信,经过半年的秘密准备,突然发难,一举端掉了韩通这个忠心有余而智力不足的钉子,宗训和小符后一下子成了他的刀上俎、板上肉,只能乖乖就范。赵匡胤建立一代新朝,这和他的机运与才智能力是分不开的。
毕竟宋太祖寿命长一些,如果也仅仅在位几年,怎么会有功绩?周世宗如果多活几年,也可以做到一统江山,看看宋的用人基本也是周的大臣.宋的政策也是很多沿袭周,解除兵权是为了保证皇权,而后来的重文轻武有利可是也是宋亡的原因之一.就个人而言,二人相比.基本不分仲伯.我也是有些倾向世宗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 字重光, 号钟隐, 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 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 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 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 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 宋兵南下攻金陵. 次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到汴京, 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 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 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 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 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 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 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 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 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 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 凄凉悲壮, 意境深远, 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 音韵的和谐, 更是空前绝后.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 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 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南唐后主李煜的杰出成就是词的创作。要评价他的词,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世道遇。这里试把李煜的生平分为三个时期:一,从南唐始祖升元元年、晋高祖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到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即从他一岁到二十五岁即位。二,从建隆二年到开宝八年(975),即从他二十五岁到三十九岁国亡降宋。三,从开宝九年(976)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即从他四十岁到四十二岁被毒死。(原注:李煜的生平经历,见于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组》,马令《南唐书》巷五《后主传》,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本文所述李煜生平事迹,即据以上三书,不再一一注明。)试结合他的创作来谈。 一、从韬晦到即位 李煜生于五代时南唐始祖升元元年、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初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中主璟第六子。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相貌,遭到长兄太子弘冀的猜忌。他为了避祸,号锺隐,别号莲峰居士、锺山隐士,表示愿意归隐,无意参预政事。把精力放在读书,研究诗词、书法、绘画、音乐上,他的书法学柳公权(见陆游《南唐书·后妃传·后主保仪黄氏》)。陶毅《清异录》说:“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之撮襟书。”他还善于评论书法,《砚北杂志》上说:“南唐李后主谓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从李煜的书法和他的论书法里,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鉴赏,有辩证观点。遒劲同颤曲似矛盾,可是他的金错书,却是遒劲与颤曲的结合。有美韵的往往俊迈,有力的往往挺秀,得意的往往会变化,得气的气盛言宜往往合格,得法的往往合于规拘而不狂,可是他却能从美韵中看出有失俊迈的,从有力中看出有不秀的,从得意中看出有失掉变化的,从得气中看到有失去体格的,从得法看到有失于狂的。从这样的艺术鉴赏中,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鉴赏力,这种鉴赏力可以和他的词的创作成就相通。他的画也这样。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后主才识清瞻,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他的画怎样远过常流呢?都穆《寓意编·题后主墨竹》说:“此幅予家旧物,骤而阅之,但见其老干霜皮,烟梢露叶,而披离偃仰若古木然,谛玩久之,始知其为竹也。世之评画者谓后主墨竹清爽不凡,殆得之矣。”清爽不凡自然远过常流,老干古木应该和枝叶离披的竹子不一致,他却能够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这就跟劲直和颤曲的结合那样,达到艺术的统一。这对于理解他的词的艺术成就也有帮助。 南唐始祖升元四年(940),李短四岁,后蜀赵崇祚编选的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由欧阳炯于这年作序,所选自温庭筠、韦庄以下,总结了从晚唐到李煜以前的词的成就。