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肇淛为明代著名藏书家,其诗清朗圆润,为万历皇帝尸骨照片年间闽派诗人代表,其笔记小品见识独到,特别他为巜金瓶

明代茶人茶书与宜兴紫砂文化之十
明代茶人茶书与宜兴紫砂文化之十
谢肇淛的《五杂俎》
谢肇淛是明代晚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这不仅指他在其家乡福建一带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他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出了特殊贡献,另外在水利科学领域、藏书领域等也作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特别是他写了一本非常生动、全面的传世著作——《五杂俎》,所以,在分析他写的有关宜兴紫砂方面内容前,我想要介绍一下他多才多艺的身世和同样多姿多彩的笔记。
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生于明隆庆元年(1567),卒于天启四年(1624),终年58岁。他见多识广的一生,是源于他不平凡的阅历。26岁时中了进士,仕途不算太早也不算砂晚,不久后即出任浙江湖州推官,后移东昌,后又到名义上的首都南京,历任刑部、兵部主事,工部屯田司主事、都水司郎中,接着出任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最后,卒于广西左布政使任上。总的说来,谢肇淛当了一辈子官,勤于政事,治绩显著。用今天的话说,为官时,他还非常重视和注意自己的“业务”学习,熟悉河道水利,曾作《北河记略》。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留下几十卷诗文集外,成为万历年间闽派诗人代表,其诗清朗圆润,引人流连。其他还有近二十种著作,其中以《五杂俎》最为著名,在众多的明清笔记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五杂俎》一书多记掌故风物,,共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部。分门别类考录历代典实,参互考证,并详细加以评论。由于他识见高超,议论卓然自立。但有些引用,由于没有仔细核对原书,所以难免会有差错,而且他喜欢炫耀自己博识,就是一点小事,也要详加考证,敷衍出一大堆文字来。但他毕竟是很有学问的人,所说皆有根据,尤其是他对当朝时事、乡邦掌故等叙述甚详,成为研究明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之重要史料,引起许多专家学者注意,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历史的最著名的“野史”资料,如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多有引用。
正因《五杂组》书中内容涉及国事边事,清代军机处奏请销毁,所以整个清代,没有将它重印过,致使此书差点失传。解放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据上海图书馆藏明如韦馆刻本点校出版,近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据上图藏本重行校点刊行,可使我们一饱眼福。
谢肇淛还是明代福建著名的钞书家、戏曲评论家。他从袁宏道和丘志充手里转抄过《金瓶梅》,已获得全书原稿百分之八十。而且还将其手抄原稿做过文字上的删订编审。他曾说:“《金瓶梅》一向没有人刻印,抄写流传,也很容易错讹和散失。”
他所写的《金瓶梅跋》,代表了该书成书时代人们的看法,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感,有人因此也怀疑他是《金瓶梅》的作者。他的《小草斋钞本》被列为“明以来钞本之最”,为藏家所秘宝。
在《五杂俎》中,有关宜兴紫砂壶的记述非常简单,他说:“茶注,君谟欲以黄金为之,此为进御言耳。人间文房中,即银者亦觉俗,且诲盗矣。岭南锡至佳,而制多不典。吴中造者,紫檀为柄,圆玉为纽,置几案间,足称大雅。宜兴时大彬所制瓦瓶,一时传尚,价遂踊贵,吾亦不知其解也。”凭谢肇淛对“时大彬现象”寥寥数语的记述,一点儿不象他作文著书的习惯。背后也充分说明,他对时大彬、对宜兴紫砂壶了解的并不深入。这一现象我在前面评说徐勃时就有说及,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谢肇淛和徐勃都是福建人,尽管对茶事不陌生,但由于当初宜兴紫砂的影响力有限,南方一带对此并没有象苏杭一带把这当回事。