欧阳炯在序里称为“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指出它的缺点。李煜在这种词风的影响下,正象他的绘画一样,凭着他的艺术鉴赏力,做到清爽不凡,远过常流,不为风气所囿,《图画闻见志》称:“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既丰,尤精鉴赏。”他的高度的鉴赏力,使他破除了《花间集》浮靡的词风,使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构成一种清丽的风格。他有《渔父》词两首,《花草粹编》作《题供奉卫坚春江钓叟图》:(原注:李煜的词,有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前有年表,次总评,每首词有笺。又有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有校勘订正,辨别是否为二主词。又有总评和每首词的评语。本文所引李煜词即据以上二书,不再一一注明。) 浪花有意干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里所反映的生活,同他为了避太子弘冀的猜忌,自号锺山隐士的精神一致。它不是反映渔民的生活,象唐张志和的《渔父》词那样,是反映高级隐士的思想。但它的风格清丽,已经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李短有《病起题山舍壁》(原注:见《全唐诗》卷一《后主煜》。本文所引李煜诗都见于《金唐诗》。)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向无生。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含鱼龙构强名。 这首诗反映了他的山居生活,炉开小火,沟引新流,杖藜巾褐,确有隐士风度。 南唐中主保大十二年、周太祖显德元年(954),李煜十八岁,娶大周后。大周后名宪,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儿。精音律,善弹琵琶。中主赐给她烧槽琵琶,相传蔡邕用被烧的好桐木制成焦尾琴,烧槽当是从这里来的。李煜即位后,立为皇后。曾在雪夜酣饮,李煜要她制新曲,她就边唱边谱曲,一忽儿谱成,称《醉邀舞破》,又作《恨来迟破》。唐明皇时的《霓裳羽衣曲》,乱后失传。她得到残谱,用琵琶来弹,又补足了残缺不全的旧谱。(原注:见陆游《南唐书》卷一六《后妃传·后主昭惠国后周氏》,马令《南唐书》卷六《女宪传·昭惠周后》。)李煜的爱好词曲,当同大周后的精于音律、爱主爱好词曲有关。 保大十三年、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周世宗下诏数南唐接应叛臣的罪,起兵攻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李煜以安定郡公为沿淮巡抚使,没有到前线去参战。在这里,对当时的形势要作一概括的交代。原来淮南地区,唐末归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统辖。行密死,政权落入大将军徐温手。徐温推行密次子隆演为吴王(原注:据《新五代史》卷六一《吴世家》作“杨隆演”,《旧五代史》卷一三四《僭伪刘传》作“杨渭”。),建立吴国,温为大丞相。隆演死,温立行密四子杨溥为吴王。温死,温养子徐知浩取得了政权,代吴,国号齐,后改唐,史称南唐,复姓李,名昪。李昪建国的升元六年,即李煜诞生的一年。李昪在位六年,“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陆游《南唐书·烈祖本纪》)。李昪的政权从养父徐温手里取来,又从吴国取来,他要巩固政权,防止杨徐两家势力的复辟,所以力求安定,交好邻国。到中主李璟即位,从保大元年、晋少帝天福八年(943)到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在位十八年。他在保大二年(944)就起兵攻打建州,初败后胜,三年(945)攻克建州。四年(946)攻福州,五年(947)为吴越救兵打败。这年,契丹主耶律德光攻入开封,灭晋。纵骑四出剽掠,又派使人到各州县搜括钱帛,人民争起抗拒,契丹主被迫北归。知制诰韩熙载上奏,劝李璟出兵中原,李璟因兵力疲于福建,感叹而已。当时,李璟信任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唐人称为五鬼,扰乱政治,不能任用良将。即使没有向福建出兵,也无力进中原争胜。(原注:陆游《南唐书》卷二《元宗本纪》论曰:“且陈觉、冯延鲁辈用师阁楚,犹丧败若此,若北向而争天下,与秦晋赵魏之师战于中原,角一旦胜负,其祸可胜言哉!”)九年(951),中原已建立周朝。十三年(955),周军来攻。十四年(956),南唐军大败。周世宗显德五年(958),李璟去帝号,称国主,用周年号,尽献江北都县,作为附属国。六年(959),太子弘冀死。李煜居东宫,以尚书令知政事。周世宗死。宋太祖建隆元年(980),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二年(961),李璟死,李煜在金陵(今南京)即位。有《即位上宋太祖表》,称: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嗣宗枋,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见《全唐文》卷一二八《南唐后主李煜》) 这篇表文,先讲他原有归隐的意思。再讲他即位以后,表示对宋朝效忠,希望得到保护。李煜即位时,南唐已经兵败地削,成了宋朝的附庸,只能在宋朝的宽容下苟活而已。这年,李煜向宋朝贡献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绢丝三万匹。 李煜从诞生到即位这二十五年中,他究竟写了多少词,已无法考查。他在二十三岁太子弘冀死以前,为了怕弘冀妒忌,是不参预政治的。有的艳情诗,可能是这时期写的,但也可能是他即位后写的。姑引两篇在这里。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怀深旋被香醪乱。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 寻春须是生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主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子夜歌》〉 这两首词是受《花间集》写艳情的影响的。但它是“国风好色而不淫”。虽写“丁香颗”,但只是微露,是唱歌。描绘娇态,生动传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南方的竹子跟北方的竹子
我听好多北方来的游客说北方的竹子是一根一根长的!不想我们南方这边是一簇一簇的!在这想一下专家高手们怎么说!