同样的结论还可以从谢肇淛在书中对陶瓷的记述中得到佐证。他说:“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妆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另外,他还说:“柴窑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种,皆宋器也。流传至今者,惟哥窑稍易得,盖其质厚,颇耐藏耳”,“今龙泉窑,世不复重,惟饶州景德镇所造,遍行天下。”此说充分证明,谢肇淛对陶瓷不是不在行,对茶具也不是不讲究,只是宜兴紫砂对他来说只是听说而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8题. ( )有著名的柚子宴,宴席上点柚灯、喝柚茶、吃柚果和柚皮蜜饯。&br/&&br/& A. 漳州 &br/& B. 泉州 &br/& C. 厦门 &br/& D. 龙岩
第8题. ( )有著名的柚子宴,宴席上点柚灯、喝柚茶、吃柚果和柚皮蜜饯。 A. 漳州
补充:第9题.&清末洋务派在福州办起了( ),直接聘请洋教习,使用洋课本,按洋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教学。& A.&宗学&& B.&番学&& C.&外文书塾&& D.&福建船政学堂&第10题.&福建的方形土楼也称方楼,闽西俗称四方楼,闽南俗称四角楼,这是一种以长方或正方形造型的土楼。闽西规模最大、主楼最高的方楼是永定的( )。& A.&馥馨楼&& B.&善成楼&& C.&裕德楼&& D.&遗经楼&第11题.&(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唐末五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第12题.&( )在技术上有三个首创,即:筏形基础,种蛎固础法,浮运架梁法。& A.&泉州洛阳桥&& B.&福州万寿桥&& C.&福清蹑云桥&& D.&莆田宁海桥&第13题.&台湾的布马舞蹈,即编马架时,在上头黏贴布而成竹马,表演时演员套进马中,马头在前,臂部及马尾在人后,如骑马状,可灵活移动身子。这与长期流行于闽南( )的竹马舞,似有一定渊源关系。& A.&南安&& B.&安溪&& C.&永春&& D.&漳州&第14题.&纽约曼哈顿华埠的( ),华文招牌林立,福建摊店密集,福州小吃店、福州味中味,福建人开的杂货辅、礼品店、照相馆,再加上满街不绝于耳的福州话使人恍惚回到了福州东街口。& A.&法拉盛&& B.&缅街&& C.&包厘街&& D.&东百老汇路&第15题.&在表现志向的谚语中,以敢冒风险为荣,以敢打敢拼为乐的谚语输赢笑笑出自( )。& A.&石狮&& B.&连城&& C.&闽清&& D.&平潭&第16题.&近代( ),字枚如,长乐人,曾主江西白鹿洞书院、福州致用书院,诗歌大多表现鸦片战争前后社会现实,其《赌棋山庄词话》论词不囿成说,敢于置疑,在词话史上有重要价值。著有《赌棋山庄全集》。& A.&陈宝琛&& B.&谢章铤&& C.&薛绍徽&& D.&林直&第17题.&全真道南宋五祖之一为闽清宋代人( ),他提出以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理论,将内丹与雷法并传,强调内炼成丹, 外炼成法,被后世学者称为道教南宋正统,丹鼎派中最杰出之才。& A.&黄舜申&& B.&白玉蟾&& C.&徐知常&& D.&彭耜&第18题.&同安一带盛行在迎神赛会上进行套宋江游艺。套是模仿、表演的意思,这是一种( )的表演。& A.&戏曲艺术&& B.&舞蹈艺术&& C.&杂技艺术&& D.&武打艺术&第19题.&明代著名思想家( )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他的文学观与封建正统的文学观相对立,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诀》等。& A.&李贽&& B.&陈第&& C.&黄道周&& D.&郑善夫&第20题.&在有关工行商贸的谚语中,强调买东西要讨价还价的谚语福州价,大半价( 大半价,指还一半多的价)出自( )。& A.&霞浦&& B.&连江&& C.&南平&& D.&福州&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第21题.&清代是福建戏曲的繁荣时期,其标志为(   )。& A.&戏班众多&& B.&流播国外&& C.&剧种繁多&& D.&演出更加普及&第22题.&福建陶瓷业的繁荣,除了与生活所需有关外,还与(    )有关。& A.&得天独厚的资源&& B.&民俗的影响&& C.&信仰的影响&& D.&对外贸易的需要&第23题.&福建佛教与海外的联系主要途经有(   )。& A.&海外僧人来闽游学求法&& B.&闽地僧人赴海外取经弥法及化缘&& C.&在海外有大量廨院&& D.&海外僧人在闽地盖庙&第24题.&闽文化的独特形成过程使闽文化具有(      )延伸性、易移性这些特点。& A.&多元性&& B.&难融性&& C.&双向性&& D.&不平衡性&第25题.&闽学中较重要学派如(    )黄镇成、林兆恩等为闽学三教合一派,王春复、杨应诏、林俊等为闽学经世致用派和主气派。& A.&陈淳、黄干为闽学正统派,&& B.&蔡元定、蔡沈为闽学象数派,&& C.&真德秀、林光朝、林亦之、陈藻、林希逸、陈茂烈等为闽学中心学派,&& D.&陈旅、陈茂烈、林希元、陈弟等为闽学折衷派。&第26题.&福建专志的主要特色是(  )。& A.&寺庙志多&& B.&山水名胜志多&& C.&艺文志多&& D.&书院志多&第27题.&福建刻书业的发达,对福建作家产生的积极影响如(   )、由此培养了一批文化人。& A.