09-09-26 &匿名提问 发布
随便说说,1、周世宗和宋太祖是君臣关系,宋太祖早年便投奔了郭威,后来又得到世宗极大的信任,高平之战中,在樊爱能等高级将领退却的情况下,惟独初出茅庐的赵匡胤振臂一呼,挥军直击汉辽联军,为周军挽回了战局,并奠定了周世宗的威望。延伸到2,赵匡胤出自军旅,一辈子都跟军事打交道,而柴荣从小跟着义父郭威,对于他早年从军的记载较少,较多的是跟父亲处理政务,应该说,在政治能力上突出,类似于现在的普京,当一把手能起个很好的带头作用。赵匡胤的军旅生涯如数家珍,除了高平之战外,还有随世宗三征南唐,北征辽国,均是领兵在第一线的将领,所以在军事能力上,我个人认为赵匡胤高出一筹。二人在军事上也有分歧,在世宗北伐,平定燕南之地的时候,诸将纷纷表示出兵四十二天,兵不血刃收复三州十七县,乃不世之功。一番恭维后,又劝言,幽州乃辽国南京,有重兵把守,不容易攻克,不如就此撤军,世宗不允,后来赵匡胤单独面见柴荣,意见仍然是撤军,后来世宗病重,才不得已撤军。当时幽州的形势,当辽国皇帝听到周师逼近幽州后,已亲自带兵增援,若两方相撞,真的是一场大战,但是幽州仍不能顺利攻克,诸将可能有畏惧心理,但赵匡胤久经战争,他也认为不如见好就收,可见从纯军事观点讲,周军并无攻克幽州的十足把握。世宗的意图应该是政治上的,消除北方的边患好放心统一全国,而赵匡胤从纯军事的观点入手,劝世宗收兵,也有统一全国再北伐,成算更大的意思。另外,虽然世宗北伐时期,正是辽国“睡王”当政时期,政治黑暗,贵族倾轧不休的时期,但是周军的逼近,无疑于一场国难,内部再大的矛盾也能团结到一起,加上辽国军事实力本来就不弱,若团结一心与周国作战,胜负真的不好说。3、4合起来回答,周世宗刚正严明,大权独揽,而宋太祖八面玲珑,工于心计,尤其是赵匡胤的为人处世哲学高明,文的,他有赵普这个核心谋士,武的,又有义社十兄弟,所以,赵匡胤的人望非常好,善于拉拢人心,而周世宗,在这方面就逊色的多,比如周世宗的一个美谈,一次开封建造宫殿,世宗视察时,发现民工连吃饭的筷子都没有,于是立斩内侍孙希延,此举很振奋人心,但是五代时期北方经济残破,民工的生活状况更不用说,世宗此举过于鲁莽,已有民国学者蔡东藩认为,这是一桩冤案。另外立有大功的大将孟汉卿,只因一点贪污就被世宗赐死,当时就有言官表示孟汉卿罪不至死,但世宗表示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世宗时期,执法严峻,不少功臣大将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沙门岛,虽然执法刚正不阿,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大臣武将极为畏惧,战战兢兢,对他们来说,皇帝是一个让他们畏服的人,这一恶果,和陈桥的出奇顺利也有关系。可以说,世宗是个刚正、严明、重大义,但是缺少政治手腕和心计的人。反观赵匡胤,手段灵活的多,为人亲切平和,继位后讨伐后蜀,当时天寒地冻,赵匡胤特别派人送了件貂皮大衣给前线将领,让其感动不已。另外,赵匡胤做事很讲究政治利益,不过于拘泥原则,陈桥时,赵匡胤下令不可杀一人,但是军校王彦升不但把侍卫司指挥使韩通给杀了,而且还把他全家都屠了,赵匡胤本想和平的交权,在百姓心中建立一个正面形象,但全被鲁莽的王彦升所毁,而且直接暴露了他的篡位野心,光辉形象破产,使赵匡胤极为恼怒,几次声明要杀王彦升以正法纪,但最终没有动手,可见为了维护最高利益,他可以不杀王彦升这个“乱陈贼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赵匡胤统一全国的光辉功业背后,更应该重视的是,赵匡胤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这些,恰恰是世宗打下的,世宗即位时,国力贫弱,他硬是花了五年时间,是大周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朝代,这五年,他连年发动战争,征汉、征蜀、征唐、征辽,连年兴修工程建设,他营建都城开封,修造运河以利军运,他带头烧制瓷器,发展经济,兴建水军,为南征做准备,这热火朝天的五年,民生经济不但没有凋敝,反而有所提高,要是换在别的朝代,绝对是不可想象的。正是世宗的励精图治,迅速使大周从一个贫弱的朝代变成一个具有统一实力的强有力的过度,这些,都是世宗创下的,并走上了统一道路,最后,由宋太祖接任。柴荣和赵匡胤,一个是大才,一个是天才,赵匡胤的过人之处在于不仅军事才能一流,而且政治能力不输世宗,而且手段巧妙,做事圆滑,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但是有一点,赵匡胤永远比不了柴荣,这就是世宗的影响,远远大于太祖,赵匡胤虽然名列毛泽东的诗句“唐宗宋祖”之中,但他带来的,是一个积弱不振,三百年来只会称臣赔款的朝代。而世宗英武不凡,锐意进取,他就像一颗耀眼的明星,迅速划过黑暗的天际,给汉人带来无比的希望,他励精图治、亲历亲为,爱民如子、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肉身也要促进国家的进步,他在那个汉族受胡骑欺凌的时代,敢于向强大的契丹铁骑挑战,并一举奠定了胜利,他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尊严!论人品,周世宗是正义的化身,是百姓的福星。而赵匡胤集大奸大忠于一身,是个最务实的政治家。不能用道德来评价他。当然,他的人品不如世宗高尚。套句关于将军的名言,伟大的将军,要么是让人畏服的,要么是让人敬畏的,世宗属于前者,太祖属于后者。最后说下陈桥,这是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政变,在五代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显得非常干净、文明,相比之前历次血性政变,只死了韩通一家,可说非常完美。关于完美的原因,赵匡胤有些运气的成分,对世宗忠心的人不是没有,比如号称五代诸葛亮的王朴,就是对世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而且只死在世宗之前3个月,倘使他多活6个月,赵匡胤的把戏能不能成功还是个问题。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柴荣的皇后符氏,她是五代的一个奇女子,当初她的原配夫家造反,整门被灭,唯独她不惧追兵,大义凛然的表示自己是符彦卿的女儿,且与追兵的将军郭威是至交,追兵不敢伤害,护送到了郭威处,后来许配给了柴荣。她于显德三年病逝,世宗又少了一个肱骨之人,相比后来的小符后,真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弱小女子。显德六年,正是世宗班子最脆弱的时候,肱骨之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别看大臣对他都敬敬畏畏,其实都是墙头草,站在大树下而已,一旦有个强势人物出现,他们会立即追随,这也跟世宗平时用法严峻,刻薄寡恩有关。另外,世宗回京10天就病死了,也没时间从容布置后事,让赵匡胤钻了空子,可以说,世宗的身后真的是非常不幸。而赵匡胤的形势非常有利,他本来在军中就有很高的声望,又被提拔为殿前司一把手,在7岁的柴宗训和20芳龄的小符后面前,可以放心安插自己的亲信,经过半年的秘密准备,突然发难,一举端掉了韩通这个忠心有余而智力不足的钉子,宗训和小符后一下子成了他的刀上俎、板上肉,只能乖乖就范。赵匡胤建立一代新朝,这和他的机运与才智能力是分不开的。
毕竟宋太祖寿命长一些,如果也仅仅在位几年,怎么会有功绩?周世宗如果多活几年,也可以做到一统江山,看看宋的用人基本也是周的大臣.宋的政策也是很多沿袭周,解除兵权是为了保证皇权,而后来的重文轻武有利可是也是宋亡的原因之一.就个人而言,二人相比.基本不分仲伯.我也是有些倾向世宗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 字重光, 号钟隐, 南唐中主第六子. 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 在位十五年, 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 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 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 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 宋兵南下攻金陵. 次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到汴京, 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 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 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 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 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 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 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 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 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 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 凄凉悲壮, 意境深远, 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 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 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 音韵的和谐, 更是空前绝后.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 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 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南唐后主李煜的杰出成就是词的创作。