&使福建文人有条件更好地习书&& B.&使福建文人的集子得以刻印而不至于散失湮没&& C.&促进了福建文化积累&& D.&增加了福建文人经济收入&第28题.&福建民俗所以极为丰富多姿,其主要原因是(   )。& A.&悠久的历史&& B.&多种文化的兼容并蓄&& C.&地处僻壤的自然环境&& D.&极强的家庭观念&第29题.&福建教育久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     )多种类型的学校、刻书业的繁荣和藏书的丰富等。& A.&地方官吏的支持和倡导&& B.&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 C.&科举的久盛不衰&& D.&家族对教育的重视&第30题.&福建五凤楼,是与方、圆土楼造型风格完全不同的一种土楼,它主要集中于闽西一带,是客家人独有的建筑。五凤楼的主要特点是( )。& A.&布局中体现了明显等级差别&& B.&以三堂屋形式组合楼房&& C.&讲究装饰和气派&& D.&方圆混合&第31题.&福建商人的特点如:从商历史悠久,人数众多,( )。& A.&从商者以血缘为核心.家庭式经营较为普遍&& B.&以地缘为凝聚力&& C.&面广货足&& D.&地位独特&第32题.&除了书坊刻书和官府刻书,福建刻书途径还如( )。& A.&家塾刻书&& B.&私宅刻书&& C.&寺院刻书&& D.&军队刻书&第33题.&为了促进对海外贸易,历代官方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系列贸促易活动,如( )。& A.&奖励对海外贸促有贡献的人员&& B.&搞好迎送工作&& C.&为商人举行祈风仪典.祈求平安顺利&& D.&为商人周转资金&第34题.&闽文化向东南亚延伸的特点和影响为:迁移原因复杂、( )。& A.&历史悠久.时间持续不断&& B.&迁出地与迁入地较为集中&& C.&创办报刊&& D.&兴办教育&第35题.&劳动歌是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配合劳动所唱的歌谣,与劳动行为紧密联系。福建劳动歌谣有代表性的为农田歌、养殖歌( )。& A.&渔歌&& B.&船歌&& C.&夯歌号子&& D.&工匠歌&第36题.&福建剧种中,最主要的有闽剧、莆仙戏、(   )等五大剧种。& A.&梨园戏&& B.&高甲戏&& C.&芗剧&& D.&闽西汉剧&第37题.&福建史学家的著述特点主要表现在(   )。& A.&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 B.&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 C.&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 D.&史料丰富.极具地方特点&第38题.&春节是闽俗中最重要的节日,福州俗称做年,主要活动有:饮屠酥、序拜(   )。& A.&却荤食&& B.&上冢&& C.&入学&& D.&请子婿&第39题.&福建民间故事反映的内容与( )关系密切。& A.&古越文化&& B.&中原文化&& C.&海外文化&& D.&民俗文化&第40题.&闽北傩舞种类丰富,有(    )等。& A.&跳幡僧&& B.&跳八马&& C.&跳弥勒&& D.&跳五神&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第41题.&进入福建的文化成份极为复杂,五花八门,既使是中原文化,差异也很大。中原来闽人士中,既有文人学士,也有起于田间的王潮兄弟。所以任何外来文化到了福建也无征服力可言,不可能有绝对优势。&对&&错第42题.&《幔亭宴和虹桥板》(武夷山)讲述上古时武夷君和皇太姥等十三位仙人在武夷山的幔亭峰上设宴招待乡民的故事,这个传说最早见载于宋代祝穆的《武夷山记》,清代董天工将其收入所编的《武夷山志》。传说中的武夷君,应是上古时聚居武夷山区闽越族先民的部落首领。( )&对&&错第43题.&《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将史学体例分为九大类,闽籍史学人才的著作几乎全部涵盖。&对&&错第44题.&谢肇淛为明代著名藏书家,其诗清朗圆润,为万历年间闽派诗人代表;其笔记小品见识独到,详实客观;其小说戏曲评论具有时代感,特别他为《金瓶梅》所写的跋代表了《金瓶梅》成书时人们的看法,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著有《五杂俎》。( )&对&&错第45题.&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世界上第一部描写侦探的著作。( )&对&&错第46题.&闽南一带婚嫁,很重视六礼,即:问名,托媒人到对方家求生月;订盟,定下婚事;采纳,送盘担;纳币,送聘礼;请期,呈送红贴;迎亲,男到女家迎新人。但闽南各地对六礼的具体做法并不完全一样。( )&对&&错第47题.&福建木雕一出现就是一种独立的木雕工艺品种,龙眼木是主要木雕材料之一。( )&对&&错第48题.&福建在唐以前称作七闽,唐玄宗时,取福州、建州各一字名为福建经略使,从此有了福建的名称。( )&对&&错第49题.&福建浦城县仙阳管九村溪东大王崂山,存有西汉时所筑的汉阳城遗址,这是福建见诸正史记载的第一城。( )&对&&错第50题.&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传播后,首先是做为健康保护神的象征,人们到宫庙中往往祈求的是驱除病魔,并求出药方,配药给病人吃,所以凡保生大帝宫庙都有药签,供病人抽签抓药。( )&对&&错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您的位置:
> 宜兴紫砂文化探究之十---谢肇淛《五杂俎》
宜兴紫砂文化探究之十---谢肇淛《五杂俎》
13:45&藏瓷网 &推荐
  谢肇淛是明代晚期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化人物,这不仅指他在其家乡福建一带有极高的知名度,而且他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出了特殊贡献,另外在水利科学领域、藏书领域等也作出了非常有益的贡献,特别是他写了一本非常生动、全面的传世著作&&《五杂俎》,所以,在分析他写的有关宜兴紫砂方面内容前,我想要介绍一下他多才多艺的身世和同样多姿多彩的笔记。
  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生于明隆庆元年(1567),卒于天启四年(1624),终年58岁。他见多识广的一生,是源于他不平凡的阅历。26岁时中了进士,仕途不算太早也不算砂晚,不久后即出任浙江湖州推官,后移东昌,后又到名义上的首都南京,历任刑部、兵部主事,工部屯田司主事、都水司郎中,接着出任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最后,卒于广西左布政使任上。总的说来,谢肇淛当了一辈子官,勤于政事,治绩显著。用今天的话说,为官时,他还非常重视和注意自己的&业务&学习,熟悉河道水利,曾作《北河记略》。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留下几十卷诗文集外,成为万历年间闽派诗人代表,其诗清朗圆润,引人流连。其他还有近二十种著作,其中以《五杂俎》最为著名,在众多的明清笔记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五杂俎》一书多记掌故风物,,共十六卷,分为天、地、人、物、事五部。分门别类考录历代典实,参互考证,并详细加以评论。由于他识见高超,议论卓然自立。但有些引用,由于没有仔细核对原书,所以难免会有差错,而且他喜欢炫耀自己博识,就是一点小事,也要详加考证,敷衍出一大堆文字来。但他毕竟是很有学问的人,所说皆有根据,尤其是他对当朝时事、乡邦掌故等叙述甚详,成为研究明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之重要史料,引起许多专家学者注意,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历史的最著名的&野史&资料,如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就多有引用。
  正因《五杂组》书中内容涉及国事边事,清代军机处奏请销毁,所以整个清代,没有将它重印过,致使此书差点失传。解放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据上海图书馆藏明如韦馆刻本点校出版,近年,上海书店出版社据上图藏本重行校点刊行,可使我们一饱眼福。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藏瓷网”
相关新闻:
&&&&&&&&&&
目前共有评论
游客发表评论
保真堂·限时特价
站内资讯搜索
一周热文排行
图片文章推荐
首选交流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8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 藏友交流Q群:、(限本网会员加入)51福建省福州市旅游资源介绍-第8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1福建省福州市旅游资源介绍-8
至京,召试,赋《龙池春晓》、《孤雁》二诗,为太祖;36、闽中才俊――郑善夫;郑善夫(公元1485年―1523年),,字继之,;37、战功第一――张经;张经(公元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在中国东南;38、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公元1528年―1587年),字元敬,字;39、音韵学家――陈第;陈第(公元