要评价他的词,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世道遇。这里试把李煜的生平分为三个时期:一,从南唐始祖升元元年、晋高祖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到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即从他一岁到二十五岁即位。二,从建隆二年到开宝八年(975),即从他二十五岁到三十九岁国亡降宋。三,从开宝九年(976)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即从他四十岁到四十二岁被毒死。(原注:李煜的生平经历,见于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组》,马令《南唐书》巷五《后主传》,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南唐二主年谱》。本文所述李煜生平事迹,即据以上三书,不再一一注明。)试结合他的创作来谈。 一、从韬晦到即位 李煜生于五代时南唐始祖升元元年、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初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中主璟第六子。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相貌,遭到长兄太子弘冀的猜忌。他为了避祸,号锺隐,别号莲峰居士、锺山隐士,表示愿意归隐,无意参预政事。把精力放在读书,研究诗词、书法、绘画、音乐上,他的书法学柳公权(见陆游《南唐书·后妃传·后主保仪黄氏》)。陶毅《清异录》说:“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之撮襟书。”他还善于评论书法,《砚北杂志》上说:“南唐李后主谓善书法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独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从李煜的书法和他的论书法里,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鉴赏,有辩证观点。遒劲同颤曲似矛盾,可是他的金错书,却是遒劲与颤曲的结合。有美韵的往往俊迈,有力的往往挺秀,得意的往往会变化,得气的气盛言宜往往合格,得法的往往合于规拘而不狂,可是他却能从美韵中看出有失俊迈的,从有力中看出有不秀的,从得意中看出有失掉变化的,从得气中看到有失去体格的,从得法看到有失于狂的。从这样的艺术鉴赏中,可以看到他的艺术鉴赏力,这种鉴赏力可以和他的词的创作成就相通。他的画也这样。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后主才识清瞻,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他的画怎样远过常流呢?都穆《寓意编·题后主墨竹》说:“此幅予家旧物,骤而阅之,但见其老干霜皮,烟梢露叶,而披离偃仰若古木然,谛玩久之,始知其为竹也。世之评画者谓后主墨竹清爽不凡,殆得之矣。”清爽不凡自然远过常流,老干古木应该和枝叶离披的竹子不一致,他却能够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这就跟劲直和颤曲的结合那样,达到艺术的统一。这对于理解他的词的艺术成就也有帮助。 南唐始祖升元四年(940),李短四岁,后蜀赵崇祚编选的最早的词集《花间集》,由欧阳炯于这年作序,所选自温庭筠、韦庄以下,总结了从晚唐到李煜以前的词的成就。欧阳炯在序里称为“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指出它的缺点。李煜在这种词风的影响下,正象他的绘画一样,凭着他的艺术鉴赏力,做到清爽不凡,远过常流,不为风气所囿,《图画闻见志》称:“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既丰,尤精鉴赏。”他的高度的鉴赏力,使他破除了《花间集》浮靡的词风,使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构成一种清丽的风格。他有《渔父》词两首,《花草粹编》作《题供奉卫坚春江钓叟图》:(原注:李煜的词,有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前有年表,次总评,每首词有笺。又有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有校勘订正,辨别是否为二主词。又有总评和每首词的评语。本文所引李煜词即据以上二书,不再一一注明。) 浪花有意干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词里所反映的生活,同他为了避太子弘冀的猜忌,自号锺山隐士的精神一致。它不是反映渔民的生活,象唐张志和的《渔父》词那样,是反映高级隐士的思想。