至京,召试,赋《龙池春晓》、《孤雁》二诗,为太祖所称许,授将乐县儒学训导,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40岁,就辞官归里,致力于诗。林鸿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弟子相唱和,著名的有郑定(福州人)、王褒(福州人)、唐泰(福州人)、高(长乐人)、王恭(长乐人)、陈亮(长乐人)、王(永泰人)、周玄(福州人)、黄玄(将乐人)等9人,以林鸿为首,时称“闽中十才子”。林鸿的诗声调圆稳,格律整齐,一洗元代诗人纤弱之习,称为“闽派”,著有《鸣盛集》四卷、《鸣盛词》一卷。36、闽中才俊――郑善夫郑善夫(公元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进士;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以候补官员在京纂修《苏松常镇实录》。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郑善夫任户部广西司主事,出浒墅关督税,秉公办事,商人称道。当时阉宦当权,善夫愤而辞官回乡,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闭门读书。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朝廷诏任礼部主事;翌年,升任员外郎。同年,他上疏痛斥江彬及宦官怂恿皇帝南巡,江彬恨之入骨,假传圣旨杖打谏者。郑善夫复切谏无效,乃上疏辞官,但未获准。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郑善夫研究天象、历法及日食、月食,推算出每年分秒的误差,对明代数学、天文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同年,他又上书辞官,获准。途中,他游武夷山,受寒返家,两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梅亭山。著有《改历元疏》、《日宿例》、《时宿例》、《序数传》、《田制论》、《九章乘除法》、《九归法》等,被清代阮元收录在所著的《畴人传》中;另有诗论《读李质庵稿》。《明史〃文苑传》认为:“闽中诗文,自林鸿、高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37、战功第一――张经张经(公元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侯官县(今福州市)洪塘乡人,曾因其父袭蔡姓,及显贵后才复原姓,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进士,任浙江嘉兴知县。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张经入京任户部、吏部给事中。张经秉性刚直,不畏权贵,曾上疏劾罢纳贿的兵部尚书金献民、匿灾不报的河南巡抚潘埙,又请撤除锦衣卫及太监把持的东西两厂(专门侦察官民言行的特务机构)。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由于徭役的频繁和汉官的勒索,以侯公丁为首的瑶族武装占据罗滩,攻城杀官。朝廷命张经总督两广军务,张经用计诱侯公丁,乘胜分兵两路直趋罗滩,摧毁其根据地。又派兵向各路尾追,生擒和投降者甚众,升为兵部左侍郎。安南国相莫登庸弑主自立,又侵扰中国边境,朝廷决定出兵讨伐。派原总督宣大、山西的毛伯温来广西与张经会商兵略。张经等决定用招抚方法,一面以重兵压境,一面派使者张岳入安南晓喻利害,莫登庸终于谢罪撤兵。张经进右都御史。又平定思恩九土司,进兵部尚书,镇守如旧,后丁忧服阕,起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攻城占邑,大肆杀掠。朝廷以张经任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便宜行事。张经初到任时,因诸将位高气骄,不受调遣,与倭寇作战屡次受挫。世宗以张经出师无功,降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当时倭寇二万余人盘踞柘林川沙洼(今上海市川沙县),徒众日增,张经每日选将练兵,准备等粮兵到齐,一举歼灭倭寇。翌年春,倭寇进犯乍浦、海宁,攻破崇德,转掠浙西,民众见张经按兵不动,责怪他纵容倭寇。世宗大怒,命张经限期进兵。此时,严嵩党羽兵部侍郎赵文华督师至浙,催战甚急,张经答以“贼狡且众,待永、保兵至夹攻,庶可万全”。赵向张经索贿白银二万两,张经不理。赵遂伙同浙江按察使胡宗宪疏劾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文华疏刚上,而永、保兵即至,张经率军攻倭,在石塘湾、王江泾获大胜,俘获倭寇五千,时称“为军兴以来战功第一”。世宗接赵文华等疏,降旨逮捕张经至京。张经自述作战经过,世宗不理,将张经斩首。明隆庆初年(公元1567年―1568年),张经孙懋爵上疏鸣冤,朝廷乃恢复张经官职,赐祭葬,谥“襄愍”,并予懋爵荫官。张经著有《半洲诗集》传世。福州人民为纪念张经抗倭功绩,将其寓宅所在处改称“半洲街”,又在洪塘山麓建祠纪念。张经墓在仓山洪塘芋坑山,墓前旧有“东南战功第一”石碑。今存《半洲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38、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公元1528年―1587年),字元敬,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任浙江都司佥事,升参将,招募金华、义乌丁壮,练成一军,取得高家楼、龙山、缙云和岑港等战役胜利。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驰援台州,连获大捷。至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全歼浙江倭寇,“戚家军”名扬天下。同年夏秋间,倭寇大举侵犯福建。戚继光以上将率正兵6000人进剿,制定“削枝弱干”法,即先招降胁从,剪除其羽翼,再直捣倭巢;于八月进兵张湾,转攻宁德横屿,进兵福清,攻兴化林墩,贼首丧生。十一月,戚继光班师途经福州,省会全城绅民出迎,回浙后升为副总兵官。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三月,戚继光再度出兵福建,在平海卫大败倭兵;在连江马鼻、福清石邱、七星海洋、上迳桥、白犬、东山井门外洋等地屡战屡胜,肃清福州沿海之倭寇;同年十一月,升总兵官。此时约2万名倭寇围攻仙游。继光制定先破南巢,再各个击破的战术。解除仙游之困,余寇逃往同安,继光率兵追击,于同安王仓坪斩首千级。余寇逃至漳浦蔡坡岭,又被戚家军斩获数百人。福建沿海倭患终于平息。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冬,戚继光奉调入京,任神机营副将;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后,以总兵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修成蓟镇边城,完成军事著作《练兵实纪》。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戚继光引退还乡,卒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十二月。著述有《纪效新书》和诗文《止止堂集》行世。39、音韵学家――陈第陈第(公元1541年―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连江(今福建连江)人,曾任蓟镇游击将军,后致仕归里,专心研究古音,著有《毛诗古音考》、《读诗拙言》、《屈宋古音义》等。陈第反对宋人叶韵说,认为《诗经》、《楚辞》反映的是古音,不能以唐宋今音为标准随音改读来求韵脚的谐合。他明确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观点。他考证古音,以《诗经》、《楚辞》韵例作为本证,以周秦汉魏韵文、谐声、读若、直音、异文、又读等材料作为旁证,二者交相考辨,证实古音本读。条分缕析,主次分明。他还对《诗经》韵例做了分析,指出《说文》谐声与《诗经》韵的统一关系,彻底扫清了叶音说的谬误,对清代古音学家有巨大影响。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8年)陈第挟书游览祖国名山大川,著《两粤游草》,世有南方徐霞客之称。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他随沈有容赴台剿倭,深入考察台湾高山族风土人情,写下《东番记》,为我国研究台湾首篇珍贵历史文献。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陈第再次出游,著《五岳游草》。陈第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旅游家、音韵学家,又是我县著名的藏书家。他遇书就买,藏书近二干部,万余卷,有三百多种为稀世珍本。他著述甚丰,除《一斋诗集》、《两粤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伏羲图赞》、《尚书疏衍》等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40、甘薯之父――陈振龙陈振龙(公元1543年―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陈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欠收,陈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陈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41、刚直谏官――翁正春翁正春(公元1553年―1626年),字兆震,侯官县(今福州)人,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举人,任延平府教授,转龙溪教谕;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春坊中允,主顺天乡试,进庶子,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翁正春知贡举,升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充日讲官。