但它的风格清丽,已经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李短有《病起题山舍壁》(原注:见《全唐诗》卷一《后主煜》。本文所引李煜诗都见于《金唐诗》。)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向无生。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含鱼龙构强名。 这首诗反映了他的山居生活,炉开小火,沟引新流,杖藜巾褐,确有隐士风度。 南唐中主保大十二年、周太祖显德元年(954),李煜十八岁,娶大周后。大周后名宪,小字娥皇,大司徒周宗的女儿。精音律,善弹琵琶。中主赐给她烧槽琵琶,相传蔡邕用被烧的好桐木制成焦尾琴,烧槽当是从这里来的。李煜即位后,立为皇后。曾在雪夜酣饮,李煜要她制新曲,她就边唱边谱曲,一忽儿谱成,称《醉邀舞破》,又作《恨来迟破》。唐明皇时的《霓裳羽衣曲》,乱后失传。她得到残谱,用琵琶来弹,又补足了残缺不全的旧谱。(原注:见陆游《南唐书》卷一六《后妃传·后主昭惠国后周氏》,马令《南唐书》卷六《女宪传·昭惠周后》。)李煜的爱好词曲,当同大周后的精于音律、爱主爱好词曲有关。 保大十三年、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周世宗下诏数南唐接应叛臣的罪,起兵攻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李煜以安定郡公为沿淮巡抚使,没有到前线去参战。在这里,对当时的形势要作一概括的交代。原来淮南地区,唐末归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统辖。行密死,政权落入大将军徐温手。徐温推行密次子隆演为吴王(原注:据《新五代史》卷六一《吴世家》作“杨隆演”,《旧五代史》卷一三四《僭伪刘传》作“杨渭”。),建立吴国,温为大丞相。隆演死,温立行密四子杨溥为吴王。温死,温养子徐知浩取得了政权,代吴,国号齐,后改唐,史称南唐,复姓李,名昪。李昪建国的升元六年,即李煜诞生的一年。李昪在位六年,“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陆游《南唐书·烈祖本纪》)。李昪的政权从养父徐温手里取来,又从吴国取来,他要巩固政权,防止杨徐两家势力的复辟,所以力求安定,交好邻国。到中主李璟即位,从保大元年、晋少帝天福八年(943)到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在位十八年。他在保大二年(944)就起兵攻打建州,初败后胜,三年(945)攻克建州。四年(946)攻福州,五年(947)为吴越救兵打败。这年,契丹主耶律德光攻入开封,灭晋。纵骑四出剽掠,又派使人到各州县搜括钱帛,人民争起抗拒,契丹主被迫北归。知制诰韩熙载上奏,劝李璟出兵中原,李璟因兵力疲于福建,感叹而已。当时,李璟信任陈觉、冯延巳、冯延鲁、查文徽、魏岑,唐人称为五鬼,扰乱政治,不能任用良将。即使没有向福建出兵,也无力进中原争胜。(原注:陆游《南唐书》卷二《元宗本纪》论曰:“且陈觉、冯延鲁辈用师阁楚,犹丧败若此,若北向而争天下,与秦晋赵魏之师战于中原,角一旦胜负,其祸可胜言哉!”)九年(951),中原已建立周朝。十三年(955),周军来攻。十四年(956),南唐军大败。周世宗显德五年(958),李璟去帝号,称国主,用周年号,尽献江北都县,作为附属国。六年(959),太子弘冀死。李煜居东宫,以尚书令知政事。周世宗死。宋太祖建隆元年(980),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二年(961),李璟死,李煜在金陵(今南京)即位。有《即位上宋太祖表》,称: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嗣宗枋,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见《全唐文》卷一二八《南唐后主李煜》) 这篇表文,先讲他原有归隐的意思。再讲他即位以后,表示对宋朝效忠,希望得到保护。李煜即位时,南唐已经兵败地削,成了宋朝的附庸,只能在宋朝的宽容下苟活而已。这年,李煜向宋朝贡献金器二千两,银器二万两,纱罗绢丝三万匹。 李煜从诞生到即位这二十五年中,他究竟写了多少词,已无法考查。他在二十三岁太子弘冀死以前,为了怕弘冀妒忌,是不参预政治的。有的艳情诗,可能是这时期写的,但也可能是他即位后写的。姑引两篇在这里。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怀深旋被香醪乱。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 寻春须是生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主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子夜歌》〉 这两首词是受《花间集》写艳情的影响的。但它是“国风好色而不淫”。虽写“丁香颗”,但只是微露,是唱歌。描绘娇态,生动传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诗句经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