他上“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下,重贤才,慎财用,惜民命,重边防”八箴,皇帝不予采纳;后又上疏议科场舞弊,反被劾徇私,奏请辞职,不许。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翁正春改吏部左侍郎,詹事府日讲官;再以母老侍养告归。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起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翁正春亦上疏揭发,被诘责,遭魏忠贤报复,再次疏请辞归,获准,加太子少保,赐传车回里,卒谥“文简”。著有《南宫奏疏》及《青阳集》传世。42、三朝首辅――叶向高叶向高(公元1559年―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叶向高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妖书《续忧危蛇议》”一案兴起后,他上书首辅沈一贯,力请不要株连无辜,引起沈一贯的不满,因此受沈抑制,以致他九年未得升迁。沈一贯罢职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五月叶向高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辅。次年,首辅朱赓病死,他升为首辅,独掌内阁8年,加上后来泰昌、天启间5年,人称“独相十三载”。时朝政废弛,矿监、税吏横行,叶向高屡次奏请神宗整顿吏治,铲除积弊。神宗终于撤回辽东税监高淮和福建税监高q。叶向高对于党争则尽力居中调停,希望都能求同存异,以国事为重。但因党派之间积怨已深,调停也难见成效,叶向高深感自己已无能为力,便坚决请求辞官,于万历四十二年八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致仕。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家居六年后的叶向高被召为首辅,但未等他有所作为,光宗就病死了。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三次担任首辅。熹宗幼年登基,受其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操纵。魏忠贤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兴风作浪,先后将吏部尚书周嘉谟、大学士刘一燎等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扶植贤良,极尽所能地保护了帅众、陈良训、熊廷弼等一批朝臣幸免于难。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魏忠贤势力强盛,开始大杀东林党人,凡朝中正直之士,都被加上东林党的罪名,或流放、或杀害。魏忠贤的党徒王绍徽还编制了黑名单称《东林点将录》。叶向高因是朝中清流的代表,被列为东林党首魁。叶向高感到局势不可挽回,在连上二十余疏请辞后,于同年七月致仕返乡,三年后病逝。明崇祯初,朝廷罢黜“阉党”,诛客氏,魏忠贤畏罪自杀。朝廷追赠叶向高为太师,谥“文忠”,赐葬闽县东台戊辰山,建御祭碑亭。叶向高工诗书,曾参加组织闽县“芝山诗社”。著有《说类》、《苍霞草》、《四夷考》、《宫中实录》、《纶扉奏草》、《福清县志》和自订的年谱《蘧编》等。43、词采卓然――徐徐祝ü1561年―1599年),字惟和,闽县人闽县(今福州)人,学识渊博,不求闻达。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00年),徐子肫涞苄煸诟V蓣》宸唤ê煊曷ァ⒙逃裾⒛纤鹇ヒ圆厥椤P准也桓蝗春弥芗茫小扒蠲铣敝疲浜笕腱胗谙缦挽簟V惺10卷、文10卷,结为《幔亭集》,并辑明洪武至万历年间闽人诗作成《晋安风雅》,又撰有《陈金凤外传》(已佚)。44、芝山诗人――徐 徐(公元1563年―1639年),徐字埽魍蚶荒曛镣蚶氖年(公元1603年―1614年),徐与叶向高、翁正春、曹学纭⑿徽J、陈价夫等结“芝社”,人称“芝山诗派”,徐、曹学绮⒊剖趁酥鳌P觳厥槠咄蛴嗑恚枪谥厥榧抑唬八囟嗨巍⒃乇尽保厥榧伞缎焓霞也厥槟俊罚怖淳投琳呶薏焕钟诮柙模椅杓腹┎琛P焱砟晟盍实梗小逗煊曷プ搿贰睹龌恰贰睹鲋泻4硎琛贰独笾ζ住贰堕乓裥录臁贰侗示贰恩》迨返仍嘉迨郑种匦蕖堆┓逯尽贰豆纳街尽贰段湟闹尽贰堕懦侨街尽返取45、闽诗代表――谢肇J谢肇J(公元1567年―1624年),字在杭,号武林、小草斋主人,晚号山水劳人,长乐县江田人,后随父居福州,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历任湖州、东昌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曾上疏指责宦官遇旱仍大肆搜括民财,受到神宗嘉奖。谢肇J奉命治理河流,一年大功告成,并写成《北河纪略》,记载河流本末和历代治河利弊。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任广西按察使,升广西右布政使,亲理政事,力革积弊。在边境,他Z官增兵,防止外患,较好处理了少数民族矛盾;整顿盐政,活跃经济,人民生活随之好转。肇J博学多才,擅长诗文,与徐住⑿臁⒉苎绲冉嵘缏凼H胧撕螅未ā⑸隆⒘胶⒘焦恪⒔⒄愀鞯厮忻酱蟠ǎ两杂幸饔健F涫勐醪粤梗词凳闱椋笔泵雠墒说拇怼<腋徊厥椋J曾与徐重刻淳熙《三山志》;一生勤于著述,写作大量笔记小品。所著《五杂俎》,多记掌故风物,为明代一部有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另著有《文海披沙》、《史》、《滇略》、《长溪琐语》、《小草斋诗话》、《小草斋集》、《方广岩志》、《太姥山志》、《支提山志》等;还助修《福州府志》和《永福县志》。46、闽剧始祖――曹学曹学纾ü1574年―1646年),字能始,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侯官县洪塘乡(今福州市区)人,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为南京添注大理寺左寺正。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曹学缛嗡拇ㄓ也握J彼拇ㄔ只模嘧挤⒎湃偻蜿饧每睢K拇捎行小⒆剿埃嗣褚蛟只奶油觯拔匏觯苎缫岳晷兴坝嗟肿埃谷嗣衩馐茏繁戎唷J裢醺鹪郑裢跻胤焦俪锟70万两修复,曹学绺葑诜趵枰跃芫K旨市耷牌搪罚蟊皇裢踔猩耍诿魍蚶氖荒辏ü1613年)削职归里。他在乡筑石仓园,藏书万卷。曹学缬胧诵臁⒄允老缘冉嵘绯停挥执淳缟纭叭辶职唷薄C魈炱舳辏ü1622年),曹学绫黄鹑喂阄饔也我椤9鹆肿谑医竞岵环ǎ姓套谑沂屏Γ街摇K砸苑恐危段首铩G治璞子剑苎缍┝⒅贫龋霞诱伲荒昃突窭迩Ы稹5钡厣偈褡迳醵啵黄鸸倮艉妥ぞ纳牛苎缟昝髟际⒔恍┚铀鳎咕质瓢捕āC魈炱袅辏ü1626年)秋,他升任陕西副布政使,尚未赴任,魏忠贤党羽齐廷之劾学缢兑笆芳吐浴肥恰八阶罚沂欠恰保毂幻庵埃兑笆芳吐浴肥榘嬉脖换佟C鞒珈踉辏ü1628年),曹学缙鹩梦阄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51福建省福州市旅游资源介绍等内容。 
 福州市周边旅游景点介绍_电子/电路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推荐网站:http://www.fuzhou...福建省重要旅游资源一、 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武夷山、2、...  区域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1、 自然地理条件: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 福建省东部、 闽江下游,东经 118°08’ ~120°31’ 、 北纬 25°15’ ~26° 29’...  表 1-5
年福州市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一览表 单位:人次、万美元...窑角屿上的福建省博物馆是介绍本省自然资源、历史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综合性博物...  整合开拓福州旅游资源打造福州 7 天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 福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 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福州是福建省的文化、...  福州三坊七巷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F 建筑与设施 亚类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陈衍《石遗室诗话》与《福建 通志》 4.里人何求的《闽都别记》 1.春节...  整合开拓福州旅游资源打造福州7天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张祖仁建言整合...当地居民以汉族的闽海 系族群为主,通行闽东语福州方言。福州是福建省的文化、...  福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2015年高星级酒店全覆盖 为进一步做大旅游业,福州市将有效整合周边资源,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福莆 宁旅游合作区,让福州成为游客到福建旅游的...  福州市周边地区适合休闲生态旅游资源整合 福州市周边...据村里人介绍:龙山莒溪供游人走的道只修到“浴仙...官方说明: 黄岐海滨风光旅游区 黄岐地处福建省东...  我们下面将详细来做一个介绍! 福州市是全国的著名...如此丰厚的旅游旅游资源定 能为了福州市旅游业的发展...福建体育中心、金山会展城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成并投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历首辅张居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